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停滞(干货版)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停滞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停滞经济发展是国家和地区繁荣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经济停滞的情况。
本文将对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进行解析,探讨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停滞的现象。
一、经济周期与停滞经济发展往往会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周期性停滞是不可避免的。
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平衡以及供需关系的波动所致。
当供给过剩且需求不足时,经济就会陷入停滞。
二、信贷紧缩与投资不足信贷紧缩是导致经济停滞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银行收紧信贷政策,提高贷款利率或限制贷款额度时,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来源将受到限制,导致投资不足,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尤其在金融危机或经济不稳定时期,信贷紧缩是常见的现象。
三、外部冲击与市场风险经济发展受到来自国内外的各种冲击,例如战争、自然灾害、国际贸易摩擦等。
这些外部冲击都可能破坏正常的经济运行,引发停滞。
此外,市场风险也是经济停滞的原因之一。
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行业竞争的剧烈性等都可能导致经济活动的停滞。
四、结构性问题与制度障碍一些结构性问题和制度障碍也会造成经济的停滞。
例如,技术升级缓慢、创新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可能影响经济的发展。
此外,政府的政策限制、行政手续繁琐、市场监管的不完善等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停滞的现象出现。
五、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不足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供给的不足也成为经济停滞的原因之一。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人进入退休阶段,而新生代的劳动力相对不足,导致生产力的下降和经济停滞。
六、环境问题与资源约束环境问题和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引发停滞。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经济活动面临着严峻的约束。
为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考虑环境和资源的限制,这可能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停滞。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停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包括经济周期与停滞、信贷紧缩与投资不足、外部冲击与市场风险、结构性问题与制度障碍、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不足,以及环境问题与资源约束。
第2章 停滞点1 严酷的竞争
拉里:同样花3万美金打广告,由于广告撰写 能力比较弱,获得2万8千美金的销售额。他 把产品放在高端的珠宝盒里,配上诚恳的产 品说明信,信上还同时介绍了项链、耳环等 的配套产品,并附上退货包装和预付快递费。 虽然之前亏掉了2000美金,但是一年里,拉 里净赚了2500万美金。
二、最优化+创新,实现企业新高度 大多数企业家没有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现 在在采用的产生利润和维持企业的方法里最 高、最佳的方法还有多远? 1、创新和最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最优化是指利用现有的流程,让其达到最佳 效果,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多的回报。利用 有效的活动,然后让其实现N倍的效果,或者 修整、代替无效的活动。 创新是一种杂乱的、不可预测的主张。创新 需要企业不断突破进取,控制风险,看看行 业以外的东西以获取新思想。如果方法实施 得当,创新会给予你新的力量和机会。
3、不要把注意力改变上,而应放在变革的步 骤上。 变革是包罗万象、彻底的观念。它带来的好 处是让企业更快、更有效力地获得更多的成 功。多方面加以改善就是让很多企业快速实 现增长的方法。
五、改变战略,收获成功 1、以上的15个要点太多了,其实即使只做了 其中的几点,甚至一点,就可以把竞争对手 远远抛在身后。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人没有 问自己正确的问题,没有制定超越他人的计 划,被自我怀疑吞噬了。 不要问“我值得为这个企业努力吗”,而应 该问“这个企业值得我努力吗”。 一旦意识到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努力能换回多 少更多的可得你的企业是最值得 信赖、最有价值的,你是最受人称赞的供应商、顾 问和信息来源。让自己变成行业里最权威的“专 家”。 3、告诉消费者从你所在市场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标准, 然后让消费者非常确信你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是唯一 能完全满足(远远满足)这些标准的选择。 4、如果不能成为唯一可以满足特定标准的企业,就 抢在竞争对手之前第一个告诉市场中的消费者这些 标准是什么,你可以满足这些标准——先发制人。 只要你能第一个站出来定义、描述你的业务流程, 并让大家对他们产生崇敬感,你的企业就能获得良 好的声望。
高中历史教案-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结构一、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问题①: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总体表现和具体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总体:具体:二、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一)产生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二)产生的时间、地域和部门:时间:地域、部门:(三)特征:1、生产目的:2、经营方式:3、分布:(四)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但是从明朝后期开始到鸦片战争以前,长期处于萌芽状态,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三、阻碍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①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②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③重农抑商问题2: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评价该政策?③封建关卡众多、向商人征收重税④海禁闭关政策问题3:清政府实行海禁闭关政策的原因有那些?如何评价此政策?