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医总结气血津液病证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内科学 气血津液病证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郁证郁证: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烟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广义: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的郁在内狭义:单只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病因】①情志失调②体质因素【病机】病位:肝,可涉及心、脾、肾病性:初多实,后虚或虚实夹杂病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肝喜条达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诊断要点】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中青年女性,情志内伤病史【辨证要点】①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②辨明症候虚实【治疗原则】理气疏肝,调畅气机,移情易性第二节 血症血症:凡血液不寻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吐血》著名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 《血证论》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治血四法【病因】①感受外邪②情志过极③饮食不节④劳欲体虚⑤久病之后【病机】各种原因共同病机:火热熏灼、破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 【诊断依据】出血①鼻衄②齿衄③咳血④吐血⑤便血⑥尿血⑦紫斑 【病症鉴别】 鼻衄咳血吐血尿血尿血与血淋 尿血与石淋血症主要类型【辩证要点】①辨病证不同②变脏腑病变之异③辨证候之虚实【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分证论治】尿血紫斑第三节痰饮痰饮: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金匮要略》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用温药和之《仁斋直指方》外饮治脾,内饮治肾【病因】①外感寒湿②饮食不当③劳欲体虚【病机】病位:肺、脾、肾主要病机:三焦气化失宣。

三焦失通失宣,阳虚水液不运,必致水饮停积为患病性:总属阳虚阴盛,疏化失调,阴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诊断依据】【治疗原则】温化,以温药和之。

治标之法:发汗、利尿、攻逐;治本之法:健脾、温肾【分证论治】悬饮溢饮第四节消渴消渴:以三多一少,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内经》记载“消瘅、肺消、膈消、消中”《金匮要略》最早提出治疗方药,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为下消(经谓肾消)【病因】①禀赋不足②饮食失节③情志失调④劳欲过度【病机】病位:肺、胃、肾(关键)病性: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互为因果)病机:伤及阴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及阳最终导致阴阳两虚、肾阳虚衰【诊断依据】三多一少,尿甜味,并发症: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盲、疮痈,遗传性【病证鉴别】【辨证要点】①辨病位(上(肺燥)、中(胃热)、下(肾虚)消)②辨标本(阴虚为主、燥热为标→阴阳俱虚)③辨本病与并发症(痈疽、眼疾、心脑病)【治疗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中医毕业论文 从气化论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毕业论文 从气化论气血津液病证

中医毕业论文从气化论气血津液病证从气化论气血津液病证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气化观念等。

其中,气化观念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气化论的角度出发,探讨气血津液在疾病证候中的作用。

一、气化论概述气化论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分支,它是指人体内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气体、食物等的流变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气化可分为六气化生和六气化伐两个方面。

六气化生是指人体通过呼吸吸入外界的天然气体,然后在内脏经络中进行转化,最终形成生命活动的基础气血。

而六气化伐则是指人体通过排泄和排汗等途径将废气和废物排出体外。

二、气血津液的作用气血津液在中医理论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下面将分别介绍气、血、津液在疾病证候中的作用。

1. 气的作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基础,它由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基本气体所组成。

在中医理论中,气分为精气和营气两种形式。

精气是人体先天之气,它主要储存于肾中,对于生殖、生长发育和繁衍等方面的功能至关重要。

而营气则是人体后天之气,它通过呼吸和饮食等方式摄入,并在脾胃中进行化生。

营气主要通过脾胃的功能来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2. 血的作用血是气化后在脏腑经络中生成的物质,它主要由水谷精气形成。

血在中医理论中有养肝、益肺、补心和温胃等作用。

血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到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证的发展。

3. 津液的作用津液是人体体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脾胃的水谷化生而来。

津液在中医理论中有润肺、养阴、滋肾等作用,对于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环境和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三、气血津液病证的表现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津液的失衡常常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下面将分别介绍气、血、津液失调所导致的病证表现。

1. 气的病证气的病证表现为气滞或气虚。

气滞主要表现为胸胁胀满、气结等症状,常见于肝胆疾病、胸腹脏腑病变等。

而气虚则表现为乏力、气短等症状,常见于脾胃虚弱、贫血等疾病。

(中医)津液病辨证详解

(中医)津液病辨证详解

(中医)津液病辨证详解津液病辨证,是根据津液代谢的生理功能特点,分析、判断津液代谢异常的病因病机及相关脏腑病变的一种辨证方法。

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它具有濡润充养全身各脏腑组织官窍及精血的重要生理功能。

津液的化生、输布和排泄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代谢活动。

津液的代谢过程,是在五脏六腑的共同参与、密切配合下完成的。

其中与肺的通调、脾的运化、肾的气化功能关系密切,尤其是肾脏起着主导作用。

因此,津液不足和输布、排泄失常,是其基本的病理变化。

1.津液亏虚证津液亏虚证,是指体内津液亏虚,脏腑、组织、孔窍失去滋润濡养所致的干燥证候。

津液亏虚,就是水分的丢失,轻者称津亏,重者称液脱。

临床表现:皮肤干燥、皲裂,口燥咽干,毛发干枯,神疲乏力,口渴喜饮,干咳少痰,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苔黄而干,脉细等称为津亏证。

若肌肤缺乏弹性,甚或干瘪,面色枯槁,目眶深陷,唇焦或裂,骨瘦如柴,两目干涩,啼哭无泪,尿极少或无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宁,舌红绛干瘦,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称为液脱证。

