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文化交流

合集下载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两国是东南亚国家中的重要代表,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礼仪文化是这两个国家人民非常重视的一部分。

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不同之处,本文将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让我们来看看中泰两国的相似之处。

在中泰两国,对于长辈和权威人士的尊敬是非常重要的。

在中国,人们会在见面时行屈膝礼或是作揖等动作表示对长辈的尊重;而在泰国,人们会合十礼拜或是膝行以示敬意。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公共场合,对长辈的尊敬都是必不可少的。

中泰两国的人们在交际中都非常注重面子和礼貌,不愿意让对方感到尴尬或是不舒服。

在正式场合,人们也都会穿着整洁得体,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

中泰两国在礼仪方面还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在中华文化中,送礼是一种表达情感和诚意的方式,送礼时要注意包装和礼品的质量,以及送礼的场合和对象等,这些都体现了送礼者的用心;而在泰国,送礼也非常普遍,但送礼的方式和礼品种类可能与中国有所不同。

在泰国,送鲜花、水果、小礼物等都是常见的送礼方式,而且在送礼时也有着一定的禁忌和讲究。

在宗教活动和庙宇参观等场合,中国人一般要脱鞋、不可穿短裤、手臂露肉,泰国人则要用两只手合十点头礼拜以示尊敬,不可直接指着佛像或是僧侣。

虽然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着相似之处,但在细节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既来源于两国不同的历史、宗教背景和文化传统,也反映了两国人民在交往中的不同习惯和民俗。

了解并尊重他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礼仪,尊重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之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中泰文化交流活动总结报告

中泰文化交流活动总结报告

中泰文化交流活动总结报告一、活动背景中泰两国一直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友好关系,文化交流活动也在不断推进。

本次活动是由中泰两国文化部门联合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旨在增进双方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拓展文化交流渠道,促进两国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准备为了确保本次文化交流活动的成功举办,我们在准备阶段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中泰文化交流活动的策划,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

然后,我们就活动的宣传工作进行了规划,包括制作宣传材料、确定宣传渠道等。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相关的人员培训和演出排练。

三、活动内容本次文化交流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了中泰传统文化的展示、现代文化的交流、文化体验活动等。

在传统文化展示环节,我们邀请了中泰两国的艺术团队进行了精彩的演出,展示了中泰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

在现代文化交流环节,我们举办了中泰文化论坛,邀请了中泰两国的学者和文化名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在文化体验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中泰民俗手工艺品展览、中泰传统美食品鉴等活动,让参与者亲身感受到了中泰文化的魅力。

四、活动成果本次文化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活动吸引了大批中泰两国的观众前来参与,增进了双方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其次,活动激发了中泰两国文化交流的热情,打开了双方文化交流的新渠道。

再次,活动促进了双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活动感想通过本次文化交流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中泰两国文化之间的深厚渊源和广阔发展空间。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促进中泰文化交流合作,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加强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的努力。

六、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中泰文化交流合作,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拓展中泰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我们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推动中泰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

当前中泰人文交流及其特点

当前中泰人文交流及其特点

文化学研究当前中泰人文交流及其特点武敏敏(延安大学历史系,陕西延安716000)摘要:中国与泰国是近邻,两国交往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西汉时期。

1975年7月1M,中泰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自V,两国关系不断发展,政治关系、经济贸易合作稳步上升,人文交*随之不断扩大、深化,目前在文艺、传媒产业、教育科技合作及旅游交*等方面互动,呈现出多领域的文化交*局面,体现了以下特点:打造交流合作平台与品牌项目推动交*互动,文化交*与经济联动,官方与民间共同参与。

关键词:中泰文化交*发展特点1975年中泰建交后,两国的关系健康、稳步发展,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在悠久的历史交往的积淀下日渐活跃,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两国文艺团体的互访和演出、影视剧的翻拍介绍引进、开展广泛的教育科技合作及推广语言文化等都成为中泰两国文化交流展开的形式。

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形式不断扩展,丰富和发展了中泰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一、中泰人文交流的现状(一)文艺演出方面的交*。

在中泰文化交流中,两国各类文艺团体的互访和演出是双方文化交流的$中泰建交,两国的合团、团、剧团等代表团体不断进交流往来。

申计,“到2009年,中国派出赴泰演出的各种艺术团体个,来自中国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1"(1(190)。

如在2005年,中国文化和泰在了“2005年中国春节文化”。

中国文化艺团文化活,在演了的等,后等演出,了泰国的和#的中泰方合的“中泰”,中泰文化交流的。

在中泰两国建交30年,泰国“中泰”的,之后,在中泰两国进了演#年,国派的“文化中国*”艺团成为通两国文化交流的 形式,通过艺演深入两国文化的交流。

除两国政府推动各艺团体开展交流夕卜,非官方的艺团体在两国的文化交往中亦发挥着作用,、书画展览等都在为方的文化交流添$(二)影视文化方面的交*。

随着中泰两国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双方的文化交流形式扩,文化交流已不局限于文艺演出的方式,逐渐向其他域扩展,影视剧交流是两国了解彼此的又窗口。