四近代前夜的危机问题4:近代前夜的危机主要有哪些表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中西方比较)?后果如何?练习题:1、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犯运 b抑商、禁海c中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2、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③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④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下列关于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c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稳定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4、图2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
这一材料反映了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b中国实行开放政策c中国鼓励出海贸易 d绝对禁止出海航行5、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经济停滞的六种最常见解释
经济停滞的六种最常见解释经济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系统,而停滞是其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
当经济停滞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寻找原因并进行解释。
尽管每个经济停滞状况都有其独特的原因,但有六种解释可以被广泛认可为经济停滞的最常见原因。
本文将依次探讨这六种解释,剖析它们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第一种解释是需求不足。
需求是经济活动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当人们购买力下降或者预期收入下降时,消费、投资和出口都将受到压制,导致整体需求不足。
这会进一步抑制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形成了恶性循环。
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需求,例如降低利率、增加公共支出等。
第二种解释是供给短缺。
供给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当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产品和服务时,会导致经济停滞。
供给短缺的原因包括生产成本的上升、技术进步的缓慢以及资源短缺等。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刺激供给的增长。
第三种解释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经济停滞的常见起因之一。
当金融体系遭遇危机,信贷紧缩,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渠道受到限制,导致投资和消费减少,进而拖累整体经济。
政府可以采取财政刺激措施,提供流动性支持,稳定金融系统。
第四种解释是政府政策的失败。
政府政策对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政府的政策失误或者执行不当时,经济停滞就会发生。
政府政策的失败可能表现为税收过高、监管不力、市场扭曲等。
政府应该加强监管,改善政策实施,确保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
第五种解释是外部冲击。
经济是一个全球化的系统,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对国内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外部冲击可能包括国际贸易关系恶化、全球市场需求下降、自然灾害等。
政府可以通过多边合作、加强风险防范等方式来应对外部冲击。
第六种解释是制度问题。
制度问题包括政治不稳定、法治不完善、腐败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影响投资环境,进而导致经济停滞。
政府应该加强治理能力,推进政治和经济改革,构建健康的制度环境。
经济停滞的原因复杂多样,以上六种解释只是其中常见的几种。
何以应对长期经济停滞
大国宏观调控
另一种解释是总需求不足,高失业率 和产能过剩导致生产能力低于潜力。 这样如何持续下去?在宏观经济理论 的储蓄投资恒等式中,储蓄与投资是 恒等的。但通常情况下,储蓄会远远 超过投资。这种非均衡状态会导致有 效需求的减少。 在一个封闭经济体内, 过剩储蓄会导致利率下降,从而会减 少储蓄和增加投资。但在实际经济运 行中, 这种理想的调节不一定会实现, 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同部门对长期 利率的弹性不一样,在缺少成熟抵 押贷款市场的国家投资对利率不敏 感等等。 如果利率不能调节储蓄和投资, 那什么可以调节?只有依靠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调节,因为它正好可以满足 期望储蓄等于期望投资的均衡点。但 如果经济运行低于增长潜力,并持续 很长一段时间,就会导致长期停滞。 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自 1990 年以 来经历了非常缓慢的增长,这一过程 长达 20 年(日本的增长潜力也受人
பைடு நூலகம்
油工业等领域的创新。他提出了限 制美国增长的几大因素 : (1)人口, 1946-1960 年婴儿潮一代逐渐退休 (也 更加长寿) ,却没有足够数量的年轻 劳动力来代替他们 ; (2)教育,美国 平均教育水平很难提升,高等教育成 本日渐上升,人力资本对增长的贡献 将会减少 ; (3)不平等加剧 ; (4)全 球化的发展,影响美国实际工资 ; (5) 环境监管的加强。这些因素在未来会 进一步削减美国居民消费年平均增长 率至 0.2%——这个增速与英国工业革 命之前 400 年的消费增长水平差不多。 戈登的一些正确观点是可以接受 的: 在经济增长中,供给端问题可能 会导致未来经济停滞。然而,值得注 意的是,戈登是在国民经济核算的框 架内进行测算的,涉及到未来时就存 在严重缺陷。首先,经济体的产出结 构在发生变化,随着时间推移,由于 许多活动增加,而有些活动减少,增 长率是所有这些变化的加权平均,因 此对经济中增长部分的活动进行估值 的方式是存在缺陷的。其次,教育和 医疗的改进,可能没有增加生产力, 但毫无疑问会改善生活水平。 2. 总需求不足。长期经济停滞的
技术大停滞第三版
资水东流范式春梦中的地球工业文明:低熵体的困境和下一级技术台阶(技术大停滞的第三版)资水东流 /u/1011751302 2015-06-08 10:08:38 全文提纲如下 前言 1 文明和技术 1.1 范式粗谈 1.2 人类文明所经历的范式转换 1.3 范式牢笼 1.4 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的鸿沟 1.4.1 科学的本质 1.4.2 技术的核心 1.4.3 从瓦特谈起:蒸汽机引发的正反馈 1.4.4 需求不是救命稻草 1.5 科技利益集团 2 科技利益集团鼓吹的范式春梦:所谓的技术大爆炸 2.1 渲染和洗脑 2.2 论文和专利:天文数字后的荒谬 2.3 比特世界和真实世界 2.4 部分和整体 3 范式春梦外的阴影 3.1 人类面临的技术窘境 3.2 众多的技术噱头 3.3 博士民工和生物技术的挫折 4 低熵体的困境和所面临的技术台阶 4.1 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谈起 4.2 科技树的主干和分叉 4.3 可控核聚变的难产 4.4 冷静思考:未来不一定会更好 5 台阶前的坑:人类社会的宿命 5.1 大竞争环境的消失 5.2 被全球化抹掉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热力学平衡 5.3 老龄化自锁 6 台阶的本质:复杂度魔鬼 6.1 技术演进中的复杂度变化 6.2 技术革命的特点 6.3 高复杂度带来的诸多恶果 6.3.1 吾知也有涯和生死竞赛 6.3.2 维护成本 6.3.3 人类社会的反馈 6.4 简单的数学推导 7 寂静星空所隐含的恐怖前景 7.1 大寂静和费米悖论 7.2 宇宙大筛子 7.3 可控核聚变可能是一根小火柴 8 反思和总结 8.1 复活节岛的悲剧 8.2 冷静不代表悲观 8.3 研发需要范式革命 8.3.1 从中心极限定理和大数定律说起 8.3.2 现行科研体制的弊端 本文最初是即兴所写,后来在和网友的互动中,学习思索了不少观点。
