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3.1重力 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重力与弹力》(课件)30张ppt

22
新知探究
胡克定律
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 牛顿每米,符号N/m,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 度
适用条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23
新知探究
胡克定律的应用
(1)弹簧发生形变时必须在弹性限度内 (2)x是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原 长,也不是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3)Fx图像为一条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图像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同一根 弹簧,劲度系数不变
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
9
课堂练习 【答案】C 【解析】A.物体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物体的重心可能不与
它的几何中心重合,A不符合题意; B.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如匀质圆环的重
心在圆环之外,B不符合题意; C.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符合
题意; D.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用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静止
沿杆
不沿杆
轻弹簧
沿弹簧形变的反方向
18
图示
课堂练习 3.(多选)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B.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
越大,弹力越大 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向下,则细线的拉力是竖直向上的,即细线是竖直的,由此来判断墙 面是否竖直。
8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 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 C.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D.用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该物体的重
新知探究
胡克定律
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F的大小跟弹簧 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公式:F=kx,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 牛顿每米,符号N/m,它的大小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 度
适用条件: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23
新知探究
胡克定律的应用
(1)弹簧发生形变时必须在弹性限度内 (2)x是弹簧的形变量,不是弹簧的原 长,也不是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3)Fx图像为一条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图像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同一根 弹簧,劲度系数不变
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
9
课堂练习 【答案】C 【解析】A.物体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物体的重心可能不与
它的几何中心重合,A不符合题意; B.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也可能在物体外,如匀质圆环的重
心在圆环之外,B不符合题意; C.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符合
题意; D.根据二力平衡可知,用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静止
沿杆
不沿杆
轻弹簧
沿弹簧形变的反方向
18
图示
课堂练习 3.(多选)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B.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
越大,弹力越大 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向下,则细线的拉力是竖直向上的,即细线是竖直的,由此来判断墙 面是否竖直。
8
课堂练习 2.下列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 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 C.重力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D.用绳子将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该物体的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ppt精品课件1

第1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导入新课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
演示实验1:用细线竖直向上拉动放在桌上的钩码.
提出问题1:钩码为什么会运动?
演示实验2:用细线竖直向上拉动放在桌上的钩码.
提出问题2:钩码为什么会运动?
一、力和力的图示
说明
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 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 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2张PPT)【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2张PPT)【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思考讨论
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集在一起构成原子核.你能推测 是什么力的作用结果吗? 攻略一:阅读教材53页,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攻略二:网络搜索或工具书查阅“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进一步了解概念. 结论:近代物理确认各种物质之间的基本的相互作用可归结为四种:引力 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解析:当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重心均在球心,故它们共同的重心在球 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虽然仍在球心,但水的重心逐渐下降,开 始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多,随着水的重心的下降,球壳和水 共同的重心也下降;后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少,随着水的重 心的下降,球壳和水共同的重心升高;剩余的水越少,共同重心越靠近 球心,最后,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先 降低后升高,选项D正确. 答案:D
•
•
• • • • • • • • •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导入新课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
演示实验1:用细线竖直向上拉动放在桌上的钩码.
提出问题1:钩码为什么会运动?
演示实验2:用细线竖直向上拉动放在桌上的钩码.
提出问题2:钩码为什么会运动?
一、力和力的图示
说明
这里指出了力的物质性,没有脱离物体而存在的力,一个孤立的物 体不会存在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受力物体,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 它施加力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2张PPT)【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2张PPT)【PPT 优秀课 件】- 精美版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思考讨论
质子带正电,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集在一起构成原子核.你能推测 是什么力的作用结果吗? 攻略一:阅读教材53页,师生共同讨论、总结. 攻略二:网络搜索或工具书查阅“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进一步了解概念. 结论:近代物理确认各种物质之间的基本的相互作用可归结为四种:引力 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解析:当注满水时,球壳和水的重心均在球心,故它们共同的重心在球 心.随着水的流出,球壳的重心虽然仍在球心,但水的重心逐渐下降,开 始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多,随着水的重心的下降,球壳和水 共同的重心也下降;后一段时间内,球壳内剩余的水较少,随着水的重 心的下降,球壳和水共同的重心升高;剩余的水越少,共同重心越靠近 球心,最后,水流完时,重心又回到球心,故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先 降低后升高,选项D正确. 答案:D
•
•
• • • • • • • • •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弹力 课件(共23张PPT)

