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项部肌肉基础解剖起止点及作用
肌肉起止点_作用_神经支配说明大全
上臂前屈、内 胸内、外侧神 收、旋内 下 拉肩胛骨向前 提肋助吸气 拉肩胛骨向前 胸内、外侧神
下位肋中部上缘 上位肋中部下缘 胸骨内面下部 剑突后面 第 7~12 肋内面 第 2~3 腰椎体前面 第 2~ 肋骨内面
5 腹肌 肌 群 名 称 腹直肌 起 点 节之间 下 8 肋外面 下 6 肋的内面、胸 腹内斜肌 腰筋膜、髂嵴中间 线、腹股沟韧带外 侧 1/2 胸腰筋膜、髂嵴内 腹横肌 后 群 唇、腹股沟韧带外 侧 1/3 腰方肌 髂嵴 止 点 5~7 肋软骨 腹白线、髂嵴 腹外斜肌 前 外 侧 群 外唇、腹股沟 韧带 第 10~12 肋骨 增加腹压,脊 下缘、腹白线、 柱前屈、侧屈、 耻骨结节 腹白线、耻骨 结节 第 12 肋、第 降第 12 肋, 脊 腰神经前支 1~4 腰椎横突 柱腰部侧屈 (T12 ~L3) 旋转 第 5~12 对肋间 神经、 髂腹下神 经、 髂腹股沟神 经 主要作用 脊柱前屈,增 加腹压 神经支配 耻骨结节和耻骨结 胸骨剑突第
胸锁乳突 肌
胸骨柄前面、 锁骨 胸骨端
颞骨乳突及上 项线外侧
副神经
二腹肌 舌 骨 上 肌 下颌舌骨 肌 茎突舌骨 肌 颏舌骨肌 肩胛舌骨 肌 舌 骨 下 肌 胸骨舌骨 肌 胸骨甲状 肌 甲状舌骨 肌 前斜角肌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前腹: 下颌骨二腹 肌窝 后腹:乳突切迹 下颌舌骨肌线 茎突根部 下颌骨颏棘 肩胛上横韧带、 肩 胛骨上缘 胸骨柄、 胸锁关节 囊及锁骨内侧端 的后面 胸骨柄、 1 肋软 第 骨后面 甲状软骨板斜线 第 3~6 颈椎横突 前结节 第 3~7 颈椎横突 后结节 第 5、第 6 颈椎横 突后结节 上外侧部: 3~6 第 颈椎横突结节 下内侧部:上 3 个胸椎体及下 3 个颈椎体 第 3~6 颈椎横突 前结节
头颈部肌肉ppt参考课件
❖.肌腹 muscle belly 主要由肌纤维
肌腹
构成,色红,柔软,具有收缩功能。
❖ 肌腱是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 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
肌腱
❖ (一)枕额肌 occipitofrontalis 包括额腹、枕腹 和二者之间的帽状腱膜 。额腹和枕腹分别位 于额部、枕部的皮下。帽状腱膜很坚韧,与皮 肤结合紧密,与其深面的骨膜之间结合疏松, 故头皮可在颅骨表面滑动。头皮外伤时,常可 在腱膜深面形成血肿或撕脱。枕腹起自枕骨, 额腹止于眉部皮肤。作用:两腹收缩可紧张帽 状腱膜。额腹收缩还可扬眉、皱额。 颅顶由浅至深分为五层:皮肤 、浅筋膜 、 帽状腱膜 及枕额肌 、腱膜下疏松组织 、颅骨 外膜 。前三层结合紧密难以分开,称为头皮 。
舌骨下肌的作用:牵拉舌骨和喉向下。甲状舌骨肌 在吞咽时还可提喉向上,使其靠近舌骨。
颈深肌群
颈深肌群 :位于脊柱颈段两侧,包括前斜角肌 、中斜 角肌 和后斜角肌 。
三者均起自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向下止于第1 肋骨,后斜角肌向下止于第2肋骨。前、中斜角肌和第 1肋之间的三角形裂隙,称斜角肌间隙 ,其中有臂丛 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故临床上可在此间隙进行臂 丛神经阻滞麻醉。在病理情况下,造成此间隙的狭窄, 可引起臂丛神经、血管受压,使患肢发生麻木、疼痛 和运动障碍等。
作用:上提第1、2肋,助深吸气。如肋骨固定, 一侧收缩可使颈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
后斜角肌 斜角肌间隙
头颈肌
❖ 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 第一肋之间的空 隙,有锁骨下动 脉和臂丛通过。
练习题
❖1、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可使( ). A、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侧
人体所有肌肉起止点以及功能
人体所有肌肉起止点以及功能人体拥有多达600多块肌肉,这些肌肉起始于骨骼,并通过肌腱与骨骼相连接。
这些肌肉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头颈、上肢、躯干和下肢。
每个肌肉都有自己的起始点和止点,其功能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一些人体肌肉的起止点和功能的详细介绍。
1.头和颈部肌肉:- 颞肌(Temporalis):起始于眶上沟和颧弓,止于下颌骨韧带。
作为咀嚼肌肉,用于咀嚼食物。
- 斜方肌(Trapezius):起自枕骨、颈椎和胸椎,止于肩胛骨和锁骨。
对于转动和固定肩胛骨和颈椎以及抬举和伸展手臂具有重要作用。
2.上肢肌肉:- 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起自肩胛骨,止于尺骨。
弯曲上臂、旋转前臂和屈曲肘关节的主要肌肉之一。
