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物理重力 弹力练习题

完整高中物理重力 弹力练习题
完整高中物理重力 弹力练习题

高中物理重力,弹力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5?南京)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

A.A点B.B点C.C点D.D点

2.(2014?杨浦区一模)有一质量均匀分布的圆形薄板,若将其中央挖掉一个小圆,则薄板的余下部分()

A.重力减小,重心随挖下的小圆板移走了

B.重力和重心都没改变

C.重力减小,重心位置没有改变

D.重力减小,重心不存在了

3.(2015?兴平市校级一模)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但不是受力物体

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

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作用力

4.(2014?湖南一模)用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小球,小球和弹簧的受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的施力物体是弹簧B.F的反作用力是F 321C.F的施力物体是地球D.F的反作用力是F 134

5.(2015?兴平市校级一模)如图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两段质量相等的木料做成的,D是AC边线的中点,F是AB段的中点,G是BC )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FG是E段的中点,

A.B点B.D点C.E点D.G点

6.(2015?杨浦区一模)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木块,长为l,叠放在一

上,右端有伸出,为保证两木块不A木块放在B起,放在水平桌面上,端面与桌边平行.翻倒,木块B伸出桌边的长度不能超过()

..CAD.B.

7.(2013?洪泽县校级学业考试)如图所示,物体A在光滑的斜面上沿斜面下滑,则A受到的作用力是()

A.重力、弹力和下滑力B.重力和弹力

C.重力和下滑力D.重力、压力和下滑力

8.(2014?上海)如图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在运动过程中()

A.F增大,N减小B.F减小,N减小C.F增大,N增大D.F减小,N增大9.(2015?海南)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物体A、B之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A .B .CD

10.(2015?绵阳模拟)如图,光滑斜面的底端固定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质量相同的A、B物B 拉F两物体由轻弹簧连接,放在斜面上,最初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

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B物体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沿斜面向上建立Ox坐标轴,在物体A离开挡板之前(弹簧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外力F和挡板对A物体的支持力N随B 物体的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D C .A B..

11.(2015?云南校级学业考试)如图所示,粗糙的A、B长方体木块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B木块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但仍然保持静止,则B木块受力个数为()

C..6 5

.3 B.4 DA

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咸阳一模)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12(2014 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则()

A.绳子上拉力可能为零

B.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

C.地面与物体间可能存在摩擦力

D.AB之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13.(2015?云南校级学业考试)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测得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l(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D .Cl

A.△?mg.B

14.(2010?湖南)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1为l;改用大小为F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l.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221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D .A .BC.

15.(2015?江门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受到与水平方向成θ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受到3个力的作用

B.滑块受到的合力为零

C.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的大小为Fsinθ

D.仅增大拉力F,滑块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16.(2015?上海一模)如图,质量m>m的两个物体A、B叠放在一起,在竖直向上的力BA F 作用下沿竖直墙面向上匀速运动.现撤掉F,则物体A、B在沿粗糙墙面运动过程中,物体B的受力示意图是()

.. A .B .CD

17.(2015?长宁区一模)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下楼,如图所示,则在加速过程中,人受力的示意图为()

.D.CA..B

18.(2015?渭南一模)如图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5N、F=10N cb分别作用于物体b、c上,a、b和c仍保持静止.则物体b受力的个数为()

A.3 B.4 C.5 D.6

19.(2014?浏阳市校级模拟)如图所示,两个同样的弹簧秤每个自重都是0.1N,下端挂钩的重力忽略不计,甲“正挂”,乙“倒挂”,在乙的下方挂上重0.2N的砝码,则甲、乙两弹簧秤的示数分别为()

A.0.2N0.3N B.0.3N0.2N C.0.3N0.3N D.0.4N0.3N

20.(2015?海南)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木块A.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伸长为△l(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则木块A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

.D l ?.l .A△Bk△C.