病因病机:由水分摄入不足和津液消耗过多所致。

辨证要点:本证抓住“干、渴、瘦、细”四字为辨证要点。

干,即肌肤、毛发、官窍、大便、舌苔干燥;渴,即口渴喜饮;瘦,即形体消瘦、目眶深陷;细,即脉细或细数。

2.津液内停证津液内停证,是指体内水液输布、排泄障碍,停聚体内所表现的证候。

总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津液的输布、排泄障碍,使津液内停而变生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进而形成痰证、饮证、水停证和内湿证。

(1)痰证“痰”是指津液内停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中,质地稠浊而黏滞者。

其特点是流动性小,不易消散,致病具有多样性和奇异性,故有“怪病多属于痰”之说,且有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之分。

凡由痰邪引起的证候,统称为痰证。

临床表现:有形之痰,多见咳喘咯痰,呕吐痰涎,喉中痰鸣,痰核、瘿瘤、乳癖,大便溏泻,关节肿痛、屈伸不利,苔厚腻等症;无形之痰可见眩晕、心悸,胸闷脘痞,肢麻偏瘫,舌强言謇,怔忡惊悸,失眠多梦,梅核气,昏仆,癫,狂,痫,痴,肥胖,白带量多,或不孕,脉滑等症。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二)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二)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二)1.气虚证的临床意义是A. 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B. 机体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C. 元气亏虚已极,急骤外泄D. 气虚固摄失职E. 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2.下列各项,不属于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是A. 面色苍白B. 唇甲色淡C. 心悸多梦D. 手足发麻E. 肢体浮肿3.痰证的临床表现是A. 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B. 吐血,便血,崩漏,皮下瘀斑,鼻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C.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D. 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呕恶,纳呆E. 唇甲淡白,心悸失眠,形体消瘦,舌淡而嫩,脉细弱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气虚证的临床意义是机体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

2. 【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血瘀证临床表现: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重。

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色;在体内者,呈坚硬而按之不移的包块。

出血反复不止,色呈紫暗色,血中多夹有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妇女崩漏。

面色黧黑,唇甲青紫,皮下瘀斑,肌肤甲错,或皮肤丝状红缕,或腹壁青筋怒张,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或无脉。

3.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痰证的临床表现是胸闷,咳喘,痰多黏稠,喉中痰鸣,脘痞,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喉中异物感,头晕目眩,表情淡漠,神昏神乱,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瘰疬气癭,痰核乳癖,舌苔白腻,脉滑。

细目三气血同病辨证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病或血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影响到另一方的生理功能而发生病变,从而表现为气血同病的证候。

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等。

各证的临床表现,一般是两个基本证候的相合而同时存在。

(一) 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机郁滞,导致血行瘀阻所产生的证候。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
(4)辨证要点:以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 块、唇甲舌紫暗、脉细涩为主要特征。
血瘀证
当指出,瘀血与血瘀概念有别,前者是病因,即离 经之血未能排出或消散而停留某处,或血行受阻 而壅积呈凝滞状态者。后者属病理状态,是由前 者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证候) 再者,应了解到瘀血可阻滞于很多脏器、部位 而引起多种证候,诸如心脉瘀阻证、瘀阻脑络证、 胃肠血瘀、肝经血瘀证、瘀阻胞宫(精室)证等。 血瘀证与气滞证互为因果,或同时为病;血瘀与 痰、热亦可合并为病;瘀血内阻可致血虚、水停 等为临床所常见。
气血津液辨证
津液辨证
阳水
阴水 一般从足部开始
部位
一般从头部开始
病势 病程
肤色 小便 大便 舌苔 脉象
急 短
白光亮 短赤、不利 干结 舌红或淡红苔白、腻 浮或沉或数
缓 长
萎黄、灰滞 短少、不利 溏薄 舌淡苔白滑或白腻 沉或迟
气血津液辨证
津液辨证
五 内 湿 证
脾虚生湿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颈项强,皆属于脾” “湿盛则濡泄,甚则水肿”
气血津液辨证
血病辨证
血 虚 证
定义: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 现全身虚弱的证侯。 成因: 失血过多(急慢性失血); 脾胃虚弱,生血乏源; 思虑太过,阴血暗耗; 瘀血阻络,新血不生。 临床表现: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 白以及全身虚弱的表现。
血虚证
血行脉中,内灌脏腑,外至肌肤,
无处不到,因此,血虚时必出现全 身性血供不足的虚弱证候。不过临 床上大多是表现为心血虚证和肝血 虚证。同时应熟悉,可有血虚肠燥 证,血虚生风证,阴血亏虚证,血 虚挟瘀证等。
血虚证
血虚者,可选用熟地、当归、阿胶、
鹿角胶、鸡血藤、白芍、枸杞子、 龙眼肉、大枣、动物肝脏、胎盘等 进补。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

气血津液病证(A2型题)1.患者,男,62岁。

多饮、多食、多尿、消瘦7年,伴倦怠乏力、自汗、气短懒言,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

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花剥,脉细数。

实验室检查:血糖12.3mmol/L,尿糖(+++)。

其证型属于A.阴虚热盛B.阴阳两虚C.气阴两虚D.血瘀气滞E.阴阳欲绝答案:C2.患者,女,43岁。

中医诊断为郁证。

症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宜选用A.疏肝解郁,清肝泻火B.疏肝解郁,理气畅中C.健脾养心,补益气血D.甘润缓急,理气畅中E.行气开郁,化痰散结答案:C3.患者,女,45岁。

