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要下雨了》教案设计(通用14篇)
《要下雨了》教案设计(通用14篇)《要下雨了》设计篇1教学要求1、能够借助课后思考提示读课文,体会大自然景物的美。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并展开想象的能力。
3、读懂每句话,了解句与句的联系,能正确解答课后的思考练习题。
教学重点理解第2自然段的语句和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审题入手,激发兴趣(一)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据题质疑,激发兴趣。
(学生可能提出:1、此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时的一场雨?2、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主要说的是什么?3、下雨时自然景物有哪些变化?等问题。
)(三)教师导入:同学们都见过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节是不一样的,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一起学文来解答。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一)学生自己小声阅读全文。
1、标出自然段。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新词。
(刮起、狂风、叭叭响、溅起、笼罩、房檐、汇合、咕咚、一股、滤过、舒枝展叶)多音字:笼,在本课应读lǒng3、通过自查字典理解以下词意: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汇合:水流聚集会合。
滤过:使液体通过纱布、木炭或沙子等,除去杂质,变为纯净(间或用于气体)。
(二)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三)教师引导划分段落。
1、看课题,联系文章。
哪几个段落是写雨中情景的?(课文的第3和第4自然段)2、提问:第1段与雨有什么关系?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最后一段呢?(第1段和最后一段都与中间段有紧密联系,第一段描写了雨前的景象,最后一段描写了雨后景象。
)3、提问:全文可分为几段?按什么顺序分?是按照事物发展顺序分的。
三、读懂提示,明确要求(二)让学生说说每个小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四、自学为主,分组议论五、重点齐议,理解内容(一)找三位同学分别按段读书。
其他同学思考:“这场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季节下的?下雨前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场雨是夏季的暴雨。
《要下雨了》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
《要下雨了》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0篇《要下雨了》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巩固本课6个生字和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
教具准备雨点形的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对话,特别是指导读好带有疑问语气、感叹语气的句子。
教学设想一、复习生字春雨就要落下来了,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抽学生读生字,读准确的将卡片送给他,注意:闷、阵、伸──前鼻韵。
哗──第一声。
偏旁、结构。
二、学习课文1、谈话导入:夏天的时候,下雷阵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下雨之前,小动物又会有什么变化呢?2、自主朗读课文:昨天我们已经知道了,文中写到了哪几种小动物在下雨前的变化?(燕子、小鱼、蚂蚁)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你们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美美地朗读,然后研究一下,他在下雨前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3、交流分析:⑴ 精讲小鱼:① 读好小兔的话:比较读: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小鱼,你怎么有空出来啊?自由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点拨:两个小鱼说明小白兔很想知道,很奇怪很急,读时连起来。
今天──说明小鱼平时在水里游,今天表现不同──游到水面上来了,很奇怪。
(板书:鱼游水面)看图:小白兔奇怪的表情怎样的?(眉毛上翘,眼睛瞪大,耳朵竖起,手指点着)学着这样的表情读:小鱼,小鱼,你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② 读好小鱼的话:说说读小鱼的话时,特别把哪个词说成重音?闷得很──也可以说很闷很闷,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假想:捏住鼻子,闭上嘴巴、眼睛试着沉入水底,体会透不过气来的难过,与透了气以后的轻松。
再读:闷得很难过透口气轻松快。
要下雨了:因为要下雨了,所以闷得很,透透气,游到水面上来了。
③ 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⑴ 小燕子:半扶半放,让学生朗读、理解。
教师点拨。
边做动作帮助朗读。
(板书:燕子低飞)⑴ 蚂蚁:小白兔这个消息是从哪里的来的?联系上文。
《要下雨了》小学教学教案
《要下雨了》小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提高生活常识。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故事主题:《要下雨了》2. 故事主要人物:小燕子、小兔子、小刺猬、小狐狸3. 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即将下雨的日子,小动物们为躲避雨水所做的准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2. 难点:运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角色扮演。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运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
2. 朗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
3. 讲解生词:讲解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充分理解。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述故事,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3. 口语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等环节中的口语表达,以及对故事情节的复述能力。
《要下雨了》语文课文教学教案设计
《要下雨了》语文课文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感知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要下雨了》是一篇描述自然现象的儿歌,通过形象的描绘,使孩子们对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有所了解。
2.2 教学重点生字的认识和掌握,儿歌的朗读和背诵。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下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的感知。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播放下雨的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4.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
4.3 生字学习教师讲解生字的读音和书写,学生跟读,加强对生字的记忆。
4.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5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的课文,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回家后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5.3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程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要下雨了》课文文本6.2 教学辅助材料: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下雨声音的音频文件、相关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6.3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7.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重点学习课文内容,生字学习;第二课时进行课文朗读、实践活动和作业布置。
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下雨了》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要下雨了》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要下雨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底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猜猜它是谁?(出示小兔子图)大家想知道在小兔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白兔有关的课文:要下雨了。
板题,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1、在小白兔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
3、汇报: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三、学习生字1、鼓励生活中识字通过初读课文,同学们就已经了解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
相信过了生字这一关,再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好,现在就请小朋友睁大眼睛往前看。
瞧,本课中的12个生字宝宝已经排好队,正等着小朋友们与它们交朋友呢。
看一看,那一个生字朋友你以前就认识了?(学生认后,应及时鼓励)2、充分自主,尝试合作小学语文《要下雨了》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底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导入师:在今天的课堂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猜猜它是谁?(出示小兔子图)大家想知道在小兔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小白兔有关的课文:要下雨了。
