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性均衡框架
间断平衡框架及在我国政策分析中的适用性基于政策范式

间断平衡框架及在我国政策分析中的适用性基于政策范式【摘要】20世纪90年代建立的间断平衡框架因融合了渐进与变革两种政策变迁状态而被认为是对渐进主义理论的重大超越。
该框架认为,注意力状态及其信息处理模式是政策选择和变化的基础,而政策变迁状态取决于问题界定与制度结构之间的互动。
在政策变迁过程中,子系统政治的负反馈作用使得政策处于垄断状态,宏观政治的正反馈作用促使政策垄断崩溃。
政策变迁存在长期渐进均衡和短期重大间断两种政策变迁状态。
但在我国缺乏子系统政治与宏观政治这一制度基础的特定的政策环境中,利用政策议定场所的变化来界定间断与平衡存在很大不适用性。
因此,借鉴霍尔的“政策范式”概念,本文认为政策变迁状态取决于政策总体性目标:政策总体性目标变化反映政策间断式变迁,政策工具及其水平设置变化反应政策均衡性变迁。
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基于中国背景对间断平衡框架作出一定的修正和本土化说明。
【关键词】间断平衡框架;政策变迁;政策议定场所;政策范式;政策总体性目标一、引言西方政策理论中对于政策变迁的研究一直在理论和实践的交互影响下不断发展。
所谓政策变迁,可以理解为由于外部条件或内部要素的影响,政策呈现不断演化的过程。
而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在批判传统理性决策模式基础上,渐进主义模型开始得到发展并在政策制定和变迁领域研究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在该时期,政策制定被看作是对原有政策的边际调整和细微修正的过程,因而政策变迁呈现一种“不断试错”和渐进发展的特征(Lindblom,1959[1];Wildavsky,1964[2])。
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政策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大量政策领域发生重大变革,相关政策所表现出的非渐进性和突变性使得传统渐进主义模型面临着经验和理论上的批判。
实践上的困境要求政策变迁理论对政策变迁的形态和历史逻辑作出相应的解释和回应,因而70年代末以来政策发展的动力学(thedynamicsofpolicydevelopment)研究在学术界也重新兴起。
简述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

简述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
群体断—平衡模型是一个对群体内的交互有效的衡量模型,它用来衡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影响力,用来研究体系内部的动态交互,以及如何赋予成员及其活动能力。
群体间的断-平衡数学模型最初被提出由 Fisher, 1968 年。
群体断—平衡模型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群体间断—平衡模型通过提出一系列演示参数来建立一种衡量行为协会动态丰富性的有效模型,以估计群体内的影响力差异,并比较和动态交互特征;
第二,群体间断-平衡模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到群体的成员连接问题和发展趋势,允许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复杂的系统,提供对特定群体影响力赋予方式的模拟;
第三,本模型由一系列数学关系组成,它们能够描述动态行为协调状态下的变化趋势,有效地估算群体成员之间的影响幅度,以及如何驱使系统中各个成员的行动;
第四,群体断—平衡模型可以捕获到组织内,组织与环境和社会组织间的社会交往的更加复杂的互动机制,以及行为协调模式。
总之,群体间断—平衡模型是一个多属性模型,它能有效地用来衡量群体成员之间的影响和行为协调关系,捕获复杂的组织交互模式,提供对特定群体影响能力的模拟,以及对社会系统的认识,对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间断性均衡框架PPT课件

