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8-2泻下剂汇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泻下剂PPT课件

泻下剂PPT课件
症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 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痛,甚或 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 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证。
症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 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 舌干燥,脉滑实。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
伤寒 由寒 邪传 化热 阳明 与肠 之腑 中燥
方解
芒硝:软坚通便,助大黄泻下
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散寒
——臣 人参、当归:益气养血
——佐
助附、干温补阳气——助阳先益气 防止硝、黄泻下伤正
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使


❖ 此方中,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 ,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

攻下不伤正。
点 ❖ 制性取用——指方剂中通过药物的配
清水,脉实有力。
方解
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实热
(实)
——君
芒硝:泻热通便,咸寒软坚以润燥
(燥)
——臣
枳实:下气消痞
(痞)
厚朴:行气宽中除满 (满)
——佐使
釜底抽薪:指用通导大便以泻去实热之 邪的方法,好比抽去锅底下燃烧着的柴草 ,以降低锅内温度一样,泛指寒下法。代 表方为大承气汤。
急下存阴:指用苦寒泻下药迅速通便泄 热,清除燥结以保存津液,防止痉厥变证 之法。代表方为大承气汤。
❖ 1次/日。清晨空腹服用。(温服之,平 旦服。)
❖ 大枣10枚煎汤送服。(先煮大枣肥者十 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
❖ 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
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症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 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 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 弦。
2、水肿。症见:一身悉肿,尤以身半 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中医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普济方》:“老人津液少,所以肠腑秘涩, 更服大黄以泻之,津液皆去,定须再秘甚于前”
济 川 煎
Ⅰ类
《景岳全书》
润下剂
释名

济:补益

川:河流(津液)
济川:资助河川以行舟车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出现习惯性便秘
气虚
年老体弱 血虚 肾精亏虚
推动无力
无水舟停
济川煎
主治:肾阳不足,精津不足
腰膝酸软
肾精不足 气化失司 失于温煦
第二章
泻下剂
定义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 攻积、逐水等作用,以治里实证的方剂, 统称泻下剂。
泻下剂
适应病证
注意:
①并非所有的里实证的治法都是下法,有的用消 食法或化瘀法。 ②通大便只是下法的手段,而不是下法的目的。
泻下剂
分类
1、寒下--因热而结 2、温下--因寒而结
3、润下--因燥而结
主治
阳明腑实
失治
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疼 痛拒按,身热口渴,舌 苔焦黄或焦黑。
或自利清水,色纯青 (热结旁流证)。
神疲少气,脉虚。

寒积不化,阻滞气机,损伤肠络,下利赤白
肠痈(《浙江中医杂志》,1986(9))

某男,58岁,初起恶寒发热,继则上腹隐痛, 次日下午右下腹疼痛难忍,右腿不能屈伸,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收入住院,扪之右少腹隆 起,疼痛灼热,苔白脉沉紧,但家人不愿意 手术,予以温脾汤2剂,腹痛大减,再投2剂, 少腹肿块消失。
பைடு நூலகம்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 淡苔白,脉沉迟。 使用注意 凡热邪伤津及阴虚者忌用。
济川煎
第四节

方剂学-泻下剂 PPT课件

方剂学-泻下剂 PPT课件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温下·大黄附子汤


主治:寒积腹痛 临床表现: 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 舌苔白腻,脉弦紧。
病因病机: 里寒积滞内停,阳气不运所致

温下·大黄附子汤
下 剂
症状分析:
腹痛----寒邪入内,阳气不通,气血被阻。
便秘----寒实内结,阳气不运,肠道传化 失职,传送无力。 胁痛----寒邪凝于厥阴,气滞而胁下痛。 发热----阴邪壅滞,阳气被郁。
生姜、大枣——和胃补脾,扶助胃气
甘草——和中,调药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 玄参30g 麦冬25g 生地25g 大黄9g 芒硝4.5g 功效: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 热结津亏证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


临床表现: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
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手足不温----阳气不能布达四肢。

温下·大黄附子汤
下 剂
方解:
附子----温里散寒,止腹痛

大黄----泻下通便

细辛----助附子温里散寒止痛 佐


分述

寒下剂 温下剂
润下剂 攻补兼施剂
逐水剂

分述·润下


适应证:
肠燥便秘之证
病因病机:
热邪伤津,
或素体火盛,肠胃干燥;
肾阳不足,
或病后肾虚,关门不利。
常用于习惯性便秘、老人与产后便 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肠胃燥热者。


