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医内科医生不看舌苔说起
中医舌苔图片,献给大家
中医舌苔图片,献给大家舌头是口腔内最灵活的,人体的很多疾病也可以通过舌头表现出来,它就像身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舌头上有一层舌苔,它是舌体上面所散布的一层苔垢,正常人的舌苔应该是薄白而湿润,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湖北省中医院的甘爱萍教授介绍了舌头异常的几种情形:舌苔厚的人可能是患有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舌苔黄而厚,表明体内可能有湿热,或者消化道和呼吸道有炎症,如果咳嗽还表明肺部可能有炎症;舌苔厚腻的人可能体内有寒湿;同时,阴虚患者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比如肿瘤、结核病患者,可能表现为没有舌苔。
舌质暗红或有淤斑,表明气血不足,可能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老年人更需要考虑是否血黏度高或血脂高;舌质淡的人要检查自己是否有贫血、营养不良、气虚和慢性疾病。
舌头两侧有牙印的,可能是气虚,如果同时还伴有黄色,表明有湿热,伴有白色则可能是寒湿;舌头疼痛提示可能患有口腔炎症和溃疡;如果老年人舌头发麻,应考虑是否气血不足、血黏度过高。
观察舌苔只是确诊的一个方面,舌苔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可能是假象。
甘爱萍教授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舌头异样,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确诊,千万别自己下结论或用药。
舌诊图片解说!(加精啊!)该舌颜色淡红,表面舌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
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腻色淡黄,边有齿痕。
该舌象表示病人湿热,脾虚。
该舌颜色淡红,表面的舌苔很薄,部分舌苔淡黄色。
可表述为:舌淡红,苔薄,部分淡黄,边有瘀块。
该舌象表示病人气阴两虚,兼带热象(湿热为主虚热为辅),血瘀。
临床上该病人继发性晚期肝癌,原发灶无从查找,西医认为无治劝出院,出院后在本地服用了三个中医的药物,均感腹胀胃空有说不出的难受感,2个半月后复查肿瘤继续发展,且出现了腹水,疼痛,说明病情正在继续恶化。
从舌象看病情也比较复杂。
该舌颜色绛红,表面无舌苔。
可表述为:舌绛红,无苔。
该舌象表示病人阴虚,比“舌象4”者虚火更盛。
临床上该病人原发性晚期肝癌,肿瘤17.9cm大,现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临床执业医生考试内容
中西医临床执业医生考试内容一、基础医学综合。
这里面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还有西医的基础科目像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啥的。
就说中医基础理论吧,那些阴阳五行的学说,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玄乎?但其实理解了之后可有意思了。
比如说,阴阳就像白天和黑夜,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人体里的各种机能也都能用这个来解释呢。
中医诊断学就像是侦探破案,望闻问切,从病人的各种小细节里找到生病的线索。
像看舌头就能知道很多事儿,舌头的颜色、舌苔的薄厚,都能反映身体的状况。
中药学那就是个大宝库,各种各样的草药有着不同的功效。
什么金银花能清热解毒,人参大补元气之类的。
方剂学就更神奇了,把不同的中药组合在一起就像组成一个小战队,针对不同的病症去战斗。
西医的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正常的机能运作,像心脏怎么跳动,血液怎么循环的。
生物化学讲的是身体里那些微观的化学反应,虽然有点复杂,但也很有趣。
病理学就是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为啥好好的细胞会生病呢。
药理学就是研究药物在身体里是怎么起作用的,是像小士兵一样直接把病菌干掉,还是调节身体的机能让身体自己恢复呢。
二、临床医学综合。
这个部分那可是相当重要啦。
中医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中医内科学里面的病症可多了,什么感冒、咳嗽、喘证、哮证之类的。
每个病症都有不同的证型,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就拿感冒来说,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风寒感冒可能就需要用些辛温解表的药,像麻黄汤之类的。
中医外科学就包括各种外科病症的诊治,像疮疡、乳房疾病、瘿瘤等。
中医妇科学专门研究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相关病症的治疗,比如月经不调、带下病等。
中医儿科学针对小朋友的病症,小朋友的身体比较娇嫩,用药啥的都得特别小心。
西医的临床医学综合也不少,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内科学里的疾病像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都是常见的考点。
比如说高血压,要知道怎么诊断、分级,还有不同类型的高血压用什么药。
中医辨证观舌头?对症下药
中医辨证观舌头对症下药中医辨证观舌头对症下药2009-01-22 21:32阅读:339望舌:伸舌头要放松“正常人的舌体柔软灵活,颜色淡红,富有生气,舌体表面还铺有一层薄薄的舌苔,呈白色,干湿适度,舌底血管脉络粗细度适中且平滑,长度不超舌底1/2。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介绍说,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
中医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
观察舌头应该从舌质、舌苔、舌蕾以及舌底的血管经络等几方面进行。
其中,舌质包括了舌头的大小、形状、颜色、厚薄度、软硬度以及表面裂纹情况;舌苔包括了颜色、润泽度、厚薄度以及是否有苔斑;舌底血管脉络主要从长短粗细进行观察;舌蕾则主要要看大小以及颜色。
“观察舌态时一定要定心静气,最好选择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
”杨志敏说,首先要面对光线,使得光线可以直射口中,以免影响了对舌质和舌苔色彩的辨认。
杨院长还提醒市民,伸出舌头的时候也要注意,应该缓慢伸出,不宜太快太紧张,伸出后放在嘴唇边上,尽量放松。
注意舌头伸出时的形态其实也是对舌态的观察。
中医认为,五官与身体的五脏健康息息相关,五官气色之好坏透露出人体健康的蛛丝马迹。