.
1
间断性均衡框架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弗兰克.R.鲍姆加特纳 布莱恩.D.琼斯
主要书目:《美国政治议程和不稳定性》
.
2
鲍姆加特纳和琼斯从进化生物学中借用“间
断性均衡”的概念,用来描述美国的政策过程。
他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利益集团政治权力的
平衡相对稳定。而一旦公众对公共性的理解突
然有了变化,或者集团寻求打破已有的利益格
发生。因此,政策图景的转移可以改变人们的 注意力,
破坏子系统中的政策垄断,并. 促使政策由
11
政策间断
“制度性摩擦”是解释政策间断的又一核心概念。琼斯认为,美国的政 治制度把变化的政策偏好、新的参与者、新信息或者是人们对现有信息的 兴趣等这些政策输入转化为一种政策输出,会大大增加政策转化成本,造 成制度摩擦。这些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认知成本、决策成本和交易成本。 间断均衡理论认为,所有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包含制度性摩擦,制度性摩擦 随着政策转化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制度性摩擦不会导致持续的政策“僵 局” ,而是导致政策输出在总体上出现持续的间断情况 。这些间断是政策 史上最谨慎的学习时期,也是政策子系统受到最多关注的时期。 简而言之, 子系统政治是平衡的政治,是政策垄断的政治、渐进主义、被广泛接受的 支持性图景和负反馈等相协调的产物;宏观政治是间断的政治,其中包含 大规模变迁的政治、多种竞争图景、政治操纵和正反馈过程等。由此,形 成政策变迁的间断均衡模式。
局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大多数情形下,
美国的政策过程呈现的是一种稳定和渐进主义
的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偶尔会出现不同于
过去的重大变迁。
.
3
原因
在于人们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其实所有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人 们会把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到不同的问题上。当来 自各方面的注意力开始增大并逐渐增大到一定程 度的时候,以前政策的“均势”就会被打破,就 会有大量以前并不包括在内的行动者和政府机构 进行干预,这时政策就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制度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P318)界定:康芒斯:制度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为的一系列行为准则或标准。
科斯:制度就是指一系列关于产权安排、调整的规则,制度就是“规则”或组织形式。
诺斯:制度是为约束在谋求财富和本人效益最大化中的个人行为而制定的一组规章、依循程序和伦理道德行为准则。
1、旧制度主义:旧制度主义关注的更多的是制度的属性,以及制度如何使个人的行为变得更好。
主旨和目标:如何使个人行为朝向有利于集体目标的方向。
重点:制度的规范性导向,以及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诟病所在:旧制度主义的目标是规范性的,它致力于在限定的政治系统中追求好的制度,相当程度上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其主要的研究领域是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形成,它侧重于对立法、行政、司法等制度和机构进行相对机械的研究。
评价:旧制度主义更多的是以国家为导向,侧重于对宏观层面的制度进行研究,对运作中的制度及其操作规则缺乏一种动态的视觉进行考察,抹杀了个人行为和人类活动的能动性。
2、新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制度沿用旧制度主义的一些假设,但在研究工具和理论关注上吸收了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分析的要素,从而丰富了旧制度主义的研究内涵。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制度主义中以国家为中心的研究倾向。
新制度主义着力对制度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进行探讨,把制度当成一个变量,并着重探讨不同的制度安排对于公共政策的影响是如何的不同。
奥斯特罗姆的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区分了操作、集体选择与立宪选择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或领域。
多制度的中心安排:主张让大、中、小幅规模的政府和非政府的企业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
新制度主义事实上是旧制度主义与理性主义、行为主义互相影响和渗透而发展形成的新的研究途径。
精英分析模型(P321)核心观点:公共政策是统治精英的偏好和价值体现,大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精英所操纵的核心观点:公共政策是统治精英的偏好和价值体现,大众在相当程度上是被精英所操纵的1、理论代表人物及主张:帕累托:任何社会都可以分为三个群体:人数较少的统治精英集团、非统治的精英集团和普通大众或非精英集团。
间断性均衡框架

加特纳和琼斯认为,政策子系统倾向于对相关政 策领域加以垄断;只有当这种垄断被新的参与者 与团体打破时,才可能出现明显的政策变化 。
鲍姆加特纳和琼斯把政策变迁的“爆发”和 政策的间断解释为政策图景与政治制度互动 的结果。政策图景作为理解间断均衡理论的 核心概念,是指某个政策在公众和媒体中怎 样被理解和讨论,通常与政策信仰和价值观 相关,是经验信息和感情要求的混合物。政 策图景在人们持续关注某个问题的过程中形 成,可分为正面政策图景和负面政策图景。 如果公众以正面的眼光来看待政策,则属于 正面政策图景;反之,则是负面的政策图景。
在于人们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注
意力是有限的,其实所有问题一直 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人们会 把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到不同的问题 上。当来自各方面的注意力开始增 大并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以前政策的“均势”就会被打破, 就会有大量以前并不包括在内的行
间
理 渐 断性 没有意识到 性 进 均 理性 主义 主义 衡 限度和政治
间断性均衡框 架
间断性均衡框架代
表人物
代表人物:弗兰克.R.鲍姆 加特纳
布莱恩.D.琼 斯
鲍姆加特纳和琼斯从进化生 物学中借用“间断性均衡”的概念, 用来描述美国的政策过程。他们认 为,从长期来看,利益集团政治权 力的平衡相对稳定。而一旦公众对 公共性的理解突然有了变化,或者 集团寻求打破已有的利益格局这种 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大多数情 形下,美国的政策过程呈现的是一
是平衡的政治,是政策垄断的政治、渐进主义、被广泛 接受的支持性图景和负反馈等相协调的产物;宏观政治
“制度性摩擦”是解释政策间断的又一核心概念。
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的中国应急管理政策变迁研究

