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填空-选择题
第一章远古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填空题1.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2.学校在国家出现之后产生,首先是适应统治阶级』固政权的需要。
3.古代文明古国是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古代希伯来。
4.外国早期原始人的化石发现于东非的坦桑尼亚。
5.中外学术界关于教育起源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分别是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需要起源说。
6.母系氏族时期出现的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称为青年之家。
二、选择题1.外国教育史上最古老的学校是——的宫廷学校。
A.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2.古代埃及的寺庙学校着重^^。
A.文雅教育B.职官教育C.书吏教育D.科学教育3.古代埃及学校的教育方法十分一L。
A.生动活泼B.直观有趣C.严肃认真D.简单粗暴4.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除了宫廷学校、职官学校之外,还有」_等。
A.寺庙学校B.教区学校C.文法学校D.修辞学校5.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校中,教师被称为」_. (2009)A. “拉比”B. “古儒”C. “书吏”D. “校父”第二章古代希腊的教育一、填空题1. “三艺”是辩证法、文法、修辞学。
2.古代希腊体育的五项竞技项目是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角力(摔跤)。
3.古代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_要求身心和谐发展_。
4.古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5. “教仆”是古代雅典伴随奴隶主儿童到学校受教育的仆人。
6. “三艺”为“智者派”所创。
7.在荷马时代,希腊人最为重视的道德品质是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8.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理想国》。
9.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是柏拉图提出的。
10.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政治学》。
11.苏格拉底以其“知识助产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12.—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论述了身心和谐发展教育问题。
13.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被称为三个里程碑的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第五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
不足 : 首先,人文主义者并不把历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 其二,在人文主义史学家心中,占首要地位的是如何 进行有夸张性的描述,而不是追求历史事实的真相, 不考虑历史的准确性. 其三,人文主义史学家抛弃了中世纪的迷信,权威, 但以对古代文化的盲目崇拜代替了对中世纪神权的崇 拜. 总之,人文主义史学家虽然提出了新的思想,观点和 方法,但其本身并非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人文主 义的史学还不能成为一门科学.
英国 : 托马斯莫尔 (Thomas more, 1478-1535)
《乌托邦》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理查三世传》(History of Charies III).被称为"第一部英文历史范例". 也是第一部用近代英文散文写的有文学 价值的历史著作.作者模仿古典传记作 品l对研究亨利七世早期生活有价值.
(三)西欧其他国家的人文主义史学 15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先后波及到意大利 以外的西欧各国,这些国家也先后产生了人文 主义史学.此时因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情况各 异,人文主义史学而各具特色;其次更为关心 宗教和神学的争端;其三塔西陀开始取代李维 成为大多数历史家崇拜的对象;其四人文主义 史学带上了浓厚的民族主义的色彩.
二,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 (一)宗教改革与教会史学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运动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运动,也不是一般 的教义争端,而是触及到每个人的宗教信仰的一场群 众运动,是资产阶级和广大农民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 专制制度的一场革命运动,并逐渐扩大到整个欧洲. 因此它的战斗性比文艺复兴强烈得多,从这点上看, 它比文艺复兴要前进一步. 在新的基础上产生了欧洲16世纪的教会史学. 进步的宗教改革,却对史学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打断了史学世俗化的过程. 宗教改革也给人文主义史学以新的推动力:一是论战 的双方都要引用历史文献,这就刺激了对古文书的考 证,增加了文献的准确性;二是对天主教会的攻击不 再是要求改进它,而是要摒弃它,推翻它.