高中物理题型荟萃:15.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

重力、重心和重力加速度 题型特色 该题型考查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考查理解能力, 考点回归 (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它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G= mg.其中g是重力加速度,重力与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均整直向下,所谓竖直方向,就是铅锤线的方向或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般情况下.这个方向并不指向地心.质量在任何地方不变。 (2)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几何中心处,用悬挂法可以寻找薄板的重心。 (3)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随物体与地心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由于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因此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赤道最小,两极最大. 典例精讲 例1.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B.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是其几何中心 C.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该物体上 D.平放的砖块被立起后,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 【详解示范】重心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即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形状规则,其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物体的重心不随物体放置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目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如均匀圆环、呼啦圈等.选项A.C.D正确. 【答案】ACD. 例2.病人在医院里输液时,液体从玻璃瓶中一一点一点地滴下,在液体不断滴下的过程中,玻璃瓶连网期中液体共同的重心将( )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详解示范】当瓶中盛满液体时,重心在瓶的中部,随着液体的滴出,重心下降;当瓶中液面下降到某一位置后,重心又上升,当液体滴完时,重心又上升到原来的位置附近。

(完整版)高中物理万有引力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 知识点总结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m1m2/r^2,其中G=6.67×10-11 N·m2/kg2,称为万有引力常量。 3.适用条件: 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

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关系式: F=Gm1m2/r^2=mv^2/r=mω2r=m(2π/T)2r (2)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Gm1m2/r^2,gR2=GM.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 r2(Mm)=m T2(4π2)r,得出天体质量M=GT2(4π2r3). (1)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 ρ=V(M)=πR3(4)=GT2R3(3πr3) (2)若天体的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ρ=GT2(3π) 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就可求得天体的密度. 3.人造卫星 (1)研究人造卫星的基本方法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重力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gravit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重力 《重力》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中心的位置。 二、能力目标: 1、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的中心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2、通过"重心"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方法。 教学重点: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

教学难点: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法、分析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二人一组)质地均匀的不规则薄板、细绳(学生准备)、木圆环、直角三角尺(教师用)重锤线(演示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跳起来,总会落回地面,扔出去的东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悬挂物体的绳子静止时总会指向地面,这都是因为在地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我们来探讨有关重力的知识。 板书:第二节重力 二、新课教学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在预习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来总会落在地上,扔出去的东西总要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提问:有的同学说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

高中物理教案 重力

高中物理教案 重力 知识与技能:理解力的物理概念; 了解力的图示; 理解重力的物理概念,能够找到规则物体的重心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画出力的图示; 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和确定规则物体的重心 教学难点:力的图示; 重力的方向及其重心的概念和确定 教学步骤 一、力 1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再变为静止。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大小还是方向改变了,都说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 2 物体的形变 手压锯条变弯,手拉橡皮条变长。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我们称之为形变。 3力 分析:足球由静止变动动,由运动变静止的原因,受到了运动员或是守门员的作用;锯条和橡皮条变形是受到了手的作用。 结论: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产生了物体的形

变。 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force)。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物体的形变 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其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 力的特征 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加快物体的运动;与物体的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要完整地描述一个力,要把它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描述出来。 回顾: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 二、力的图示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力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为了把它具体化,我们采用图示的方法。 1 力的图示 可以用带箭头的直线段表示力。线段是按一定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它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2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三、重力

