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合集下载

书法调墨技巧

书法调墨技巧

书法调墨技巧
传统中国书法是艺术和文化的完美结合,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墨。


墨是书法修行中的基础,一个好的调墨技巧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艺术化。

下面将分享一些书法调墨技巧。

首先,正确选择纸张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适合书写的纸张可以使墨水
确保均匀地渗透进入纸张。

在使用毛笔或宣纸的时候,切记不要一次
性涂上太多水或墨水。

初学者可以尝试用小量的墨水和水,并多次调
整以达到最佳的颜色和滋润度。

其次,在墨汁和水中达到适宜的比例也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筆觸过於
湿潤,雖然可以使字跡流暢,但墨跡容易積聚和模糊。

而過於乾燥的
墨汁會妨礙楷書筆畫的流暢度。

其次,正确控制毛笔或画笔的压力和角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可以
根据书写的文字类型和大小来调整笔的角度和力度。

例如,在楷书中,用笔尖的位置可以轻松地创建先锋和平衡的压力变化。

练习笔画时,
始终保持适当的压力和角度,以确保墨汁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纸上。

最后,使用适合你个人风格的墨水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类型的墨汁,
如宣墨或硬笔店书法笔墨会给字体带来不同的味道。

也不同的墨具如
炭墨,秋名山墨,皆可以试试,以找到你习惯的风格。

综上所述,好的书法调墨技巧是提高书法技巧的必要条件。

正确选择
纸张、调整墨量、掌握笔的力度和角度以及选择适宜的墨汁都非常重要。

在练习中不断调整和改进墨水可以使书法作品更加出色。

书法用墨技巧

书法用墨技巧

书法用墨技巧以下是 7 条关于书法用墨技巧的内容:1. 嘿,你知道吗,用墨的浓淡可太重要啦!就像做菜放盐一样,恰到好处才能出美味。

比如说写一个“力”字,要是墨太浓了,就没了那种力量的轻盈感,可要是太淡了呢,又显得没劲儿。

所以得把握好那个度呀!2. 哇塞,墨的干湿程度那可是相当关键呢!想象一下,要是墨太干了,写出来的字不就像枯树枝一样没生机啦!就像画一幅画,没有水润的感觉多无趣呀。

比如写个“水”字,墨要是干了,哪还有水的灵动哟!3. 嘿呀,用墨可不能马虎哟!墨汁的质量就好比是食材的品质呀。

你用差的墨汁,那写出来的字能好看吗?就像用烂菜叶做的菜能好吃吗?真得用好墨呀!比如写一幅飘逸的行书,好墨才能出好效果呀!4. 哎呀,墨的流畅性也是很需要注意的呀!要是墨不流畅,那写出来的字不就断断续续的,多难看呀。

这就好比汽车没了油,跑都跑不起来啦!比如写个草书的连笔,墨不流畅怎么能一气呵成呢?5. 喂喂,你们知道不,调墨也是一门学问呀!就像调鸡尾酒一样,比例得恰到好处。

要是墨调得不对,写出来的字不是太黑就是太浅。

比如说写个“云”字,合适的墨才能让云看起来飘飘渺渺的呀!6. 哈哈,书写速度对用墨也有影响哦!写得快了墨就淡一些,写得慢了墨就浓一些,这多有意思呀!这不就像跑步的速度不一样,汗水出得也不一样嘛。

比如写个狂草,快速书写时墨的变化可奇妙啦!7. 天哪,墨色的变化简直能让字活起来呀!从浓到淡,从湿到干,就像人生的起伏一样精彩。

不用好墨色变化,那书法多无趣呀。

你想想看,要是一幅字全是一个墨色,那还有啥看头?就像每天都吃一样菜,不腻吗?所以说呀,好好琢磨用墨技巧吧!我的观点就是,书法用墨技巧真的太重要啦,掌握好了这些,就能让我们的书法作品更上一层楼!。

书法蘸墨方法

书法蘸墨方法

书法蘸墨方法
书法蘸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蘸墨位置:蘸墨的位置应该在笔毫的根部,墨汁应该完全浸透笔毫,以利于书写。

2. 蘸墨量:蘸墨量应该适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书写效果。

蘸墨量过多,会导致墨汁滴落或流动不均匀;蘸墨量过少,则会导致笔锋干枯,影响书写效果。

3. 蘸墨方式:蘸墨时应该将笔毫浸入墨汁中,然后提起笔毫,让多余的墨汁流回墨盘,再在纸面上轻轻敲打,使墨汁均匀分布在笔毫中。

4. 破墨法:在第一遍有形有象的墨未干的情况下加以或浓墨或淡墨的勾点,使其痕迹在原有形态中由于墨的水分不同、浓度不同而产生渗化或冲散的对比效果。

5. 泼墨法:阔笔足墨,依所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泼写出物象形态,淋漓之中骨法依然而韵味无穷。

6. 套墨法:适宜淡上加浓,浓上提粉或矿物质色。

在第一遍有物象形态的淡墨或淡色将干或干透后,叠画上不同物象形态的较浓墨或较浓色。

7. 罩墨法:在一组墨或色的物象形态上,统染一层淡墨或淡色,以加强其造型的整体感和润泽感。

8. 摆墨法:依画面主题和技巧上的需要,用不同物质蘸不同层次的墨或色拓于画面再加以整理。

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和谐。

以上是书法中常用的几种蘸墨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书写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蘸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书写效果。

书法用墨的九种方法

书法用墨的九种方法

书法用墨的九种方法书法用墨的九种方法如下:1、浓墨书法创作,一般以浓墨为主,因为浓墨与纸的对比度大,且在书家眼里,浓墨最见精神,特别是正体书的创作。

如篆书、隶书、楷书、似乎只有用浓墨才能表现出其力度和精神,从书法作品来看,的确有绝大多数的作品是用浓墨书写的,如宋人苏东坡,清人刘庸,就是用浓墨的高手,一般来讲,浓墨不仅在审美效果富神采精神,就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最好把握。

