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解剖影像解剖应用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推荐课件)耳的解剖与生理PPT幻灯片
迷路动脉 内听动脉由椎基底动脉发出。 静脉汇入迷路,前庭导水管,蜗水管颈内静
脉。
51
52
53
耳的生理功能
听觉与平衡觉。
54
听神经及传导
听神经偕面神经--内耳— 前--蜗神经—螺旋神经节—螺旋器毛细胞 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壶腹嵴,椭圆囊
斑,球囊斑
55
1、听觉生理:
3
耳廓auricle主要标志
耳轮 耳轮脚,耳廓结节,三角窝,舟状窝, 耳甲腔 耳屏 对耳屏 耳屏间切迹。
耳前切迹内耳手术切口。标志 耳廓后沟耳科手术标志。
4
耳部 模式图
5
除耳垂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外,其余均为弹性 纤维软骨组织 ,耳廓前面的皮肤和软骨粘连 较紧。如手术外伤后,可出现软骨膜炎。
形态 为椭圆形
16
*部位 介于鼓室外耳道之间 ,与其成
45-50度角 。新生儿5个月35度角。
纤维软骨环嵌于鼓沟内叫紧张部。 上部颞鳞部的鼓切迹内,较松弛,名 松弛部。
*分布 以鼓膜的脐部与锤骨短突 ,把 鼓膜分成四个象限。
17
鼓膜的正常标志
1 鼓膜脐 2 锤纹, 3 锤凸, 4 鼓膜的前皱襞 5 鼓膜后皱襞
三个面:
1 )前面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裂孔,
弓状隆起,鼓室盖。
67
2)后面;组成颅后窝的前壁与乳突内侧
面相连,为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状窦围成的三
角骨面。重要标志:内听道口,前庭导水管,
弓形下窝。
3)下面:组成颅底外面的一部分,颈动
脉管外口,颈静脉窝,蜗小管外口,鼓室小
管下口,乳突小管,茎乳孔。
63
脉。
51
52
53
耳的生理功能
听觉与平衡觉。
54
听神经及传导
听神经偕面神经--内耳— 前--蜗神经—螺旋神经节—螺旋器毛细胞 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壶腹嵴,椭圆囊
斑,球囊斑
55
1、听觉生理:
3
耳廓auricle主要标志
耳轮 耳轮脚,耳廓结节,三角窝,舟状窝, 耳甲腔 耳屏 对耳屏 耳屏间切迹。
耳前切迹内耳手术切口。标志 耳廓后沟耳科手术标志。
4
耳部 模式图
5
除耳垂有脂肪和结缔组织外,其余均为弹性 纤维软骨组织 ,耳廓前面的皮肤和软骨粘连 较紧。如手术外伤后,可出现软骨膜炎。
形态 为椭圆形
16
*部位 介于鼓室外耳道之间 ,与其成
45-50度角 。新生儿5个月35度角。
纤维软骨环嵌于鼓沟内叫紧张部。 上部颞鳞部的鼓切迹内,较松弛,名 松弛部。
*分布 以鼓膜的脐部与锤骨短突 ,把 鼓膜分成四个象限。
17
鼓膜的正常标志
1 鼓膜脐 2 锤纹, 3 锤凸, 4 鼓膜的前皱襞 5 鼓膜后皱襞
三个面:
1 )前面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裂孔,
弓状隆起,鼓室盖。
67
2)后面;组成颅后窝的前壁与乳突内侧
面相连,为岩上窦,岩下窦和乙状窦围成的三
角骨面。重要标志:内听道口,前庭导水管,
弓形下窝。
3)下面:组成颅底外面的一部分,颈动
脉管外口,颈静脉窝,蜗小管外口,鼓室小
管下口,乳突小管,茎乳孔。
63
耳部解剖PPT课件
耳廓 (auricle)
结构 易感染坏死——耳廓畸形 易冻伤
外耳道 (external acoustic
meatus, external auditory canal)
2.5-3.5cm 软骨:1/3 骨:2/3 弯曲,检查时向后上(成人)或后下(小 儿) 两处狭窄,峡部 炎症时痛剧 耵聍腺,毛囊和皮脂腺
声波
槌骨 砧骨