6 第六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他提出教育跟随自然的主张,主张教育要依 照自然,把儿童培养成具有自由精神的“绅士”。 如何培养这种新人呢?第一,他认为首先要培养 儿童的判断力。第二,在教学上,他主张采取自 然的、多样的、自由的教学方法。
3、伊拉斯谟斯的教育思想
伊拉斯谟斯(Erasmus,1466-1536)是尼德 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理论家,主要教育著 作有:《愚人颂》、《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 《论正确的教学》等。 伊拉斯谟斯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封 建主义和经院主义教育的批判。 伊拉斯谟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他指 出:“一个国家的主要希望,在于它对青年的适 当的教育。”
宗教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从天主教内部分裂 出了新教。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就在于它提出 了许多新的主张。 (1)“因信称义”的主张。 (2)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思想。 (3)提出了新的天职和善功的观念。 (4)提出了政教分离的思想。
二、新教各派的教育改革
在新教教育中,有影响的是德国路德派、法
国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办的教育,这是在三种
一、宗教改革运动及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西欧的一次大规模的 社会政治运动。它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以城
市贫民和农民为主力的柱罗马教会,其结果 使西欧基督教会大分裂,出现了基督教的新教各 派。
宗教改革运动时代背景。人民与教会的矛盾, 是宗教改革运动形成的社会基础。宗教改革运动 出现,也与罗马教廷和教会的腐败有重要的联系。 宗教改革的直接导火索是由教皇利奥十世批准出 售“赎罪券”所引起的。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这一时期 是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生、发展和
封建制度逐步解体的时期。这是一场新兴资产阶
考研教育学-外国教育史必备资料(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名词解释一、快乐之家【答案要点】(1)维多里诺是文艺复兴时期影响较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在孟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宫廷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和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
(2)快乐之家学校环境优美,招收贵族子弟和部分天才贫苦学生,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受过良好教育的完全公民”。
在教育内容上,古典学科和古典语为中心,广泛涉猎其他知识,教育方法上反对死记硬背,体罚,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启发式教学。
二、人文主义教育【答案要点】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化标志,表现在教育方面就是人文主义教育。
其内涵是: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与个性自由;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提倡学术,尊崇理性。
经历了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的发展,以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贵族性和宗教性为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要求培养具有资产阶级绅士的品质。
三、耶稣会学校【答案要点】耶稣会设立的学校称为耶稣会学校。
出于培养精英以控制未来的统治阶层考虑,耶稣会集中力量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方面,但不重视初等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中等教育和大学预科以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文法、古典文学等人文学科为主;高等教育则主要是哲学和神学。
在教育管理上:耶稣会学校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管理模式。
在师资准备上:高水平的师资也是耶稣会学校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教学方法上:耶稣会的教学方法富有成效,采用了寄宿制和全日制,学生依成绩分班,采取班级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阅读、写作、背诵、辩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学校提倡温和纪律、爱的管理,强调师生间的亲密关系,很少使用体罚。
耶稣会学校的许多措施都为后世所继承,成为人类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是,不管它的制度、方法多么完善,组织管理多么周密,师资水平多么高,这些都服从于一个目的企图重建教皇和天主教会对欧洲的统治,这一目的是逆历史潮流的。
第五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教育
6、道德教育中人道、乐观、积极向上、热爱自由、追求平 等和合理的享乐主义等新的道德观在兴起,原罪论开始走向 解体。 在某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还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的思想和成人教育的思想。
(四)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通才教育是一种符 合自由人的价值的、 使受教育者获得德行 与智慧的、能唤起和 发展那些使人趋于高 贵的身心与最高才能 的教育。 ——弗吉里奥
我们不能只是永远地学 习,而是要把我们的学问 用于生活实际。每门学问 是无止境的,但在一定阶 段,我们必须开始把它用 于有利于他人和社会。
西班牙的维夫斯最主要的 著作是《知识论》“文艺复兴 时期最彻底的教育书籍”, 维夫斯还提出要以心理学方 法解决教育问题。他的教育 理论对夸美纽斯产生过很大 影响。
C世俗性,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来看,人文主义具有浓厚的 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教育家们创办了具有人文主义 思想的学校——圣保罗学校)
D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 虽然抨击天主教的弊端,但是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 。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 ,创造一种更富有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