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

第6课万有引力与航天 考纲展示命题探究 考点一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基础点 知识点1开普勒三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知识点2 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 (1)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 (2)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 1和m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 2.表达式:F =G m 1m 2r 2,其中G 为引力常量,G =6.67×10-11 N·m 2/kg 2,由卡文迪许扭 秤实验测定。 3.适用条件 (1)两个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r 为两物体间的距离。 (2)对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 为两球心的距离。 知识点3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计算天体的质量 (1)地球质量的计算 ①依据:地球表面的物体,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物体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 =G Mm R 2。 ②结论:M =gR 2 G ,只要知道g 、R 的值,就可计算出地球的质量。 (2)太阳质量的计算 ①依据:质量为m 的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行星与太阳间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即G Mm r 2=4π2mr T 2。 ②结论:M =4π2r 3 GT 2,只要知道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T 和半径r 就可以计算出太阳的质 量。 (3)其他行星的质量计算:同理,若已知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周期T 和卫星与行星之间的距离r ,可计算行星的质量M ,公式是M =4π2r 3 GT 2。 2.发现未知天体 海王星、 冥王星的发现都是天文学家根据观测资料,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人们称其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 重难点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特别提醒 (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其他天体的运动。对于不同的中心天体,比例式a 3 T 2=k 中的k 值是不同的。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解答题(共14小题) 1.(2015春?锦州校级期中)(1)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三定律指出: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即=k, k是一个对所有行星都相同的常量.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请你推导出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已知引力常量为G,太阳的质量为M . 太(2)一均匀球体以角速度ω绕自己的对称轴自转,若维持球体不被瓦解的唯一作用力是万有引力,则此球的最小密度是多少? 【分析】(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按圆周运动处理时,此时轨道是圆,就没有半长轴了,此时=k应改为,再由万有引力作为向心力列出方程可以求得常量k 的表达式; (2)球体表面物体随球体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球体有最小密度能维持该球体的稳定,不致因自转而瓦解的条件是表面的物体受到的球体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物体的向心力用周期表示等于万有引力,再结合球体的体积公式、密度公式即可求出球体的最小密度. 【解答】解:(1)因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于是轨道的半长轴a即为轨道半径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G=m r 于是有=

即k= 所以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是. (2)设位于赤道处的小块物质质量为m,物体受到的球体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 这时球体不瓦解且有最小密度, 由万有引力定律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GM=mω2R 又因ρ= 由以上两式得ρ=. 所以球的最小密度是. 答:(1)太阳系中该常量k的表达式是.(2)若维持球体不被瓦解的唯一作用力是万有引力,则此球的最小密度是. 2.(2017春?德惠市校级月考)月球环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0倍,运行周期约为27天,应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在赤道平面内离地多高时,人 =6400km) 造地球卫星随地球一起转动,就像停留在天空中不动一样?(R 地 【分析】月球和同步卫星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列式求解即可.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篇一:高中物理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但本节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首先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及形变的原因,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并且复习力的图示。通过此段的教学,可以激活学生初中力学基本知识。 重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力,对于它的学习和描述,一方面能训练学生从常见的、普遍的物理现象中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共同特性,另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力提供认知的模板,即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效果、产生原因等方面认识力。在物体重心的确定上,设计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确定不同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位置,并且和数学上的重心作比较,深入理解重心的含义。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并且布置探究性作业,课下收集有关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能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理解重力的大小以及测量和方向,知道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大小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替”的思想。(2)通过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以后投身到新领域的探索中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学生对与力的概念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力有更清晰的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力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2.重力的三要素的分析过程。因为重力三要素的分析研究方法能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的物理概念; 2、知道重力的原因、方向、及影响重力大小的因数; 3、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 4、能够找到规则物体的重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和确定规则物体的重心,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及其重心的概念和确定 四、教学分析 1、“重力”学科知识特征的梳理 (1)知识特征 本次课知识背景是学生对力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课堂教学主要知识要点包括以下几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基本特征即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重心,对重力知识的拓展应用,即用重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特征的分析,不难看出,每一个知识点几乎都具有拓展性的应用。 (2)认知特征 通过对重力知识从认知视角的透视与分析,在其知识背后蕴涵以下认知要素: ①重力概念的形成——基于运动学理论的演绎推理的认知策略; ②重力基本特征的探究——基于实验的归纳推理的认知策略; ③重力特征的实际应用——基于创新思维的认知策略。此外,实践认知策略的手段、途径与方法等也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关注的认知要素。 (3)价值特征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经典习题30道-带答案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经典习题30道-带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2014?浙江)长期以来“卡戎星(Charon)”被认为是冥王星唯一的卫星,它的公转轨道半径r1=19600km,公转周期T1=6.39天.2006年3月,天文学家发现两颗冥王星的小卫星,其中一颗的公转半径r2=48000km,则它的公转周期T2,最接近于() A.15天B.25天C.35天D.45天 2.(2014?海南)设地球自转周期为T,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同一物体在南极和赤道水平面上静止时所受到的支持力之比为() A.B. C.D. 3.(2014?广东)如图所示,飞行器P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相对飞行器的张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长 B.轨道半径越大,速度越大 C.若测得周期和张角,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D.若测得周期和轨道半径,可得到星球的平均密度 4.(2014?江苏)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 A.3.5km/s B.5.0km/s C.17.7km/s D.35.2km/s 5.(2014?福建)若有一颗“宜居”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p倍,半径为地球的q倍,则该行星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的() A.倍B.倍C.倍D.倍 6.(2014?天津)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向心加速度变大 C.线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 7.(2013?安徽)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 p=﹣,其中G为引 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A.GMm(﹣)B.GMm(﹣) C.(﹣)D.(﹣) 8.(2013?江苏)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高中物理: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学习重点】: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学习难点】: 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位置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51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2、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3、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 ,以及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之间的 ,称为力。力的三要素是 。 4、力的矢量性:力是 ,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 ,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5、力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 。 6、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

