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e583bc7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7.png)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机体和药物: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药物剂型药物可制成溶液剂、糖浆剂、片剂、胶囊、颗粒剂、注射液、气雾剂、栓剂等用于各种不同给药途径的剂型。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吸收、产生效应的速度和时间。
药物产生效应的速度通常是:静脉注射>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直肠>贴皮。
给药途径不同时治疗剂量可相差很大,如硝酸甘油常用量:舌下含服0.2 mg~0.4 mg,口服2.5 mg~5 mg,贴皮l0 mg,分别用于急救、常规或长期防治心绞痛。
相同药物剂型有多种药物剂量规格,适用于不同治疗目的,应按照药典(pharmacopeia)规定的剂量使用,注意处方用药不可超过每日或每单位时间最大用量(极量,maximum dose)。
生物类药剂所含的药量常用生物活性为单位,如penicillin青霉素用国际单位(international unit,I.U.),用I.U.为单位的各种药物包括抗毒素(血清)、干扰素等比一般药物容易导致过敏反应,使用前需常规做皮肤过敏试验。
近年来临床有些新的剂型,如缓释剂(slow release formulation)是指药物按一级速率缓慢释放,能较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产生持久药效的剂型;延迟释放剂(extended release formulation)是指缓释剂中以缓慢释放为主的剂型;持续释放剂(sustained release formulation)是指缓释剂将不同释放速率的药物组合在一起,达到迅速生效和较长时间维持药效的效果;控释剂(controlled release formulation)是指药物按零级速率释放,使血药浓度稳定在有效浓度水平,产生持久的效应。
2.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临床常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除达到多种治疗目的外都是利用药物间的协同怍—用(synergism)以增加疗效或利用拮抗作用(antagonism)以减少不良反应。
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4b8421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b.png)
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效应的学科。
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改变或反应,包括治疗、毒副作用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而药物效应的产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从生物体因素、药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生物体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等。
个体差异是指由于个体之间的生理和遗传差异导致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效应差异。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都可能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而个体的生理状态(如肝功能、肾功能)也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性别差异是指男性和女性在药物效应上的差异,由于男女体内激素、酶活性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差异,导致药物对男女性的效应不同。
年龄差异是指不同年龄段人群在药物效应上的差异,由于儿童、成人和老年人体内生理变化、酶活性和药物代谢的差异,导致药物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的作用和效应不同。
药物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主要包括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药物化学结构。
药物的剂量是指药物在一定时间内进入人体的数量,剂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药物的效应。
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会导致药物的速度和程度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的效应。
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了药物的药理活性和选择性,不同的药物化学结构会导致不同的药物效应。
环境因素对药物效应的影响主要包括药物相互作用和环境条件。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以上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或干扰,影响彼此的药物效应。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是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药物和饮酒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环境条件是指药物在特定环境中的作用和效应,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都可能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效应。
总结起来,药理学研究的是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效应,而药物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物体因素如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药物因素如剂量、给药途径和药物化学结构,以及环境因素如药物相互作用和环境条件都会影响药物的效应。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个体化地选用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法,从而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药理学(A)第2次