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的中国应急管理政策变迁研究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的中国应急管理政策变迁研究摘要:本文基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探讨了中国应急管理政策的变迁过程。
通过分析政策制定的间断性和均衡性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应急管理政策变迁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有机、逐步演进的趋势。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政策变迁的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为今后的应急管理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间断-均衡理论,应急管理,政策变迁,中国一、引言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不断加剧,中国面临着日益复杂多样的灾害和突发事件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
然而,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过程。
二、间断-均衡理论的理论框架间断-均衡理论强调政策制定和变迁的两个核心概念:间断性和均衡性。
间断性指的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断裂和变化,这种断裂和变化可能由外部环境的改变、社会需求的变化或者政治因素的作用引起。
均衡性则强调政策制定过程中各种利益、力量之间的平衡和博弈。
间断性和均衡性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政策的变迁过程。
三、中国应急管理政策的变迁历程1.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此阶段是中国应急管理政策的起步阶段,主要关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由于当时国家资源有限,应急管理政策相对较薄弱,主要采取单一的指挥体制。
2. 第二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末)此阶段是中国应急管理政策的发展阶段,关注的焦点由单一救灾转向了综合性灾害管理,强调防灾、减灾和救灾相结合。
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减灾委员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3.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此阶段是中国应急管理政策的转型阶段,强调应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体系化。
中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应急管理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四、政策变迁的影响因素1. 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全球化、城市化以及气候变化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中国面临的灾害和突发事件种类和频率不断增加,这对应急管理政策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公共政策“间断—平衡”模型的重构与应用

公共政策“间断—平衡”模型的重构与应用作者:谢明朱春宇来源:《现代管理科学》2018年第05期摘要:文章在对国内学者利用“间断—平衡”模型分析我国政策变迁进行综述基础上,针对我国政治制度特征,重构了分析我国政策变迁的“间断—平衡”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我国扶贫政策变迁进行分析,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完善扶贫政策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间断—平衡”模型;模型重构;扶贫政策;政策建议政策变迁为研究国家治理模式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纵向视角。
在分析我国政策变迁的诸多研究中,“间断—平衡”模型的运用具有一定代表性,但也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适应性问题,这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间断—平衡”模型及国内相关研究述评公共政策“间断—平衡”模型,是美国学者鲍姆加特纳、琼斯提出的“力图对政策极度稳定和政策突变两种政策过程进行解释”的政策过程理论(Baumgartner F R & Jones B D,1994)。
该模型建构在美国政治制度结构和有限理性政策制定的双重基础之上,对美国政策稳定性和变迁提出了比较成功的理论解释。
在美國政治制度结构基础上,“间断—平衡”模型聚焦了政策垄断的问题。
鲍姆加特纳、琼斯(2011)认为,美国分权的政治制度,使得“每一种利益、每一个集团、每一个政策企业家都对建立垄断有最大兴趣——这些垄断包括对涉及利益集团政策的政治理解的垄断,对能够强化这种理解的制度安排的垄断”。
从政策垄断的视角看,政策变迁实质上是破坏和重构政策垄断的过程。
对此,需要通过政策形象和政策议定场所这两个重要概念来理解。
“美国政治中政策议定场所的多样性导致了针对同一议题的、相互对立的政策形象同时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间断—平衡”模型认为(保罗·A·萨巴蒂尔,2004),美国政治制度中“子系统政治是平衡的政治,是政策垄断的政治、渐进主义、被广泛接受的支持性政策形象和负反馈过程等相协调的产物”“总统、国会的宏观政治是间断的政治,其中包括大规模变迁的政治、多种竞争性政策形象、政治操纵和正反馈过程等。
简述间断—平衡模型

简述间断—平衡模型上个星期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间断平衡模型。
大概的内容是说:有一种病是不会发烧的,也就是说:患者的身体内部没有产生出新细胞来替换旧细胞,所以病人永远是健康的,他们只会消耗,不会制造。
这个模型,其实很简单,如果换一句话说:一个病毒在破坏着某个人的身体,但因为没有人生病或者别人生病时消耗了该病毒,所以它并没有真正的伤害到别人。
还有人说:生命的根本是新陈代谢,可是在实际中,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生病都是由于别人生病后才得的,那么这就是一个悖论,是病毒进入身体后开始肆意的复制、生长,从而破坏着自己的健康。
在科学上,一直有两派,第一派是治疗方法;第二派是防止方法。
我想说的是,如果按照这个理论,这样是行不通的。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他们的方法都是错误的,要是他们成功了,那世界上的医院都将倒闭。
不过说回来,关于这个模型我还知道另一个故事。
有一对兄弟,家里穷,爸妈老是让他们去外面打工挣钱。
弟弟很懂事,他不愿意再让哥哥受苦,所以每次都会放弃挣钱的机会,安心在家里养鸡。
终于,老天有眼,鸡生蛋了。
家里的条件好了,父母都夸奖哥哥。
弟弟见状,不干了,也要出去打工挣钱。
哥哥就说:“我教你一个赚钱的办法吧!”弟弟好奇的问:“什么办法?”哥哥说:“把家里养的那些鸡卖掉,钱不就有了吗?”弟弟高兴地点了点头。
过了几天,妈妈问儿子:“家里养了那么多的鸡,你怎么不养了呢?”“我怕它们会把家给拆了!”“哈哈……”爸爸妈妈笑了起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迎难而上,千万不能退缩,也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做事情。
就像那对兄弟一样,如果他们想到的是靠鸡下蛋来赚钱,那他们早就发财了。
不过,仔细一想,他们还是没有尝试着做一下,要是他们真的努力了,也许就成功了呢?想想真是遗憾呀!原本自己可以多做一点事情,可却没有尝试,看来今后我也要多学一些有用的知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是空想而不付诸行动。
那时候,就不会浪费时间,也不会浪费精力了。
间断性均衡框架ppt课件