- 肱三头肌(Triceps brachii):起自肩胛骨和上臂骨,止于尺骨。
伸展前臂和屈曲肘关节的主要肌肉之一。
- 旋前圆肌(Supinator):起自肱骨和尺骨,止于尺骨。
用于手掌的旋转和背屈前臂。
3.躯干肌肉:- 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起自胸骨、锁骨和肋骨,止于肱骨。
作为背部和上肢的主要运动肌肉,用于前臂的屈曲和臂的内旋。
-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起自骨盆,止于胸骨和肋骨。
参与腰椎的稳定和腹部的屈曲。
- 腰方肌(Quadratus lumborum):起自骨盆,止于腰椎和肋骨。
用于侧屈躯干和固定腰椎。
4.下肢肌肉:- 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起自髂骨和股骨,止于胫骨。
作为大腿前侧的主要伸肌,用于膝关节的伸展。
- 半腱肌(Semitendinosus):起自坐骨,止于胫骨。
作为大腿后侧的主要伸肌,用于屈曲膝关节和伸展髋关节。
- 小腿肌肉(Calf muscles):包括腓肠肌(Gastrocnemius)和比目鱼肌(Soleus)。
起自腓骨,止于跟腱。
用于下蹲、行走和弯曲膝关节。
这只是对一小部分肌肉的详细概述,人体肌肉的起始点和功能非常复杂且多样化。
临床必备:高清超全肌肉解剖图谱,收藏对照查看!
临床必备:高清超全肌肉解剖图谱,收藏对照查看!作为临床医生,手术时熟练掌握各组织结构的解剖、功能支配及起止点至关重要,可以为手术成功、减少组织误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最有利的保障。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份超高清的肌肉解剖、起止点、功能图谱详情介绍,值得学习借鉴!头颈肌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肌的解剖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
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菱形肌的解剖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上肢肌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1)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
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
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2)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
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
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
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
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
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肩袖肌群与大圆肌的解剖(1)冈上肌部位:肩胛骨冈上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展。
(2)冈下肌部位:肩胛骨冈下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颈部肌群解剖及其作用
颈部肌群解剖及其作用颈后部肌群分为五层:第一层,最深层颈回旋肌,起于第1颈椎到第7颈椎横突. 止于各椎板上。
颈回旋肌上层是颈多裂肌,起于第4到第7 颈椎关节突,止于第1到第3椎骨高度。
都受脊神经支配。
如图(JH001)(JH002) 图(JH001)图(JH002)概况:多裂肌和回旋肌是椎骨间深层的小肌肉,存在于脊柱全长。
它的制约作用大于运动作用;在较大肌肉使脊柱弯曲时,它们防止个别的椎骨过度弯曲或旋转而脱位。
在颈部的回旋肌是不明显的而且不是每一个人都有。
多裂肌跨越2-4个椎关节,只旋转一个或两个关节。
功能: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使脊柱伸展.侧屈和旋转,实际上它们的功能主要是辅助大的肌肉。
这些小肌肉似乎主要参与个别椎骨位置小的调整。
第二层,颈半棘肌,头最长肌如图(JH003),斜角肌如图(JH004) ,肩胛提肌如图(005)图(JH003)概况:颈半棘肌和头最长肌在提物和向前倾斜时参与支持头部。
因而,它们通常是超负荷使用并常处于紧张状态,并且是头疼主要涉及的肌肉。
肌连接:1.下方,至第1到第6胸椎的横突。
2.上方,颈半棘肌至第2到第5颈椎的棘突;头最长肌恰好至头半棘肌的外侧。
功能:头最长肌:1.伸展头部,向同侧屈曲颈(侧屈)。