中泰人文交流的内容、特点、机制及建议

中泰人文交流的内容、特点、机制及建议

中泰人文交流的内容、特点、机制及建议
中泰人文交流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化、习俗、教育、艺术等方面。

中泰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人文交流可以促进
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人文交流的特点在于两国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两国的语言、
文字、饮食、宗教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两国人民对待家庭、
友情、亲情的看法和价值观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些差异和相似性为人
文交流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文交流的机制可以通过领导间的文化交流项目、学术机构的合作、文化节日的举办、艺术团体的演出等形式来实现。

领导和民间都
可以参与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两国人民的交流和理解。

建议中泰人文交流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 促进语言学习:中泰两国的语言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加
强语言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对方的语言,提升语
言交流能力。

2. 加强教育交流:中泰两国的教育体系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学生、教师互访,教材互换等方式增进两国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

3. 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可定期举办中泰文化节、艺术展览、学
术研讨会等,将两国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增进人文交流。

4. 建立合作机构:可以设立中泰人文交流组织或机构,作为交
流的平台和纽带,推动双方人文交流的持续发展。

5. 加强媒体交流:通过媒体的合作和交流,增加两国人民对彼
此国家的了解和认知。

中泰人文交流的发展需要领导、学术机构、文化团体和个人等多
方共同努力,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作,可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和合作关系的深化。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礼仪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过程中,礼仪往往决定着彼此间的态度和关系。

中泰两国有着各自的礼仪传统和规范,本文将探讨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中国和泰国在非语言交际的礼仪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目光礼仪、手势礼仪、空间礼仪、时间礼仪以及称谓礼仪等方面。

目光礼仪:在中泰文化中,目光交流的方式和频率有所不同。

中国人倾向于避免直接对视,尤其是在表达不满或批评时。

而泰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对视,以表示友好和尊重。

手势礼仪:中泰两国的手势礼仪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差异。

例如,泰国人常常用双手奉上食物,以示尊重和礼貌,而这一行为在中国的礼节中并不常见。

空间礼仪:中国人注重私人空间,交谈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比之下,泰国人可能更倾向于身体接触,他们用身体接触来表达友好和亲近。

时间礼仪:中泰两国对于时间的观念有所不同。

中国人一般比较守时,而泰国人的时间观念相对较为宽松。

在泰国,迟到是常见现象,他们往往将这视为对对方的尊重。

称谓礼仪:在称呼对方时,中泰文化也有所不同。

在泰国,一般称呼对方为“P”,表示尊敬。

而在中国,则更倾向于使用“先生”、“女士”等称谓。

以商务场合为例,一位中国商务人士到泰国进行谈判。

在会议期间,泰国方人员不断用手势来加强他们的观点,且经常直接与对方身体接触。

而中方人员则尽量避免直接对视,并且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个例子就展现了中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礼仪上的差异。

再举一个例子,在一次商业聚会中,一位中国商人和一位泰国商人相遇。

泰国商人不断赞美对方的商业成就,并经常使用头衔来称呼对方。

而中国商人则更注重平等,他们更倾向于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者使用“先生”或“女士”来称呼对方。

这个例子也展示了中泰两国在称谓礼仪上的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体现了两个国家在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独特性。

中泰文化交流

中泰文化交流

中泰文化交流摘要东南亚地区作为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接触地带,沟通了中国和古印度两大文明古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泰国文化。

关于中泰两国交往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在西汉平帝元始年间,在中泰两国之后的官方和民间的交往过程中,汉文化对泰国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第一部分从宗教特点看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宗教的影响。

第二部分从节日民俗看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的影响。

第三部分中泰的历史交往梳理了中泰交流的脉络。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泰国文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必然结果。

汉文化影响泰国的过程,促进了泰国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本文从历史、地理、政治等层面, 论述了中泰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交流。

关键词:泰国;文化;交流;华人目录摘要 (1)引言 (1)一、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宗教的影响 (1)二、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节日民俗的影响 (2)三、中泰的历史交往 (2)结语 (3)参考文献 (3)引言泰国古称“暹罗”,位于中南半岛以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从陆路上和海路上连接了中国和古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文化上则深受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

它在泰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取两大文化中的因子,形成了灿烂而独特的泰国文化。

一、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宗教的影响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称,到处佛寺林立,仅首都曼谷就有400多座,全国共有32000多座,还有30万僧侣,其中许多人终身为僧。

泰国佛教本属小乘佛教,推崇印度原始佛教教义,但随着中国人迁居泰国,自南北朝以后流行中国的大乘佛教,尤其是律宗也被带入泰国,一些高度“中国化”了的大乘佛教的特色逐渐影响到泰国的佛教,最明显的是“观音”信仰和“弥勒佛”信仰。

