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式阅读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摘要:合理、科学的文本解读是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在任何时候,教师都应记住自己在文本解读教学中的所担负的引领、指导作用。
综述前言,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用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在不矫枉过正的前提下,使文本解读教学真正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文本解读语文教学人文精神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任务繁重。
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到培养发展学生的感知、思维及分析、比较、概括等各种能力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过程的目的所在。
语文教材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是一种静态的文本。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作文本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通过观照客体(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
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
一、中学语文教师应掌握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与方法1.这是时代的要求。
今天,科学技术正以人们不可想象的速度更新,人民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广泛的变化。
文本创作活动在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位置、文本的载体、文本传播和文本接受的途径与方式、文本的形态、类别和样式等,都已经发生变化。
因此,二十一世纪的文本解读将从多元分化的趋势走向多元中的互谐。
2.这是社会的要求。
现代社会里人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往频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以及它们和文学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加快,并逐步增大。
在一个国家之内,让所有的人都接受和运用单一的文本解读理论及方法是不可能的。
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结果,也是文化进步和繁荣的标志。
3.这是人文性的要求。
文本创作活动及其成果、读者对文本的解读,都是和主体的个性紧密相连的,现代人日益重视和珍惜个性,强调人文精神,强调尊重人、理解人。
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实践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设计实践浅探摘要:本文对阅读课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新课标的课程里,教师的教学思路必须清楚,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课教学,做好精心的设计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才可以达到有效、可控制的阅读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实践探究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思路与设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不同角度的教学作出分类。
语文阅读课教学是高中的必修教材,它体现在两方面:略读课文的选节、课型,本文主要讲指课型的阅读。
一、高中语文阅读课的现状分析(一)教师对阅读课的认知。
在当前语文阅读课教学中表现方式主要有三种倾向:第一种是越俎代庖;第二是完全撒手不管;第三是习题训练课。
以这些认识论为基础,最后结果必然导致以教师在唱独角戏的形式发展,沦为课堂旁观者的学生逐渐使课堂陷入枯燥、乏味、僵化的困境。
作为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职业教师,语文教师必须掌握语文课程内容的结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使自己逐步成长为语文教学的专家。
(二)学生的感知。
学生在阅读课中的认识受两个方面影响:一方面受个人兴趣、情感需求影响,一方面受教师对教材的设计影响。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生活中语文经常处于直接性接触,教材又是死板的教学套路,一堂课学与不学都没有多大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阅读课教学抱着很大的希望,但是现实和希望反差很大,因而很多学生一贯对语文课持漠视态度。
教师要把语文阅读课教好,必须要对阅读课的设计下功夫。
(三)对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品读。
在对新课标高中语文阅读课中,教师要灌输学生平等交流和自由交流,就必须让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在阅读课中对学生实践应用太少,学生缺乏训练和锻炼的机会,所以教师要注重训练语感和培养能力,养成自习阅读的练习课,有效的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只有这样才是新课标要学生做阅读课主人的理念。
二、高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的分类探讨(一)教学思想理念。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听、说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补充语言,树立语言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语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摘要】阅读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来吸收知识,学习语言,开阔视野,使思想更具体、更充实,为理解问题提供依据,吸收的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必须变带领学生深入分析为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样才能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根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运用元认知策略训练,结合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兴趣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我从教多年,和同事们探讨起语文教学来,感触颇多,尤其是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值得好好反思。
一、语文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间接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个人利用社会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
阅读活动的主体是读者,客体看似是文献,实质上是给文献注入信息的作者。
因此,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借助文献中介而实现的信息交流过程。
阅读既可以是今人同古人的跨时代交流;也可以是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个体之间的远距离交流,阅读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优势。
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1、重理轻文的思想功利主义泛滥,这也影响到了教育思想,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重理轻文”思想盛行;评价一个学校教学成绩好坏的依据,往往是有多少学生考上了重点校,这样,不是中考科目的历史作为“副科”,就得靠边站,课时常常被数、理、化占去,正常的教学无法保证,有的老师还是兼职的。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升学是第一位的,所以随着年级的升高,有的同学从实用主义出发。
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恶果。
要摆脱教育思想的急功近利、实用主义,就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
我们的教育应把眼光放远一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也会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2、沉重的学习压力沉重的学习压力不仅影响到我们对学习的态度,而且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面临如此巨大的学习压力呢?在应试压力下,学生对不同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判断已经出现扭曲。
这种扭曲不仅影响着学生现在对学习方式、学习兴趣的选择,而且可能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学习。
高中语文性阅读教学方法论文