因此,只要善于每天早晨在照镜子时好好观察脸上一些变化,再综合自觉症状等,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就能大致掌握,可以让你及时就医。
脸色:气血是否顺畅面部的色泽是气血通过经络上注于面而表现出来的,气血的盛衰及运行情况,必定会从面色上反映出来。
脸色潮红:心脏可能有问题脸色常常像婴儿一样经常红扑扑的人,并非是好事,尤其需要注意心脏方面的健康状况,比如患有狭心症、心肌梗塞的人,或是有这些疾病潜在病因的人,多半拥有一个红红的脸蛋。
当身体的血液循环不良时,就会使得体内热气不平衡,而造成上半身热下半身冷的状况,同时腿部容易累积过多的水分而呈现浮肿的症状。
心脏若无法正常运作,就会造成体内的热分布不均而使得脸色容易潮红。
脸上长斑:警惕妇科疾病脸上长了斑,除了妊娠期和口服避孕药外,更多时候,反映出一些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诸如月经不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等。
舌诊基础知识
舌诊基础知识以舌诊基础知识为主题,我们将深入探讨舌头在中医中的重要作用和相关的诊断方法。
中医认为,舌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
舌头上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因此,舌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来了解一下舌头的基本构造。
舌头由舌根、舌体和舌尖三部分组成。
舌根位于口腔深处,与喉部相连,是舌头的最底部。
舌体为舌头的中部,上面有一条纵向的凸起物,称为舌苔。
舌苔上会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斑点或结疤,这些变化是舌诊的重要依据。
舌尖为舌头的前端,通常是比较红润的。
在舌诊过程中,医生会观察舌头的形状、颜色、苔膜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舌头表面的裂纹、凹陷等情况,从而判断身体的状况。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舌头在中医诊断中的具体作用和方法。
舌头的形状:舌头的形状可以反映出身体的阴阳平衡情况。
如果舌头偏大、肥厚,通常表示身体阳气过盛;如果舌头偏小、瘦长,则表示身体阴气过盛。
同时,舌头的偏向也会给医生提供诊断的线索。
例如,舌头偏向左边,通常表示肝脏有问题;偏向右边,则表示胆囊有问题。
舌头的颜色:舌头的颜色变化也是舌诊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常来说,舌头的颜色应该是淡红色或粉红色。
如果舌头颜色偏红,通常表示身体阳气过盛,如果颜色偏白,则表示身体阴气过盛。
此外,舌头颜色的深浅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
例如,颜色偏暗表示气血运行不畅,需要及时调理。
舌苔的颜色和形状:舌苔是舌头上的一层白色覆盖物。
舌苔的颜色和形状也是舌诊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舌苔厚重、黄腻,通常表示身体湿热;如果舌苔很少或者完全没有,通常表示身体气血不足。
此外,舌苔的形状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
例如,舌苔薄而干燥,可能是因为身体阴液不足。
舌头的湿润程度:舌头的湿润程度也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状况。
如果舌头干燥,通常表示身体阴液不足;如果舌头湿润,通常表示身体气血充足。
除了以上几点,医生在进行舌诊时还会观察舌头表面的裂纹和凹陷情况,以及舌头的运动情况等,并结合患者的综合症状进行判断。
舌头黄腻是什么原因
文章导读舌苔是判断人体内疾病的一种,医生可以通过看舌苔的状态判断患者的病情,舌头的舌苔状态无非就分为几种,太黄、太白、太厚、没舌苔、舌头上有肉条、舌头上是齿痕状的几种,可以根据舌头的情况判断是体内湿热或是肝肾功能方面的疾病等等,那么舌头黄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中医诊断讲究望闻问切,我们去医院看病时,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几乎所有的医生总爱看舌头,其实看的并不是舌头,而是舌苔,正常人体的舌苔性状是薄而白的,舌苔异常多会反应人体出现问题,舌苔黄腻表示体内湿热积滞,需要及时调理治疗。
质的厚薄,透过苔质能见到舌体,称之薄苔,否则为厚苔。
黄色是表明体内有热,中医上认为舌苔是胃气夹食物之气上潮于舌头所成。
舌苔厚,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
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
保持生活规律,情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
舌苔厚,黄还要看看会不会腻,中医讲的“腻”就好比是东西“油”的感觉,如果有那说明是体内有湿热,需要化湿清热。
单纯舌苔厚黄,黄说明体内有热,建议晚上食物吃清淡点,偏凉一点,不饮酒,自身能较快调理过来,因为舌苔有时和天气也有相关关系,夏天暑湿胜,舌苔易厚,这些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吃些化痰清热的东西,如:薏苡仁,莲子,芡实,茯苓,陈皮等等,均有一定疗效。
体内湿热积滞是造成舌苔黄腻的主要原因,大家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调养,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对于缓解舌苔黄腻有一定的效果。
原因一:肝炎导致由乙肝等肝炎疾病导致肝脏受损,肝脏的各类代谢受到了影响,血液循环也不通畅,造成了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弱,此时就会出现舌苔发黄。
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及时对症治疗。
原因二:高温发热人体在温度升高时体液消耗较多,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干燥等使炎症渗出物和微生物更易在舌上停留、增殖,导致舌苔发黄。
原因三:消化道功能紊乱常见于结肠炎,习惯性便秘,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与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一同出现,而慢性肝炎患者基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都是舌苔发黄的原因。
舌苔百科
舌苔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舌苔英文名称:fur 定义: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