“观音”在中国,已经由印度佛教中的男性形象转变为女性形象,而在泰国的“观音”也为女性。

“弥勒佛”在中国逐渐演变为“大肚和尚”、“笑和尚”,而当代泰国寺庙中的“弥勒佛”,大多也是这般模样。

可见,即使在宗教方面,泰国佛教也具有了一些中国元素。

中泰文化交流

中泰文化交流

中泰文化交流古往今来,中泰两国之间有各个方面的交流,其中包括文化交流、经济交流等。

早在汉唐时期中泰两国就有友好交往。

泰国是我国的友好近邻,中泰两国山水相依,发源于我国的澜沧江又是流经泰国东部的湄公河;我国喜马拉雅山的支脉——横断山脉,是其山川的一部分。

中泰两国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文化交流也随之历史悠久。

在古代,中泰两国就有不少文化交流。

1975年两国建交后,文化交流内容丰富,形式更为多样,为中泰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与互动服务,对中泰文化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泰国的统一国家素可泰建立前,中国的官方使者、商人、僧人就曾到过现今泰国境内的古国。

同样,泰国地区的古代国家,如堕罗钵底国、罗斛国、真里富国也曾派出使者访问中国,并开展贸易活动。

在这些互访中,中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随之进行。

但当时这种文化交流,主要体现在代表某种文化的、双方之间进行交换的器物上。

泰国的使者和商人把泰国出产的香料、象牙、菩提树叶、火珠等带到中国,中国的瓷器、绢、丝绸则通过泰国使者和商人进人泰国。

通过这些物品,双方有了了解。

双方互赠的物品成为早期中泰文化交流的媒介,不同的文化通过这些物品得以传播。

泰国的统一王国素可泰王国兴起后,与中国元朝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通过朝贡贸易,双方交换的商品日益增多。

在素可泰时期,素可泰王国曾邀请中国的制瓷工匠前往泰国传艺。

泰国的工匠学习了中国的制瓷技术后,在宋加洛烧制出了类似中国浙江龙泉窑的青花瓷器仿宋瓷器。

这是早期中泰文化交流结出的一个硕果。

中泰文化交流的更大发展,是在中国的明王朝,也即泰国的阿瑜陀耶王朝以后的时期。

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航行中,曾到过泰国。

郑和的庞大船队受到阿瑜陀耶朝廷的友好接待,郑和带去了丰富的中国产品,通过赏赐和贸易等形式,传播了中国文化。

随同郑和出访的随员马欢、费信、巩珍等人回国后写的著名游记《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真实记录了当时泰国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成为中国人了解泰国阿瑜陀耶王国的宝贵资料。

中泰文化交流事例

中泰文化交流事例

中泰文化交流事例中泰文化交流事例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非常活跃。

无论是宗教、艺术、音乐还是饮食,中泰两国都有着深厚的传统与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中泰文化交流的事例,展示了两国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合作。

1. 佛教文化交流:佛教是中泰两国的重要宗教之一。

自公元3世纪起,佛教就开始从印度传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的文化与艺术。

而泰国则是佛教的中心之一,拥有许多壮丽的佛教寺庙和文化遗产。

中泰两国的佛教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学习和交流佛教教义、艺术和建筑方面。

例如,中国僧人到泰国学习泰国传统佛教文化,泰国僧侣也会到中国传播佛教思想。

2. 舞蹈与音乐交流:中泰两国都有着独特而美丽的舞蹈和音乐传统。

在文化交流活动中,两国的舞者和音乐家经常互相交流和学习。

例如,中国的京剧和泰国的传统舞蹈都非常具有代表性,两国艺术家可以互相观摩和学习对方的表演技巧和艺术风格。

此外,中泰两国的音乐家也会组织音乐节目,演奏传统乐曲,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3. 饮食文化交流:中泰两国的饮食文化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辣味是中泰两国的共同喜好,而且泰国的炒河粉、绿咖喱等菜肴在中国也非常受欢迎。

中泰两国的厨师们经常互相学习和尝试对方的烹饪技巧和食材,以创造出更多新颖的美食。

在文化节日和活动中,中泰两国的餐厅也会举办主题晚餐,让民众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饮食文化。

中泰文化交流事例不胜枚举,这些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也丰富了两国的文化遗产。

通过这些交流,中泰两国得以互相学习,探索对方的独特文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形式。

这种互相尊重和合作的文化交流模式对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泰两国在礼仪文化上各自有着独特的传统和习惯。

以下是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的对比分析。

一、视线交流在中华文化中,视线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而在泰国文化中,直接注视别人的眼睛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止。

因此,泰国人在与他人交谈时常常会避免直接注视对方的眼睛,而是保持适当的目光交流。

而中国人则认为直接注视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二、问候方式在泰国,人们通常会合掌,以表示敬意和祈祷。

