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1
地球运动自传转公转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球
太阳
地球运动基本形式:
自转 公转
北极星
(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
地轴
赤道
侧视
北极上空俯视
南极上空俯视
1、方向: 自西向东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顺时针 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 逆时针 方向旋转
●S
●N
自西向东
逆时针
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比较A、B、C三地, (1)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2)自转角速度的关系是
若图中的球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
度最快的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 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自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 自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
公转轨道
恒星日与太阳日
1.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S)、 某恒星(★)、地心、某地点 (P)位于同一直线。
2. 当地球位于E2时,地球已自
转 _3__6_0_°__ , P 又 位 于 同 一 恒
星和地心的连线上。从E1到E2
为_恒__星___日:2_3_时__5__6_分__4__秒__。
3. 当地球位于E3时,地球已自
1月初
日地距离和公转速度图
黄道面、赤道面
黄赤交角:23º26′
地轴与黄道: 66º34′
规律 (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1.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 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 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 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运动知识1(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4.昼夜长短(2)纬度分布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计算方法:①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昼长=昼弧度数/15°,同理求夜长。
②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时间来计算。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也随着交替,这种现象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2、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4、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5、地球的性质: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6、地球自转产生的两个现象;第一,昼夜更替,第二,时间的差异。
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3、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4、世界二分二至日(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1)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2)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5°N);(3)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4)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5°S)。
5、当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和秋分日的时候)此时全球昼夜等长。
6、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
7、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8、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北半球的昼最长,夜最短。
从6月22日向9月23日运动的过程中,北半球的昼渐短,夜渐长,到秋分日的时候达到昼夜等长(要注意动态分析)。
9、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例如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是夏季。
10、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及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1、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12、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13、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赤道一年太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各一次)14、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地理课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理课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运动规律是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之一。
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理解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一系列现象的影响,比如昼夜交替、季节更替、时间计算等。
本文将从地球公转和自转、地球的倾斜等角度介绍地球的运动规律。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运动,它是地球季节交替产生的根本原因。
公转规律表现为地球每年完成一次公转,公转轨道为近似椭圆形,距离太阳远近不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最短的时候是在每年的1月4日左右,距离最远的时候是在每年的7月4日左右。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的运动,自转规律表现为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个自然日。
地球赤道附近运动速度最快,而南北极附近则接近于静止。
二、地球的倾斜
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自转的轴线之间的夹角成为地球的倾角,地球倾角的大小是地球季节变化的重要因素。
地球倾斜的角度为23.5度,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南北半球交替接收到太阳斜射的光线,所以在不同的季节里,南北半球的气温、光照和降雨等自然现象也不同。
三、总结