第二版是把第一版的叙述整理一下,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第二版网址如下/post-develop-1503114-1.shtml 本文的若干观点其实在读博的时候就已经隐隐约约萌发,写过一些小文章,和若干同学有过争辩和交流,工作后,和海内外同事同学商讨过此类问题,不少人在自己领域都感觉到了相似的问题,曾经和不少网友一样怀疑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隐藏了若干高端科技,但08年危机后,已经快7年了,美国政府宁可改变统计方式来降低失业率数字,也没有推出革命性的创新,所以所谓的黑科技存在概率很小。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如何解决经济增长的停滞
经济发展的使用中常见问题解析如何解决经济增长的停滞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经常会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解析经济增长停滞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投资不足投资是引起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投资不足是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的常见问题之一。
投资不足可能是由于政府政策不稳定、投资环境不良、金融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引起的。
解决方案:1. 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通过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高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
2. 完善金融体系,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投资者增加投资。
3. 加强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制定长期稳定的投资计划,为企业提供投资保障。
二、科技创新不足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缺乏科技创新是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的另一个常见问题。
科技创新不足可能是由于研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创新环境欠缺等因素引起的。
解决方案:1. 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对于研发的关注度和投入力度。
2.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3. 改善创新环境,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提供创新支持和保护机制。
三、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另一个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的常见问题。
产能过剩往往是由于市场需求不足或者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
解决方案:1. 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产能行业的投资,优化资源配置。
2. 拓展国际市场,寻找新的市场,促进出口,扩大需求。
3. 改善企业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四、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导致经济增长停滞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劳动力不足、消费能力下降等问题。
解决方案:1. 推行全面二孩政策,增加劳动力人口,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 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增加劳动力的生产力。
3.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消费能力的增加。
心理学停滞效应(现象分析预防措施)
心理学停滞效应(现象分析预防措施)停滞效应(现象分析预防措施)心理学家丹尼斯和纳亚连在育婴堂儿童剥夺研究中得出,育婴堂儿童比正常受教育的儿童在学习上有一种停滞的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剥夺环境而缺少学习机会造成的,不是学习潜能的发展停滞,这种现象被称为停滞效应。
为矫正一个特定儿童的生活条件所必需做的事,是可以让他处于富于学习机会的环境。
可见,能否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他自己的学习机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现象分析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比如在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初一年级时成绩呈稳步发展的趁势,而升入初二后,出现了暂时停顿的现象,我们把之称为学习中的"停滞现象"。
它的突然而至,往往使许多学生摸不着头脑,始终解不开一个结,那就是为什么花费了比初一年级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没有丝毫进步。
于是有人开始怀疑自我,悲观、烦恼、焦虑接踵而来,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及时开导教育,轻则导致神经衰弱,影响正常的学习,重则患上抑郁症或神经症。
我们不妨来看看以下几个真实的例子。
初二学生某某,初一入学时成绩优异,进入初二后,数学成绩有所下降,老师恨铁不成钢,家长望子不成龙,无休无止的训斥和批评,使该同学感觉到所有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待自己,感到末日来临,从此一蹶不振,整日恍惚,各门功课一落千丈。
初二学生某某,学习刻苦踏实,在初一年级能较为顺利地达到教学要求。
可是上了初二,几何证明的出现让她恐惧不已。
无论如何尝试,最终都无从下手。
久而久之,她不信任自己了,总是依靠别人来完成作业。
最后发展到看见几何题就发抖、头疼,上几何课度日如年。
最后因神经衰弱而休学。
学生某某,学习基础较差,初一时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有一定的进步。
但初二以后,成绩不仅没有突破,甚至越学越差。
无聊枯燥的学习,最终导致他痛恨数学这一科,对别人的帮助也进行恶语顶撞,有意攻击。
众多的事例使人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停滞现象"引发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危机"。
大停滞(干货版).