而在中国,人们则会握手或者鞠躬表示问候。

此外,泰国人在问候时也会说一句“Sawadee ka”或者“Sawadee krab”,意为“你好”,而中国人则会说“你好”或者“您好”等问候用语。

三、用餐礼仪在泰国,人们习惯用手将食物直接放入嘴中,而在中国则常常使用筷子将食物夹起来食用。

此外,在泰国用餐时,人们通常要等长辈或客人先行动筷,然后才能开始进食。

而在中国,用餐时则需要尊重长辈和客人,为他们夹菜、斟酒。

此外,进餐时要注意“端不动、夹不住、掉不落、碰不响”,这是关于用餐礼仪中很重要的几点。

四、穿着着装泰国人在穿着上较注重清爽、简洁、舒适,穿着上一般不会过于正式。

而在中国,人们则注重正式、庄重的穿着和礼服。

在一些特殊场合,中国人会穿着“汉服”,而泰国人则会穿传统的“泰式服装”。

五、言语表达泰国人在与人交谈时常常使用“ลลล”(La)这个词,相当于中国人的“啊”或者“呀”,用于表达感叹或者询问。

而在中国,人们在与人交谈时通常使用更加正式、礼貌的语言,并且注重言辞慎重和表达清晰明确。

结论总的来说,中泰两国在个人礼仪文化上存在很多差别,但是这些差别并不代表优劣,只是两种文化传统不同的反映。

在跨国交流交往时,我们应该尊重、理解并适应当地的文化习惯。

中泰文化交往

中泰文化交往

泰国,全称泰王国,是东南亚的一个国家,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面是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接缅甸和安达曼海。

在1949年5月11日以前,泰国的名称是暹罗。

1949年5月11日,泰国人用自己民族的名称,把“暹罗”改为“泰”,主要是取其“自由”之意。

中泰两国,自古就交流很频繁深入,语言的交流,以及通商,这使得中泰自古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绵延至今。

中泰两国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当时中国的生意人就曾到过泰国的南部,由于泰国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要处,因此与汉族交往频繁。

公元9~10世纪,我国南方福建、广东、云南等地的大量居民迁移东南亚,其中有很多人选择在泰国定居。

这些省份同泰国在地理位置上相近,文化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与在泰国联系、交流上很是方便、密切。

宋元时期,两国的交往进一步发展,往泰国不但输入商品,而且传入的还有生产技术。

元代,中国的工匠和泰国的工匠合作生产出了当时远近驰名的宋加洛瓷器,直到如今泰国一直认为是高质量的瓷器。

明朝,由阿瑜陀耶王国统一后的泰国同中国的往来进入到了最频繁的时期。

中泰友谊关系史上的最大盛况便是在此期间的“郑和下西洋”,其中两次到暹罗国,受到当地人民的欢迎,他带去了中国先进的造船工业和航海技术,至今在泰华人中还流传着许多有关中泰友谊的传说。

元明前后是泰国史上的大成王朝,此时泰人被禁止与外国人通婚,却只有中国移民可以娶泰女为妻,在于华人能遵泰人之礼俗。

清、泰国吞武里王朝时期,在泰国人抵抗缅甸侵略的战争中,一位年轻的将军塔克辛战功卓越,他是一位中泰混血,我国史书上称之郑信,至今他在泰国还享有很高的盛誉。

到了近代,孙中山先生在东南亚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时候也曾到过泰国,受到华人华侨甚至当地民众的支持,这为他提供了很多的方便。

从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虽然由于政治和对外关系等原因,中泰两国曾经出现过一些隔阂,但是民间的交往却始终未断。

1975 年7 月1 日,中泰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意味着中泰友好关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从此两国领导人相互访问密切。

中国—泰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泰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

中国—泰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作者:卢妹莲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年第02期摘要:中国和泰国交往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国文化交流基础深厚。

1975年中泰两国建交以来,通过双方40多年的共同努力,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并取得令人瞩目成果。

在合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和泰国的文化交流迎来机遇与挑战,双方将继续携手并进,共同谱写“中泰一家亲”新篇章。

关键词:中国;泰国;文化交流;历史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2.02.014[中图分类号]D829.336;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339(2022)02-0097-06一、中国和泰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中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交往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汉书》卷八十三记载,西汉平帝元始年间(1—5年),中国使臣前往印度时途经泰国湾并跨越克拉地峡。

245年前后,中国的使者、商人、僧人就曾经到过现今泰国境内的古国。

泰国地区的古代国家,比如金邻国、盘盘、狼牙修、赤土、堕罗钵底国等也曾派使者访问中国,开展贸易活动。

《梁书》记载,515年狼牙修派遣使者到访中国。

元朝时期,素可泰王朝曾9次遣使到访中国。

《元史》记载,1299年元朝皇帝赏赐兰甘亨国王“金缕玉衣”,赏赐其子“虎符”。

在明朝,阿瑜陀耶王朝积极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据《明实录》和《明史》记载,阿瑜陀耶王朝遣使访问中国多达110次,最多时1年有6次。

中国方面,郑和分别于1407年和1409年出访阿瑜陀耶城。

随着阿瑜陀耶王朝被缅甸雍籍牙王朝覆灭,中泰交往一度中断。

后经努力,中泰两国恢复官方交往。

1786年,清王朝承认曼谷王朝,并在1823年赐给拉玛二世“永奠海邦”匾额以示嘉许。

曼谷王朝时期,伴随华人移民潮的增大,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建筑艺术、雕塑、绘画、戏剧、音乐、饮食等在泰国广泛流行。