![药理学(A)第2次](https://img.taocdn.com/s3/m/b3378219c5da50e2524d7f6c.png)
第三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一、单项选择题1.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是( E )A.年龄和性别B.体重C.给药时间D.病理状态E.以上都是2.吸收较快的给药途径是( A )A.肌肉注射B.皮下注射C.口服D.经肛E.贴皮3.联合用药难解决的问题是( D )A.协同作用B.拮抗作用C.配伍禁忌D.个体差异E.多种用药目的4.对药物吸收影响不大的因素是( C )A.食物 B.空腹服药 C.饭后服药 D.促胃排空药 E.胃易破坏药5.服麻黄碱2~3天后对哮喘不再有效的原因是( E )A.致敏性 B.耐受性 C.抗药性 D.耐药性 E.快速耐受性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给药途径药物吸收较为完全( ABCDE )A.肌内注射B.直肠给药C.吸入给药D.舌下含服E.皮下注射2.药效学相互作用包括( CDE )A.药酶诱导作用B.药酶抑制作用C.协同作用D.拮抗作用E.敏化作用3.在机体方面影响药物的作用的因素( ABCDE )A.年龄B.性别C.病理状态D.精神因素E.遗传因素4.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 ABCD )A.药物间的吸附与络合B.消化液的分泌C.消化道pH值改变D.胃排空改变E.同服药酶诱导剂5.可引起特异质反应的药物有( ABCDE )A.琥珀胆碱B.磺胺类药物C.对乙酰氨基酚D.伯氨喹啉E.阿司匹林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种效应是通过激动M胆碱受体实现的( D )A膀胱括约肌收缩 B.瞳孔开大肌收缩 C.骨骼肌收缩 D.唾液腺分泌 E.胰岛素分泌A.心脏B.支气管和骨骼肌血管平滑肌C.瞳孔开大肌D.胃肠道平滑肌E.膈肌3.以下哪种效应不是M受体激动效应( B )A.心率减慢B.腺体分泌减少C.支气管平滑肌收缩D.胃肠道平滑肌收缩E.睫状肌收缩4.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上的受体是( D )A. α1受体B.N受体C. ß受体D.M受体E.α2受体5.N2受体激动时( C )A.支气管平滑肌收缩B.肠蠕动加强C.骨骼肌收缩D.心肌收缩力加强E.肠蠕动减弱6.β1受体激动时( B )A.血管收缩B.心跳加快C. .肠蠕动加强D. 骨骼肌收缩E. 支气管收缩7.N1受体位于( B )A.骨骼肌运动终板上B.神经节细胞上C.心肌细胞上D.血管平滑肌细胞上E.肝细胞上8.通过影响递质转化而发挥作用的药物是( C )A.毒扁豆碱B.麻黄碱C.阿托品D.氨茶碱E.肾上腺素9.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 C )A.多巴胺B. 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乙酰胆碱E.异丙肾上腺素10.ß2受体激动时( E )A.肠蠕动加强B. 心肌收缩力加强C.骨骼肌收缩D.血管收缩E. 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二、多项选择题1.胆碱能神经兴奋时引起( ABCE )A.心率减慢B.汗腺分泌增加C.骨骼肌收缩D.瞳孔扩大E.胃肠道平滑肌收缩2.胆碱能神经包括( ABCE )A.运动神经B.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C.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D.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E.汗腺分泌神经和骨骼肌血管舒张神经3.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时引起( ACDE )A.心脏兴奋B.瞳孔缩小C.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收缩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E.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4.N1受体主要分布在( BD )A.运动神经支配的效应器B.肾上腺髓质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D.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E.子宫平滑肌A.小血管平滑肌B.瞳孔开大肌C.汗腺和唾液腺D.胆道平滑肌E.膀胱平滑肌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分类及其各类的代表药物。
药理学讲稿之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
![药理学讲稿之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https://img.taocdn.com/s3/m/0253257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3.png)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同等剂量的药物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不一定能达到相等的血药浓度,相等的血药浓度也不一定产生相同的效应,这是因为药物防治疾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药物本身的因素,也有机体方面的因素,只有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在临床用药时才能保证疗效与减少不良反应。