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更好地认识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地球的运动规律是长期稳定的,但是地球上的环境却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地球的动态变化,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

自然地理运动规律之——地球的运动规律一、规律总结:1.晨昏线:①晨昏圈是大圆(大圆的劣弧最短)(如8题);②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18:00。
凡是昼夜平分,日出都是6:00,日落都是18:00(4题)③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α=太阳直射点纬度,α取值范围:[0,23°26ˊ] 。
当α=0°(二线重合)是二分,全球-------昼夜平分,日出6:00,日落18:00;当α为最大值时是二至。
(41、综8题)④晨昏圈与纬线圈相切(α>0°),切点纬度≥66°34′,切点纬度和直射点的纬度互余,北半球昼长夜短或北极圈内有极昼,则此时直射点一定在北半球(25题);⑤切点地方时为0:00或12:00 ,其中切点经线在中低纬度是昼则为12:00。
[综11(2)] 2.地方时与区时:(综3、综4题)①某时区的区时=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0E地方时;国际标准时间——中时区区时——伦敦时间——0°经线的地方时(另熟记:美国东部时间——西5区,西部时间——西8区;朝、日为东9区;澳东部——东10区,西部——东8区;印度——东5.5区即82.5°E 地方时)②东早西晚(时间上东大西小),东加西减③已知经线求时区:经线度数÷15°=商(小数四舍五入)已知时区求中央经线:时区数⨯15°④时间计算方法两种:A.过0°经线——东经度数越大时刻越早,西经度数越大时刻越晚B.过日界线——按实际方向(东)加(西)减时差并变更时期⑤已知出发时间和到达时间,求途经时间:时间标准一致,终点时间减起点时间⑥大小月、闰年:⑦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为北京当地日出时间(北京地方时即116°E的地方时)⑧日出日落时刻的早晚受经度、昼长二因素影响:东经度数越大时刻越早,西经度数越大时刻越晚;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地球运动规律总结

地球运动规律总结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1.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时时成正比,均为15º/h2.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1月初,地球坐落于近日点,太阳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无此近日点)7月初,地球坐落于远日点,太阳速度最快;(夏至日,地球无此远日点)三.太阳光照图上推论节气的方法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2.找到太阳照射光线(即为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①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②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③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四.晨昏线性质小结1.晨昏线就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2.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4.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五.时间排序1.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2.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3.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3.太阳直射点在a(南或北)半球,则a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a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至一天中最小,称作“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90º-纬度差①纬度高必须为也已;②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①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②距离太阳照射点越将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恰好相反。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

a bc ·A ·B·C·D ·E·F ·A 1 ·N 地球运动专题规律总结晨昏线问题晨昏线是光照图中点线面三要素之一,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一、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在晨昏线上任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判断下一时刻进入昼还是夜,进入昼,则为晨线;进入夜,则为昏线。
如图:弧DAE 为昼夜半球分界线,其中AE 为晨线;DA 为昏线。
二、晨昏线的特点1、是过地心、垂直于太阳光线且永远平分赤道的大圆2、与经线有两种关系(1)重合:每年春、秋分日时,且晨昏线过极点(2)相交: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在〔0~23 º26´〕之间,大小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极点的太阳高度,和开始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互余;二至日时,夹角最大为23 º26´。
3、和纬线有三种关系(1)太阳直射赤道时,和纬线互相垂直、平分 (2)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时,如右图①纬线a 和晨昏线相交,夜弧BAC 说明昼长夜短,如图中为北极点,则B 为日落点,C 为日出点, ②纬线b 和晨昏线相切,A 为切点之一(另一切点在刚显出极夜的纬线圈上),刚出现极昼。
纬度和直射点(F )的纬度互余,极昼极夜范围为切点和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
此时太阳高度为0 º,地方时为0:00;正午太阳高度(A 1)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例图中为46 º52´),地方时为12:00。
③纬线c 和晨昏线相离,出现极昼,其最大太阳高度与最小太阳高度之和等于2倍直射点纬度 4、与地方时的关系(1)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NE )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道交点所在经线(ND )的地方时为18点; (2)昼半球的中央经线(NF )地方时为12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NA )地方时为24(0)点。
5、以15度/小时自东向西运动6、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如图中的ABCDE )7、晨昏线上的信息变化:如图NNN二分日 夏至日 冬至日A· ·B(1)二分日时,晨昏线上的日出、日落时间处处相等(2)夏至日时,晨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出地方时从0到12点,昏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落地方时从0到12点;晨昏线上从北到南昼越来越短(3)冬至日时,晨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出地方时从12到0点,昏线上从北到南(丛A到B)日落地方时从12到0点,晨昏线上从北到南昼越来越长三、晨昏线的应用根据上述一、二两点,即可判断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相关问题一、地方时(一)定义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点一、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的轴线进行的运动,旋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包括:自转的方向、速度、时间制和造成的现象。