上层性:人文主义教育来源于文艺复兴运动,但是文艺复 兴运动不是大众性的,而是文化、思想领域的少数思想家和 知识分子进行的,所以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上层子弟 ,教育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 养君主等上层人物。 (中世纪的宗教势力非常强,但是我们发现文艺复兴时期 很多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没受到迫害,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和 地位,或者是出身贵族,或者是为宫廷服务,或者是与教会 关系紧密)。
外国近代教育概述
★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化、科学化
第五章 外国近代教育
• 外国近代教育起始:
•
14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中后期
• 外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三个时期:
•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
•
17~18世纪
•
19世纪末
14世纪的印刷术
法国大革命
瓦特蒸汽机
• 14-16世纪——新型阶层意识形态的出现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17-18世纪——资本主义的形成时期
• 其他地区——殖民化、封建社会或奴隶社会
概述一:外国近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 第一,近代西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得以确立;
• 第二,适应社会发展的双轨学制初步形成;
• 第三,国家逐渐成为管理教育的主体(法规);
• 第四,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
(资产阶级教育和无产阶级教育);
• 第五,教育理论系统化、科学化,传统教育形成。
概述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教育的态势
• 第一,开始从宗教教育向世俗教育方向发展; • 第二,确立教育的作用在于促使人的发展; • 第三,明确近代教育发展的基本内容和方向; • 第四,开启教育近代化。
概述三:17-18世纪外国教育发展的态势
• 第一、教育发展缓慢; • 第二、各国教育发展不平衡; • 第三、教育思想初步摆脱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 第四、针对社会下层的教育开始实施; • 第五、实科教育和实科学校出现; • 第六、高等学校开始引入实用学科。
概述四:19世纪外国教育发展的态势
第一,近代学校教育制度逐渐定型(双轨制); 第二,教育思想呈现繁荣局面; 第三,教育权力逐渐收归国家所有 ; 第四,无产阶级开始争取教育权 ; 第五,教育态势的根本转变: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
这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
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 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 女子教育:
•
封建领主的女孩受教育极少,主要是在贵族
官邸中进行,目的在养成贤妻良母,内容除编织、
缝纫等家务外,也包含一些礼仪训练,音乐舞蹈 等,尤其注重的是如何持家、管理财产的训练。
行会教育
宗旨:凡是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都必须 发“三绝誓愿”---绝色(禁欲)、绝 意(听命)、绝财(安贫),终身不 得反悔。
课程:读、写、算、宗教音乐、宗教庆 典、操行规则和“七艺”
第三节 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 -宫廷教育 -查理曼大帝 -阿尔弗雷德
-骑士教育 -行会教育和城市教育 -中世纪大学教育 -意大利
※ 骑士教育分为三个阶段
1、家庭教育阶段(0-7、8 岁) 由母亲进行教育,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身体
养护; 2、礼文教育阶段(7、8-14、15 岁)
低级贵族子弟到高级贵族家中充当侍从,学习 上层社会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3、侍从教育阶段(14、15-21 岁)
学习“骑士七技” (骑马、游泳、投枪、击剑、 打猎、弈棋和吟诗) ,此外,骑士教育还包括 “雅典爱情”。侍奉领主和贵妇 21 岁时通过授 职典礼被授予骑士称号。
书写,唱(赞美诗),记住圣经的一些段 落、祷告和沉思,或者说主要是基督教的 历史、教义和实践 发展
(二)教理学校
➢ 亚历山大利亚教理学校 ➢ 教育目的:为了给基督教年轻有为的学者
提供一种在基督教环境中获得知识的机会, 以及从基督教的眼光看待世俗知识 ➢ 学校教学:高级学科由校长以讲座的形式 像混合听众教授;初级学科有助手讲授 ➢ 安提阿教理学校 ➢ 埃得萨教理学校与尼西比斯教理学校
外国教育史——第5章
第五章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从公园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lddleAge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五世纪末至十一世纪)的教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封建主和农奴是封建社会两个主要的阶段,他们之间的敌对的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而使封建教育也带有明显的等级性特征浓厚的宗教性成为西欧封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一)教会学校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未来准备将来担任僧职的贵族和僧侣子弟,自幼入院并住宿于修道院内而学习的,称内学;不准备担任僧职的人,则不住院内而学习的,称为外学。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2、主教学校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二)世俗教育在西欧中世纪,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封建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适应中世纪社会和生活的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宫廷学校、骑士教育1、宫廷学校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曾招聘有学识的僧侣,对帝王、王族和大贵族的子弟进行教育,教以“七艺”、拉丁语和希腊语,培养他们担任治理封建国家的官吏,这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宫廷学校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以下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封建主是骑士骑士教育的实施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从出生至7~8岁,这个阶段为宗教教育阶段;(2)7~8岁以后,这个阶段通常称为“礼仪教育阶段”;(3)从21岁,被称为“侍从教育阶段”教育内容: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被称为“骑士七艺”综观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都在于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但却非常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二、西欧中世纪后期(十一世纪至十四世纪)的教育十至十一世纪时,修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交往开始活跃起来。
