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高考历史冲刺-历史高考复习备考之文史常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1 《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 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2019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 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4、家讳: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 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Biblioteka Baidu
例题2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 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例题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令 “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 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项中同 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 )
文史常识试题的内容较广泛,包括姓名称谓、 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音乐文娱、科 举官职、文史典籍、史学理论等。
一、文史常识高考试题的体现形式
1、姓名称 谓【2019年全国文综卷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 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该题考查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 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 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 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 太宗、宋太祖等。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1、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 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
2、官讳:是封建官场的下级官员为了巴结讨好上司, 主动避长官的名讳。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 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 讳。
3、圣人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 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 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该题考查古代的避讳制度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 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 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 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 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
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 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 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 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 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 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 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 (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之文史常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以往的高考文化史试题很注意文 化的“精深”,学术味相当浓,却忽略了常识性问题。为克服这种 偏向,近年历史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文史常识试题。如下:
◆ 帝王谥号题(2019年“文综”全国卷I第12题)。
◆ 祭祀功能题( 2019年“文综”全国卷II第12题)。
◆ 中国古代避讳题( 2019年“文综”宁夏卷第26题)。
◆ 山南水北为“阳”题(2019年“文综”全国卷II第12题)。
◆ 山北水南为“阴”题( 2019年“文综”全国卷I第13题)。
◆ 干支纪年题( 2019年“文综”宁夏卷第20题)。
◆ 民国“元旦”与新中国“元旦”区别题(“文综”宁夏卷第32 题)。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 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 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 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 “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 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 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 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 隆”,称乾隆皇帝。
◆ 京剧题(2019年历史广东卷第20题、历史海南卷第4题)。
◆ 端午习俗题(2019年历史上海卷B组第4题)。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对文史常识的考查, 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 这些试题的出现给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 识的考生一个“下马威”。因为它考查的内容基 本上是书本没有明确的表述,却又是中学生必须 掌握的基本的文史常识性知识。它给我们的启迪 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 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
①黎庶 ②苍生 ③优伶 ④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 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例题4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贫贱之交”、“金兰之 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 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忘形交”、“车笠 交”、“君子交”、“神交”等。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记载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应属于( )
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 “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尊号 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 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 光孝皇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 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 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上几次,实际 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2019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 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 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4、家讳:指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仅限于亲属内部。 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Biblioteka Baidu
例题2 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 改名为嫦娥。这件事情反映出( )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
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例题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 下令“更名民曰黔首”。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27)下令 “使黔首自实田”。黔首之称,在战国时已经广泛使用, 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庶民”相同。下列选项中同 属于对百姓称呼的是( )
文史常识试题的内容较广泛,包括姓名称谓、 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音乐文娱、科 举官职、文史典籍、史学理论等。
一、文史常识高考试题的体现形式
1、姓名称 谓【2019年全国文综卷I,12】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 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该题考查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名号,叫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祖”, 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开国皇帝之后 的嗣君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大体上来说,唐代以前的殁世帝王一般简称谥号,如汉 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以后则改称庙号,如唐 太宗、宋太祖等。
避讳的对象有四类:
1、国讳:主要是避皇帝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有的朝 代延伸至避讳皇帝的姓、字、生肖以及陵名等等。
2、官讳:是封建官场的下级官员为了巴结讨好上司, 主动避长官的名讳。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 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 讳。
3、圣人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 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 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该题考查古代的避讳制度
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对皇帝或尊长 不能直呼、直书其名,否则就有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 险。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人们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的 名字时,必须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就是避讳。 秦始皇名政,于是下令全国改正月为端月。
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 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 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 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 明、穆等,如晋文公、秦穆公、汉武帝;表贬的称号有灵、 厉、炀、哀等,如周厉王、隋炀帝。后世帝王谥号多用一 字,如汉武帝(武,威强睿德曰武)、隋炀帝(炀,好内 远礼曰炀);其余人(非帝王者)大多用两字,如文忠公 (文忠,欧阳修)、忠烈公(忠烈,史可法)等。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之文史常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多姿多彩。以往的高考文化史试题很注意文 化的“精深”,学术味相当浓,却忽略了常识性问题。为克服这种 偏向,近年历史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一些文史常识试题。如下:
◆ 帝王谥号题(2019年“文综”全国卷I第12题)。
◆ 祭祀功能题( 2019年“文综”全国卷II第12题)。
◆ 中国古代避讳题( 2019年“文综”宁夏卷第26题)。
◆ 山南水北为“阳”题(2019年“文综”全国卷II第12题)。
◆ 山北水南为“阴”题( 2019年“文综”全国卷I第13题)。
◆ 干支纪年题( 2019年“文综”宁夏卷第20题)。
◆ 民国“元旦”与新中国“元旦”区别题(“文综”宁夏卷第32 题)。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 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 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 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 “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 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 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年号,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 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 隆”,称乾隆皇帝。
◆ 京剧题(2019年历史广东卷第20题、历史海南卷第4题)。
◆ 端午习俗题(2019年历史上海卷B组第4题)。
近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出现对文史常识的考查, 与新课程的理念相适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 这些试题的出现给只关注课本知识而忽视课外常 识的考生一个“下马威”。因为它考查的内容基 本上是书本没有明确的表述,却又是中学生必须 掌握的基本的文史常识性知识。它给我们的启迪 是:重视课外常识,重视文化常识题,注意中华 文化中传统性常识的学习与把握。
①黎庶 ②苍生 ③优伶 ④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 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例题4 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有“贫贱之交”、“金兰之 交”、“刎颈之交”;、“患难之交”、“莫逆之交”、“竹 马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交”、“忘形交”、“车笠 交”、“君子交”、“神交”等。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中记载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关系应属于( )
尊号、徽号: “尊”为尊敬,“徽”为美好。“尊号”和 “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号。如尊号 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 所上,或死后追加,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 光孝皇帝”。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 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 徽号为“慈禧”。封建时代帝后的尊号可以上几次,实际 上都是臣子对他们的阿谀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