大停滞更多罗辑思维和得到内容分享请加QQ群431651162。
我们也将上传其他书籍。
得到干货版只要更新立刻上传。
群文件里有大量书籍和内容。
一、涂子沛导读:“低垂的果实”不再本书的导读人,著名信息管理专家,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涂子沛先生,结合自己对互联网的观察,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美国的发展靠什么?靠的就是“低垂的果实”;2.美国进入“大停滞”了吗?为什么会进入“大停滞”?3.大停滞正在结束,“万物互联”带来了新的未来;4.互联网带来的未来图景正是中国的机遇。
先来说说,本书最重要的概念——“低垂的果实”。
“低垂的果实”是什么呢?是指作者泰勒·考恩分析的,美国经济发展以及所有国家经济发展必定会享受到的最初红利。
人类天性,总是趋利避害,总是挑容易的事情先做。
人类经济发展史,往往是先从掌握便利条件开始。
上百年来美国的发展,也正是如此。
长在人类发展平原之树上的最低垂的果实有三个方面:大量廉价的土地资源、人口红利和科技进步。
考恩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来支持他的结论:美国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中,就是享用了这些“低垂的果实”。
然后,来看看本书第二个重要概念:“大停滞”。
美国进入“大停滞”了吗?“大停滞”究竟是什么?就是指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作者考恩在书中反复对比论证了,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放缓甚至停滞不前,这一点,涂子沛先生是赞同的。
但是,在如何看待“大停滞”的问题上,涂子沛与作者的观点不完全相同。
首先,作者认为,因为“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完,所以经济不再有之前的活力和动力,土地资源和人口红利是有限度的,总有一天会耗尽,而且有效再生的速度会很慢。
这一点很好理解,但在考恩看来,美国进入“大停滞”最大的原因是:美国进入了“科技高原”(technological plateau),科技创新遭遇了高原“窒息”。
而涂子沛不赞同之处在于,如何看待科技创新的所谓“停滞”:第一,科技本身发展之规律,就是新的创新会越来越难。
从大衰退到大停滞:全球经济危机剧变与后果
从大衰退到大停滞:全球经济危机剧变与后果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在2008年,是近代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它
由多方因素引起,主要是由于高风险低收益、大规模杠杆投资向金融市场的抛售和不良抵押贷款的突然暴露造成的。
全球
经济在2008年后出现了从大衰退到大停滞的重大转变,它对
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失业率上升。
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全球失业率迅速上升,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失业率持续上升的情况,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高达10%以上。
无论是高级人才还是普通劳
动者,都变得不能挣钱养家。
其次,政府财政支出被大大削减。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按照其实力和支出来拯救经济,但是大多政府都不得不削减其政府支出,以便为财政创造更多的赤字空间,但也使许多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发展受到了影响。
此外,企业破产激增,特别是中小企业。
由于各种借贷政策的收紧,以及经济低迷等因素,很多企业缺乏资金,无法正常运营,破产率急剧上升,特别是小企业,因为缺乏充足的资金,更加脆弱。
最后,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加剧。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很多国家的货币价值将迅速贬值,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率攀升。
此外,由于政府财政支出的削减,以及非正常形式的低息贷款等措施,使得物价快速上涨,消费者的收入低于物价上涨的速度,因此消费减少,经济活动也随之减缓。
由此可见,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各国经济由衰退向停滞的影响是深远的。
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们也要加强经济政策的研究,采取及时措施,确保经济稳定发展,实现持续经济增长。
每天一点经济学|经济名词小科普——滞胀
每天一点经济学|经济名词小科普——滞胀
姗姗来迟,应之前读者的要求,我们今天
专门来普及一下经济学中的滞胀到底是什么意
思。
滞胀=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其中经济停滞表现在产量下降,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
因此,通俗地来看,滞胀也就是产量下降与物价上涨,下面,我们通篇文章来围绕在了产量和物价上这两个点来讲解。
滞胀的产生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地闹虫害,使得庄稼欠收,此时庄稼产量下降。
同时,因为市场上该庄稼的供给减少,而需求不变,供不应求,那么自然价格上涨。
因此,一般而言,滞胀的主要成因是某事件导致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引发总供给减少,进而使得产量下降同时物价上涨。
滞胀的影响和解决方案
Step1首先高物价引起高工资,高工资又引起高物价,这种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会导致滞胀情况的加剧。
Step2紧接着,政府当然不会坐视不管,通常政府会发布一系列财政或货币政策,用以减缓产量的下降,然而这也是有代价的。
我们来看看政府对于滞胀管或者不管所造成的差别:
“管”:政府出台的政策通常会减缓产量下降的速度,并试图增加产量,但做出的牺牲是,物价高居不下,难以回到初始水平。
“不管”:最终产量会回升,而物价也会降到初始水平,但这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衰退。
根据实际逐年递增的物价来看,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政府最终政府最终都会选择管,因为这能避免较长时间的经济衰退,但与此同时也将付出加剧通货膨胀的代价。
停滞性通货膨胀(Stagflation)
停滯性通貨膨脹(Stagflation)Okun’s law 奧肯法則:由奧肯發現的週期波動中的GDP和失業之間的經驗關係。
這一法則指出,當實際GDP相對於潛在GDP下降2%時,失業率上升大約1%。
(較早估計的比率是3:1)。
停滯性通貨膨脹:是指經濟成長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並存的現象。
此時,一國的經濟成長緩慢、物價持續攀升,進而引發廠商獲利率降低、民間消費支出縮減、失業率攀升等負面現象。
「停滯性通膨」一詞起源於1970 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機。
在過去,通貨緊縮與通貨膨漲被視為總體經濟的冷熱兩端,前者是因景氣低迷、民間消費持續緊縮導致物價長期下跌的現象,後者則是景氣過熱,使得物價連連上揚的現象。
