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周公诫子》
《周公诫子》教案
《周公诫子》教案(精选3篇)《周公诫子》教案篇1说教学主导思想及思路从新目标看语文教学应追求一种人文性与工具性齐抓并举的境界,从而实现培养发展型人才的教育追求。
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做好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的教学思路便是以人文性与工具性为总的指导思想,以抓好基础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以完成本课教学任务为最低目标。
说教材《周公诫子》为九年级第七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以“握发吐哺”形容君王为国礼贤下士,殷切求才;并以六种“谦才”强调谦虚谨慎是理天下、成大业的第一要素。
选文不仅可读性强,易于记诵,且寓意深刻,读后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说学生学生到了九年级,已具备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说教法本课文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浅近文言文的能力的训练,首先是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字,并且注释中的主要内容写在重点字词的边上,以加强理解和记忆;课上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疏通字面含义后,让学生试着翻译课文,教师给以补充订正。
最后组织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加以总结,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度拓展。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和元学习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难点:文章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引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有关周公的故事及诗文,进而循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和内容:一、激情导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周公的信息。
1-3分钟以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演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
《周公诫子》教案
《周公诫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公诫子》。
(2)理解《周公诫子》的文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周公的品德和教育方法,从中受到启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周公诫子》。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学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2)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自律意识,努力成为有品德、有修养的人。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周公诫子》。
2. 理解文意,把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周公的品德和教育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句式结构。
2. 周公教育思想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字典、词典等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简介周公的历史地位和事迹,激发学生对周公的敬仰之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生字词可用字典、词典查找。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解读课文。
4. 品读赏析(1)分析周公的品德和教育方法。
(2)让学生谈谈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和启示。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2)让学生谈谈如何将周公的教育思想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熟读并背诵课文。
7. 板书设计《周公诫子》周公品德教育方法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检测,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语文版九下周公诫子教案3篇
【关键字】教案《周公诫子》教案1周公诫子教学目标1.文言词语积累,翻译练习;2. 理解六种“谦德”的含义,体会其现实的借鉴意义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三子陈师道时三子已归自外家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简析:作者陈师道因家境贫寒,无力养活妻儿。
其岳父在元丰七年(1084)携师道之妻及三子同赴四川,陈师道因母老,不能同往,待生活好转,一家人始得重聚。
第一、二句追叙见面前的心情:长期远别,明知无法会见,索性也就不去想它,权作忘记;及至归期已近,思念之心反而难以忍耐。
三、四句写初见时印象,儿女随外祖父入川时年纪尚小,分别三年俱已长大,反倒不认识了。
五、六句写相见时乐极生悲、悲喜交集的复杂感情。
七、八句表现自己惊疑不定、唯恐得而复失的不平静心情。
诗人将这种极深挚复杂的感情,以平易而质朴的语言道出,写得一波三折,情味悠长。
2、重要词语讲解1.生字识记相(xiàng):1.辅助。
如:吉人天相。
2.宰相。
如:丞相。
3.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
4.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
如:傧相。
另读(xiāng) 1.互相。
如:相识。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如:好言相劝。
3.姓。
哺(bǔ):<书>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
如:哺育。
2.咀嚼着的食物。
如:吐哺。
睿(ruì):<书>看得深远。
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君。
纣(zhòu):1.<书>后鞧(qiū)。
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传是个君。
欤(yú):古汉语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2.词语识记诫:告诫,警告劝诫。
(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相:辅佐。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周公诫子》教案
《周公诫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公诫子》。
(2)理解《周公诫子》的文意,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分析周公的教子之道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周公诫子》。
(2)学会对比分析,将《周公诫子》与现代教育观念进行对比,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周公的仁爱之心和对子女的期望。
(2)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会尊敬父母,孝敬长辈。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教学内容1. 文本解读:(1)介绍《周公诫子》的背景及作者周公。
(2)分析文本内容,梳理周公的教子之道。
(3)探讨《周公诫子》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2. 知识点:(1)重点词汇:孝敬、尊敬、仁爱、道德、文化、纪律等。
(2)重点句式:比喻、对比、排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周公画像。
(2)简介周公的身份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提问:同学们对孝敬父母有何看法?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周公诫子》。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周公的教子之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周公的教子之道对现代教育有哪些启示?(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4. 课堂小结:(2)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周公诫子》。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孝敬父母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孝敬父母的实践表现。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1)选取古今中外的家庭教育案例,让学生对比分析,加深对《周公诫子》的理解。