2.当前倾时支撑头部。
颈半棘肌:1.伸展头部。
2.侧屈颈部。
3.使头向对侧旋转。
相关部位:1.头最长肌:头侧面带状区域,特别是顳部的前面。
2.颈半棘肌:头后面(典型的紧张性头疼)。
图(JH004)斜角肌:是因为它容易引起疼痛。
虽然它们明显的作用是使头向两侧旋转,我们也用其抬高胸廓,而且在反常的呼吸时还作为不适宜的辅助肌。
因而,斜角肌承受很大的张力,大部分人都存在这一肌肉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浅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
液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当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紧张时,它们可能在这一区域的某些点受到挤压。
颈项部肌肉基础解剖起止点及作用
胸廓上口:胸骨柄上缘、第1对肋和第1胸椎体围成。是胸腔与颈部的通道。
5.项韧带
位置:在颈后部中央。项韧带一般认为与棘上韧带和颈椎棘间韧带同源,狭义的项韧带仅指颈项部的棘上韧带。 起点:所有颈椎棘突并续于棘上韧带。 止点:枕外隆凸(枕骨向后突出的隆起)及枕外嵴(枕骨下方中央的骨性突起)。
功能 限制颈椎过度前屈。
6.部分枕部骨性标志
枕外隆凸:枕骨的外面正中线上的隆起部分称为枕外隆凸。 上项线:自枕外隆凸向外侧延伸的线状结构称为上项线。 下项线:上项线与枕骨大孔之间(一般是在上项线和枕骨大孔之间的中点处)可以见到与上项线基本平行的横行的线状结构(一般不如上项线清楚)称为下项线。
相关解剖
C1后支为枕下神经,一般在寰椎后弓上方与椎动脉ຫໍສະໝຸດ 间向后穿出寰枕后膜,分支支配枕下诸肌。
枕大神经发自第2颈神经后支,绕寰枢关节后向上行,在枕外隆突旁、上项线处,穿过头半棘肌及斜方肌止点及其筋膜分布至颈枕处皮肤。
枕大神经
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出椎管后呈弧形绕过头下斜肌下缘,向上内行走,穿行于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之间。在C2棘突上方约2.2cm,后正中线旁开约2.0cm处穿出肌肉,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腱性止点纤维深面,紧贴项筋膜,于筋膜水平位,斜形走向外上,走行距离约5cm,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3.5cm处,浅出皮下,该处为斜方肌腱性索带与枕骨之间形成一纤维骨性孔道,直径约2mm。浅出皮下后,与枕动脉伴行,分成2~5支,支配枕部皮肤。
功能 1. 使颈部前屈、侧屈; 2. 协助吸气。
3.中斜角肌
位置:前斜角肌后方。 起点:C2~C6颈椎横突。 止点:第一肋骨上。
功能 1. 使颈部前屈、侧屈; 2. 协助吸气。
4.后斜角肌
颈项部肌肉基础解剖-起止点及作用
目 录
• 前驱肌群 • 后驱肌群群
胸锁乳突肌
起止点
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胸骨端, 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
单侧收缩使颈向同侧屈曲,双侧 收缩使颈前屈,面转向对侧。
斜方肌
起止点
起自上项线、枕外隆突、项韧带、全 部胸椎棘突,止于锁骨外侧1/3、肩 峰和肩胛冈。
03
侧弯肌群
斜角肌
起点:颈椎横突前结节
01
02
止点:锁骨上缘内部和外部
作用:协助头部向侧面弯曲,以及协助头 部向前和向后倾斜
03
04
神经支配:C3、C4神经根
肌肉类型:骨骼肌
05
06
辅助动作:颈部侧屈
颈长肌
起点:C3-C7的椎体侧面 和横突
作用:协助头部向前弯曲 和向侧面弯曲,以及协助
头部旋转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作用
控制脊柱的弯曲和伸展, 维持身体直立姿势,并协 助头部进行屈曲和伸展动 作。
腰大肌
起点
第12胸椎、第1-4腰椎的侧面和横突。
止点
股骨小转子。
作用
使大腿进行前屈和侧屈,并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
多裂肌
起点
骶骨和腰椎的棘突。
止点
胸椎和颈椎的横突、棘突和关节突。
作用
保持脊柱的稳定,协助进行脊柱的伸展和弯曲,以及头部的旋转动 作。
肌肉类型:骨骼肌
止点:寰椎的侧块和枢椎 的棘突
神经支配:C1、C2神经根
辅助动作:颈部侧屈和旋 转
04
旋转肌群
肩胛提肌
起点
01
上四个颈椎的横突
止点
02
头颈部肌肉起止点
头颈部肌肉起止点
头后大直肌起于第2颈椎棘突,止于枕骨下项线的外侧骨面。
头后小直肌起于第1颈椎后结节,止于枕骨下项线的骨面
颈夹肌起止点:颈夹肌起于上部胸椎和C7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及乳突的后外侧
项韧带起止点:项韧带起于所有颈椎的棘突,止于枕外隆突和枕外嵴
胸锁乳突肌起止点: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体及锁骨胸骨端,止于乳突及枕骨上项线 .