有忧愁、焦虑病史多年,每因情绪变化后症状加重。

现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治疗宜选方为A.丹栀逍遥散B.柴胡疏肝散C.半夏厚朴汤D.甘麦大枣汤E.天王补心丹答案:B4.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宜选方A.归脾汤B.天王补心丹C.甘麦大枣汤D.柴胡疏肝散E.逍遥散答案:C5.患者,女,48岁。

症见:脘腹胀闷,嘈杂不适,吐血色红,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宜首选的方剂是A.泻心汤合十灰散B.泻心汤合清胃散C.玉女煎合左金丸D.清胃散合茜根散E.龙胆泻肝汤合清胃散答案:A6.患者烦渴多饮较甚,口干舌燥,小便频数,尿量较多,舌苔薄黄,脉洪数无力,治疗宜选A.消渴方B.二阴煎C.清肺饮D.二冬汤E.白虎汤答案:D7.患者,女性,48岁。

症见: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实有力。

中医诊断为消渴。

其中医证型为A.肺热津伤证B.肾阴亏虚证C.气阴亏虚证D.胃热炽盛证E.阴阳两虚证答案:D8.患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神疲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治宜选用下列何方A.归脾汤B.七味白术散C.消渴方D.清燥救肺汤E.白虎加人参汤答案:B9.患者午后或夜间发热,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欲多饮,肢体疼痛,面色萎黄,舌有瘀点,脉弦。

漫谈中医的辨证(七)——气血津液辨证(之一)

漫谈中医的辨证(七)——气血津液辨证(之一)


气 病 的证 候
气不 固
也 般 症 状 基 种 , 气 的 固摄 无 力 为 主 要 特 征 。 以
内 脏 发 生 病 变 ,往 往 会 出 现 础 上 ,由 于 不 同 内 脏 的 生 理 功 能
临床 除 见有 气短 、 乏 、 力 、 疲 无 舌
内 脏 出 现 机 能 衰 退 的 病 理 现 心 阳虚 证 的表 现 。其 他 可 以类 推 ,
固 摄 发 展 严 重 者 所 致 ,是 一 种 危
重证 候 。临床 表 现 如 呼 吸微 弱 , 大
象 ,可 见 于某 些 慢 性 病 人 、 老 年 在 脏 腑 辨 证 中 , 将 介 绍 。 还
 ̄- 多 数 疾 病 的 辨 证 施 治 具 有 普 - , j 于
的 特 点 。如 心 气 虚 证 , 既 有 一 般 余 沥 ; 大 便 失 禁 ; 妇 女 崩 漏 , 是 或 或 或为 滑 胎 、 产 ; 男 子遗 精 、 小 或 早 泄、 滑精 等 为 主 要 表 现 的证 候 。 气脱 是 气 虚 重 证 ,由 气 失
漫谈 中 医的 辨 证 ( ) 七
津液辨证 ( 之一)
天 津 中 医药 大 学 中 医药 研 究 院 研 究 员 哈 孝 贤
气 血 津 液 辨 证 , 就 是 综 合 病 人 、 病 恢 复 期 以及 体 质 虚 弱 者 。 疾
气 虚 还 可 以导 致 血 虚 、 瘀 、 血
候。
然 会 影 响 到 某 些 内 脏 。所 以 , 血 气 虚 可 发 展 为 阳 虚 。 气 虚 与 阳 虚 气
津 液 的病 症 与 脏 腑 的 病 证 是 密 切 相关 的 , 进 行 辨 证 时 , 须 注 意 在 必 到这 种联 系 , 能避 免 片面 性 。 才

漫谈中医的辨证(八)——气血津液辨证(之二)

漫谈中医的辨证(八)——气血津液辨证(之二)

等 ,其 特 点 是 出 血 量 多 ,颜 色 鲜
红 ; 是 皮下 出血 , 红 斑 、 疹 等气虚症状 。 一 如 红 等 。 同 时 伴 有 身 热 、 口渴 但 不 喜
饮 、 烦 躁 , 至 谵 语 发 狂 , 红 心 甚 舌 绛 , 数等 。 脉 气随血 脱证 即 大 量 出 血

四 、 液 病 的 证 候 津
般 可有津 液不 足或水 液停
聚两方面 。
( )津液 不足 证 一
津 液 不
能 互 为 因 果 , 而形 成气 滞 和血 瘀 足 , 称 为 津 亏 、 伤 。 由 于 津 液 从 又 津 脏 官 同时 存 在 的证 候 。临床 表 现 既有 胸 亏 虚 , 腑 组 织 、 窍 等 失 于 濡 润 胁胀 满 , 痛走 窜 , 烦 易怒 的气 滋 养 而 引起 的各 种 干燥 症 状 , 疼 心 便 滞 症 状 , 有 痞 块 刺 痛 拒 按 , 紫 属 于 津 液 亏 虚证 。 又 舌 或有 瘀 斑 的血 瘀 表 现 。例 如 妇 女 的 导 致 津 液 不 足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分 ; 是 由 于 肝 郁 化 火 , 动 血 分 虚 同 时并 见 的 证 候 。 多 因久 病 不 一 扰
所 致 。 所 以 血 热 证 既 可 见 于 以 发 热 为 特 点 的 热 性 病 过 程 中 ,也 可
愈 , 血两伤 所致 。或先有失 血 , 气 气 随 血 耗 ;或 先 因 气 虚 ,不 能 生 血, 以致 气 血 两 虚 。临 床 表 现 如 气 短懒 言 、 自汗 无 力 ( 虚 ) 面 色 苍 气 ,
饮 ” 又 因 饮 的 形 成 多 缘 中 阳素 。 虚 ,运 化 失 司 ,又 加 外 感 寒 湿 所