分述

寒下剂 温下剂

最新kj第八章-泻下剂PPT课件

最新kj第八章-泻下剂PPT课件
药后水饮未尽者,是否再行攻下?
因人而异
本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求
1、掌握大枣的配伍意义 2、掌握十枣汤用法及使用注意
第五节 攻补兼施
阳明腑实 应下失下
伤及气血
劫灼阴液
黄龙汤 增液承气汤
黄龙汤
大承气汤
人参、当归、甘草
泻热通便
益气养血
少加开桔梗肺、生通姜、肠大枣
增液承气汤
大黄、芒硝
增液汤
泻热通便
滋阴增液
本章小结
2、路在图图是1(中,)。能测出灯L1两端电压的正确电
图1
• 3、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 合上时,电压表测的是( )。
• A.灯L2两端电压 • B.电源的电压 • C.灯L1两端的电压 • D.灯L2和电源两端的电压
图2
•4、图3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电 压表示数跟开关断开时的示数相比, 将( )。
配伍意义 火麻仁——润肠通便
杏 仁——降气润肠 白 芍——养阴缓急 大黄、枳实、厚朴
——泻热行气通便 蜂 蜜——润肠调药
(君) (臣)
(佐)
(佐使)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现代应用]肠胃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
指征:习惯性便秘兼燥热之征 剂型:常用丸剂(如何变化处方?) 剂量:因人而异
[使用注意]不宜久服,孕妇慎用。
寒下——大承气汤 温下——温脾汤 润下——麻子仁丸、济川煎 逐水——十枣汤 攻补兼施——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方剂学测验(一)
1.默写下列方剂歌诀
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 桑菊饮、银翘散、败毒散
2.写出银翘散中的清热药
电压练习
夹石镇初级中学赵明
• 1、做实验时需要6V的电源,则要 用 ____节干电池串联,或用 ___ 节蓄电池串联才行。电压的作用是 使_____________定向移动形成 ____________的原因。

最新第二章----泻下剂综述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二章----泻下剂综述教学讲义PPT课件
3.
证治要点
1. 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以数日不大便, 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或焦黑燥裂, 脉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2. 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 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以及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 语,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 苔黄脉实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注意事项
1990年6月,联邦最高法院以5:4的表决,禁止南希 的父母撤除其女儿的胃饲管。理由是,南希的父母缺 乏明确而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她本人如有意识时会要 求终止治疗。
第一节 生命维持技术
生命恢复和延长的成就:
–心衰病人:药物、电除颤、气管插管、体内或体 外的心脏按摩等生命支持措施。
–肺衰病人:人工呼吸机来完成肺脏的换气功能。 –肾衰病人:肾透析取代肾脏功能。 –不能饮食的病人:鼻饲或静脉点滴。
第二章----泻下剂综述
泻下方概说
一、定义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 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 的方剂,称为泻下剂。属于“八法”中 的“下法”。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剂
寒下-----里热实证-----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 温下-----里寒实证-----大黄附子汤、温脾汤 润下-----肠燥便秘-----麻子仁丸 逐水-----水饮壅盛-----十枣汤 攻补兼施-----里实正虚-----黄龙汤、增液汤
方解
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君) 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臣) 厚朴--行气消胀除满(佐) 枳实
配伍要点
1. 大黄苦寒,长于泻下攻积,然软坚之力欠佳, 而芒硝咸寒,泻热之力不及大黄,然长于软 坚。两者相须为用,则峻下热结之力增强。
2. 积滞内阻,致使腑气不行,故用厚朴、枳实 两药行气导滞,消痞除满,助大黄、芒硝推 荡积滞,攻下热结。四药相合,泻下行气并 重,共奏峻下热结之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首先须辨清证的虚实。剧泻,必须体格壮实之 实证者;病人体虚、邪实、非攻不可的,要与补益 剂交替使用。 2.服用法:
• a. 清晨,空腹服——平旦服。
• b.“三药”为末,或装入胶囊,用大枣十枚煎汤送服。
• c. 剂量从小(0.5g)开始,逐渐增大(3g),1日 1次,3~5天为一疗程,据病情可选用1~3个疗程, 且每个疗程须间隔3~5天。 3.体虚、妊娠水肿慎用。
热,畏寒肢冷,苔白腻,脉弦紧)。
方解:
温通 里便 散止 寒痛
君 附子—辛热温里,散寒止腹胁疼痛 臣 大黄—泻下通便,荡涤里实积滞 佐 细辛—辛温宣通,散寒止痛,助附子温
里散寒,合用以制大黄之寒性止痛
• 1. 本方为温下剂的常用方剂。
• 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畏寒喜热,苔 白,脉沉弦而迟为证治要点。 2.可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 属寒积内停证者。

