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合集下载

什么是中医中的“消渴”?

什么是中医中的“消渴”?

什么是中医中的“消渴”?一、消渴的定义及特点消渴是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疾病范畴。

它指的是一种具体的病症表现,即患者口渴异常、多饮水、多尿频尿等症状。

在中医中,消渴被归类为“痰热内盛”或“津液亏虚”等证型。

消渴的特点是病情持续时间长、症状较为明显,且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二、消渴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痰热内盛:痰热内盛是导致消渴的重要病因之一。

痰属于湿,热属于火,二者结合会产生痰热,进而导致消渴。

常见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过劳劳累等。

2. 津液亏虚:津液是人体所需的重要液体之一,它具有滋养身体、润泽组织等重要作用。

当津液亏虚时,身体无法正常调节水分的代谢,进而产生口渴、多饮水、多尿频尿等症状。

三、消渴的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消渴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有五味子、黄柏、麦冬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消渴的症状。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治疗消渴的重要环节之一。

患者应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此外,还需适量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3.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消渴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从而缓解消渴的症状。

四、中医消渴治疗的优势1. 效果持久:中医治疗消渴注重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解决了病因,因此其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2. 无副作用:中医治疗消渴主要采用中药、饮食调理和针灸等非药物方法,无需长期服药,因此不存在很大的副作用。

3.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机体内部的某种失衡,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在消渴治疗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患者在接受中医治疗之前,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中医消渴是什么意思

中医消渴是什么意思

中医消渴是什么意思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

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

主要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

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

且分为上中下三消证。

上消者口干舌燥,渴而多饮,是心肺有热,当用白虎加人参汤。

中消多食,是脾胃有实热,当用调胃承气汤下之。

下消中医谓饮多尿多,是为肾虚。

当用《金匮》肾气丸主之。

临床经验认为,始得之消渴,确有实热者,白虎加人参汤,调胃承气汤尚可用之。

病久之男性下消患者,肾气丸亦可用之。

然现代医学之治糖尿病之药颇多,中成药也用之普遍。

故临证之时,初患病未服药者,渴饮证状较明显者,辨证易,治之亦不难。

惟所诊之患者,多为久服西药,中成药以控制症状者多见,停药则发。

故渴饮证状不显,辨证难,用药亦难。

故治此证,当以护补津液为大法,津液充足,脏腑气血阴阳平衡,消渴何来。

二、为何会患消渴症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劳伤肾、先天禀赋不足或过服温燥药物等,是消渴发生的重要因素。

阴精亏损、燥热内生是消渴病发生的基本病理。

1、饮食不节,积热伤津: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刺激食物,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耗津,发为消渴。

2、情志失调,郁火伤阴:长期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进而化火,消烁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3、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尤其是肾脏素虚,与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因五脏主藏精,精为人生之本,肾又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五脏虚羸,则精气不足,气血虚弱,肾也无精可藏,复因调摄失宜,终至津亏液竭而发为消渴。

4、房劳过度,肾精亏损:素体阴虚,复因房事不节,劳欲过度,损耗阴津,导致阴虚火旺,上蒸肺、胃,而发为消渴。

职业中医总结气血津液病证

职业中医总结气血津液病证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二.病因病机:病因总属情志所伤,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证的主要病机。

三.证治分类:1.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病机: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陈皮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川芎芍药甘草2.气郁化火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栀子3.痰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痛,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病机: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剂:半夏厚朴汤。

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4.心神失养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病机: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剂:甘麦大枣汤加减。

甘草小麦大枣郁金合欢皮5.心脾两虚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病机: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神曲6.心肾阴虚证: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阴精亏虚,阴不涵阳。

治法:滋养心肾。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地黄怀山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玄参西洋参茯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丹皮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中医医案——消渴证

中医医案——消渴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辨证治疗消渴二例病案一:阴阳两虚、气血瘀阻型。

王某,男,20岁。

初诊:1981年1月22日。

主诉及病史:食多、饮多、尿多一年余未予重视。

三个月前,因头晕至协和医院急诊,查血糖38.8mmol/L,尿糖(++++),酮体强阳性,诊为糖尿病。

即用胰岛素治疗,每日60U,病情未能控制,尿中经常出现酮体,身体极度虚弱,饥饿感强,主食控制在一日七两,口微渴,日饮水1500ml,乏力,气短,自汗,畏寒,肢冷。

