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doc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docx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初步体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3、通过学习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课前准备:气球、尺子、音叉、皮筋、塑料杯子(两只,其中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小游戏:猜一猜我是谁?(请一名同学上台来,转过身面对黑板,任抽10名同学各说一句话,猜猜他是谁?)2、产生疑问:你是怎样猜对的?(引出:声音就是这么神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声音世界。

板书:声音)(二)、欣赏自然界中的声音:(播放课件)请大家闭上眼睛,用耳朵认真倾听,你都听到了外界的哪些声音?(学生汇报)1、师: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能不能给我们大家来学一学。

(学生汇报)追问:有些声音对我们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的。

比如狗叫声表示有陌生人出现,还有哪些声音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的?(以小组合作形式汇报)2、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师: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狗叫声表示有陌生人出现;铃声是上下课的信号;掌声表示一种鼓励,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南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

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关于声音,你想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声音的产生。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

(-)使物体发声,初步感知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方法一:(出示保鲜袋)。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使一只保鲜袋发出声音?(学生操作)方法二: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指明几个同学上台展示)(-)通过实验做出猜想。

师:刚才,我们用保鲜袋、身体等物体发出了声咅,那么声咅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好,同学们都作出了自己的猜想,那这些想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去探究。

2019-2020年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和说课设计.doc

2019-2020年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和说课设计.doc

课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1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具:教师:录音机、音叉、用细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球;学生:橡皮筋、薄钢尺、其他一些能发声的物体。

课前活动:在教室内放悠扬的音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耳濡目染,感性认识,进行新课:一、声音的产生:1、指导看图,同时播放音像———声情并茂2、归纳共同点引出探究内容:———培养归纳、概括能力3、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音叉、橡皮筋、桌子、钢尺、声带、小鼓、小锣等)①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方法,②注重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归纳表达③观察思考、讨论作答、举手发言4、引导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猜想→探究实验→归纳结论二、声音的传播:1、探究:桌子传声—————固体能够传声2、空气传声:听到飞机和响声3、“真空铃”演示:———实验推理:“假如没有空气”呢?4、播放录像“振动的音叉激起的声波传入人耳”指导学生自学“想想议议”5、演示:液体传声将发声的门铃放入水中,还能听到响声吗?生活现象:水中的鱼能被岸上人的说话和脚步声吓走。

6、几种物质的声速:认识理解,记住: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三、测评与小结:1、小训练、小测试,反馈时采用师生共同评讲2、请学生对所学内容小结,养成归纳知识的习惯。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 生》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 生》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全册PPT课件下载页面:http:///【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K教学目标U1、过程与方法•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学生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2、科学知识•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学会尊重事实。

•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K教学重难点U1、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K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食品保鲜袋、尺子、队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细盐、纸杯、水、蜡线等。

2.演不材料:带有音乐的小布熊、音钱一副等。

K课时安排M 1课时K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1.谈话:同学们请看它是谁?今天我们要和小布熊一起进行科学探究,你们高兴吗?那你们大声向小布熊问声好吧!2.提问:当你听到小布熊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呢?3.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情况板书。

4.选择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5.谈话: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

6.教师播放有多种声音的光盘。

7.汇报:是什么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8.教师补充说明: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二、探究新知制造声音1.谈话: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2.学生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73页上。

3.汇报实验情况: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的?4.小结: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5.教师注意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上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四上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

四上科学《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精选3篇)四上科学《声音的产生》篇1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的第一节。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一)、知道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想办法制造声音;(三)、引导学生运用间接观察法和归纳法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观察、比较发声物体时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经历感觉声音、制造声音、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

2、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知识与技能:3、会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知道磨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5、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

6、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钹、音叉、保鲜袋(一人一个)、尺子、小军队鼓(绿豆、鼓槌)、锥形瓶(内装水)均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觉声音1、课件播放各种熟悉的声音,学生闭眼聆听。

(鸟叫声、校歌声、欢呼声、助威声、风声、雨声等)2、学生交流::刚才你都听到了些什么?感觉怎么样?(谈感受即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也是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现场观察: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这些声音之外,还有很多。

