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9.竹节人(教案)
第9课 《竹节人》教案
第9课《竹节人》教案第9课《竹节人》教案教材版本:初中语文教材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整个教案,让学生了解《竹节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和捕捉课文中的重点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课文中的事例和情景,进行启发性思考和讨论。
4.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课文和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1. 课文《竹节人》2. 教学材料:白板、多媒体设备、绘画纸和彩色笔等。
3. 教学辅助工具:图表、图片、音频等。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课文《竹节人》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材料,呈现与课文相关的视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世界。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快速浏览整篇课文,捕捉大意。
2. 教师出示问题,由学生个别或小组讨论并回答:a) 竹节人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b) 竹节人为什么能够被认为是有生命的?c) 故事中的竹节人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得自由?三、词语解析与句子理解(15分钟)1. 教师解释一些生词和课文中的难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以开放性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重要事例和情景,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探讨其中的寓意和道理。
四、情感体验与思考启发(15分钟)1. 教师呈现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你觉得竹节人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有什么相似之处?b) 竹节人经历了什么样的成长过程?有何收获?c)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故事情节或道理?可以举例说明。
五、绘画表达(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论和反馈。
六、小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堂课进行小结,回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收获和表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9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9 竹节人》教案【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因为“我”和同桌上课时偷玩斗竹节人,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却意外地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喜爱竹节人的故事。
这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生动又富有童趣,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童真、童趣的可贵。
虽然学生们可能都没有玩过竹节人,但文中那种对玩具的痴迷和喜爱却能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相信学生们能结合他们的生活来理解,还是比较容易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阅读策略,就不同的阅读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采取分组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同时通过品读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教学目标】: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疲倦、威风凛凛、别出心裁”等词语。
2.根据课文导语中给出的三个不同任务,采取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童年的生活是自由快乐的。
4.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制作竹节人和斗竹节人的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
5.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做竹节人的过程,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品味生动、幽默的语言。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豁、凛、疙”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疲倦、疙瘩、威风凛凛”等词语。
2.对照课前导语和课后思考题,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梳理课文层次。
3.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幽默。
【课时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理清课文的故事情节,梳理行文思路,根据阅读方法确定学习重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展示一些手工老玩具的图片,如木枪、弹弓、陀螺、毽子、风车等,再出示一些时下流行的玩具的图片,在对比中导入本课课题。
过渡:同学们,这些老式玩具你们认识几个?这些新式玩具呢?乍看上去,这边的玩具显得简单粗糙,这边的玩具显得精美有趣,它们是不同年代的孩子们的最爱,都给孩子们留下了珍贵的快乐记忆。
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竹节人的起源和特点;能够通过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制作竹节人,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自己的竹节人形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竹节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竹节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呈现: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的准备、竹节人的形象设计和具体制作方法。
3.实践:组织学生分组制作竹节人,每个小组自由设计竹节人的形象,并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制作出来。
老师在旁边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竹节人,并向全班介绍他们设计的理念和特点。
5.总结:在展示结束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意,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6.拓展:让学生将制作的竹节人带回家,与家人分享并展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制作其他的竹节人作品。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和作品的质量,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五、板书设计:竹节人制作教案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生对竹节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有机会进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完成自己的作品,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的时间和安排,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制作竹节人中来。
同时,可以引入一些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设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9课《竹节人》优秀教学设计(教案)设计说明课文回忆了自己儿时与小伙伴一起制作“竹节人”的方法、过程,以及伙伴们一起玩耍带来的乐趣。
教学这篇课文,一要让学生感受传统玩具带给人们的乐趣,体会童年的快乐。
二是要指导学生明确:同一篇文章,因为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本案以文本为依托,采用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活动的形式,借助文前导读,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由充分的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将阅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有关传统玩具的图片、视频资料。
2.竹节人玩具若干。
学生准备:搜集传统玩具,查找制作等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交流: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玩具,你能介绍一下你的玩具吗?怎样玩呢?2.激趣:同学们的玩具可真不少。
玩具使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富有乐趣。
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时候也玩过玩具,不过爷爷奶奶小时候的玩具大多是自己制作的。
你们想看看吗?3.课件出示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传统玩具。
4.揭题: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种玩具——竹节人(课件出示竹节人玩具图片)。
5.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
教师相机正音:“凛”是前鼻音,“疙瘩”的“瘩”要读成轻声。
(2)形近字组词。
①棍混馄②裁载栽③沮组租3.指导书写。
“凛、棍、悟、橡、跺、沮、趴”要注意左窄右宽的特点。
“疙、瘩、裁、筹”书写时要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和笔画间的穿插避让。
三、默读课文,梳理课文1.引导思考:课文围绕“竹节人”这种玩具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2.学生交流,理清脉络。
【精品教案】教学设计详案《竹节人》
精品教案·教学设计·详案竹节人(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一、写教学设计注意事项(优秀教师的经验忠告)一篇课文的解读,首先要了解课文背景。
课文背景也就是教师了解的资料,不用放在设计方案里。
若放在教学设计方案里,规范称呼是【教材分析】,后面是【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
结构如下:【教材分析】【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至于结构,下面填充一些内容,具体分享一下写教案的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教学目标】(各个学科可以通用)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内容,能够掌握()方法,提高关于()样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的过程,掌握了()内容,培养了()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内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难点没有必要写出来,可以放到后面的教学设计环节。