中医-气血津液

中医-气血津液

下篇各论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1.痰瘀阻窍证头晕头痛,项强,目眩,视物不清,呕吐,失眠健忘,肢体麻木,面唇暗红或紫暗,舌质紫暗或瘀点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痰瘀互结,蔽阻清窍。

治法:熄风化痰,祛瘀通窍。

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

本方有活血通窍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窍证。

常用药:石菖蒲芳香开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三七活血化瘀;白芥子、胆南星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和胃止呕;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2.风毒上扰证头痛头晕,耳呜目眩,视物不清,呕吐,面红目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咽千干燥,重则抽搐,震颤,或偏瘫,或角弓反张,或神昏谵语,项强,舌质红或红绛,证机概要:阳亢化风,热毒内炽,上仇清药。

治法:平肝潜阳,清热解毒。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前方清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适用于肝阳偏亢者;后方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火热邪毒炽盛之病证。

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山栀,黄芩,黄连,黄柏泻火解毒;牛膝引血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

阳亢风动之势较著者,加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镇熄肝风;大便干燥者,加番泻叶、火麻仁,通腑泻热。

3.阴虚风动证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肢体麻木,语言謇涩,颈项强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眼歪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

代表方:大定风珠加减。

本方具有滋液填阴,育阴潜阳熄风的功能,适用于脑瘤阴虚风动者。

常用药:阿胶、熟地、白芍滋养肝肾之阴;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熄风;钩藤、僵蚕熄风止痉。

虚热之象著者,加青蒿,白薇清退虚热;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

?中医内科学)肺癌1.瘀阻肺络证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证机概要:气滞血瘀,痹阻于肺。

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消结。

中医执业医师:气血津液辨证学习资料(最新版)

中医执业医师:气血津液辨证学习资料(最新版)

中医执业医师:气血津液辨证学习资料(最新版)1、单选患者便血,兼见气短乏力,面白无华,自汗,舌淡白,脉弱,属于()A.气不摄血证B.气血两虚证C.气虚血瘀证D.血热证E.气随血脱证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气不摄血(江南博哥)证,又称气虚失血证,是指因气虚而不能统血,气虚与失血并见的证候。

多因久病气虚,失其摄血之功所致。

2、单选某女,43岁,因崩中而致息微欲绝,汗出不止,面色苍白,脉微欲绝,此属()A.气不摄血证B.气血两虚证C.气随血脱证D.气虚血瘀证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气随血脱证是指大量出血所引起的气脱证候。

常常由于肝、胃、肺等脏腑素有瘤疾以致脉道突然破裂大出血引起,或者由于外伤,妇女崩中,产后大出血等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大出血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甚至昏厥,舌淡,脉微欲绝,或芤,或浮大而散。

气不摄血证,又称气虚失血证,是指因气虚而不能统血,气虚与失血并见的证候。

多因久病气虚,失其摄血之功所致。

临床表现:吐血,便血,皮下瘀斑,崩漏,气短,倦怠乏力,面色白而无华,舌淡,脉细弱等。

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与血虚同时存在的证候。

多由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所致。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等。

患者符合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故答案选择C。

3、单选阳虚与气虚证的主要区别是:A.有无少气懒言B.小便是否清长C.寒象是否明显D.舌质是否淡嫩E.有无神疲乏力正确答案:C4、单选以下哪项不是血瘀证出血的特征()A.出血反复不止B.大便黑如柏油D.夹有血块E.皮下紫斑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血瘀证血阻滞血脉,血不循经而外溢,止故可见出血反复不止;血瘀证也可见.夹有血块,大便黑如柏油,皮下紫斑,但一般血色呈紫暗色,故答案为C。

5、单选面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舌淡脉细此属()A.气虚证B.津亏证C.阴虚证D.血虚证E.阳虚证正确答案:D6、配伍题气虚证可见:气陷证可见:A.气短声低,神疲乏力B.阳痿早泄,腰膝酸冷C.疲乏气短,子宫脱垂D.形寒肢冷,气短乏力E.咳嗽胸闷,痰多易咯正确答案:A,C7、单选在下列各症中属于阴虚证的表现是:A.面色萎黄B.颧红盗汗C.神疲乏力D.舌淡嫩E.恶风自汗正确答案:B8、单选津液亏虚证最具特征的表现是()A.孔窍皮肤干燥B.口渴饮水不多C.大便时干时稀D.小便淋漓涩痛E.脉象细数正确答案:A9、配伍题身热夜甚,吐血色深红属于()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属于()A.血虚证B.血脱证D.血寒证E.血瘀证正确答案:C,D10、单选患者发热恶热,口渴,烦躁,多汗,面色赤,舌绛而干,脉数有力,此属()A.表实热证B.里实热证C.阴虚证D.暑伤津气证E.亡阴证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里实热证时热象较剧,患者表现发热恶热,口渴,烦躁,多汗,面色赤,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绛而干,脉数有力等表现,阴虚证常表现为潮热盗汗,颧红,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讲义气血津液病症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讲义气血津液病症

第六单元气血津液病证有B证要点一郁证的概念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要点二郁证的病因病机(一)病因1•情志失调2.体质因素(二)病机基本病机一一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位一一肝,涉及心、脾、肾。

病理性质——虚实两端。

要点三郁证的诊断与类证鉴别------- 诊断依据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要点三腹痛的诊断与类证鉴别一一类证鉴别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两者皆有咽中有物梗塞感觉。

