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法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交际教学法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交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方面。1971年,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他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语法能力:语言符号本身的知识,即遣词造句的能力; (2)社会语言能力: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适当理解、表达话语的能力; (3)语篇能力:把语法形式和意义融合在一起,用口头或书面连贯地表达不同种类语篇的能力; (4)策略能力:加强交际效果或弥补由于缺乏交际能力等因素引起的交际中断所使用的策略,即交际过程中的应变能力。此后,这些能力逐渐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侧重之处。在海姆斯的交际能力理论、韩礼德的功能理论和威尔金斯的意念学说基础上,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Teaching)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交际教学法将语言看作交际的手段,教师有责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了解基本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了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交际教学法的基本假设是:学习语言的目标就是交往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其不同于传统英语教学方法之处。交际教学法始终将学生看作语言实践的主体,注重教学材料源自的循环体制等等,这就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与教研中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探索。笔者坚信这一优化模式若通过进一步的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论证而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则会使更多的新型人才能够凭借英语应用能力的优化培养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亦有用武之处。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核心是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却产生了大批的“聋哑”英语学习者。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为解决传统英语教学的困境提供了出路。
交际法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获得交际能力.它采用按语言交际功能编写的大纲,强调在交际过程中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去完成各种任务,像解决难题,获取信息,与他人进行交流等。交际法的语言理论起源于功能主义学派.它的主要特征是强调通过运用目标语学习交际,在教学中把逼真的篇章引入学习情景之中。促使学习者不仅重视语言,更重视学习过程本身。此法加强了学习者个人的自身经验,促进了课堂学习.并把课堂语言学习和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即在课堂上创作真实的交际情景.
二、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1. 交际法的理论基础
交际法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对语言教学乃至整个语言学界所作
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使人们对语言和语言能力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到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转换语法理论,虽然对语言内部结构的认识一步步深入,并看到了语言的某些社会功能,但它们都未能将“语言能力”置于使用语言的社会框架中认真加以考察和分析。
1972年,当不少语言学家还陶醉于生成转换语法理论的创造时,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就对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的概念提出了挑战。在著名的“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approach)”一文中,海姆斯认为,离开了使用语言的准则,语法规则是毫无意义的(There are rules of use without which the rules of grammar would be useless)。海姆斯指出,交际能力是语法、心理、社会文化和实际运用语言等能力系统互相作用(interaction of grammatical, psycholinguistic, sociocultural and probabilistic systems of competence)的结果。随后,英国语言学家韦尔金斯(D. A. Wilkins)于1976年发表了《意念大纲(Notional Syllabuses)》一书,尖锐地指出了传统语法大纲和情景大纲的局限性,详尽列举了语言交际中的意念(如时间、空间、数量、和频率等)和功能(如请求、道歉、同意、许可、赞美、申诉和劝说等)项目。1980年,加拿大的卡内尔(M. Canale)与斯温(M. Swain)在《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刊物上发表了长篇论文“第二语言教学与测试交际法的理论基础(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系统总结了关于交际教学法理论的探讨与研究成果,并提出交际能力应由以下三个方面能力构成。
1)掌握语法(grammatical competence),包括词汇、词法、句法、词义与语音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指使用语言的社会文化规则与语篇规则;
3)使用策略(strategic competence),即为使交际顺利进行而采取的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策略,后经不断充实,已具体到怎样开始会话、维持对话、要求重复、澄清事实、打断对方、结束会话等。
尽管这一框架未以发展的观点阐明各种能力的具体内容,但它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海姆斯的原意,并且很具实用价值,得到应用语言学界的广泛认同。此后关于交际能力的讨论一般都采用卡内尔和斯温框架,采用交际法的外语教学大多以此作为教学大纲的参考。
2.交际法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为了达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交际法强调以学生为主题。在进行教学活动前,
必须先调查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大量的语言信息,并在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充分理解与积极参与。教
学大纲采用意念——功能大纲,教材使用自然、地道和真实的原文,通常是从各种书籍与报刊杂志节选的文章或电影、电视或电台报道片段等。由于交际法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使用语言,他们的错误被视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自然现象而无需指责。
交际法的具体方法十分多样,其基本精神是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对话或讨论,亦称“语言意义的谈判”。上课经常采取两人结成对子的对话、4—6人为一组的小组活动和全班讨论的形式。情景的设计要求尽量真实,当前常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并经常邀请说本族语的外国人与学生交谈,甚至辩论。虽然使用交际法时不可能详尽讲解语法,但交际法并不排除语法教学。恰恰相反,它的教学效果常取决于正确处理交际活动与语法教学的关系。如完全取消语法教学,则学生语言质量会显著降低。总的说来,交际法比较适合于外语中级水平以上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