2、淡墨淡墨的概念与浓墨相对,并非是中国画创作中普遍使的淡墨的概念。

从审美趣尚上来讲,对浓墨与淡墨选择完全取决于书家的个人追求,从审美效果上讲,浓墨显得沉着庄重。

而淡墨则更适合表现清淡幽远的意境,明代董其昌喜用淡墨,他以淡墨追求清雅娴静的艺术风格。

近人林散先生最擅长用淡墨,林老的笔墨之作,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再加上他得益于黄宾虹先生用水用墨,又喜用长锋羊毫在生宣上挥写,故墨色层次丰富,“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极具鲜明的艺术特色,不仅不缺乏神采,反而增加了一种深远朦胧的境界。

3、焦墨焦墨是指点画中的墨不仅浓重,而且极少水分,像干皴之笔,一般在书法作品中不大量使用,这是一种特殊的方法,用得好,有时有画龙点睛之妙,如有浓淡变化,则效果更好!明代徐谓、清人虚谷擅用此法。

4、干墨是指点画中含水较少,但比焦黑要湿,尤其在行草书中,能时时出现飞白,增强书法墨色层次,富有表现力,如宋人米芾《虹县诗》、《蜀素帖》,黄庭坚草书,均有十分到位的干墨之法,相传东汉蔡邕擅长飞白书,果真如此,似亦以干墨之法为之也。

在实际的运用中,如有做到干而不燥,笔势通畅最好,唐代孙过庭《书谱》中有“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论句,我以为就是对书法最好的表达。

5、湿墨与干墨相对,一般指点画中水分较多,用湿墨书法,点画可以有浑厚滋润而丰腴的“筋书”效果,但此法难于把握,尤其在生宣纸上,用不好就会见墨不见笔,肥厚臃肿成墨猪之病,故要慎用。

6、渴墨与干墨、焦墨属于同一墨法序列,但在表现程度和审美效果上,渴墨介乎干墨与焦墨之间,时见飞白之线条,用得好,亦有点睛之效果,常常用于行草书,篆书和魏楷也时用此法,用得好,有苍茫,老辣的艺术风貌,清人吴昌硕可谓这方面的高手。

毛笔墨汁的正确使用方法与调配技巧

毛笔墨汁的正确使用方法与调配技巧

毛笔墨汁的正确使用方法与调配技巧毛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墨汁则是毛笔书法绘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正确使用毛笔墨汁并掌握调配技巧,能够提升作品的质量和艺术表现力。

下面将介绍毛笔墨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一些调配技巧。

一、选择优质的毛笔墨汁毛笔墨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效果。

优质的毛笔墨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色泽鲜明,不易褪色;流动性好,不易结块;墨香浓郁,不刺鼻。

在选择墨汁时,可以通过闻香、观色、试写等方式来判断其品质。

二、正确使用毛笔墨汁1. 准备工作在使用毛笔墨汁前,需准备好纸张、水杯、毛笔和墨砚等工具。

同时,要确保工作台面干净整洁,以免影响作品的质量。

2. 调配墨汁将适量的墨汁倒入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

调配墨汁的目的是使墨汁的浓度适中,便于书写或绘画。

过浓的墨汁会使作品显得沉重,过稀的墨汁则会使作品失去层次感。

3. 使用墨汁将毛笔轻轻蘸取适量墨汁,不要过多或过少。

在纸上试写几笔,以便掌握墨汁的流动性和颜色。

在书写或绘画时,要保持笔尖湿润,避免墨汁过于干涸或过湿。

三、调配墨汁的技巧1. 调配浅色墨汁浅色墨汁常用于写意山水画或轻柔的书法作品中。

可以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将墨汁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稀释墨汁时要注意适量,过多的清水会导致墨汁变得过稀,影响作品的质量。

2. 调配深色墨汁深色墨汁常用于写意花鸟画或富有力量感的书法作品中。

可以在水杯中加入少量的墨汁,然后逐渐加入清水,搅拌均匀。

深色墨汁的调配要注意适量,过多的墨汁会导致作品显得过于沉重。

3. 调配渐变墨汁渐变墨汁可以使作品呈现出层次感和立体感。

可以在水杯中分别倒入浅色和深色墨汁,然后用毛笔轻轻蘸取两种墨汁,使其在纸上自然交融。

调配渐变墨汁时要注意墨汁的浓度和颜色的过渡,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保养毛笔墨汁正确保养毛笔墨汁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保持良好的品质。

使用后,要将墨汁瓶口擦拭干净,盖好瓶盖,避免灰尘和空气的污染。

同时,要定期清洗墨汁瓶和水杯,以免墨汁残留影响下次使用。

书法章法技巧大全

书法章法技巧大全

书法章法技巧大全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要想练好书法,必须有扎实的基础,掌握章法、技巧等要素。

下面是书法章法技巧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章法:
1. 颜体三体式:它的章法特点是构成形式简单,体态和谐,属于通行的常用章法。

2. 行草体曲线式:它是在颜体三体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字笔画的形态变得圆润圆滑,横笔划、竖笔划和折笔划都很明显,练习这种书法最好用毛笔。

3. 章草体篆法式:它有很强的古典色彩,章法明显,字形朴实,笔画刚劲,常用于题词、签名、题记等。

4. 甲骨文式和金文式:它们的特点是线条粗壮、端正老练、结构朴实、章法丰富、字形静止,适合于刻石雕版等。

二、技巧:
1.握笔:握笔姿势要舒适,笔杆放在食指和中指之间,用拇指固定和控制力度。

2.定眼:要保持眼睛的距离和角度,使写出的字符和构图正确。

3.运笔:运笔速度要均匀,而且各笔之间的力度要分清楚,提笔顿挫悦耳动听,落笔亦需稳健描绘。

4.用墨:用水搅拌墨块,调整墨浓,加水调稀。

用笔、墨结合,营造墨香。

5.布局:书写时还需要注意字符间的排举顺序、平衡、比例和留白等,形体结构、章法、内涵,及字形、活泼程度等。

练好书法需要刻苦训练,掌握好书法章法和技巧,调节好心态、体力和笔力,才能写出既有韵味又有力量的好字。

写好草书的技巧和方法

写好草书的技巧和方法

写好草书的技巧和方法草书,是中国传统书法之一,也是一种自由、随性、潇洒的书法风格,因此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所喜爱。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草书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写好草书的技巧和方法。