第一节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年龄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药物的作用会有影响,因为不同年龄阶段体重、体液与脂肪量不同,从面药物的Vd不同,且对于成年人来说,其发育成熟、生理功能正常、体重稳定、肝肾功能充分发育,有一定的药动学参考1、小儿:尤其是新生儿与早产儿,身体未充分发育,生理功能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如体液多、血浆蛋白总量低、肝肾功能未充分发育、智力在迅速发育——对药物的清除慢,对药物很敏感——用药要特别注意;例1:新生儿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肾排泄功能低——氯霉素用量过大——蓄积中毒——循环衰竭的灰婴综合征;例2:四环素+钙络合——沉积于骨与牙——影响骨与牙的发育——8岁以下儿童不用;2、老年人:65岁以上者为老年人,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也不一样,其体液少,血浆蛋白少,肝肾功能减退——药物消除慢——蓄积中毒——用药剂量减少,一般为成人的3/4;老年人的代偿适应力差,对药物的耐受性差,易患动脉硬化——升压药与剧烈药慎用;二、性别:男女有别,男性与女性在体重、体液总量与脂肪分布方面有很大的差别,且对于女性来说有一特殊的三期:月经期:不宜用抗凝药以免出血不止;妊娠期:尤其在妊娠头三个月用药要特别注意,禁用激素与抗代谢药——例:反应停;哺乳期:有的药物可以通过乳汁进入到新生儿体内,例:吗啡——呼吸抑制;三、个体差异与遗传异常:(一)个体差异:病人对药物的反应性不同,包括量的差别与质的差异1、量的差别:不同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用药的量也不同高敏性:对药物特别敏感——小剂量药出现效应;耐受性:对药物特别不敏感,用大剂量的药才能达到相同的药效;例:异戊巴比妥的麻醉剂量为5(高敏者)-19(耐受者)mg/Kg 2、质的差异:变态反应——例: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药理学课件 药理学-影响药物作用因素
![药理学课件 药理学-影响药物作用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a941e1958f5f61fb6366658.png)
复方新诺明
骨髓巨幼红细胞症
肾毒性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增强肾毒性
N-M拮抗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增强N-M阻滞、延长窒 息时间
补钾剂
保钾利尿药
高钾血症
拮抗作用(antagonism)
➢ 指两药联合所产生的效应小于单独应用其中一 种药物的效应。
生理性拮抗
➢分类:
生化性拮抗 药理性拮抗
化学性拮抗
15
生理性拮抗
氧化、分解失效
➢ 维生素C注射液在pH值>6以上易被氧化,故不宜与 碱性的氨茶碱、谷氨酸钠等注射液合用;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羧苄西林混合于静脉滴注液中, 可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氨基与羧苄西林的β-内酰胺 环之间发生化学性相互作用而灭活。
例: 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0%磺胺嘧啶钠静滴
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溶解度下降,析出结晶可造成 血管栓塞死亡。
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n
ADME过程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代谢 metabolism
排泄 excretion
28
(1)影响药物的吸收
Drug A
PH、胃排空、肠运动、复合物形成
Drug B
Drug A
吸收
absorption
分布
distribution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 药物因素 • 病人本身的因素 • 联合用药
个体差异:因人而异的药物反应。 个体差异在量方面表现为有些病人对某种药 物特别敏感,等量的药物可以引起和一般病 人性质相似但强度更大的药理效应和毒性, 称为高敏性。与此相反,对药物敏感性低的, 称为耐受性。
药理学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理学影响药效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87d3e25269dc5022abea000e.png)
对半衰期短的药物,给药次数要相应增加,对半衰期长的药物, 给药次数要相应减少;若病人肝、肾功能受损,药物的半衰期 延长,给药的时间间隔应该适当调整,以免发生蓄积中毒。
编辑ppt
4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二、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一)配伍禁忌 /cms/xs/G5RF8LYCCziD.html
编辑ppt
8
(一)年龄
1、儿童:与成人体液和脂肪含量不同。 ①体液总量占体重70%,而到1岁时降至57%,与成人相近; ②处于生长发育期,皮质激素对生长、中枢抑制药对智力有影响; ③血浆蛋白含量低,对药物结合少,进入组织的药量增多; ④肝功能发育不完善,对经肝消除的药物敏感,如灰婴综合症; ⑤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对吗啡特别敏感,易致呼吸中枢抑制; ⑥肾功能发育不完善,对某些药物排泄缓慢,t1/2较成人长。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及合理用药原则
编辑ppt
1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
1、药物的剂量和剂型
不同剂量或浓度作用强度的差别: 巴比妥、乙醇
不同剂量因器官选择性表现不同的药理作用: 阿托品
不同剂型(厂家或批号)都可能引起疗效上的差异: 安体舒通微晶胶囊
这种现象常用F(生物利用度)来表示: 制剂的F不同,药理作用就会产生差别,F与药物颗粒 大小、晶型、填充剂的紧密度、赋形剂的差异等有关。
(3)生化性拮抗:如肝药酶诱导剂使一些经药酶代谢 的药物效应降低。
(4)化学性拮抗:如鱼精蛋白对抗肝素过量引起的出 血等。
编辑ppt
6
(三)影响药动学
1、吸收 2、血浆蛋白结合率(PPBR) 3、生物转化 4、肾排泄编辑ppt7来自第二节 患者方面的因素
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9a11825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7.png)
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如何作用于生物体、产生药物效应及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学科。
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因素。
1.药物剂量和浓度:药物剂量和浓度是影响药物效应的最基本因素之一、药物剂量越大,药物浓度越高,产生的药效也越强。
但是,药物剂量过大或浓度过高可能会引起毒副作用。
2.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对药效有直接影响。
药代动力学性质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机体,如口服、静脉注射等。