耳廓 外耳道 鼓膜 镫骨 前庭窗 外、内淋巴 螺旋器 听神经 中枢
空气振动 (外耳)
传声变压 (中耳)
液体波动 感音 神经冲动 分析
(内耳)
(大脑皮层)
骨传导
移动式骨导(<800Hz) 压缩式骨导(>800Hz)
耳的生理功能
外耳:集音作用和辨别声源 中耳: 匹配作用:
鼓膜与镫骨地板面积比(55/3.2=17)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1.3/1=1.3) 鼓膜杠杆作用 声波提高1.3*17=22.1倍,相当于27dB 加上鼓膜弧度的杠杆作用约30dB
平衡功能检查
闭目直立检查法(Romberg test) 过指试验(past-pointing) 行走试验 瘘管试验 姿势描记法(静态、动态和步态分析)
眼震检查
眼震(nystagmus) :眼球的一种不随意的 节律性运动 快慢相 眼震方向 中枢性、周 围性、眼性和水平、垂直、旋转等 检查:自发性,分Ⅰ0 Ⅱ 0 Ⅲ 0 。位置性和 变位性 眼震电图描记法 (electronystagmography,ENG)
内耳的生理功能(耳蜗)
感音:将机械能转化为生物电能 耳蜗的基底转感受高频声音 耳蜗的尖转感受低频声音
编码:分析传入的声音,使大脑能处理 刺激声中包含的信息 耳蜗有双向换能的功能(耳声发射)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PPT课件
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3部分
耳廓
外
外耳道
耳
•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 耳廓
– 软骨支架,外覆软骨膜 和皮肤。耳垂无软骨, 只有脂肪与结缔组织。
• 外耳道
– 长2.5-3.5cm – S形,外1/3为软骨部 – 内2/3为骨部
耳廓特点
• 1、耳廓软骨无神经支配。 • 2、耳廓前面皮肤与软骨粘连较紧,皮下组织
鼓膜的解剖标志及四个象限(右侧)
(2)、内壁:即内耳外侧壁,从上至下有水平 半规管凸、面神经管凸、前庭窗(卵圆窗) 、 鼓岬、 蜗窗(圆窗)
(
(3)、前壁:
上部有两口:
上为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
下为咽鼓管的鼓室口 下部与颈内动脉相隔
(4)、后壁(乳突壁): 有面神经管垂直段 通过
上部有鼓窦入口 ,上鼓室 借此与鼓窦相通
1.空气传导 2. 骨传导
平衡功能
前庭(为主) 视觉 本体感觉
膜半规管的壶腹嵴感受角加速或减速的刺激, 椭圆囊斑、球囊斑感受直线加速或减速刺激
气导过程
骨导 声波直接经颅骨振动途径激 动耳蜗的螺旋器而产生听觉。在 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 蜗的声能甚微,故无实际意义, 但是骨导听觉在耳聋性质鉴别诊 断中意义重大,骨导曲线下降表 明感音功能下降。
耳道尚未发育完全,较小而塌陷,应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 • 3、 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0.5cm处,后
者称为外耳道狭。 • 4、 皮下组织甚少,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
受压而引起剧痛。 • 5、软骨部皮肤较厚,含有耵聍腺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是耳疖的好发部位;
鼓窦与乳突
鼓窦 乳突
(三) 内耳
耳廓
外
外耳道
耳
• 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 耳廓
– 软骨支架,外覆软骨膜 和皮肤。耳垂无软骨, 只有脂肪与结缔组织。
• 外耳道
– 长2.5-3.5cm – S形,外1/3为软骨部 – 内2/3为骨部
耳廓特点