一、基本功扎实草书与其它书体一样,都需要有一定的毛笔技能基础。

因此在开始写草书前,要先打好基础,狠抓毛笔用法,如筆劃的重轻、大小的转换、翻、扭等。

比如常常接触的一些常用笔画:提、掇、撇、捺、横、竖、宽、细、点、勾、撇叉等等,要逐步练习,把毛笔用得熟练、自如。

二、颜墨用水关键草书对墨的顺滑、返淋上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写草书时无论是黑白衬映,还是不同颜色的混搭,都一定要伴随着高品质的墨,对颜墨、水、水刷的配合也非常讲究。

墨要能够在毛笔过程中,保持稳定且渗透性佳,可以用稀墨浅点,视情况而定。

水要清,要求水的纯度高,不同墨条的久浸时间,加上不同的水量不同的强弱,并不是所有的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水刷也是非常重要的,擦水、快熟都是需要的,不同毛笔毛干入水的速度也不同,需要针对性调整。

三、构图要突出草书作为一种书法风格,艺术表现必不可少,因此要尽量让作品更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构图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构图要注重增加动感、锐度和诗意,形成形象跃然纸上的效果。

构图灵活、形式多样可以借鉴许多其他建筑画作品,从中获得材料并展现出不一般的特色。

四、注意节奏感写草书是要有节奏感的,毛笔笔法的多少、粗细、急缓、大小,都会影响整体节奏的变化,所以写草书时要频繁变换笔墨,让作品使用灵动的变化,营造起一种如舞舞动的旋律。

也可以借助音乐的感受,让毛笔在乐感的引导下,透出丰厚、抒情的情感。

五、勇于开拓草书作为一种书法风格,要勇于开拓与接受新观念,不同心态的书法经验会有差异,要敢于挑战、尝试不同的笔墨串联和构图。

在此过程中,创新可以以不同的笔画、颜料或画法进行尝试和突破。

以上是写好草书的技巧和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草书的意境与气质、形式与内涵的相互作用不断在变化,随着毛笔在纸上的挥动而呈现出来的个性化作品是最有感染力的。

书法中的用墨技巧

书法中的用墨技巧

书法中的用墨技巧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纸、笔、墨为媒介,以线条的运用为基础,以书法家的情感和思想为灵魂。

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墨的运用至关重要。

墨的浓淡、用笔的轻重、墨迹的湿润度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书法中的若干用墨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之美。

一、淡墨浓墨的运用淡墨浓墨是书法创作中常用的技法之一。

所谓淡墨,即墨色浅淡,笔画轻柔,给人以高远、悠远的感觉;而浓墨则有浓郁的变化,墨色浓黑,笔画饱满,给人以沉稳、厚重的感受。

书法家在创作时,可以根据作品主题和氛围的需要,灵活运用淡墨和浓墨,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例如,在描绘大山流水时,使用浓墨可以表现山的雄浑、水的奔涌,而在写意花鸟时,适当运用淡墨可以突出花瓣的柔嫩和鸟儿的轻盈。

二、厚墨薄墨的对比厚墨和薄墨的对比也是书法中常用的技法之一。

厚墨即墨色浓重,笔画厚重饱满,给人以阳刚有力的感觉;薄墨则相反,墨色浅淡,笔画细腻柔和,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受。

书法家可以通过运用厚墨和薄墨的对比,来表现作品中不同元素的特点和关系。

比如,在写字时,可以运用厚墨表现字的轮廓和块面,再用薄墨填充细节,达到形体与纹理的统一。

这种对比的运用,可以使整个作品更加丰满、生动。

三、点、线、面的综合运用在书法创作中,点、线、面是构成作品的基本要素,它们的运用直接决定了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书法家可以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与安排,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韵律的作品。

例如,在写字时,点可以用来表现墨迹的停顿和转折,线可以用来勾勒字的轮廓和造型,面可以用来涂抹填充字形。

点、线、面的综合运用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提升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效果。

四、墨迹的湿润度的掌控墨迹的湿润度是书法创作中需要重视的一点。

墨的湿润度直接关系到笔画的展现和墨迹的质感。

湿润度过高,容易出现墨迹不清晰、扩散模糊的情况;湿润度过低,则会导致墨迹干涸,使得笔画的变化和丰满度不够。

因此,书法家在创作时要注意掌握墨迹的湿润度,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书法用墨法

书法用墨法

书法用墨法
书法用墨法是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之一,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蘸墨法:这是最基本的用墨方法,也是比较传统的用墨方法。

方法是先在砚台或碟子里蘸上适量的墨汁,然后依次在每个笔划中蘸上墨汁,让墨汁均匀分布在笔毛上,再在碟子或砚台上将多余的墨汁刮掉,最后进行书写。

这种方法能够让墨汁更好地附着在笔毛上,书写出来的线条更加均匀、流畅。

2. 破墨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墨迹上叠加不同的墨色,创造出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第一遍书写的基础上,再蘸上不同颜色的墨汁,在原有的墨迹上重新书写一遍或数遍,使墨色逐渐叠加、渗透、融合,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3. 积墨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多次叠加墨色来形成厚重、丰富的墨迹。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第一遍书写的基础上,不断重复蘸墨和书写的过程,每次叠加的墨色可以不同,最终形成层次分明、浓淡相间的墨迹效果。

此外,书法用墨法还包括润墨法、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具体的书写内容和个人风格来决定,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墨汁的使用技巧

墨汁的使用技巧

墨汁的使用技巧墨汁是一种常见的绘画和书法用品,下面是一些墨汁的使用技巧:1. 調墨:墨汁常常需要与水一起调和使用。

要调墨,可以用碗或墨板将一些墨汁倒出来,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搅拌,直到达到所需的浓度。

墨汁的浓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使用墨汁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毛笔或细笔。