斜方肌起止点:斜方肌起于枕外隆突、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及全部胸椎棘突,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侧端,中部纤维止于肩峰和肩胛冈上缘,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下缘内侧
前斜角肌起止点:前斜角肌起于C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1肋骨内侧缘和斜角肌结节中、后斜角肌起止点:中斜角肌起于第1或2——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1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后后斜角肌起于第4—6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
针刀医学培训中心
重点诠释临床中常见疾病治疗时的疾病诊
断、针刀微创手术入路、安全点的定位、危险
区的划分、入路术式及刀法、手术操作及步骤
解析、讲解各种病症的影像诊断、局部解剖及
术后手法等。
颈项部肌肉基础解剖——起止点及作用共38页PPT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解剖基础:这些常用肌肉的起止点、功能你都记住了吗
解剖基础:这些常用肌肉的起止点、功能你都记住了吗菱形肌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
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肩胛提肌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点:上4块颈椎的横突,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点: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下回旋的作用前斜角肌位置:胸锁乳突肌深层。
起点:C3~C6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点:第一肋骨斜角肌结节。
功能:使颈部前屈、侧屈;协助吸气。
夹肌起自项韧带下部和上位胸椎棘突,肌纤维斜向外上方,分为二部:头夹肌在胸锁乳突肌上端的深面,止于乳突下部和上项线的外侧部颈夹肌(在头夹肌的外侧和下方,止于上位三个椎的横突)一侧夹肌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颈后仰前锯肌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将肩胛骨内侧向前拉的胸部肌肉。
起点:起自上8一9个肋骨的外侧面,下部的4一5个肌齿与腹外斜肌的肌齿相交错。
止点:肩胛骨脊柱缘及其下角的内面。
功能: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
拉肩胛骨向前和紧贴胸廓,下部肌束使肩胛骨下角旋外,助臂上举。
腹外斜肌宽阔扁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始部呈锯齿状,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肌纤维方向与腹外斜肌相反,肌纤维由后外下向前内上斜行,肌质逐渐为腱膜,与腹外斜肌腱膜相交织,止于腹白线。
肱二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腱膜。
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枕外隆凸,上项线,项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浅谈颈部解剖之“肌肉”
浅谈颈部解剖之“肌肉”颈部的肌肉最为复杂,纵横交错,重叠相似度高,所以要经常温故而知新。
颈部的肌肉,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控制头颈运动并保持其稳定性的肌群(主要是后侧);第二组:为悬吊上肢并与其运动有关的肌群(主要是外侧);第三组:为悬吊胸壁井与其运动有关的肌群(主要是前侧)。