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其中g是 ,重力的方向总是 ,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7、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自然界中的四种相互作用_。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力和力的图示 做一做: 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 如何画力的示意图? 探究活动二:重力 1、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可以根据公式G=mg计算,(其中的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 3、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哪? 探究活动三、重心的理解 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如何

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教案

高一物理课堂教案2016年 11 月 17 日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好,大家翻开课本第50页,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章《相互作用》。 伟大的千年思想家马克思写了一本著名的畅销书《资本论》【马克思手握资本论图片】,在这本书中他提到了这样一句话:“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什么意思呢?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就好像我们的学校由同学们、老师、校长、食堂阿姨还有看门大爷组成;而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也不只一个,就拿**来说,他不只是**,还是老师的学生,学生的好哥们,爸爸的孩子。。所以我们说:无论社会或是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我们称之为“相互作用”。 那么在物理学当中呢,物体之间的这些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同学们可以注意到,在一二章中我们关注的是物体单纯的运动的一些特点,如位移,速度,加速度——我们称之为“运动学”;而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将要拉开一个崭新的篇章——静力学,我们讨论的内容跟前两章一样很单纯,就是物体的力。 首先登上舞台的是自然界中可以支配一切的力量,我们称之为“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大家可以把课本翻到52页,看看我们有哪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好!有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同学们找的很全面。 那么,接下来我们把这四种相互作用/力分成两大类:一类称为长程力,这个长程不是我们北京的长城“Great Wall”,而是说它的力程很长,力的范围很长,就好像我们玩的游戏,有的兵种射程大,有的兵种射程小;另一类称为短程力,意思是力的作用范围很短。好,那我们就按力程把四种力分成了两大类。 我们先看长程力。 第一种长程力是万有引力,所谓“万有”指的是这样的力存在于世间万物之间,一切物体只要有质量,就会受到万有引力;它的力程是无穷远,从我们的教室直到宇宙深处的半人马星座这种力都在作用,只不过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弱。比方说,苹果之所以会落下来砸到牛顿头上,天上之所以会掉馅饼,都是由于万有引力的吸引作用。如果没有万有引力,同学们梦寐以求的馅饼不仅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甚至还会从我们的手里飞走,可见万有引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今年的物理学奖就颁给了在引力波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三位美国科学家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 Thorne)【图片】,那引力波就是万有引力的一个派生产物【展示引力波动态图】。 第二种长程力是电磁相互作用,这个力大家都非常熟系。它在电闪雷鸣中露出狰狞,在

高一物理力和重力习题

高一物理力和重力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不存在不受力的物体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2.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 C.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D.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3.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 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

