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枢神经解剖颅脑局部显微解剖ppt课件

合集下载

解剖学第十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解剖学第十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形如四棱锥,底为菱形窝,顶朝向小脑。
2.沟通 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
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 下腔相通。
.
22
解剖学—中枢神经
(五)第四脑室
1.位置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形如四棱
锥,底即菱形窝,顶朝向小脑。 2.沟通
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向上与中脑水 管相通,并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 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
4
解剖学—中枢神经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位置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 ,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下平第3腰 椎,故临床常在3、4或4、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
.
5
解剖学—中枢神经
(二)外形
脊髓为细长而前后略扁的圆柱状结构,长40—45cm。主 要外形可归结为六纵沟、二膨大、一圆锥、一终丝。 1.六纵沟 :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 侧沟2。 2.二膨大 :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3.一圆锥 :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 4.一终丝 :脊髓圆锥下续为终丝,周围被马尾包绕。
(3)侧角:含有内脏运动(即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在于T1~L3节段。
在骶段(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

.
10
2.白质
解剖学—中枢神经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
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1)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
主要包括视交叉、视神 经、视束、漏斗、乳头 体等。
.
24
解剖学—中枢神经
下丘脑的主要核(1团)视上核:分泌加压素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大脑皮层得功能与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控制运动功能 –初级运动皮层 (躯体运动 区) –中央沟前方
• 锥体细胞
• 皮质得深面为神经纤维形成得白质(髓质),它 们除了联系大脑不同区域得皮质外,更重要 得就是大脑皮层以外得脑与脊髓,把皮层运 动中枢发生运动信息向下传,把感受到得感 觉信息往上传给皮层感觉中枢,这些传导纤 维都要集中通过“内囊”,而且有交叉,即传
• 边缘叶 limbic lobe 由半球内侧面与底面某些脑叶 得脑回组成,它呈O形环绕于脑干前端。通常包括 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结构。主要 功能就是调节内脏活动,实现情绪反应以及参与记 忆、睡眠、性欲、食欲等得调节。
额叶得功能:
位于:边界、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 1、皮质运动区 • 2、皮质侧视中枢 • 3、书写中构(额中回后部) •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 5、额叶联合区
• 谢谢大家
半球内侧面得沟与回
半球底面
• 额叶底面纵 行得纤维束 为嗅束,其 前端膨大称 嗅球,嗅球 与嗅神经相 连。嗅束向 后扩大为嗅 三角,连于 海马回前部 与海马回钩 等嗅觉高级 中枢。
大脑半球上面观
岛叶
CNS得灰质与白质
• 通过前脑得额切面(冠切面)
–大脑皮层
–大脑深部灰质 (基底节)
脑干得生理功能
• 最重要得生理功能区域,脑干有维持维持生 命活动得重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 枢、吞咽中枢等,如遭损伤会危及生命。

