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人们传统地将呼吸道分为上、下呼吸道,由于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在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通常将二者视为上呼吸道疾病和下呼吸道疾病。2001年由世界各国专家制定了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指南[1]

,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创议的

变应性鼻炎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

鲁春慧 薄建萍

[摘要] 支气管哮喘与变应性鼻炎常同时存在,而且后者作为前者的危险因素已经引起了重视。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鼻腔反复发生变态性炎症、鼻-支气管反射、鼻塞致经口呼吸从而增加各种过敏原对呼吸道的直接刺激等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提高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改善肺功能。所谓“同一气道,同一疾病”。本文就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密切关系作一综述,期望能在临床实践中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治疗

[Abstract] It has been noted that allergic rhinitis(AR) and bronchial asthma(BA) often coexist, as a risk factor, AR has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A. During the course of AR, abnormalism in fl ammation in nasal cavity taken place repeateadly 、nose-bronchus re fl ection 、mouth breathing owing to nasal obstruction added the direct stimulus to respiratory passage because of various kinds of allergen etc all have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occurrence of BA. The treatment of AR can increas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A and improve lung function. It is “one way,one dieas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 and AR based on literature review are hav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so as to shed light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allergy; rhinitis; bronchial asthma; therapy

一部分,其中建议临床医生对于支气管哮喘和变应性鼻炎进行联

合治疗和管理。目前对于上述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已取得共识,即所谓“同一气道,同一疾病”。据调查报道,约70%~90%的哮喘患者有变应性鼻炎症状,而大约40%~50%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哮喘。本文就近年来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研究

据Mullarkey等1980年报道,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合并哮喘达58%,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同时合并哮喘者仅10%,

作者单位:030001 山西太原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鲁春慧 薄建萍)素,控制感染,局部脓肿形成,经穿刺确诊。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到脓腔,使脓液充分引流,然后用3%过氧化氢和0.5%甲硝唑交替冲洗脓腔,放置引流条,保持引流通畅。引流条的更换时间,根据引流通畅情况及脓量而定,可每日或隔日更换引流条。结果:174例中,经7~10日治疗,完全治愈出院,没有发生任何后遗症。

3 讨论

3.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范围广泛,根据解剖位置分为浅层间隙感染和深部间隙感染,相应部位出现明显炎症反应。深部间隙感染,由于病变部位深,早期局部症状不明显,不易触摸感觉也无波动感,根据病程或炎症的发展阶段,出现凹陷性水肿及明显压痛点,可用穿刺方法判断有无脓液,或用超声检查是否有液性暗区或液平,以便诊断;浅层间隙感染因感染部位表浅,局部症状表现明显,脓肿形成后,触摸有感觉也有波动感,容易诊断。感染细菌类别不同,可出现不同反应,炎症局限化脓后,脓液也存在差别,腐败坏死性蜂窝组织炎的局部皮肤弥漫性水肿,呈紫红或灰白色,因组织间隙有气体产生可触及捻发音,剧此可初步推断细菌类别,选用抗生素。

3.2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骨周围软组织化脓性炎症,与患者局部及全身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牙及牙周组织与上下颌骨有直接解剖关系,牙体及牙周感染可向根尖、牙槽骨、颌骨以及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扩散,由于龋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均为口腔常见病,因此,牙源性感染是颌面间隙感染的主要来源,极易波及咬肌间隙、眶下间隙等。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内含淋巴结,颌面部大部分淋巴引流到颌下及颏下淋巴结,颌面部感染容易引起淋巴结炎;同时儿童及幼儿期淋巴结发育尚未完善,免疫系统不健全,淋巴结炎、涎腺的化脓性炎等,感染容易穿破被膜向周围扩散形成间隙感染。医源性感染3例,由于在基层卫生院拔牙,医师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而引起感染。临床上未遇到损伤性、血源性间隙感染。

3.3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后,因病史长、病情重,抵抗力差,尤其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较差者,如果治疗方法不当,容易出现全身并发症,所以,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加强支持疗法,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缓解重毒症状。选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控制感染,并及时做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对炎症控制较差且无细菌生长者,更换或联合应用抗生素,抗生素应用适当,疗程要足,使细菌彻底控制,防止耐药菌的出现,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确诊脓肿后,及时切开引流,引流口应尽量选在口内,在口外时应在隐蔽部位,在2%利多卡因局麻下切开引流,用血管钳钝性分离至脓腔,使脓液充分引流,创腔用3%过氧化氢和0.5%甲硝唑交替冲洗,放置引流条。口底间隙感染应早期切开,预防口底蜂窝组织炎出现,保持呼吸道通畅。深部间隙感染切开引流时不宜过深,以免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