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 4.1 相关概念 图文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PPT精选文档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fe121535acfa1c7aa00ccd9.png)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
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Kemp) 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Merrill,2019)
教学设计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 的系统方法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 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 (帕顿,1989 )
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 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
丢失一个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 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争, 亡了一个帝国。
教学设计的媒体观(Media View)
媒体选择的过程; 媒体专家; 媒体设计与制作。
陈 述 目 标
选 择 媒 体
媒 体 设 计 制 作
运 用 策 略 评 价
教学设计的狭义系统观
缺少需求分析、形成性评价等;
建 立 总 体 目 标
进 行 任 务 分 析
陈 述 行 为 目 标
选 择 媒 体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有利于教与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
展
3. 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
1. 教学设计的媒体观(Media View) 2. 教学设计的狭义系统观(Narrow Systems View) 3. 教学设计的标准系统观(Standard Systems View)
媒 体 设 计 制 作
运 用 策 略 评 价
教学设计的标准系统观
《教学系统设计》课件
![《教学系统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6ebc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f.png)
人工智能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提升教学系 统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 用,可以提高教学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通 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的 学习行为、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智 能分析,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更加精准 的决策依据。
人工智能优化教学资 源匹配
灵活多样的教学系统 设计
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 学系统设计需要具备灵活多样的 特点。设计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 性特点、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个性化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自我实现。教学系统设计需要关 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和成长,帮助 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特长,实 现自我价值。
02
教学系统设计的流程
分析阶段
01
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学习者的需求,明确教学目 标,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 导。
02
评估现有资源
03
分析学习者特征
评估学校或机构现有的教学资源 、设施和人员,以便更好地进行 整合和利用。
了解学习者的年龄、认知水平、 学习风格等特征,为个性化教学 提供依据。
设计阶段
教学策略设计工具
课程大纲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 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和教 学进度。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 策略,如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协作学习等。
学习活动
设计各种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实验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果。
详细描述
在线课程设计需要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同时要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习 者需求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课程的技术实现和用户体验,如界面设计、交互设计、学 习路径规划等。
第三讲教学系统设计简述PPT课件
![第三讲教学系统设计简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a86597fe4733687f21aa95.png)
3、不同层次的应用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根据教学中问题范 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也许应当具有不同的层次,即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用于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系 统,从小到大分为: ⑴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最初发展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 始的。它把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 行设计。 ⑵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教学设计以教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和 学习理论为依据
2.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 3.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 4.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最优化的
教学效果
2、应用范围
目前,教学系统设计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全民的社会教育和 继续教育以及工业、农业、金融、军事、服务等各行业、各部门的 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
3、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⑺教学目标分析 ②工作任务
确定各级子目标之间的形成关系。
A
B
C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
3、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⑻教学策略设计 ①教学策略的含义
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 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整体考虑。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
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 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 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 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 忆和迁移。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
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发展概述
教育系统设计ppt课件
![教育系统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05e8aed4d8d15abe234e30.png)
1
学习目标
1.阐释什么是教育技术。 2.理解教学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异同。 3.阐释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4.说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5.阐述课程开发的实质。
2
第五章 教育系统设计
概述 教育系统设计的发展 教学设计简介 课程开发简介
3
第一节 概述
教育系统设计是以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以系 统理论和传播理论为指导,以系统方法分析教育、教学问 题,在需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设计教学系统(教学 过程模型)、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开发教学媒体及 传递手段,试行解决的方案、评价试行的结果和对方案进 行修改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12
2、教育系统设计实践的发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许多教育系统设计模型,并且在各方面 都开始应用,涉及军事、企业、机构等。
80年代,尽管还有一些教育系统设计教材出版,但是教育系 统设计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很小,原先在高等院校建立的教学改进中 心普遍在经费方面遇到了困难。
在上述期间,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将认知心理学的原则运用 到教育系统设计过程中来。到了90年代,绩效技术对教育系统设计 产生了重大影响。
11