颈部肌肉在解剖上划分为前后两部,在斜方肌上缘后方的部分为后部,称为项部;在斜方肌上缘前方的部分为前部,称为颈部。
两部通称为颈项部,或称颈部。
颈部肌肉来源比较复杂,它们起源如下:起源于鳃弓(会厌软骨)的肌肉有下颔舌骨肌、二腹肌、茎突舌骨肌、颈阔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
起源于由躯干肌节腹侧部向上延的肌肉有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
起源于颈部肌节腹侧部肌肉有斜角肌、椎前肌。
此外,颈后部深层肌肉是颈部肌节的固有肌。
颈部肌肉的肌棱数最多,每克椎枕肌的肌肉中有29.3~45.2个肌棱,而四肢肌肉中肌棱最多的是蚓状肌,但每克肌肉的数是16.4个,腹部的腹直肌每克的肌棱数为22.5个。
为了保持头颅的体位与它在颈段脊柱上的稳定性,上述三组肌肉共同协和,使之保持正常生理功能,颈部一部分肌肉如处于紧张的状态,而另一部分则处于松驰的状态,以便维持平衡,控制头颈部及全身的正常姿态。
故长期不正常的工作姿势,日积月累可敬坏颈部肌肉的紧张与松弛这个拮抗功能,失去正常平衡,出现病态反应。
现将常见的与颈部出现症状有关的肌肉简述如下:1、上颈部枕骨下肌群:此群肌内位于枕骨与环椎之间,即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其作用使头作旋转和后仰动作。
在环枕关节的前面有头前直肌,与上述4块肌形成对抗作用。
此外,在环椎横突与枕骨之间还有头侧直肌,其作用可使头部做侧倾作用。
如这群肌肉发生痉挛,能刺激、压迫枕下神经和椎动脉,可出现风池穴处明显压痛、头痛、偏头痛、枕后痛、目朦、眼眶痛及椎动脉供血不足等一系列症状,为软组织引起在颈部上段发生症候群的主要原因。
颈椎后部的肌肉解剖
颈椎后部的肌肉解剖肌肉解剖——颈部导语骆大夫认为搞疼痛最重要是对解剖的熟悉,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互相交流一下。
首先说一下颈椎后部的肌肉解剖。
为什么呢?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肌肉起止点,以及从头部活动受限来判定那些肌肉受损。
颈椎后部肌肉解剖剖从外向内大致分为浅层肌和深层肌。
这是一个总的轮廓。
熟悉了肌肉的功能与走行,面对病患根据其疼痛部位及运动障碍就可以大概判断出哪些肌肉损伤。
只要对症进行辨病处理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1浅层肌:颈部浅层肌肉:首先是斜方肌:起于枕骨的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的胸椎棘突,向外止于锁骨的肩峰端,肩胛岗,肩峰。
当肩胛骨固定,该肌收缩可使头颈后仰。
其次是肩胛提肌,位于斜方肌的深面,起于C1—C4横突的后节结,向下止于肩胛骨的内上角及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作用: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
肩胛骨固定时,双侧收缩可使颈后仰,单侧收缩可使颈侧屈。
疼痛科骆大夫颈部解剖分享2深层肌;包括三层第一层包括夹肌和最长肌。
夹肌包括头夹肌和和颈夹肌均起于项韧带的下部,C7—T4棘突及其棘上韧带,斜向外上方止于颞骨乳突后缘,枕骨上项线的肌束为头夹肌。
止于C2—C3横突后结节的肌束为颈夹肌。
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
疼痛科骆大夫颈部解剖分享最长肌:为骶棘肌的一部分,分为头,颈,背最长肌,其中颈最长肌起于T1???T6横突向上止于C2---C6横突后结节。
第二层横突棘肌,包括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整个脊柱都有。
只说颈部。
1、颈半棘肌,起于上位胸椎横突,跨过4-6个椎骨止于颈椎棘突部。
2、头半棘肌,起于上部数个胸椎横突和下部数个颈椎关节突,肌纤维垂直向上止于枕骨上项线和下项线之间的骨面。
颈半棘肌,头半棘肌牵引颈椎向后,维持颈椎前凸的生理曲度3、颈多裂肌:为多个小肌束,位于头颈夹肌的深层,起于关节突,斜向内上跨过1—2个颈椎,止于棘突下缘,防止椎体向前滑脱。