• 1、耳廓软骨无神经支配。 • 2、耳廓前面皮肤与软骨粘连较紧,皮下组织
鼓膜的解剖标志及四个象限(右侧)
(2)、内壁:即内耳外侧壁,从上至下有水平 半规管凸、面神经管凸、前庭窗(卵圆窗) 、 鼓岬、 蜗窗(圆窗)
(
(3)、前壁:
上部有两口:
上为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
下为咽鼓管的鼓室口 下部与颈内动脉相隔
(4)、后壁(乳突壁): 有面神经管垂直段 通过
上部有鼓窦入口 ,上鼓室 借此与鼓窦相通
1.空气传导 2. 骨传导
平衡功能
前庭(为主) 视觉 本体感觉
膜半规管的壶腹嵴感受角加速或减速的刺激, 椭圆囊斑、球囊斑感受直线加速或减速刺激
气导过程
骨导 声波直接经颅骨振动途径激 动耳蜗的螺旋器而产生听觉。在 正常听觉功能中,由骨导传入耳 蜗的声能甚微,故无实际意义, 但是骨导听觉在耳聋性质鉴别诊 断中意义重大,骨导曲线下降表 明感音功能下降。
耳道尚未发育完全,较小而塌陷,应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 • 3、 有两处狭窄,一为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另一为骨部距鼓膜0.5cm处,后
者称为外耳道狭。 • 4、 皮下组织甚少,皮肤与软骨膜和骨膜相贴,当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梢
受压而引起剧痛。 • 5、软骨部皮肤较厚,含有耵聍腺并富有毛囊和皮脂腺,是耳疖的好发部位;
鼓窦与乳突
鼓窦 乳突
(三) 内耳
耳的应用解剖ppt课件
听
前 庭 神 经
蜗 神 经 丘脑
觉 皮 层
编辑版ppt 耳蜗核
斜方体
50
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
空气传导、骨传导
编辑版ppt
51
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
概述
➢外耳:收集声波 ➢中耳
✓鼓膜和听骨链:增强声压 ✓咽鼓管:中耳内外压平衡
➢内耳:
✓耳蜗:传音、感音
✓前庭:平衡
编辑版ppt
52
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
✓ 维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 ✓ 引流 ✓ 防声 ✓ 防逆行感染
编辑版ppt
54
耳的生理
➢外耳 ➢中耳 ➢内耳
听觉、平衡觉
编辑版ppt
55
耳的生理
➢外耳 ➢中耳 ➢内耳
听觉、平衡觉
编辑版ppt
56
耳的生理 听觉、平衡觉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 ✓前庭
传音: 淋巴液基底膜 感音:Corti器
编辑版ppt
38
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
➢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外(水平) 上(垂直) 后(垂直)
膜半规管占骨半 规管腔隙的1/4
编辑版ppt
39
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
➢解剖和功能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
➢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螺旋器 (corti器)
前庭阶与鼓阶在蜗孔相通
编辑版ppt
46
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
耳应用解剖学PPT课件
外1/3骨部、内2/3软骨 及膜部,软骨限于上内部 其余为膜性。平时闭合 打哈欠或吞咽时开放
38