浅论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法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而这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又有多少教师落实呢!如何行之有效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140—01一、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必要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研究问题性质的学习活动。
归纳起来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指学科教学中的研习活动,强调学生要探究、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指一种专题式的研究学习活动,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在开放的情况下,多渠道获取知识,并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一种项目学习活动。
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时,要从发现问题着手,通过问题的分析、挖掘,形成课题,经过研究性学习,完成对课题的研究,得出结论。
新课程注重阅读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个性化发挥以及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之间的有机联系,而研究性阅读的最基本特征恰恰与新课程倡导的这些理念不谋而合,研究性阅读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阅读为基础,使学生不再处于等待状态,而是“在做中学”,动态地主动探求对文章的多重解读,初步形成多维的立体的文章解读思维,而这些恰恰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导向。
因此,研究性阅读是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方式,是应对语文高考考纲的重要手段。
研究性阅读所倡导的方法与理念是科学应对高考开放式考题的有效方法,在平时极力培养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是帮助考生达到这种水平的有效措施。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方法(一)精耕细作读文章由于过去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把一篇美不胜收的文章拆卸成枯燥的字词句的组合。
本应最受学生欢迎的阅读课成为最乏味的机械训练。
针对这个,我们往往让学生把目光集中在对课文形式的考察,对作品的深入研读,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解析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下阅读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语文“新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中扼要阐述了如何“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新课题,其目标主要是想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来“拓展思维空间”和“提高阅读质量”。
但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较多误区,举其要有四:一是目的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二是过程简化,即教师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富于个体独特品格的认知过程;三是教法单一,即老师往往拘守课文、局限课堂、偏重考试;四是开拓乏术。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影响着语文教育的全局,因此不可小视。
鉴于以上误区,再结合对“探究性阅读教学法”的探索,笔者就来谈一谈我校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比较实用且比较成功的具体方法和操作程序,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就整个高中三年的阅读教学内容来说,我认为要整体考虑、分段安排。
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一、个性爱好探究性阅读阶段这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讲阅读个性。
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
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
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
2012年高考我校的内蒙古文科状元杨令霞同学曾说,优异的语文成绩主要得益于自觉广泛的阅读。
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
阅读进度,专题选定,材料收集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阅读专题论文或总结(字数大约为2500字)。
否则,阅读会成为“放羊式”阅读,高兴而起,无果而终。
二、教师指导探究性阅读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
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
所以,高二学年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提高一、运用教材,启发想象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的文章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形成“感知——理解——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从而拓展学生知识,丰富学生想象力。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借助媒体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且使用多媒体本身,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创新体现,对学生有一种言传身教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运用视听、音像、电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各种知识积累、释放、组合、撞击的舞台。
较阅读,开启学生的想象。
如学了“碧水东流至此回”“春来江水绿如蓝”“黄河流水鸣溅溅”“桃花流水鳜鱼肥”等诗句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领会诗人借助流水表达出的不同的感情。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水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才能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抓住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想象。
有些文章的结尾言虽尽但意未完,余味很浓,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
客观事物因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
对比想象,即把两件或多件不同事物放在一起观察、比较,即使是同一事物也可把放在不同时间、地点观察、比较,这样就可以发现事物间的变化与异同,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二、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
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论文
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摘要】阅读能力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基础,所以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想切实有效的对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提高,首先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向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靠拢,其次才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完善,力求达到阅读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1.前言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占总教学内容的比值是最大的。
任何一个学生从开始学习的时候起,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到了高中阶段,很多高中生对阅读似乎不是那么很感兴趣,阅读能力不够强、阅读品味不太高以及阅读水品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
这些情况的出现归其原因都是由于阅读教学的效果不明显,所以要想让高中生在阅读方面的情况有所改善,就必须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效率。
本文主要是结合目前高中的阅读教学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对高中的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2.目前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2.1阅读教学的观念太过陈旧。