4.图1所示的ABC是木匠用的曲尺,它是用粗细不同、质量分布均匀,AB和BC相等的木料做成,D 是 AC连线的中点,E是AB的中点F和BC的中点G连线的中点,则曲尺的重心在 [ ] A.B点 B.D点 C.E点 D.G点 5.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可能变化 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6.关于重力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悬挂在竖直绳子上的物体,绳子对它的拉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一定等于其重力 C.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 D.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

填空题 7.放在桌上的书本,受到支持力的作用,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同时,书对桌面 的压力,其受力物体是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由此可见,一个物体既是______,又是______。 8.下列各种力:(1)重力(2)拉力(3)支持力(4)弹力(5)浮力(6)摩擦力(7)动力(8)推力。属于按力的性质分类 的是______,属于按作用效果分类的是______(用序号填写)。 9.重力是由于______而产生的,它的方向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可认为作用在物体的______ 简答题 10.如图2,正方体边长为L,今用一力作用于AB边,使其绕C'D'边转动,直到平面ABC'D'处于竖直位 置,求:正方体的重心升高了多少?

高一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物理学二班西尔尼亚孜·吐尔孙 41106074 一、设计说明 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新课标下的“双基”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低起点、小台阶、快步子、精讲练、多反馈、勤矫正的教学策略,来把握课堂教学的平衡,使知识、技能、能力同步提高。本节课我通过初步的备课,结合我班学生以往在实验时热情不高,积极性难调动等实际情况,拟采用较有吸引力的导入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是人教版物理第一册。本节是在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基础上,利用这些知识来研究最常见的一种力──重力。教材中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图象法。关于重力的方向,教材中首先说明用线将物体悬挂起来后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就是重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通过想想议议让学生明白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通过实际的例子说明竖直向下的重力方向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告诉学生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渗透了“等效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的物理概念; 2、知道重力的原因、方向、及影响重力大小的因数; 3、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 4、能够找到规则物体的重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利用知识

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的教案 【篇一:高一物理重力教案6】 高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新教材)力第一课时力重力 ㈠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⒈正确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⒉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能作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⒊知道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对力分类,能正确区别各种实际力的类别. ⒋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 ⒌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分析一般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思路方法目标〗 ⒈分类方法.(力的分类,矢量和标量) ⒉等效方法.(重心概念) ⒊分析综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 ㈡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⒈力的物质性是各种形式力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 作用”,它反映了任何一个力必定和两个物体发生联系,而且这两个物 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一个力时,首先要搞清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⒉力的作用总是要产生一定的效果,它只能从受力物体上体现出来,而且这个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相联系,力的图示能准确地反映某一个力三要素情况. ⒊地球周围的物体,总是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重力,它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无关 ⒋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看,这个作用相当于作用于一点.这个点就是整个物体的重力作用点.亦为物体的重心.上述处理方法是“等效思想方法”的应用.用悬挂法找重心,要注意其局限性,它只适用于薄板状物体. ㈢教具 弹簧、弹簧秤、木块、海绵、水盆、不规则的薄板、细线、曲尺? ㈣教学过程

⒈讨论引入 师:请阅读p3新教材,共同讨论下述问题:⑴什么是力?⑵在自然 界中有哪些力?并举例说明. (为了加深对力的认识,分清力的种类,性质.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和应用,本章我们将系统学习力的知识) ⒉新课内容 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演示】手和弹簧、水和木块. ②受力是相互的,受力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演示】线悬挂重物 师:力是个重要概念,如何表示一个力? ⑵力的图示 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 单位是“牛顿”简 称“牛”符号“n”;力的方向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演示】木块浮于水面 (要完整反映一个力,必须把力的三要素全部表述清楚,这可用图示法)②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 具体到:先定力的单位标度 再画出力的指向的方向 最后标出的箭头、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点. ⑶力的种类(按力的性质和力产生的效果分类) 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 ②效果力—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按力的效果命名) 师:严格分清性质力和效果力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 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下面首先研究重力。 ⑷重力 ①重力就是重量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阅读p4明确两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mgg=9.8n 师:下面研究重力作用点问题 ⑸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 ②一般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质量分布有关。【演示】悬挂法可确定 薄板和曲尺重心位置(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1.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2.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 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 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重心的确定。 【设计思想】 本节课属于物理概念课,除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外,其余知识初中基本已经学过。但本节课不是初中的一个简单的复习,而是高中和初中力学的重要衔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中物理重力的知识点详解