(2)邀请家长分享他们的教育经验,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周公诫子
初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周公诫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古代智慧人物周公的思想和行为;
2.理解周公诫子的内涵和意义;
3.掌握周公诫子中的重点和难点;
4.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周公诫子的内涵和意义;
2.周公为人处世的智慧和风范。
难点
1.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周公诫子中的思想和道理较为抽象难懂;
2.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周公的意图和思想。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以问答形式引入“周公”这一历史人物,了解他在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以“诫”字的含义为切入口,引入“周公诫子”这一话题。
2. 正文教学
2.1 文本阅读
1.直接阅读周公诫子全文,了解其基本思想和内容;
2.分段阅读,对每个段落进行解读和分析。
2.2 重点研讨
1.分析周公诫子中的重点和难点;
2.围绕周公的思想和风范,进行深度研讨和讨论。
2.3 练习和评价
1.针对周公诫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阅读练习;
2.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对学生进行评分和反馈。
3. 思考与评价
1.思考周公诫子中的思想和道理,如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四、教学反思
周公诫子作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文化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深度理解文本中的思想和内涵,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适度引导,让他们感受到教学的乐趣和教学的价值。
初三语文《周公诫子》优秀教案
初三语文《周公诫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周公诫子》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2.分析周公的人物形象,感受其教诲子女的智慧。
3.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1.《周公诫子》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
2.周公的人物形象分析。
3.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教育意义。
三、教学难点1.文章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2.周公人物形象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教子名篇——《周公诫子》。
(2)谁知道周公是谁?请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周公。
(3)周公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
他在西周初年辅佐周天子,制定了《周礼》,为西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阅读课文(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
(2)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
3.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并解释其意思。
(2)请同学们分析周公的人物形象,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3)周公在诫子中传达了哪些教育思想?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公诫子》,大家对周公的人物形象和教育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1)请同学们分析周公诫子的原因,为什么他要专门写这篇文章来教育子女?(2)周公在诫子中提出了哪些教育子女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们现代教育有何启示?(3)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周公诫子这篇文章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感悟?(2)课下预习《周公诫子》的后续篇章,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分享和讨论。
(3)同学们,我们要学会尊重父母、孝顺父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践行周公的教诲,做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五、作业布置1.背诵《周公诫子》全文。
《周公诫子》教案
《周公诫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周公诫子》。
(2)理解《周公诫子》的文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周公的身份和事迹,理解他对儿子的教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周公诫子》。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周公的仁爱之心和对儿子的关爱。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学会做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周公诫子》的文意理解和词语解释。
2. 周公的身份和事迹介绍。
3. 对儿子的教诲和人生哲理的阐述。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 对周公教诲的深入解读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周公诫子》全文及其注释。
3.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周公的身份和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周公对儿子的教诲,引出《周公诫子》。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周公诫子》,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掌握关键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周公诫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难理解的部分。
(2)结合历史文化知识,阐述周公的教诲意义。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体会周公的仁爱之心和对儿子的关爱。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周公诫子》。
(2)写一篇关于周公教诲对自己启示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于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周公诫子》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文意理解和关键词语的掌握程度。
《周公诫子》教案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光荣,荣耀,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
【贵】地位显要。
【畏】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聪明。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由】奉行,遵从。
小结(3分钟)本文通过周公前往鲁国的儿子的告诫,揭示了守业之难以及礼贤下士是守业的根本保证的道理。
疑难解答及作业布置(1分钟)
1、整理本节课课堂笔记。
2、阅读本课自助餐。
备课组教师签名
2、《韩诗外传》
是一部由360条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不同内容编成的杂编。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然实系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它是研究西汉古今文诗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3、关于周公