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的心灵对话,然而在目前的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太过于陈旧,总是沿袭着以往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的老观念,那么无形之中教师就剥夺了学生进行阅读的权利,学生的主观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对阅读的独立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2.2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纵观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通常都是将阅读材料自己读一遍之后,就开始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几个部分来进行讲解,这样不但失去了阅读材料在整体性上的认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没有很好的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
这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让阅读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3阅读教学太过脱离实际。
身边的事情往往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然而在高中的阅读教学中,阅读内容的选取往往仅限于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缺乏新意和吸引力,以至于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论文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核心仍然是课堂上的文本阅读。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心理、个性,以课本为媒介,采取多种方式上好阅读课。
【关键词】新课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意义1.语文教学促使学生情感价值的提升。
2003年教育部新制定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21世纪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世界的发展趋势,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无疑对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对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有着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它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达到新课标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要求。
语文教学不能只关注传授教科书上呈现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基础性知识,而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文化空间,让学生与作者的灵魂交谈,教给学生以最初的审美体验,培养他们发现真善美的能力,促成他们的人文素养。
显然,新课标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在教学中只有找准新课标和本校教育实际的切合点,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挥教师特长,制订课改实施方案,逐步实施课程改革,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语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传递情感的能力。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理解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针对某篇课文、某个言语现象,追求一致的见解与表达,而是要让学生从文章外部表现世界的”物质符号”——语言文字理解其精神内涵。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论文]
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摘要:众所周知,当前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坚决摒弃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打题海战、硬磨时间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杜绝培养高分低能的伪人才,而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无非就是要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在课时上所占分量也较大。
也就是说,实施新课改,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来说,首先就要从优化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开始。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被教师以自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而掌控着,以教师对教材的个体解读来代替全班学生对教材文本的整体感知,忽略了不同的阅读个体对于统一文本的个性解读。
新课改以来,笔者试图沟通学生与作者、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寻求一种契机,以期达到三者的高效共鸣,得出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望各位专家学者给予指正。
一、从阅读主体角度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体验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都是以如何训练学生的答题思路为出发点,到如何能够在试卷中博取一个理想的分数为最终目的。
在这样的教学思想引领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时常显得非常枯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内涵的领悟,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远离了文学的本真,背离了我们教育的原本目标。
笔者以为,我们应从学生这个阅读主体出发,更加关注于学生对于具体教材文本、具体文字的独特感悟,兼以作者的文字表达,探寻出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感悟点,再寻找其不同之处,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才能真正让学生懂得一篇具体的文章。
譬如,笔者在讲授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时,就先让学生浏览一下文章,再组织学生谈论对于这篇文章的整体感悟。
有的学生说想起了儿时的一幕幕情景,有的学生说从这篇文章中感悟到了作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担忧与尊敬,有的学生说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对童年、对人类走向的无限缅怀与思索……笔者肯定了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独特感悟,然后组织学生从文本中寻找能够彰显作者情感的个别词句,“怅望低回”“怀旧情绪”“无可奈何”“毫无生气”等,抓住这几个字眼与词句,再联系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表述,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的解决便水到渠成,学生自然能够领悟。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摘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使他们形成自觉、认真、反复、广泛的阅读习惯,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既是阅读教学本身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谈一下具体的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能力;高中语文;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115-01众所周知,我们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应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观情意因素。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是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波斯恩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学习时的愉悦心理,就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课堂听讲就成了纪律约束下的无可奈何的被动接受。
恶性循环,其结果必然是对学习的消极厌弃。
学习中的心理愉悦因素,可以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可以有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良好亲切的印象。
实践证明,课堂氛围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师生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需要感、自信心、愉快感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针对他们的阅读兴趣采取相应的培养方法。
尤其是对毫无阅读兴趣的学生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诱发他们的兴趣。