4、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斯克里文提出教学材料需要在 最终定型前由学习者试用,以判断材料的有效性并进行相应的修改。 他把这个试用和修改过程称为形成性评价,把对最终定型后的教学 材料的测试称为总结性评价。
5、早期教育系统设计模型的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和中 期,任务分析、目标陈述以及标准参照测验等被结合起来形成了系 统化设计教学材料的模型。
9
除程序教学运动外,还有很多理论的发展对教育系统设计的 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aaff986137ee06eef91806.png)
教学系统设计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教学系统设计的概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形成、学科建立等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的程序教学、行为目标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孕育了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体系的思想;20世纪60年代末期,由于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及其在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以建立;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等成果被吸收到教学系统设计中,使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进而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特点: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以系统方法为核心的设计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具体性、设计活动的理论性与创造性以及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等特点。
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能够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
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
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围:学校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远程教育、教学软件和教学材料开发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不同层次: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PPT课件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da3c7d8bd63186bcebbcd2.png)
教学产品设计的对象包括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及其他教学媒体、材料、教学 环境等。
15
❖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是一套程序化的步骤,不同的教 学设计过程模式包含的步骤不尽相同。但一般教学系统设计 过程模式都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
(3)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将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 论等基础理论系统地应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形成经过验 证、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与学系统。
9
❖ 教学系统设计程序观的演进
系统方法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方法,但在运用系统方法设 计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对教学系统设计程序的不同看 法,这些不同的教学设计程序观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阶 段人们对教学设计内涵的认识,同时也恰恰反映了人们对创 设有效教学系统的不懈追求。
1、以教学系统为对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
它是解决较大、较综合的教育教学问题而开展的教学设计活动,多属于宏 观层面的设计行为。例如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个学习系统的建立等。
2、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
它属于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是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特定的教学条件和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系统考虑,以求提高教学质量的设 计行为。
1、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2、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3、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3
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这种观点把教学设计看做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 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 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加涅, 1992)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 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和步骤, 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肯普,1994) “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 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 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乌美娜,1994)
教学系统设计PPT
![教学系统设计PPT](https://img.taocdn.com/s3/m/adf6f31b79563c1ec5da715b.png)
(一)迪克—凯利模式
(二)肯普模式
(三)尼文模式
(四)史密斯—雷根模式
关于《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教学系统设 计以及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实施 素质教育,它强调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起主导作用,引导、启发、辅助学生学习。本学期,是我校物 理学科开始使用新课程教材第二年,新课改倡导学生积极主动 地学习,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 与物理理论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勇于 思考,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获得知识,逐步培养他们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充分体现了物理的学科特点,也符 合新课改的要求。下面我从五个方面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也称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从教育技术领域 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它的最大特征是通过技术的手段是教学更 加卓有成效,其宗旨是解决教学问题。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 教学系统设计被定义为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 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 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二、分析学情,明确两点,处理
教材
1.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的学生的普遍情况是基础扎实,思维活跃, 求知欲强,但是系统性、逻辑性相对较差,分析和发现问题的 能力还有待提高。
2.明确两点
基于以上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两点为: 教学重点 (1)动能表 达式的推导。 (2)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深化性应用
教学系统设计-课件
![教学系统设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1878e0482fb4daa48d4b03.png)
认 知
皮亚杰
学心
习理
(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认知结构——人的认知活动是按照一定阶段的顺序形成 和发展的心理结构来进行的,这种心理结构就是认知结构。
知识结构论和学科结构论——应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 构,并按学习者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学习。
(3)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①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预 学 习期 目 标定
向
执
认 知
行
1.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 理论和传播理论。
2. 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
3. 教学设计的依据是对学习需求(包括教学系 统内部和外部的需求)的分析。
4.教学设计的任务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设计 方案。
5.教学设计的内涵共有五个方面:调查、分析 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 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 其结果。