板题,齐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1、在小白兔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
3、汇报: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三、学习生字1、鼓励生活中识字:通过初读课文,同学们就已经了解了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
相信过了生字这一关,再读课文,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好,现在就请小朋友睁大眼睛往前看。
教案《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教案《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分享。
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要下雨了》2. 雨具道具(雨衣、雨伞、雨靴等)3. 画纸、画笔教学内容: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对下雨的了解,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故事讲解(10分钟)1. 播放故事课件,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欣赏故事《要下雨了》。
2. 教师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3. 针对故事中的情节,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三、观察自然(5分钟)1. 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天空、云彩等自然现象。
2. 引导幼儿发现下雨前的征兆,如云彩变黑、风变大等。
3.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四、手工制作(5分钟)1. 教师分发画纸、画笔等材料,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下雨场景。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手工制作。
3.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和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总结下雨前的征兆。
3. 教师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感想,让幼儿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故事讲解环节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幼儿在观察自然环节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关注幼儿在手工制作环节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4. 搜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教案《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六、教学活动:角色扮演(5分钟)1. 教师准备雨具道具,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2. 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角色特点,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3. 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让其他幼儿欣赏并进行互动。
《要下雨了》教案(优秀4篇)-最新
《要下雨了》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为您精心整理了4篇《《要下雨了》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要下雨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知道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要下雨了,(谁)(怎么样)说话。
3、指导学生用看、读、议、读的方法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进行句式练习。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下雨前一些动物活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三课时略)一、质疑引入新课。
1、板书25下雨了2、质疑课题。
比较要下雨了和下雨了3、小结。
二、学习13节。
1、看课件(画面为燕子低飞,并与小白兔交谈。
)(板书:看)2、课文哪几节写的是画面上的内容?3、齐读13节。
(板书:读)要求:提出疑难,圈画不懂的词语。
4、引导质疑、讨论。
(板书:议)5、利用句式进行说话训练,小结内容。
要下雨了,小燕子()。
(板书:燕子低飞)6、指导朗读。
(板书:读)7、小结学法。
三、学习46节。
1、比较句子:(1)要下雨了。
(2)是要下雨了吗?指导朗读句(2)。
2、多媒体CAI课件播放:小鱼浮出水面,并与小白兔交谈。
3、运用学法指导学生学习46节。
(1)老师引读课文,学生圈画不懂的词语。
(2)学生质疑,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3)汇报学习情况。
(4)句式练习:要下雨了,小鱼()。
(板书:小鱼游到水面)(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七节。
1、从哪看出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2、多媒体CAI课件播放:蚂蚁忙着搬家,并与小白兔交谈。
同法自学第七节。
3、检查自学情况。
《要下雨了》的教学教案
《要下雨了》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要下雨了”这个主题。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天气变化。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动物们在预测下雨前后的种种表现和变化,通过他们的经历,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2. 生词:潮湿、闷热、乌云、雷声、雨滴等。
3. 句型:A:How's the weather today? B: It's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生词的掌握,句型的运用。
2. 难点: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故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谈论天气,引出本课主题“要下雨了”。
2. 朗读故事: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故事,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
3. 讲解生词:教师讲解生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句型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句型描述天气,进行语言实践。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并描述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6.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天气变化,并用英语描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互动等。
2. 语言表达:评估学生在描述天气变化和自然现象时的语言准确性和流畅性。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观察天气变化并描述的作业,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的天气变化和自然现象。
2.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预测方法。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要下雨了》篇1【教材分析】《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自然现象,介绍了下雨前动物的不同表现,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在教学时采用图文对照法组织阅读活动,从图入手,先引导学生看图,认识图意,再随图逐段学文。
学文是为了认识事物、获取表达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并提高观察的深刻性和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目标】1.会认“腰、坡”等生字,会写“直、吗”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与下雨的关系。
4.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了解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题目1.诵读儿歌:“乌云密布天气闷,天空一片阴沉沉,闪电婆婆把腰伸,雷声响起一阵阵。
”从这些自然现象,你们知道了什么?2.观看动画。
出示课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电交加的动画情景。
3.学生自由地说说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4.揭示课文题目,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再读课文,读时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自学生字,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同桌互相读,比一比谁读得准确,声音洪亮。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文中的小白兔遇到了几个好朋友?都是谁?分别是在哪几个自然段遇到的?5.师:朗读了课文,谁愿意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白兔遇到了三个好朋友,分别是:小燕子、小鱼和蚂蚁。
《要下雨了》教案
《要下雨了》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认识燕子、蚂蚁、鱼等小动物,了解它们在下雨前的表现。
(2)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提高生活常识。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关注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燕子、蚂蚁、鱼等小动物,了解它们在下雨前的表现。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2)运用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下雨前的场景。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下雨前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3. 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动物在下雨前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谈论近期天气状况。