功能: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 力的平衡。清除鼓室分泌物
成人咽鼓管与水平面约40度角,矢状面 45度角。鼓室口高于咽口2~2.5cm
小儿咽鼓管与成人比较:较短、平、宽
39
鼓窦:又称乳突窦,为鼓室后上 方的含气腔,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 上鼓室相通
鼓室容积:1-2ml
22
23
鼓室有6个壁:为外、内、前、后、上 (顶)、下(底)。 鼓室六壁模拟图
外壁:膜+骨,骨部较小,即鼓膜以
上的鼓室外侧壁。 鼓膜构成 鼓膜象限
24
25
26
27
内壁:中耳与内耳分界,中央有一明 显的豆状隆起称鼓岬
卵圆窗、面神经管、外半规管凸 匙突 圆窗
28
前壁:下部与颈内动脉隔以薄骨板, 上部有两个开口: 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 咽鼓管的鼓室口
耳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耳的应用解剖学
(一)颞骨 (temporal bone)
鳞部 乳突部 岩部 鼓部 茎突部
3
鳞部
鳞部外面:与临床有关的结构 骨性外耳道——上壁 颞线——颅中窝界线 道上棘——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的一小棘
29
后壁:又称鼓室窦(乳突壁),上宽下 窄,面神经垂直段通过此壁之内侧,上部有 一小孔,称鼓窦入口,上鼓室藉此与其后的 鼓窦相连
鼓窦入口 锥隆起—镫骨肌腱
鼓索神经
30
上壁:鼓室盖借此与颅中窝分隔,大 脑颞叶并与鼓窦盖相连
38
功能: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 力的平衡。清除鼓室分泌物
成人咽鼓管与水平面约40度角,矢状面 45度角。鼓室口高于咽口2~2.5cm
小儿咽鼓管与成人比较:较短、平、宽
39
鼓窦:又称乳突窦,为鼓室后上 方的含气腔,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 上鼓室相通
鼓室容积:1-2ml
22
23
鼓室有6个壁:为外、内、前、后、上 (顶)、下(底)。 鼓室六壁模拟图
外壁:膜+骨,骨部较小,即鼓膜以
上的鼓室外侧壁。 鼓膜构成 鼓膜象限
24
25
26
27
内壁:中耳与内耳分界,中央有一明 显的豆状隆起称鼓岬
卵圆窗、面神经管、外半规管凸 匙突 圆窗
28
前壁:下部与颈内动脉隔以薄骨板, 上部有两个开口: 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 咽鼓管的鼓室口
耳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耳的应用解剖学
(一)颞骨 (temporal bone)
鳞部 乳突部 岩部 鼓部 茎突部
3
鳞部
鳞部外面:与临床有关的结构 骨性外耳道——上壁 颞线——颅中窝界线 道上棘——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的一小棘
29
后壁:又称鼓室窦(乳突壁),上宽下 窄,面神经垂直段通过此壁之内侧,上部有 一小孔,称鼓窦入口,上鼓室藉此与其后的 鼓窦相连
鼓窦入口 锥隆起—镫骨肌腱
鼓索神经
30
上壁:鼓室盖借此与颅中窝分隔,大 脑颞叶并与鼓窦盖相连
耳的应用解剖学ppt课件
鼓部
鳞部之下,岩部外下侧,乳突部之前,鼓部为 一扁曲的“U”形骨板,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下 壁、部分后壁
鼓沟内端之窄小沟槽,鼓膜边缘纤维软骨环嵌 附于此,其上为缺口-鼓切迹,无鼓沟和纤维软骨 环
鼓乳裂、鳞鼓裂、岩鼓裂 岩鳞裂:幼儿时显,为幼儿中耳炎入颅途径
岩部
形似三棱锥体,名岩锥,介于枕、 蝶骨间,位于颅底
判断声源方向
声波共振作用:外耳道长:2.53.5cm,共振峰为3500Hz,可提高声压 10-15dB
3、中耳的生理