第五章 宗教改革运动
二、路德改革思想及其意义
(一)路德的主要思想 1、路德改革思想的中心内容:“因信称义”—— 只要心存信仰,就能获得上帝的拯救。 2、“人人皆僧侣”:无论什么人,只要受过洗, 都可以担任教士、主教或教皇,人人可以学习和 解释《圣经》。 3、还《圣经》于民,破除教会对《圣经》的解释 垄断,认为《圣经》文本才是最高权威。 4、“君权神授”思想:世俗君权与教会神权都是 神授的,二者具有同等地位,是彼此独立的。
3、路德对犹太教《圣经》文本的德文翻译 一方面使得广大民众可以直接面对《圣经》 原文而不必求诸教会,一方面也增强了德意 志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感情,使德意志民 族开始走向逐渐统一的道路。 4、路德宗教改革中所体现的理性精神、批 判精神、怀疑精神成为后来的启蒙主义思想 和德国近代哲学的直接精神源头。 5、路德的“君权神授”理论促发了世俗的 中央集权统治的出现,有助于欧洲各民族教 会的建立和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
第四节 罗马教廷的改革
一、罗马教廷改革的原因 (一)对抗新教兴起所带来的冲击。 (二)捍卫和确立天主教教义,清除教皇内 部的弊端和腐化堕落现象,重振教纲和影响 力。 二、罗马教廷改革 1545—1563年,召开特兰托宗教会议, 1563年,通过《特兰托会议信纲》,这成为 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赎罪券——运动的导火线
1、罗马教廷的赎罪券理论:“善功圣
库”理论。 “善功圣库”理论:基督为世人救赎 的功德,圣母玛利亚以及圣徒所行的 善功都被储存在天国的一个巨大的宝 库中。这个宝库就是“善功圣库”。 而教皇可以从中取出这些功德和善功, 以赎罪券的形式分赐给需要它的信徒, 使他们的罪过得到赦免。赎罪券的效 用不仅达及生者,而且对免除炼狱中 的灵魂应受的惩罚同样有效。
新编外国教育史 第三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453年,拜占庭帝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更多的希腊学者逃到意大 利。这些学者到意大利后,不仅带来了大量古希腊、古罗马的作品,而且开 设学校,传播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西欧对古典文化的了 解。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三、北欧的人文主义教育
从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运动逐渐扩展到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国家和地区, 推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从学校的发展看,法国和英国人文主义 的传播促进了新型教育机构的建立。 1530年和1534年,法国先后建立了法兰西公学院和奎恩学院。 1376年后,英国陆续建立了温彻斯特公学、伊顿公学等新型的中等教育机构。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21世纪教育学系列教材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新编外国教育史
文
艺
复
兴
与
第宗
三
教 改章革 时期1的教
2
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公元14—16世纪,西欧先后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这两场运动 使西欧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始全面向近代社会过渡。在文艺复 兴运动中,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成为主要代表,并出现 了许多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重视古典文化, 强调人性的发展,形成了与中世纪教育截然不同的特征。在宗教改革运动中, 一些新教领导人大力倡导教育,提出了强迫义务教育的学说。反对新教的耶 稣会派也创办了自己的学校。本章主要介绍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新编外国教育史
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
14—16世纪,意大利兴起了对古典文化的普遍热情。人们到处搜寻和挖掘 古典作品,热衷于对古典语言和古典作品的学习和研究。受这一热情的影响, 许多城市都先后建立了拉丁学校,讲授读、写、算、拉丁文和逻辑学等方面 的知识,为接受古典文化和艺术的系统教育做准备。在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 育中,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和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具有代表性。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初级部(5~6年):以拉丁语、文法等人文学科为主 哲学部(三年):包括逻辑学、心理学、物理学、 高级部 天文学等,并以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为准 神学部(4~5年):学习《圣经》和经院哲学
教学管理: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学校的教学
教育具有宗教和世俗性目的
路德
两个原则:一是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教会掌握,二是
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 1.主张教会对学校承担监督之责 2.受教育权利平等 3.教学内容:初等学校教学内容以宗教为主, 教育观 《圣经》是主要学习科目 4.教学方法:运用直观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梅兰克顿:参与大学创建工作;拉丁文法学校体制 斯图谟:教学内容以古典拉丁文、希腊文为主,实行分级教学制度
内容和教学方法
师资:需要受到宗教、知识、有关教育和
教学方法方面的训练
富有成效的原因
教学方法:采用寄宿制和全日制,实行集
体授课制
谢谢观赏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的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 的发展历程
1.前期人文主义教育: 2.后期人文主义教育: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 宗教性、贵族性
文 艺 复 兴 与 宗 教 改 革 时 期 的 教 育
人文主义教育 的基本特征
宗教改革运动与新教的建立 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与教育