望舌苔主要包括苔质与苔色两个方面。
所属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诊断学(二级学科);诊法(三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舌苔中医术语,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
由脱落的角化上皮。
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
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
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目录读音概述苔色苔质舌苔表现(1)白苔(2)黄苔(3)灰苔(4)黑苔苔质知识(1)厚、薄苔(2)润、燥苔(3)腐、腻苔(4)剥落苔(5)有根、无根苔(6)全、偏苔舌苔辩病法黑苔病情辨别法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草莓舌辨病法花剥舌苔辨病法舌底静脉辨病法利与弊观舌苔变化可查胃病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调养异常舌象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读音概述苔色苔质舌苔表现 (1)白苔(2)黄苔(3)灰苔(4)黑苔苔质知识 (1)厚、薄苔(2)润、燥苔(3)腐、腻苔(4)剥落苔(5)有根、无根苔(6)全、偏苔舌苔辩病法黑苔病情辨别法舌苔菱形剥落辨病法草莓舌辨病法花剥舌苔辨病法舌底静脉辨病法利与弊观舌苔变化可查胃病如何观察和分析舌象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调养异常舌象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展开编辑本段读音舌苔 shé tāi编辑本段概述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编辑本段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
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舌苔
舌苔舌苔,中医术语。
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
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
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
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舌苔的望诊包括望苔色、望苔质两部分。
苔色:即舌苔的颜色,病态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黄苔、灰黑苔。
有时也可发生绿苔(多由白苔转化而来,常见于温疫、湿温,为湿热郁熏之征)、霉酱苔(红中发黑、又兼黄色的舌苔,常见于夹食中暑或内热久郁,主湿热病日久者)。
舌苔的形质,分为下列几种:1、苔的有无:正常舌有一层薄白苔,由胃气而生。
在疾病过程中,舌苔从有到无,是胃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但舌苔剥落之后,复生有薄白苔,则是邪退正生,胃气渐复的表现。
2、苔的厚薄: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质为厚苔。
舌苔的厚薄可测定正邪盛衰和病情的深浅轻重。
薄苔主外感表证,亦主内伤气郁。
厚苔主痰饮、湿邪、积滞。
舌苔由薄变厚,病邪自表入里,邪盛病进;舌苔由厚变薄,为病邪自里达表,正胜病退。
3、舌苔的润燥可了解津液的变化:若舌面润泽,干湿适中为正常舌象,虽有病而津液未伤;若扪之湿而滑利,则称滑苔,多主寒主湿,或阳虚水饮内停。
若舌面望之干枯,用手扪之无津液,则为燥苔,多由热盛伤津、阴液亏耗,或气不化津所致。
4、舌苔的腐腻和舌苔的偏全:舌苔在舌面分布的变化。
舌苔布满全舌称为全。
舌苔偏布于舌面的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
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判断病变的所在。
全苔为邪气散漫,多为湿痰阻滞中焦之征;舌苔偏见于舌的一侧,为邪在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胆;苔中根厚腻,多为痰饮或胃肠积滞等。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解!
史上最全的舌诊图解!舌诊,又称为望舌,是通过观察舌象的变化,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用来诊察、了解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舌诊时按照舌尖-舌中-舌根-舌侧的顺序进行观察。
先看舌体再看舌苔,30秒左右。
如果一次望舌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新观察一次。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临床常见的舌苔望诊图谱,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提示上焦热盛。
6、红绛舌(1)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入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火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舌色深红偏暗,舌面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示热盛、气血壅滞,正气已伤。
7、红绛舌(2)本图摄自慢性胃火患者,舌色红绛,舌干无苔,舌面上有浅裂纹。
提示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气大伤。
8、红绛舌(3)舌色红绛,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血),提示邪热炽盛,气阴两伤。
9、青紫舌舌色青紫,由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最全的中医舌诊知识,一看你就知道医生为什么看舌头了
最全的中医舌诊知识,一看你就知道医生为什么看舌头了导读:以下内容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手诊面诊书籍《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
文章中的图片不是书中原图。
原图太多,所以就用头条自带的东方图为大家展示内容。
舌诊帅锅,帅姐们醒来了。