药物分布到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中,代谢后形成活性代谢产物或无活性代谢产物,最后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不同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维持时间,从而影响药效。
3.药物的作用部位:药物的作用部位是药物发挥药效的具体位置。
药物可以作用于细胞膜、细胞器内部、受体等不同的部位,通过与目标分子结合或干扰其功能来产生作用。
不同的药物作用部位决定了其作用机制和效果。
4.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生物体内的目标分子相互作用,改变其正常功能的方式。
药物可以通过激活、抑制、竞争性结合等方式来改变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从而产生药效。
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产生的药效也不同。
5.生物个体的差异: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以是由基因多态性、性别、年龄、体重、疾病状态等因素导致的。
例如,一些基因型可能导致个体对其中一种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弱,从而需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副作用或提高疗效。
6.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药物效应。
药物可以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如药物之间的竞争性结合、药物之间的代谢互相影响等。
此外,药物还可以与饮食、饮酒或其他化学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效。
总之,药理学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包括药物剂量和浓度、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药物的作用部位、药物的作用机制、生物个体的差异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对于合理使用药物、提高疗效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非常重要。
药理学-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PPT课件
![药理学-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da46f74b35eefdc8d333d8.png)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1
01.02.2021
第一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影响
2
01.02.2021
(一)药物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1、妨碍吸收:
(1)胃肠道PH变化:弱酸药——在酸性环境中吸收好+ 抗酸药(PH升高)——解离多,吸收少;
(2)形成络合物:四环素+钙、铝、镁——络合物——不 能与牛奶同用;
(3)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甲氧氯普胺——促进胃排 空——吸收快;阿托品——抑制胃排空——吸收慢;
17
01.02.2021
(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拮抗可表现于不同水平: (1)药理性拮抗:当一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激动 剂与其受体结合
普萘洛尔——阻断β受体+异丙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2)生理性拮抗:两个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 两个特异性受体
镇静催眠药(安定)+浓茶或咖啡——拮抗作用;
4
01.02.2021
一、剂量、剂型、给药途径
剂型:
同一药物的不同剂型药效也不同。 例如:
硝酸甘油:针剂5-10ug=锭剂舌下含服0.2-0.4mg= 贴皮剂10mg
布洛芬片: 3-4次/日 布洛芬缓释剂:1次/日;
5
01.02.2021
一、剂量、剂型、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
1、不同的给药途径,药效作用可能不同 硫酸镁口服——泻下;肌注——降压和抗惊厥;
13
01.02.2021
影响药物效应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cb05e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3.png)
目录
• 药物因素 • 患者因素 •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 药物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 环境因素
01
药物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
01
02
03
溶解度
药物的溶解度影响其在体 内的吸收和分布,进而影 响药物疗效。
脂溶性
药物的脂溶性决定了其透 过生物膜的能力,脂溶性 越高,越容易透过细胞膜。
稳定性
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决定 了其作用时间,不稳定的 药物容易分解失效。
药物的制剂与剂型
制剂
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如片剂、 胶囊剂、注射液等,其生物利用 度和药效可能不同。
剂型
不同药物剂型对药物的释放速度 、作用时间和疗效有影响,如缓 释剂、控释剂等。
药物的剂量与给药途径
剂量
药物剂量是影响药物疗效的关键因素 ,剂量不足则疗效不佳,剂量过大则 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生理状态
患者的生理状态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例如,肥胖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药物剂量,因为脂肪组织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代谢。
患者的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药物效果。
03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01
食物成分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
