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式阅读教学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探究式阅读教学是一种主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积累和阅读表达能力。本文简要论述了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在探究式阅读教学应从把握三个关系着手来提高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方法与途径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主动的教学方法,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最终达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形式上,探究教学以开放式教育为主。方法上,探究式教学以探究为主。目标上,强调对学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加看重教育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一、探究式阅读的教学特点

(一)教师与学生角色、地位的转变。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应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开放、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良好环境。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运用语言、感悟语言,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进行再次的阅读,然后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将教育的外因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全新的学生学习方式。探究式阅读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

以自主、互助、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来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该方式能够满足学生因个体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便的学习工具来搜集整理与所学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来学习。

二、探究式阅读的教学要点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课文的文本本身就具有多义性、综合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再加之阅读主体在思想、个性、经理、情感、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探究式阅读过程中要强调面向全体,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教学阶段而异。作为教师首先应对课程标准在不同阶段、不同文本提出的探究要求做到了然于胸,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地把握探究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下面笔者就简要论述一下在探究式阅读中需要注意的要点问题。

(一)处理好探究式阅读和理解性阅读的关系。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要求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课文要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点。”而进一步的要求是:“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前者的要求是理解性阅读,后者是探究式阅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理解性阅读从学生的“共同视域”出发,展现思维的共性和作品整体性、确定性的一面。而探究式阅读则以理解性阅读为基础,不能认为探

究式阅读好,就抛弃了理解性阅读。探究式阅读的探究归根结底是针对文本、源于文本,学生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对文本的理解。只有理解性阅读做好了,才能促进探究性阅读的发展。例如笔者在讲授《项羽之死》的课文内容时,有的学生通过“溃围,斩将,刈旗”三个词来概括东城之战的过程,立马就有学生提出了质疑,虽然项羽在站前曾立誓要用这三个词来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但是在课文内容里为没有出现“刈旗”。这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未提及‘刈旗’这到底是作者在写作时的纰漏内,还是另有用意?东城快战之后,作者写道,‘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与前文是否矛盾?”问题一提出了就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的。

(二)处理好探究过程中的“放”与“收”的关系。“放”与“收”是教学的一门艺术。在探究式阅读的教学中,教师更应把握好“放”与“收”的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探究式阅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中“放”,首先是指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做好与学生角色的转换工作,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愿意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学生探究式阅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真正的将探究的权利留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大胆批判,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族、平等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其次,教师应采积极为学生创

造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活动。例如现场采访、故事讲述式、音像画面等,都是探究式阅读教学常采用的组织形式;最后,在探究式阅读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应给予开放式的评价,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探究式阅读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得到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而是提倡学生对课文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并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探究带来的乐趣,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放”仍应坚持适度原则,教师的“放”要符合文本的需求和实际。在探究式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做学生探究式阅读活动的合作者,同时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式阅读进行指导和督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解读始终围绕文本来展开,符合文本本身的情感或者叙事逻辑。教师在进行“放”的过程中不因没有节制,需要明白“导”在关节上,“收”在火候上。在学生无法发现文本中的问题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设疑,于未晓处设疑”。在学生发现太多疑问时,要积极帮助学生梳理疑问,去掉与课本内容关系较小的问题,进而选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制定良好的探究方案。当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要积极点拨,帮助学生找寻新的探究角度,帮助其解决问题。

(三)处理好生成性探究和预设性探究的关系。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预设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对课堂需要探究的内容、

方案、目的以及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想。但是,探究的自主性、文本阅读理解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决定了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因而教师无法全面地系统地预设课堂的每个细节,同时,也这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的魅力所在。师生的智慧在一个个生成的问题情境中相互碰撞,往往能激发出更多知识的火花。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善于预设的,他更应该善于在真实的情境中来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笔者在讲授《伶官传序》的内容时,发现许多学生都把“可谓壮哉”的“哉”错读成“也”,笔者及时的发现地了这个探究点,就引导学生从品味古汉语的语气词着手,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内容和文势抑扬起伏的表达特点,然后进一步拓展到欧阳修的其他散文作品上,帮助学生探究作家委婉细腻的写作风格。通过学生的问题而生成的探究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大都思维活跃,积极发现问题、讨论。由此可以看到预设性探究和生成性探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运用,而不能让预设束缚了手脚,也不能因随机的生成而迷失了课堂教学的方向。

三、结语

总之,在探究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质疑和方法的指导,重在创新,努力将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