诊查:唇暗,舌紫,舌下静脉青紫,苔白细腻,脉沉细。

辨证:阴阳两虚,气血瘀阻。

治法:滋补阴阳,理气活血。

处方:生黄芪30g 木香10g 生熟地黄各30g 葛根15g 丹参30g 桂枝20g 制附片10g 茯苓30g 丹皮10g 泽泻10g 山药10g 五味子10g 桑寄生30g 鸡血藤30g 仙灵脾12g 菟丝子15g 枸杞子10g 菊花10g 14剂二诊:2月5日。

四肢转温,舌瘀之象亦轻。

尿酮体(-),24小时尿糖定量25g。

上方加水蛭15g、五加皮15g以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继服药14剂。

三诊:2月19日。

诸症均减轻,尿糖微量。

以后以前方为主加减治疗一年余,逐渐停用胰岛素,化验指标正常,余症皆除,现已参加工作。

病案二:气血不足,阴虚内热型。

郭某,男,49岁。

初诊:1985年10月25日。

主诉及病史:患糖尿病3年。

现口渴多饮,多食善饥,乏力,消瘦,自汗,头目眩晕,视物不清,四肢麻木,腰酸腿软,入睡困难,多梦,尿多,大便干燥。

诊查:舌质淡红,苔白少,脉细弦。

空腹血糖11.3mmol/L,餐后两小时尿糖(+++),胆固醇 6.76mmol/L,甘油三酯3.84mmol/L。

辨证:气血不足,阴虚内热。

治法:补气养血,滋阴清热。

处方:生黄芪30g 党参10g 山药10g 苍术15g 元参30g 茯苓10g 生牡蛎30g 花粉20g 麦冬30g 枸杞子10g 黄芩10g 黄连5g 丹参30g 14剂二诊:11月9日。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

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1.患者,男,62岁。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7年,伴倦怠乏力、自汗、气短懒言,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

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花剥,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血糖12.3mmol/L,尿糖(+++)。

其证型属于A.阴虚热盛B.阴阳两虚C.气阴两虚D.血瘀气滞E.阴阳欲绝答案:C2.患者,女,43岁。

中医诊断为郁证。

症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宜选用A.疏肝解郁,清肝泻火B.疏肝解郁,理气畅中C.健脾养心,补益气血D.甘润缓急,理气畅中E.行气开郁,化痰散结答案:C3.患者,女,45岁。

有忧愁、焦虑病史多年,每因情绪变化后症状加重。

现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治疗宜选方为A.丹栀逍遥散B.柴胡疏肝散C.半夏厚朴汤D.甘麦大枣汤E.天王补心丹答案:B4.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宜选方A.归脾汤B.天王补心丹C.甘麦大枣汤D.柴胡疏肝散E.逍遥散答案:C5.患者,女,48岁。

症见:脘腹胀闷,嘈杂不适,吐血色红,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宜首选的方剂是A.泻心汤合十灰散B.泻心汤合清胃散C.玉女煎合左金丸D.清胃散合茜根散E.龙胆泻肝汤合清胃散答案:A6.患者烦渴多饮较甚,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尿量较多,舌苔薄黄,脉洪数无力,治疗宜选A.消渴方B.二阴煎C.清肺饮D.二冬汤E.白虎汤答案:D7.患者,女性,48岁。

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中医诊断为消渴。

其中医证型为A.肺热津伤证B.肾阴亏虚证C.气阴亏虚证D.胃热炽盛证E.阴阳两虚证答案:D8.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神疲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宜选用下列何方A.归脾汤B.七味白术散C.消渴方D.清燥救肺汤E.白虎加人参汤答案:B9.患者午后或夜间发热,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欲多饮,肢体疼痛,面色萎黄,舌有瘀点,脉弦。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
消渴病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糖尿病的中医学称谓。

病机特点主要表现在气阴两虚、津液亏耗、热盛燥热等方面。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是指人体的气和阴两者都处于虚弱状态,中医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阴则是人体液体代谢的基础,两者都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基础。