4、颈回旋肌,位于最深层,起于下位椎骨的关节突,向上止于上位椎骨棘突根部和部分椎板单侧收缩可使颈椎回旋,双侧收缩可使颈椎后仰。
人体解剖学肌肉起止点与作用
咬肌起止点:起自颧弓的下缘和面,止于咬肌粗隆作用:上提下颚骨颞肌起止点:起自颞窝,止于下颌骨冠突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和向后移翼肌起止点:起自翼突,止于下颌角面的翼肌粗隆作用:使下颌骨上提并使其向前运动翼外肌起止点: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和翼突的外侧,止于下颌颈作用:做口运动胸锁乳突肌起止点:起自胸骨柄和锁骨侧端,止于颞骨乳突作用:单侧收缩颈向同侧底,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起止点:起止于第一肋后斜角肌起止于第二肋骨作用:一侧斜角肌收缩,使颈侧屈,两侧同时收缩可上提第一二肋助深吸气斜方肌起止点:从枕外粗隆直达12胸椎棘突上部肌束斜向外下,下部肌束斜向外上,中部横行,汇聚于肩胛冈锁骨外侧端和肩峰作用:一侧斜方肌收缩使颈向同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背阔肌起止点:起自第六胸椎以下的全部棘突和髂脊后份,肌束向外上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脊作用:收缩使臂收、旋和后伸竖脊肌(骶棘肌)起止点:起自骶骨脊背面和髂脊后部,向上分出三群肌束,沿途于椎骨和肋骨,向上可达颞骨乳突作用:止肌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后伸和仰头胸大肌起止点:起自锁骨的侧半,胸骨和第1~6节肋软骨,肌束向外侧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脊作用:使肩关节收、旋和前屈胸小肌:起止点:起自第3~5肋,止于肩胛骨喙突作用:拉肩胛骨向前下方,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吸气前踞肌:起止点:以肌齿起自第1~8肋外面,肌束斜向后上,止于肩胛骨侧缘和前面下角作用:收缩时拉肩胛骨向前做推送动作,下部肌束使肩胛下角旋,助臂上举,当肩胛骨固定时,还可以提肋助深吸气肋间外肌:起止点:起自上位肋骨上缘,肌书斜向前下,止于下一肋的下缘作用:提肋助吸气肋间肌起止点:起自下位肋骨上缘,肌束行向前上方,止于上位肋的下缘作用:降肋助呼气肋间最肌:起止点:位于肋间隙中份,肋间肌的深面,肌束方向和作用与肋间肌相同作用:降肋助呼气、隔肌:起止点:是分隔胸腹腔的一块阔肌,向上膨隆,呈穹隆状,周围部为肌质,肌纤维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前面,向中央移行为腱膜称中心腱作用:主要是呼吸肌,收缩时隔穹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驰时,膈穹隆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缩小,助呼气。
肌肉总结起止点
颈肌颈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前部为颈部,后部为项部。
根据颈肌的位置,将颈肌分为颈浅肌,颈前肌,颈深肌3群和颈部筋膜。
(一)颈浅肌1、颈阔肌颈阔肌位于颈部浅筋膜内,为一皮肌,薄而宽阔,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表面的筋膜,向上内止于口角、下颌骨下缘及面部皮肤。
作用:拉口角及下颌向下,作惊讶、恐怖表情,并使颈部皮肤出现褶皱。
颈部手术此肌缝合时应注意将断端对合,以免术后形成较大瘢痕。
2、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两侧,大部分被颈阔肌所覆盖,为一强有力的肌肉,并在颈部形成明显标志。
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二头会合斜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
作用: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当仰卧时,双侧肌肉收缩可抬头。