(2)提问:你们知道下雨前有哪些征兆吗?2. 新课导入:(1)介绍燕子、蚂蚁、鱼等小动物。
(2)讲述它们在下雨前的表现。
3. 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动物行为与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 实践活动:(1)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在下雨前的行为。
(2)创作故事:以“要下雨了”为主题,创作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
5.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关爱动物的意识。
6. 作业布置:(1)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雨前的征兆。
(2)绘制一幅动物在下雨前的画面。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实践活动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要下雨了》教案
《要下雨了》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要下雨了”这个主题。
(2)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朗读、复述故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词汇描述天气变化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相互关心、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掌握。
(2)天气变化词汇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描述天气变化的句子构造。
(2)故事情节的复述。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天气变化词汇和句子。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课件、天气变化词汇卡片、作业纸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雨声,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下雨的感受和经历。
2. 呈现故事:(1)利用课件呈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跟随故事发展。
(2)讲解故事中出现的天气变化词汇和句子。
3. 学习天气变化词汇:(1)分组进行词汇卡片游戏,让学生快速记忆天气变化词汇。
(2)进行词汇接龙游戏,巩固所学词汇。
4. 句子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子描述天气变化。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练习句子运用。
5. 故事复述:(1)邀请学生上台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鼓励学生相互之间复述故事,提高表达能力。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个小故事。
(2)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7.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等活动。
《要下雨了》教学教案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要下雨了》,了解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和动物们的反应,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要下雨了》是一篇描述下雨前自然现象和动物们反应的短文,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的征兆。
2.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回答相关问题。
2.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下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3 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4.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3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隐含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5 总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下雨前的征兆和动物们的反应。
第五章: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雨前的征兆,并和家长分享学习到的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6.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观察的记录。
6.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学习和进步。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自然科学探索: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科学探索活动,观察天气变化和自然现象。
7.2 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观察天气变化,增进亲子关系。
7.3 主题展览:让学生收集与天气、自然现象相关的资料,举办主题展览。
《要下雨了》教学教案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动物们为下雨做的准备。
(2) 学生能够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如“要下雨了”、“燕子”、“青蛙”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天气变化和动物的行为。
1.2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整理和展示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关注天气变化。
(2) 学生能够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要下雨了》这个故事,通过描述小动物们为下雨做的准备,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和动物的行为。
故事内容生动有趣,贴近生活,适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单词和句型,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
2.3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词和短语。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天气变化和动物的行为。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单词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3 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动物的行为。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1) 引导学生谈论天气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展示故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生词学习(1) 教授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2) 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巩固生词。
4.3 故事理解(1) 分组朗读故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下雨了》的小学教案设计
《要下雨了》的小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让学生认识燕子、蚂蚁、鱼等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2)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2)培养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分享与合作的品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要下雨了》是一篇描绘下雨前动物们生活情景的童话故事。
故事通过讲述燕子、蚂蚁、鱼等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知道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以及关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下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3 观察教学法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下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下雨前的现象。
4.2 讲述故事(1)教师生动讲述《要下雨了》的故事。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感受故事中的情境。
4.3 讨论交流(1)引导学生谈论故事中动物们的表现。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下雨前的现象。
4.4 观察实践(1)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
(2)学生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下雨前的现象。
4.5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关注自然现象的重要性。
(2)学生表达自己对关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认识。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课后作业(1)让学生家长协助,观察并记录家庭所在地区的下雨前现象。
(2)让学生画一幅下雨前的景象,体会故事中的情境。
5.2 拓展作业(1)让学生收集关于大自然、生态环境的资料。
《要下雨了》小学教学教案
《要下雨了》小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动物们为什么会有下雨前的反应。