当气阴两虚时,人体的生命活动将出现障碍,影响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表现出消渴病的症状。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津液亏耗。

津液是人体内部的液体,包括了体液和精液等,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成分。

当津液亏耗时,人体内部的液体将变得不足,从而导致体内的代谢和生理活动出现障碍,使得消渴病的症状更加明显。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是热盛燥热。

热盛燥热是指人体内部的热量过高,同时体内的湿气过少,使得人体出现干燥、口渴、多尿等症状。

热盛燥热是消渴病最常见的病机特点,也是消渴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消渴病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在气阴两虚、津液亏耗、热盛燥热等方面。

中医治疗消渴病时,需要针对病机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达到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整,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内科常见病-肺系病证练习题 (4)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内科常见病-肺系病证练习题 (4)

第六章中医内科常见病-气血津液病证(汗证、消渴、郁证、虚劳、中暑、内伤发热)一、最佳选择题1、汗证属虚证者的治疗原则是A、化湿和营B、调和营卫C、温肾固摄D、清化湿热E、清肝泄热2、患者男性,55岁。

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

该患者治疗首选A、麻杏石甘汤B、桂枝汤C、玉屏风散D、当归六黄汤E、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3、患者夜寐盗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应首选A、黄连阿胶汤B、黄连温胆汤C、当归六黄汤D、养阴清肺汤E、甘麦大枣汤4、消渴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A、肾阴亏损B、胃热炽盛C、肺热津伤D、阴虚燥热E、阴阳两虚5、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是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肝、肾D、肝、脾、肾E、脾、胃、肾6、患者尿频量多,混浊如膏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宜用A、清利湿热B、清热化湿C、滋养肾阴D、健脾益肾E、滋肾壮阳7、郁证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受累之脏为A、心、肝、肾B、肝、心、脾C、肺、心、肝D、肺、脾、肾E、心、肺、肾8、虚劳病证的治疗原则是A、热者寒之B、寒者热之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损者益之9、某女,22岁。

发汗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治宜选用的方剂是A、一贯煎B、济川煎C、薯蓣丸D、香薷饮E、麻黄汤10、内伤发热的基本病机是A、阴虚阳盛,虚火内炽B、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C、血虚失养,阴不配阳D、中气不足,阴火内生E、肾阳亏虚,火不归原11、治疗内伤发热阴虚发热证可选用的中成药是A、补中益气丸B、知柏地黄丸C、杞菊地黄丸D、六味地黄丸E、附子理中丸12、患者低热,热势随情绪而起伏,精神抑郁,胁肋胀满,烦躁易怒,口干而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宜选用的治法是A、益气健脾,甘温除热B、滋阴清热,益胃生津C、疏肝理气,解郁泻热D、活血化瘀,除烦止渴E、理气消积,活血化瘀13、患者常在劳累之后低热,伴有头晕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一、A11、“消渴”上消临床表现突出的症状是( )A.消谷善饥B.烦躁不安C.身体消瘦D.烦渴引饮E.尿频量多2、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是( )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肝、肾D.肝、脾、肾E.脾、胃、肾二、A21、患者烦渴多饮半月余,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治则宜用( )A.清热润肺,生津止渴B.养阴润肺,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保津D.滋阴固肾,生津止渴E.滋养胃阴,生津止渴三、B1、A.上消肺热津伤证B.中消胃热炽盛证C.中消气阴亏虚证D.下消肾阴亏虚证E.下消阴阳两虚证<1>、消渴病,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辨证应属( )A.B.C.D.E.<2>、消渴病,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辨证应属( )A.C.D.E.<3>、消渴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辨证应属( )A.B.C.D.E.<4>、消渴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应属( )A.B.C.D.E.2、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1>、消渴病,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宜选上述何方加减治疗( )A.B.C.D.E.<2>、消渴病,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宜选上述何方加减治疗( )A.B.C.E.<3>、消渴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宜选上述何方加减治疗( )A.B.C.D.E.<4>、消渴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

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and checking it out!)消渴中医经典条文解释一、消渴病概述消渴病的定义与分类:消渴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津液亏损,导致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

根据中医学的分类,消渴病可以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三种类型,分别对应口渴、消瘦、多尿等症状的不同表现。