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出师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见于《尚书》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等篇。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请同学翻译,方式可采用多样化)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诫】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往】去,到……去。
《周公诫子》教案
《周公诫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周公诫子》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周公的品德和教子之道,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周公诫子》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周公的教子之道。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2. 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掌握字词和句式。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周公的教子之道,联系实际生活。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准备《周公诫子》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资料和案例。
教案内容示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周公的历史地位和事迹。
2.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周公诫子》,提问学生对诫子之道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查找并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周公的教子之道。
2. 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课堂初始,教师简要介绍周公的历史地位和事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周公诫子》,提问学生对诫子之道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查找并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
】三、合作探讨(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难点。
】四、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周公的教子之道。
20《周公诫子》(教案)
第20课《周公诫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诵读文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六种谦德的含义和周公的形象特点。
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合作交流理解六德的含义和周公的形象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美德。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六德的含义和周公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六德的含义和周公的形象特点。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韩婴和周公的资料,结合“思考与练习”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知道成语“握发吐哺”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成语与谁有关吗?“握发吐哺”是由“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简化而来。
意思是,洗一次头,要三次握住头发,中止洗头来接待士人。
吃一顿饭,要三次把食物吐出来,来回答士人的问题。
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周公,这个成语故事有什么含义呢?这节课,我们走近周公,学习课文《周公诫子》,来感受古人身上的美德。
板书课题《周公诫子》。
二、出示学习目标1、诵读文章,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六种谦德的含义和周公的形象特点。
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韩婴,又被尊称为“韩生”,燕(郡治在今北京市)人,其生卒年月已难详考。
西汉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治《诗经》,兼治《易》。
文帝时,任博士。
景帝时,为常山王刘舜太傅。
著有《韩诗内传》和《韩诗外传》。
南宋以后,仅存《外传》。
清赵怀玉曾辑《内传》佚文;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韩诗外传》二卷、《韩诗内传》一卷、《韩诗说》一卷。
《周公诫子》优秀教案
3、结论——慎
3
课后回顾:
4
日期
总序号:03
班级
课题 周公诫子
双基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教 (知识、能力)
学
素质
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
目 (过程与方法)
的
德育
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
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思想情感价值
观)
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 。
课型 新授课
难点 深入理解周公提出的六种“美德”
教法 讨论法
关键 反复朗读,加深理解。
教具
教学过程
交流与合作
应含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课(演示、实验、实践等) 应含学法指导,师
练习、小结、作业
生、生生之间的互
动等
1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提问:解释词语,如:虚骄而恃气、疾视而盛气、犹应响影。 教师引导
2、交流:可以正面提出观点,支持谦德仍然是当今的美德之一。也 可反思,讨论谦虚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
六、小 结:
学生总结
七、作 业:
1、熟读课文。
2、课余阅读《信陵君窃符救赵》。
周公诫子
领导检查记实
1、 论点——勿骄 2、 论据——正面:自身体会
(包括要求教师改 进的意见)
圣言相劝
谦德结果
反面:桀纣亡身
音。
学生思考后回答
2 分小组朗读。
3 齐读全文。自行翻译全文,有疑难之 处,作好记号。
4 学生矫正。
2
5 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教师提出问题
(三)理请结构
《周公诫子》教案
《周公诫子》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周公诫子》这篇文言文的背景和作者;2. 分析诗中的主旨和核心观点;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关键词句;4. 讨论并理解诗中的道德教诲;5.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1. 学习翻译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句;2. 分析诗中的主旨和核心观点;3. 理解诗中的道德教诲。
教学难点:1. 分析诗中的主旨和核心观点;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关键词句。
教学准备:1. 分发《周公诫子》的文本;2. 学生课前阅读课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课题教师出示《周公诫子》的标题和作者,并向学生解释这是一篇古代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
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可能不熟悉,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如语言古雅、修辞丰富等。
Step 2 学习文言文选段教师将《周公诫子》的文本分发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本。
教师可以先对文本进行整体朗读,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音和语调。
Step 3 分析诗中的主旨和观点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主旨和观点。
学生可以结合文中的描述和诗人的用词、修辞手法等进行分析。
Step 4 翻译关键词句教师引导学生翻译文中的关键词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翻译。
Step 5 讨论道德教诲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道德教诲。