较大的毛笔可以用于书法或绘画大面积的线条和纹理,较小的毛笔或细笔可以用于细节或写字。

在使用前,可以将笔尖在墨汁中稍微蘸湿,然后等待一会儿,直到墨汁完全浸透到笔毛中。

3. 练习控制墨汁的浓度和笔触的轻重。

墨汁的浓度会影响线条的深浅和宽度,而笔触的轻重则会影响线条的细微变化和笔画的质感。

可以通过在试纸或废纸上练习来掌握控制墨汁和笔触的技巧。

4. 利用水的效果。

墨汁可以与水混合使用,通过调整水的用量和作画时的水的涂抹或拍打来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浅淡的水墨渲染、湿笔势和水墨浸染等。

可以利用湿润度来达到不同的效果。

5. 利用不同的纸张质地和吸水性。

墨汁对不同的纸张会有不同的渲染效果。

一些纸张比较吸墨,可以产生干笔法,而一些纸张比较光滑,适合用于绘画细节。

可以尝试不同纸张上的效果,找到最适合自己需求的纸质。

6. 保养和储存。

使用完墨汁后,应该及时清洗笔头,以防止墨汁干结损坏笔毛。

墨汁应保持在干燥的地方,以防止变质。

在长时间不用时,可以将墨汁封闭存储,或者用保鲜膜包裹,以延长其保存时间。

总的来说,墨汁的使用技巧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尝试来掌握。

熟练掌握墨汁的调和、墨汁和水的控制、纸张质地的选择和保养储存等技巧,可以帮助提升绘画和书法作品的效果。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其思想内涵和传统功力的深厚外,往往还由于其技巧运用的得当。

运用特技来取得通常情况下得不到的艺术效果,是书法艺术在新的历史生活氛围下一个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日本前卫派和少字派书法,以及中国现代派书法之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是运用了一系列的特技技法。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特技的运用,应该是在不违反书法总体的创作原则为前提的。

如使用毛笔、宣纸而不是别的,也许更明确地强调的就是必须是使用毛笔一挥而就的。

这是一个极为严格且严肃的前提,不容动摇。

因此,书法特技主要是在用笔(其中包含沾墨、运笔)、用墨(其中包括使用浓淡墨、使用胶水和白矾水、使用颜料色彩等)、用纸(其中包括残破法、折皱法、重叠法)这三个方面。

(一)用墨的特技古代书法用墨比较单调,比较多的是枯润变化,这与古代只使用墨块磨墨和墨的质量有关。

此外,从书法作品传递的媒介看,古代没有像今天的展厅,其作品大多是自娱、或赠送,没有像如今展厅洋洋大观精华汇萃的作品展。

这些,都影响了书法在墨的运用上的艺术的追求。

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开阔了,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墨的运用在艺术试验实践中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a)浓淡墨的运用技巧书条作品中的枯润、飞白等变化,如采用浓淡墨进行处理,有着奇异的艺术效果,而作品内容的意蕴也会得到拓展。

浓淡墨,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利用水与墨在宣纸上聚散速度、着色度不同,使用一个笔划中或一个字一幅作品中出现过渡自然、浓淡相间的墨意。

浓淡墨的运用,关键在于蘸墨,其次在控制水量,三是及时进行吸墨吸水处理。

蘸墨有二法。

一是蘸水,后蘸墨,具体做法是让笔在笔洗中大至洗净,撇至五成湿,然后让笔锋一侧蘸墨,马上进行书写;二是先用笔蘸墨,然后快束蘸水,即刻书写。

这种用墨法极象国画中浓淡墨的运用,所不同的是国画可以复笔,而书法绝不能复笔,必须是一挥而就,再就是运笔速度比较快,不容犹疑和迟滞。

写时还须用旧宣纸和废宣纸及时吸干,以免出现“墨猪”。

墨水洗调的方法

墨水洗调的方法

墨水洗调的方法墨水洗调是一种常见的书法技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运用不同浓淡的墨水,配合调节水的量和墨的浓度,以达到调整墨色的效果。

墨水洗调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墨水洗调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淡墨洗”,它是将浓度较高的墨水与适量的清水混合,使墨色变得较为淡雅。

淡墨洗常用于描绘远山、水面、云彩等背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透视感。

第二种方法是“浓墨洗”,它是将墨块直接放入墨汁中,不加水稀释,使墨色变得浓重厚实。

浓墨洗常用于描绘墨韵淋漓、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以突出画面的气势和力量感。

第三种方法是“水墨渐变洗”,它是通过逐渐调节墨水和清水的比例,使墨色呈现出由浓到淡、由暗到明的渐变效果。

水墨渐变洗常用于描绘天空、植物、花瓶等细节部分,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第四种方法是“墨汁洗”,它是将墨块研磨成墨汁后,再加入适量的清水,使墨色呈现出均匀、细腻的效果。

墨汁洗常用于描绘人物的轮廓、衣纹等细节部分,以突出画面的细腻和精致。

墨水洗调的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种,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个人创作风格进行创新。

例如,可以通过调节墨水的浓度、加入其他颜料或使用不同的纸张等方式,使墨色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墨水洗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多观摩名家作品、参加书法培训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技法。

此外,也要注重练习和积累,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在墨水洗调方面有所突破。

墨水洗调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通过调节墨水的浓淡和水的量,使墨色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效果。

无论是在书法、绘画还是其他艺术形式中,墨水洗调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使读者对墨水洗调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
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浓墨、淡墨、焦墨、宿墨、涨墨、渴墨等墨法的运用:这些墨法可以根据个人
的审美趣味和创作需求进行选择。

浓墨、淡墨、焦墨等墨法可以通过控制墨的浓度、笔的干湿度以及蘸墨的多少来表现不同的效果。

宿墨、涨墨、渴墨等墨法则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如宿墨要先用清水将笔洗净,涨墨要注意控制水分,渴墨要注意行笔的节奏等。

2.用水的控制:用水是书法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水分的多少会影响墨的浓度
和书写的效果。