拉玛一世在位时,揭开了中国文学在泰国流传的序幕。

从拉玛二世到拉玛六世时期,中国古典小说在泰国的流传达到了鼎盛。

文化融会贯通的例子

文化融会贯通的例子

文化融会贯通的例子摘要:中国与泰国两国自古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频繁交流,相互促进带动并发展。

本文将就泰国文化的中国源流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中泰文化;民族;语言;华人;交流融合文化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它是人类长期创造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

不同国家的文化,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加之观念、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诸多因素的不同,有所差异;但也伴随着地理环境、宗教传播、移民杂居、贸易往来等内素,不断地向外扩散,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中泰两国地理上相距不远,两国人民在长期的互相交往中,文化相互.渗透。

在泰国,现代文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中国有的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却被泰国人坚持沿用并传承。

华人群体数百年在海外繁衍生息,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两国的交流被阻隔,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或多或少在泰国“本土化”,特别是随着泰国与中国大陆交流距离的缩短,经济、文化、人员交流的频繁,语言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就泰国文化的中国源流展开相关论述。

一、民族的起源泰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人口约6500万,主要有泰族、华族、老族、马来族、高棉族等。

据历史研究考证,最早生活在中国西南部的泰族人民,因为某些原因逐渐南迁达到了如今的泰国境内。

泰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83%,是泰国的主体民族。

我国民族学人类学专家范宏贵的最新研究表明,同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中国8个少数民族与东南亚泰国、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的十几个民族,或称壮泰系列民族,都起源于中国南方。

华族是各个少数民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族群,华族人口主要从中国的粤、闽、琼等地区移居泰国,因此两国文化有着很多必然的相通之处。

二、中泰两国交往史中泰两国从汉武帝时期便相互往来,据史料记载,公元1~5年西汉年间,中国渔船曾经到过泰国。

而后从东汉至隋唐时期,中国与当时的狼牙修国、盘盘国等都有交往,此后两国互派使者,加强了相互.往米,加深了中泰友谊。

中泰两国共同举办过哪些文化活动?

中泰两国共同举办过哪些文化活动?

中泰两国共同举办过哪些文化活动?一、中泰文化交流活动1. 中国传统艺术展览中泰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其中,中国传统艺术展览是一项受到广泛关注的活动。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绘画、书法、陶瓷等艺术作品,能够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递到泰国,使泰国民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艺术魅力。

2. 泰国传统文化讲座在中泰两国文化交流活动中,泰国传统文化讲座也是备受瞩目的活动之一。

泰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通过讲座的形式,中泰两国人民能够更好地互相了解,共同学习泰国的传统文化,加深友好合作关系。

二、中泰文化节1. 中华文化节中华文化节是中泰两国举办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

在此活动中,中方会精心策划各种展览、表演、庆典等节目,以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在泰国举办此类活动也有助于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 泰国文化节泰国文化节是泰方举办的一项盛大的文化活动。

在此活动中,泰国会邀请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学者等进行演出、讲座等,以展示泰国民俗、传统音乐舞蹈等独特文化元素,向中国及世界各地观众展示泰国文化的魅力。

三、中泰电影节1. 中泰电影交流活动为加强中泰两国在电影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中泰电影节定期举办。

这一活动为两国电影界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放映各自的优秀电影作品,能够加深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促进两国电影业的合作与发展。

2. 电影创作讲座中泰电影节期间,还会举办电影创作讲座。

中方专家和泰方电影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和分享经验,为泰国电影创作者提供学习与成长的机会。

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中泰两国电影业的合作与交流。

四、中泰文化之旅1. 中泰文化之旅中泰文化之旅是一种新颖、有趣且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

通过安排中泰两国人民前往对方国家参观游览,亲身体验对方国家的传统文化,能够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加深友好关系。

2. 交流学习活动在中泰文化之旅中,交流学习活动占据重要地位。

中方将组织泰国参观中国的博物馆、古迹和文化遗址,让泰国人民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跨文化交际之中泰案例分析