高中物理重力的知识点详解 重力的知识点在初中也学习过,但是在高中学习的会更加的全面,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关于重力的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重力的知识点 重力的概念 我们高中物理教材(物理必修1的51页)中有重力的定义:地球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表达式G=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高一上学期刚接触重力学生可以跳过此段)实际上重力G只是万有引力F的一个分力(具体分析参看图所示)。 对地球表面上的物体,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是使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f比G小很多(f与G的比值不超过0.35%);因此高考说明中已经明确指出: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要给大家强调一点,只有在极轴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原因是,南北极轴点物体不随着地球旋转,向心力为零。 三者的运算关系满足矢量的三角形法则;也就是说重力加速度与质量的乘积等于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矢量差。 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来,重力的方向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所以我们从初中物理开始,就一直用“竖直向下”这一说法来说重力的方向。

为什么物体在地球的两极重力大? 在这里,我们做一个分析,来深入理解为什么两极重力大? 首先,由于地球不是标准的球形,而是椭圆体;夸张一点来说,就像个椭球体的“橘子”。因此“距离地心近”的两极万有引力大一些,自然重力加速度也较大。 从天体学的相关知识(F向=mvω)可知,赤道附近的向心力大(高一上学期学生对向心力和万有引力不理解的,下文中有说明)。 相对而言,物体在北极(或者说两极)向心力为零,根据矢量运算法则自然重力也就大一些。 综上两个因素所述: 1两极的周围万有引力较大; 2南北极没有向心力。 因此,南北极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大。请注意是两个因素,仅强调第二个向心力关系大小的因素,这是不科学的。下面我们来探究重力加速度值的问题。 重力加速度值 课本和辅导书上常看到的重力加速度值g=9.8m/s^2实际上是大概值,并不精确。如果要找某地g的精确值,最简单的就是利用单摆来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了。在下面,给出大家几个城市的重力加速度值。 赤道附近g=9.780m/s2; 广州g=9.788m/s2; 武汉g=9.794m/s2; 上海g=9.794m/s2; 北京g=9.801m/s2;

高中物理 重力自然界的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自然界的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的教学 ①从现象入手理解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是抽象的。什么是“相互作用”?这是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科书通过运动员踢球使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事实开始,列举多个实例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形变等是有原因的。提出问题:什么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引出“这是其他物体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这样处理,把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联系起来,使力的含义更本质,同时又为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打下基础。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具体的图景,理解好哪个物体对哪个物体的作用。例如用手“推”桌子,手对桌子有了“作用”;用脚“跺”地面,脚对地面有了“作用”;用手“捏”乒乓球,手对乒乓球有了“作用”;纤夫用绳子“拉”船,绳子对船有了“作用”……等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实例,将“作用”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图3-1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论点说明:谈到一个力时,一定有受力物体,也一定有施力物体。我们可以通过上述实例来说明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例如用手“推”桌子,“推”是施加给桌子的一个力,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同时让学生也推推桌子,体会力作用是“相互的”:用手“推”桌子时,手也有被“挤压”的感觉,这种“挤压”来自桌子对手的作用;接着用绳子吊着石头(或其他物体),让学生用“换位”的思考方式(图3-1)去体会其中的“作用”和“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时,一定要让事实和现象说话,让学生去体会、感受、表述。 力学中我们的研究对象是“受力物体”。在谈到一个具体的力,首先应该强调受力物体,其次再指出施力物体。在后面的教学中,当我们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变化的规律时,重要的是明确研究对象(受力物体)受的力。