吃饭了。
搅动你的味蕾,来品尝一下这顿大餐吧!!舌诊历史悠久,在我们身边十分流行。
其操作简单方便。
凡是学医者,都会接触到舌诊。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以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
舌的形体结构: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
舌的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
舌体前端为舌尖;舌体中部为舌中;舌体后部、人字形界沟之前为舌根;舌两边为舌边。
舌诊的原理脏腑经络与舌象的关系1、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望舌色可了解人体气血情况,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
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又反映心藏神的功能。
2、舌为脾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舌苔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
舌象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功能直接有关。
3、肾藏精,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肝藏血、主筋,经脉络舌本;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4、脏腑病变反映于舌面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舌尖——心肺病变,心火上炎多舌尖红赤;舌中——脾胃病变,脾胃运化失常,湿浊、痰饮、食滞停积中焦,舌根——肾的病变,久病及肾,肾精不足可见舌根苔剥。
两侧——肝胆病变。
肝胆气滞血瘀,(三)气血津液与舌象的关系常见舌两侧舌血脉丰富,有赖气血的濡养和津液的滋润。
舌苔和舌体的润燥与津液的多少有关。
唾为肾液、涎为脾液,与脏腑密切相关。
观察舌体润燥,可判断体内津液盈亏及邪热轻重。
舌诊的注意事项诊舌的方法1 先看舌尖【心肺】,再舌中【脾胃】、舌侧【肝胆】,最后看舌根【肾脏】部。
2 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3 若伸舌时间过久,舌体易随血管变形而色泽变化。
4 如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
5 其他诊察方法:刮舌验苔法。
刮之不脱或刮而留污质,为里有实邪;刮之易去,舌体明净光滑则多属虚证。
通过舌苔看健康状况 不同颜色舌苔对应不同病症
通过舌苔看健康状况不同颜色舌苔对应不同病症关于《通过舌苔看健康状况不同颜色舌苔对应不同病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只要是疾病,肯定都会有蛛丝马迹的,不可能一点反应,一点征兆都没有的。
这也是非常的不科学的,有利可寻才是正常的现象。
所以及时的观察自己的身体,做好预防工作还是非常的必要的。
那么,我们如何通过舌苔来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下面就和我们一起来看,不要走开,马上揭晓舌诊的方法。
从舌头看健康从舌头看健康是一件十分方便的事情,如果你的舌头出现了下面这些情况,那就表示身体存在一定的问题。
舌苔有刺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像草霉的果实一样。
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或热入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昏迷。
舌苔过白白苔可出现于体内有水湿停留或痰饮的病人,临床上常见某些胸水、腹水、慢性肾炎及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患者,体内有湿浊或痰饮停积,使舌苔出现厚白或白腻苔。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可能是口腔的唾液分泌较多,以及气管内痰液分泌增多,浸软了舌头的角化细胞或角化不全细胞,使细胞肿胀而不易脱落。
加上舌组织水肿和淋巴回流障碍,舌面上老的角化细胞不脱而新的角化细胞又增加堆积,所以舌质肿胖,舌苔白厚而腻。
舌苔发黄舌头发黄同样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那么舌头发黄表示身体出现了哪些问题呢?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黄腻,是湿热的表现,主症在肝和脾。
你还容易口渴,也显示是肝脏的问题,说明你肝火旺,容易急躁发脾气。
肝有病患,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口臭就是因为脾胃不调,胃火旺,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苦就是因为胆汁排泄紊乱。
另外肝开窍于目,肝脏出现疾病通常会引起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可以吃点滋阴健脾养肝的药,调理脾胃和肝。
舌苔发黑舌苔发黑那可要当心了,因为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情况。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为"望、闻、问、切”四种诊查方法,统称为中医四诊。
《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在《伤寒论》中也曾说:"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
中医四诊以望诊为首,绝非偶然,而是别有深意的,正如上面所说。
今天我们学习望诊之中最重要的,也是我们最独特的知识,李氏奇效舌诊及望舌用药法。
、望舌诊病是中医四诊之中的望诊里面的最重要的一环,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
最早记录舌诊者是扁鹊(公元前407年 - 公元前310年,**省任丘市人),扁鹊创立和发展了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查疾病的方法。
汉代*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也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论治法则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是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舌诊专著。
