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①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 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 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 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 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
2.均匀分布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 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 (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 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 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 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 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 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 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叫种群。
注意:
① 一定的自然区域 ② 同种生物 ③ 全部个体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计 数
计算种 群密度
②12 ④11
人教版教学课件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件
②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举例:先捕获39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34只,其中一标记的为15只,那么根据公式,该地 段原有总鼠数为39 X 34/15=88只
④使用范围:动物
例1、某同学在牛首山调查珍稀蝶类——中华 虎凤蝶幼虫的种群密度,得出5个样方(样方面积 为1hm2)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只。 那么,该同学给怎样计算该种蝶幼虫的种群密度 (单位:只/hm2)?
5、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 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虫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 群密度( A ) A.明显下降 B.明显上升 C.保持稳定 D.越来越大
34
6、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 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 上的8群羊是( ) C A.六个种群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11
N=(4+6+8+8+9)/5=7只/hm2
例2、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 时,放臵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 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 放臵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 标记的个体12只。则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大概 有多少只?
28
种群数量变化是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种群
密度是种群的重要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以及
迁人和迁出等都可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数
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29
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数量
迁入率
直接影响 预测方向 直接影响
3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课件 (共50张PPT)
成年个体数
幼年个体数
A
B
C
1. 图中A种群属于增长型,C种群属于衰 退型,B种群属于稳定型。这是由于种群中年 轻个体越多,一般来说出生率会越高,死亡率 会越低。
34
2.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也 不一定总是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 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 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年龄组成为衰退 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 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迁入率 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1、取样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机性 样方的大小 样方的数量
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样方数越多结果越接近真实值
16
说明: ①样方法除适用于植物外,还适用于
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蚯蚓、某种昆 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②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黑光 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 密度。
(3)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 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 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4)性别比例的意义: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动。
39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婴儿性别比接近120 : 100
2004年《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 况》白皮书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 别比例接近120 : 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 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 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 个体的分布。
老年 成年
32
③衰退型:特点种群幼年
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
多,种群处于衰退时期, 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第1节_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的类型:
§1.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幼年个体多
老中青比例适中
老年多,幼年少
印度人口 生殖后期 生殖期
美国人口
♂
♀ ♂
♀
♂德国人口♀Fra bibliotek生殖前期
增长型
稳定型
出生率=死亡率
衰退型
出生率<死亡率
预测
种群密度 变化趋势
出生率>死亡率
越来越大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反映种群大小
问题探讨
如何调查一片草原中蒲公英以及绵羊的种群密度?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 ★△△★△ △★★△△ △△★★△
面积:1平方米
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四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n
m
计算公式:
标记数 (M) = 种群数量 (N)
重捕总数(n)
重捕标志数(m)
三、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 征或分布型。
优 秀 课 件 尽在 海波飞扬 优秀 课件 尽在海波飞扬
更多精彩:
联系作者:zhbghost@
2008
12.14
7.06
5.08
思考:计划生育对于我国人口密度有何影响?