可以设置引读性的疑问,促进学生产生阅读动机,借助设问置疑的外在诱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
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教学应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教学应用论文1【摘要】在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所以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我认为微课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都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如何科学地发挥好微课的价值,进一步提升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微课教学;实际运用在现代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地运用微课来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
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结合微课的特点以及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的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发挥好微课的价值,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1.利用好微课给学生介绍课文背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介绍课文的背景,以此为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
因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背景的介绍对于学生去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在课文中有很少有专门的章节来介绍背景,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依靠自己的语言介绍来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背景,这些教学模式都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学生理解好课文的背景,所以,教学的模式就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微课的运用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微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详细的给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同时还进行拓展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比如说在教学《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的时候。
有关有效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研究论文
有关有效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研究摘要:作者针对高中语文中有效阅读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有效阅读教学的标准,并对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从母语阅读课程的设置来看,阅读不是作为语言学对象的静态的符号系统,而是作为心理学对象的动态的运用语言进行阅读或思考的行为及结果,是个体的生命意识的体现以及再现,是人的经验、观念、思想意识、意志品质的学习过程,是品读个体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
是人类精神文明传承的最有效的途径。
可实际上,中学生生活的贫乏导致学生阅读范围的狭小,急功近利的模式化训练偏离了阅读教学规律,不科学的试题设置变成了束缚学生思想的枷锁,泛滥成灾的阅读参考和阅读指导成了学生备考的工具。
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却收效甚微。
因此要树立“有效”的意识,建立科学的阅读序列,开展广泛阅读,尊重学生的差异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并且与写作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必须探索的问题[1]。
1、有效阅读教学的标准1.1正确处理教材与课程的关系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见教材,不见课程。
教材是语文课阅读内容的主要载体,是阅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离不开教材。
一节好课,必定要对教材的内涵有深入的理解和挖掘,也就是要把教材“吃透”。
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才能“吃透教材”?如果教师的目光囿于教材中阅读文章的条条框框,仅仅围绕着教材的文本去查找资料,那只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不会必然“吃透教材”。
要想真正“吃透教材”,教师必须占领学科(或该学习领域)的制高点,从课程的高度驾驭教材[2]。
1.2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见教师,不见学生。
教学往往变成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或是教师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
“有效阅读教学”从教学的本义出发,把学生摆在了阅读的中心位置,让学生成为阅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阅读教学实现由重视教师的教向重视学生的学的方向转变。
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论文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摘要:阅读教学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是在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内容,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所谓个性化阅读指的是:学生从书面言语中取得信息并且与非认知因素产生相互影响的一种活动,而其中又存在着个体性的差异。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凸现个性化,即:具有独特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若干思考。
一、个性化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个性化阅读不仅仅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以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发展需求为基点。
我们知道,高中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逐渐趋向成熟,有了很强的独立性,他们的情感正处于敏感、细腻时期,对阅读文本中的情感更是有着较强的求知欲望,需要的是教师对他们独特情感的认可,因此,教师如果合理的引导学生,那么其阅读教学将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以机械化的教学方式,整体的来开展阅读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个体感受,使学生对阅读的独特情感逐渐丧失,不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而个性化阅读主张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而阅读教学本身也较为重视学生对阅读文本独特的情感体验。
阅读文本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内容,他的内涵是以多样性、模糊性出现的。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化阅读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加深情感体验,能够让每位学生都能从阅读文本中获取属于自己的感受。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各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为其终身阅读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主体支配自主阅读;教师指导课堂阅读;课外延伸创造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中学阶段的首要任务,因为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检测的重要能力。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个性,关注终身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展个性,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放手主体支配下的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教学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珍视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为之营造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开发各类学生的阅读潜能,让阅读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也就是说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