中枢神经系统(175页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175页PPT课件)
4)靜脈竇壓跡:橫竇壓跡最常見,表現為帶 狀低密度影。主要是乙狀竇和橫竇,位於 枕內粗隆的兩側,較粗大。
5)導靜脈壓跡:最常見的是乳突後方導入乙 狀竇的導靜脈,在側位片上表現為短小彎 曲的管狀底密度影。
6)蛛網膜粒壓跡: 蛛網膜粒吸收腦脊液回靜 脈竇,對顱骨內板產生壓跡,而造成的骨 缺損或稀疏。 X線表現為邊緣銳利,大小 不等的低密度影,位於中線2~3cm之內。 值得注意的是,個別壓跡相當大,可達數
央有枕骨大孔,其前下方是斜坡。
二、腦
腦位於顱腔內,分為端腦、間腦、中腦、 後腦及延髓五部分。
端腦即大腦。大腦半球以外側溝,中央溝, 頂枕溝三條腦溝將大腦分為額葉、頂葉、顳葉、 枕葉、島葉五個葉.
間腦由上丘腦、背丘腦、後丘腦、底丘腦 和下丘腦組成。
腦幹由中腦、腦橋和延髓組成。
小腦位於幕下顱後窩內,包括半球和蚓部。
縫間骨亦稱Wormian骨,數目不定,為解剖 變異,無病理意義,好發於人字縫之間。
3.顱壁壓跡(markings of cranial parietes)
(1)腦回壓跡:(亦稱指壓跡)腦回生長壓迫 顱骨內板形成,多見於10歲以下兒童。 X線表現:多見於額顳部,為圓形或類圓形 的密度減低區 。
中樞神經系統
第一節 神經系統解剖概要 第二節 神經系統影像學檢查方法比較 第三節 顱腦X線解剖 第四節 顱腦CT解剖 第五節 顱腦MRI斷面解剖 第六節 中樞神經系統血管影像解剖
第一節 神經系統解剖概要
一顱骨:
腦顱骨:額骨(1),頂骨(2) ,顳骨(2),枕骨(1),蝶骨(1),
篩骨(1)共八塊。顱底骨從前至後呈三個階梯狀 結構:顱前窩、顱中窩及顱後窩。
缺點:
1、腦血管造影檢查有一定 的創傷性、危險性。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 参与躯体核内脏运动调节
脑桥尾侧部核延髓的网状结构外侧核群-吸气、呼 气、升压和减压等呼吸和循环的中枢
• 参与内分泌活动和生物节律的调节 •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
2021
18
临床联系
• 脑干损伤特征性表现:交叉性瘫痪 延髓内侧综合症-Dejerine Syndrome 延髓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e 脑桥基底部综合症 大脑脚底综合症-Weber Syndrome
舞蹈病 又称Huntington病,新纹状体损害 特点为: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足。肌张力降低,上肢和头部不自 主的舞蹈动作。舞蹈病主要是纹状体内胆碱能和GABA能神经元 功能减退,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相对功能亢进
• 认知功能 Parkinson病和Huntington病可引起认知障碍。
2021
57
2021
14
脑神经核
• 躯体运动柱SM 肌节演化的骨骼肌,如舌肌、眼球外肌 包括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 一般内脏运动柱GVM 头颈胸腹的平滑肌 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 特殊内脏运动柱SVM 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包括咀嚼肌、软腭、表情肌和咽喉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2021
35
下丘脑的功能
• 摄食行为 饱食中枢(丘脑腹内侧核) 摄食中枢(外侧下丘脑)
• 饮水调节 刺激下丘脑外侧和前区产生饮水行为,损毁此区不再饮水
• 睡眠和觉醒 下丘脑前区与睡眠中枢相关,后区与醒觉相关
• 昼夜节律调节 通过视交叉上核行为联系进行昼夜节律调节。
2021
36
端脑的分叶
• 主要沟裂 大脑纵裂、外侧沟、中央沟、顶枕 沟
• 脊髓半横断:Brown-Sequard Syndrome 损伤节段同侧肢体瘫痪,本体觉、精细触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 失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
28
1.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
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 的纤维。其中短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称弓状纤维。 长纤维联系本侧半球各叶,其中主要的有:
①钩束,呈钩状绕过外侧裂,连接额、颞两叶 的前部;
②上纵束,在豆状核与岛叶的上方,连接额、 顶、枕、颞四个叶;
③下纵束,沿侧脑室下角和后角的外侧壁走行, 连接枕叶和颞叶;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27
(三)大脑半球的髓质
1.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 纤维。 2.连合纤维:是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3.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 上、下行纤维。
• 第Ⅱ躯体运动区和补充运
• 第Ⅱ躯体运动动区区:位于 中央前、后回下面的岛 盖皮质,管理上下肢运 动,但没有头部代表区。
• 补充运动区:位于半球 内侧面中央旁小叶的前 方,额上回的内侧面。
. • 第Ⅱ躯体运动区和补充 18
(三)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视区:枕叶内侧面距
状沟两侧的皮质(17
区),一侧视区接受
④扣带,位于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深部,连接 边缘叶的各部;
⑤额枕束,起自额极,在上纵束的深面,尾状
核的外侧向后,靠近侧脑室中央部,呈扇形终
止于枕叶和颞叶。
.
29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
30
2.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s)