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消渴病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当、情志内伤、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

病机主要是由于体内津液亏损,导致水液代谢失常,从而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消渴病的临床表现:消渴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口渴、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

口渴表现为口干舌燥、饮水不止;多饮表现为喝水量明显增加;多尿表现为尿频、尿量增多;消瘦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乏力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此外,消渴病还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下肢水肿等。

二、中医经典条文解析中医经典条文解析:《黄帝内经》关于消渴病的论述:在《黄帝内经》中,消渴病被认为是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先天禀赋不足等因素引起的。

其病因与病机主要表现为阴虚火旺,肺燥胃热,肾虚阴亏等。

对于消渴病的诊断与治疗,《黄帝内经》提出了观察尿液的颜色、口感、身体症状等方法。

治疗上,强调了饮食调理、中药治疗和针灸等综合治疗措施。

《伤寒杂病论》关于消渴病的论述:《伤寒杂病论》对消渴病进行了证候分类,将其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

上消表现为口渴、多饮、尿频;中消表现为消谷善饥、大便干燥;下消表现为小便频数、腰膝酸软。

6气血津液病证

6气血津液病证
气血津液病证:郁证、血证、痰饮、消渴、自汗、盗汗、内伤发热、虚劳、癌病
一、郁证 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
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
1、气虚
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
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
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
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
2、血虚
1)心血虚:养血安神-养心汤
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
3、阴虚
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冬汤
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
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
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心脏体征:心脏扩大、心率加快、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或收缩期杂音、交替脉。
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表现为主。心脏体征:颈静脉怒张或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肝肿大、有压痛,下肢水肿、胸水或腹水,紫绀。
四、消渴
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
3)脾肾两虚: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
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
5、肝癌
1)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结-复元活血汤
2)湿热聚毒: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
3)脾虚湿困:健脾益气,利湿消肿-四君子汤合五皮饮
4)肝肾阴虚:滋养肝肾,化瘀软坚-一贯煎
手术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首要治疗方法。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最敏感,鳞癌次之,腺癌最差。
2、悬饮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消渴ppt课件
临床特征:“三多一少”。
最新版整理ppt
3
2、历史沿革:
《内经》:首载消渴之名,认为五脏虚弱, 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 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素问·奇病论篇》:“此肥美之所发也,此 人必数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 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
❖阳虚畏寒者→酌加鹿茸粉0.5g冲服,以启动元阳, 助全身阳气之气化。
最新版整理ppt
52
⑷伴发情况
①瘀血 ②并发症
❖“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 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 谓肾消) 。”
最新版整理ppt
13
《慎斋遗书·渴》:治消渴强调以调养脾 胃为主,特别重视养脾阴。
❖“盖多食不饱,饮多不止渴,脾阴不足也。”
❖“专补脾阴之不足,用参苓白术散。”
最新版整理ppt
14
《四圣心源·消渴》:认为消渴之病责之 于肝,成为本病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




最新版整理ppt
消 渴
20
③情志失调













胃劳Leabharlann 热燔阴心



最新版整理ppt
消 渴
21
④劳逸失调

房 事
肾 精
虚 火
虚 肺

不 节
亏 虚
内 生
燥 胃


最新版整理ppt
22
病因病机 小结
禀赋不足 精亏液竭 饮食失节 积热内蕴

消渴中医辨证论治资料

消渴中医辨证论治资料

消渴中医辨证论治资料消渴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口渴、多尿、多食、消瘦和疲乏无力。

根据中医学理论,消渴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治疗上需要调理整体,应用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的方法。

以下为中医对消渴病的辨证论治资料。

1.辨体质消渴病患者多具有阴虚体质,易出现口渴、咽干、盗汗、潮热、头晕等症状。

同时,患者还可能伴有脾胃虚弱,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中医治疗消渴病需要针对患者的体质进行调理,以滋养阴液、调整机体平衡为主。

2.辨症状消渴病的症状可分上、中、下三消。

上消症状为口渴、咽干、尿频,治疗宜用滋阴润燥方法,如天花粉、山药、沙参等;中消症状为食欲亢进、饥饿感明显,治疗宜用清热泻火方法,如黄连、黄芩、栀子等;下消症状为尿多、腰酸乏力,治疗宜用补肾固涩方法,如山茱萸、熟地黄、覆盆子等。