在写行草书时,要尽量让水与墨在纸上自然渗化,根据需要控制水分的多少和笔的干湿度。

在写篆书、隶书等静态书体时,要注意保持笔的湿度适中,避免出现墨色过淡或过浓的情况。

3.蘸墨的方法:蘸墨的多少也是影响书写效果的重要因素。

蘸墨过多容易造成墨
迹过浓,蘸墨过少则会导致墨色过淡。

因此,蘸墨时要适量,根据需要蘸取适量的墨汁。

在书写行草书时,蘸墨可以稍微多一些,以增加笔触的变化和流动性。

在写篆书、隶书等静态书体时,蘸墨要适量,以保持笔触的清晰度和墨色的均匀感。

4.调节笔锋:笔锋的调节也是影响书写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书写过程中,要注意
调节笔锋的角度和湿度,以适应不同的书写需求。

在写行草书时,可以适当调整笔锋的角度和湿度,以增加笔触的变化和流动性。

在写篆书、隶书等静态书体时,则要注意保持笔锋的稳定性和均匀感,以获得更好的书写效果。

总的来说,书法用墨用水的技巧需要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

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可以逐渐掌握这些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

探秘古代书法用墨技巧

探秘古代书法用墨技巧

探秘古代书法用墨技巧古代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凝聚着古人对文字的崇敬与追求。

在书法创作中,墨的运用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墨,以其独特的纹理、浓淡变化和精湛的水墨技巧,为书法作品增添了一种深邃而内敛的韵味。

本文将探秘古代书法中运用墨的技巧,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

一、墨的选择与准备在古代书法创作中,选择合适的墨是非常重要的。

古时人们大多采用砚台研墨的方式,精选坚硬细腻的墨砚,并用水轮或硬物与砚台磨墨,以均匀混合墨汁。

当墨砚中的墨浆质地达到所需的粘稠度时,方可使用。

二、墨的含墨技巧古代书法家在使用墨的过程中,运用了许多含墨技巧,以表达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最常见的含墨技巧包括:饱墨、均匀涂抹、截墨和点墨等。

1. 饱墨在书写之前,书法家会将毛笔浸入墨汁中,并稍加压力,以保证墨汁充分渗透到笔尖。

饱墨后的笔尖能更好地掌握墨量,使得作品的线条更加丰满饱满。

2. 均匀涂抹在将墨抹于纸面之前,书法家通常会用纸巾或者吹气等方式,将毛笔上多余的墨汁抹净,以保证墨的均匀分布。

这一步骤尤为关键,能够确保书法作品的线条平稳流畅。

3. 截墨截墨是指在墨汁尚未完全干涸之前,用湿度较低的笔刷或毛笔蘸取出墨。

这样可使墨汁由厚到薄,形成线条的阴晦明暗和变化。

4. 点墨点墨是用毛笔先在墨汁中沾取墨汁,然后在纸上轻点,以形成墨点。

点墨行文将文字或图画与墨汁分离,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同时,点墨也可以用来修饰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使其更加协调和美观。

三、墨的质感表现古代书法家善于利用墨具的质感来表达作品所要传达的内涵。

墨的线条易于干涸,书法家常用线条的干湿变化来巧妙地表现文字的粗细、明暗和力度。

比如在写山石、树木等物象时,常用墨多水少,线条较润的墨法,以体现出物体的坚实感和灵动感;而在写丝线、枝叶等细节时,则采用墨少水多,线条较干的墨法,以突出其细腻和轻盈的特点。

四、墨的运笔技巧书法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是运笔自由,因此书法家在运用墨的过程中,注重笔画的韵律和变化。

写行书怎么样用墨?

写行书怎么样用墨?

写行书怎么样用墨?用墨也是行书章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楷书相比,行书的用墨丰富得多。

善于用笔用墨,才会有笔情墨趣,如果只会用笔不会用墨,那就是有笔情而无墨趣了。

书法作品要讲“气韵生动”,而“韵”正是与墨色的变化密切联系着,故用墨是不可忽视的。

用墨的方法,要注意下面三点:一、浓淡适宜欧阳询《八诀》中有一句名言:“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

”墨偏浓些,写的字则多滋华,但太浓了又会滞笔,妨碍运笔。

现在磨墨的人极少,都是用墨汁,而高级的书画墨汁亦是极浓的,需破水调合方能供书写之用。

当然,用墨的浓淡是与书者自己的爱好与习惯联在一起的。

如清代的刘墉是用浓墨的高手,而同时代的王文治是用淡墨的高手。

所以,浓淡并非是绝对的,只要达到淡不伤神、浓不滞笔则佳。

二、枯湿妙用枯笔亦称为干渴之笔,湿笔亦称为饱润之笔,是一种高级的用墨方法。

枯笔是在行笔时迅疾的笔势和遒劲的笔力与纸面摩擦产生的一种枯涩之笔,这种笔触“干裂秋风”、气清质实、干而见老。

米芾自谓其书为“刷字”,当喻其运笔之迅劲,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这正是一种摩擦产生的笔墨效果。

湿笔,称之为“润含春雨”,是丰膄多姿、流光溢彩的笔触。

由于现代书法创作用的纸大多是生宣纸,在生宣纸上作书,容易渗化,所以饱润之笔在落笔后,墨在纸上渗化,微微冲出笔画之外而不影响笔触时,最耐人玩味。

如果行笔缓慢或稍一疑滞,墨即旁渗,则笔不能清健而犯臃肿之病;如果锋毫含墨不多,行笔急速或稍一忽略,笔即直过,则墨不能入纸而罹浮薄之弊。

所以作字本于笔而成于墨,笔墨之道相辅相成,枯湿妙用,其书就不会臃肿或兆浮。

用墨的变化无非是“浓”、“淡”、“枯”、“湿”四字,能将浓与润、淡与枯之矛盾统一,便是用墨高手。

三、变化自然用墨的变化一方面取决于用墨的技巧,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用笔的技巧。