中枢神经系统PPT演示文稿

中枢神经系统PPT演示文稿

组成 : 大脑 脑部最大的部分 视丘下部 反应中心,例如: 体温调节, 摄取食物、饱、渴 和渗透调节中心 产生崔体激素 丘脑 直接刺激大脑和一些感觉器官;
前脑
大脑
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组成, 通过叫白质的 神经纤维联接起来 表面折叠起来增大脑部面积和协调性 大多数大脑活动产生在大脑外部的灰质区 (2-4mm厚)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脑位于头骨里,脊髓 在脊柱里; 它们被脑膜、脑脊髓、 流质包围保护
通过人的脑部切片显示脑的结构
纵刨面所见脑的主要部分
骨髓, 桥和中脑组成脑的主干
脑的顶部和底部
脑的局部
脑 前脑 组成: 大脑 视丘下部 丘脑 中脑 后脑 组成: 骨髓 小脑 桥
组成: 一个H形灰质核位于 脊髓中央,组成神经 主体、树突、突触。 外层是白质,形成神 经纤维 灰质的中心区是中心 通道,充满了脑脊髓
脊髓的功能
反射中心,控制无意识的行为,如缩手, 后退。 传导刺激从大脑
脊髓的不同区域,灰质和白质
Central canal Grey matter White matter
从外部观察大脑
注意密集的褶皱走和凹槽
cerebral cortex
cerebellum
大脑皮层的功能
主要功能区
感应区 运动区 联合区
从感受器 接受刺激
送出刺激 到受动器
综合 信息
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
不同的肌肉运动在大脑皮层 运动中枢的表示程度
有一多半的运动神经 使用来控制手和肌肉 运动速度的;
中脑
中脑是网状结构的,通过刺激前脑的感应来控制 苏醒和睡眠; 中脑的脊柱表面是视觉和听觉反应中心,它们控 制眼球、头部和躯干的移动。

颅脑局部显微解剖PPT培训课件

颅脑局部显微解剖PPT培训课件

质。
维持颅内压稳定
02
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保持颅内压的稳定,以维持大脑的正常
生理功能。
参与神经传导
03
颅内血管与神经元共同参与大脑的神经传导,实现大脑与身体
各部分的信号传递。
淋巴管的解剖结构
头面部浅淋巴管
主要收集头皮、面部和颈部的淋巴液。
深部淋巴管
位于颅内各结构之间,与血管伴行。
淋巴管的功能和作用
脑干的剖结构
脑干位于大脑的底部,是 连接脊髓和大脑的主要通 道。
脑干由三个部分组成:延 髓、桥脑和中脑。
延髓是脑干的最下部分, 连接脊髓和桥脑,主要控 制基本的生命功能,如心 跳、呼吸等。
中脑位于桥脑之上,是视 觉和听觉信息传递的关键 区域。
桥脑位于延髓之上,连接 延髓和中脑,是大脑与身 体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通 道。
02
大脑皮质是大脑半球最 外层的灰质结构,负责 处理信息、控制运动和 感觉等功能。
03
大脑髓质是大脑半球内 部的灰质结构,主要负 责调节神经传导和内分 泌等功能。
04
大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 维构成,负责连接大脑 不同区域,传递信息。
大脑半球的功能分区
01
02
03
04
额叶
负责思考、决策、计划和抽象 思维等功能。
脊髓的解剖结构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接 脑干,下至尾骨。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 包含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白质 包含轴突和神经纤维束。
脊髓分为31个节段,每个节段 支配一定的身体区域。
脊髓的功能
传导神经冲动
脊髓是大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 重要通道,负责传递大脑对身体
的运动指令和感觉信号。
反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  ppt课件

入内听道;

MR图像清晰无骨伪影干扰,是后颅窝神经系统疾病最 理想的检查,但它对骨结构的评价能力远不及CT。
鞍上池层面

前颅窝可见额叶;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前界为额叶直回,侧方为颞叶海 马,呈五角形或六角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前外角
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鞍上池的第六
个角位于后缘中央是脚间池。
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颅骨断面显示较厚;大脑镰清晰可辨; 镰旁脑灰质和脑沟显示更清晰; 顶叶范围最大,额叶次之,枕叶消失。
中线层面