加尔文派新教与教育 英国国教与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会的改革与复兴:天主教会反对、遏制 宗教改革运动,三十年战争使其丧失了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耶稣会的教育活动
天主教教育
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与融合
路德派新教与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一)人文主义教育1.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1)特点为强调世俗性和人性的解放,注重人的自由和天性,代表人物为维多利诺(孟都亚宫廷学校“快乐之家”)、弗吉里奥、格里诺等;(2)“快乐之家”的教育实践包括如下特点①学校注意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②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传授广泛的教学内容;③要求学校具有优美的环境;④强调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⑤注重启发诱导,讲求兴趣;⑥反对体罚、压制;2.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特点为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目的具有强烈的政治性;代表人物伊拉斯谟(尼德兰,《论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莫尔等;3.法国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是拉伯雷(《巨人传》);4.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人本主义②古典主义③世俗性④宗教性⑤贵族性;(二)新教教育1.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路德派教育的特点是把教会置于国家权力之下办教育,代表人物是马丁.路德、梅兰克顿(拉丁文法中学的改革,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斯图谟(斯特拉斯堡文科古典中学的实践)、布根哈根(初等学校的建立);路德主张(1)国家应重视教育,掌握教育权,重视对学校教育和教学的管理;(2)国家应推行普及、义务的教育;(3)建立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国家教育体系;2.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加尔文教派的活动中心是在瑞士的日内瓦,加尔文认为所有人民的教育应由教会负责,教育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其改革特点有(1)强调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宗教的意义;(2)提倡免费教育并进行了实践,创办了免费学校;(3)重视人文科学的价值;(4)学习古典文科中学的管理方式,创办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日内瓦学院;3.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联合起来的特点,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致的关系,主要改革有①加强对教师的管理;②教育目标开始转向培养绅士,教育具有一定的世俗性,但还是以古典课程为主要教学内容;③加强英语教学;(三)天主教教育——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反对宗教改革而兴起,代表人物西班牙的罗耀拉;1.耶稣会学校:分初、高两级,高级部之上还有神学部;2.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和中世纪没很大区别;。
外国教育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首倡普及义务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
(2)规定广泛的学科,提倡直观教学和本族语教学
(3)重视成人教育,主张消灭体脑对立
(4)重视体育和劳动教育,主张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人道主义
(二)古典主义
(三)自然主义
(四)世俗化
(五)贵族化
(六)变革性
第二部分:
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及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是16世纪西欧的一次大规模的社
会政治运动。它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以城市贫
民和农民为主力的一次伟大的革命,它的锋芒所向
是封建主义的重要支柱罗马教会,其结果使西欧基 督教会大分裂,出现了基督教的新教各派。
一、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及意义
(一)时代背景
二、新教各派的教育改革
(二)加尔文派
1、注重为人的发展提供规范化、理性化的环境,强调教会、
国家、学校、家庭的一体化
2、重视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系统化
二、新教各派的教育改革
(三)英国国教派
英国的宗教改革又不同于前两者,它形成了国家和教会
联合起来的特点 。国家和教会两者在最高权力上是平等一
致的关系。
1、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重视高等教育
2、初、中等教育由私人团体办理、负责
三、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
这个团体的目的是确保天主教会的原有阵地,
对天主教进行改革,扩大天主教的影响,使天主教
在与新教的斗争中取胜。因此非常重视教育,并把
力量放在中、高等教育上。
三、耶稣会派的教育改革
耶稣会教育改革的思路一方面将文艺复兴精神
二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2教育思想1批判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世俗教育2主张培养明达善良之人强调后天教育与学习的作用3重视文雅学科的陶冶价值注重语文内容的教学4认为学习既需要勤奋努力又需要培养浓厚兴趣5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师生友爱和睦三拉伯雷的教育思想1人物简介拉伯雷是16世纪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文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小说巨人传中
【哈工程】西方文明史课件--第五章
马 萨 乔 自 画 像
《逐乐园》 逐乐园》
《
《纳税钱》 纳税钱》
《 圣 三 位 一 体 》
(三)艺术巨匠们的创造
桑德罗·波提切利 桑德罗 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 ) 被人们称为佛罗伦萨画 派最后一位大师。 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 创作许多以古代希腊罗 马的传说为题材, 马的传说为题材,但注 入一种唯美的追求。 入一种唯美的追求。
《岩间圣母》,作于1483岩间圣母》 作于14831483 1486年 1486年,藏于卢浮宫
《圣母子与圣安妮》,1508年, 圣母子与圣安妮》 1508年 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抱银貂的女子 抱银貂的女子》 抱银貂的女子
《施洗者圣约翰》 施洗者圣约翰》
《受胎告知》 受胎告知》