随着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在研究温热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温病察舌”的方法,对温病的分型、分期、辨证用药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明·王景韩《神验医宗舌镜》中说:"内有是症,外有是舌”。
为什么通过舌相就能诊查获知全身各处的疾病症状呢?中医学认为舌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五脏六腑相通,又与人体的四肢百骸相连。
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然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应在舌象上,所谓"有诸内者,必形于诸外”(出自《丹溪心法》)。
《黄帝内经》中也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者,当以观外乎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清·杨云峰《临证验舌法》论:"即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
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谬焉。
危急疑难之顷,往往证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
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又说:"舌者,心之苗也。
罗大伦:看着舌头诊病(中医舌诊)
罗大伦:看着舌头诊病(中医舌诊)中医舌诊看着舌头诊病摘自罗大伦新浪博客现在大家去医院看中医,一般都是号脉,看舌头,我们都习惯了,其实大家不要以为中医从一开始时就擅长舌诊,这个舌诊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时间并不久,虽然看舌头在《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里面略有提及,但是都非常的简单,只是到了元朝的时候,我国才出现第一部舌诊的专著,叫《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是一位姓熬得医生写的,虽然名字盒伤寒有关,内容也似乎是在说伤寒病的舌象,但是实际上论述了很多的温热病盒舌象的关系,后来,书里的内容被温病学家就发现了,原来随着热邪从外向里深入,随着体内热邪的增加,这个舌象居然可以发生相应的改变,比如舌苔可以由白变成黄色,然后热邪在多,就变成干黑色,如果病危的时候,会变成全舌灰色,而舌质的颜色,正常人是淡红的,随着热邪的增加,就变成了红色,再增加,就变成了绛色,温病学家一看,这个很好啊,这个比脉诊来得直观,因此他们就把舌诊当作一个法宝,很注重用舌诊来判断热邪的深入程度。
现在我们看病,也非常的重视舌象和健康的关系,那么,我们到底可以从舌象中看出什么来呢?告诉大家的是,首先,可以看出我们体内津液的情况,现在很多人体内都是水湿很重,这样的舌头一定是舌苔白,满布,而且往往是舌苔很腻,如果是舌苔厚腻,就要考虑这个人体内的水湿都凝结成痰了。
现在气虚的人很多,因为阳气不足,所以水湿不能顺利化出体外,同时因为水湿重,也导致阳气不振,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气虚的人,往往在舌边有很多的齿痕,舌体会胖大一些,同时伴有舌苔白腻,这是体内气虚,同时不能把水湿化掉,这样的人需要一边利水湿,一边补气。
补气以补脾为主,可以用白术、山药、莲子肉等来补脾,利水湿可以用薏米来进行,比如在做饭的时候可以放入一把薏米,这个薏米去水湿的作用很好,有的朋友是用薏米和大米各一半来做饭,结果厚腻的舌苔两个星期就消除了。
舌象还可以看出自己体内的寒热,有的人舌质很红,舌质我们可以从舌边缘看出来,那里一般没有舌苔,如果很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质红,但是舌苔也很薄,整个舌头看上去都很红,这可能是虚热,需要滋阴,这种红往往是嫩红,比如前些天我看到了一个患者,女性,脸上的粉刺很严重,而舌质红的发紫,我断定这是虚热,就用滋阴清热的一贯煎这个方子来治疗,结果很快粉刺就开始消失了。
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
舌诊中的舌色和舌苔辩证诊病舌色是指舌质的颜色。
正常人舌色为淡红色。
常见的舌色分为几种:(1)淡白色表示病人患虚证、寒证、血气亏虚证。
如果舌淡白而瘦薄,则属血气两虚;舌淡白而湿润,舌体胖嫩,有齿痕,多为虚寒证。
若舌淡白,毫无血色,枯萎无光泽,无舌苔,称为熟白舌,此情况属危重之症,病人阳气衰微,阴精衰竭。
(2)红舌舌色较正常舌稍红,甚者呈鲜红色。
表示病人患热证。
如果舌色鲜红但干燥少津液,舌苔黄厚者,属实热证。
仅仅为舌尖变红,则为心火上炎。
舌边红色为肝胆火旺。
如果舌中红色则为中焦热盛。
若舌布满了深红色小点,为温热之邪伤于心脾。
舌中伴有紫斑,表示将要发斑。
舌色鲜红,少苔或舌起裂纹者,属虚热证。
舌质红嫩,看起来湿润,摸起来感到干燥,为津液衰竭迹象。
(3)绛舌舌苔深红色,颜色介于红色与紫色之间,称为绛舌。
表示病人有外感或内伤之证。
绛舌的形成,是由于热盛血行加速,舌体脉络充盈所致。
舌绛而干燥,舌面有芒刺、裂纹,为里热炽盛,热入营血。
若舌绛而有黄白苔,为邪留气分。
舌绛有大红点者,为热毒攻心。
舌尖绛为心火炽盛。
舌中干燥而绛为胃火伤津。
舌根绛为血热内燥。
若舌绛也少津液,少苔,舌体瘦小或有裂纹,为阴虚火旺之证。
如果舌绛而枯萎,光滑无苔,称为镜面舌,此证为胃、肾阴液枯竭之危候。
若舌绛少苔而泽润,多为血瘀之证。
(4)紫舌表示寒、热病及瘀血症。
若整个舌头全为紫,为脏腑热极。
舌紫且肿大,而见大红点,为热毒攻心。
舌质紫暗,为瘀血证。
舌尖有紫色斑点者,为心血肝郁血瘀。
舌色紫如猪肝,枯晦无泽,为胃肾阴液已衰竭之危证。
舌诊中医舌诊历史的记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年间,到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作为一个中医诊断方法已形成存在,当时我国现存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上涉及的舌诊相关知识,包括舌质、舌苔、舌觉等方面的内容。
汉唐时期舌诊在中医实践中又不断发展验证,东汉中医名家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将舌诊之重点放在观察舌质上,而唐代中医名家孙思邈(公元581年——682年)则把舌诊观察舌象作为辩证脏腑的理论根据。
中医如何从舌苔诊断肾脏疾病
中医如何从舌苔诊断肾脏疾病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这“望”里面,舌苔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察对象。
咱今天就来说说中医怎么通过舌苔来诊断肾脏疾病。
我先跟您讲讲我遇到过的一个事儿。
有一回,我去参加一个中医交流活动,碰到一位老中医正在给一位患者看病。
那患者面色不太好,一脸的疲惫。