这种自主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
主体支配下的自主阅读,特别需要教师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强调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述、评价,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二、重视教师指导下的课堂阅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主阵地仍然在课堂,其核心仍然是课堂上文本的阅读。
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对教材的教和学,教材既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凭借。
所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也不能脱离教师的指导和课堂文本的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与阅读有非常大的关系,高质量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保证。
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希望教得好,学生都渴望学得好,这是人之常情。
但另一方面,不完满的教学比比皆是,不成功的学习体验人人都有,这是生活常态。
那么采取哪些策略可以优化阅读教学呢?一、强化兴趣意识“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传达给学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首先,环境促趣。
所谓环境促趣,就是作为主导的教师善于构建民主、责任的课堂氛围,在一个民主而开放、和谐而责任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所提倡的。
在建立民主的课堂环境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有责任的环境意识。
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来说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发展。
教师必须要时刻提醒学生为获得发展而学习的责任意识,向学生阐明发展对个人、社会的意义,认清知识的作用是为了在物质生产或任何劳动领域中从事创造性活动。
其次,过程促趣。
兴趣不仅仅是感官的愉悦,压力的释放。
我们要培养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这是理性的兴趣。
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这种理趣。
感官的愉悦是短暂的,而理趣却是持续的。
第三,评价促趣。
新课改在教学中提倡形成性评价,传统的总结性评价方式受到人们的质疑。
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的过程。
现在许多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是技术化的,为获得知识而评价;新的理念下,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形成性评价应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评价要着重学生主体精神的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在师生双方互动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所以新的评价应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特点;应加强方法指导与合作学习,应加强学生的反思;应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都是高中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程理念对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往往只是带着极强的高考功利性,以练带讲,没有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收获甚微。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传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以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趣味性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时就会有巨大的动力和旺盛的求知欲,就会自己调动思维,积极思考,以求尽快地进入到阅读情境中去。
课堂的趣味导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整节阅读教学课。
教师要恰当地创设能激发学生进入情感体验的情境,如在教授《我的五样》前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做毕淑敏的心理游戏,用个人的活动体验,激发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真正领略作者在取舍“我的五样”时的真切的心理感受。
再如教授《金岳霖先生》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他和林徽因、梁思成之间的爱情佳话,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带着兴趣进入文本阅读,了解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趣味阅读还可以使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既能再现课文情况,获得一种生动、真实、亲切的感受。
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如阅读《相信未来》、《听听那冷雨》、《荷塘月色》等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flash画面配乐朗诵,用视听的冲击强化学生的感受。
对于另一些课文,如《边城》、,《雷雨》、《祝福》等可以放影片的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深入文本的兴趣,引入体验,缩短学生感知文本的时间,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
当然,趣味性阅读的方法多样性,播放音乐,朗诵比赛、三分钟演讲、小组交流都可以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从而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直接的、浅显的、表层的把握。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学法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学法探讨【内容摘要】教师要营造阅读氛围,引发学生的外在阅读动机;还要从学生的阅读经历及心理需求入手,认真调查研究,依据学情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机。
调动起学生的动机之后,再分不同的阅读阶段辅之以相应的学法指导。
【关键词】知人论世;移情入境;以文悟道阅读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阅读的内部动力,是决定学生阅读质量的重要因素。
阅读动机可以分为外在阅读动机和内在阅读动机。
外在阅读动机是指由外部条件引起的阅读动机,一般是被动的;内在阅读动机是内在心理的一种需要,一般是主动的。
教师要营造阅读氛围,引发学生的外在阅读动机;还要从学生的阅读经历及心理需求入手,认真调查研究,依据学情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机。
调动起学生的动机之后,再分不同的阅读阶段辅之以相应的学法指导。
一、初读文本:知人论世,整体感知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诗歌鉴赏的方法,也是目前阅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常用的解读方法。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写作原则,作者创作时所遵循的原则也是读者阅读时需留意体会的。
惟其如此,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动机,理解文章的写作要义。
以霍利约克、巴索克等人提出的符号性图式理论认为,“最初学习中包含了一种形成抽象的符号图式即抽象的结构特性的学习过程,这种图式是一种可以被激活的数据结构,当新的情境特征与该图式中的符号匹配时,即激活、提取和应用这种表征。
”学习者需获得充分的一般性的符号图式,以便有足够的图式与要学习的新事物、新特征相匹配。
阅读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头脑中的图式。
学生头脑中的图式越丰富,越有利于新图式的建构。
鉴于此,诗歌阅读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增补与诗歌有关的背景知识,以扩大内容图式的范围。
在文本初读阶段需提示学生注意:1、虚心感知文本,忌先入为主。
虚心既是做人的态度,也是做学问的方法。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阅历进入文本阅读状态,这些“前经验”有些是有利于文本解读的,有些则可能因为先入为主的问题导致曲解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探究式阅读教学是一种主动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积累和阅读表达能力。
本文简要论述了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在探究式阅读教学应从把握三个关系着手来提高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方法与途径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主动的教学方法,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以提问的方式开始,最终达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形式上,探究教学以开放式教育为主。