很多小可爱不知道哪些是教学重难点,很简单!题目下面布置了什么任务,哪些就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就是在教学重点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学生通过()的学习,掌握了()的能力,培养了()样的精神。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可以不用写出来,体现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也可。
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启发、自主探究、分组讨论。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我们要向考官展示的我们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1.导入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像音乐导入、兴趣导入、多媒体导入等等。
选择的方法一定要与我们的教学内容相关。
2.授课的过程:各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语文课可以采用熟读去进行整体的一个感知。
数学课可以采用回忆上节课内容的方法,然后引入我们本节课所讲的内容。
授课的过程一定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一般都会采用问答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3.本节课难点的探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老师引导的方式,让课堂充满多样性。
还有讲完之后不要忘了巩固练习和小结。
最后是布置适量的作业。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大意。
(1)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词与句子: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1.3 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传统玩具,引入课文主题。
(1)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1)生词和句子学习: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看法。
1.4 作业布置:(1)回家后,让学生向家人介绍课文内容,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
(1)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改进:(1)在生词和句子学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游戏化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文章主题,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大意。
(1)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1)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生词与句子: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3 教学步骤:(1)热身活动: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传统玩具,引入课文主题。
(1)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
(1)生词和句子学习:教授生词和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练习。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分享自己的看法。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3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本内容。
(3) 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分享学习心得。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竹节人》的基本情节和作者背景有了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得到了提升。
2.2 教学改进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理解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3.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竹节人》的基本情节,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制作竹节人。
(3)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竹节人的制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译文。
(2)生字词卡片。
(3)竹节人制作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准备好制作竹节人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充分理解。
(2)教师讲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和玩法。
4. 动手操作:(1)学生分组制作竹节人。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展示与评价:(2)教师评价,鼓励学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全面、具体。
(2)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2. 学生反思:(1)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中是否发挥了作用,学会了与人沟通。
(3)制作竹节人过程中是否动手实践,提高了动手能力。
六、教学拓展:1. 课后活动:(1)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尝试与家人一起制作竹节人。
【公开课】竹节人教案
【公开课】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竹节人的艺术价值,培养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掌握竹节人的制作技巧。
(2)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自我成就感。
二、教学内容1. 竹节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4. 竹节人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竹节人的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竹节人的制作技巧,对竹节人艺术价值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竹节人制作材料和工具,竹节人作品示例,相关文献资料。
2. 学生准备: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竹节人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 讲授新课:(1)讲解竹节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演示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竹节人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竹节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竹节人的艺术价值。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竹节人的资料,加深对竹节人的了解。
7. 板书设计:【公开课】竹节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过程与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内容1. 竹节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竹节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4. 竹节人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 教学难点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2. 学生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讲授新课3. 实践操作4. 作品展示5. 总结提升6. 作业布置7. 板书设计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竹节人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竹节人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2)学生能够掌握竹节人的使用技巧和玩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以及使用技巧和玩法。
2. 教学难点:竹节人的制作细节和技巧,以及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竹节人制作材料(竹签、彩纸、剪刀、胶水等)、竹节人样品、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份竹节人制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竹节人样品,引发学生兴趣。
(2)教师介绍竹节人的由来和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 教学基本内容:(1)教师讲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学生跟随教师动手操作。
(2)教师示范竹节人的使用技巧和玩法,学生进行实践。
3.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合作,制作竹节人。
(2)学生展示自己的竹节人作品,分享制作心得。
4. 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竹节人游戏,让学生体验游戏的乐趣。
(2)学生交流游戏心得,总结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制作竹节人和参与游戏的情况。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和表现,给出建议和鼓励。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制作成果和课堂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竹节人,并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分享制作过程和体验。
2. 课后活动:教师组织一次竹节人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竹节人》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竹节人》的作者、背景及相关文化知识。