因此,景氣成長低迷和通貨膨脹這兩個現象過去被認為是不可能並存的。
不過,在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機時,卻徹底推翻了這樣的看法。
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於1973 年,因以阿戰爭引發石油禁運,導致為期2年的通貨膨脹,同時也造成1974 年與1975 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
當時(1974年)台灣通貨膨脹率高達47%,經濟成長大幅降至1.1%,即是停滯性通膨的一個實例。
停滯性通貨膨脹在經濟學,特別是宏觀經濟學中,特指經濟停滯(stagnation)與高通貨膨脹(inflation),失業以及不景氣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
造成停滯性通貨膨脹的原因通常有二:1.為預期心理因素:政府為抑制通貨膨脹而採緊縮貨幣政策,但社會大眾已事先預期通貨膨脹會持續下去,因此將通貨膨脹因素反映在公司未來成本上,而造成物價上揚2.供給面引發之震撼:例如石油危機造成石油價格上漲,廠商無法立即反應其成本,在高成本的壓力下,難以生存,失業率因此而提高。
說到停滯性通貨膨脹要從第一次石油危機談起,二次大戰之後經過了28年的重建,世界各國的生產體系都已經完全恢復。
由於需求自創供給的觀念深植人心,大量生產與大量消費成為世人習慣的經濟模式,不過總需求的成長通常都能配合總供給成長的步調,供需之間並沒有太大的落差,所以經濟能穩定成長。
经济停滞的六种最常见解释
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仍然难以捉摸,并且似乎没有人能解释这是因为什么。
1947年到2000年间,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2%。
而这一数字在2001年到2015年间仅为0.9%。
而日本、英国和欧洲的经济在这期间表现更加糟糕。
尽管中央银行和政府做出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刺激政策,但是经济停滞的现状并没有改变。
什么是经济停滞?哈佛大学教授Gregory Mankiw把经济停滞称为当代的“经济病”,前财政部长awrence Summers则把它称为“长期经济停止”。
尽管一些投资者从资产价格上涨中受益,但是发达国家大多数家庭的实际收入都在持平或者出现下降。
The advisory service Strategic Economic Decisions Inc.(SED)列出了对2016年经济停滞状况的六种常见解释,这些解释都来自著名的思想家和公共政策观察家。
SED表示这些解释都只是个人观点并可能包含逻辑或者事实错误。
1.没有所谓的经济停滞第一个解释假设的成份比较大。
它基于总体经济统计方式没有跟上时代的假设。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Jan Hatzius 和Kris Dawsey指出官方失业率相对较低、企业利润率和股票估值极高、技术进步显著。
这一观点声称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是一个因为软件没有改进出现的统计幻觉。
2.仍然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考虑到2008和2009年糟糕的经济情况,奥巴马执政时期的经济实际上是相当强劲的。
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家Martin Neil Baily认为现在的经济困难一部分是因为经济衰退对经济和投资的影响。
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1995年到2005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仅为0.3%。
3.长期经济停滞Larry Summers重新使用“长期经济停滞”一词来形容实际利率长时间的下跌和对资本需求的伤害。
这在很多方面都是经典凯恩斯主义的复苏,即经济缺乏足够需求并且从长期供应过剩中受到伤害。
Summers 说人们对手中的资金过于保守,这导致“长时间非常低的实际利率”、不景气的增长预期和对通胀能增长到2%以上的能力的担忧。
110928 高华证券-全球经济周评:从“大衰退”到“大停滞”?-
经济体可以增长、收缩,也可以停滞不前。自 2009年以来,多数担忧都集中于上述第二种情 况。但在增长低于趋势水平持续两年之久且周 期性行业也已经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今听到这 样的担忧就不足为奇了:我们面临的不是经济 再度大幅收缩而是经济长时间停滞不前。
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末经历的经济停滞引起了 很大关注,但那仅是一个篇章,而且颇为特 殊。现在我们将视线扩大至150年来的全球宏 观经济史,得出了以下结论:
Global Economics Weekly
From the ‘Great Recession’ to the ‘Great Stagnation’?
Economies can either grow, contract, or stagnate. Since 2009, most concerns have centered on the second of those outcomes, and the prospect of a fresh recession. But with two years of positive but sub-par growth and cyclical sectors already depressed, it is now becoming more common to hear worries that we are heading not for a sharp renewed contraction but instead for a prolonged period of sluggish or stagnant growth. The poster child for this kind of outcome is Japan’s experience in the 1990s. And comparisons of the current experience with Japan have been rife for some time from policy makers, academics and market analysts alike.
萨默斯的全球停滞学说
萨默斯的全球停滞学说萨默斯(RobertJ.Gordon)是美国经济学家,他在2016年出版了一本名为《全球停滞》的著作,探讨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
萨默斯认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是一个长期趋势,而且这个趋势将持续下去。
本文将介绍萨默斯的全球停滞学说,并探讨其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萨默斯认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首先,人口增长率放缓。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已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和生产力的下降。
其次,技术创新的贡献减少。
萨默斯认为,过去几十年中,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了顶峰,现在的技术创新只是对以前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升级,而不是真正的革命性创新。