梅核气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但无吞咽困难。

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与情绪波动无关,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做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3.郁证脏躁与癫证两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都有心神失常症状。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主要表现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善哭,时作欠伸等,具有自知自控能力。

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缺乏自知自控能力, 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中医“气血津液病证”概述

中医“气血津液病证”概述

中医“气血津液病证”概述一、气血津液病证的生理病理表现1.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五脏六腑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精微物质。

《素问·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此处的“血”包含了津液的概念。

气、血、津、液遍布全身,无处不到。

气、血、津、液之间在生理上关系密切,病理上相互影响。

2.气和血既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

《难经·二十二难》概括了气与血的生理功能:“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资生,相互为用。

《石室秘录·论气血》云:“气生血,而血无奔铁之忧;血生气,而气无轻躁之害。

此气血之两相须而相得也。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对维持人体生理活动至为重要,诸如脏腑之濡润、肌肤之润泽、关节之滑利、骨髓之充盈,无不与津液的润滋养有关。

3.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而由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加重脏腑病变,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外感或内伤等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输布失度、生成不足或亏损过度,是气血津液病证的基本病机。

二、气血津液病证与他脏关系五脏六腑病证均与气血津液失常有关。

气机郁滞引起的郁证,血溢脉外引起的血证,水液停聚引起的痰饮,津液输布失常引起的消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引起的汗证,气血阴阳失衡引起的内伤发热,气机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的厥证,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引起的虚劳,气虚痰湿偏盛引起的肥胖,以及正虚邪结,气、血、痰、湿、毒蕴结引起的癌病等。

临床应将气血津液病证与他系病证互参,审证求机,详辨主次,灵活运用。

三、气血津液病证的辨治气血津液病证的辨证当分清虚实。

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者多属实证,当以通导疏利为原则;气血津液亏虚耗损者多属虚证,当以滋补助益为原则。

本章病证繁多,病机复杂,临床治疗需注意疾病虚实之间的转化,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执业气血津液病证解析

中医执业气血津液病证解析
精神恍惚,喜怒无常, 甘麦大枣汤 舌淡
多思善疑,纳差,舌淡 归脾汤
心肾阴虚
情绪不宁,心悸,舌红 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
脉细数

400-8299-120
• 治疗忧郁伤神之郁证,应首选
• A. 半夏厚朴汤
B. 甘麦大枣汤.
• C. 丹栀逍遥散
D. 柴胡疏肝散
• E. 茯苓导痰汤
400-8299-120
• 患者,女,45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
400-8299-120
• 患者便血紫暗,甚则黑色,腹部隐痛,
• 喜热饮, 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
• 舌质淡,脉细。治疗应首选
• A. 当归补血汤
B. 归脾汤
• C. 黄土汤.
D. 无比山药丸
• E. 黄芪建中汤
400-8299-120
• A. 玉女煎.
B. 龙胆泻肝汤.
• C. 泻白散合黛蛤散 D. 泻心汤合十灰散
400-8299-120
辨证 • 2、胃热炽盛 • 典型症状:鼻衄,口渴欲饮,舌红苔黄 •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 方药:玉女煎
400-8299-120
辨证 • 3、肝火上炎 • 典型症状:鼻衄,易怒,舌红 •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 方药:龙胆泻肝汤
400-8299-120
辨证 • 4、气血亏虚 • 典型症状:鼻衄,乏力面白,舌淡 • 治法:补气摄血 • 方药:归脾汤
400-8299-120
齿衄胃清阴六味
证型 鼻衄
齿衄
热邪犯肺
主症 鼻衄,咳嗽,舌红
方药 桑菊饮
胃热炽盛 肝火上炎
鼻衄,口渴欲饮,舌红 玉女煎 苔黄
鼻衄,易怒,舌红
龙胆泻肝汤

中内总结气血津液

中内总结气血津液

第六章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郁证六个证型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基本治则为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泄火---丹栀逍遥散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第二节血证21个证型鼻衄4齿衄2咳血3吐血3便血3尿血4紫斑3病机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

(一)鼻衄热邪犯肺证---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胃热炽盛证---清胃泄火凉血止血---玉女煎肝火上炎证---清肝泄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气血亏虚证---补气摄血---归脾汤(二)齿衄胃火炽盛证---清胃泄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三)咳血燥热伤肺证---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肝火犯肺证---清肝泄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阴虚肺热证---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四)吐血胃热壅盛证---清胃泄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肝火犯胃证---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气虚血溢证---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五)便血肠道湿热证---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气虚不摄证---益气摄血---归脾汤脾胃虚寒证---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六)尿血下焦湿热证---清热利湿证凉血止血---小蓟饮子肾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脾不统血证---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肾气不固证---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七)紫斑血热妄行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宁络这小子---茜根散气不摄血证---补气摄血---归脾汤第三节痰饮九个证型痰饮二个悬饮4溢饮1支饮2(一)痰饮脾阳虚弱证---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饮留胃肠证---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己椒苈黄丸(二)悬饮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饮停胸胁证---泻肺祛饮---椒目栝楼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香附旋复花汤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三)溢饮表寒里饮证---发表化饮---小青龙汤(四)支饮寒饮伏肺证---宣肺化饮---小青龙汤脾肾阳虚证---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第四节消渴五个证型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