3.辨病位消渴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脾、肾三脏。

肺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口渴、咽干、喘息等症状;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多食、腹胀、腹泻等症状;肾脏病变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尿频、尿急等症状。

中医治疗消渴病需要针对不同的病位进行治疗,如润肺、健脾、补肾等。

4.辨分期消渴病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初期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伴有疲乏无力等症状;中期表现为食欲亢进,食后腹胀,伴有头晕等症状;晚期表现为身体消瘦明显,伴有腰膝酸软、尿频等症状。

中医治疗消渴病需要根据不同的分期进行辨证论治,如初期以养阴清热为主,中期以健脾和胃为主,晚期以补肾固涩为主。

5.辨兼症消渴病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如失眠、便秘等。

中医治疗消渴病需要同时关注这些兼症,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失眠患者可采用养心安神方法,如酸枣仁、夜交藤等草药或柏子养心丸等中成药;便秘患者可采用润肠通便方法,如决明子、火麻仁等草药或麻仁润肠丸等中成药。

6.辨舌脉象舌脉象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之一。

消渴病患者的舌质多红,舌苔多黄或少苔,脉象多细数或弦细。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其他特殊类型*
妊娠糖尿病*
*在少数情况下,这类型患者(如Vacor中毒,妊娠时T1D)可能需要胰岛素存活
[转归预后]
阴 虚 燥 热 -------- 阴 损 及 阳 ------ 阴 阳 两 虚 儿童大多病情较重,应及早预防并发症
[预防与调摄]
1.限制粮油摄入 2.忌食糖类 3.适量米,麦,杂粮,配以蔬菜,豆类,肉
[分症论治]
下消
1.肾阴亏虚
[加减]如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证见烦躁、失眠,遗精,舌红、 脉细数者宜养阴清热,固精潜阳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 龟板。若尿量多而浑浊者,宜益肾缩泉,加益智仁,桑螵蛸、 五味子、蚕茧等。若气阴两虚,半困倦、气短,舌淡红者, 宜益酌加党参,黄芪等益气之品 .
[分症论治] . 下消
2、(1)起初“三多” 症状不显著,病久常并发眩晕、肺痨、 胸 痹心痛、 雀目、疱痈。 (2)严重者可见烦渴、头痛、呕吐、腹痛、呼吸短促, 甚或昏迷 厥 脱危象。
3、空腹、餐后2h血糖、尿糖、尿比重 、OGT T有助于确 诊,必要时查尿酮体,BUN、Cr、CO2、CP、血清 Na、 CL、Ca。
糖尿病诊断标谁
糖尿病教育
运 动饮食 Βιβλιοθήκη 7糖尿病监测药 物
各种类型糖尿病的渐进性胰岛功能衰竭
病因类型和阶段
WHO糖尿病诊断和分型报告(1999)
临床阶段
正常血糖
高血糖
病因类型
正常糖耐量
糖耐量低减和/或
糖尿病
空腹血糖异常
不需 要 需胰岛素 需胰岛素
胰岛素 控制血糖 维持生存
T1D 自身免疫 特发性 T2D*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减少
[兼症的治疗]
1. 白内障,雀盲,耳聋是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 于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用杞菊地黄丸或合羊肝 丸。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消渴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相当于西医的糖尿病,发病率很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消渴在研究生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应重点掌握。

尤其是其分证论治及并发症,最为常考。

消渴的概念及历史沿革1. 消渴的概念消渴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等导致阴虚内热,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2. 消渴的历史沿革(1)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内经》还有消瘅、肺消、膈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而内热是其主要病机。

(2)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专篇讨论,并最早提出治疗方药,主方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

(3)《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篇引《古今录验》说:“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4)《圣济总录·消渴门》也指出:“消渴者…久不治,则经络壅涩,留于肌肉,变为痈疽。

”(5)《证治准绳·消瘅》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对三消的临床分类作了规范,“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可谓是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6)《医学心悟》“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水如膏者为下消”。

对于消渴的治疗,该书指出“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

”“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

”“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可谓是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消渴的病因病理1.病因①禀赋不足。