高一物理重力教案

重力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掌握重力的方向和大小,掌握重心的概念,会求质量分布均匀且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 (3)知道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及物体间距离的定性关系。 2.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 3.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的。 2.“重心”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重心”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引入的,它是物体每一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而力的合成以后才学到。 三、教具 1.演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弹簧秤(悬挂式、台式两种)、铁块及外表相近的铝块(均用相同颜色油漆涂饰外表)、钩码(50g×10)。 2.演示重心 (1)重心板(直角尺状、三角板——有悬线); (2)起重机重心变化的CAI课件; (3)“欹器”——录像片; (4)“双锥体”及配套支架; (5)“铁锹”模型——纸管一端缠有金属丝,剪刀、天平。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这里有两个物体,请同学来描述一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最显著的不同是什么?

用手掂一掂,或弹簧秤称量一下,发现它们不一样重。这里的“重”是我们的感受,或是测量的结果,这说明这两个物体受到的重力不同。 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节:重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水会自动从高处流向低处,抛出的物体会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明确:地球上物体受到重力,施力者是地球。物体都有质量,只要在地球的引力范围之内,物体就会受到重力作用。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请同学回答:根据什么说“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观察:由静止释放的物体(粉笔头)沿竖直方向下落;悬挂在细绳下的物体静止时,绳沿竖直方向——由二力平衡和重力沿竖直方向向下。 如果有同学问“纸片飘飘落到地上,并不是竖直下落的,怎样解释?”答:飘忽不定是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纸片也是竖直落下的。以后我们还会做这个实验的。 指出几点: ①竖直方向也叫重锤线方向,也就是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因此,不宜把竖直方向说成“垂直”方向; ②“向下”是相对于地面上的观察者来说的,对于地球另一端的观察者,其“上”、“下”指向刚好与我们相反。 (2)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①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原理:二力平衡); ②实验: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 指导阅读教材第11页第1段:“在静止的情况下,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也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找出关键词并加以理解。 “静止”:演示细线悬挂重物加速上升时线被拉断——重物对悬线的拉力大于重力;台秤加速下降时,示数小于物重——被称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小于重力。 “竖直”悬绳(或“水平”支持物):

高中物理典型问题12等效重力场

等效重力场问题 一、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问题 二、在力场、电场等叠加而成的复合场问题 等效重力场:力场、电场等叠加而成的复合场。 重等效重力:重力、电场力的合力 处理思路:①受力分析,计算等效重力(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在复合场中找出等效最低点、最高点。过圆心做等效重力的平行线与圆相交。 ③根据圆周运动供需平衡结合动能定理列方程处理 例1.光滑绝缘的圆形轨道竖直放置,半径为R ,在其最低点A 处放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整个空间存在匀强电场,使小球受到电场力的大小为m g 3 3,方向水平向右,现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0v ,使小球沿轨道向上运动,若小球刚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求0v 及运动过程中的最大拉力 例2.如图所示,ABCD 为表示竖立放在场强为E=104V/m 的水平匀强电场中的绝缘光滑轨道,其中轨道的BCD 部分是半径为R 的半圆环,轨道的水平部分与半圆环相切A 为水平轨道的一点,而且 .2.0m R AB ==把一质量m=100g 、带电q=10-4C 的小球,放在水平轨道的A 点上面由静止开始被释放后, 在轨道的内侧运动。(g=10m/s 2)求: (1)它到达C 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2)它到达C 点时对轨道压力是多大? (3)小球所能获得的最大动能是多少?

例3.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用长为3L 的轻质绝缘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A 处,悬线与竖直方向成300角,现将小球拉至B 点,使悬线水平,并由静止释放,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D 时的速度大小 例4.如图所示,在沿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固定点 O ,用一根长度m L 40.0=的绝缘细绳把质量为kg m 10.0=、带有正电荷的金属小球悬挂在O 点,小球静止在B 点时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37=θ。现将小球拉至位置A 使细线水平后由静止释放,求: ⑴小球通过最低点C 时的速度的大小; ⑵小球通在摆动过程中细线对小球的最大拉力 E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