跨文化交际之中泰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述:时间观念
誉校董的很遗憾的因病过世,学校要求中 常情况下如何与别的成员交际的知达寺庙的 中国人来说我们可跪拜父母表示对父母
当年度有七位志愿者老师来到学校 时候被指引到遗像下要求老师和遗像开 的感激之情,但是如今时代基本没有跪拜
开展中文教学,基本情况是三人任教幼儿 心的合照,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各位同事 老师的情况,中国老师看到和自己年级相
的掌控比较严格,与人约定的时间尽量避 的情况之前先和负责的老师询问清楚我 情,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贸然做此行为
免迟到,最好在约定的时间之前一点时间 们要做的事情以及他们在这种场合时他 伤害了学生的感情是我们值得反思的。在
到达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如果有情况迟到 们有什么纪念活动,在充分了解后,如果能 这样大的活动之前,我们要先向同事询问
部,两人小学部,两人初、高中部。学校要进 开心的在寺庙四处合影并拉上志愿者老 仿的学生跪着来到自己面前双手奉上花
行每年度的郊游活动,要求中文老师全天 师开心的合照。
篮很吃惊,也随即认为自己无法接受这样
.陪时同间Al。是l前早一上R天i五g学点h校三t开s十大,R由会e于宣s志布er愿约v者定e老出d.师游住的
(二)案例分析
的大礼。对于泰国人尤其是泰国学生来说,
这种情况是由于跨文化交际造成的, 老师在他们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在拜师
在学校里面在五点二十左右就到操场等 在中国人眼中,参加葬礼是非常严肃的事 节这一天以这样的方式向老师表达尊敬
候,实际情况是第一辆大巴车六点四十到, 情,即使不是直系亲属也是逝者的亲朋,对 之意是他们的行为习惯,所以当中国老师
同造成的。时间的价值取向影响了人们的 影是保留住最后的幸福时光。
在准备赴任的时候就要了解目的国家的

中泰文化交流情况汇报

中泰文化交流情况汇报

中泰文化交流情况汇报中泰两国是中国和泰国的简称,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文化交流也一直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泰文化交流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中泰文化交流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和泰国之间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这些学习中心为泰国学生提供了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留学生提供了了解泰国文化的平台。

这些教育交流项目不仅促进了两国青少年的相互了解,也为两国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交流方面,中泰两国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中国和泰国的文化遗产各具特色,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各自的传统文化。

两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文化遗产交流项目层出不穷,例如文物展览、考古合作、文化节庆等活动,都为两国民众提供了解对方文化的机会,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情感交流。

此外,中泰两国在影视、音乐、舞蹈等艺术领域的交流也日益频繁。

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在泰国备受欢迎,泰国的音乐和舞蹈作品也在中国受到了广泛关注。

双方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为两国观众带来了更多优秀的文化作品,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精神生活。

最后,中泰两国在旅游业方面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中国是泰国最大的旅游客源国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选择前往泰国旅游观光,而泰国的旅游资源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

两国之间的旅游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国经济的发展,也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总的来说,中泰文化交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期待未来中泰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能够更加深入,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文化盛宴,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泰文化交流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中泰两国个人礼仪文化对比分析中国和泰国是两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国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个人礼仪文化是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往方式。

本文将从交流方式、社交礼仪和用餐习俗三个方面,对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交流方式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一些区别。

中国人讲究谦逊和客气,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在交流时,中国人通常会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采用间接的方式,以避免给他人带来不愉快。

中国人倾向于通过身体语言和眼神来表达情感和意图,而不仅仅依靠口头表达。

相比之下,泰国人更注重直接沟通和表达。

他们习惯于直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而不追求掩饰或保留。

在与他人交往时,泰国人更多地使用笑容和亲切的语气,以传递友好和善意。

社交礼仪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社交礼仪讲究尊重和礼貌,注重平等待人和注重面子。

当两人初次见面时,中国人通常会致以微笑和握手作为问候。

在较正式的场合,以及对年长或上级的人,还会适时使用鞠躬或轻轻鞠躬以示尊重。

而在泰国,社交礼仪更加随和和亲切。

泰国人在与人交往时通常都会亲吻彼此的面颊,不论性别和年龄。

这被认为是友善和友好的表达方式,并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在泰国,贵族和地位高的人可以以一种更加庄重和规范的方式被问候,如双手合十和鞠躬。

用餐习俗方面,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有一些异同。

在中国,用餐时,重视与他人共享美食,强调团队的风范。

中国人通常会将食物分担到自己的碗里,并使用筷子进行食用。

中国人讲究礼貌和尊重,避免在用餐过程中发出嘈杂声音,或是剩余过多的食物。

与之相反,在泰国,用餐习俗更加灵活和随性。

泰国人习惯用手食用食物,而不是使用餐具。

他们常常将食物放置在共用的盘子中,并使用右手将其送入嘴中。

在一些正式场合,也会使用勺子。

泰国人还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食物,鼓励将食物和饮料与其他人共享。

中泰两国的个人礼仪文化各具特色,反映了两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中泰文化交流事例

中泰文化交流事例

中泰文化交流事例
中泰文化交流事例有很多,其中一些包括:
1. 中泰音乐文化交流:中国在泰国进行了多次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例如中泰音乐会、中泰爵士音乐之夜等。

这些活动为两国音乐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两国音乐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2. 中泰电影文化交流:中国电影在泰国越来越受欢迎,泰国电影也在中国有一定的市场。

两国经常举办电影节和电影周,以便两国电影制片人和电影爱好者之间的交流。

3. 中泰艺术文化交流:两国艺术家经常互相访问、展览和演出。

例如,中国艺术家在泰国举办了中国画展和书法展;泰国也在中国展出了泰国传统手工艺品和当代艺术作品。

4. 中泰旅游文化交流:两国旅游业合作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前往泰国旅游,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泰国游客来中国旅游。