米 开 朗 基 罗 《
(二)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及其成就
“人文主义”发展的过程: 人文主义”发展的过程: 人文主义 • 14世纪中叶,一些意大利学者对欧洲古典文化发 世纪中叶, 世纪中叶 生兴趣。 生兴趣 • 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继承了中世纪学者对古典文 化研究的成果,而且将关注重心转移到罗马文化, 化研究的成果,而且将关注重心转移到罗马文化 试图了解古典文化的本旨,试图掌握古典文化本 试图了解古典文化的本旨, 身的精髓,为自己现实生活服务。 身的精髓,为自己现实生活服务。 • 对古典文化的探究,后来变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态 对古典文化的探究, 由此产生了真正的“人文主义”的精神。 度。由此产生了真正的“人文主义”的精神。
(二)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及其成就
乔万尼·薄伽丘是 乔万尼 薄伽丘是 薄伽丘 一位人文主义斗士。 一位人文主义斗士。最 出色的作品是《十日谈》 出色的作品是《十日谈》 是模仿罗马散文体的典 范。薄伽丘的小说奠定 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 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教育变革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与教育变革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文艺复兴被誉为一个重要的时代,它不仅在艺术、文化等领域带来了革新,也对宗教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改革和教育变革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两大重要动力,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与意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宗教格局由于罗马天主教会权力的过于集中和滥用,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满。
信众对于教会严重的财政腐败和道德败坏失去了信心,同时贵族想要获取更多的权力。
这个背景下,宗教改革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需求和呼声。
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重新建立了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和对上帝的个人联系。
它追求真理和正义,强调每个人都能直接与上帝对话,不需要中间人作为媒介去获得救赎。
同时,宗教改革也带来了教会和政治的分离,对社会带来了积极影响。
二、宗教改革对教育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改革不仅改变了信仰,也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宗教改革之前,教育几乎全部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
教会通过灌输特定的知识和观念来巩固自身的权力,拒绝对教育进行开放和改革。
但是宗教改革的到来使得教育摆脱了教会的掌控,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机构和思想。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关键人物之一,他主张每个人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他的主张直接影响了德国的教育制度。
宗教改革还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推动了教育的进步。
为了培养更多的宗教改革家,一些新的学校和大学诞生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被引入。
同时,教育开始注重个体的才能和能力的培养,强调经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这些改革对后来欧洲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教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突破与创新也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艺术家们开始追求真实主义和人体的解剖学研究,这种追求真实和科学精神的艺术风格被应用到了教育领域。
艺术家们的作品成为教学材料,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艺术技巧。
同时,文艺复兴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学院和教育中心,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培训和交流的平台。
第五章 宗教改革
3)主张彻底改组教会,建立民主教会。 引起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色彩
卡尔文宗教改革;
3、主要影响;
1)卡尔文的‚先定论‛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
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2)日内瓦建立了共和性质的神权国家体制,卡尔文思想被奉
为指导思想;
3)卡尔文教更好地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在资 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尼德兰资 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B
A
卡尔文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了解一下)
1)受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卡尔文宗教改革; 2、主要内容;
冲破了天主教会不可动摇的权威 1)信奉‚因信称义‛。 2)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和弃民; 为资产阶级发家致富,进行资本原始积 累作辩护,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阅读课文,归纳】 天主教权威达到鼎盛的原因
(1)封建王权势弱,欧洲封建国家体制不完备; (2)舆论准备:提出”双剑说” “太阳月亮说”;
(3)内部改革: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 并控制各地主教任免权,打压世俗君主;
(4)打击“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 (5)生产力水平低,人们的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例:在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俨 然是一个国家组织,造成这种局 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B C D 教会拥有超国家的权力 全体民众信仰天主教 天主教会拥有雄厚实力 封建国家体制不完备
二、麻醉灵魂的教义教规
(1)思想基础:信仰高于理性,信仰的内容主要来自 《圣经》 。 如何评价‚信仰高于理性‛?