这限制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第三,教育和培训的质量下降。
萨默斯指出,现代经济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但现在的教育和培训质量并没有跟上这一需求。
这导致了技能短缺和生产力的下降。
最后,萨默斯认为,政治和社会因素也在制约经济增长。
政治不稳定、不确定性和社会不平等都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和创新,从而限制经济增长的潜力。
萨默斯的全球停滞学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萨默斯的观点过于悲观,忽略了一些新兴产业和技术的潜力。
他们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经济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
然而,萨默斯的观点也得到了一些支持。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确实是一个长期趋势。
他们指出,虽然新兴产业和技术可以带来一些增长,但这些增长并不足以弥补老旧产业的衰退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萨默斯的全球停滞学说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如果他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经济增长的放缓。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领域。
最后,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促进政治和社会稳定,减少不确定性和不平等。
停滞 困境
停滞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停滞困境是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面临的一种状况,而只有当我们面对、改变
和克服这种困境时,才能找到自己最初拥有的力量和韧性,实现生活中的真正转变。
面对停滞困境,我们要想一个办法,看清现实状况,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确定需要采取
什么样的行动。
最后,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形势,才能使这种停滞状态得到解决。
克服停滞困境,最重要的是不断的学习与探索,凭借智慧,开拓进取,以思考个人的理想
和抱负,注定自己找到正确的方向,而这正是长期发展所必需的。
此外,改变停滞困境,变与不变也是有关系的。
当时过平凡,努力奋斗,树立勇气与信心,用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的状况,打破陈规常规,敢于改变和试错,让自己的人生实现真正的转变,进入新的阶段。
唯有拥有正确的心态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改变停滞困境,获得未来的新生。
我们要坚
定信念,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努力前行,全力以赴,解决停滞困境,实现未来的梦想。
大停滞(干货版)
大停滞更多罗辑思维和得到内容分享请加QQ群431651162。
我们也将上传其他书籍。
得到干货版只要更新立刻上传。
群文件里有大量书籍和内容。
一、涂子沛导读:“低垂的果实”不再本书的导读人,著名信息管理专家,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涂子沛先生,结合自己对互联网的观察,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美国的发展靠什么?靠的就是“低垂的果实”;2.美国进入“大停滞”了吗?为什么会进入“大停滞”?3.大停滞正在结束,“万物互联”带来了新的未来;4.互联网带来的未来图景正是中国的机遇。
先来说说,本书最重要的概念——“低垂的果实”。
“低垂的果实”是什么呢?是指作者泰勒·考恩分析的,美国经济发展以及所有国家经济发展必定会享受到的最初红利。
人类天性,总是趋利避害,总是挑容易的事情先做。
人类经济发展史,往往是先从掌握便利条件开始。
上百年来美国的发展,也正是如此。
长在人类发展平原之树上的最低垂的果实有三个方面:大量廉价的土地资源、人口红利和科技进步。
考恩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来支持他的结论:美国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中,就是享用了这些“低垂的果实”。
然后,来看看本书第二个重要概念:“大停滞”。
美国进入“大停滞”了吗?“大停滞”究竟是什么?就是指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作者考恩在书中反复对比论证了,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放缓甚至停滞不前,这一点,涂子沛先生是赞同的。
但是,在如何看待“大停滞”的问题上,涂子沛与作者的观点不完全相同。
首先,作者认为,因为“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完,所以经济不再有之前的活力和动力,土地资源和人口红利是有限度的,总有一天会耗尽,而且有效再生的速度会很慢。
这一点很好理解,但在考恩看来,美国进入“大停滞”最大的原因是:美国进入了“科技高原”(technological plateau),科技创新遭遇了高原“窒息”。
而涂子沛不赞同之处在于,如何看待科技创新的所谓“停滞”:第一,科技本身发展之规律,就是新的创新会越来越难。
长期经济停滞时期(2021整理)
第四章持久经济停滞时期(1991-2001年)第一节泡沫经济崩溃和泡沫经济崩溃萧条一、泡沫经济崩溃(一)泡沫经济的丧钟和日本的“黑色星期一〞日元在1989年1月升值到1美元=120日元后,由于美国担忧美元继续下跌会摆荡美元的地位,要求各国遏制协调干预,不再诱导日元和马克升值。
为此,日本银行从1989年5月起就不竭调高了官定利率,到1990年3月,法定贴现率已调高为6.0%。
由于金融从高度缓和转为了高度紧缩,就不知不觉地敲响了泡沫经济的丧钟。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破了2万日元,为19781日元,跌幅达49%。
由此,东京股票市场的市值总额就像泡沫一样地消掉了270兆日元。
这一天被称之为“黑色星期一〞,也是泡沫经济走向崩溃的起点。
1990年,地价虽然继续上升,全国市街地价格平均上升了10.4%,但1991年也转为了下降,下降了1.8%。
其后,由于企业破产增加,出格是1992年4月28日东瀛信用金库因料亭惠三(房地产公司)破产而倒闭,初次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日本的泡沫经济就宣告崩溃了。
(二)国民资产迅速减少在泡沫经济期间,由于股市和地价暴涨,股票资产和地盘资产不仅迅速增加,而且其增加额合计还接近或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国内出产总值(见表1-11)。
1987和1989年,股票资产和地盘资产的合计各增加了514兆日元和537兆日元,别离相当于GDP的146.6%和134.2%。
然而,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由于股市和地价暴跌,迅速膨胀起来的股票资产和地盘资产又迅速消掉了。
1990年,股票资产比上年一下子减少了295兆日元,减少了33.2%,约相当于当年GDP的68.6%;1990年,地盘资产减少了165兆日元,比上年减少了7.1%,约相当于当年GDP的36.0%。