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药物的溶解度,进而影响药物的吸收。例如,
药动学相互作用
吸收
分布
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速 率和程度,如胃酸抑制剂可降低某些药物 的吸收速度。
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分布, 如蛋白质结合药物可能会与另一种药物竞 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
代谢
排泄
一种药物可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代谢速 率和程度,如酶诱导剂可加速某些药物的 代谢过程。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e714d9fa8114431b80dd806.png)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是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差异。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我们可以从药物因素,机体因素和其他因素来分类学习。
药物因素一、剂量剂量不同,同一药物对机体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
二、剂型、生物利用度一个药物不同的剂型对药物的吸收快慢,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均有影响。
生物利用度不同,也可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不同。
三、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药物效应的强弱,甚至会改变作用性质。
四、给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及疗程给药时间从药物性质等来考虑,给药间隔时间一般以药物半衰期为参考依据,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程需要而定。
疗程是指为达到一定治疗目的而连续用药的时间。
五、反复用药1.药物依赖性指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躯体依赖性:躯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过去称成瘾性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曾称习惯性2.耐受性病人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交叉耐受性。
3.耐药性(抗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六、联合用药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1.药动学方面妨碍药物的吸收如胃肠道pH改变、形成络合物、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药物代谢影响药物排泄2.药效学方面(1)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协同作用。
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是两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称相加作用。
增强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两药个别效应的代数和,称增强作用。
增敏作用:是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的敏感性增强,称增敏作用。
(2)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药理性拮抗:当一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激动剂与其受体结合生理性拮抗:两个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生化性拮抗:如酶代谢药物化学性拮抗:如络合作用机体因素一、生理因素1.年龄婴幼儿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性、耐受性和器官功能与成人不同,故剂量与成年人不同2.性别妇女受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影响,选择药物要注意。
药学知识点归纳: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学知识点归纳: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6010d3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8.png)
药学知识点归纳: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针对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这个问题,专家进行了多方面的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一、药物因素1.药物制剂和给药方法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
2.药物相互作用多种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时,可因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而改变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
药物相互作用的效果可产生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①协同作用相加:合用时效应是各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如三磺合剂。
增强:合用时效应大于各别效应的代数和,如普鲁卡因中加入微量肾上腺素,使普鲁卡因毒性下降,局麻时间延长。
增敏:一种药物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敏感性增加,如可卡因使NA或Adr作用增强。
②拮抗作用药理性: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阻止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如普萘洛尔拮抗异丙肾的激动作用。