政策图景
鲍姆加特纳和琼斯把政策变迁的“爆发”和政策的间断解 释为政策图景与政治制度互动的结果。政策图景作为理解 间断均衡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某个政策在公众和媒体中 怎样被理解和讨论,通常与政策信仰和价值观相关,是经 验信息和感情要求的混合物。政策图景在人们持续关注某 个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可分为正面政策图景和负面政策图 景。如果公众以正面的眼光来看待政策,则属于正面政策 图景;反之,则是负面的政策图景。前者有助于强化政策 垄断,而后者则会导致垄断崩溃。随着媒体报道、重大事 件以及科学研究等的发生与变化,政策图景会发生转移。
产生过程
间
理 渐 断性 没有意识到理性 性主义 进主义 均衡理 限度和政治过程
无法解释非渐进变化的发生机制,分 析方
法上存在错误以及规范层面难以自圆 其说
论
间断性均衡框架图
问题性 质变化
政策图 景变化
反对者进入 政策议程
政策企业 域变化
政府、议会 立场转变
政治垄断或 均衡打破
政策 均衡
政策间 断革新
政策垄断
理解间断均衡的关键在于理解政策垄断的作用 。政策垄断是指 在政策制定中,由最重要的行动者(统治集团或联盟)所组成的集 中的、封闭的体系,他们倾向于把政策制定封闭起来,将其他参 与者排斥在外,使政策变迁处于缓慢或停滞状态 。比如在美国民 用核政策中,利益集团、国会和官僚就组成政策垄断“铁三角”。 其中权力意味着某一团体对另一团体的强制性 。鲍姆加特纳和琼 斯认为,政策子系统倾向于对相关政策领域加以垄断;只有当这 种垄断被新的参与者与团体打破时,才可能出现明显的政策变化 。 政策垄断可以被建构,也可能崩溃。另外鲍姆加特纳和琼斯指出, 媒体对问题的关注会使政策垄断浮出水面。
间断均衡理论视角下中国应急管理政策的演进逻辑及其提升路径

间断均衡理论视角下中国应急管理政策的演进逻辑及其提升路径王妍妍I孙佰清2(1.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2.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1)摘要:应急管理政策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依据。
从间断均衡理论视角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应急管理政策经历了以单灾种分项管理为主导、以多灾种综合应急为核心、以总体国家安全为引领三个时期,外部焦点事件发生与内部决策层理念转变均会引起政策演进。
政策场域由决策层一元主导向决策层主导下的多元参与转化,政策图景历经单灾种应对一综合应急一总体国家安全的转变,且焦点事件驱动作用不断增强。
未来健全优化中国应急管理政策,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扩大多方协同的政策场域、强化政策图景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兼顾焦点事件的“驱动一回应”与决策层理念转变的“推动一响应”,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应急管理政策;演进逻辑;间断均衡理论;焦点事件;理念转变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21)01-0054-008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E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受突发事件影响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给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回顾相关文献,现有应急管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应急能力3、应急体系I、应急体制冋、应急机制[9切等方面,较少从政策变迁的宏观动态视角研究应急管理的政策演进逻辑与特征。
事实上,应急管理政策演进是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应急管理制度或实践要求的具体反映,分析政策演进逻辑及其特征对于剖释我国不同阶段应急管理政策的适用性、强化现阶段应急管理政策的科学性、提高未来应急管理政策的预见性具有重要意义。
间断性均衡框架课件

• 引言 • 间断性均衡理论 • 间断性均衡框架的核心概念 • 间断性均衡框架的实例分析 • 间断性均衡框架的未来研究方向
目录
Part
01
引言
主题简介
间断性均衡框架(Punctuated Equilibrium Framework):一 种用于解释物种多样性和演化的
理论框架。
实例2分析结果
文化传承与演变过程中存在多种力量 和因素的交织作用,间断性均衡框架 有助于揭示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和规 律。
Part
05
间断性均衡框架的未来研究方 向
理论完善
深入研究间断性均衡框架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进一步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规律。
探讨间断性均衡框架与其他理论框架的交叉融合,形成更加综合的理论体系。
研究目的
STEP 01
STEP 02
STEP 03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了解 间断性均衡框架在生物学 研究中的应用。
分析间断性均衡框架在解 释物种多样性和演化方面 的优势和局限性。
探讨间断性均衡框架的理 论基础和核心观点。
Part
02
间断性均衡理论
理论概述
01 02
理论定义
间断性均衡理论是一种解释物种多样性和演化的理论,它认为物种之间 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变化会导致物种的稳定和不稳定状态交替出现,形成 间断性的平衡。
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越 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物种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环境变化是物种演化的 重要驱动力,这促进了间断性均
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应用
近年来,间断性均衡理论在生态 学、进化生物学、古生物学等领 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解释物种 多样性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间断—均衡理论:探究政策过程中的稳定与变迁逻辑