按之一般无形。
现 兼症——痛胀常随嗳气、矢气、叹息或情绪
好转而减轻,或随忧思恼怒而加重
脉象多弦,可无明显舌象变化。
六、气逆证
【概 念】
是体内气机应降反出或升发太过所表现的 证候。
【病理特点】气机升动太过而上逆。 【病 因】
感受外邪——侵犯肺胃 情志不遂——恼怒伤肝。
六、气逆证
中医学论述人体生命活动时,气的概念具有 两种含义。
生命物质
有气所化生的血、精、津液等 (有形、多呈液态、肉眼可及)


广义
生理功能
狭义
动力“元气”“正气” (无 形、目力难以视 及)
人体个脏腑本身的生理 功能,即气的功能体现
古人云:“善言气者,必彰于物”。 气的物质性与功能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血瘀证——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
二、血瘀证
【病 因】
(一) 外伤 (二) 气滞——血行不畅
气虚——推动血行无力 (三) 血寒——血脉凝滞
血热——血液受熬而成瘀
【辨证要点】
疼痛,肿块,出血,唇、舌、爪甲青紫, 脉涩。
临床表现
1.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 按,常在夜间加重。
2.肿块——在体表者,常呈青紫色包块; 在体内者,呈坚硬而按之不移 (又称为“癥积”)。
【辨证要点】 口、咽、唇、舌、皮肤皆干燥,尿少便干。
临床表现
※ 皮肤干燥无泽,毛发干枯 ※ 目眶凹陷,双目干涩,啼哭无泪 ※ 口燥咽干,唇燥而裂,渴欲饮水, ※ 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 痰少而粘难咯 ※ 舌红少津,脉细数。
证候分析
脏腑组织失于滋养濡润 上不能滋润口咽 ——口燥咽干,唇燥而裂; 外不能濡养肌肤——皮肤干燥枯槁; 下不能化生小便,濡润大肠 ——溲少便干。 津血亏虚致生内热 ——舌红少津,脉细数。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3型题)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气血津液病证(A3型题)

气血津液病证(A3型题)1. 患者,女,15岁。

双下肢皮肤出现青紫斑点及瘀斑,伴齿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br> 其证候为A.阴虚火旺B.气不摄血C.肾虚火旺D.血热妄行E.胃火炽盛答案:D2. 患者,女,15岁。

双下肢皮肤出现青紫斑点及瘀斑,伴齿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br> 治法是A.补气摄血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C.滋阴降火,宁络止血D.清热利湿,凉血止血E.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答案:B3. 患者,女,15岁。

双下肢皮肤出现青紫斑点及瘀斑,伴齿衄,口渴,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br> 宜选用A.清胃散B.茜根散C.归脾汤D.小蓟饮子E.十灰散答案:E4. 患者,女,21岁。

双下肢出现青紫斑点及斑块,皮肤温度不高,时轻时重,发痒,月经量多,两颧潮红,午后潮热,心烦,口渴,易怒,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br> 应诊断为A.风疹B.紫斑C.温病发斑D.丹毒E.麻疹答案:B5. 患者,女,21岁。

双下肢出现青紫斑点及斑块,皮肤温度不高,时轻时重,发痒,月经量多,两颧潮红,午后潮热,心烦,口渴,易怒,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br> 治法为A.疏风透表,清泄内热B.清热凉血解毒C.滋阴降火,宁络止血D.清营凉血消斑E.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答案:C6. 患者,女,21岁。

双下肢出现青紫斑点及斑块,皮肤温度不高,时轻时重,发痒,月经量多,两颧潮红,午后潮热,心烦,口渴,易怒,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br>宜选用A.银翘散B.麻杏石甘汤C.犀角地黄汤D.十灰散E.茜根散答案:E7.患者,女,45岁。

1年前与家人生气后出现精神抑郁,烦躁易怒,情绪不佳,胸部满闷,胁肋胀满,痛无定处,胸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br>其证候是A.肝气郁结B.气郁化火C.痰气郁结D.心肾阴虚E.心神失养答案:A8.患者,女,45岁。

气血津液辨 证2008

气血津液辨 证2008
气、血、精、津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董 浩

气、血、精、津液是脏腑正常生理活 动的产物,受脏腑支配,同时它们又是 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气血津 液发生病变,它不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 亦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反之,脏腑 发生病变,必然也会影响气血津液的变 化。
气、血、精、津液辨证可分为 气病辨证(常见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 和气逆证) 血病辨证(可概括为血虚证、血瘀证和出 血证) 津液病辨证(一般可概括为津液不足和水 液停聚两方面)
思考题

气滞证和血瘀证如何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温病:外干六淫、疫疬等引起的多种急 性热病的总称。 中医以卫、气、营、血为纲,根据温病 发生、发展及症状变化的特点,对临床 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以区分病程 阶段、辨别病变部位、归纳证候类型、 判断病机本质、决定治疗原则,并推测 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 。
二、血 病 辨 证
辨证要点 病因病机
常见症状
1
久病耗伤、 或病失血 (吐、衄、 便、溺血、 崩漏等), 或后天生化 不足等诸因 皆能令人血 虚。 濡养不足
舌象
脉象
血 虚 证
面色萎黄或苍白、唇色淡白、神倦 乏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 舌质淡 脉细 麻木、妇女经量少、衍期甚或闭经, 无力
辨证要点
一、气病辨证
辨证要点
病因病机
1 气 虚 证 常见症状 舌象 脉象
脉濡 无力
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疲倦乏力、自汗、 舌淡胖 活动时诸症加剧 +脏腑的特点 嫩 多由久病、饮 食失调、或年 老体弱等因素 引起正气不足、 脏腑功能减退
辨证要点 病因病机 常见症状 舌象 脉象
2 气 滞 证
胀闷、疼痛、时重时轻、走窜