生理性:两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特异性受体,如组胺和肾上腺素对支气管血压效应。
生化性:苯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的代谢加速。
化学性:鱼精蛋白对抗肝素的效应。
二、机体因素1.生理因素包括个体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精神因素(安慰剂效应)、营养状况、昼夜节律、体温、血压、激素分泌以及酶的活性等。
遗传是药物代谢和效应的决定因素。
2.长期用药引起机体反应性变化(1)耐受性和耐药性耐受性:一般指后天获得性耐受,即反复连续使用某药物后,机体对该药物的反应性下降,必须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并维持原有的效应,这种现象称为耐受性。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及肿瘤细胞等对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使化疗药物的疗效减弱,甚至失效的现象。
(2)依赖性和停药症状3.病理因素疾病本身会导致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改变,肝、肾功能的损伤可引起药物在体内的蓄积。
药理学4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
![药理学4第四章 影响药效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d13d5bd8ad51f01dc281f158.png)
三、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 (一)个体差异(individual variation) 个体差异 在基本条件相同情况下, 在基本条件相同情况下,多数病人 对药物的效应基本相似。 对药物的效应基本相似。但有少数病人 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 个体差异。 对药物的反应有所不同,称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的原因在于高敏性和耐药性 • • 量的差别:高敏性、 量的差别:高敏性、耐药性 质的差异: 质的差异:变态反应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一节┃ 第一节┃机体方面的因素
一、年龄与性别 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其许多生理功能, 不同年龄的患者,由于其许多生理功能, 存在相当的差异, 存在相当的差异,所以对药物的药动学 和药效学均可产生明显影响。 和药效学均可产生明显影响。
(一)儿童:小儿--各 儿童:小儿--各 -种生理功能及肝肾功能 尚未充分发育, 对药物 尚未充分发育 反应较敏感。 反应较敏感。 (二)老人:65岁以上 老人: 岁以上 --肝肾功能呈现生理性 肝肾功能呈现生理性 衰退, 衰退,对许多药物反应 也敏感,如中枢N药易 也敏感,如中枢 药易 致精神错乱, 致精神错乱,心血管药 易致心律失常; 易致心律失常;抗胆碱 药易致尿潴留、便秘等 药易致尿潴留、 ,用药剂量应适量减少 。
三、反复用药 1.耐受性 ( tolerance) 在连续用药的过程 耐受性( 耐受性 ) 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 中 , 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 , 需加 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2.抗药性(resistance)在化疗中,病原体 抗药性( 抗药性 )在化疗中, 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抗 药性或耐药性( 药性或耐药性(rsistance) ) 3.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是指某 药物依赖性( 药物依赖性 ) 些麻醉药品( 些麻醉药品 ( narcotics) 或精神药品 , ) 或精神药品,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 使之兴奋或 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18d3090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e.png)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药物在机体内产生的药理作用是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药物和机体的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药动学和药效学的差异。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我们可以从药物因素,机体因素和其他因素来分类学习。
药物因素一、剂量剂量不同,同一药物对机体作用的强度也不一样。
二、剂型、生物利用度一个药物不同的剂型对药物的吸收快慢,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等均有影响。
生物利用度不同,也可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不同。
三、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有较大影响,从而影响药物效应的强弱,甚至会改变作用性质。
四、给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及疗程给药时间从药物性质等来考虑,给药间隔时间一般以药物半衰期为参考依据,还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病程需要而定。
疗程是指为达到一定治疗目的而连续用药的时间。
五、反复用药1.药物依赖性指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
躯体依赖性:躯体依赖性也称生理依赖性,过去称成瘾性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也称心理依赖性,曾称习惯性2.耐受性病人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交叉耐受性。
3.耐药性(抗药性)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六、联合用药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1.药动学方面妨碍药物的吸收如胃肠道pH改变、形成络合物、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