1994年,地盘资产减少为1824兆日元,股票资产减少为458兆日元,前者回到了1988年的程度,后者回到了1987年的程度。
农业停滞的表象及其背后
农业停滞的表象及其背后
项中牡
【期刊名称】《经济问题》
【年(卷),期】1990(0)4
【摘要】以“均田式”的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农村第一步改革,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激励、驱动机制,受传统体制长期压抑的农业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劳动力的生产热情和潜能得到一个骤然有效释放的机会,其结果是出现农业持续四年每递增9%的异乎寻常的增长。
但是1985年后,一直困扰着我们并一再给我们以深刻教训而我们却又时常忘却的问题——农业停滞在昙花一现的景气之后又不期而到了。
【总页数】6页(P33-38)
【关键词】农业经济;停滞;中国
【作者】项中牡
【作者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
【相关文献】
1.农业停滞:表象及其背后 [J], 项中新
2.经营式农业变迁与传统中国农业经济停滞——基于人才配置模式的探讨 [J], 谢冬水;黄少安
3.外储增长停滞背后 [J], 王志浩
4.滞销苹果背后的观念停滞-灵宝苹果滞销的思考 [J], ;
5.西汉盐铁专卖的背后:分工的停滞 [J], 高永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停滞更多罗辑思维和得到内容分享请加QQ群431651162。
我们也将上传其他书籍。
得到干货版只要更新立刻上传。
群文件里有大量书籍和内容。
一、涂子沛导读:“低垂的果实”不再本书的导读人,著名信息管理专家,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涂子沛先生,结合自己对互联网的观察,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美国的发展靠什么?靠的就是“低垂的果实”;2.美国进入“大停滞”了吗?为什么会进入“大停滞”?3.大停滞正在结束,“万物互联”带来了新的未来;4.互联网带来的未来图景正是中国的机遇。
先来说说,本书最重要的概念——“低垂的果实”。
“低垂的果实”是什么呢?是指作者泰勒·考恩分析的,美国经济发展以及所有国家经济发展必定会享受到的最初红利。
人类天性,总是趋利避害,总是挑容易的事情先做。
人类经济发展史,往往是先从掌握便利条件开始。
上百年来美国的发展,也正是如此。
长在人类发展平原之树上的最低垂的果实有三个方面:大量廉价的土地资源、人口红利和科技进步。
考恩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来支持他的结论:美国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中,就是享用了这些“低垂的果实”。
然后,来看看本书第二个重要概念:“大停滞”。
美国进入“大停滞”了吗?“大停滞”究竟是什么?就是指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作者考恩在书中反复对比论证了,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放缓甚至停滞不前,这一点,涂子沛先生是赞同的。
但是,在如何看待“大停滞”的问题上,涂子沛与作者的观点不完全相同。
首先,作者认为,因为“低垂的果实”已被摘完,所以经济不再有之前的活力和动力,土地资源和人口红利是有限度的,总有一天会耗尽,而且有效再生的速度会很慢。
这一点很好理解,但在考恩看来,美国进入“大停滞”最大的原因是:美国进入了“科技高原”(technological plateau),科技创新遭遇了高原“窒息”。
而涂子沛不赞同之处在于,如何看待科技创新的所谓“停滞”:第一,科技本身发展之规律,就是新的创新会越来越难。
因为最初突破性的科技创新是从“0”到“1”,但是,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其体系本身的复杂性不断提升,新的创新也会出现瓶颈、陷入停滞;第二,停滞是普遍存在的,是必然规律。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地球上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此规律支配,因为食物等资源是有限的,一个生物物种在扩大过程中要进行内部竞争,还要在外部同其他种群互相捕食,其增长速度会不断放缓,最后在数量上表现为“稳定的停滞”。
这种停滞的打破,必须等待外部条件的变化,可一旦打破了,又会进入下一轮循环。
那么,“大停滞”是正在延续还是已经结束?这个问题,涂子沛有不完全同意本书作者考恩的地方。
先来看看考恩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也就是他如何看待科技创新。
前面讲到,考恩认为,“科技创新”遇到了“高原瓶颈”,才使得美国经济发展进入“大停滞”。
在他看来,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科技并没有大的革新。
他主要是从科学方面有无重大突破,是否将科学突破应用于商业,并且使大众有所受益的角度来讲的。
他也承认,计算机、互联网是1940年代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他也认为,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领域是一枝独秀的,其他大部分技术领域并没有大规模的和革命性的进步;但是,他仍认为,计算机和互联网这项伟大的发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显著。
他做出此判断,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互联网带来的是人人相连,信息的加速流动创造更多的是个人感受层面的快乐,而不是经济收入和效益,或者,从整体来看,互联网并没有真正促进经济增长、就业机会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2.互联网就算能让人受益,也只是针对那些具有求知欲、好奇心,愿意快速吸收大量信息,愿意通过人际网络受益的人,而无法恩泽每一个人,换句话说,互联网只造就了1%的超级富人,而不能使人人获益。
涂子沛先生恰恰是在如何看待互联网、信息技术方面,表达了不同于考恩先生的观点:互联网早期发展对人类的作用,也许局限于个人层面,但是,这两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变化,使新一轮的创新大潮正奔涌而来,“大停滞”的现象,正在画上句号。
涂子沛首先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来比对互联网今天发展所遇到的情况。
17世纪后期,牛顿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开创了古典物理学,之后200多年,物理学发展经历了全盛时期。
至19世纪中叶,很多人认为物理学已经达到顶峰,不会再有突破,其发展开始停滞。
但是,谁又料到,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横空出世,完全打破了停滞,随之兴起现代物理学,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
互联网经历了最初发展再到现在的演化,正在从“人人相联”向“物物相联”迈进,进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
这一“万物互联”,将带来几大互联网的发展: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人体互联网。