声阻抗匹配作用-鼓膜与镫骨足板的面积差;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鼓膜的杠杆作用
鼓 膜:振动膜,振动面积为解剖面积的2/3 ,为 55mm2 镫骨底板面积3.2mm2 55 / 3.2 = 17
中耳 (middle ear)
乳突 鼓室
中耳
鼓窦 咽鼓管
鼓室(tympanic cavity)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额断面似双凹 透镜状
上 下 径 : 15mm , 前 后 径 : 13mm , 内 外 径 窄 (上:6mm,中:2mm,下:4mm)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 为上、中、下3部分
鼓室内容: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 鼓室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韧带: 锤骨:前、上、后; 砧骨:上、后 镫骨:环 神经:面神经 鼓索神经 鼓室丛
鼓室血管与神经
动脉:上颌动脉的鼓室前动脉―前部及鼓膜 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后部及乳突 脑膜中动脉的鼓室上动脉、岩浅动脉―天盖、内
侧壁 咽升动脉的鼓室下动脉―下部及肌肉
耳的解剖学与生理学
耳的应用解剖学
(一)颞骨 (temporal bone)
鳞部 乳突部 岩部 鼓部 茎突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图11.平面为典型的耳蜗层面,耳蜗的上中下旋在 一个平面共现,耳蜗底旋初现,圆窗龛和其内侧 的圆窗间隙清晰。砧镫关节在此层面出现,可见 镫骨板上结构和部分底板。面神经锥曲段呈椭圆 形,是面神经由鼓室段向乳突段上升时被断层斜 切所致。
• 图12.此层面出现外耳道,锥隆起显示明显。耳蜗 导水管为一细缝隙与外耳道方向平行,由外向内 (前庭导水管由内上向后外方向).耳蜗仅见宽大 的底旋。
• 图9.耳蜗中旋出现。颈内动脉管水平部初现,面 神经鼓室段向后延伸至水平半规管。
• 图10.在面神经鼓室段的外侧可见有小的隆起为匙 突。同一平面出现开放的面神经外膝部,又称锥 曲部,由于骨壁薄,呈向鼓室的开放状,文献报 道此处面神经的自然裸露率达17~37%。后鼓室 显示内侧的鼓室窦(sinus tympani)和外侧的面 隐窝(facial recess)。鼓室内锤骨柄和砧骨长突 可见。
耳部解剖
• 耳部疾病的诊断除了临床体格检查、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外,影 像学检查越来越成为诊断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手段。随着CT、MRI 的 普及,耳和颞骨影 像学检查已成为耳和侧颅底临床常规的辅助诊断项 目。
• CT 对骨和钙化组织显影清晰,可兼顾骨与软组织的显示,在一般 耳部疾病的应用中价值较高。MRI可多轴向成像以提供全面观察;可 避免骨质干扰骨管腔内细小软组织结构的显示,而且对软组织特性反 映较好,故常用于耳、内听道、侧颅底肿瘤的软组织病变检查。CT 观察骨结构以骨算法扫描最为清晰,如用普通扫描则应加骨窗(扩大 窗宽,提高窗平)显示,以利观察细小骨质改变。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4
可编辑
19
• 图19.咽鼓管消失,颈动脉升段的周围气房是岩尖部。颈 静脉孔区分为二个部分,前内是神经部,后外是血管部, 血管部是上一层面的颈静脉球的连续。颅底肿瘤时颈静脉 孔区常常被侵及,根据破坏部位可以提示肿瘤来源于血管 还时神经。
• 图 20.-图 21 中耳仅有下鼓室,内耳已不再出现。颈静 脉孔仍分为二部分,并逐渐与颈动脉管升段接近。面神经 乳突段呈小圆形管腔。逐渐向颈静脉孔靠近。 图 22.颈静脉孔区融合成一个开放状腔,其前方颈动脉管 也呈一个开放状的管腔。中耳已不再出现,外耳道接近底 部。面神经乳突段接近茎乳孔开始向内侧有开放倾向。