老中医让他伸出舌头,仔细瞧了瞧舌苔,然后微微皱起了眉头。
我在旁边好奇地看着,心里琢磨这舌苔能看出啥门道来。
只见老中医不紧不慢地说:“您这肾啊,有点小毛病。
”患者一脸惊讶,忙问怎么看出来的。
老中医就指着舌苔耐心地解释起来,我在一旁也听得入了神。
咱先来说说正常的舌苔是啥样的。
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薄白而均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
就像春天里刚刚长出的嫩绿小草,透着那么一股子生机和清爽。
可要是肾脏出了问题,舌苔就会有变化啦。
比如说,如果舌苔变得特别厚腻,就好像给舌头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那可能就提示肾有湿浊。
想象一下,这就好比肾脏这个“过滤器”被脏东西堵住了,湿气排不出去,反映在舌苔上就是厚厚的一层。
要是舌苔颜色发黄,那就得注意了。
这可能表示有肾阴虚,有内热。
就好像肾脏这个小火炉烧得太旺了,把舌苔都给烤黄了。
肾阴虚的人,常常会觉得口干舌燥,晚上睡觉还容易出汗,手心脚心也热得慌。
再说说舌苔发黑。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往往意味着病情比较严重,可能是肾阴极度亏损,或者是肾阳虚衰到了极点。
您想想,这舌苔都黑了,就像一片枯萎的草地,得多让人担心呐。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舌苔剥落,一块一块的,就像地图一样,这可能是肾阴虚损得厉害,导致胃阴也不足了。
除了看舌苔的厚薄、颜色和有无剥落,还要看舌苔的润燥。
如果舌苔干燥,没有水分,就像是久旱的土地,那可能是肾阴不足,津液亏耗。
相反,如果舌苔湿润,甚至有很多口水,那可能是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液。
当然啦,通过舌苔诊断肾脏疾病,不能光看舌苔这一项,还得结合患者的症状、脉象等其他方面综合判断。
比如说,一个人舌苔厚腻,同时还伴有腰膝酸软、尿频尿急、身体浮肿这些症状,那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是肾脏出了问题。
中、西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中、西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它bai的治病理念是较为抽象的;西医是一门现代医学,它包含了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
中医和西医的治疗观念和体系等等都是有很多区别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和西医有哪些区别?一、理论体系1、西医:西医的基础理论是人体的八大系统,也就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神经系统。
2、中医:中医的理论体系主要为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这四种。
二、舌象1、西医:西医中的舌象被称为舌体异常,它有草莓舌(舌尖有红点,并且红点向舌两边出现扩散,整条舌体的颜色形似草莓)、牛肉舌(舌头颜色如生牛肉,出现肿胀,并且对热、咸等味道特别敏感)、地图舌(舌头周边出现增厚,并且为白色或者黄色)、黑毛舌(舌头发黑)、镜面舌(舌乳头萎缩、舌面呈红色或者粉红色)这五种。
2、中医:中医中的舌象个人认为比较好分辨,正常的舌苔可以简单概括为六个字“淡红舌薄白苔”,除开这六个字以外的舌苔厚腻程度,以及舌面颜色都表明身体出现异样。
三、脉象1、西医:西医其实也是有脉象的,它分别为无脉、奇脉、水冲脉、交替脉以及脉短拙。
西医和中医脉诊不同的是,西医如果使用脉诊,它选用的脉为两侧的桡动脉,此外还会检查足背动脉、颈动脉等。
2、中医:相比西医,中医的脉象那就多了,中医有弱脉、软脉、沉脉、迟脉、结脉、促脉等二十八种脉象。
中医摸脉的时候主要摸的是手腕桡骨内侧的脉,这条脉也被分为寸关尺三个部分,中医摸脉讲究摸脉的位置、脉搏跳动的快慢、脉搏的宽度以及脉搏的强度。
四、诊断方法不同1、西医:西医的诊断方法有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医学影像学的检查这五种,通常情况下,对于一般疾病只需要进行前四种检查就可以了。
2、中医:中医的诊断方法为望闻问切这四种,望是指看人的气色,问是指问疾病的病史等,闻是指病人的声音以及气温,切是指摸脉。
总而言之,以上就是中医与西医的一些区别。
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重点
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重点示例文章篇一:《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考试重点,我来告诉你!》嗨,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我家里有个亲戚是个超厉害的医生呢,他正在准备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的考试。
我呀,就跟着他了解了好多关于这个考试的重点,今天就来和大家唠唠。
咱们先说这中医部分吧。
中医的基础理论那可太重要啦,就像是盖房子的地基一样。
阴阳五行学说,这就像一个神秘的密码本。
你想啊,人体就像一个小宇宙,阴阳得平衡,五行得和谐。
比如说,一个人要是老是上火,那可能就是阳太盛啦,就像夏天的太阳太毒啦,得降降火。
脏腑经络学说也不简单呢。
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工作,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成员,大家分工合作。
心就像家里的大家长,统领着一切,要是心出了问题,那全身都可能跟着不舒服。
经络就像是身体里的小路,气血就在这些小路上跑来跑去,给各个器官送营养呢。
我就问我亲戚:“叔叔,这经络是不是就像快递小哥的送货路线呀?”叔叔就笑着说:“哈哈,小宝贝,你这个比喻还挺有趣的呢。
”再说说中医诊断学。
望闻问切,这可是中医的看家本领。
望诊的时候,医生就像一个超级侦探。
看一个人的脸色,要是脸色发黄,可能脾胃就不太好啦,就像土地不够肥沃,种出来的庄稼就不好。
闻诊呢,能闻到病人身上的气味。
我就好奇地问叔叔:“叔叔,闻气味就能知道病,这也太神奇了吧?”叔叔说:“那可不,要是一个人身上有股腐臭味,可能身体里有什么东西坏掉了呢。
”问诊也很关键,医生得像个耐心的记者,问病人各种各样的问题,吃了什么呀,睡得好不好呀。
切诊就更有趣啦,摸脉就像在感受河流的水流,脉有力还是无力,快还是慢,都能反映身体的情况。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核心。
什么是辨证论治呢?就像是给每个病人量身定制一套衣服。
不同的证型就像不同的身材,用药就像衣服的布料。
比如说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就像冬天的冷风钻进了身体,人会怕冷,流清鼻涕,这时候就得用温热的药来驱赶风寒,就像用小火炉来温暖身体。
访谈实录从舌头能看出什么疾病?