由于用笔的节奏不同,便可以产生墨韵,产生浓淡枯湿的变化。

反过来讲,墨法亦可影响笔法,如果毫中墨饱时,运笔宜快;毫中墨少时,运笔宜缓些。

毛笔蘸墨的正确方法

毛笔蘸墨的正确方法

毛笔蘸墨的正确方法
很多人可能从小就玩过毛笔,但很少有人知道正确使用毛笔时应该如何蘸墨。

学会毛笔蘸墨可以为水墨画油漆带来轻柔而优雅的质感,深受书法艺术家和水墨画家们的喜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正确蘸墨的方法:
一、首先在魔术海绵上蘸取少量墨,魔术海绵体积小,使用起来方便,优点还有拾取墨汁过程中不会有溢出的情况,避免把墨汁拖抹在书法纸上。

二、在蘸取的墨上放有少许水,使墨汁变得更加稀薄,以便更好地被毛笔吸收。

三、拿好毛笔,把毛笔的前端平放在温度适宜的水中浸泡约3-5秒,保证清水不会流进毛笔桶里,确保毛笔不会被水浸湿。

四、把毛笔拿起来,放在魔术海绵上,以便让毛笔头仔细地沾取墨汁,沾取的全过程要轻,要均匀。

五、泡好毛笔后就可以摆好姿势开始书写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墨汁可以重复上面的步骤。

如果每一道步骤都做到正确,那么毛笔蘸墨也就不是大问题了。

正确的毛笔蘸墨技巧对于水墨画的渲染会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在黑白水墨中,正确的蘸墨可以让黑白水墨有深有浅,有韵律感,有细腻感。

可以说正确的蘸墨技巧是书法水墨画受欢迎的肇因之一。

所以,正确而有规律的毛笔蘸墨是书法艺术爱好者们必不可少的技巧,习惯了就会很快掌握,也会给读者们的视觉呈现带来很不错的感受。

总而言之,正确蘸墨才能发挥毛笔最大的书法艺术价值。

墨水的正确兑水方法

墨水的正确兑水方法

墨水的正确兑水方法
1、其实墨汁兑多少水,没有固定比例。

根据每次写字的不同字体、不同纸张、不同书写效果来确定,灵活调墨。

2、首先,取决于书法用纸,是生宣、熟宣还是半生熟。

生宣吸水性好,墨水一沾上去就会渗开,所以兑水少一点。

熟宣纸的吸水能力弱,可以适当多兑水。

半生半熟宣纸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

3、其次,取决于书写什么字,通常书写楷书、隶书、篆书。

兑水也需要适当减少,如果是行书、草书。

就适当兑多一点。

4、根据书写效果确定,浓、淡、焦、枯、湿,加水比例各不相同。

你想表现篆隶的古拙、厚重,行笔要艰涩,不能油滑,加水就少;要想表现行草书轻快流畅,可以多加点水;如果要多干枯、飞白的笔画效果,可以少加水。

5、最后,调墨过程中,可以使用一张废纸,一边调墨一边试写。

达到不滞笔、书写流畅、墨色有光泽即可。

加水太多一般写起来流畅,但是墨淡无神,字不好看。

5、当然,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不可孤立的看待每种用墨方法,相反,一件优秀的书法艺术作品应该同时运用几种不同的用墨方法。

另外,要产生丰富的墨色变化,蘸墨之法也是关键,实践告诉我们,一般蘸墨时不要饱蘸深浸,深浸不仅笔毫无力,而且在纸上书写(尤其是宣纸),极易臃肿肥拙。

6、所以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濡染亦自有法,作书时须通开其笔,点入砚池,如篙之点水,使墨从笔尖入则笔酣而墨饱,挥洒而下,使墨从笔尖出则墨后而笔凝。

”除此以外,用水和选墨也是墨法运用的关键。

在书法临摹与创作中,我们只有多练、多观、多思、多悟才能熟练的掌握好用墨的规律,形成自己独特的墨法意识。

书法灌气的方法

书法灌气的方法

书法灌气的方法
书法灌气是指通过一种特殊的技巧,将墨汁注入毛笔内,使得墨汁能够自然地流出,使书法字迹更加流畅、饱满。

下面是一种常用的书法灌气的方法:
1. 准备工具:一只毛笔、一小碗清水和一小碗墨汁。

2. 将毛笔浸泡在清水中,使其吸满水分,然后轻轻拍干,确保毛笔的毛尖湿润。

3. 将墨汁倒入另一只小碗中。

注意,墨汁不宜过多,以免溢出。

4. 将湿润的毛笔毛尖轻轻蘸取适量的墨汁,只需毛笔毛尖的一小部分蘸取墨汁即可。

5. 在墨汁碗的边缘轻轻刮掉多余的墨汁,使毛笔上的墨汁量适中。

6. 将墨汁蘸取在纸上,用纸巾轻轻擦拭,以使墨汁均匀地分布在毛笔毛尖上,同时也可测试墨汁的流动情况。

7. 开始书写时,用手指轻轻按压毛笔的腹部,使墨汁能够自然地流出。

需要注意的是,按压力度应适中,过大会使墨汁过多,过小则会导致墨汁不足。

8. 在书写过程中,根据需要适时蘸取墨汁,保持墨汁的适量,并注意控制墨汁的流动速度,以使字迹流畅、饱满。

9. 使用完毕后,将毛笔沾湿并轻轻拍干,将墨汁碗中的墨汁倒掉,然后用清水冲洗毛笔,最后晾干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书法灌气需要一定的练习和技巧掌握,初学者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掌握好墨汁的适量和控制墨汁的流动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其思想内涵和传统功力的深厚外,往往还由于其技巧运用的得当。

运用特技来取得通常情况下得不到的艺术效果,是书法艺术在新的历史生活氛围下一个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日本前卫派和少字派书法,以及中国现代派书法之所以也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也是运用了一系列的特技技法。

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特技的运用,应该是在不违反书法总体的创作原则为前提的。

如使用毛笔、宣纸而不是别的,也许更明确地强调的就是必须是使用毛笔一挥而就的。

这是一个极为严格且严肃的前提,不容动摇。

因此,书法特技主要是在用笔(其中包含沾墨、运笔)、用墨(其中包括使用浓淡墨、使用胶水和白矾水、使用颜料色彩等)、用纸(其中包括残破法、折皱法、重叠法)这三个方面。