此时此刻教室里有哪些声音?你还听到了哪些声音?(预测:窗外汽车喇叭声、老师讲课声、同学回答问题声……)4、小结:看来你们都是留心生活,爱观察、爱倾听的孩子。

是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王国里,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开课简洁有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听到的声音一下子吸引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谐美妙的声音也给了学生美的享受。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优质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优质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9课《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第 1 课的内容。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

二、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之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于每个人来说,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

尤其是学声乐和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

本课让学生通过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材料学会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学习知识,提高探究能力,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所涉及的整个活动,理解声音产生的缘由。

3、通过学习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鼓、塑料袋学生准备:塑料袋,尺、皮筋、水杯两只其中一只装水、饮料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游戏“听声辨人”师:同学们,在今天的新课开始之前啊,我们先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声辨人”。

首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背对着大家,随机让几个同学说一句话,并问问他“猜猜我是谁”。

2、提问:背对着大家的同学为什么能猜出是谁在说话?他是通过什么来辨认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通过声音,我们能够辨认出我们熟悉的人,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传递信息,愉悦大家的心情,同学们,关于声音,你有哪些想知道的呢?3、导入新课:是啊,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声音的产生》(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我从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心理特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觉到声音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兴趣。

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产生》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声音的产生》教案

科学教案(四年级)课题: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2、通过对各种发声现象的了解,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种物体发声的观察、实验,知道各种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

教学难点能从众多实验中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食品袋、水、橡皮筋、直尺、小鼓、黄豆粒、矿泉水瓶、食盐、音钹、音叉音箱、水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声音无处不在。

拂晓公鸡打鸣,盛夏蝉鸣,上课下课响起的铃声,鼓励时响起的掌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

那么,这些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二、探究新知。

1、如何让物体发声?•学生探究:让装着水的食品袋发出声音有那些方法?(弹、挤、摇)•学生交流。

•学生探究: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学生交流。

2、物体发声时都有哪些共同的现象?学生实验1观察橡皮筋在没有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静止)让橡皮筋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现象。

(橡皮筋在振动)学生实验2把直尺一端压在桌子上,没有发声时看到什么现象?(静止)弹拨直尺的另一端,让直尺发声,看到什么现象?(振动)教师演示实验1把黄豆粒放在小鼓鼓面上不发声时,有什么现象?(黄豆粒是静止的)敲击鼓面让鼓发出声音,看到什么现象?(黄豆粒在跳动)学生实验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吹放有盐粒的空矿泉水瓶的瓶口,使其发出声音,大家看到什么现象?(盐粒在跳动)教师演示实验2敲击音箱上的音叉使其发声,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槽里的水中,看到什么现象?(水在跳动)问:水槽里的水为什么会跳动呢?(音叉振动时使水跳动)把不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还会跳动吗?(教师演示)教师演示实验3敲击音钹,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明同学用手轻轻按住音钹,告诉大家有什么感觉。

(振动)捏住音钹,使其停止发声,又有什么感觉?(音钹不再振动)•个人实践:请每个同学用手摸喉部,发出“啊……”的声音,有什么感觉?终止发音后,又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声音的产生》.doc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声音的产生》.doc

(四年级)年级(上)册(科学)学科集体备课表共案表课题声音的产生课型新授课课时分配1主备人王之兴初备时间9. 20他备人主备他备人修改教学目识力知能1、找出使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

程法过方3.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感度观情态价5.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等)音叉、橡皮筋、钢尺等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修改栏(一)导入新课、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鸣声、欢呼声、打雷声……谈话: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提问:你能从这些声音学生汇报。

知道些什么?2.保鲜袋发声。

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

3.身体发声。

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请一个人上来做。

老师也参加。

提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4.小结。

(二)研究声音的产生1.提问: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2.请你按要求使它发出声音,然后完成课后记录表。

(1)橡皮筋: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拨动橡皮筋。

(2)钢尺: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向下按住钢尺另一端,松开。

(3)音叉:一手拿住音叉的柄,一手用小锤敲击音叉。

.(4)鼓、鼓槌、绿豆:将绿豆撒在鼓面上,将左手的食指按在鼓面上,用右手拿鼓槌敲击鼓面。

(5)塑料瓶、小泡沫球:用嘴靠近塑料瓶口,轻轻地连续吹气。

提问:经过这几个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实验、交流方法。

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苏教小学科学四上《3.1.声音的产生》word教案(6)