其它物体作用的结果 问题1.物体与物体的作用是什么?
一、相互作用——力
1.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相互作用——力
2. 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或者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一、相互作用——力
3. 性质
①物质性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可以不接触) 施力物体
②相互性 一个力必联系着两个物体 受力物体 ③矢量性 有大小、有方向(从三要素)
D
然后,再选另一处D点把物体悬挂起
A
来,过D点画一条竖直线DE,薄板的重
C B
心必定在DE连线上。因此,AB和DE的
B
E
交点C,就是薄板的重心。
新知讲解
不规则物体重心视频
课堂练习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是—地—球——,重力的大小可用公式 G=mg计算,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
课堂总结
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4、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g= 9.8 N/kg,粗略计算时g =10 N/kg。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1 第 节 第三章 .1
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册
重力 弹力
第一课时 重力
新知导入
足球运动深受人们喜爱,运动员踢球、守球、运球涉及多种运
动状态的变化。
思考一:足球的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速度发生变化
足
运动状态改变
球
要点:
速度是运动状
态的标志
思考二:它们的形状改变了吗?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思考三: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一、相互作用——力
1. 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相互作用——力
2. 作用效果
使物体发生形变
或者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一、相互作用——力
3. 性质
①物质性 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可以不接触) 施力物体
②相互性 一个力必联系着两个物体 受力物体 ③矢量性 有大小、有方向(从三要素)
D
然后,再选另一处D点把物体悬挂起
A
来,过D点画一条竖直线DE,薄板的重
C B
心必定在DE连线上。因此,AB和DE的
B
E
交点C,就是薄板的重心。
新知讲解
不规则物体重心视频
课堂练习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是—地—球——,重力的大小可用公式 G=mg计算,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
课堂总结
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作重力。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4、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表达式:G=mg g= 9.8 N/kg,粗略计算时g =10 N/kg。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1 第 节 第三章 .1
高中物理 必修第一册
重力 弹力
第一课时 重力
新知导入
足球运动深受人们喜爱,运动员踢球、守球、运球涉及多种运
动状态的变化。
思考一:足球的运动状态如何改变?
速度发生变化
足
运动状态改变
球
要点:
速度是运动状
态的标志
思考二:它们的形状改变了吗?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思考三: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PPT课件

剧减小,比强相
作用
子之间 互作用要小得多
长程力 长程力 短程力 短程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核力
基本粒子 间的力
说明:
⑴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不需要 物体相互接触就能起作用的。
⑵ 接触力:物体与物体必须接触时才能发 生的力。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例题1:教学案例题1
二、力的描述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图示
画力的图示的步骤: 1、选定标度; 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长短根据选定 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 3、在线段上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例题:教学案例2
练习:课堂反馈1
二、力的描述
2.力的示意图 例题:教学案例2 课堂反馈2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三、重力
三、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注意: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1.大小: G = mg ( g = 9.8m/s2)
与它所处的运动状3.作用点: —— 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 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 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万有引力
作用对象 特点
作用范围 举例
电磁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教学课件∶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PPT

返回
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100N的力F, 如何表示个力呢?
首先选一标度(比如1cm长表示20N的大小)
其次,从力的作用点向右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 长度要是标度的5倍,表示100N,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二、重力的大小: G=mg 说明:
1、g为重力加速度,g=9 .8m/s2
2、g的大小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有关。
独存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 同时存在
力的三要素
大小
用弹簧秤测量 单位:牛 N
方向
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矢量
看动画
练习一下
1、力的图示 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 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即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力)
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
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 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质量均匀、外形 规则的唱片的重心在 它的圆心上.
由此可得:每个固体都有重心,而重心不一 定在物体上
练一练:
1.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上点 B、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 升高了 C、重心是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只能 在物体上,不能在物体之外 D、悬挂在的重细线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沿细线方向的竖直线 E、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可能变化 F、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 重心在身体之外
5力、的示力意的图示意图,如图所示 :
只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表 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力.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方法 力的示意图:图中画出力的方向,并不要求按比
例画长度,因而也不需要建立标度。它表示物体在 该方向受到了一个力。
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100N的力F, 如何表示个力呢?
首先选一标度(比如1cm长表示20N的大小)
其次,从力的作用点向右画一根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 长度要是标度的5倍,表示100N,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二、重力的大小: G=mg 说明:
1、g为重力加速度,g=9 .8m/s2
2、g的大小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有关。
独存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总是 同时存在
力的三要素
大小
用弹簧秤测量 单位:牛 N
方向
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矢量
看动画
练习一下
1、力的图示 精确表示(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 粗略表示(方向、作用点) (即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受到了力)
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
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 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质量均匀、外形 规则的唱片的重心在 它的圆心上.
由此可得:每个固体都有重心,而重心不一 定在物体上
练一练:
1.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上点 B、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 升高了 C、重心是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只能 在物体上,不能在物体之外 D、悬挂在的重细线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则物体的重心一定在沿细线方向的竖直线 E、物体的重心位置有可能变化 F、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 重心在身体之外
5力、的示力意的图示意图,如图所示 :
只要在图中画出力的方向,表 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力.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方法 力的示意图:图中画出力的方向,并不要求按比
例画长度,因而也不需要建立标度。它表示物体在 该方向受到了一个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3.1重力与弹力课件(共25张PPT)