资料分析:
1980年深圳城市人口仅为1万人,农村人口为30万人
2010年5月18日,深圳市累计登记的流动人口为1200.55 万人,加上原有的246万常住人口,深圳总人数达到了 1446.55万,其中流动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82%。改革 开放之后,大量的移民涌入深圳,深圳的移民来自全 国各地。
含义: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求所有样方种群
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适用:植物或
活动能力弱的
动物。
常用的取样方法: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
10 m
10m
2、标志重补法
第一次捕获M只,标记,放回;
第二次捕获n只,有标记的m只;
该种群的数量N?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而 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与种群的特征分不开的。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特征。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 出生率:
种群的特征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二.种群特征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测量方法:............方法步骤:1.选取样方:原则:随机选取,不能加入人为主观因素样方大小:一般1m2五点取样:适用于非长方形区域等距取样:适用于长方形区域2.统计各个样方内的个体数,计算其密度。
(位于样方边缘的个体的计数:计左上边及其夹角。
)3.计算出各样方的平均值,代表整个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应用对象:运动能力强的动物........方法步骤:1.第一次捕获,标记后释放2.第二次捕获,计捕获数及其中带标记的个体数N1=N2/N0→(种群总数=第一次捕获量*第二次捕获量/重捕标记个体数)(N:总数, N1:第一次捕获量, N2:第二次捕获量, N0:第二次捕获的标记个体数)2.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如一年)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3)影响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3.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的比率。
(2)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
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增大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不变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减小4.年龄组成(1)概念: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占种群总数的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具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
(2)类型: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不变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3)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5.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2)类型:雌雄相当型,如高等哺乳动物,人类等雌多于雄型,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海豹等雌少雄多型,如白蚁种群(3)意义: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繁衍,雌>雄,有利于生殖。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注意 事项
检
1.种群密度调查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为? 2.调查种群密度时样方法适用对象是?取样的关键是? 取样方法有? 3.标志重捕法适用对象是? 4.对于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生物常用什么方法调查种群 密度? 5.动物是不是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6.调查下列种群密度可采取哪种方法: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某地麻雀、蚯蚓的 种群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
种 群 的 特 征
数量特征
迁入率、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
一.种群密度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 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2.意义:种群密度直接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趋光性昆虫: 灯光诱捕法
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①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
取样
计数 计算
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求各样方的平均值
②取样
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会,一般来说样方数越多,调查结果越准确 样方多大适宜?
1.该地区共有刺猬大约是? 2.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
400只
100只/km2
思考:被捕过一次的刺猬,再次捕获难度增 大,因此计算的种群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M× n N= m
偏大
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
N=M(第一次捕获)×n(第二次捕获)
m(第二次捕获被标记)
,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还是偏大: 偏大 ①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②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某些田鼠因曾被捕变 得狡猾而不易被重捕; 偏大 ③标记物过于明显,易被天敌捕食 偏大 ④标记物过于明显,易被人捕捉 偏小 ⑤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⑥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集的地块取样。 偏小
第一节 种群数量特征.ppt
⑵标志重捕法
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 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 捕,根据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 计种群密度
操作过程
第2次
第1次
注意事项: 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 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 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_____1__.8__6__2__%_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一年后有2只死亡,猴 的死亡率为___1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减少
意义: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 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练一练
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5个样方 (样方面积为1m2),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 8、8、9株。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 (单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
种群密度=(4+6+8+8+9)/5=7株/m2 =70000株/公顷
第4章_第一节_种群的特征
③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1 1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特点:
①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 例:在我国某地的草原上,大象、狮子、土狼和斑 马的种群密度个不相同。
②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
例: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在夏天种群密度较高,在秋 末天气较冷时则降低。
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2007江苏生物) 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 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 是( D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1 2
3
4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二、种群的特征
1
种群密度
§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 本的数量特征。 §表示方法: 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及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特点或作用: ①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②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
常用的取样方法:
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五点取样法
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
等距取样法
举例:
怎样估算这块草地 中蒲公英的数量? 若研究对象是某公 园内的广玉兰呢? 若要调查某一池塘中 鲫鱼的种群密度呢?
10m
10m
标志重捕法:在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
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处,一段时间后再重捕, 根据重捕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 来估计种群密度。 ※使用范围:动物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密度
1.概念: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 个体数。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 的数量,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鼠的数量等。
2.意义: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程度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出生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例: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 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2_0_%_,死亡率为_1_0_%__, 增长率为 1_0_%__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一、种群数量特征: 种群有个体没有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
的变化。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 如何确认放牧量,从而 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 得最好经济效益?