这种交流促进了两国的互相了解和友谊。

总之,中泰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和商业合作,而且也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这种交流有助于改善中泰关系和提高两国之间的互信。

中泰两国之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互动探究

中泰两国之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互动探究

16体育文化Sports Culture(下转第18页)中泰两国之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互动探究胡泽农我国自从秦汉时期开始就与泰国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方面进行了频繁的交流互动。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泰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两国在各层面、各领域的沟通交流也变得愈来愈频繁。

本文主要针对中泰两国之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详细的研究。

集中地阐述了中国与泰国体育文化交流的具体价值与实际意义。

希望能够进一步地促进中泰交流文化的向前发展,让中泰两国继续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发展睦邻友好与互利共赢的典范。

1 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由来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中国与泰国的国际友谊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往来与互通。

据历史记载,在泰国的统一国家素可泰建立之前,我国就曾经派出官方使者以及僧人、商旅等出使泰国。

我国早在久远的秦汉时期就有商人到泰国经商。

泰国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地理位置,是我国古代与国外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关键性枢纽。

在古代的汉武帝时期就有大量的商人乘坐海船,携带着大批的丝绸黄金等物品从雷州半岛开始起航,穿过马来半岛的泰国等其他国家。

人们所熟知的郑和下西洋就是中泰友谊关系史上高潮部分。

在那个时期,郑和曾经两次到达暹罗国,并且同时也带去了我国较为先进的造船技术以及航海技术。

2 中泰两国体育交往的历史梳理我国与泰国于1975年正式建交,在这建交的几十年中,中泰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等不同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国同泰国王室、政府、议会和社会各界的友好关系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这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中泰两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交流互动。

中泰两国在1921年已经开始了民间武术交流活动。

在这一年里,泰国一位拳击总监策划了中泰第1次民间武术交流活动。

至此,这类民间武术交流活动直接延续到了现在。

值得提出的是在60年代末期,我国的武术宗师李小龙在泰国曼谷拜访了当时著名拳师陈阿金,并且与当时名噪一时的拳王查尔进行了学术交流。

浙江中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浙江中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浙江中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浙江中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浙江中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空产品服务会议服务;文化用品、工艺美术品、销售;经济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信息最多显示100条记录,如需更多信息请到企业大数据平台查询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东南亚地区作为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的接触地带,沟通了中国和古印度两大文明古国。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经深刻地影响了泰国文化。

关于中泰两国交往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在西汉平帝元始年间,在中泰两国之后的官方和民间的交往过程中,汉文化对泰国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第一部分从宗教特点看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宗教的影响。

第二部分从节日民俗看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的影响。

第三部分中泰的历史交往梳理了中泰交流的脉络。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泰国文化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必然结果。

汉文化影响泰国的过程,促进了泰国的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本文从历史、地理、政治等层面, 论述了中泰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交流。

关键词:泰国;文化;交流;华人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宗教的影响 (1)
二、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节日民俗的影响 (2)
三、中泰的历史交往 (2)
结语 (3)
参考文献 (3)
引言
泰国古称“暹罗”,位于中南半岛以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从陆路上和海路上连接了中国和古印度两大文明古国,文化上则深受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

它在泰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取两大文化中的因子,形成了灿烂而独特的泰国文化。

一、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宗教的影响
泰国素有“黄袍佛国”之称,到处佛寺林立,仅首都曼谷就有400多座,全国共有32000多座,还有30万僧侣,其中许多人终身为僧。

泰国佛教本属小乘佛教,推崇印度原始佛教教义,但随着中国人迁居泰国,自南北朝以后流行中国的大乘佛教,尤其是律宗也被带入泰国,一些高度“中国化”了的大乘佛教的特色逐渐影响到泰国的佛教,最明显的是“观音”信仰和“弥勒佛”信仰。

“观音”在中国,已经由印度佛教中的男性形象转变为女性形象,而在泰国的“观音”也为女性。

“弥勒佛”在中国逐渐演变为“大肚和尚”、“笑和尚”,而当代泰国寺庙中的“弥勒佛”,大多也是这般模样。

可见,即使在宗教方面,泰国佛教也具有了一些中国元素。

二、中泰文化交流对泰国节日民俗的影响
泰国的节日也深受中国的影响,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九皇斋节。

九皇斋节是泰国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阴历的九月初一到初九。

这个节日在泰国起源于泰国南部的普吉府,本是泰国华人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期间,民众白衣素食,修身养性。

解放前,在我国的广东、云南、河北等省,都有这种风俗。

泰国地区的九皇斋节起源的时间大致在19世纪中后期,当时大量的潮汕人来到泰国南部开发锡矿。

现在,这个节日得到了大部分泰北兰那人的认可。

在节日期间,公路旁随处可见宣传九皇斋节的横幅。

不少泰北人在这期间吃斋,并着白衣到寺庙修行,严格遵守十戒。

而现在我国广东汕头市澄海区莲花镇新楼村盛安寨还有祭祀九皇的习俗,可见中泰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民俗间的交流。