学生可以根据诗中的描述和诗人的观点进行讨论,思考这些教诲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Step 6 欣赏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对比现代文的表达方式,思考文言文的独特之处。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发展和演变,以及文言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也可以通过翻译其他古代文言文作品,提高对于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Step 7 学习文言文的语法和修辞手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常用语法和修辞手法。
初三语文《周公诫子》优秀教案
初三语文《周公诫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周公诫子》的内容。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周公诫子》的内容。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周公”的形象引入,简要介绍周公的生平和地位。
提问:“你们知道周公有哪些贡献吗?”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周公诫子》,注意生僻字和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提问:“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认为重要或感兴趣的句子。
”3.课堂讨论分析文章的开头:“周公曰:‘吾语汝,汝知之乎?’”讨论周公为什么要这样开头,有何深意?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无逸”、“敬德”、“明德”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运用。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对比、排比等。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4.情境体验让学生扮演周公和其子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
通过表演,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寓意。
提问:“你们认为这篇文章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6.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熟读并背诵《周公诫子》。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背诵了《周公诫子》的内容。
2.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分析和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扮演周公和其子的角色,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寓意,达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4.作业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周公诫子》课文。
2.相关文言文阅读材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周公诫子》全国一等奖教学设计
《周公诫子》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周公诫.子() (2)土地广大,守以俭.者() (3)博闻强记....() (4)由.此德也()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
.鲁() .天下亦不轻矣() .鲁国骄士().郡守之以.恭者() .以应()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成王封伯禽于鲁。
(2)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3)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4翻译下列句子。
(1)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译文:(2)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译文:5.文学常识填空。
《周化诫子》选自,作者,(朝代)今文诗学“韩《诗》学”的开创者。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A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B.我们阅读名著不仅..能获得人生的启迪。
..能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且C.5月8日,深圳的大街小巷,人头攒动,大家望眼欲穿....,期盼着奥运圣火到来。
D.学校宣传栏里贴了一张寻物启示..。
7.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A.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一般为八句,分为首联、颈联、尾联和颔联。
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D.《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其中梁山好汉就有一百零八将,“豹子头”林冲就是其中之一。
附:参考答案1.(1)告诫,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2)行为约束而有节制,不放纵(3)见闻广博,记忆力强(4)奉行,遵从2.(1)给,把对(2)因为用(3)死亡通“无”,没有3.(1)成王/封伯禽于鲁。
(2)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3)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4.(1)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周公诫子》教案
《周公诫子》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周公的身份及其诫子故事背景。
1.2.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周公简介2.1 周公事迹介绍周公的身份、地位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如协助周武王建立周朝、制定礼乐制度等。
2.2 周公诫子故事背景讲述周公诫子故事的发生背景,即周公长子伯禽就任鲁国国君时,周公致书告诫他要勤政爱民。
第三章:周公诫子内容解析3.1 诫子书内容概述梳理周公诫子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勤政、爱民、敬祖、礼贤等。
3.2 诫子书的文化价值分析周公诫子书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如强调忠诚、敬业、仁爱等品德。
第四章:家训文化概述4.1 家训的定义与作用介绍家训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4.2 著名家训举例列举中国古代著名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简要介绍其内容。
第五章:案例分析与讨论5.1 案例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训案例,如《周公诫子》、《诸葛亮诫子书》等。
5.2 案例分析与讨论第六章:品德素养的培养6.1 品德素养的定义解释品德素养的含义,强调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6.2 培养品德素养的方法第七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7.1 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阐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包括提供道德指导、增进社会和谐等。
7.2 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家训文化讨论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承家训文化,使之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第八章:家庭教育的实践8.1 家庭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介绍家庭教育的概念和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8.2 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技巧分享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如有效沟通、榜样示范等。
第九章: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9.1 角色扮演的意义解释角色扮演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训文化。
9.2 情景模拟的设计与实施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运用家训文化的原则和价值观。
《周公诫子》教案