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影响药物代谢影响药物排泄2.药效学方面(1)协同作用合并用药作用增加总称协同作用。
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是两药分别作用的代数和,称相加作用。
增强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两药个别效应的代数和,称增强作用。
增敏作用:是指一药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药的敏感性增强,称增敏作用。
(2)拮抗作用合并用药效应减弱,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它们分别作用的总和药理性拮抗:当一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阻止激动剂与其受体结合生理性拮抗:两个激动剂分别作用于生理作用相反的两个特异性受体生化性拮抗:如酶代谢药物化学性拮抗:如络合作用机体因素一、生理因素1.年龄婴幼儿老年人:对药物的反应性、耐受性和器官功能与成人不同,故剂量与成年人不同2.性别妇女受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影响,选择药物要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毒者的快感体验大致可分为三个连续过程
(1)强烈快感期 由下腹部向全身扩散,伴有皮肤 )强烈快感期: 由下腹部向全身扩散, 发红和搔痒,这种搔痒不仅不难受, 发红和搔痒,这种搔痒不仅不难受,而且抓搔 起来十分舒服 (2)松弛状态期 强烈快感期过后继而来的是似睡 )松弛状态期: 非睡的松弛状态,患者的紧张、焦虑、 非睡的松弛状态,患者的紧张、焦虑、烦恼等 全部消失,而觉得温暖、宁静、舒适, 全部消失,而觉得温暖、宁静、舒适,并伴有 愉快的幻想、幻觉。如大把的钞票、 愉快的幻想、幻觉。如大把的钞票、漂亮的美 女等。 女等。 (3)精神振奋期 ) 松弛状态期后,吸毒者自我感觉良好, 松弛状态期后,吸毒者自我感觉良好,精神饱 满等。 满等。
(2)精神依赖性( psychic dependence) )精神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与身体依赖性的主要不同点是: 精神依赖性与身体依赖性的主要不同点是:滥用 者在断药后不发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者在断药后不发生严重的戒断症状。精神依赖性 亦称心理依赖性,也称“心瘾” 亦称心理依赖性,也称“心瘾”。吸毒者在心理 上迫切地渴求毒品。为了追求心理上的满足, 上迫切地渴求毒品。为了追求心理上的满足,吸 毒者不顾一切,如毒品对个人身体上、 毒者不顾一切,如毒品对个人身体上、精神上的 损害, 损害,对家庭生活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的危害全然 不顾,强烈的渴求吸毒的一种心理状态。 不顾,强烈的渴求吸毒的一种心理状态。即使进 行脱毒治疗的吸毒者,在精神上不愉快、 行脱毒治疗的吸毒者,在精神上不愉快、身体上 不适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使用毒品解决问题, 不适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使用毒品解决问题,已 经戒毒多年的吸毒者, 经戒毒多年的吸毒者,在看到其他人吸毒甚至看 到使用过的吸毒用具,都可以使心瘾难以克制, 到使用过的吸毒用具,都可以使心瘾难以克制, 极易重新吸毒。
舒服和欣快感是许多阿片类药物典型药理学
特征,是产生滥用和依赖性的万恶之源。 特征,是产生滥用和依赖性的万恶之源。 应用海洛因后,初始感觉常被描述为“ 应用海洛因后,初始感觉常被描述为“一种快 激动” 感”或“激动”,此种激动持续数秒到几分钟不等 它是一种强烈的欣快(有人认为与性高潮类似, ,它是一种强烈的欣快(有人认为与性高潮类似, 也有人认为海洛因引起的快感比性高潮更加强烈, 也有人认为海洛因引起的快感比性高潮更加强烈, 天下第一乐” 把海洛因产生的快感称为“天下第一乐”,而将 性快感称为“天下第二乐” 性快感称为“天下第二乐”。这就是海洛因依赖者 说的“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了”的原因之一。 说的“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了”的原因之一。
(4)长期用药可产生耐受性,导致药物滥用更 )长期用药可产生耐受性, 加严重。社会上把药物依赖性叫做吸毒。 加严重。社会上把药物依赖性叫做吸毒。 奖赏效应( 总之,因为人和哺乳动物脑内存在有奖赏效应 总之,因为人和哺乳动物脑内存在有奖赏效应(愉 快中枢) 电的或化学物质刺激脑内特定脑区 电的或化学物质刺激脑内特定脑区, 快中枢),电的或化学物质刺激脑内特定脑区, 感受到类似于当饥饿时获得食物或性接触满足的 自然奖赏效应, 自然奖赏效应,药物强化效应是药物对人用药后 刺激中枢出现的比自然奖赏效应多得多的欣快效 药物奖赏效应通过作用于大脑有学习、 应。药物奖赏效应通过作用于大脑有学习、记忆 功能核团留下牢固记忆, 功能核团留下牢固记忆,戒断后反复出现对奖赏 效应的强烈渴求,形成反复药物滥用,引起复吸。 效应的强烈渴求,形成反复药物滥用,引起复吸。
成瘾性 身体依赖性的特征是中断用药会发生严重的 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过去的概念往往将身体依赖性和 成瘾性等同起来;目前认为, 成瘾性等同起来;目前认为,成瘾者的用药 行为属于“强迫性用药” 行为属于“强迫性用药”,其特征是用药者 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 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后者所带来的 渴求感根深蒂固,虽经戒毒治疗, 渴求感根深蒂固,虽经戒毒治疗,但对毒品 的渴求感并未消除,很容易再度滥用毒品, 的渴求感并未消除,很容易再度滥用毒品, 因此认为成瘾性主要反映了药物的精神依赖 性,过去把身体依赖性当作成瘾性的看法是 不准确的. 不准确的
四. 给药次数 给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 而定。 长短和肝肾功能等。 而定。注意 t1/2长短和肝肾功能等。 长短和肝肾功能等 五. 给药时间 应根据病情,用药目的等情况而定。 应根据病情,用药目的等情况而定。口服一 般情 况下空腹服比饭后服吸收好。 况下空腹服比饭后服吸收好。 (1) 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 ) 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 (2) 催眠药:? ) 催眠药: (3) 健胃药:? ) 健胃药: (4) 助消化药:? ) 助消化药: (5) 驱虫药:空腹服或半空腹服。 ) 驱虫药:空腹服或半空腹服。
药物依赖性形成有关的机制