访谈实录:从舌头能看出什么疾病?一.舌诊前有何注意事项?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这里是MSN中文网的直播室,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关于看舌头来知道你疾病的一些征兆或者体质的一些状况。
舌头,大家都知道,看舌头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看舌头可能还要包括看舌苔、看舌质,甚至在舌苔和舌质之中还有更细化,这一点怎么看?怎么细化?从哪些细小的变化看出你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端倪,为了这个,我们请来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张雪亮教授,从比较正规、比较科班的角度给大家教授一下怎么样看舌苔。
张教授,下午好!张雪亮:好,各位朋友好!一说到中医,大家都能想到四个字——望闻问切。
望主要是什么内容呢?现在电视上、书本上讲的比较多的是手诊、面诊,实际上望诊中最重要的就是舌诊。
主持人:舌诊好象比脉诊更直接、更准确,是吧?张雪亮:比脉诊更客观,因为望诊里面要看中医的教科书,望一个人的形态、望一个人的面色、望一个人的神色,包括望一个人的排泄物、分泌物等等,很多内容。
但是最客观的,被广大中医应用的就是舌诊。
各位如果看到中医的话,可能都有这个印象,西医是不看舌头的,中医一定要看看舌头,内科、妇科、儿科这几个常见的疾病都要看舌诊。
所以,大家学学舌诊,对于保健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那到底怎么看?细节上还有一些技巧吧,请张教授给大家详细的说一说。
张雪亮:在开始讲舌诊之前,我给大家讲讲舌诊的主要事项,如果你不注意这些事项可能导致一些误诊。
首先,光线。
如果大家在柔和的、彩色的光线里看,那肯定是错的,最好是自然光。
主持人:就是室外。
张雪亮:对,室外,如果是室内的话,就是咱们的白色灯,在美容院里非常柔和的红色灯、黄色灯肯定不行。
第二,注意染色。
假如你刚喝完橙汁,那肯定是黄色的;刚喝完椰汁,那肯定是白色的。
这都属于染色,还有一些药物的问题,刚吃完黄连素等其他的药物。
所以,要注意染色的问题。
第三,刮舌苔。
现在有一些人有习惯,每天早上刷牙的时候把舌苔刮掉。
中医分享:舌苔之中医辨证法
中医分享:舌苔之中医辨证法正常人的苔色是薄白色的。
因为舌粘膜中丝状乳头的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霉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这些不透明的物质遮盖了舌毛细血管的红色,而且角化上皮在湿润时可吸收水分而呈白色,这样就形成了正常的薄白湿润的舌苔。
舌苔过白:多属寒症,薄而滑的多为外感风寒,厚白而滑者多为寒湿或寒痰。
舌苔发黄:一般多见于热性疾病的过程中,表明邪正相争十分激烈,病已入里,邪已化热。
舌苔发黑:主要是舌丝状乳头增殖变黑所致。
有棕黑、灰黑、焦黑直到漆黑等深浅不同。
中医认为病人出现此苔,一定病期较长,病性比较复杂严重。
舌苔灰白相兼或灰腻薄滑:多为里寒,先有体弱兼热性病,或病久兼消化不良症的征象。
全舌淡紫带青:润滑无苔为伤寒阳证。
舌苔呈褐色:肠梗阻。
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
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
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
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
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牛肉舌:即舌质暗红,舌苔光剥像牛肉一样。
牛肉舌常见于恶性贫血患者。
腐苔:是一种比较厚的、颗粒大而疏松的苔,形状好象豆腐渣样,厚厚的一层堆在舌上,刮之易去,过一会儿又会逐渐堆铺起来。
腐苔提示人的阳气有余,能将胃中浊腐之气升化驱散,是正邪相争,疾病诌向好转的征兆。
腻苔:是舌中心及根部较厚,舌的边尖部稍薄,颗粒细小致密,紧贴舌上,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罩着一层粘液像油腻状,舌质大多被其遮盖而不能见。
用放大镜看,腻苔的丝状乳头数目及其分枝均有增加,各乳头的角化树相互纠结缠绕,不易脱落,其中包埋着很多粘液及食物颗粒。
中医主治系列-中西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强化-中医诊断学(三)
中医主治系列-中西医内科学-相关专业知识-强化-中医诊断学(三)[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多反映下焦肾病变的是A.舌中B.舌根C.舌尖D.舌两侧E.以上都不是(江南博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掌握“舌诊原理”知识点。
[单选题]2.下列各项中,多反映上焦心肺病变的是A.舌尖B.舌中C.舌根D.舌两侧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掌握“舌诊原理”知识点。
[单选题]3.下列各项中,多候六腑病变的是A.舌质B.舌苔C.舌尖D.舌中E.舌根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掌握“舌诊原理”知识点。
[单选题]5.肺系上达咽喉,与下列哪项相连A.舌尖B.舌中C.舌根D.舌两侧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掌握“舌诊原理”知识点。
[单选题]6.舌边生点刺者多属于A.心火亢盛B.肝胆火盛C.胃肠热盛D.血分热盛E.阴虚火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点刺出现的部位,可区分热在何脏:(1)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
(2)舌边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
(3)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掌握“舌诊原理”知识点。