②饮食失节。

③情志失调。

④劳欲过度。

2.病机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

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消渴病虽有在肺、胃、肾的不同,但常常互相影响。

第四节消渴

第四节消渴

第四节消渴第七章气血津液病证第四节消渴20+5+5+5【文献摘要】【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表明,过食肥甘、醇酒厚味、熬夜等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

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即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

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三脏,其中,尤以肾最为关键。

详解:肺主气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

肺受燥热所伤,则津液不能敷布而直趋下行,故小便频数量多;肺不布津则口渴多饮。

胃为水谷之海,主腐熟水谷;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为胃行其津液。

脾胃受燥热所伤,胃火炽盛,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便下注小便,故小便味甘;肌肉也因而失之濡养,故形体日渐消瘦。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而寓元阴元阳。

肾阴亏虚,虚火上燔心肺则烦渴多饮;中灼脾胃则胃热消谷;肾失濡养,则开阖失权,水谷精微直趋下泄,故尿多味甜。

Fan2而肺、胃、肾常常互相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如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伤肾阴;如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

终至肺燥、胃热、肾虚。

消渴日久,病变有两:一、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

二、消渴病病及多个脏腑,影响着气血的运行;且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亦使血行不畅,故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

而消渴病的多种并发症也与血瘀密切有关。

【临床表现】。

【诊断】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乏力、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

2.或“三多一少”不明显,而是因眩晕、痈疽、眼疾、胸痹心痛等并发症而确诊的。

3.血常规等。

【鉴别诊断】1.口渴症。

口渴症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尤多见于热病。

但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病特点。

2.瘿病。

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中的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的症状,类似中消。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辨病位。

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突出者,为上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突出者,为中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突出者,为下消。

消渴-包敏

消渴-包敏


连云港中医院 包敏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
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病机主要是 禀赋不足,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且多与血瘀 密切相关。
临床上根据症状的偏重,有上、中、下消之 分,年青人发病,症状明显,与定义的描 述一致,病情较重;中老年人发病,症状 隐若,不一定症状全具备,而以并发症为 主要表现,但尿甜为必备特征。 消渴是一种发病高,严重危害人类健 康的病证,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增高的趋势。 中医药在改善症状,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均 有较好的疗效。
病因
1. 禀赋不足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即已认识 到先天禀赋不足,是引起消渴病重要的内在因 素。《灵枢· 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 病消瘅。”其中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2.饮食失节 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 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 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早在 《素问· 奇病论》即说:“此肥美之所发也, 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 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2.3 给药护理 严格按医嘱服用降糖类药物。
2.4 饮食护理
2.4.1 遵医嘱进食,控制总热量。
2.4.2 禁食糖、烟酒,少食煎炸食物。
2.4.3 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水煮蔬菜类食物。
2.5 情志护理 增强与慢性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保持乐 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6 临证(症)施护 2.6.1 上消(燥热伤肺证),遵医嘱给予中药 泡水代茶饮。 2.6.2 中消(胃燥津伤证),大便秘结时,可 食用多纤维蔬菜或遵医嘱口服通便药。 2.6.3 下消(肾阴亏虚证),可进行穴位艾灸; 口渴时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2.6.4 神昏者,按神昏常规护理进行。 2.6.5 出现低血糖时,立即给予糖水或果汁、 巧克力、饼干等,必要时遵医嘱给药。 2.6.6 有皮肤瘙痒、疖肿、痈疽者,嘱患者切 勿搔抓,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陕西名老中医治糖尿病经验

陕西名老中医治糖尿病经验

陕西名老中医治糖尿病经验陕西(西安)中医学会委员、原解放军35医院军医、90年入选“中国名医名药大观”专书名医“房星汉”教授:科研和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建树颇深。

现将房老治疗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病”)中消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传统理论认为,消渴病属气血津液病证,病机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位在肺、胃、肾,分上、中、下三消辨证论治,中消表现为多食易饥,口渴引饮,形体消瘦,大便干燥或便溏,或伴有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症,有胃热炽盛及气阴亏虚两种证型。

房老认为在治疗消渴病的过程中,当从脾治疗,重视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抓住脾失健运的主要病机,可三消兼治,提高疗效。