①直接的观察学习;②抽象性观察学习; ③创造性观察学习。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再现过程
动机过程
榜样作用的刺激
榜 样
独特性
的
情感诱发力
事 件
复杂性
流行性
功能性价值
观察者的特性
感觉能力
唤起水平
知觉定势
以往的强化
符号编码 认知组织 符号预习 动作预习
观察者的特性 认知技能 认知框架
体能 部分反应的可行性 对再现的自我观察 精确的反馈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学派
早
期
行
行为
为主
主义
义 学 习 理 论
新 行 为 主 义
新 的 新 行 为 主 义
代表人物 华生 斯金纳 班杜拉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课件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2400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2.png)
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1 2 3
个性化学习路径
个性化教学需求要求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个性化的 学习路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定制化设 计。
智能推荐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教学系统能够智能 推荐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 的需求。
适应性评估
教学系统应具备适应性评估功能,根据学生的学 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企业培训课程的设计
企业培训课程
培训需求分析
课程内容和形式
培训效果评估
企业培训课程是针对企 业内部员工进行培训而 设计的课程,旨在提高 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 能力。
企业培训课程的设计需 要基于对员工培训需求 的深入分析,了解员工 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 方向,以制定有针对性 的培训计划。
企业培训课程内容应紧 密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 需求,注重实用性和可 操作性。课程形式可以 多样化,包括讲座、案 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以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 和参与度。
企业培训课程应建立有 效的评估机制,对培训 效果进行跟踪和反馈, 以便不断优化和完善课 程设计。
高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高校课程
课程目标与定位
教学内容与方法
课程评价与反馈
高校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设计与开发对于提 高教学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具 有重要意义。
高校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应明确 课程目标与定位,根据学科特 点和学生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 方案和教学计划。
螺旋模型
总结词
螺旋模型是一种迭代式的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强调在不断迭代和反馈中逐步完善教学系 统。
详细描述
螺旋模型将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划分为多个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包括分析、设计、开发 、实施和评价五个阶段。在每个迭代周期中,根据评价结果对前一阶段进行反馈和调整 ,逐步完善教学系统。螺旋模型注重实践和反馈,鼓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改进,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课件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98ed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b.png)
案例二:企业培训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实用性、高效性、针对性
企业培训系统旨在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增强企业 的竞争力和绩效。该系统设计注重实用性,紧密结合企业 的业务需求和行业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资源 。同时,系统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在线学习、 微课程等,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培训系统还针 对不同职位和层级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
职业能力分析
对特定职业所需的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和内容,以 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组织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结果,组织课程内容,注重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 ,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竞争力。
课程实施与评估
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管理教学过程和评估教学效果,以 确保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如何获取、处理 和运用知识,以及如何促进学习者的 认知和情感发展。
系统理论则强调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 出发,对教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 行综合考量,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 化。
02
教学系统设计的流程
分析阶段
01
02
03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系统的目的和预 期结果,确保教学设计与 实际需求相匹配。
•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是 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方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果。它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方 面的系统规划,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04
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第7章 教学系统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第7章 教学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12ab21a98271fe910ef967.png)
教 学 设 计 与 其 他 学 科 的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和设计观为指导, 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目的是实现效 果好、效率高和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最终 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个性的发展。教学设 计活动需要考虑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 过程与状态之间的关系,因此其方法论基 础是系统科学方法。
4.学习目标的阐述
• 通过前面的分析,教与学的内容已基本框 定,在此基础上,应该阐明学习者在教学 活动中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阐明学 习目标就是要使这种结果或标准具体化、 明确化,以后制定教学策略及开展教学评 价提供依据,它包括两个方面:编写一系 列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把这些学习目 标组织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
➢ 评价—是认知领域里教育目标的最高层次,它综合 内在与外在的资料、信息,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推 断。评价,估计,评论,鉴定,辩明,辩护,证明, 预测,预言,支持。
教学目标
问题解决— 评价 综合评价 综合
原理—分析问题解决—分析 分析
技能—应用 原理—应用问题解决—应用 应用
概念—领会 技能—领会 原理—领会问题解决—领会 领会
学习者分析
➢ 学习准备:②分析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 科内容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 度,即确定学习者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
➢ 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 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影响 的所有心理特性。比如:场独立与场依存, 沉思型与冲动型等。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
第三代 第四代
阶段
动态和相互联系
形成性、总 形成性、总结性、 结性、可行 可行性、维护性 性、维护性 情景性评价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行为主义、认知主 义、建构主义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ppt课件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e27c266bec0975f565e251.png)
.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
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寻找教学问题的整体解 决方案。在这个解决方案中,教学法是最活跃 的成分,但却不是全部。
教学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教学模式+学习 任务
11
.