《周公诫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周公诫子》的内容;(2)能够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能够分析周公的教诲对子女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加强记忆;(3)学会从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论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周公诫子》的内容及其意义;(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周公的教诲对子女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古代文化知识的解释;(2)对周公教诲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周公的身份和地位;(2)引导学生关注周公的教诲对子女的影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周公的教诲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2)组织小组竞赛,检验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分析周公的教诲对子女的重要性。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默写等练习,加强记忆;(2)让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进行论证和表达。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周公诫子》;2. 相关资料:周公的身份和地位介绍;3.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PPT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周公和他的子女,通过表演的形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公的教诲。
2. 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邀请专家或家长分享自己的家庭教育经验和心得,让学生从中受益,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公诫子》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一)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着力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能力,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进行能力的培养。
(二)学习重点
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三)学习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意义,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美德的培养。
二、知识概览图
三、新课导引
曹操《短歌行》中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关于周公的这个故事,后世就衍化成一个成语:握发吐哺。
对于这个故事,同学们一定很感兴趣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典故。
四、教材精华
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土。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 [成王:即周成王,姓姬,名诵。
其父武王死时,他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号。
伯禽:周代鲁国的始祖。
姬姓,字伯禽。
周公旦长子。
无以鲁国骄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骄,怠慢、轻视。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 [相:辅佐。
于:在。
轻:低。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土。
(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几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几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 [沐:沐浴。
哺:口中含嚼的食物。
犹:还。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威严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德行:道德品行。
宽裕:宽大,宽容。
守:保持。
恭:肃敬,谦逊有礼。
荣:荣华显贵。
俭:行为约束而有
节制,不放纵。
尊盛:位高势盛。
卑:低下。
贵:地位显要。
畏:威,威严。
聪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聪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伪。
哲:明智,聪明。
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 [夫:发语词,无意义。
由:奉行。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是:这样。
]可不慎欤?”(能不谦虚谨慎吗?”)[慎:谨慎,慎重。
欤: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
(①周公是如何诫子的?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应如何理解? ③“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应如何理解?
④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什么?周公提出的“六德”又是什么?)
【句段分析】首句“成王封伯禽于鲁”,交代周公诫子的背景,突现诫子之必要性、重要性。
接着记叙周公诫子的话。
周公诫子的话分“起、承、转、合”四个层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他诫子部分的总起、中心句,是这段话的小论点,可视为“起”句。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阐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善待人才的重要性。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亦不轻矣”,讲述了自己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用实例说明,以自己辅政的切身体会诫子。
“吾闻……由此德也。
”周公以圣言相劝,介绍自己所听到的圣言,从下面指出“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是遵循六种“谦德”的结果。
这是文章的详写部分,是承接观点进一步阐述,可视为“承”句。
“不谦而失天下……桀、纣是也”是反面阐说。
与前面的正面阐说相比,这里是略写,可视为“转”句。
末句“可不慎欤”以反问语气呼应首句,加强肯定的语气。
全句虽简,却起到了总结问题的作用,突出了中心句,可视为“合”句。
答案速查
①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最后以反问语气结束全篇。
②这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下文的总起,以下内容均围绕此话题陈述,且与末尾“可不慎欤”相呼应。
③该句是在前面进行了正面论述之后又从反面阐说,这样使文章内容更加严谨,且前面是详写,这里就略写,使文章详略得当。
④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即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六德”就是六种谦虚的美德,即“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五、课堂检测
诫子书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鉴赏要点
《诫子书》全文不足百家,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
《诫子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文辞、丰富的意蕴,更有诸葛亮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
问题探究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非学无以广.才
多不接世
..
2.本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什么?
六、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1.扩展。
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2.要立德、修身3.(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逝,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1 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