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学会生词新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培养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维护友谊。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竹节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竹节人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勇气和正义的故事。
通过对竹节人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中国的民间艺术和文化。
2.2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
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愿意学习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通过引导,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实物等资源,引发学生对竹节人的好奇心。
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认识主人公。
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学习资料,掌握生词新句。
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3.4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习效果。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答案和课后反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成功之处学生对竹节人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故事主题。
5.2 教学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文化背景了解不足,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
部分学生在合作探讨中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和鼓励。
竹节人教案_9.竹节人(教案)
竹节人教案_9.竹节人(教案)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觉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表现了欢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意。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究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旧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究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究宇宙奇妙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根据巡游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让生活更美妙》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学习依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存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存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1〕依据阅读目的的不同,接受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支配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支配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根据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接受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假如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推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依据读书目的接受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2〕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依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数学教案9.竹节人
数学教案9.竹节人《数学教案 9、竹节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竹节人的制作过程,理解数学中的比例和尺寸概念。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竹节人的制作中各部分比例关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竹节人的尺寸和比例。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竹节人制作相结合。
(2)如何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准确把握尺寸和比例,培养其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个制作完成的竹节人,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玩过竹节人,引导他们思考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与数学有什么关系。
2、知识讲解(1)介绍竹节人的基本结构,包括身体、四肢、头部等部分。
(2)讲解在制作竹节人时,需要考虑各部分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比例关系。
例如,身体的长度与四肢的长度应该有一定的比例,才能使竹节人站立稳定、动作灵活。
(3)以一个具体的竹节人为例,让学生计算各部分的尺寸比例。
比如,假设竹节人的身体长度为 10 厘米,四肢的长度分别为 8 厘米、7 厘米、8 厘米、7 厘米,引导学生计算四肢长度与身体长度的比例。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竹节人的材料和工具。
(2)让小组讨论如何根据给定的材料和数学知识,设计出一个独特的竹节人,并确定各部分的尺寸和比例。
(3)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实践操作(1)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开始动手制作竹节人。
(2)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要不断测量和调整各部分的尺寸和比例,以确保竹节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5、展示与评价(1)各小组完成制作后,展示自己的竹节人,并介绍其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中运用的数学知识。
(2)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3)教师对各小组的作品进行总结评价,强调数学知识在制作中的重要性。
《竹节人》教案公开课
《竹节人》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竹节人》这篇文章,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2)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通过动手制作竹节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及其特点。
(2)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描述的竹节人的制作技巧。
(2)如何将生活中的事物与科学知识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竹节人》这篇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和相关背景。
(2)准备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和工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竹节人》这篇文章,了解文章大意。
(2)观察生活中类似竹节人的物体,思考其结构和特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竹节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竹节人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竹节人》文章,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
(2)学生通过文章中的描述,分析竹节人的特点。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竹节人与生活中类似物体的联系。
4. 动手实践:(1)学生根据文章中的制作过程,动手制作竹节人。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分享制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2. 观察生活中其他类似竹节人的物体,分析其结构和特点,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六、教学延伸:1. 课程拓展:(1)邀请竹节人制作师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竹节人的历史和制作技艺。
《9.竹节人》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介绍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的思路,包括课时安排、教与学活动规划,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
)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9.竹节人
读到第11—13自然段的时候都笑了。
其貌不
扬的竹节人被安上各种装饰,取上各种大名之
后,仿佛真的很神气。
比如这句话:“竹节人
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
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
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可见孩子们对自己
的作品非常满意、得意,那种快乐与满足的情
感溢于言表。
②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斗竹节人的有趣经
历(第8—19自然段)。
一般来讲,写竹节人
搏斗的场面要按照斗竹节人的具体过程来写,
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
作者
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呢?
预设: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
“其实”“下课时”来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
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活动意图说明
在理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
7.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读第11—14自然段,体会竹节人的威风和神气。
思考:同学们是如何装饰竹节人的?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填空题)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就成了手握()的(),号称()。