1.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这是因为地球从西向东自转所造成的地面上的天体运行轨迹为东西方向上的弯曲。
2.自转的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即地球的自转周期。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即一天的时间。
所以地球的自转速度为每小时约1667公里。
3.自转的时间制:地球自转的时间制通常采用24小时制,即将一天分为24个小时。
每个小时再按60分,每分钟再按60秒计算时间。
4.造成的现象:地球自转造成了许多重要的现象,如天文学上的昼夜交替现象,即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白昼和黑夜不断交替;同时自转也会造成地球产生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影响地球的重力分布和气候。
二、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做椭圆形轨道的运动,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的知识点包括:公转的轨道、速度、时间制和产生的季节变化。
1.公转的轨道:地球绕太阳的轨道为近似椭圆形。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断变化,最近时距离太阳约1.47亿公里,最远时约1.52亿公里。
2.公转的速度:地球公转的速度是指地球在绕太阳轨道上每单位时间所走过的距离。
地球的公转速度不断变化,平均速度约每秒29.8公里。
3.公转的时间制:地球公转的时间制采用365天制,每隔四年会多加一天,即闰年。
所以平均每年365.25天。
4.产生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和地轴与黄道的倾斜角度是引起季节变化的关键因素。
因为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椭圆形,所以当地球离太阳最近时,能量较高,温度较高,此时为夏季;当地球离太阳最远时,能量较低,温度较低,此时为冬季。
而南北半球由于在不同时间离太阳最近,所以季节是相反的。
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特征。
地球自转决定了地球的自然日和时间制度,造成了昼夜交替和离心力、科里奥利力等现象。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大,西经度数减小。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不同纬度与赤道线速度大小成cos 余弦关系,如60°N 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最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最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产生四季和五带二、昼夜交替和时差★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针对训练:关于右图中晨昏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弧线ABC 是晨线B .弧线ABC 是昏线C .弧线AB 是晨线D .弧线BC 是晨线答案:C 解析:此题突破口在于根据经度大小的变化判断出来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然后再根据自转法,判读晨昏线。
AB 为晨线,BC 为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 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 < 0°,晨昏线上 =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针对训练: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下列有关晨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晨昏线上时刻相同B .晨昏线上日期相同C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相同D .晨昏线上区时相同答案:C★㈡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八上地知识点总结

八上地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构造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星球,它的赤道直径要比极轴直径长。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壳,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层,地核由内外核组成。
二、地球的运动1. 自转:地球绕自己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现。
2.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年完成一次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
三、地球的地理环境1. 地球的气候:地球的气候呈现出多样性,受到纬度、海陆分布、海洋暖流等因素的影响。
2. 地球的地貌:地球上有大陆、岛屿、山脉、平原等不同的地貌特征。
3. 地球的水文:地球的水文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水的分布也呈现出多样性。
四、地球的人文环境1. 人口的分布:地球上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
2. 城市的发展:城市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城市的发展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
3. 地球的文化:地球上有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它们相互影响、交流、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五、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基础,应该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
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的宝藏,包括煤炭、石油、铁矿石等,它们是工业发展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料。
3.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地球的生命之源,应该加强保护和恢复,建设美丽的家园。
六、地球的灾害1. 自然灾害: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它们给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2. 环境污染: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
七、地理技术1. 卫星导航:卫星导航技术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得知自己的位置和前方的路况,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