导入新课
设问: 1.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 2.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含义是什么? 3.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 4.怎样才能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一、力和力的图示
1.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注意: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的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相互接触。
2.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 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力的图示——包括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大致表示力的作用点与方向
二、重力
设问: 什么使苹果落地? 什么是重力?
1.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设问: 产生重力的原因是什么? 地球的吸引力是重力吗?可以说成地球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吗?
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何区别?
A.kx
B.kx+G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物体发生形变的含义是什么?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A、物体只有在地面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3)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所以称为电磁相互作用。
F
F
F2
F1
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
F1’
F’
F’
F2’
四、几种常见的弹力及方向
(2)绳的拉力
由于绳被拉长而对所拉物体产生的弹力,通常称为拉力.拉力 的方向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F
F2
F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三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4张)-PPT优秀课件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课外扩展:
过支面,人就站不住。当人的两脚左右分开时,支 面变大,就站得比较稳,一只脚抬起,单腿站立时, 支面变小,站得就不够稳。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典型习题:
例题1.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之所以竖直上升,是因为 受到了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的作用。 答案:C
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 重力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表达式:G = mg。 4.重心 重心的位置和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并且不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5.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
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新课讲解:
2.重心
(1)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认 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课外扩展:
过支面,人就站不住。当人的两脚左右分开时,支 面变大,就站得比较稳,一只脚抬起,单腿站立时, 支面变小,站得就不够稳。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典型习题:
例题1.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之所以竖直上升,是因为 受到了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的作用。 答案:C
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 重力 产生原因: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表达式:G = mg。 4.重心 重心的位置和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并且不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5.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
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新课讲解:
2.重心
(1)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可以认 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 课件第 三章3.1 《《重 力 基本相互作用》(共24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弹力(共37张PPT)

1.定义: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 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 体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 A: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B: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C:重心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重心也不一定在物体上。
05.F - x图像
1.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2.注意坐标轴对应物理量的单位
6.弹簧的串、并联
1、几根弹簧串联在一起使用时,每根弹簧上的弹力大小相等,均等 于外界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每根弹簧都满足胡克定律。 2、当几根弹簧并联使用时,各弹簧的弹力大小之和等于总弹力,每 根弹簧都满足胡克定律。
原 长
伸长的长度
F
F 原长
形变的方向
形变的方向 伸长的长度
轻弹簧产生的弹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04.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压 缩量)的长度x成正比。
公劲度系数
劲度系数k的单位:N/m ; k反映弹簧自身的性质,由材料、横截面积、匝数等决定。 适用范围:弹性限度内
02.力的图示
第四部分 接触力和形变
01.接触力
生活中的很多相互作用,如推、拉、提、压、击球与射箭等,都是在 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生的。
02.形变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 2、分类: 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能够恢复原状
非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
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形变,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有 的物体的形变极其微小。
第六部分 轻绳、轻杆和轻弹簧的弹力
2.重心的位置: A: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B: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C:重心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重心也不一定在物体上。
05.F - x图像
1.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2.注意坐标轴对应物理量的单位
6.弹簧的串、并联
1、几根弹簧串联在一起使用时,每根弹簧上的弹力大小相等,均等 于外界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每根弹簧都满足胡克定律。 2、当几根弹簧并联使用时,各弹簧的弹力大小之和等于总弹力,每 根弹簧都满足胡克定律。
原 长
伸长的长度
F
F 原长
形变的方向
形变的方向 伸长的长度
轻弹簧产生的弹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04.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压 缩量)的长度x成正比。
公劲度系数
劲度系数k的单位:N/m ; k反映弹簧自身的性质,由材料、横截面积、匝数等决定。 适用范围:弹性限度内
02.力的图示
第四部分 接触力和形变
01.接触力
生活中的很多相互作用,如推、拉、提、压、击球与射箭等,都是在 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生的。
02.形变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 2、分类: 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能够恢复原状
非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
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形变,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有 的物体的形变极其微小。
第六部分 轻绳、轻杆和轻弹簧的弹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6张PPT)