怎样控制害虫数 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首先就需要研究调查、估算种群密度
即N∶M=n∶m, 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M×n/m。
标志重捕法的几点提示
1、适用范围:
个体大、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注意事项(误差的原因)
(1)、被标志的动物在种群中充分混合 (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3)、被标记个体的无死亡、标志符号不脱落 (4)、个体被捕捉的机会与标志物无关
体减少
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 --高中生物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1.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①出生率:指某一个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新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
率。代表了这个种群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②死亡率:指某一个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出生 率―― +→ 种群密度 ←—―― 死亡 率
(3)研究的意义: 决定 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解析 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段 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 只知道出生率不能判断种群的年龄结构, A项错误; 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该水域剩 余的鱼主要为幼年个体,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①所示的增长型,B项正确; 农业生产上利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会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结构为图中③所示的衰退型,C项正确; 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各 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图中②所示的稳定型,D项正确。
种群密度变 种群特征 出生率与死亡率
化趋势 幼年个体数 _大__于__成年、 出生率 > 死亡率 _增__大__ 老年个体数
类型 增长 型
各年龄段个体数比 出生率 ≈ 死亡率 _稳__定__
例_相__当__
稳定 型
幼年个体数 小于成 出生率 < 死亡率 _减__小__
年、老年个体数
衰退 型
(4)意义:可预测种群 数量 的变化趋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些个体在一定区域内能进 行基因的自由交流,A错误;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如果动物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 小,这样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可用样方法,C正确;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如果种群数量大, 但种群生活的面积或空间也大,其种群密度不一定大,D正确。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第1节种群的特征1.阐述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与其他特征的关系。
(难点)2.掌握动、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难点)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它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应用。
①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②渔业上的捕捞强度的确定。
3.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年龄组成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对点连线)【提示】A—c—ⅡB—a—ⅠC—b—Ⅲ(4)性别比例①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③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4.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如杂草的空间分布。
(2)均匀分布,如水稻的空间分布。
(3)集群分布,如飘虫的空间分布。
[合作探讨]探讨1:依据种群概念,请你确认下列①~④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④某中学高一·(五)班所有学生。
提示:①~④均不属于种群,理由如下:①不属“同一区域”;②不属“同一物种”(鱼有很多种类);③不属“全部个体”。
④“班级”不是一个自然区域,同时它不具有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数量特征。
探讨2: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因为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思维升华]1.种群特征之间的联系“+”、“-”分别表示增加、减小―→表示“直接因素”表示“间接因素”(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第4章 第1节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种群的观点和基本特征,掌握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基本观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生物种群的重要性,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观点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理解种群密度的观点,以及影响种群特征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图片、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械,如计数器等。
3. 准备讨论话题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们共同砚习《种群的特征》这部份内容,包括种群的观点和种群的特征,通过学习,希望同砚们能够理解种群的观点,掌握种群的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自然珍爱区、森林公园、城市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这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从而引出种群的观点和意义。
(二)种群的观点1. 教师介绍种群的定义和特点,强调种群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活单位。
2.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种群的特点,并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群的特征1. 数量特征(重点):教师介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观点,并通过一些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特征。
2. 空间特征:教师介绍种群的空间分布形式,包括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和随机分布等,并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空间特征的意义。
3. 时间特征:教师介绍种群的增长模式和变化规律,包括J 型增长和S型增长等,帮助学生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
4. 学生分组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种群数量的变化,加深学生对种群特征的理解。
5. 全班交流和总结:学生分组实验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和总结,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二、种群特征(种群有而个体没有的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概念: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表示 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尾松密度为20/1=20(棵/m2)
步骤:制定计划
实施过程(每步注意事项) 课本讨论(1-4)
二、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表
示方法:①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②大范围的陆生生物——单位面积 即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第4章
第1 节
种群和群落
种群的特征
个体水平通过自身调节维持稳态,
种群和群落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维持稳态?
一、种群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要点: ①一定的自然区域: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的个体
隔离。
②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材料一:①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②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在一定时
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
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③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数目较多而幼年个体数目偏
少。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老年 成年
幼年 (3)年龄组成的意义:
第四章 第一节 种群的特征
阅读课本P61页思考以下问题: 1、调查步骤? 2、取样时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 3、样方面积应当怎样设置? 4、样方的数量应当怎样决定?
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选择常见的某种双子叶植物
取样 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要求做到:随机取样
计数 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
求平均值 求各样方密度的平均值
例3.在调查一块1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 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 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 则:(1)该农田中田鼠的大概有多少只?