该肌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头的正常端正姿势以及使头在水平方向上从一侧到另一侧观察物体运动。
一侧病变使肌挛缩时,可引起斜颈。
(二)颈前肌舌骨上肌群在舌骨与下颌骨之间,每侧4块肌肉。
1、二腹肌在下颌骨的下方,有前后二腹。
前腹起自下颌骨体,后腹起自乳突内侧,以中间腱借筋膜形成滑车系于舌骨。
2、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深面的三角形扁肌,起自下颌骨的下颌舌骨肌线,止于舌骨体,与对侧肌群会合与正中线组成口腔底。
3、茎突舌骨肌居二腹肌后腹之上并与之伴行,起自茎突,止于舌骨小角。
4、颏舌骨肌在下颌舌骨肌深面,起自颏棘,止于舌骨体。
舌骨上肌群的作用:上提舌骨,二腹肌兼有降下颌骨。
舌骨下肌群舌骨下肌群位于颈前部,在舌骨下方正中线的两旁,居喉、气管、甲状腺的前方,每侧也有4块肌,分浅深两层排列,各肌按照起止点命名。
1、胸骨舌骨肌为薄片带状肌,在颈部正中线的两侧。
2、胸骨甲状肌在胸骨舌骨肌深面,是甲状腺手术时辨认层次的标志。
3、甲状舌骨肌在胸骨甲状肌的上方,被胸骨舌骨肌遮盖。
4、肩胛舌骨肌在胸骨舌骨肌的外侧,为细长带状肌,分为上腹、下腹,由位于胸锁乳突肌下部深面的中间腱相连。
舌骨下肌群的作用:下降舌骨和喉,甲状舌骨肌在吞咽时可提喉使之靠近舌骨。
颈椎后部肌肉解剖
颈椎后部肌⾁解剖浅层肌深层肌浅层肌:上斜⽅肌、肩胛提肌上斜⽅肌起⽌点:枕外隆突,上项线内1/4、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
外侧⾄锁⾻外1/3后上⽅。
功能:近固定时,肩胛⾻上提,上回旋,后缩远固定时,⼀侧收缩,头向同侧屈,和对侧旋转,两侧收缩,头后仰,脊柱伸直相关症状:上斜⽅肌的激发点引起颈上部⾄乳突和⽿上⽅⾄颞部的疼痛,也引起下颌⾓的疼痛。
是⼈体最容易发⽣激痛点的肌⾁部位⽽且是造成头痛的常见原因之⼀。
上斜⽅肌⽆⼒还会造成孟肱关节半脱位(肩关节习惯性脱⾅)。
肩胛提肌起⽌点:起点第1~4颈椎横突⽌点肩胛⾻上⾓功能:上提和向下旋转肩胛⾻伸展、侧屈颈部,使颈部转向同侧相关症状:肩胛内上⾓及内侧缘上颈段疼痛头痛、头晕、失眠转头同侧受限深层肌:包含3层第⼀层:头夹肌、颈夹肌、颈最长肌第⼆层:横突棘肌,包括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颈部)第三层:椎枕肌、横突间肌、棘突间肌夹肌起⽌点:夹肌包括头夹肌和和颈夹肌,均起于项韧带的下部,C7—T4棘突及其棘上韧带,斜向外上⽅⽌于颞⾻乳突后缘,枕⾻上项线的肌束为头夹肌。
⽌于C2—C3横突后结节的肌束为颈夹肌。
功能: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
颈最长肌颈最长肌:为竖脊肌肌的⼀部分,分为头,颈,背最长肌,其中颈最长肌起于T1‑‑‑T6横突向上⽌于C2---C6横突后结节。
第⼆层:横突棘肌,包括半棘肌,多裂肌,回旋肌1、颈半棘肌,起于上位胸椎横突,跨过4-6个椎⾻⽌于颈椎棘突部。
2、头半棘肌,起于上部数个胸椎横突和下部数个颈椎关节突,肌纤维垂直向上⽌于枕⾻上项线和下项线之间的⾻⾯。
颈半棘肌,头半棘肌牵引颈椎向后,维持颈椎前凸的⽣理曲度3、颈多裂肌:为多个⼩肌束,位于头颈夹肌的深层,起于关节突,斜向内上跨过1—2个颈椎,⽌于棘突下缘,防⽌椎体向前滑脱。
4、颈回旋肌,位于最深层,起于下位椎⾻的关节突,向上⽌于上位椎⾻棘突根部和部分椎板单侧收缩可使颈椎回旋,双侧收缩可使颈椎后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枕下肌
位置:枕下肌是指位于颈 项后部的脊柱区肌肉群, 从浅到深为头半棘肌、头 夹肌、头前直肌,头侧直 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 直肌,头下斜肌,头上斜 肌。
相关解剖
枕下肌
头上斜肌 头下斜肌 头后大直肌 头后小直肌 头夹肌 头半棘肌
相关解剖
在枕下肌肉的浅面有 头半棘肌和头夹肌、 斜方肌等。
功能
限制颈椎过度前屈。
6.部分枕部骨性标志
枕外隆凸:枕骨的外面正中线上的隆起部分称为 枕外隆凸。 上项线:自枕外隆凸向外侧延伸的线状结构称为 上项线。 下项线:上项线与枕骨大孔之间(一般是在上项 线和枕骨大孔之间的中点处)可以见到与上项线 基本平行的横行的线状结构(一般不如上项线清 楚)称为下项线。