正如目前非常热的词——“互联网+”,互联网向各个产业、行业、公司渗透。
中国宽带资本的董事长田溯宁博士认为:互联网正在从面向个人的时代转变为面向组织的时代,即“从小C时代到大B时代”,“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各行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等都将在未来20年被互联网化”。
“万物互联”通过互联网和传感器来实现。
时下,便携式设备、移动终端设备以及传感器的发展,将会形成一个“万物皆联网、无处不计算”的世界。
而在这个万物互联网的背后,所收集的数据,将在一些新的维度上产生新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和效用,可能远远超出当事人最初收集数据、设计系统的原始目的。
这就是“数据的外部性”,而数据外部性的价值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不侵害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挖掘这种外部性,将给全世界的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一句话,科技大停滞正在结束,无限可能性就在未来。
最后,就是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后发优势以及机遇。
考恩写作这本书是在2011年,而且是针对美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写的。
对于中国发展的观察,尤其是近5年,一年一个新变化的中国互联网及其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搅动,其实是考恩没能预见到的。
而在这一点上,涂子沛先生有着更直接的观察和见解。
涂子沛先生先是用数据说明了,美国作为全世界技术领域的先行者,较早地触碰了“大停滞”周期,也就是在1970年代。
而同期的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1992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02年,GDP突破10万亿元;2010年,中国以58786亿美元的GDP,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002-2012年的10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0.7%,而中国国民的年均收入也在大幅提高。
所以,可以肯定地做出判断,美国自1970年代开始遭遇的“大停滞”现象,在中国,至今没有出现。
那么,“大停滞”会不会击中这列高速发展中的“东方列车”呢?涂子沛先生也给出了明确的否定答案。
他相信,中国将跨越这一轮“大停滞”,并且,中国还将拥有后发优势,在这一轮有着赶超的机会。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拨创新,是应用层面的创新,而不是原生的创新,应用层面就是指将已经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改造所有的传统产业。
应用创新,也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把“1”变成“N”,而不是从“0”到“1”,在这一层面上,中国没有明显的劣势。
紧接着,涂子沛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了中国的后发优势:第一,是电话的普及。
18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美国用了90多年的时间,在城市和农村铺设线路,历经千险才实现了90%的普及率。
而今,在中国,随着无线电话以及移动网络的出现和普及,已经不用再沿袭路路立杆、家家铺线的方式来普及电话,跳过传统的过程,直接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其中所节省的物质成本和时间成本,将会提升效率,直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第二,是个金融方面的例子。
美国也是用了几十年的努力,才建立了全民信用制度。
而今,在中国,利用无处不在的充沛数据,全民信用体系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小的成本就可以建立起来。
随着网络的普及,信用卡讲求数据化、虚拟化,我们不再需要实体的卡片,这意味着物理网点和自动存取款机将无需像之前那样建设,这同样会提升效率;第三,就是汽车。
电力车、混动车以及无人驾驶机技术,使汽车生产技术在经历多年的停滞之后,也爆发出了新的技术革命。
这其中,中国与美国即使不是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也相差不远,在这场技术革新中,中国将获得跨越性优势。
综上所述,大停滞已然开始画上句号,今天的美国,虽然还占据着全世界的创新高地,但互联网时代带给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中国科技的全面崛起,也将指日可待。
二、何谓“低垂的果实”?与“大停滞”有何关系?全书的观点从一个重要的概念“低垂的果实”出发,考恩认为,自17世纪开始,美国就享有了无数“低垂的果实”,正是这些“低垂的果实”,使得美国经济能够一直持续发展,并在20世纪成为全球最强的国家。
而“大停滞”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低垂的果实”出现了问题,才开始逐渐形成,导致在过去40多年间,美国始终停滞在“科技高原”上,“树枝”上已经空空如也。
那么,这300年来,美国经济一直享有的“低垂的果实”到底是什么呢?又是什么情况使得这些果实消失,令美国进入了“大停滞”的困境呢?在美国历史上,曾有三种最为丰硕的“低垂的果实”:第一种,闲置的土地。
直到19世纪末,美国仍有大量丰饶而廉价的土地闲置,而且很多土地都靠近湖泊和河流,肥沃而广阔。
从欧洲移民过来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开垦肥沃的土地,就会比留在欧洲的农民劳动的性价比高。
我们也不难忘记,在美国电影中,开发大西部过程中轰轰烈烈的“跑马圈地”,只要日落前能跑到的地方都归个人所有,并可以种植和开发,除去土地本身的价值之外,土地给拥有者的这种向上拼搏的激励,也成为了美国生产力极大发展的动力。
第二种,科技创新成就。
从1880年到1940年这段时间,难以计数的科技进步成果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这个超级长的科技新成果清单里,包括:电、电灯、发动机、汽车、飞机、家电、电话、室内自来水、药品、大规模生产技术、打字机、录音机、照相机、收音机、电视机等等。
除了这些物件的发明和应用,一张连接全球的物质性网络也得以形成,主要是铁路和国际水路,虽然这不是新发明,但正是在这个时期,它们得到快速扩张,将全球经济前所未有地连接在一起。
另外,在农业和工业上,机械和化工的大规模应用,使农业受益于收割机、除草机和割草机,以及功能高效的农药。
各种机器与矿物燃料的搭配组合,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在此时期内达到人类历史上的空前高度。
第三种,受教育的人口红利。
1900年,美国只有6.4%的适龄青年从高中毕业,而1960年,这个比例提升了10倍,达到60%。
1960年末,完成高中教育的适龄人口突破80%,创下最高纪录。
也就是说,20世纪初,一大批潜在的人才没能接受教育,被活活困在田里种地。
如果这一个个聪明、充满动力的人,被从封闭的环境中解脱出来,送去读高中,必定会给经济带来强大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