• 图 25 软骨段外耳道仍宽阔,低于骨性耳道平面。颈静脉 球外缘呈半弧形,其前内相连的浅半弧形切迹为颈动脉附 着处。在颈静脉球内侧可见舌下神经管呈管状裂隙,由前 外向后内方向。舌下神经管内侧骨为斜坡。乙状窦切迹渐 变大,沿颞骨岩部内缘由外到内行走。面神经乳突段逐渐 向颈静脉球方向移行。 图 26 耳道软骨部变窄接近耳道底部。此平面已离开颈静 脉球,更开放的半弧形为颈内静脉,在其前内的颈动脉切 迹变小,颈动脉渐离开颅底骨。斜坡外侧的舌下神经管由 于从后内上向前外下行走,在该平面呈向后内开放的喇叭 状裂隙。乙状窦沿颞骨岩部呈开放的管状结构。面神经乳 突段与图 25 相似。
• 图 23.外耳道到达骨性底壁,颈静脉孔区 前方颈动脉管附着开放的管腔变浅,舌下 神经孔呈半开放管腔。面神经乳突段接近 颈静脉管附着管壁。
• 图 24.由于面神经乳突段在下端向前下茎 乳孔方向移行。舌下神经管呈前后开放状。 骨性外耳道消失,软骨段外耳道仍可见。 颈静脉孔与颈动脉管附着处仍接近。
• 图13.-图14.颈动脉管水平段全程出现,耳蜗中旋 和底旋明显,在耳蜗后方有一个膨大的圆形前庭 腔,在前庭腔内侧可见后半规管的膨大壶腹。耳 蜗外上方有一细长的鼓膜张肌管腔,其后方的小 突起是匙突。外膝部的面神经由于骨壁薄呈开放 状。有报道此处面神经有 17~47%的自然裸露率, 手术时应当注意。上鼓室外上有一小的骨嵴称齿 突(cog),其前方是前上鼓室,后方容纳锤骨头 和砧骨长突,前上鼓室是胆脂瘤经常侵及的部位。 图14 外耳道出现。
• 图8.为典型的前庭层面。在上鼓室出现锤砧关节,呈冰淇 淋(Ice-cream)样结构,前端似冰淇淋的是锤骨头,后 方似蛋桶状的为砧骨体。耳蜗内侧可见面神经鼓室段。在 后半规管的内侧有一与之平行的裂隙,为前庭导水管,一 般不超过1.5mm 宽。在较大的前庭腔后外侧,有与之相通 的半弧形的水平半规管腔。
• 图1.-图4.显示岩尖部和上半规管。
• 图5.起出现内听道。 图6.出现耳蜗顶旋,同时在内听道外侧有 一通向上鼓室的通道,是面神经迷路段。 内听道的听神经到达耳蜗为止,前庭神经 止于前庭和半规管,唯有面神经向鼓室方 向延伸,形成面神经迷路段。
• 图7.的重要结构为面神经出迷路段后有一膨大区,为膝状 神经节,由此向前有一分支为岩大浅神经,向后为面神经 鼓室段,此结构呈“T”型,垂层面出现, 同时出现颈内动脉的升段。
• 图15.鼓膜张肌管明显。耳蜗仅见底旋,在耳蜗底 旋后方可见圆窗和圆窗龛。面神经渐渐向乳突内 移,其面向中耳腔的开放处是镫骨肌处。镫骨肌 的内外分别是鼓室窦和面隐窝。耳蜗内侧水平向 内的一个细狭管腔是耳蜗导水管。
• 图16.耳蜗底旋内侧水平走向的耳蜗导水管清晰, 面神经管在乳突内呈密闭的圆形管腔,与鼓室不 通,面神经全部到达乳突段。该层面颈动脉管外 前方的细长管腔是咽鼓管,其形态与上一层面的 鼓膜张肌管相似。鼓室窦和面隐窝分别在锥隆起 的内外二侧。此层面外耳道开始宽大。
• 耳部CT 常用轴位和冠位,本期重点介绍耳部轴位CT 检查。
耳部轴位又称水平位,病人仰卧,取听-毗线,于外耳孔上方 10mm 处,可用 130KV、100MA、3-6S、1-3MM 层厚和间距用骨 质窗位条件,往下连续扫描,要求扫完整个岩锥。横断面CT 对于外 耳道前后壁、中耳前后内外壁、听小骨、内耳道前后壁、内耳迷路、 面神经膝部和垂直段、乙状窦、静脉孔及颈动脉管等结构显示较清楚。 由于头位的关系,显示的结构有时二侧不对称,需要以同一平面进行 对比。这里仅就典型的层面进行讨论。
• 图17.面神经乳突段呈圆形管腔,耳蜗仅底 部无管腔,耳蜗导水管开口宽大,临近耳 蜗导水管内侧是颈静脉孔。颈动脉水平段 结束,该层面颈动脉进入升段,呈大的圆 形管腔,位于咽鼓管内侧。
• 图18.颈静脉孔明显,在其外后方出现球形 的颈静脉球。耳蜗消失。咽鼓管和颈动脉 升段的前内方含气房处是岩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