功能
1. 使颈部前屈、侧屈; 2. 协助吸气。
3.中斜角肌
位置:前斜角肌后方。 起点:C2~C6颈椎横突。 止点:第一肋骨上。
功能
1. 使颈部前屈、侧屈; 2. 协助吸气。
4.后斜角肌
位置:中斜角肌后方。 起点:C5~C7颈椎横突。 止点:第二肋骨外侧。
功能
1. 使颈部前屈、侧屈; 2. 协助吸气。
相关知识点总结
5.胸廓上口的构成? 答:胸廓上口由胸骨柄上缘、第1对肋和第1胸椎体围成。
6.项韧带的起止点及作用? 答:起于所有颈椎棘突并续于棘上韧带,止于枕外隆凸及 枕外嵴。功能:限制颈椎过度前屈。
7.什么是枕外隆凸、上项线、下项线? 答:枕外隆凸:枕骨的外面正中线上的隆起部分称为枕外 隆凸。
上项线: 自枕外隆凸向外侧延伸的线状结构称 为上项线。
胸廓上口:胸骨柄上缘、第1对肋和第1
胸椎体围成。是胸腔与颈部的通道。
5.项韧带
位置:在颈后部中央。项 韧带一般认为与棘上韧带 和颈椎棘间韧带同源,狭 义的项韧带仅指颈项部的 棘上韧带。
起点:所有颈椎棘突并续 于棘上韧带。
止点:枕外隆凸(枕骨向 后突出的隆起)及枕外嵴 (枕骨下方中央的骨性突 起)。
8.枕下三角
内上界:头后大直肌 外上界:头上斜肌 外下界:头下斜肌 底:寰枕后膜和寰椎后弓 浅面:头夹肌和头半棘肌
解剖意义:内有枕大小神经、椎 动脉经过。
Up
相关解剖
寰枕后膜:连于寰 椎后弓上缘与枕骨 大孔后缘之间的韧 带。
相关解剖
椎动脉向上穿出寰椎 横突孔,行向内侧 进人枕下三角,经 过寰椎后弓上面的 椎动脉沟,再穿过 寰枕后膜,经枕骨 大孔入颅腔。
在寰椎后弓处,椎动 脉位于正中线外的 15-20mm处。
相关解剖
C1后支为枕下神 经,一般在寰椎 后弓上方与椎动 脉之间向后穿出 寰枕后膜,分支 支配枕下诸肌。
枕大神经
枕大神经发自第2 颈神经后支,绕寰 枢关节后向上行, 在枕外隆突旁、上 项线处,穿过头半 棘肌及斜方肌止点 及其筋膜分布至颈 枕处皮肤。
2.前斜角肌的起止点及作用? 答:起于C3~C6颈椎横突,止于第一肋骨斜角肌结节。功 能:1. 使颈部前屈、侧屈;2. 协助吸气。
3.中斜角肌的起止点及作用? 答:起于C2~C6颈椎横突,止于第一肋骨上。功能:1. 使 颈部前屈、侧屈;2. 协助吸气。
4.后斜角肌的起止点及作用? 答:起于C5~C7颈椎横突,止于第二肋骨外侧。功能:1. 使颈部前屈、侧屈;2. 协助吸气。
31
枕大神经
枕大神经: (1)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2)枕大神经出口约位于上项线,后正中线
旁开3.5cm处。
Hale Waihona Puke 相关知识点总结1.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及作用? 答:起于胸骨柄及锁骨的胸骨端(锁骨的内1/3),止于 颞骨的乳突。功能:1.单侧收缩使颈椎侧屈,双侧收缩使 头部后伸。2.协助吸气。
下项线: 上项线与枕骨大孔之间可以见到与上 项线基本平行的横行的线状结构称为下项线。
1.胸锁乳突肌
部位:位于颈部两侧。 起点:起于胸骨柄及锁骨的
胸骨端(锁骨的内1/3)。 止点:
颞骨的乳突(耳垂的平后 方约 1 指宽的地方,有一 个骨性突起)。
功能
1.单侧收缩使颈椎侧屈,双侧收缩使头部后 伸。 2.协助吸气。
2.前斜角肌
位置:胸锁乳突肌深层。 起点:C3~C6颈椎横突。
止点:第一肋骨斜角肌结 节。
29
枕大神经
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出椎管后呈 弧形绕过头下斜肌下缘,向上内行走,穿行于 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之间。在C2棘突上方约 2.2cm,后正中线旁开约2.0cm处穿出肌肉,在 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腱性止点纤维深面,紧贴 项筋膜,于筋膜水平位,斜形走向外上,走行 距离约5cm,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3.5cm处, 浅出皮下,该处为斜方肌腱性索带与枕骨之间 形成一纤维骨性孔道,直径约2mm。浅出皮下 后,与枕动脉伴行,分成2~5支,支配枕部皮 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