汤 伤
寒 论 》
甘遂
大戟
芫 花
十枣汤
方歌: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水肿腹胀用无差。
• 〖组成〗芫花(熬)、甘遂、大戟、大枣10 枚。
• 〖功用〗攻逐水饮。 • 〖主治〗 • 1. 悬饮——饮邪停留胁肋部。咳唾胸胁引痛,
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 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
五、攻补兼施
增液承气汤
方歌:增液承气玄地冬,硝黄泻热加其中。 热结阴亏大便秘,滋阴泻热肠腑通。
• [组成] 玄参、生地、麦冬、大黄、芒硝 • [功效] 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 [主治]热结阴亏证。(热结胃肠,阴液耗损,
大便燥结)——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 胀满,口干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方解:
滋泄 阴热 增通 液便
君 玄参—滋阴泄热通便 滋阴清热, 增液通便
臣 麦冬、生地—滋阴生津 佐使 大黄、芒硝—软坚润燥,泄热通便
复习题
• 单项选择题 • 1.泻下剂不具有以下哪种作用( )
8-2泻下剂汇总
一、含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
排除肠道积滞,荡涤湿热,或攻逐水饮,寒积等作 用,用以治疗里实证的方剂,通称泻下剂。
二、立法依据 :胃肠属于六腑,六腑之气以通降为顺。
《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其实者,散而泻之。”
三、特点:
1、组方多用大黄。
概述
2、针对肠胃病证。
• 1.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
• 以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 或焦黑燥裂,脉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 2.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 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 以及某些热性疾病过程中出现高热,谵语, 神昏,惊厥,发狂而见大便不通,苔黄脉 实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之。
使用注意
3、以大便通利为效。
四、作用—通便攻邪
1、荡涤实热 2、祛除寒积 3、攻逐水饮 4、润燥导滞
五、适应证—肠胃里实证
1、实热积滞证 2、寒冷积滞证 3、蓄水证 4、肠燥积滞证 5、邪实而正虚者
Major Decoction for Purging down Digestive Qi
《伤寒论》
潮热
主治
(2)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水
色纯青
其气臭秽
症பைடு நூலகம்状
脐腹疼痛
按之坚硬有块
口舌干燥
脉滑实
• 芒硝
枳朴

大黄
水(热结旁流)
方解:
君 大黄—苦寒,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以祛“实”
臣 芒硝—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以祛“燥”

二者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更强

泻有形 之积滞
热 结 佐使 厚朴—苦温下气,除满消胀以除“满” 消无形
• 甘遂┐
┌善行经隧水湿
大戟├泻水逐饮┤善泻脏腑之水邪
芫花┘
└善消胸胁伏饮

┌缓“三药”峻烈之性 ┐
大枣┤解“三药”之毒 ├佐药
└补脾胃,制水邪 ┘
• 1.本方为攻逐水饮之峻剂,是治疗悬饮、 实水的代表方。以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 硬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舌苔滑,脉沉 弦为证治要点。 2.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 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形气俱 实者,均可应用。
大便不通
频转矢气
脘腹痞满
腹痛拒按
症 状
按之则硬
甚或潮热谵语
手足濈然汗出
舌苔黄燥起刺
或焦黑燥裂
脉沉实
【证候特点】
痞、满、燥、 实
痞 —自觉胸脘部有闭塞压重感 满 —胸胁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燥 —肠中粪便既燥且坚
实 —热邪与燥屎互结,正盛邪实,腹痛拒 按,苔黑,脉数有力等诸多实证
大便不通 脘腹痞满 腹痛拒按
本方为泻下峻剂,气虚阴亏、燥结不 甚者,以及年老体弱等均应慎用;孕妇 禁用;注意中病即止,以免耗气 。
二、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
方歌:大黄附子细辛汤,寒积腹痛便秘方。 冷积内结成实证,功专温下秒非常。
• [组成] 大黄、附子、细辛 • [功效]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 [主治] 寒积实证(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
三、润下剂
Hemp Seed Bolus 《伤寒论》
润下剂
麻子仁丸
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麻杏芍蜜小承气。 肠燥津亏大便秘,润肠泻热功效奇。
• [组成] 麻仁、杏仁、芍药、大黄、枳实、厚 朴、蜂蜜
• [功效] 润肠通便。 • [主治] 肠燥便秘证。 • [使用注意] 本方虽属润肠缓下之剂,但仍有
组成
大黄酒洗四两
枳实五枚
芒 硝 三 合 冲 服 厚朴去皮半斤
大承气汤《伤寒论》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 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
• [功效] 峻下热结。 • [主治] • 1.阳明腑实证。 • 2.热结旁流。 • 3.热厥、痉病和狂证而见有里热实证者。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一定的攻下破气作用,故对老人、体虚而内 无邪热的便秘,以及孕妇及血虚津亏便秘, 均应慎用。
君-麻子仁--润肠通便。
┌杏仁--降气润肠; 臣┤
└芍药--滋阴柔肝,肝木得养,脾 得健运。
┌枳实--消痞破结; 佐┤厚朴--下气除满;
└大黄--通下行便。 使-蜂蜜--润燥滑肠。
四、逐水剂
攻逐水饮
十 枣
枳实—苦辛破结,导滞消痞,以消“痞” 之痞满
二者助硝黄推荡积滞攻下热结
用法
1.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 先煮厚朴、枳实
2. “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后下大黄 3. “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芒硝溶服
4.“分温再服” 。一剂分两次服
5.“得下,余勿服”。因其为峻下之剂,不可过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