方法上,探究式教学以探究为主。
目标上,强调对学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更加看重教育的过程。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学习。
一、探究式阅读的教学特点
(一)教师与学生角色、地位的转变。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应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开放、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良好环境。
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运用语言、感悟语言,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进行再次的阅读,然后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唤起学生内心的学习欲望,将教育的外因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全新的学生学习方式。
探究式阅读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
以自主、互助、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来组织阅读教学活动,该方式能够满足学生因个体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便的学习工具来搜集整理与所学课文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来学习。
二、探究式阅读的教学要点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课文的文本本身就具有多义性、综合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再加之阅读主体在思想、个性、经理、情感、认知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探究式阅读过程中要强调面向全体,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教学阶段而异。
作为教师首先应对课程标准在不同阶段、不同文本提出的探究要求做到了然于胸,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地把握探究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下面笔者就简要论述一下在探究式阅读中需要注意的要点问题。
(一)处理好探究式阅读和理解性阅读的关系。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要求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课文要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点。
”而进一步的要求是:“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前者的要求是理解性阅读,后者是探究式阅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理解性阅读从学生的“共同视域”出发,展现思维的共性和作品整体性、确定性的一面。
而探究式阅读则以理解性阅读为基础,不能认为探
究式阅读好,就抛弃了理解性阅读。
探究式阅读的探究归根结底是针对文本、源于文本,学生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的,问题的解决也依赖于对文本的理解。
只有理解性阅读做好了,才能促进探究性阅读的发展。
例如笔者在讲授《项羽之死》的课文内容时,有的学生通过“溃围,斩将,刈旗”三个词来概括东城之战的过程,立马就有学生提出了质疑,虽然项羽在站前曾立誓要用这三个词来证明“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但是在课文内容里为没有出现“刈旗”。
这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未提及‘刈旗’这到底是作者在写作时的纰漏内,还是另有用意?东城快战之后,作者写道,‘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与前文是否矛盾?”问题一提出了就引起学生的激烈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的。
(二)处理好探究过程中的“放”与“收”的关系。
“放”与“收”是教学的一门艺术。
在探究式阅读的教学中,教师更应把握好“放”与“收”的关系,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
探究式阅读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中“放”,首先是指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做好与学生角色的转换工作,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愿意放下教师的架子,做学生探究式阅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真正的将探究的权利留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大胆批判,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族、平等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其次,教师应采积极为学生创
造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活动。
例如现场采访、故事讲述式、音像画面等,都是探究式阅读教学常采用的组织形式;最后,在探究式阅读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答案,教师应给予开放式的评价,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探究式阅读的教学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得到统一的标准化的答案,而是提倡学生对课文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解读,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并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探究带来的乐趣,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放”仍应坚持适度原则,教师的“放”要符合文本的需求和实际。
在探究式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做学生探究式阅读活动的合作者,同时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式阅读进行指导和督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解读始终围绕文本来展开,符合文本本身的情感或者叙事逻辑。
教师在进行“放”的过程中不因没有节制,需要明白“导”在关节上,“收”在火候上。
在学生无法发现文本中的问题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于无疑处设疑,于未晓处设疑”。
在学生发现太多疑问时,要积极帮助学生梳理疑问,去掉与课本内容关系较小的问题,进而选出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制定良好的探究方案。
当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时,教师要积极点拨,帮助学生找寻新的探究角度,帮助其解决问题。
(三)处理好生成性探究和预设性探究的关系。
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预设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对课堂需要探究的内容、
方案、目的以及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想。
但是,探究的自主性、文本阅读理解的差异性和个体差异决定了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因而教师无法全面地系统地预设课堂的每个细节,同时,也这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的魅力所在。
师生的智慧在一个个生成的问题情境中相互碰撞,往往能激发出更多知识的火花。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善于预设的,他更应该善于在真实的情境中来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例如,笔者在讲授《伶官传序》的内容时,发现许多学生都把“可谓壮哉”的“哉”错读成“也”,笔者及时的发现地了这个探究点,就引导学生从品味古汉语的语气词着手,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内容和文势抑扬起伏的表达特点,然后进一步拓展到欧阳修的其他散文作品上,帮助学生探究作家委婉细腻的写作风格。
通过学生的问题而生成的探究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大都思维活跃,积极发现问题、讨论。
由此可以看到预设性探究和生成性探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运用,而不能让预设束缚了手脚,也不能因随机的生成而迷失了课堂教学的方向。
三、结语
总之,在探究式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质疑和方法的指导,重在创新,努力将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满正荷.小议探究性阅读教学在高中课堂上的运用[j]
[2]马丽.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浅析[j]
[3]易丽彤.关于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思考[j]
[4]王玥瑛.浅谈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