辨证治疗1.脾胃伏火证症见口干多饮,多尿,乏力,消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清胃泻火,健脾养阴。

处方:生石膏(先煎)15克,知母、麦冬、生地、玄参、山栀子各10克,牛膝、防风、太子参各8克。

加减:渴甚加桑白皮、地骨皮、天花粉各10克,便秘甚加大黄4克,尿多加桑螵蛸、芡实各10克。

2.湿热困脾证症见肢体倦怠,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形体偏胖,心胸烦闷,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健脾化浊。

处方:法半夏、陈皮、茯苓、葛根、佩兰、藿香、苍术、薏苡仁各10克,黄连5克。

3.脾气虚弱证症见面色萎黄,少气懒言,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肌肉瘦削,脘腹坠胀,小便淋漓不尽,或尿浑浊如米泔水,舌质淡,脉濡弱。

治宜补中益气,健补脾胃。

处方:黄芪、党参、炙甘草各12克,柴胡10克,白术、当归各8克,陈皮、升麻各5克,生姜8片,大枣5枚。

4.脾虚湿停证症见多饮多食症状不明显,口干,大便溏软,小便清长,头晕心悸,或有气短,自汗,乏力,倦怠,嗜卧,口淡,食少,或脘腹满闷,食后饱胀,舌体胖大,质淡,或有齿印,苔白腻,脉滑。

治宜益气健脾,利湿燥湿。

处方:太子参、白术、茯苓、厚朴、山药、白豆蔻各12克,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陈皮、苍术、甘草各10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一、A11、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甘露消毒丹B、五味消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黄连解毒汤2、消渴并发白内障,治疗宜选用A、杞菊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金匮肾气丸D、五味消毒饮E、甘露消毒丹3、治疗阴阳两虚型下消,最佳的选方是A、玉女煎B、消渴方C、金匮肾气丸D、六味地黄丸E、七味白术散4、治疗下消之肾阴亏虚证,首选的方剂是A、一贯煎B、玉女煎C、消渴方D、金匮肾气丸E、六味地黄丸5、上消之肺热津伤证,治法宜选用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热润肺,生津止渴D、清热润肺,滋阴固肾E、滋阴润肺,温补肾阳6、消渴各证型中,可用七味白术散治疗的是A、上消之肺热津伤证B、中消之胃热炽盛证C、中消之气阴亏虚证D、下消之肾阴亏虚证E、下消之阴阳两虚证7、治疗中消胃热炽盛证的最佳选方为A、玉女煎B、消渴方C、一贯煎D、六味地黄丸E、七味白术散8、上消之肺热津伤证的证候表现不包括A、口渴多饮B、多食易饥C、烦热多汗D、口舌干燥E、舌边尖红,脉洪数9、治疗上消之肺热津伤证,首选方为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金匮肾气丸E、六味地黄丸10、消渴的治疗原则是A、清热润燥、养阴生津B、清热润肺,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益气健脾,生津止渴E、滋阴温阳,补肾固涩11、下列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叙述正确的是A、(空腹血糖)≥6.4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B、(空腹血糖)≥6.8mmol/L或随机血糖≥10.9mmol/LC、(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0.8mmol/LD、(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E、(空腹血糖)≥7.4mmol/L或随机血糖≥11.6mmol/L12、导致消渴的病因不包括的是A、禀赋不足B、情志失调C、劳欲过度D、久病体虚E、饮食失节13、消渴的病变脏腑是A、肺、胃、肾B、肺、脾、肾C、心、脾、肾D、心、肝、脾E、肺、肝、肾14、消渴“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多饮B、多汗C、多食D、多尿E、消瘦15、下列主要适用于治疗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是A、格列本脲B、二甲双胍C、格列吡嗪D、阿卡波糖E、吡格列酮16、下列关于胰岛素的适应证不包括的是A、2型糖尿病B、肝肾功能不全C、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D、妊娠和分娩的糖尿病患者E、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17、2002年亚太地区糖尿病血糖控制指标中,空腹血糖的理想值为A、4.4~6.1mmol/LB、4.4~5.8mmol/LC、4.6~5.6mmol/LD、5.1~6.4mmol/LE、4.8~6.5mmol/L二、A21、患者,女性,48岁。