三、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及应用范围
1.学科性质: 应用性:教学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设计类:教学设计属于设计类学科,设计活动追求创造性解
决问题的境界 方法性:教学设计理论为解决教学问题提供方法 规定性:教学设计理论中最核心的成分:方法,是一种规定
性较强的成分。(描述性理论与规定性理论) 总之,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
是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也不是教 学规律,而是如何使实际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的方法。教学 系统的性质和教学规律是教学论研究的对象。
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 学习。
教学系统设计活动中理论性是基础,创造性是 关键。
9
.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 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 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 的过程。
从定义可知,教学设计关心的是如何分析、如 何制定、如何评价。
Instruction, 5th Edition 中文版(汪琼 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任友群等译,《教学设计的国际观》一、二册,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任友群等译,《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7 6、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 7、盛群力,《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第7章教学系统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第7章教学系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3f5d66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1.png)
史密斯-雷根模式是一种以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它 强调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进行 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
总结词
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建构性,注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真实的学 习环境。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和动态平衡性是 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在教育系统中,各个 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教育系统也是 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不断与外部环境进 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适应外部 环境的变化。
03
教学系统设计的模式
迪克-凯瑞模式
总结词
现代教学理论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 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注 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传播理论
传播理论
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是教育过程中信息传递和交流的 过程,涉及传播模式、传播媒介和传播效 果等方面。
教育传播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传播模式, 如直线模式、互动模式和分散模式等,根 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传播模式。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方法选择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 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
案例分析等。
教学顺序安排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顺序,确保 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学习资源设计
设计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 课件、教材、实验设备等,以满
足学习者的需求。
教学评价方法
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观察、测试和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 习状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制定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征,选择 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 讨论、案例分析等。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课件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68a76a8e9951e79b892732.png)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
第一节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
教学系统设计(通常也称教学设计),对其概念上的界 定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分析国内外较有影响的几个教学设 计定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教学设计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 2、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3、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因其理论基础不同,又可进一步划 分为第一代教学系统设计模式(ID1)和第二代教学系统设计模式(ID2)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1)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 理论 (2)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科学方法 (3)教学设计的依据是对学习需求(包括教学系统内部 和外部的需求)的分析 (4)教学设计的任务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 (5)教学设计的内涵共有5个方面:调查、分析教学中的 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 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它包括对象、目标、策 略、评价四个要素。 (6)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
美国著名教学设计专家梅瑞尔(M.David Merrill)在 发表的《教学设计新宣言》一文中,将教学设计界定为“教 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 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教学的目的是 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学 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梅瑞尔, 1996) 梅瑞尔的教学设计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加涅的影响,但他 强调教学设计应侧重于对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以创设一种高效率的、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教学方法
广义的教学方法:
为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切 手段、途径和办法的总称,即某种教学理论、原则 和规律及其实践的统称。
3.教学方法
狭义的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是教学方法指导思想,所谓教学方法是 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 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 习者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小结
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教学 策略的范畴,它受一定的教育思想 与教学观念的指导与制约。但是教 学模式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或教学 策略。
小结
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 过程中所采用的单一的方法或策略, 而教学模式则是教学过程中两种或 两种以上方法或策略的稳定组合与 运用;
小结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获得不同的
4.1 相关概念
4.1.1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4.1.2 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4.1.3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分类
4.1.1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1.教学 模式
2.教学 策略
3.教学 方法
1.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分支通常认为是从 乔伊斯(Bruce Joyce)等人的研究开始,国内外有关教学模 式的定义比较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 教学策 略与教学
模式
2. 教学策 略与教学
方法
1.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通常是指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而 不是某种单一的策略,所以称之为大方法。
2.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互动的方式和措施,是最为具体、 最有操作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教学策略的 具体化。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在总结教学 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相对于教学策略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其形成和运用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教学 策略的影响,但并不会完全受到教学策略的制约。
第四章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主讲人:安素平
一般模式
修改
学习
形成性
学 习 需 要 分 析
内容
学
教
分析
习
学
目
策
标
略
的
的
学习
阐
制
者
明
定
分析
教 学 媒 体 的 选 择 和 利 用
教
评价
学
设
计
成
果
的
评
价 总结性
评价
学习目标
1. 教学模式是什么?教学策略是什么? 2.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概念有什么关系? 3. 常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 4. 教学策略选择时应该如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习者
的主体地位?
学习目标
5. 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是如何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与 设计的?
6. 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原则? 7. 学习活动的设计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 不复也。
——孔子
第4章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4.1 相关概念 4.2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3 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4.4 典型的协作学习策略 4.5 典型的信息化学习模式 4.6 教学活动设计 4.7 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和设计的案例分析
教学结果而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 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教学方法:通常是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
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 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 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4.1.2 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冈特等的分类
直接教学模式 概念获得模式 概念发展模式 群辩法模式
探究模式 课堂讨论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 探索情感和解决矛盾模式
3. 查有良等的分类 查有良将教学模式分为:
逻辑主义及其教育模式
直觉主义及其教育模式
形式主义及其教育模式
结构主义及其教育模式
3. 查有良等的分类 瞿葆奎将教学模式分为:
小结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都是教学原则、教学规律的具体化, 它们相互之间既有联系,在内涵和外 延上又有一定的区别。
4.1.3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分类
1
乔伊斯和韦尔的分类
2
冈特等的分类
3
查有良等的分类
1. 乔伊斯和韦尔的分类
社会互动教 学模式
信息加工教 学模式
个人教学模 式
行为修正教 学模式
1. 教学模式是一种计划或范例--------乔伊斯等,1999年
2. 教学模式俗称大方法,是一种操作样式--------叶澜,1993年
3. 教学模式是一种特殊理论模式--------朱小蔓,1999年
.教学策略
国内外有关教学策略的定义的分类
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施良方,1996年 教学策略是特定教学方案-------袁振国,1998年 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执行过程------和学新,2000年
关注学习者兴趣 关注知识结构
关注教师成长 关注学习者和教师关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