2.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可以在航拍、农业、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地理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以上就是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来源:学科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下图中AB为晨线。
[来源:学科网ZXXK]【例题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Z+xx+]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只是产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不会造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答案:A要点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有两个:①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也是北极名称的来历)。
②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地轴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度数是 66.5°。
如图所示: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为365天)。
有关地球运动的规律总结

地球的运动一、经纬网相关规律总结1.经纬线的特点对比2.南、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知识3.经纬度的划分及规律经度:(1)经度划分的起点线为0°(本初子午线),向东增大时东经度(E),向西增大是西经度(W)(2)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逐渐增大,西经度逐渐减小。
(3)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方向。
(4)经线圈(相对的两条经线)经度之和等于180°,一个是东经度,一个是西经度。
纬度:(1)纬度划分的起点线为0°(赤道),向北增大的是北纬(N),向南增大的是南纬(S)。
(2)0°-30°是低纬度地区,30°-60°是高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3)南北回归线分别为23.5°S和23.5°N,南北极圈分别为66.5°S和66.5°N。
(4)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是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从北极圈到北极点是北寒带,从南极圈到南极点是南寒带。
3.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其中20°W东边是东半球,西边是西半球,160°E东边是西半球,西边是东半球。
(小于20度为东半球,大于160度为西半球)4.方向的确定(1)若不特别说明,一般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方格状经纬网图,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1)根据两地纬度判断南北方向①两地都是北纬:纬度数值大的地点位置偏北,数值小的地点位置偏南。
②两地都是南纬:纬度数值小的地点位置偏北,数值大的地点位置偏南。
③两地中一地为北纬一地为南纬:北纬的地点位置偏北,南纬的地点位置偏南2)根据两地经度判断东西方向①两地都是东经: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小的在西面②两地都是西经: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经度数值大的在西面③两地中一地为东经一地为西经:两地东西经度数之和:小于180°:东经度地点在东面,西经度在西面大于180°:西经度地点在东面,东经度在西面等于180°:位于两条正相对的经线上,说哪一点在东、哪一点在西均可,此种情况比较不出东西方向(相对的两条经线相加等于180°)(3)俯视图,关键确定自转方向,然后定东西,再定南北“箭头为东,箭尾为西”“近南则南,近北则北”5.对趾点对趾点:地球表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位于地球直径两端的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小结
1.地球自转围绕中心是地轴,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一天。
地球公转围绕中心是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2.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地球的公转
产生了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4.北半球的春季是3、4、5月,夏季是6、7、8月,秋季是9、10、11月,冬季是12、1、
2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5.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自北极向南极依次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
带。
其中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北寒带和南寒带。
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表
A B C D
节气名称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
北半球昼夜长短
7.读五带的划分,完成下列题目。
(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五带名称。
A ;
B ;
C ;
D ;
E 。
(2)写出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纬线名称是及其
纬度是。
①纬线名称,纬度。
②纬线名称,纬度。
③纬线名称,纬度。
④纬线名称,纬度。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知识讲解)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考点解读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知识清单1.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2.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规律 3.黄赤交角及影响 参考答案: 1.自转轴 不动 北极星 逆时针 顺时针 23 56 4 24 角度 无角速度 15° 无线速度 递减 2.太阳 西 东 公转轨道 椭圆 焦点 近日 远日 真正 365 6 9 10 回归 365 5 48 46 近日远日 近日 远日 3.赤道 黄道 23°26′ 南北回归线 回归年 要点精析 要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1)运动轴心及轨道:★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 º 34′夹角。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周期:①恒星日:自转360º,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自转360º 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应用:恒星日:(用于天文观测)以恒星作为参照物。
地球自转一周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用于计时。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4)速度:①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 º /小时②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 ),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