间断—均衡理论:探究政策过程中的稳定与变迁逻辑作者:李文钊来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02期摘要:间断—均衡理论是由弗兰克·鲍姆加特纳和布赖恩·琼斯于1990年代提出,他们试图从议程设定理论出发,结合政策图景和政策场所的互动,同时解释政策过程中稳定和变迁问题。
与其他政策过程理论相比,间断—均衡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保持内核不变的同时,一直在演进和发展过程之中。
这也使得间断—均衡理论的概念性框架没有达成共识,不利于合作研究和持续理论发展。
本文试图对间断—均衡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一个整合的框架结构图。
通过将认知、过程和制度进行有机结合,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整合的间断—均衡理论,可以从行为模型、政治制度和政策图景、随机过程、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核心命题、研究方法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间断—均衡理论的整合框架的提出,有利于该研究的传播、检验、交流、对话、发展和中国应用。
关键词:间断—均衡;不成比例信息处理模型;随机途径;一般间断假设间断—均衡理论(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 PET)是由弗兰克·鲍姆加特纳(Frank R. Baumgartner)和布赖恩·琼斯(Bryan D. Jones)于1990年代提出,他们试图从议程设定理论出发,结合政策图景(Policy Images)和政策场所(policy venues)的互动,同时解释政策过程中稳定和变迁问题。
此后,他们进一步将间断—均衡理论发展成为一般性间断假设(the General Punctuation Hypothesis),认为间断—均衡广泛地存在于政治过程之中,讨论注意力分配(attention)、框架效应(frame)、信息处理(information processing)和政策扩散(policy diffusion)中蕴含的间断—均衡现象,并发展了基于“不成比例信息处理”模型(Disproportionate information-processing)的注意力政治学和信息政治学,这为议程变化和政策变迁建立更为微观的理论基础[1][2][3]。
第九章公共政策分析模型与框架详解

◆制度的形式~正式制度包括由政府和社会组织机构颁布、执行的各种法 律、法规、规章、章程、条例与准则;非正式制度包括中共同体内自发 演化而来的各种惯例、内化规则、风俗、礼貌等一些不成文的社会规范 理,前者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与惩罚是通过组织实施的,后者则无需通过 组织就能够自找实施。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的前提,正式制度是非正 式制度的保障
❖ 新制度主义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等 人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他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史研 究之中并发现了制度与制度变迁在长期经济增长与停 滞中所起的作用,建立了一套“制度—选择—经济和 社会结果”的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方法。该理 论与方法在80年代被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 域。
基本理论
◆制度的界定~是一种通过规则约束特定行为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范,是 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约束下的秩序,是扎根于政治组织结构或政治经 济关系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惯例、规范等,它们包括宪法规则、 基本法规、官僚体制运作的程序等。狭义的制度指的就是正式约束及其 结构化的形式,特别是组织机构及其所遵循的规则。
第九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 与框架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制度分析模型中(新制度主义) 精英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集团分析模型的主张及其评价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公共政策的分析框架(支持联盟、间断性均 衡、政策创新与扩散框架 )
公共政策的政治分析模型
政治分析模型的主要观点认为,公共政 策是政治系统的产出,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 个政治过程。政治分析模型一般包括政治系 统模型、制度分析模型、精英分析模型、集 团分析模型。
间断—平衡模型:长期政策变迁的非线性解释