2. 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教育学生要关心周围的事物。
3. 通过对故事的学习,提高学生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学会关心和保护小动物。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一些特定场景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故事图片、动画等。
2. 教学道具:小动物手偶等。
3. 作业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雨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故事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动物们。
3. 故事讲解:分段讲解故事,引导学生想象故事场景,理解动物们的行为。
4.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提升:教育学生要关心周围的事物,爱护小动物。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复述故事,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小动物,并分享讨论成果。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爱护小动物的短文。
2. 家长参与:让家长了解课堂内容,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作业。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表现,分析教学效果。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开展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小学《要下雨了》教学教案
小学《要下雨了》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要下雨了”这个主题。
(2)培养学生正确朗读、流利表达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大自然的变化,学会观察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3. 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故事动画、图片等。
2. 教具:生字词卡片、小组合作任务单等。
3. 教学场地: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故事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要下雨了”这个现象的观察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3. 理解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
(2)学生回答问题,阐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4. 小组合作(1)教师布置合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
5. 展示分享(1)各小组代表分享合作成果。
(2)全班同学互相评价,教师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拓展1. 课内外结合:推荐学生阅读与天气相关的书籍、文章,增加学生对天气知识的了解。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学会用肉眼观察天气变化。
要下雨了-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16 要下雨了一、概述《要下雨了》是人教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
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
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读来饶有趣味。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学会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创新目标认识雨前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易被那些新鲜、形象、直观的事物所吸引,他们大都还没有培养成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做孩子的“鼓励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边讲边画,激发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设计采用边讲边画的教学方法,使形象的语言文字和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
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例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理解“直”与“弯”的相反意义;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解词义;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
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注意联系,训练思维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
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
还可问学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
要下雨了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要下雨了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16 要下雨了一、概述《要下雨了》是人教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
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经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
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读来饶有趣味。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学会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创新目标认识雨前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她们的注意力易被那些新鲜、形象、直观的事物所吸引,她们大都还没有培养成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做孩子的“鼓励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边讲边画,激发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设计采用边讲边画的教学方法,使形象的语言文字和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
特别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例如:经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经过活动教具的演示理解“直”与“弯”的相反意义;经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解词义;经过动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
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注意联系,训练思维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
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
还可问学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因此要下雨。
如何设计《要下雨了》教学方案
《要下雨了》教学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一杯热咖啡在桌上冒着热气,我开始构思这个《要下雨了》的教学方案。
这个主题充满了童趣和生活气息,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雨中嬉戏的时光。
那么,如何设计这个教学方案呢?一、教学目标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这个方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如乌云、湿度、风等。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的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2.下雨前的自然现象3.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4.团队合作完成观察报告三、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以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导入这个主题,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预测天气的故事。
这个故事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他们初步了解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
2.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在这个环节,我会简要介绍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如晴、阴、雨、雪等,让学生对天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我会让学生观察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如乌云、湿度、风等。
我会引导他们用眼睛、耳朵、鼻子等多种感官去体验和观察。
4.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点,记录下雨前的天气变化。
他们可以用文字、图画、照片等多种形式进行记录。
5.团队合作完成观察报告在观察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回到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观察到的天气变化,完成一份观察报告。
报告要求包括:观察时间、地点、天气现象、观察结果等。
6.分享和讨论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