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习题及答案)

中医执业中医诊断学第十单元 气血津液辨证(习题及答案)

第十单元气血津液辨证一、A11、下列哪项不是血虚证的临床表现A、面色淡白B、唇甲色淡C、心悸多梦D、手足发麻E、倦怠乏力2、以下哪项不是血瘀证出血的特征A、出血反复不止B、大便黑如柏油C、血色深红D、夹有血块E、皮下紫斑3、症见出血,身热烦躁,口渴,舌质绛,脉数。

此属A、血热证B、血瘀证C、血寒证D、气不摄血证E、血脱证4、血瘀证特有的面色是A、面色萎黄B、面色青黑C、面色淡青D、面色淡白E、面色黧黑5、血瘀证的疼痛特点为A、胀痛B、酸痛C、重痛D、刺痛E、冷痛6、以下哪项不是气闭证的临床特点A、突发势急B、内脏绞痛C、二便闭塞D、汗出不止E、呼吸气粗7、以下哪项不是气脱证的表现A、呼吸微弱B、汗出不止C、少气乏力D、面色苍白E、舌淡脉微8、气滞证的特点是A、头晕眼花B、胀闷疼痛C、嗳气恶心D、腹部坠胀E、手足发麻9、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形体消瘦并见脱肛,此表现为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脱证D、气滞证E、气逆证10、症见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气短自汗,舌淡脉虚,属于A、气虚证B、气陷证C、气脱证D、阳虚证E、气滞证11、与气逆证相关的脏腑是A、肺脾胃B、肺脾肝C、肺胃肝D、脾胃肝E、肺脾肾12、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的是A、气陷证B、气虚证C、气脱证D、气滞证E、气不固证13、身倦乏力,少气,自汗,腹痛拒按,舌有紫斑,证属A、气滞血瘀证B、气滞证C、血瘀证D、气虚血瘀证E、气不摄血证14、脘腹痞胀,水声辘辘,泛吐清水此属A、胃阳虚证B、胃气虚证C、饮停胃肠D、痰浊中阻E、胃寒证15、胸胁肋间饱满,咳唾引痛此属A、饮留胃肠B、饮停胸胁C、饮溢四肢D、饮停于肺E、肝气郁结16、津液亏虚证最具特征的表现是A、孔窍皮肤干燥B、口渴不欲饮C、大便时干时稀D、小便淋漓涩痛E、脉象细数17、阳水的水肿特点为A、眼睑先肿B、足胫先肿C、足胫、下肢先肿D、眼睑、颜面先肿E、上肢、眼睑先肿二、B1、A.血虚证B.血脱证C.血热证D.血寒证E.血瘀证<1> 、身热,吐血色鲜红质稠属于A B C D E<2> 、手足冷痛,肤色紫暗属于A B C D E2、A.气虚证B.气陷证C.气不固证D.气脱证E.气闭证<1> 、小便失禁或余沥不尽属于A B C D E<2> 、头晕眼花,脘腹坠胀属于A B C D E3、A.气不摄血证B.气虚血瘀证C.气血两虚证D.气随血脱证E.气滞血瘀证<1> 、症见衄血、面色淡白无华、少气懒言、舌淡白,脉弱属于A B C D E<2> 、症见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微欲绝属于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E【答案解析】血虚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脉细无力等。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执业药师考试知识题库--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消渴

气血津液病证-消渴一、A11、“消渴”上消临床表现突出的症状是( )A.消谷善饥B.烦躁不安C.身体消瘦D.烦渴引饮E.尿频量多2、消渴的病变脏腑主要是( )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肝、肾D.肝、脾、肾E.脾、胃、肾二、A21、患者烦渴多饮半月余,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治则宜用( )A.清热润肺,生津止渴B.养阴润肺,生津止渴C.清胃泻火,养阴保津D.滋阴固肾,生津止渴E.滋养胃阴,生津止渴三、B1、A.上消肺热津伤证B.中消胃热炽盛证C.中消气阴亏虚证D.下消肾阴亏虚证E.下消阴阳两虚证<1>、消渴病,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辨证应属( )A.B.C.D.E.<2>、消渴病,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辨证应属( )A.C.D.E.<3>、消渴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辨证应属( )A.B.C.D.E.<4>、消渴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辨证应属( )A.B.C.D.E.2、A.消渴方B.玉女煎C.七味白术散D.六味地黄丸E.金匮肾气丸<1>、消渴病,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宜选上述何方加减治疗( )A.B.C.D.E.<2>、消渴病,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

宜选上述何方加减治疗( )A.B.C.E.<3>、消渴病,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宜选上述何方加减治疗( )A.B.C.D.E.<4>、消渴病,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有甜味,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二.病因病机:病因总属情志所伤,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

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是郁证的主要病机。

三.证治分类:1.肝气郁结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病机: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陈皮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川芎芍药甘草2.气郁化火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薄荷郁金制香附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栀子3.痰气郁结证: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痛,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病机: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剂:半夏厚朴汤。

厚朴紫苏半夏茯苓生姜4.心神失养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病机: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剂:甘麦大枣汤加减。

甘草小麦大枣郁金合欢皮5.心脾两虚证: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病机: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神曲6.心肾阴虚证: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病机:阴精亏虚,阴不涵阳。

治法:滋养心肾。

方剂: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地黄怀山药山茱萸天冬麦冬玄参西洋参茯苓五味子当归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丹皮凡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二.历史沿革:《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该书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的大纲三.病证鉴别:1.咳血与吐血:咳血与吐血血液均经口出,但两者截然不同。