理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即知识)、 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而信仰的内容主要是《圣经》。 天主教强调理性只能是信仰的奴仆,理性服从信仰,信仰高 于理性,信仰主宰理性。 这种信仰高于理性的理论实质上是否认科学,否认知识,反 对进步,这是一种落后的、反科学的论调,是为其宗教统治 服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点:1课程内容上,古典科目构成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和 主义;(弗吉里奥推崇昆体良的作品,格里诺看重西塞罗的文体, 而伊拉斯谟要学习古人的知识改造现实社会,莫尔也认为人应该学 习古希腊作家作品)
人们对于金银的用法也让人深省。对于他们,金银的价值不如 铁。在别国被看作珍贵之物的金银在这里成了羞辱的标记。
讨论:设想的这个社会和我们学过的《理想国》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人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运动。 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精神,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 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提倡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 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
(三)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下逐步产生 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伊拉斯谟,西班牙的维夫斯、英 国的莫尔、德国的温斐林和法国的比代等人。
尼德兰的伊拉斯谟:伊拉斯谟是一名基督教人文主义教育理论 家,主张人文主义基督教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他教育方面的主 要著作包括《基督教君主的教育》和《论童蒙的自由教育》,伊拉 斯谟认为教育所培养的人的品质主要是虔诚、德行和智慧三个方 面,在他看来学习古人的学问才能改造现实社会。在教学方法上, 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第五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提问复习上节课内容:了解欧洲中世纪的教育,基督教教育占 统治地位,有影响力的学校都是由教会学校,修道院学校、堂区学 校、主教学校,教会学校主要培养教士、信仰基督教的人。教育思 想就是信仰和敬畏上帝,因为原罪说和禁欲说的影响,教育方式盛 行体罚,神学高于科学,理性服从信仰。这种教育方式符合人类的 教育发展吗?城市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而基督教教育思想是什 么?是否符合历史发展?
学
二、讲授新课
过
主要讲授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包
括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以及人文主义基本
程
特征。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改革。
三、作业布置:
课后查找资料,分析人文主义教育的本质
四、本节课的归纳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板
第五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
(3)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观,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强调人 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基督教的价值观就是 人是渺小的,卑微的,有罪的,必须靠不断的自我苦修、禁欲才能 获得救赎。只有建立的人文主义的价值观,人才能认识到人是有力 量的,可以探索和征服世界,可以改造世界的,这就是资产阶级所 持有的观念。)
德国的温斐林是宗教改革前期较重要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他反 对古典语言的学习中专重文法的错误倾向,强调人文之学要以维护 社会的道德为标准,其人文主义精神与其宗教仪式相伴而行,重视 学术知识与宗教信仰并行的重要性。
法国早期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是比代,著作是《论王侯的教育》。比较重要的还有 拉伯雷《巨人传》(《巨人传》的第一部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君主形象,巨人 卡冈都亚,描写他在中世纪教育方式的培养下,各方面都显得落伍,后来聘请了一位年轻 的人文主义者做自己的家庭教师,让他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学习神学和古文,使他 焕发青春。讽刺了当时教育制度的缺陷,宣传人文主义对政治、教育、道德的主张,和许 多真人真事结合,以巨人的形象出现,情节并不曲折,但语言生动、幽默风趣、寓意颇 深,使人读起来兴味盎然。),蒙田的《论学究气》和《论儿童教育》影响也很大。
西班牙的维夫斯最主要的著作是《知识论》“文艺复兴时期最 彻底的教育书籍”,维夫斯还提出要以心理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 他的教育理论对夸美纽斯产生过很大影响。
英国文艺复兴代表人物额有林纳克、科利特和莫尔,科利特创
办了人文主义性质的学校圣保罗学校,成为英国人文主义学校楷 模。莫尔在《乌托邦》中提出不分男女皆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所学知识主要是古代作家尤其是古希腊作家的作品,培养儿童的优 秀品质,重视劳动价值并要求对青少年进行劳动教育(乌托邦意 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这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人物是弗兰 西斯培根。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 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提出“知 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认为感 觉是认识的开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泉源。他重视科 学实验在认识中的作用,认为必须借助于实验,才能弥补感官的不 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奥秘。他重视归纳法,强调它的作用和意义, 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培根对一些人过于尊崇古典文献持否定 态度,提出“泛知识”的建议,认为人们应该学习一切知识。(关 于培根的学说,我们在以后学习近代英国教育的时候,还会学习 到。)