注意: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影响自转线速度的因素:纬度、海拔【典型例题】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分布示意图”,R 、T 在同一纬线上。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 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A .南半球低纬度B .北半球中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北半球高纬度2. R 点地形最有可能是A .丘陵B .盆地C .山地D .高原解析:第1题,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线速度数值越向南越小,说明越向南纬度越高,所以说该地在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30°纬线的线速度为1447/小时,图中线速度数值介于二者之间,所以位于低纬度,故答案选A 。
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知识点1. 地球自转啊,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不停地转呀转。
你想想,我们每天经历的白天和黑夜不就是地球自转带来的嘛!比如,为啥晚上我们能看到星星,白天就看不到呢,这就是因为地球自己转着让我们面向和背向了天空呀!2. 地球公转可太重要啦!它围着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哎。
哎呀,这就好像我们围着自己喜欢的东西转一样。
你看四季的变化,不就是因为地球公转嘛,冬天冷得要命,夏天又热得要死,这都是地球公转搞的鬼呀!3. 地球自转的速度那是相当快呀!真不敢想象要是突然停下来会怎样。
这就好比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那得多吓人啊。
地球上的我们都感觉不到它在转,多神奇呀!我们能平稳地生活,可都多亏了地球这稳定的自转呢!4. 地球公转的轨道可不是随便的哟!它是有规律的椭圆呢。
这就好像我们跑步的赛道一样,有固定的路线。
太阳就在其中一个焦点上,是不是很有意思呀?想想看,如果轨道变了,那我们的生活还不得乱套啦!5. 地球运动的规律可是大自然的杰作呀!就像一个超级厉害的魔术师在变戏法。
比如潮汐现象,不就是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嘛,那潮起潮落的,多壮观呀!6.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简直太大啦!这简直就是大自然的调控器呀。
你说要是地球运动变了,那有些地方是不是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气候啦?就像给生活换了一种模式一样。
7. 地球自转带来的时差可让人又爱又恨呢!当我们这里天黑了,别的地方可能还阳光明媚呢。
这就好像一场时间的游戏,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呀。
要是没有时差这回事,那多无趣呀!8. 地球的运动是如此的神奇和重要,它们相互配合,给我们带来了白天黑夜、四季变化、各种自然现象。
要是没有这些运动,我们的世界真不知道会变成啥样,简直不敢想象呀!所以呀,我们得好好珍惜地球,珍惜它带给我们的这一切。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总结

2、公转速度
远日点
(7月初)
地球公转到远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慢
S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
时公转速度较快
近日点
(1月初)
地球的公转轨道示意图
远日点(7月初) 近日点(1月初)
线速度:近日点(较快30.3km/s) 远日点(较慢29.3km/s)
角速度:近日点(较快61′/d) 远日点(较慢57′/d )
完成学案P4第12题
恒星日 太阳日
恒星 太阳
23时56分 4秒
24时
360° 科学研究计时 360°59′ 生产生活计时
(3)地球的自转速度:
线速度:是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长 角速度: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
地球自转的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处处都是15˚/h
A
B
线速度: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
地轴与黄道面夹角:66°34'
地轴与赤道夹角:90°
黄赤交角:23°26'
南北回归线 纬度
假设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多大?太阳 始终直射什么位置?
黄道平面
地轴不倾斜,黄赤交角为零,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地轴倾斜23°26´,黄赤交角多大?太阳直 射点发生了什么变化 6月22日前
A.江淮地区农民正忙于播种小麦 B.华北地区农民正忙于种棉花 C.长江流域正忙于收获小麦 D.澳大利亚混合农场正忙于给绵羊配种
(3)图中 c
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
___________C_位___于___近__日___点___附__近__________。
复习巩固
1、图中表示的是 北
半球。
2、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C 。
地球自转现象知识点总结

地球自转现象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己轴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知识点包括地球自转的原理、影响、观测方法等方面。
下面就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一、地球自转的原理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轴是地球自转的轴线,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乎球体的,其自转使得地球在自身周围形成了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
地球的自转使得太阳在地球上东升西落,形成了日出和日落,使得地球表面在不同的时间处于白天和黑夜的状态。
2. 惯性的作用地球自转的原理主要是惯性的作用。
地球旋转时,地球上的物体由于惯性保持了水平的状态,并表现出地心向外的离心力。
这种离心力使得地球上的物体向外走动,形成了地理现象。
3. 日地运动地球的自转与其公转一起,构成了日地运动。
日地运动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公转,同时围绕自身轴线旋转。
地球自转的原理与日地运动一起共同构成了地球四季交替、白天黑夜交替等一系列自然现象。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自转对地球上的生物、地理和气候等方面都产生着影响。
地球自转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1. 形成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不断地转到阳光照射到地表,形成了白天;转到无阳光直射的地区,形成了黑夜。
这种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所决定的,这种现象在地球上是普遍存在的。
2. 形成地球的气候现象地球自转的影响还表现在地球的气候现象上。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赤道、中纬度、极地的气旋环流,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东西向移动和地球自转产生的科里奥利力,形成了风、洋流和气候。
3. 影响地球的地理现象地球的自转对地球的地理现象也产生着影响。
地球自转形成了地球的经度、时间和经纬度等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影响着地球上的地理现象,如地壳构造、地形地貌等。