咳血是血由肺来,经气道随咳嗽而出,血色多为鲜红,常混有痰液,咳血之前多有咳嗽、胸闷、喉痒等症状,大量咳血后,可见痰中带血数天,大便一般不呈黑色。

吐血是血自胃而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吐血之前多有胃脘不适或胃痛、恶心等症状,吐血之后无痰中带血,但大便多呈黑色。

四治则:治火治气治血。

五.分证论治:(一)鼻衄:1.热邪犯肺证: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恶风,头痛,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病机:燥热伤肺,血热妄行,上溢清窍。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剂:桑菊饮加减。

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丹皮茅根旱莲草侧柏叶2.胃热炽盛证: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病机:胃火上炎,迫血妄行。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玉女煎加减。

石膏知母地黄麦冬牛膝大蓟小蓟白茅根藕节3.肝火上炎证: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病机:火热上炎,迫血妄行,上溢清窍。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白茅根蒲黄大蓟小蓟藕节4.气血亏虚证: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恍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病机:气虚不摄,血溢清窍,血去气伤,气血两亏。

治法:补气摄血。

方剂:归脾汤。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阿胶仙鹤草茜草(二)齿衄:1.胃火炽盛证: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

病机:胃火内炽,循经上犯,灼伤血络。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生地丹皮水牛角大黄黄连黄芩连翘当归甘草白茅根大蓟小蓟藕节2.阴虚火旺证: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红,苔少,脉细数。

病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剂: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加减。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茜草根黄芩侧柏叶阿胶(三)咳血:1.燥热伤肺证:喉养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病机: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剂:桑杏汤加减。

桑叶栀子淡豆豉沙参梨皮贝母杏仁白茅根茜草藕节侧柏叶2.肝火犯肺证: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病机: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剂: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青黛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海蛤壳甘草旱莲草白茅根大小蓟3.阴虚肺热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

病机: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方剂:百合固金汤。

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贝母甘草白芨藕节白茅根茜草(四)吐血:1.胃热壅盛证:脘腹胀闷,嘈杂不适,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胃热内郁,热伤胃络。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剂: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

黄芩黄连大黄丹皮栀子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2.肝火犯胃证: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病机:肝火横逆,胃络损伤。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白茅根藕节旱莲草茜草3.气虚血溢证: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

病机: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黄芪木香阿胶仙鹤草炮姜炭白芨乌贼骨(五)便血:1.肠道湿热证: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湿热蕴结,脉络受损,血溢肠道。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剂: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

地榆茜草槐角栀子黄芩黄连茯苓防风枳壳当归2.气虚不摄证: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淡,脉细。

病机: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

治法:益气摄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阿胶槐花地榆仙鹤草3.脾胃虚寒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淡,脉细。

病机: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方剂:黄土汤加减。

灶心土炮姜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白芨乌贼骨三七花蕊石(六)尿血:1.下焦湿热证: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红,脉数。

病机:热伤阴络,血渗膀胱。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剂:小蓟饮子加减。

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栀子木通竹叶滑石甘草当归2.肾虚火旺证: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病机:虚火内炽,灼伤脉络。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剂:知柏地黄丸。

地黄淮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柏旱莲草大蓟小蓟藕节蒲黄3.脾不统血证: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病机: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4.肾气不固证: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病机:肾虚不固,血失藏摄。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方剂:无比山药丸。

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茯苓泽泻五味子赤石脂仙鹤草蒲黄槐花紫珠草(七)紫斑:1.血热妄行证: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病机:热壅经络,迫血妄行,血溢肌腠。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剂:十灰散加减。

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丹皮栀子大黄2.阴盛火旺证: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病机:虚火内炽,灼伤脉络,血溢肌凑。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剂:茜根散加减。

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3.气不摄血证:反复发生肌衄,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病机:中气亏虚,统摄无力,血溢肌凑。

治法:补气摄血方剂:归脾汤。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仙鹤草棕榈炭地榆蒲黄茜草根紫草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二.病因病机:外感寒湿、饮食不当或劳欲所伤,以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全身,津液停积为患。

三.诊断依据:1.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

2.悬饮:胸胁饱满,咳唾隐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4.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四.病证鉴别:1.悬饮与胸痹:两者均有胸痛。

但胸痹为胸膺部或心前区闷痛,且可引及左侧背或左臂内侧,常于劳累、饱餐、受寒、情绪激动后突然发作,历时较短,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而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

2.溢饮与风水证:水肿之风水相搏证,可分为表实表虚两个类型。

表实者,水肿而无汗,身体疼重,与水犯肌表之溢饮基本相同。

如见肢体浮肿而汗出恶风,则属表虚,与溢饮有异。

3.支饮、伏饮与肺胀、喘证、哮病:均有咳逆上气,喘满,咳痰等表现。

但肺胀是肺系多种慢性疾患日久积渐而成;喘证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重要主症;哮病是呈反复发作的一个独立疾病;支饮是痰饮的一个类型,因饮邪支撑胸肺而致;所谓伏饮,指伏而时发的饮证。

五.治疗原则:以温化为原则。

六.分证论治:(一)痰饮:1.脾阳虚弱证: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病机:脾阳虚弱,饮停于胃,清阳不升。

治法:温脾化饮。

方剂: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减。

桂枝甘草白术茯苓半夏生姜2.饮留胃肠证: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下续坚满,或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腹满,便秘,口舌干燥,舌苔腻,色白或黄,脉沉弦或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