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中医诊断为消渴。

其中医证型为A、肺热津伤证B、胃热炽盛证C、气阴亏虚证D、肾阴亏虚证E、阴阳两虚证三、A3/A41、李某,男,52岁。

近几个月来,出现了多饮、多尿,伴身体消瘦的表现。

近日来以上症状明显加重,遂来就诊。

经检查,空腹血糖≥7.8mmol/L。

现症见: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中医诊断为消渴。

<1>、其中医辨证为A、肺热津伤证B、胃热炽盛证C、肾阴亏虚证D、阴阳两虚证E、气阴亏虚证<2>、其中医治法宜选用A、滋阴温阳,补肾固涩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清热润肺,生津止渴E、滋阴固肾,生津止渴<3>、治疗宜首选的方剂是A、玉女煎B、一贯煎C、消渴方D、七味白术散E、金匮肾气丸<4>、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可选用何方治疗A、玉泉丸B、乌梅汤C、补中益气汤D、沙参麦冬汤E、白虎加人参汤<5>、消渴并发白内障,治疗宜选用A、杞菊地黄丸B、六味地黄丸C、金匮肾气丸D、五味消毒饮E、甘露消毒丹<6>、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治疗宜选用的方剂是A、甘露消毒丹B、五味消毒饮C、普济消毒饮D、仙方活命饮E、黄连解毒汤2、孙某,女,46岁。

有糖尿病病史多年。

现症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樵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1>、其中医辨证为A、肺热津伤证B、胃热炽盛证C、气阴亏虚证D、肾阴亏虚证E、阴阳两虚证<2>、其中医治法宜选用A、清胃泻火,养阴增液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热润肺,生津止渴D、滋阴温阳,补肾固涩E、滋阴润肺,温补肾阳<3>、治疗方剂首选的是A、六味地黄丸B、金匮肾气丸C、七味白术散D、补中益气汤E、参苓白术散四、B1、A.滋阴固肾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清热润肺,生津止渴E.滋阴温阳,补肾固涩<1>、下消之肾阴亏虚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2>、中消之胃热炽盛证的治法宜选用A B C D E2、A.滋阴温阳,补肾固涩B.益气健脾,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增液D.清热润肺,生津止渴E.滋阴固肾,生津止渴<1>、下消之阴阳两虚证的治法为A B C D E<2>、中消之气阴亏虚证的治法为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对于消渴并发疮毒痈疽者,则治宜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用五味消毒饮。

在痈疽的恢复阶段,则治疗上要重视托毒生肌。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795,点击提问】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消渴可并发白内障、雀盲、耳聋,主要病机为肝肾精血不足,不能上承耳目所致,宜滋补肝肾,益精补血,可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796,点击提问】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下消之阴阳两虚证。

证候: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樵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5,点击提问】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下消之肾阴亏虚证。

证候: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6,点击提问】【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证候: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7,点击提问】6、【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中消之气阴亏虚证。

证候: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18,点击提问】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消之胃热炽盛证。

证候: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证候: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选项B属于中消胃热炽盛证的表现。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0,点击提问】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上消之肺热津伤证。

证候: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该题针对“消渴-辨证论治”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1,点击提问】10、【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消渴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可谓深得治疗消渴之要旨。

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糖尿病的诊断标准:FPG(空腹血糖)≥7.0mmol/L(126mg/dl),或者(OGTT2hPG)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对无症状的患者而言,必须有两次血糖异常才能做出诊断。

【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3,点击提问】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消渴的病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

【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4,点击提问】13、【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5,点击提问】14、【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痩,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该题针对“消渴-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6,点击提问】1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二甲双胍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如血糖波动大,加用本类药物可助血糖稳定,并能减轻体重。

【该题针对“消渴-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7,点击提问】1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胰岛素适应证:(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时;(4)合并重症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5)肝肾功能不全;(6)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7)妊娠和分娩的糖尿病患者;(8)胰腺切除等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目前有些学者主张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以保护β细胞功能。

【该题针对“消渴-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8,点击提问】17、【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血糖控制目标(2002年亚太地区糖尿病政策组):空腹血糖的理【该题针对“消渴-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1503829,点击提问】二、A2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根据题干中患者的表现,可以辨证为中消之胃热炽盛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