三、地球自转的观测方法地球自转是由地球自身围绕自转轴的运动,可以通过观测太阳、星星等天体来观测地球的自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运动规律总结
一.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变化规律
1.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规律: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处处相等,均为15º/h
2.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为零,赤道处最大。
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地球不在近日点)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地球不在远日点)
三.太阳光照图上判断节气的方法
1.判断投影方位:极点俯视图、侧视图、方格图(圆柱投影)
2.找出太阳直射光线(即对准地心的那条太阳光线)
3.判断晨昏线的位置
①北极圈极昼(南极圈极夜),则为夏至日;
②南极圈极昼(北极圈极夜),则为冬至日;
③全球昼夜平分(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则为二分日;
四.晨昏线性质小结
1.晨昏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把地球等分为两个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为0
3.晨昏线只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他时间和经线圈斜交;
4.晨昏线始终和赤道相互平分
①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6点;
②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为18点;
五.时间计算
1.太阳直射的经线上任何地点,地方时为12点
2.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点
3.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上,地方时为当天0点(或者前一天的24点)
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
2.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3.太阳直射点在a(南或北)半球,则a半球昼长夜短,而且越往a方向昼长越长。
4.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
日落时间=12+昼长的一半;
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定义:在地方时12点时,该地的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H=90º-纬度差
①纬度差必须为正;
②纬度差:所求地点的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之间的差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①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热带、南北寒带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一致
南北温带的范围的大小变化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变化相反
[例1]读右图回答问题(AD的经度为0°):
(1)该图日期为月日前后,北半球为(节气),
此时,南半球为(季节)。
(2)图中A、B、C、D、E五点处,
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关系是
(3)同一天杭州(30ºN)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是
(4)这一天,地球的公转速度()
A.最快
B.最慢
C.较快
D.较慢
(5)从B地水平运动到C地的物体会向(东或者西)偏转。
从C地水平运动到E地的物体会向(东或者西)偏转。
从C地水平运动到D地的物体会偏转。
(6)这一天,B地的昼长为,B地的日落时间为。
(7)此时,北京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为。
(8)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9)图中弧GH为(晨线或者昏线)。
(10)将上图转绘成俯视图(要求绘出太阳光线,晨昏线,昼夜半球,标出自转方向)
[例2]如上图,P点的纬度为72ºN,经度为40ºW,弧PAB为晨昏线,则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此时北京时间为。
[例3]读太阳直射点周年运行轨迹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E分别代表什么节气?
A ,
B ,
C ,
D ,E
(2)试述杭州(30ºN)地区在太阳直射点从A运行到E过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变化情况。
[例4]在30ºN附近的“日光城”拉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则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约为()
A.23.5º
B.30º
C.47º
D.60º
[例5]如图,现计划在某城市(36.5ºN)的A楼(高50米)的附近兴建一座B楼,为使B 楼最底层全年都能受到太阳光照射,则A楼和B楼之间的距离最少为几米?
[例6]如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阴影部分为9月24日,空白部分为9月25日。
(1)SA的经度为,SB的经度为。
(2)此时,北京时间为月日。
[例7]下图为“不同纬度昼长分布曲线图”,根据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2)A点的日出时间是当地地方时时。
(3)在A、B、C、D四点中,地球的自转线速度大致相等的两个点是。
(4)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5)此时C点所在纬线发生的现象是(昼夜状况)。
[例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晨线,日期为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2)若DF为晨线,此时为(节气),此时北京时间为。
例题参考答案
[例1](1)6 22 夏至日冬季;(2)A=B=C=D=E;C=D>B=E>A;B>C=D>A >E;(3)83.5°;(4)D;(5)西;东;不;(6)14小时;19:00;(7)16:00;8:00;(8)(23.5°N,60°E);(9)晨线;(10)略
[例2](18°N,140°E);10:40
[例3](1)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A-B、D-E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点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C-D时逐渐降低,D点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昼长的变化:A-C时杭州昼长夜短,A-B昼渐长,B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B-C昼渐短;
C-E时杭州昼短夜长,D-E昼渐长,D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C-D昼渐短[例5]50√3
[例6](1)180°;70°E (2)9月25日3:20
[例7] (1)23.5°S (2)6 (3)B、D (4)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5)出现了极夜现象
[例8] (1)12 22 (23.5°S,0°);(2)冬至日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