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感意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可以把整个作品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具体的象征物。一部
优秀的小说,其含意(即主题)总是全面渗透在整个作品中的。
• 2、2012福建 双琴祭 梁晓声 • 15.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6分)
• (1)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 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 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 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 (2)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 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 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 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 缠绵的情话。 • (3)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 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 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
• 7、2016江苏
会明
•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6分) •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 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 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 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 了蔡锷都督说过“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 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 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 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 说话。
概括小说主题常用的五种方法
三、 无不体现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因此,从情节的发展中同样可以 把握小说的主题。
故事的中心必须以某些矛盾为内容,矛盾怎样发展、怎样解决,
四、
作者对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现出一定 的褒贬倾向或情感色彩。判断作者的这种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 题时所不可缺少的一环。 五、
• ⑥因为迷谭飘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 带着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本子安置了它,到第二天 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腿,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 数的牵引,把之前的一切完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 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 ,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 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 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惆啾地叫喊,把会明欢 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 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 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 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 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 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滴说:“这完全 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 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站主义”
•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 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 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 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 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 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 7、2016江苏 会明 • 16.探究小说 • 士兵因战事而伤亡、腐烂,会明对此感到欣慰; 在喂鸡的行为中,会明体验到幸福感; • 从热衷于战争转变到“非战主义”,会明感到思 想提升的快乐; • 心灵由单一走向丰富,会明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
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 (5分)考点:标题的作用。
分析:分析探究题目的作用,可从线索作用,概 括事件作用,提炼主题作用,表现手法的体现等 角度作答。 答案: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 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 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枪口下的人格
1.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 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2)理解重要语句 (1)表现了霍夫曼复杂的人性(形象特点)。 (2)贝尔蒂高尚的人格震慑了霍夫曼的灵魂,使之感到羞 愧和敬畏(情感)。 2.作者主要用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的形象?简析(5) 修辞/表现手法的运用及对人物的作用。(叙-析-评) (1)对比。(2)①贝尔蒂与霍夫曼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 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 ②贝尔蒂与迈尔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 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 死如归相对比; 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 镇定自若相对比。
• (8)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 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种种说法。而 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 • (9)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 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 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 • (10)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 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 • (11)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 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 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 • (12)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竞渐渐 地相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坠入了别人的“阴 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 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
• (13)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 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呜呼。 • (14)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 ,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 声颤音…… • (15)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 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就有憎恨,另一个还 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 。最后,他疯了。 • (16)他那一把琴被按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 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 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 • (17)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 的爱人而号哭。 • 15.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6分)
• 1、2010广东 面包 沃尔夫冈· 波谢特 •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结合全文分析。(6分) • (1)主题:在物资极端匮乏的条件下,人与人 之间应该互相理解、宽容、尊重,并无私奉献, 才能度过困境。 •Leabharlann Baidu(2)分析:①结婚三十九年的夫妻突然发现对 方“老了”,表现出相互怜惜之情。②丈夫偷吃 面包后撒谎,是不想增加妻子的精神负担。③本 可当场“揭露”丈夫,为了维护丈夫的尊严而替 丈夫圆谎。④妻子善意撒谎,多分丈夫一片面包 ,传达了对丈夫的爱。丈夫深感愧疚。
•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 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 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 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 ,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 ,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 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 ,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 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 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 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 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 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
•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 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白天累了,草堆里 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 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 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 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 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象听见枪 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 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 ,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 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 ,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 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喜欢打 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
• ①惋惜双琴一毁一废; ②同情两位演奏家一死一疯; ③哀叹美好的事物被世人的“古怪心理”毁灭; ④悲悯世人毁灭了美好事物而始终不自知。 •
2014年浙江:王伟锋《走眼》
15.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主旨。 ( 5) 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 为人仗义,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 主旨: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诚 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枪口下的人格
3.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4分) 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可以按照时间顺序。 基本情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 4.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 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5分) (1)作者赞扬了贝尔蒂高尚的品格,但并未将其简单 化;贬斥了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但并未将其脸谱化, 也暗示了霍夫曼人格的复杂性。 (2)①贝尔蒂的风度显示为对战俘人格的尊重与维护, 尊严体现为对侵略者的蔑视和对人格的捍卫。 ②霍夫曼所谓的风度不过是在虚伪的礼貌言行中包藏 着的对法国人的傲慢与鄙视;所谓的尊严其实是占 领者的居高临下和泄愤杀人。
【答题模板】
通过叙述……的情节或对……的描写,
揭示……的现象,或反映人物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
或揭示人性真善美、假恶丑,或告诉我们……的道理,
或揭露、批判、讽刺、赞扬……,或表达……的情感
概括小说主题常用的五种方法
一、 小说是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现。一部作品所反映的 主题,总是与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 的时代环境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 必须“知人论世”。 二、 小说中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都是为了完成人 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是作者的生活态度的形象体现。我 们可以从作品对人物的刻画中,琢磨作者意图让我们体 会到的东西。
• 21.童年的门房和马房生活给作者的人生带来怎 样的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分) • ①培养了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 • ②学到了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 • ③感悟到“人要忠心”的教诲; • ④懂得了受苦可以净化心灵的道理。 (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4年浙江:王伟锋《走眼》
• 2、2012福建 双琴祭 梁晓声 • 15.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6分)
• 【解析】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 是多元性的。答题时可从琴、演奏家、世人、社会等角 度挖掘和思考,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句 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 ,表达自己的观点。
• (4)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 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 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 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 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 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 • (5)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 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少年不约而同 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 • (6)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 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 ,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 赠予。 • (7)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 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