[单选题]7.舌尖多反映的是何脏腑的病变A.心肺B.脾胃C.肝胆D.心脾E.脾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
(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2)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3)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4)舌中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5)舌根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6)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掌握“舌诊原理”知识点。
[单选题]8.舌根多反映下列何脏腑的病变A.心B.肺C.肾D.脾胃E.肝胆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舌面的脏腑分部:(1)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内科工作心得体会
内科工作心得体会内科工作心得体会篇1一、护理人员牢固树立“一切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加强医患沟通,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开展自我批评。
内科工作心得体会篇2在内科实习很快就过了两月的时间,也许以前在这呆过一年的原因,对这里有了很多的感情。
现在要离开去别的科室,真有点舍不得。
除了几个新来的医生外连护士也少有变动,十年前我实习的老师依旧是我现在的老师,很自然的像久违的亲朋。
老师是一个很有临床经验和相当耐心的长者,以前我们都是他手把手地教着,细说临床碰到的一些问题。
而现在老师沉默了许多,在床前只是默默地看、默默地检查。
我们知道这是医患关系紧张的结果,因为谁也怕多说惹上不必要的事。
中医在我们这还是比较吃香的,每天早上上班九点后(8-9点是查房时间)总是满满的一屋子患者。
比较闲的时候,老师会将一些比较简单的病号叫我们去看,然后指导我们怎样去看舌苔舌质,怎样去摸脉和判别各种简单的脉象,处方的选择和用药的技巧。
每碰到一些特殊的病种,在事后也拿出来供科室同事们讨论,然后总结意见。
这样对于大家都是一种学习一种磨练。
在这里最有记忆的就是抢救病人。
我在内科几星期总共遇到两次抢救。
第一次抢救,因为这个病人不在我们组的原因,我只是在外围帮忙递这递那的,算是旁观。
第二次抢救,那个病人是我们组的,老师发现了立即实行CPCR,我负责叫医生,叫好医生我马上返回病房帮忙老师什么插管、供氧等等。
很快然来了一屋子的医生和护士,家属也站了一走廊。
这个病人抢救了大概1个小时,家属放弃了,就叫我们院的120送回家去。
其实送走的时候他的生命体征都还好的。
老师事后很遗憾地对我们说病人那会去监护室,肯定还有希望。
我知道,老师那时的心一定很痛,因为要在十年以前,他会义不容辞去说服家属,全力抢救病人。
而现在,我们能做什么?在内科这个家园里,感受到医生、护士们那种互助互爱,亲却和蔼的氛围。
也感觉到大家少了许多十年前的激-情,随着岁月甘愿平凡中。
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内科工作心得体会篇3在医院、科室领导的关心及同事们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自己较快地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在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端正工作态度,热情为患者服务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服务,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医内科医生不看舌苔说起
2008年11月26日 09:55:35 来源:姑苏晚报□兆子
邻居老刘一大早到医院排队看内科,诉说自己不适并请医生看看舌苔,著名大医院的医生居然明拒:我是西医,不看舌苔,不懂的……来,下一个!
著名西医院的内科医生打出牌子不给病人看舌苔,老刘的遭际可谓咄咄怪事,但像老刘这种遭遇的病人并不在少数。
一方面是几千年来都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以人为本检查方法被遗弃,另一方面是许多所谓先进的仪器每天都不免在“杀鸡用牛刀”,复杂的医疗检查因此人满为患,有的检查甚至要提前半月预约,试想病人如果真的病重,漫长的等候将使病更重;如果病轻,漫长的等候就成了自我痊愈的过渡,已不再需要“牛刀”。
这种过度医疗和不屑医疗的两极分化,是当今医院的怪现状之一,医疗体制需要大改革,由此也可见一斑。
眼看着“下一个”的病人在排着队,“不会看舌苔”的医生决不会因此下岗,老刘没有申述的空间,只有自己退出就医。
他走出医院走进书店,时下许多类如《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不生病的智慧》等草根医学保健类书都正持续畅销,他已从报纸上剪取过相关连载阅读,期望从这类知识
中获取自我保健能力,自己调节身体不适。
老刘“看病不成看医书”,启示人们多学一点保健知识,已成一种必须素质和必要能力。
确实,有句话很多人都想说,那就是如果真正得了什么大病重病危病疑难杂病,去医院也未必看得好,关键还是要平时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防微杜渐,顺应天、地、人、物内在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和谐统一规律,善于把握生命自我微调的规律——这也是很多保健类书籍的主体内容。
其实这些畅销保健类书中的顺应天人合一论、人体自我微调论、睡眠食疗运动论,以及过多药物会冲击人体平衡,人体保健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都并不是很新的知识,只是用了新的语言来解说而已。
很多理念本是民间的普及常识,只是这些年来传承得少了,才“旧闻”成为“新知”。
但如果学历普遍在硕士博士以上的医生对祖国医学的遗产都不屑一顾,连能揭示人体运行状况的舌苔也不愿或不能去把握,能让病人释然吗?
老刘看病模式的移转,是回归,也是现状;是进步,也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