苏教小学科学四上《3.1.声音的产生》word教案(6)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1. 声音的产生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第一课《声音的产生》 共几课时 1 课 型实验课第几课时1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在创造声音的过程中,在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在实验的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现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 学 资 源【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生活积累【学具】音叉,钢尺,橡皮筋,保鲜袋,装盐的矿泉水瓶,纸片。

【教具】电脑多媒体设备、课件等学 程 预 设导 学 策 略调整与 反思(一)创设情景,感觉声音 学生听声音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

听完之后请同学说说听到了哪些声音? 板书课题(二)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 实验1:学生玩保鲜袋、汇报。

实验2:让钢尺发出声音。

汇报1、怎样使保鲜袋发出声音?比比谁的方法多。

2、不依靠任何物体你能用身体发出声音吗?3、出示钢尺,说说使钢尺发声的方法。

师边听边填写实验单。

实验3:实验“橡皮筋、纸片、音叉”等发音的方法和发音时的现象。

思考: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现象?(小组内派人回答)建议:(1)制造声音时不易用力过猛损坏器材,控制好声音大小。

(2)注意观察每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3)做完一个再做下一个,及时填写观察记录表。

小结:科学上把物体这种小范围的上下,左右动叫振动。

板书: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三)强化认识内化提升实验4:1、分别出示音叉和鼓2、利用一盆水演示。

3、利用绿豆演示。

实验5:1、人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感知声带振动实验6:(同桌互看)放着细盐的矿泉水瓶。

一人平着吹,另外一人观察里面的细盐。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8)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8)

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意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信息意义。

2.用多种方法探索声音的发声方法,并尝试归纳发声的共同点,引起对声音产生探索的兴趣。

3.学生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积累观察声音振动的操作经验,建立振动的概念,并自主探索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难点:以“可视化”的操作思路,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食品保鲜袋、尺子、队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细盐等。

2.演示材料:音钹一副等。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1.教师谈话(结合学生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引起话题:生活中还有很多声音,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声音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播放有多种声音的光盘,学生倾听。

2.汇报:是什么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3.引导学生小结,提示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并引导学生第一次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制造声音1.谈话:我们可以通过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去了解声音可能产生的原因(经验的积累途径)。

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小组合作)2.学生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页上。

3.汇报实验情况: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的?4.小结: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5.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6.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造出声音?7.引导小结:能发声的物体其实很多,发声的方法也很多。

进一步指导归纳出制造声音都要让物体“动起来”。

(二)作出假设1.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并猜测:为什么这些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当物体在发出声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2.指导开展实践操作活动。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四年级上科学教案-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声音的产生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探索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

2、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尊重事实。

体验动手活动的快乐,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三、教学准备:音钹、鼓、试管、皮筋、小棒、音叉、水槽、乒乓球、钢尺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介绍桌上物品问:请大家看看桌上,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哪些材料?学生回答师作补充介绍2、学生思考:看了这些材料,你认为这节课我们研究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研究声音)3、问:谁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4、揭示: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师板书:声音)(二)、探究声音的产生2、探究发出声音的物体(1)、师:刚才同学们发出了很多种声音,这些声音都是借助了像鼓、试管、小棒等发出的,这些物体都是属于什么形态?(师板书:固体)(2)、师演示:倒一杯水,学生听。

问:听到声音了吗?你还听过哪些像水一样发出声音的?像水这样的物体我们叫做液体。

(师板书:液体)(3)、师:除了固体和液体,物体还有哪一种形态?(引导学生说出气体)师:气体也能像固体、液体一样发出声音吗?(学生举例,可借助试管发出声音)(4)、师:像固体、液体、气体我们统称为物体。

(师板书:物体)(5)、师:你可不可以不用桌上的材料发出声音?(学生尝试)(6)、师:不用任何材料,你能不能发出声音?(针对学生说出的声音,师一一进行反搏)你还能不能不借助物体发出声音?(强调发出声音离不开物体)3、探究力使物体振动发出声音(1)、想:物体和声音有什么关系?是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声音?(学生交流举例)(2)、师:刚才你们用了哪些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学生交流)(3)、师演示:用力敲音钹,发出声音。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声音的产生》教案(3).doc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声音的产生》教案(3).doc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的: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技能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2.学习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