竹节人手上装上两根(),就成为手握()的(),号称()。
还可以用()剪一把(),用铁丝系一绺()做一柄(),给竹节人。
《竹节人》教学设计-最新经典教案,通用
9.《竹节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
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
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金箍(gū)棒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9竹节人教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
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
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
这篇文章选编如本单元意图是使学生明确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作者介绍】范锡林,笔名雪凌,1950年出生,汉族,男。
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
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短篇小说《她和她的爸爸》获1987年儿童文学园丁奖,《你不是灰姑娘》获1985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1984年《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窦尔敦(1683—1717),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因为在家排行第二,又长得虎背熊腰,所以又叫窦二敦。
他出身贫苦,窦尔敦从十五岁开始,就为地主扛活种田为生。
后来遇见流落民间的一名起义军头领。
他深爱窦的为人,便收窦尔敦为徒,授艺三载。
后来,窦尔敦杀死作恶多端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流浪四方,又得到了静慈和尚的真传,武功大大长进。
不久,他回到家乡举起义旗,招兵买马抗清朝统治。
出家后江湖人称“铁罗汉”。
后来,清军多次围捕,均未能将他拿获。
窦尔敦深感他活动的河北省河间、献县一带无险可守,非久留之地。
于是率部攻下河间府,夺取了河间府的印信和大量物资,然后进入河北省燕山山脉,在一个名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筑寨,同清廷抗争。
清军几次攻打窦寨未能奏效,于是拘捕了窦尔敦的母亲,并张贴告示称如窦尔敦不投案就杀害他的母亲。
窦尔敦是个孝子,为了救他的母亲,把自己五花大绑去官府投案。
他的母责备他作了糊涂事,撞墙自尽。
幼儿竹节人教案
幼儿竹节人教案教案标题:幼儿竹节人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帮助幼儿了解竹节人的起源和制作过程。
3. 提供幼儿与竹节人互动的机会,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1. 竹节人的制作材料:竹节、彩纸、剪刀、胶水、颜料等。
2. 展示素材:竹节人的图片或实物。
3. 幼儿绘画工具:彩色铅笔、蜡笔、水彩笔等。
4. 幼儿手工工具:剪刀、胶水、颜料等。
5. 幼儿园教室或室外活动场地。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竹节人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对竹节人的兴趣。
2. 向幼儿介绍竹节人的起源和制作过程,鼓励幼儿提问和分享相关经验。
活动展开:3. 分发竹节、彩纸等制作材料给每个幼儿。
4. 指导幼儿使用彩纸、剪刀和胶水将竹节人的各个部分粘贴在竹节上,如头、身体、四肢等。
5.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设计并绘制竹节人的面部表情和服装。
6. 提供颜料等绘画工具,让幼儿为竹节人上色,增加艺术感和趣味性。
7.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并与其他幼儿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活动总结:8. 引导幼儿回顾制作竹节人的过程,分享自己的创作体验。
9. 提问幼儿关于竹节人的问题,加深对竹节人的理解和认识。
10.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彼此的作品,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
教学延伸:1. 继续探索竹节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幼儿制作不同风格的竹节人。
2. 利用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学习数学概念,如形状、大小、数量等。
3. 组织幼儿参观竹节人的展览或进行竹节人的比赛,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评价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观察幼儿在展示和分享自己作品时的表达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反思:1. 整理幼儿的竹节人作品,记录幼儿的创作思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和进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注:以上教案仅为示例,具体教学内容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竹节人课件
竹节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竹节人》。
本节课主要学习如何制作竹节人,以及通过制作竹节人,让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统玩具的制作方法和乐趣。
具体内容包括:竹节人的制作材料、制作工具、制作步骤以及制作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制作竹节人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制作竹节人,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传统玩具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制作竹节人的方法和步骤。
难点:竹节人制作过程中的技巧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竹节人样品、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尺子等)。
学具:竹节人制作材料(如竹片、纸张、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竹节人样品,引发学生对竹节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讲解:讲解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步骤。
3. 示范:教师示范制作竹节人的整个过程,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技巧。
4.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按照教师讲解的步骤和技巧制作竹节人。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互相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制作竹节人材料:竹片、纸张、彩笔等工具:剪刀、胶水、尺子等步骤:1. 剪竹片2. 画图案3. 剪裁图案4. 组装竹节人5. 上色装饰技巧:1. 刀工要准确2. 组装要牢固3. 图案要清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竹节人,要求造型独特、图案清晰、组装牢固。
2. 答案:学生完成的竹节人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竹节人,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竹节人的制作技巧掌握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民间传统玩具的制作方法,下一节课进行分享,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传统玩具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竹节人的制作材料:竹片、纸张、彩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
《竹节人》主要讲述的是“我”小时候用毛笔杆制作竹节人,与同学在课桌上搏斗引得大家围观,课上偷玩被老师收走后,发现老师也和我们一样爱玩竹节人。
表现了作者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以及爱师尊师的师生情谊。
《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要求能正确选择材料来写作文,通过文字表达情感。
《语文园地》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2.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
《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即(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1)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2)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1)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
(2)为家人介绍景点。
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
《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①通过生活再现表现情感;②通过融入美好的意象表现情感;③选择典型细节来表现情感;④妙用浓烈的氛围表现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课前自主预习,已经养成摘抄、积累语言的习惯。
但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表面,不能多角度品读语言,
感受文章的内涵,因此,基于本单元课例的特点,以及《课标》中对于高段阅读的要求,本单元的训练要求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阅读一篇文章,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就有所不同。
如《竹节人》主要写了“制作竹节人”“竹节人玩趣” “老师玩玩具”三件事,“制作竹节人”可以采用扫描式阅读法,“竹节人玩趣” “老师的故事”可以采用研读法。
【教法建议】
1.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展开阅读,在课堂情境中习得阅读方法,注重文本解读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增强问题意识,从揣摩写法与创作意图出发设计阅读教学,精心选择优质信息进行有效补充和拓展,以读促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
六年级是在习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仍要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9竹节人(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4.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2.学习作者通过记叙事件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传统玩具给入们带来的乐趣,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制作竹节人
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竹
节
人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