(一)用墨的特技古代书法用墨比较单调,比较多的是枯润变化,这与古代只使用墨块磨墨和墨的质量有关。

此外,从书法作品传递的媒介看,古代没有像今天的展厅,其作品大多是自娱、或赠送,没有像如今展厅洋洋大观精华汇萃的作品展。

这些,都影响了书法在墨的运用上的艺术的追求。

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开阔了,加之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使墨的运用在艺术试验实践中成为可能也成为必然。

a)浓淡墨的运用技巧书条作品中的枯润、飞白等变化,如采用浓淡墨进行处理,有着奇异的艺术效果,而作品内容的意蕴也会得到拓展。

浓淡墨,就是利用水和墨不同的比例、利用水与墨在宣纸上聚散速度、着色度不同,使用一个笔划中或一个字一幅作品中出现过渡自然、浓淡相间的墨意。

浓淡墨的运用,关键在于蘸墨,其次在控制水量,三是及时进行吸墨吸水处理。

蘸墨有二法。

一是蘸水,后蘸墨,具体做法是让笔在笔洗中大至洗净,撇至五成湿,然后让笔锋一侧蘸墨,马上进行书写;二是先用笔蘸墨,然后快束蘸水,即刻书写。

这种用墨法极象国画中浓淡墨的运用,所不同的是国画可以复笔,而书法绝不能复笔,必须是一挥而就,再就是运笔速度比较快,不容犹疑和迟滞。

写时还须用旧宣纸和废宣纸及时吸干,以免出现“墨猪”。

如果是书写大幅字,笔划粗大,可用小笔沾墨抹上大笔上,使水墨相间的层次更多。

浓淡墨的运用,不仅增加了少字书法作品中字的艺术感染力,在条幅中运用,效果也很突出。

比如,我在创作大中堂条幅《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使用浓淡墨,其中“碧空尽”三字不仅让其有大片飞白和留空,而且这三个字皆用极淡的墨,在展览中深受观赏者喜爱。

我的另一幅作品《虚融淡泊》亦使用了浓淡墨,让大量的水将墨推至笔划与笔划间沉积,较成功地突出了书法内容中超脱飘逸的情境。

b)墨底白字的效果取得墨底白字在书法作品中已常被书家所喜用,因为这本身既有“拓味”又得帖的肌润。

具体做法有二。

一先用白矾水(按1∶8 左右的比例调成)写到生宣上,待其干透后,再用墨涂其背面,自然得到这种黑底白字的效果。

二是用广告粉写到生宣上,再用墨涂前面,也可以得到相同效果。

二者的区别在于:使用广告粉书写,由于干后粉末剥落,字面有残缺感,这对于追求古拙味当然有利,但在书写时由于水粉化散效果不如稀薄的矾水,所以字体显得较为干涩。

总之各有千秋,书者可根据内容和艺术需要选择,另外,底面着墨时亦可调入色彩,以增加异味。

c)胶墨的运用胶墨主要是用于淡墨创作中。

有些作品,如想全部使用淡墨时,便可以使用胶墨法来取得色调比较一致的淡墨效果。

上面曾说的浓淡墨法,只适合有浓淡变化的创作中,如果用于淡墨作品创作,恐有难处,因水太盛,不好控制,而且一些较细腻的笔道,淡墨不易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可用较高级的胶水用水加以稀释,再调入适量的墨汁,这样,书写时便很少遇到使用水墨时笔划化开太快、难以控制的问题了。

d)宿墨的利用宿墨的利用,有时可收到意外效果。

墨洗中的一得阁的宿墨,墨与胶质及水三者呈分离状。

撇开表而浮水后,可作大字,其水印干后有沉迹,似淡墨,呈环状。

笔画中部,则可呈焦墨效果,宿墨色亚,也别有风味。

(二)用水的特技中国画素来有水墨画之称,犹为讲究水的运用,似乎还以水为先。

然而,传统书法却很少重视水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这不能不是一种遗憾。

其实,在书法创作中充分发挥水的活性、柔性和稀释作用,可大大增强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

如上述所介绍,浓淡墨中对水的运用,就是其中一例。

在创作过程中,还可以有如下的特别用途。

泼水法生宣吸水、散墨,根据这一特性,在使用浓淡墨进行创作时,可在书写完毕后,对需要继续大面积扩散的笔划,可使用泼水法,即用清水泼下,使笔划上的墨迹,再次散化。

喷水法作用和步骤与泼水法相同,只是为了更便于控制、或局部需要作此处理的,可使用喷水法。

喷水可使用喷枪(如烫衣的喷壶、杀蚊虫的喷筒和喷罐甚至用嘴)有目标地喷洒清水。

使用泼水法,笔画边沿会依低纹的粗细呈现墨迹的散射状,肌理一般比较均匀细腻;使用喷水法,字迹边沿除呈扩散状外,还呈现星星点点浓淡不一的点状墨团,亦别有味道。

洒水法同样的用清水,或使用喷松枪,或用手洒,只是为了区别时序的先后,故特别用“洒”宇。

洒水法的水是在书写之前,先把水洒到生宣纸上,其未干时即在纸上书写,以求得别的散墨效果的用水法。

用洒水法所得的散墨效果是不规则的,字迹比较模糊以至残破,粗磊的笔划中如有水滴先于书写前,其处便出现隐隐约约的水印。

笔者使用洒水法创作过一幅作品,这幅作品在多次展览上皆受到注意和观众的反复玩味,艺术效果甚佳。

这幅作品字心为60cm;60cm,浓墨大字字面为“聪明一世”,后面分别用淡墨篆书写着“糊涂、糊涂、湖涂,误人、误人、误人”,“莫莫莫、错错错”,此外还有大小不一,顺序不一,模糊不清各种小字,诸如“卿卿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难得糊涂”、“不如糊涂”等等。