科学知识1.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2.学会尊重事实。

3.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找出使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能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物体发声时变化。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搜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材料:食品保鲜待、钢尺、橡皮筋(塑料琴)、音叉、小鼓、小镲、塑料瓶……教学步骤集中话题1.放录音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鸣声欢呼声打雷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板书] 学生的汇报师:你能将刚刚听到的这些声音分为两类吗?[板书] 人为自然2.保鲜袋发声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一会儿告诉大家。

学生交流,将方法1做出来。

3.身体发声师: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一个人轮流做,老师也参加。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4.小结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这一环节的三个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知道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发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声音的作用是为我们人类传递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

探索和调查研究声音的产生1.师: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板书课题] 声音的产生2.师:把你的预测写在纸上。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3)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1 声音的产生|苏教版 (3)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知识与能力:能够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学会尊重事实,学会通过收集第一手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现象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保鲜袋、小鼓、鼓槌、音叉、尺子、橡皮筋、绿豆、钹、干净的透明瓶子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受声音,提出问题1、谈话:老师这儿搜集了好多种声音,想试一试你的耳朵灵不灵,猜一猜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有兴趣吗?播放制作的声音课件:国歌声、雨声、鞭炮声、鸟鸣声、欢呼声、打雷声……学生汇报。

提问:你能从这些声音中知道些什么?2、保鲜袋发声。

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这只保鲜袋发出声音。

学生实验、交流方法。

3、身体发声。

谈话:请你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我们每组请一个人上来做,老师也参加。

提问:你们有什么想说的?4、小结: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声音,有自然的,有人为的,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5、关于声音,请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吧!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诸多问题,选择“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设计意图:一是将学生带入到轻松优美的声音中,让学生放松身心,愉悦性情,同时也感受到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声音,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是想办法制造声音,可激发学生对研究声音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发声的方法很多,丰富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

]二、制造声音,观察现象,猜想原因1、提问: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学生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教案(四年级)
课题: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了解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2、通过对各种发声现象的了解,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
通过对各种物体发声的观察、实验,知道各种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现象。

教学难点
能从众多实验中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食品袋、水、橡皮筋、直尺、小鼓、黄豆粒、矿泉水瓶、食盐、音钹、音叉音箱、水槽。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声音无处不在。

拂晓公鸡打鸣,盛夏蝉鸣,上课下课响起的铃声,鼓励时响起的掌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

那么,这些各种各样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探究新知。

1、如何让物体发声?
•学生探究:让装着水的食品袋发出声音有那些方法?(弹、挤、摇)
•学生交流。

•学生探究: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
•学生交流。

2、物体发声时都有哪些共同的现象?
学生实验1
观察橡皮筋在没有发声时有什么现象。

(静止)让橡皮筋发出声音时有什么现象。

(橡皮筋在振动)
学生实验2
把直尺一端压在桌子上,没有发声时看到什么现象?(静止)弹拨直尺的另一端,让直尺发声,看到什么现象?(振动)
教师演示实验1
把黄豆粒放在小鼓鼓面上不发声时,有什么现象?(黄豆粒是静止的)敲击鼓面让鼓发出声音,看到什么现象?(黄豆粒在跳动)
学生实验3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吹放有盐粒的空矿泉水瓶的瓶口,使其发出声音,大家看到什么现象?(盐粒在跳动)
教师演示实验2
敲击音箱上的音叉使其发声,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槽里的水中,看到什么现象?(水在跳动)问:水槽里的水为什么会跳动呢?(音叉振动时使水跳动)把不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还会跳动吗?(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实验3
敲击音钹,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明同学用手轻轻按住音钹,告诉大家有什么感觉。

(振动)捏住音钹,使其停止发声,又有什么感觉?(音钹不再振动)
•个人实践:请每个同学用手摸喉部,发出“啊……”的声音,有什么感觉?终止发音后,又有什么感觉?
•学生交流。

3、归纳声音的产生。

•师:同学们刚才做了很多让物体发声的实验,大家发现了物体发声时的一个共同的现象了吗?请各小组互相讨论讨论,等会儿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给大家交流。

•小组代表交流。

•师生总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

三、课堂拓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发声时的振动?(弹琴、吹哨子、敲钟、风吹树叶……)
四、课堂小结。

(略)
五、课后拓展。

仔细观察生活中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