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 的物体重心位置在几何中 心
物体的重心除了跟 物组讨论
四、基本相互作用
作用对象 万有
引力 电磁相
互作用
特点
强相互 作用
弱相互 作用
作用范围 举例
四、基本相互作用
作用对象 特点
万有 一切物 引力 体之间
随距离增大而 减弱
在的,物质性判定是判定力是否存在的依据.
• (3)相互性: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 体同时一定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 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发生形变;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意:力的作用效果判定物体受力与否的依据
小组讨论:
请某位同学将班级的前门关上;
1.体会轻拉门柄与用力拉门柄两个过程有何不同;
1、G=mg 大小
2、用弹簧秤或台秤测量
重 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力
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
体,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作用点(重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 位置跟质量分布及物体的形状都有 关。
3、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 物体之外。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物体只有在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 B、物体只有在落向地球时才受重力; C、在落向地球时,物体受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的
• 在物理学中,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 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之为力 (force)
(一)力的定义
• 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用F表示,单位:牛顿,N • 理是F1解一=5: 个N 矢(1量);矢量性:力不但具有大小F还3=有7方N 向,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弹力 课件(共20张PPT)

捏橡皮泥: 压、拉弹簧: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思考
问题3:观察情境,回答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用磁铁靠近小钢珠 (小钢珠由静止变运动)
小钢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Leabharlann 力今天的第一个笔记,记
在课文P57左上角
(1)力的作用效果: ①使物体的 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②使物体产生 形变 . (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相互 作用.
学以致用
例题1:(画重力的示意图) 请对下图中的小球和小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并用力的示 意图画出小球和小木块所受到的重力
课堂小结
第1节 重力和弹力(一)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g 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 (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 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 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重心. (2)决定因素:①物体的质量分布;②物体的形状. (3)确定方法:对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以采用 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
大小 方向
G=mg 其中g 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9.8 m/s2.
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总是竖直向下 与当地的水平面垂直
测量 弹簧测力计 作用点 重心
弹簧测力计
台秤
重心
什么是物体的重心?
重心
1.定义: 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 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__集__中__在__一___点__,这一点就是 物体的重心.(等效替代)
高一物理必修一
3.1 重力与弹力(第1课时)
目标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3-1 重力

(2)影响作用效果的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研习经典] [典例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被压缩后再反 过来给手一个作用 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 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 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 力的作用 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研习 3 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合作讨论]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 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 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提示: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 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
[要点归纳] 1.对重力的理解 (1)重力的产生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通常不等于地球的吸引 力.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应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3) 重 心 作 为 物 体 重 力 的 等 效 作 用 点 并 不 是 物 体 上 最 重 的 点.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当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 位置也要发生变化.
[训练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当物体浮在水面上时,所受重力比在地面上时要小 答案:B
研习 2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合作讨论]
力的图示中为什么要明确“标度”? 提示:如果没有标度,一条线段的长度就无法确定代表多大 的力.
[要点归纳]
1.作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步骤比较
[研习经典] [典例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手压弹簧,手先给弹簧一个作用,弹簧被压缩后再反 过来给手一个作用 B.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 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 C.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 力的作用 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研习 3 对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合作讨论]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 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 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提示: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 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
[要点归纳] 1.对重力的理解 (1)重力的产生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 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通常不等于地球的吸引 力.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应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
(3) 重 心 作 为 物 体 重 力 的 等 效 作 用 点 并 不 是 物 体 上 最 重 的 点.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当质量分布发生变化时其重心 位置也要发生变化.
[训练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重力 B.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当物体浮在水面上时,所受重力比在地面上时要小 答案:B
研习 2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合作讨论]
力的图示中为什么要明确“标度”? 提示:如果没有标度,一条线段的长度就无法确定代表多大 的力.
[要点归纳]
1.作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步骤比较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1重力与弹力(共19张ppt).ppt