在四个大字“聪明一世”中,其中由于“一世”二字是用了洒水法处理,显得有点“糊涂”。

我的整个构思是这样的:这是一张人生答卷,观众完全可以从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思想层次上去理解我的这个作品。

“聪明一世”,是谁都希望的,是好事,但事实上不可能,理想和现实存在矛盾。

从另一个角度看,聪明一世未必是好事,也许是一种错误,人不能太精明,太算计了,君不见“反算卿卿性命”的先例、古训?由上可见,这样的内容,有点“非要这种形式不可”的味道了。

矾水特效白矾、其化学学名为金属硫酸盐含水晶体,具有沉淀水污的功用。

当然,我们也不用管这么多,只要知道它在宣纸上的奇异作用就行了。

我们知道,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

据说熟宣即是用矾水漂过的宣纸。

矾水的奇效,在墨法特技一节中有所涉及,即用来取得墨底白字的效果,可见其有隔阻墨色的作用。

用矾水喷洒、滴淋生宣,使其成为生熟相夹的生熟宣,可得其效。

请看后面作品选“虎”字。

这幅作品是我前年创作的经过多次展览,均引起观众和书画家们的兴趣。

这幅作品有两个特点,一是结字。

几千年来,草书的“虎”,均是直写成“虍”,而这个“虎”变立写为卧室,而有点俏形,形如一头受困笼中的卧虎,仰天长啸,悲苍而雄浑。

二是墨色的奇特效果:浓淡墨自然聚散,其迹酷似虎斑。

这是我用了“酷似”二字,我想凡看过这幅作品真迹的人,无不同意我的这种说法的。

其斑纹的细腻,也是工笔画家们大为赞叹的。

我就是运用喷洒矾水和喷水法及浓淡墨法获这种艺术效果的。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以2∶8 的比例开矾水,即二分矾八分水,还可以再稀释些。

选安徽单生宣或都安生宣,用矾水均匀地喷洒在纸在背面(最好选用手枪式塑料喷壶喷洒),干润面积比例为3∶2,待其干透,最好晾至一个对时。

创作时有矾水的一面朝下,即着墨还是在宣纸的正面。

书写时以浓淡墨沾墨法沾墨,但要明显增加水量,增至不过滴垂为止,急就而书,紧接着大量喷洒清水,使水墨浮于纸上,自然化开,但要注意不要用宣纸吸墨,以免影响墨色的光泽,宁糊勿墨死。

除了均匀的喷洒外,还可以有点滴法、画格法,联合法等多种,书家可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发挥。

这里我再选用几幅本人的个人书法展览作品引作例子。

有一幅“井”字。

这个字下面有一行落款:“这个字是一笔写成的你可能不信也不敢问是吗?”这幅作品在展厅里常引起围观,人们常常为其究竟为何字争论推敲,莫衷一是。

其实这是个方方正正清清楚楚为“井”字,应该说是不该有什么疑义的,但观赏者却被我的落款(应该说还有那奇特的墨色效果)弄糊涂了。

我创作这幅作品出于几点隐衷;其一,是想利用观众的心理直接取得一种幽默风趣的展厅效果。

使作者和观赏者形成一种必然的对话,开个玩笑,达到一种契;其二,是针对那么一种心理,人在简单的事物面前往往反而会迷惑和动摇,明眼的事物,自己本来已认清的事物,往往犹豫甚至不敢认了;其三,井字是一个稳架结构,我以为十分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思想观念方面的值得反思的一种状况。

创作这幅字,我先用矾水在单宣背面打方矾,打格使用锋宽二十毫米的油画笔,然后再乱洒几处。

干后复正纸面,一笔写成井字,紧接着使用喷枪喷射“井”字的两个横划,有时直喷浓墨处,使之化开,时而喷字迹外沿洁白处,让水诱导墨锋。

这样,一幅浓淡墨层次丰富、墨色走向有方有圆有散射的作品“便形成了。

其墨迹自然形成的方砖镶嵌的效果,突出了字义本来的内涵。

内容和形式是相统一的。

另一幅“飘”。

原作为大中堂,用整幅四尺宣写成。

如看原作,其中“风”字的笔道呈几处明显的刀刻斧凿的规整深沟,极富金属味,但又明显不是画出来的。

还有一幅“寿”,此字中含三个字:“春长寿”,或“千年寿”,这是结字技巧,用墨方而也颇值玩味,即有几处呈圆形或弧状散墨痕迹。

这两个字都是预先用了矾水点画宣纸背面的结果。

食盐吸水法反食盐洒在刚写成的字迹上,利用食盐吸取空气中水分的特性,亦可收到特别的墨色效果。

我有一幅作品《熊》,就是使用了撒放食盐的手法,使整个“熊”字呈很肖似的毛质感。

作法是:在墨迹未干时撒上些许食盐,如需放射状的效果,便在笔划中间撒让较密集的一堆。

当然,我的那幅《熊》,除使用食盐外,还使用了滴洒矾水的技法。

(三)用纸的特技纸的处理,也是一幅成功的书法作品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

纸的处理对墨色效果影响甚大。

一法:抓皱。

写前反纸团起抓皱,稍加摊平即可作书;也可以随意在裁好的纸上抓皱几处,抓皱的纸因出现凹凸状,笔锋过去,凸处着墨,裱托后字迹自然显斑驳状。

使用浓淡墨重笔书写,凸处先着水墨,凹处后着水墨,由于浸化时机不同,便会形成自然的效果,可得到特殊的笔画肌理感。

此外,我故意在上面用烟头烧出几道窟窿,溅上几滩宿墨,使书面显出狼藉感。

整个字面俨如一个伤痕累累困兽犹斗的壮士的英姿。

这幅作品在展厅中犹得在经济领域中苦斗的厂长、经理们青睐。

三法:叠写。

一张纸叠成二层,重笔写下,使上下两纸出现一模一样的字迹。

这个难度比较大。

笔者曾用此法作书一幅,题为《影》,就写此一字,摊开后,互为倒影,十分有天趣。

(四)其他杂技甲,残旧法书法作品有时为了求得古味,须使字心甚至裱装的绫帛等变残旧以至生霉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