(2)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为多少?
(1)N总=(42×38)/12=133只
种群密度=(4+6+8+8+9)/5=7株/m2
=70000株/公顷
如何调查一个岛上绵羊的种群密度?
标志重捕法:
①含义: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经 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 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③使用范围: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取所有样方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 估计值。
【巩固1】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合理的是
( )。
答案 C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
查的对象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
种群密度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例1.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 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 的是
常用的取样方法:
第4章 第1节种群的特征
双子叶草本植物:1m2的样方为宜
灌木:以16 m2的样方为宜
乔木:以100 m2的样方为宜
5.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一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是15只。请估算这个种群的数量。
39:N=15:30得到N=78
2.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动物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D
3.下列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计数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取其最大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C.调查某山坡上樟树的种群密度,样方面积应该取1m2D.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只计数样方内的个体数
种群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总和。
知识回顾
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 。
A.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 B.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 C.一个池塘中全部鲫鱼 D.一个池塘中全部鱼
E.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杂草 F.一窝蚂蚁
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
若没有满足这些条件,都会导致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误差。
③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黑光灯看上去就好像普通的荧光灯或者白炽灯泡,但它们有些地方是完全不同的。黑光灯是一种特制的气体放电灯,它发出330-400nm的紫外光波,这是人类不敏感的光,所以把这种人类不敏感的紫外光制作的灯叫做黑光灯。
n(重捕个体数)
种群的基本特征
谢谢观赏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老年 成年
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 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 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
幼年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老年 成年 幼年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 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样方法实施过程: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①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 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 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 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 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
2.均匀分布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 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 (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 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 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 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 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 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 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小结: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化方
影响数量变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1)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
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雄多型: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 型较为罕见。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⑴增长型
老年 成年 幼年
特点: 是幼年个体多,而老 年个体死亡的少,出 生的比死亡的多,种 群的个体数越来越多。
增长型年龄组成
⑵稳定型 特点:
老年
成年 幼年 稳定型年龄组成
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 例适中。在一定时期 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 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 相对稳定。
3、第一次捕捉某种群50只,做好标记再 放回自然环境;第二次再随机捕捉100只, 发现有标记的个体为10只,那么这个种群 在这个区域的分布数目大约是多少? 设总数目为N,则有:50:N=10:100 因此: N=500
练习 基础题 1.约386条。 2.调查鼠的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密 度可用样方法。 3.B。 拓展题 1.提示:个体往往有性别、大小、年龄等特征, 种群不具备这些特征。将一定地域中同种生物的所 有个体作为一个整体(即种群)来看时,这个整体 就会出现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 率和死亡率等。可见,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是部分 的简单加和,而是会出现新的属性。
1、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如何计算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计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
种群密度计算发法之一——样方法
步骤:
1、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2、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出每个 样方的种群密度;
2.提示:随着营养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 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还会延长;由 于实施计划生育,出生率仍将维持在较 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 比例可能还会升高。
蜂群中几百只 雄蜂,但只有 一只蜂王是具 有生育能力的 雌性;工蜂虽 是雌性,但无 生育能力。
性别比例
影响 密度 大小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 趋势
种群密度
决定 密度 大小
决定密度 大小
出生率 死亡率
影 响
外界环境
迁移率
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
种群的空间特征
种群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
集群分布 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
3、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 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种群密度计算发法之二——标志重捕法
计算整个种群的 个体有多少?
2、出生率和死亡率
(1)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
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降低
复习提问:
种群的概念是什么?
思考题
(多选)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B
D
种群的概念: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 C.世界上的全部的鸟 全部个体的总和。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鲤鱼
种群特征: 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巩固练习 1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 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B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2、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 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A )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1)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占该
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4、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 数目的比例。 年龄组成的类型一般分为:
⑶衰退型 特点:
老年 成年 幼年
老年期个体数目较多 而幼年期的个体数目 偏少。新出生的个体 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 个体数。种群密度越 来越小。
衰退型年龄组成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 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