J n s 19 T r ,9 9 Ro isn a dC v r 2 0 。 o e , 8; u e 1 9 ; b n o n a e , 0 6) 9
近年 来 , 随着 我 国公 共 政策 研 究 的发 展 . 国内 学者 也 开始 关注 政策 变迁 的“ 渐 进性 ” 征 。 间 非 特 断一 平衡模 型作 为研 究 政策 非渐 进 性 变迁 的 重要
求不 断改 变原 有政 策 ,政策 呈现 出复杂 的变 迁轨 迹 。复杂 的政策 变迁现 象 , 引起西方 政策学 者对政 策变 迁研 究 的重新 审视 ,阶段启 发法 和渐 进 主义 政策 过程研 究受 到批判 。 例如 , 学者认 为 , 有 阶 段启 发法 政策 过程研 究 只 注意到 了一 般公 共 政策 的线性 过程——议 程设定 、政策构 建与合法 化 、 政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O 年第 2期 2l 1
政府管理 与改革
间断一平衡模型: 长期政策变迁的非线性解释
杨 涛
( 上海 师 范大学 法政 学院 , 海 2 0 3 ) 上 0 2 4
【 摘 要】 政策变迁并非只是渐进的过程 , 重大的政策转变和政策中断也时常发 生。以逻辑经验主 义为基础 的渐进主义模 型只强调政 策的渐进性 变迁 , 而忽略政 策的间断性 变迁。建立在库恩科 学范式基础上的政策 研 究不仅关注政策的渐进性 变迁 , 而且也 关注政策的间断性变迁。“ 间断一 平衡模型” 建立在有限理性决策和 制度结构基础上 , 认为政府政策制定具有稳定性和 间断性 的特点。该模型有效解释 了长期政策稳定过程中 伴有偶 尔急剧 变迁的现象, 为长期政 策变迁提供 了新的解释框架。本文介绍 了“ 间断一 平衡模型” 的缘起 、 理 论基础 、 核心观点、 解释过程等几个方面, 最后对模型进行 简要评述。 【 关键词】 政策 变迁 ; 间断一 平衡 ; 非线性 ; 策图景 政 【 中图分类号】 05 D 3
间断性均衡框架课件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对生物个体的选择作用,通过适者生存的原则来促进生物的 演化。在间断性均衡框架中,自然选择是物种演化的关键机制之一,它能够使种 群中的有益基因逐渐增多,同时淘汰有害基因。
自然选择可以作用于个体的不同特征,包括形态、行为、生理等方面。在某些情 况下,自然选择甚至可能导致种群的分化,形成新的物种。自然选择与基因突变、 遗传漂变等遗传机制共同作用,推动物种的演化进程。
03
间断性均衡理论的核心概念
物种演化
物种演化是生物种群随时间发生遗传变异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在间断性均衡框架中,物种演化强调的是种群在长时间尺度 上的演化趋势和规律,以及这些演化趋势和规律与间断性均 衡现象之间的关系。
物种演化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遗传机制, 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变化等生态因素。这些因素 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物种的演化进程。
详细描述
间断性均衡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美国生物学家斯图尔特·考夫曼提出了物种进化过 程中的“跳跃”现象,即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在长时 间尺度上不连续。随后,多位科学家对这一理论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间断性均衡理论在解释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 义,为生物进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间断性均衡理论还可以解释协同进化现象。 在生物种群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相互 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会导致 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间断性均衡理论强 调了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的不稳定性 和不连续性,使得物种能够相互适应并共 同进化。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生态系统稳定性
间断性均衡理论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 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使得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间 断性均衡理论能够解释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 时如何恢复稳定状态。
简述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

群体断裂-平衡模型是群体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用来解释群体如何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维持稳定。
该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菲利普斯和他的同事提出。
该模型的特点包括:
1.群体的活力:群体断裂-平衡模型认为群体是一个具有活力的系统,它会不断变化并寻求
稳定。
2.群体的断裂: 群体断裂-平衡模型认为群体在面对不稳定因素时会产生断裂,这可能导
致群体的分裂或重组。
3.群体的平衡: 群体断裂-平衡模型认为群体会在断裂后寻求平衡,通过内部或外部因素
来维持稳定。
4.群体的多样性: 群体断裂-平衡模型认为群体中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和利益,这是群体
活力和稳定的重要来源。
5.群体的自我调整: 群体断裂-平衡模型认为群体具有自我调整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
力量来维持稳定。
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政策变迁轨迹与逻辑--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解释

105
进和优化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政策,而这又需要深刻理解这些规制政策背后的演进逻辑。 换而言之,为了更好地改进和优化出租车行业规制政策,必须对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进 行回应:我国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政策是怎样变迁的?其演进过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推动这些规制政策变迁的主要因素或动力机制又是什么?间断 - 均衡理论(Punctuated Equilibrium Theory)致力于同时解释公共政策过程中的稳定与变迁问题,为分析我国出 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政策的变迁轨迹和逻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2021 年 4 期 (总第 199 期)
经济·管理
湖湘论坛 Huxiang Forum
No. 4, 2021 General No.199
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政策变迁轨迹与逻辑
——基于间断 - 均衡理论的解释
孙翊锋
(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 湖南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致政策变迁的机制和有限理性的决策者,将政策过 程描述为长期渐变中夹杂着短期剧变,已成为解释政策变迁的重要理论框架。运用间断 均衡理论对我国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政策变迁的研究发现,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政策的 历史变迁基本在放松与规制之间反复摆动,呈现出明显的长期渐变与短期剧变交替运行 的演进规律。其中,政策形象的变化、政策议定场所的转换、决策者注意力的转向等因 素与政策垄断的构建与崩溃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政策变迁的动力机 制。鉴于此,完善出租车行业政府规制政策,要健全广泛的民主参与机制,使人民群众 成为推动政策变革的力量源泉;要逐步放松数量、价格管控,继续深化出租车行业市场 化改革;要构建“顶层设计 - 地方细则”的模式,鼓励地方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出租车 管理模式;要坚持高位谋划和高位推动,加强对出租车管理工作的重视;要充分利用“互 联网 +”技术,打破对原有规制政策的“路径依赖”。
浅论政策变迁的间断与均衡