药物依赖性实际上就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产生的 特殊神经精神状态,对人作用后, 特殊神经精神状态,对人作用后,出现特殊的精 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1)出现愉快的精神效应(欣快感,飘飘欲仙的 )出现愉快的精神效应(欣快感, 感觉)。 感觉)。 (2)这种感觉会留下极其牢固的记忆,表现出强 )这种感觉会留下极其牢固的记忆, 烈渴求,造成反复用药,不断得到这种感受, 烈渴求,造成反复用药,不断得到这种感受, 机体不断调整代谢水平, 机体不断调整代谢水平,以适应外源性药物 作用,进行生理活动,以维持人体基本功能。 作用,进行生理活动,以维持人体基本功能。 (3)一旦断药,代谢、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即产 )一旦断药,代谢、生理功能发生紊乱, 生戒断症状。 生戒断症状。
第 四 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很多,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 有两个方面: 有两个方面: 药物方面的因素 机体方面的因素。 机体方面的因素。
第一节
药物方面因素 剂量:同一药物剂量不同作用强度可相差很大。 一. 剂量:同一药物剂量不同作用强度可相差很大。 杀菌力强。 以上杀菌力降低。 乙醇 75%杀菌力强。75%以上杀菌力降低。 杀菌力强 以上杀菌力降低 20—30%局部涂擦皮肤可促进局部血管 局部涂擦皮肤可促进局部血管 扩张,改善血液循环; 扩张,改善血液循环;另外可 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 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 巴比妥类催眠药: 巴比妥类催眠药: 镇静。 小剂量 —— 镇静。 催眠。 中等剂量 —— 催眠。 抗惊,麻醉。 大剂量 —— 抗惊,麻醉。
六. 心理因素 1. 安慰剂 2. 药物治疗的效应 (1)药理效应 ) (2)非特异性药物效应 ) (3)非特异性医疗效应 ) (4)疾病的自然恢复 ) 3. 安慰剂效应
七. 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 1. 过敏反应 2. 耐受性:在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 耐受性:在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降低, 要达到原来的反应必须加大剂量。 要达到原来的反应必须加大剂量。 快速耐受性: 快速耐受性:药物在反复应用数次后药效减弱 甚至消失。如麻黄碱静注3-4次升 甚至消失。如麻黄碱静注 次升 压反应渐消失。 压反应渐消失。 3.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 耐药性:又称抗药性, 反复应用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的表现。 的表现。
Hale Waihona Puke 剂型:吸收快慢一般为: 二. 剂型:吸收快慢一般为: 口服:水溶液>散剂> 口服:水溶液>散剂>片剂 注射:水溶液>油剂> 注射:水溶液>油剂>混悬剂 目前临床上有许多新剂型:如缓释剂型, 目前临床上有许多新剂型:如缓释剂型,控释 剂型(恒速或近恒速释放)。 剂型(恒速或近恒速释放)。 三. 给药途径 1. 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一般为规律是: 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一般为规律是: 静注>肌注>皮下注射>口服> 静注>肌注>皮下注射>口服>贴皮 2. 有些药物给药途径不同,作用性质发生改变。 有些药物给药途径不同,作用性质发生改变。 如:硫酸镁:口服产生泻下和利胆作用。 硫酸镁:口服产生泻下和利胆作用。 注射产生中枢抑制,降压,抗惊。 注射产生中枢抑制,降压,抗惊。 3. 临床上采用那种给药途径要看药物理化性质, 临床上采用那种给药途径要看药物理化性质, 药物作用,疾病等情况而定。 药物作用,疾病等情况而定。
第二节 机体方面因素
年龄:小儿,尤其新生儿和早产儿;老年人。 一. 年龄:小儿,尤其新生儿和早产儿;老年人。 二. 性别 遗传异常: 三. 遗传异常: 许多药物经肝乙酰化而灭活, 许多药物经肝乙酰化而灭活,而乙酰化酶的多少 在人群中有差别。 为慢代谢型; 在人群中有差别。白种人 50%为慢代谢型;黄 为慢代谢型 种人慢代谢型为10%。 种人慢代谢型为 。 四. 特异质反应 1. 先天性缺乏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者,在磺胺药, 先天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者 在磺胺药, 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者, 伯氨喹等作用下可诱发溶血反应。 伯氨喹等作用下可诱发溶血反应。 2. 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氯霉素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五. 疾病状态
4. 药物依赖性和成瘾性 药物依赖性是“ 药物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 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 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他表现出一 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为的是要去感受他的精神效应( 为的是要去感受他的精神效应(如飘飘欲仙的感 或者为了避免断药所引起的痛苦。 觉)或者为了避免断药所引起的痛苦。 ( 1)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身体依赖性( 依赖性一旦产生, 依赖性一旦产生,用药者若突然断药将发生 类特殊症状,称戒断症状, 一 类特殊症状,称戒断症状,这些症状常令 人难以忍受, 人难以忍受,由于惧怕发生戒断症状使成瘾 者不得不接连用药的主要原因。 者不得不接连用药的主要原因。
六. 联合用药 目的: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目的: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延缓抗药性 发生。 发生。 结果: 结果:(1)协同作用:合用疗效增强 )协同作用: 如1+1 ≥ 2 (2)拮抗作用 ) 如1+1 <2 配伍禁忌: 七. 配伍禁忌: 合用时发生理化性质的相互作用, 合用时发生理化性质的相互作用,影响疗效或 毒性反应,尤其是静滴时特别注意配伍禁忌。 毒性反应,尤其是静滴时特别注意配伍禁忌。 八. 药物相互作用 例如: 土霉素(广谱抗菌药) 例如:小儿腹泻 土霉素(广谱抗菌药) 乳酶生( 乳酶生(缓解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