新教材 新高考
课前准备: 1.阅读必修一课本P55—P57页 2. 形状不规则物体重心确定的原理 3.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 4.胡克定律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新教材 新高考
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和弹力
一、重力和重心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G=mg 竖直向下
重心: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物体:几何中心 质量不均匀形状不规则薄板:悬挂法
二、弹力
1.定义:发生弹生
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2.产生条件 (1)两物体__相__互__接__触__; (2)发生_弹__性__形__变___。 3.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__相__同__(选填“相同”或“相反”),
注意:拉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弹力是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
巩固训练1.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 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 B.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C.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D.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FABF三12 、弹力有无即方向判断
√B.100N/m
C.200N/m D.300N/m
四、重力、弹力
当堂达标1.(2023.T2)餐厅暖盘车的储盘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 弹簧等间距竖直悬挂在水平固定圆环上,下端连接托盘。托盘上叠放若干相同的盘 子,取走一个盘子,稳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补平。已知单个盘子的质量为300g,相 邻两盘间距1.0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每根弹簧的 劲度系数为( ) A.10N/m
1.轻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①只能拉不能压 ②同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
课前准备: 1.阅读必修一课本P55—P57页 2. 形状不规则物体重心确定的原理 3.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 4.胡克定律公式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新教材 新高考
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和弹力
一、重力和重心
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G=mg 竖直向下
重心: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物体:几何中心 质量不均匀形状不规则薄板:悬挂法
二、弹力
1.定义:发生弹生
力的作用,这种力叫作弹力。 2.产生条件 (1)两物体__相__互__接__触__; (2)发生_弹__性__形__变___。 3.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__相__同__(选填“相同”或“相反”),
注意:拉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 弹力是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的,
巩固训练1.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 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 ()
√A.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 B.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C.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D.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
FABF三12 、弹力有无即方向判断
√B.100N/m
C.200N/m D.300N/m
四、重力、弹力
当堂达标1.(2023.T2)餐厅暖盘车的储盘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三根完全相同的 弹簧等间距竖直悬挂在水平固定圆环上,下端连接托盘。托盘上叠放若干相同的盘 子,取走一个盘子,稳定后余下的正好升高补平。已知单个盘子的质量为300g,相 邻两盘间距1.0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2。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每根弹簧的 劲度系数为( ) A.10N/m
1.轻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①只能拉不能压 ②同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力的三要素
2、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比较
步骤
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选定标度(用某一长度表示多
1
无需选标度
少牛的力)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 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
2 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 方向画一适当长度的
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
线段即可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头,表示 在线段的末端标出箭
3 方向
注意:1、重心不是真实存在的 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随着物体变化可能变化
——————————[学习小结]—————————— [知识网络]
谢谢 THANK
YOU
PR ESENTED BY
O ffic e P LU S
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 力的大小成正比,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 从 O 点(用 O 点代替物体 B)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即 10 mm)的线 段.③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 B 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 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 FN=10 N 即可,如图丙所示.
第
十 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六 课
高一 物理组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能说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区别, 并能做出简图; 2、阅读课本能准确说出重力产生的原因,并能运用 公式计算重力的大小,判断重力的方向; 3、阅读课本,能准确区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合作探究
一
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想一想]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能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角 度说出“孤掌难鸣”的道理吗?
头,表示方向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一、万有引力 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 二、电磁相互作用 主要发生在电荷间、磁体间 三、强相互作用 存在于原子核内部,作用范围很小 四、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原子核内部,作用范围同强相互作用,强度比强相互作 用小很多
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
[答案]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与受 力物体同时存在.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因为单掌空拍时只有施力物体, 没有受力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当然没有响声.
例题 1、如图所示,物体 A 对物体 B 的压力是 10 N,试画出这 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解析] (1)①选定标度:此题选 2 mm 长的线段表示 2 N 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