浅论政策变迁的间断与均衡作者:陶晓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10期摘要:建立在科学范式基础上的“间断—均衡模型”解释了长时期的政策稳定过程中伴有偶尔的急剧变迁的现象,为政策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本文在充分阐释“间断—均衡模型”理论基础和演进逻辑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该模型本土化可行性与实践性,并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反腐败和廉政制度建设政策变迁为实证说明。
关键词:间断与均衡模型;政策非线性变迁;政策图景;政策场域;注意力一、间断与均衡模型的理论基础(一)理论基础追溯西方学界关于政策变迁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逻辑经验主义为方法论基础的渐进主义研究时期;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以范式为方法论基础的非渐进性研究时期。
二、间断与均衡模型的演进逻辑(一)政策图景影响议题界定间断—均衡模型关注议题的界定和政策议程的变化。
一方面,对公众而言:大多数情况下政策是渐进变迁的,另一方面,对于媒体而言媒体的注意与转移对议题的界定有很大的影响。
(二)政策场域影响议程设置政策场域的概念是以沙特施耐德的冲突扩散理论为基础的。
他指出:“在任何辩论中,最有力的政治战略就在于扩大或者限制辩论的范围,以吸引或者排除一些可能赞成或者反对自己立场的集团,因此失利者寻求潜在支持者的关注,而得利者则致力于限制参与(chattschneider, 1960)。
”\+①所以,为了获得正面政策图景、掌控进入议程的议题,政治制定者往往会“双管齐下”:既试图通过运用有力、明显、象征的政策分析来控制占优势的政策图景;又试图通过限制与议题有关的政策活动参与者进入既有政策场域内规范对其审议议题最有利的政策场域。
(三)间断——均衡模型的运行逻辑1.议题界定与议程设置相互作用图一政策非线性变迁图由上述分析和图一可以清晰的看出政策非线性变迁的路径:公众和媒体注意力瓶颈所引发的媒体报道和科学变革等因素的变动将会引起政策图景变化,政策图景深刻影响议题界定;议题动员和冲突扩散引发的政策制度结构改变,问题由子系统进入宏观政治领域时将会引起议程设置的改变,进而引起议程设置变动。
公共预算决策中的间断均衡模型