三、中泰的历史交往
上节中的一个节日何以会影响到全泰国呢?这是华裔泰国人的人口数量及其在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

例如,泰国当今的国王和王后就有华人血统,日前访华前总理英拉和他信就是华裔,汉名分别是邱仁乐和邱达新。

人口的流动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

据史料记载,中泰两国从汉代便相互往来,,公元1~5 年西汉年间,中国渔船曾经到过泰国。

在三国时期。

“吴孙权时,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通焉。

其所经过及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因立记传。

”朱应《扶南异物志》,康泰《吴时外国传》,都提到了现在的泰国地区。

到了唐朝时,当时泰国中部堕罗钵底国,在唐贞观年间与中国有过两次正式的官方交往。

638年和649年,堕罗钵底国均派遣了使者到达中国长安,交换了两国君王的书信,堕罗钵底送上了其国内特产、火珠、象牙等礼物,唐朝赠送给其要求交换的铜钟和骇马。

"在南诏,阁罗凤在南部边疆地区设置了银生节度。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显示,银生节度的南部边境与女王国接壤,包括现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府、清迈府、南奔府的广大地区,均在银生节度的管理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后来的泰北兰那的大部分地区曾是南诏国的领土范围,因此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很深也不足为奇了。

宋元时期,泰国境内的罗角、登流眉、真里富等国先后都与宋元王朝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彼此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宋代泰国湄南河下游的华富里出现了一个叫罗斛的国家,同宋朝关系非常密切。

从罗斛到福建泉州的航线上经常有商船往来,进一步密切了双方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从而建立起了密切的外交往来和友好关系。

在此背景下,当时已经有一批华侨随着商船到泰国地区经商和留居。

南宋末年的宰相陈宜中宋末元初为了躲避元兵,就曾经今天的越南中南部逃到了暹国,并一直住在那里,直到老死。

1155年,罗斛国送给中国一头大象,也是中国历史记载中接受国外的第一头大象。

入元代之后,罗斛还先后五次派遣使者出访元朝。

作为泰文记载中泰两国正史的起始王国同中国的文化和贸易往来也十分密切,两国王朝之间使节互访非常频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素可泰王国名义上臣服于中国,属于中国的藩属国,经常向中国的政权“朝贡”。

而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现代泰国的前身暹罗国的“阿瑜陀耶王朝”开始与中国有频繁交往,还曾派人到南京的“国子监”学习。

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潮汕地区的中国人开始大量移居暹罗。

1766年,缅甸军队围攻首都阿瑜陀,城内华人居民奋勇抗敌,保卫城池,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事后,中泰混血儿郑信带领500名部下突围而去,并在1767年10月率军收复阿瑜陀城,建立吞武里(Thouburi, 1767-1782)王朝。

并得到清朝皇帝乾隆的册封。

对郑信的祭祀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泰国的吞武里府还有壮观的郑王铜像,1954 泰国政府还决定于每年的12
月28 日举行郑王朝祭大典。

实际上,曼谷王朝的历代拉玛诸王本身就有中国血统,拉玛七世就曾经说过,“暹罗人之血统与华人混而为一,以至不可分化……就朕而言亦含有华人血统在内。

”在清代,虽有“海禁”,但仍有大量华人乘着“红头船”,不惧风浪,移居泰国,与泰国人友好相处。

数百年来,这种迁移绵延不绝,中泰文化之间逐渐形成了斩不断的联系。

结语
中国与泰国有两千多年的相互交流史,其对泰国影响的方式和范围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在中泰两国交往的历史上,很少存在文化交流上的障碍,有力地促进了中泰两国各层次、多方位的交流与沟通。

由于泰、傣两族族源上的共同性和文化上的认同力量,中国文化传入泰国要相对更为容易和便捷一些。

两国文化交流发展至今,中国文化不仅对泰国的精英阶层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而且也渗入到了更为广泛的泰国普通民众之中。

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到民间的风俗习惯、信仰传承、文学作品等各个方面,无处不彰显着两国文化交往的深度。

参考文献
[1]朱振明.中泰关系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中泰文化交流
[2]邢晓姿.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泰国社会之影响
[3]吴瑛,冯忠芳.中国文化在泰国影响力的研究
[4]邹振宇.中泰关系史简述
[5]朱振明.当代泰国
[6]朱振明.中泰建交30年来中泰关系的发展及启示
[7]潘梦生. 泰国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研究
[8]李欧.泰国文化的中国源流
[9]邓丽娜.浅析泰中文化的融会贯通
[10]郑莹.试论汉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
[11]朱丽鸽.试论泰国文化中的中国文化因子
[12]刘莉.蜀汉文化_中泰交流研究的新视阈
[13]安阿农(泰)罗莎琳(泰)黄旺炎(译).中国文化对泰国文化的影响
[14]霍媛.华人与泰国现代化发展
[15]张红云.滇人移居泰国、緬甸的原因及其经济活动
[16]木霁弘.大山大河的文明南有茶马古道
[17]陈昌范.泰族起源与南诏国研究文策
[18]张亚群.儒学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演化及其前景展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