3.学生团队合作完成观察报告的质量。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站,了解气象科学家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2.邀请气象专家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天气变化。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关注天气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现在,这个《要下雨了》的教学方案已经初步完成。
《要下雨了》教学教案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与天气相关的词汇,如:下雨、晴天、多云等。
(2) 让学生学会描述天气变化的句子,如:“要下雨了”、“今天的天气真好”。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听懂、说出生词和句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能够用英语简单描述天气变化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 天气相关词汇的学习。
(2) 描述天气变化的句子的学习。
2.2 教学难点(1) 生词的记忆和运用。
(2) 句子结构的掌握和运用。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变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单词和句子。
3.2 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单词和句子。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1) 利用图片引入天气主题。
(2) 与学生谈论常见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4.2 呈现(1) 展示与天气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2) 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理解词汇和句子的意义。
4.3 练习(1)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描述天气变化。
(2) 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词汇和句子。
4.4 巩固(1) 通过小故事,让学生运用词汇和句子。
(2) 学生展示,检验学习效果。
第五章:作业设计5.1 家庭作业(1) 抄写生词,加强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用英语描述当天的天气,巩固所学。
5.2 课堂作业(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绘制天气变化的图片,并配以英语句子。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学习成果,激发学习动力。
6.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6.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第七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天气观察活动让学生每天观察天气变化,记录在日记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要下雨了
一、概述
《要下雨了》是人教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一篇以童话形式来说明科学常识的讲读课文。
课文从“燕子低飞,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三种现象,讲了下雨前一些动物的活动特点以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教给学生通过动物行为的变化来观测天气的方法。
是一篇学习语文训练语言的好教材,读来饶有趣味。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新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创新目标认识雨前自然的基础上,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易被那些新鲜、形象、直观的事物所吸引,他们大都还没有培养成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做孩子的“鼓励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一、边讲边画,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本课教材所描述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我设计采用边讲边画的教学方法,使形象的语言文字和直观的画面融为一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识字教学按初读课文,读准了字音;讲读课文,理解字义;总结课文,认清字形三个步骤进行。
尤其是注意在讲读课文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例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理解“直”与“弯”的相反意义;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解词义;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
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注意联系,训练思维
教学时,抓住关键词语,研究这三种自然现象与下雨的联系。
如:燕子为什么会飞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飞不高的虫子来理解。
还可问学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燕子的思考过程:虫子飞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气很潮湿→所以要下雨。
四、以文悟道,相机渗透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
小心淋着雨。
”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
再如通过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积极去问别人,教育学生要多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五、加强朗读训练,注意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体会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手段。
教学时,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要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为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别读,有集体读,有分段读,也有全篇读,有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读,也有戴头饰的分角色读,还有引读等等。
教师以读助讲,学生以读助学,不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多媒体、教学PPT、音频。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儿歌,激发情趣
1、题目讲什么时候的事?
2、“下雨了”和“要下雨了”意思相同不相同?
为什么?(讨论)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这篇童话里都有谁?(用“这篇童话里有____和_______”的句式说话。
)
(2)这篇童话主要讲了谁?
(3)“要下雨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共出现了几次?
都是谁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以读为主,以读代讲。
不做过多的课文分析
3、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图文对照。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读文。
三、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1、读了这几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2、雨下起来了,下得怎么样?说明了什么?
3、学习生字。
找出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读文:思考你还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帮助我们做事情?说给大家听。
(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1、练读生字,纠正字音。
书写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
3、本节课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说一说。
六、为了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作业布置也按层次布置。
A类作业:完成课后练习:补充句子,仿写句子
B类作业:研究性作业:
课外读一读关于自然方面的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版》
教学过程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评价分为两部分:
1.定量评价
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40)+小组协作互助表得分(30)+学习感受得分(30)
2.定性评价
一系列的定性评价和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等等。
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40)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系列表
小组协作互评表(30分)
3.学习感受(30)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收获了哪些?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比如在小组合作方面,比如在课堂参与方面,比如在练习方
面……?
[教师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 4.学生总体活动统计表
定量评价量表
八、帮助和总结
在教学中,我尽量体现新的理念,而且也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例如:通过观察图画理解“低”的意思;通过活动教具的演示理解“直”与“弯”的相反意义;通过两次不同的呼吸体会“闷”的感觉,理解词义;通过动作演示理解“挎”的意思等。
将识字教学融于阅读教学之中,使发展语言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根据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小动物们互相关心的好品德,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如小鱼对小白兔说:“小白兔,你快回家吧。
小心淋着雨。
”要指导学生很好地体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