公共预算决策中的间断均衡模型2013年05月21日09:40 来源:《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2年1期作者:朱春奎严敏陆娇丽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32【内容提要】间断均衡模型是公共预算决策理论的最新进展。
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的梳理,对间断均衡模型的理论基础与概念框架及其在公共预算决策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理解与探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关键词】间断均衡公共预算预算决策【作者简介】朱春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严敏,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陆娇丽,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预算决策是公共预算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预算决策理论发展至今产生了理性主义、渐进主义与间断均衡(Punctuated Equilibrium)三个重要理论(邝艳华,2011;Reddick, 2003)。
理性预算理论声称决策者会全面而系统地权衡备选项目的价值,渐进预算决策理论辩称决策者关注的是基数和边际调整,间断均衡理论则认为决策者是基于激起偏好的语境不同而转变注意力作出动态选择(Lewis, 1952; Davis, Dempester & Wildavsky, 1966;琼斯,2010;邝艳华,2011)。
最早的理性主义没有意识到理性限度和政治过程而被渐进主义所取代,长期稳定的渐进预算结果和基数加增长的预算决策模式广为流传。
但是,由于渐进主义无法解释非渐进变化的发生机制,分析方法上存在错误以及规范层面难以自圆其说,因此,间断均衡理论应运而生(邝艳华,2011)。
作为一种独立理论,间断均衡理论既承认公共预算决策的渐进变迁,也承认公共预算决策的突发剧变(Robinson, 2007;杨涛,2011a, 2011b):与渐进主义者的意见一致,认为政策剧变少有发生,对于任何既定政策,其大部分历史都是处于停滞状态(Lindblom, 1959, 1968; Wildavsky, 1964, 1992; Davis, et al., 1966);与渐进主义反对者的意见一致,认为政策确实会经历剧变时期,虽然这些间断少有发生,但是它们在公共预算决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Padgett, 1980; Thurmaier, 1995; True, 1995; Baumgartner & Jones, 199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于人们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其实所有问题一直都存在,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人 们会把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到不同的问题上。当来 自各方面的注意力开始增大并逐渐增大到一定程 度的时候,以前政策的“均势”就会被打破,就 会有大量以前并不包括在内的行动者和政府机构 进行干预,这时政策就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鲍姆加特纳和琼斯把政策变迁的“爆发”和政策的间断解释 为政策图景与政治制度互动的结果。政策图景作为理解间断 均衡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指某个政策在公众和媒体中怎样被 理解和讨论,通常与政策信仰和价值观相关,是经验信息和 感情要求的混合物。政策图景在人们持续关注某个问题的过 程中形成,可分为正面政策图景和负面政策图景。如果公众 以正面的眼光来看待政策,则属于正面政策图景;反之,则 是负面的政策图景。前者有助于强化政策垄断,而后者则会 导致垄断崩溃。随着媒体报道、重大事件以及科学研究等的 发生与变化,政策图景会发生转移。
媒体对问题的关注度加强。 出现新的参与者与利益团体的参与。 法院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存在,使得利益集团的 需求得到表达。 利益集团和公众开始关注核安全和成本等信息
间断均衡理论隐含一种个人和集体决策理论。从决策 的角度看,政策的大规模变迁,不是来自于偏好的改变, 就是来源于注意力的改变。政策在稳定渐进的总趋势中之 所以会偶发重大变迁,原因在于人们对公共政策问题的注 意力是有限的,人们的关注焦点在不同时间是不尽相同的。 当政策反对者力图形成新的“政策图景”、利用政策多样 化这一特征时,就会吸引新的参与者进入政策场域,对制 度结构与议程设置产生影响,促使重大政策变迁在短期内 发生。因此,政策图景的转移可以改变人们的 注意力, 破坏子系统中的政策垄断,并促使政策由 子系统上升至宏观政策层面。
政策 均衡
政策间 断革新
理解间断均衡的关键在于理解政策垄断的作用 。政策垄断是指 在政策制定中,由最重要的行动者(统治集团或联盟)所组成的集 中的、封闭的体系,他们倾向于把政策制定封闭起来,将其他参 与者排斥在外,使政策变迁处于缓慢或停滞状态 。比如在美国民 用核政策中,利益集团、国会和官僚就组成政策垄断“铁三角”。 其中权力意味着某一团体对另一团体的强制性 。鲍姆加特纳和琼 斯认为,政策子系统倾向于对相关政策领域加以垄断;只有当这 种垄断被新的参与者与团体打破时,才可能出现明显的政策变化 。 政策垄断可以被建构,也可能崩溃。另外鲍姆加特纳和琼斯指出, 媒体对问题的关注会使政策垄断浮出水面。
间断性均衡框架
间断性均衡框架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弗兰克.R.鲍姆加特纳 布莱恩.D.琼斯 主要书目:《美国政治议程和不稳定性》
鲍姆加特纳和琼斯从进化生物学中借用 “间断性均衡”的概念,用来描述美国的政策 过程。他们认为,从长期来看,利益集团政治 权力的平衡相对稳定。而一旦公众对公共性的 理解突然有了变化,或者集团寻求打破已有的 利益格局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大多数 情形下,美国的政策过程呈现的是一种稳定和 渐进主义的总体趋势,但与此同时,偶尔会出 现不同于过去的断由原子能委员会、核公用事业、核工厂、 民用和军用的核设备、原子能联合委员会等组成。而当利 益集团和公众通过媒体关注核安全和成本之后,这个政策 垄断便开始解散。此外媒体只是政策垄断破裂的一个诱因, 利益集团还可以通过法院或其他政府部门。不断寻求政策 改变的场所,来表达他们的需求,获得政策辩论的机会。
理 没有意识到理性 性 主 限度和政治过程 义
渐 进 主 义
无法解释非渐进变化的发生机制,分 析方 法上存在错误以及规范层面难以自圆 其说
间 断 性 均 衡 理 论
反对者进入 政策议程
问题性 质变化
政策图 景变化
政策企业 家游说 公民社会 团体行动
政策场 域变化
政府、议会 立场转变
政治垄断或 均衡打破
“制度性摩擦”是解释政策间断的又一核心概念。琼斯认为,美国的政 治制度把变化的政策偏好、新的参与者、新信息或者是人们对现有信息的 兴趣等这些政策输入转化为一种政策输出,会大大增加政策转化成本,造 成制度摩擦。这些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认知成本、决策成本和交易成本。 间断均衡理论认为,所有组织都不同程度地包含制度性摩擦,制度性摩擦 随着政策转化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制度性摩擦不会导致持续的政策“僵 局” ,而是导致政策输出在总体上出现持续的间断情况 。这些间断是政策 史上最谨慎的学习时期,也是政策子系统受到最多关注的时期。 简而言之, 子系统政治是平衡的政治,是政策垄断的政治、渐进主义、被广泛接受的 支持性图景和负反馈等相协调的产物;宏观政治是间断的政治,其中包含 大规模变迁的政治、多种竞争图景、政治操纵和正反馈过程等。由此,形 成政策变迁的间断均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