图像中间见胼胝体,分为嘴部、膝部、体部和压部;
扣带沟的下方为扣带回,环抱胼胝体; 胼胝体下方是侧脑室; 侧脑室借穹隆柱与第三脑室相隔;


鞍上池内显示的结构:视交叉、视束、垂体柄、两侧颈内
动脉和基底动脉;

后颅窝见小脑半球、第四脑室等结构。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可见侧脑室额角的下部; 基底核的尾状核头贴于前角的外侧缘; 两前角之间为胼胝体膝部的下方,稍后方为前连合及穹窿柱;

额叶位于前角的前方; 前角的后方中线为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 颅后部可见Y形或V形的小脑幕,幕下结构在内侧,幕 上结构(枕叶)在外侧。


侧脑室上部层面

侧脑室中央部被胼胝体分开; 侧脑室中央部的外侧缘,可见一窄的稍高密度带,为尾状 核体部,其旁为低密度的白质纤维放射冠;

可见半球凸面的中央沟和顶枕沟。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越过胼胝体和侧脑室,大脑镰贯穿中线; 脑灰质和脑白质比上述诸层面显示更清晰; 白质为半卵圆中心; 中央沟的位置大约在大脑半球凸面前1/4和后3/4交界处; 额叶范围缩小,顶叶比例增大,枕叶甚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交叉后置位,即视交叉位于鞍背上方或 部分位于鞍背后方,垂体完全位于视交叉 的前方。
视交叉前置位,即视交叉与鞍结节紧贴,或 位于鞍结节的上方。视交叉前置位也给经 额入路的鞍部手术带来了困难。
LIZHENHUA
第一节 视神经与视交叉
二、视交叉 optic chiasma
视交叉和视神经颅 内段均位于视交叉 池内。
中枢神经解剖颅脑局部 显微解剖
视神经和视交叉 蝶鞍区 海绵窦区
LIZHENHUA
LIZHENHUA
LIZHENHUA
LIZHENHUA
LIZHENHUA
第一节 视神经与视交叉
一、视神经 optic nerve
(三)管内部:
管内部是位于视神经管内的一 段,长约6~7mm
眼动脉与其伴行入眶,两者紧 密相贴。视神经位于眼动脉正 上方者约占52%、内上方者约 占32%、外上方者约占15%。
视交叉池的上面与 终板池的前下部相 接,
--- 后下方与脚间池毗 邻,
--- 前下方以鞍隔为界 上方以鞍结节为界,
----两侧方以一层蛛网 膜与颈内动脉池相 隔。
LIZHENHUA
LIZHENHUA
第一节 视神经与视交叉
二、视交叉 optic chiasma
视神经的血液供应
来自颈内动脉的分支眼动脉。眼动 脉多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穿过硬 脑膜移行为膝段,一般多发自颈内 动脉上表面内侧1/3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LIZHENHUA
第一节 视神经与视交叉
一、视神经 optic nerve
(三)管内部: 视神经与蝶窦之间的骨壁厚度
在多数人是0.1~0.4mm。 但少数在视神经与蝶窦之间仅
有视神经鞘膜和蝶窦粘膜相隔。 有些个体,视神经管突进蝶窦的
前上方,形成视神经管隆起。突 进蝶窦内的视神经管长度为 4.5~13mm,平均7mm。
眼动脉起始部的直径为0.5~3.Omm, 平均2mm,其颅内段长度一般为3mm 左右,最长可为7mm。有少数眼动脉 自膝段发出后立即进入视神经管。
极少数眼动脉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发出,在视神经管的底部穿过骨孔 入视神经管内。在视神经管内,眼 动脉走行于视神经的下外方,并和 视神经一起进入眶腔。
LIZHENHUA
LIZHENHUA
第一节 视神经与视交叉
二、视交叉 optic chiasma
视交叉 optic chiasma 是指两侧视神经在 颅内的汇合之处,位于蝶鞍前上方的交叉 前沟中。
根据视交叉与鞍结节、垂体的位置关系,将视 交叉的位置分为3种:
视交叉正常位,即视交叉位于鞍隔和垂体 的上面偏后,垂体前部不被覆盖, 正常位 占多数。
鞍结节前方的横沟,称为交叉前沟 sulcus prechiasmaticus,交叉前沟的 两侧与视神经管相通,此管行向前外, 有视神经和眼动脉通过。
LIZHENHUA
第二节 蝶鞍区
一、蝶鞍sella turcica
蝶骨体侧面有颈动脉沟carotid sulcus,有颈内动脉通过,沟后端 较深,其外侧缘有一突向后的薄骨 片,称为蝶小舌,与颞骨部尖端围 成破裂孔的外侧界,并复盖翼管的 后口。
来自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和 后交通动脉的分支供应视交叉 的中段和后下方。
LIZHENHUA
第二节 蝶鞍区 (Sellar area)
蝶鞍区位于颅中窝中部,蝶骨体上面, 是指蝶鞍及其周围的区域。
该区域内除蝶鞍外,主要的结构有垂 体窝、垂体和两侧的海绵窦等。
LIZHENHUA
第二节 蝶鞍区
一、蝶鞍sella turcica
第一节 视神经与视交叉
二、视交叉 optic chiasma
视交叉的血液供应
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 动脉发出的细小分支。大脑前 动脉的水平段多位于鞍旁视交 叉的上方,其上的分支主要供给 视交叉的前上方。
前交通动脉发出的分支供给视 交叉前中部。
眼动脉的颅内段发出分支,供给 视交叉的前外侧部。
蝶鞍sella turcica是指蝶骨体上面呈马鞍状 的部分,包括前床突、交叉前沟、鞍结 节、垂体窝、鞍背和后床突。
蝶鞍中部凹陷,为垂体窝,容纳垂体。 垂体窝前方两侧有蝶骨小翼后缘内侧端 的结节状突起,称为前床突anterior clinoid process,为小脑幕前端的附着。
垂体窝前方的圆形隆起,称鞍结节 tuberculum sellae,其两侧常有小骨突, 称中床突。
其余为平面或稍有凹陷。小儿鞍底 较厚,可达2mm,随着蝶窦的扩大, 鞍底也随之变薄,成人一般为1mm (70%)。较薄的鞍底有利于经蝶 -垂体手术。
LIZHENHUA
第一节 视神经与视交叉
一、视神经 optic nerve
(四)颅内段 夹角
视神经管的长轴与正中矢状面的 夹角在新生儿为460,至成人减至 390。因此,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 角在新生儿大于成年人。
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的大小受 视神经颅内段长度的影响,从 100~850不等,平均600。两侧 视神经的夹角越小,经额-垂体 手术的手术野越小,手术越困难。
垂体窝后方的方形骨板为鞍背 dorsunm sellae,其上端两侧的突 起为后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此突的下侧有一切迹, 由硬脑膜围成一孔,有展神经通过。 鞍背下外侧与颞骨岩部尖端相接。
LIZHENHUA
第二节 蝶鞍区
一、蝶鞍sella turcica
鞍底 形状不一,有明显垂体窝者占51%,
LIZHENHUA
LIZHENHUA
LIZHENHUA
第一节 视神经与视交叉
一、视神经 optic nerve
(四)颅内段
毗邻关系 颅内段是指从视神经管自颅口(后孔)至视
交叉前缘间的一段,平均长约11.5 mm (6.0~17.5mm),此段仅有软脑膜和蛛网膜 覆盖,而无硬脑膜 在视神经管内口处,视神经被硬脑膜反褶成的 镰状皱襞所覆盖,此段视神经称为视神经的膜 部。此皱襞的长度在国人为0.5~3.5mm。从 翼点入颅行视神经减压术时,视神经管的硬 膜顶部切开长度可达5mm。 眼动脉及颈内动脉的动脉瘤可以从下方推压 视神经。 在左、右视神经之间有交叉前沟和鞍结节,当 鞍结节隆起的高度超过视神经管内口处视神 经的水平时,经额入路进行垂体手术将受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