(基督教特征是信仰上帝、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的内涵:第一,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肯定人的价值、地位、能力;第二,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反对宗 教束缚;第三,提倡现实的幸福,肯定人是现实幸福的创造者和乐 趣的享受者,反对禁欲主义;第四,提倡身心和谐发展,反对肉体 是灵魂的监狱的谬论;第五,提倡学术自由,尊崇理性。
(4)人文主义教育职能,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 人更好的履行赋予人的职责。(人的职责是什么?创造财富、开拓 进取、为社会和家庭尽到职责)
(5)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人文主义教育用自然来代替 《圣经》,按照人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 和天性。冲破了肉体是灵魂监狱的束缚,开设体育课并且把游戏和 体育看成是教育必要的组成部分,实现了人的和谐发展。(亚里斯 多德的灵魂说相似)建立了新型的教育机构,复兴了大学,推动了 教育世俗化的历程。(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复兴直接促进了近代科 学文化的发展)。
历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有人提出这样一种设想:各城之中, 人民衣着一律,各操一业。但所有的苦活脏活则是由奴隶去做。人 们认为,奴隶制可以带来自由人民的闲暇和文化生活。每天6小时 工作之余,可以去听演讲,而且可以选择各种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 听。
家庭内部则是丈夫为长,妻子从夫,儿女从父母。这种观点也 是受当时英国人文主义者所崇拜的古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的。
食物必须先归于病人,城市的周围有4座大医院,病人互不干 扰,医生精于照料,从而造成病人乐于住院,不愿住家。
城市中有一大屋,作公共食堂,定时开餐。但自餐同样允许, 只是为之者很少,因为公餐丰美方便,其中一切劳动都是奴隶担 任,不用自己费力。开饭前先由长者短词,然后在焚香和音乐中进 餐,彼此可以谈话。他们认为,凡是无害的乐趣都不该禁止。
二、宗教改革时期教育
书
(一)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 (一)新教教育(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
设
(二)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二)英国国教教育主张
(三)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三)天主教教育(耶稣会)
计
(四)人文主义基本特征
讲授新拓展内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学习内容 容
课后总结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讲
稿
讲授内容
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 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最早产生在意大利,原因有三个: 一,中世纪的欧洲,贸易中心集中在地中海沿岸,意大利最早产生 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二,拜占庭帝 国灭亡后,很多东方学者带着大量典籍逃亡到意大利,为文艺复兴 提供了人才保障。三,意大利处于东西方要道,较早接触到了东方 文化。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发展,思想上,基督教的信仰受到 动摇。所以,教育领域思想上的解放和质疑也随着开始了。
“文艺复兴”是指对古希腊、古罗马人文学科的复活或复兴, 但是其实质复兴的不只是人文学科,而且也不只是对过去的一种复 兴,而是包含了新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 成为表达新文化的媒介。(由于新兴的资产阶级自身力量发展不充 分,还不能以独立的思想面貌出现,所以需要借助一种已经存在的 知识形式,而古希腊文化中的民主、理性正是他们所需要的,所以 打着复兴古代理论的旗号,实质的内容则是资产阶级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与基督教教育相比较)
(1)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世俗的学问身心全面发 展的人,培养具有资产阶级企业家品质、懂礼仪、身心健康、具有
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基督教的教育目的,培养为神服务的 神职人员和信仰上帝的人,上帝是唯一真理的)
(2)教育内容:知识和科学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复兴体育 和美育,并且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希腊文、拉丁文为主要课程, 历史地理被纳入进来,把数学、自然科学作为重要学科,对传统自 由教育的复兴还促进对理性的推崇。(基督教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宗 教信仰教育,附带学简单读写算知识。认为神学是最高学问,任何 世俗的学问都要服从上帝的学问)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大批 的诗人、艺术家、科学家,发现了宇宙和地球的很多奥秘,比如哥 白尼、伽利略等等。
《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他提倡通过通才教育培养青少年全面 的身心发展。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特征。教学内 容推崇历史、伦理、雄辩术三门科目,认为这三门课最能体现出人 文主义精神。
B维多里诺:维多里诺是弗吉里奥教育理想的实践者,他把学 校变为“快乐之家”。主张通才教育,而且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 中心,强调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和宗教信仰的养成。(文艺复兴时 期,人们反对的是基督教对人性的压制,但是对于上帝的信仰没有 变,很多知识分子认为基督教会对教义和《圣经》的曲解造成了人 们对教会的不满,所以在文艺复兴时期,即使像但丁、彼得拉克这 样的文学家,包括向哥白尼、伽利略都是信仰上帝的,哥白尼本身 就是一个教堂的教士。)
基督教会宣称只要信仰上帝,人们就会得到永世的安宁,就会 幸福。但是14世纪四五十年代,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 时刻。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 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 1/3!欧洲大伤元气,因大瘟疫而引起了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大变 动。大瘟疫引起了大饥荒,盗贼四起;天主教的威信受到极度沉重 的打击。从这以后,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么虔诚的信仰上帝,可 是为什么人间的生活这么悲惨,或者还有一种想法,既然人生这么 短暂,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今生,而不用将希望寄托到来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