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政治生涯 孔子的政治生涯

合集下载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如下:
1. 幼年期: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他的父亲去世时他只有三岁。

在他的幼年时期,他与母亲一起生活,并接受了基本的家庭教育。

2. 学习期:孔子的学习期从他14岁开始,他试图学习各种不同的学科,包括音乐、历史、诗歌和礼仪。

他的学习期持续了多年,他游历各地寻找他认为可以学习的知识和智慧。

3. 教书期:孔子在约40岁时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他开设了自己的学校并招收学生。

他的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和讨论,他的学生们都被他的智慧和教诲所感动。

4. 政治期:在他50多岁时,孔子进入了政治领域。

他被任命为鲁国的官员,后来成为了鲁国的宰相。

他努力推动政治和社会改革,但遭到了一些保守势力的阻挠。

5. 流亡期:由于政治斗争的失败和鲁国内部的动荡,孔子被迫离开鲁国,并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亡生涯。

在这段时间里,他游历了多个国家,并继续传授他的思想和哲学。

6. 归隐期:在他晚年时,孔子选择了归隐,并专注于教育和学术研究。

他回到了鲁国,并继续教授学生,同时整理和编纂了他的学说和著作。

最后,他在公元前479年去世,享年73岁。

孔子的影响
力和思想传承至今,被尊奉为中国文化的伟大先哲之一。

孔子的简介 孔子 简历

孔子的简介 孔子 简历

孔子的简介孔子简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公元前479年4月11日逝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身世孔子生于周灵王廿年夏历八月廿七,出生于鲁国。

孔子的先世可追溯至宋国公室及殷商王室,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邹邑,从此孔氏在邹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父亲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为邹邑大夫。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隐晦地表明孔子是一个“野合”后诞生的私生子。

孔子少年和青年时代和母亲居住,不知有父,可以说是这种姻亲关系的最好证明。

关于孔子的出身,有一个传说是:叔梁纥的元配施氏为孔纥一连添了九个女儿,孔纥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虽然生了一个儿子名为孟皮,却脚有残疾。

所以孔纥在72岁时三娶18岁的颜征在,生孔丘仲尼。

为得子,其父曾在尼丘山求拜,表示欲子心切,后果然得一健壮之子,故取名丘,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二的意思,但是大排行为老二,小排行,仍然位老大,也就是说,孔子是其生母的长子。

但这个传说于籍无考,一般认为是后世儒生为粉饰孔子出身而编造的故事。

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被称为“长人”。

唐朝司马贞认为:“圩言乌。

顶音鼎。

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

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即孔子头顶中部有凹陷。

清朝陈立相信此说,“是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丘焉。

透过《论语》浅析孔子的求仕生涯及为政思想

透过《论语》浅析孔子的求仕生涯及为政思想
涯及为政思想
王 博
( 哈尔滨 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史学院 , 哈尔滨 102 ) 5 0 5

要 : 子一直主张积极地入仕 , 其一生的求仕 生涯并不顺利 , 孔 但 孔子把他 的理想转化 为他的政 治思想表 达
出来。他主张德治 , 选举 ' ̄ , t - 提倡 大一统的 国家 , t 始终追求他所说 的道 , 向世人 展现 了一个仁治 的美好社会形象。
问津 , 对方不但不 以津告 , 反而讥笑他说 :滔滔者天下 “
皆是也 , 而谁 以易之 ? [ 可见孔子 的仕途生涯是 多 ”1
么 的不顺 畅, 在当时与其 同道 中人甚少 !
二、 孔子 的政 治 思 想
1 .大 一 统 思 想
夫 ! … 这些都说 明孑 子对 于入仕 、 隐是极 为慎重 ” L 退
己也说“ 君命 召 , 俟 驾而 行 ” , 不 “ 这些 都反 映 了孔 子的求仕心切 , 但纵观孔子一生 , 他的一 生却 是为求仕 奔走 , 怀才不遇的惨淡情 景 。 孔子曾以“ 危邦不入 , 乱邦不 居 , 天下有道则 见 , 无
道则隐” 艚来 教育 他 的学 生 。并 夸 赞 “ … 君子 哉蘧 伯 玉, 邦有道 , 则仕 ; 邦无道 , 则可卷 而怀之” ” 对颜渊 ” , 也 说 过 : 用 之 则 行 , 之 则 藏 。 唯 我 与 尔 有 是 “ 舍
孔子还 提倡 “ 正名 ” 试 图改 变 春秋 时 期 名存 实 ,
‘ 亲于其身为不善 者 , 君子 不入也 。 佛肿 以 中牟 畔 , ’ 子
之往也 , 如之何 ? 这 次孔 子则 气 愤地 回道 : 然 , 是 ” “ 有
言也。不 日坚乎 。磨 而不磷 ; 日自乎 , 而不 缁。吾 不 涅

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

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

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导语: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那么,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孔子,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奔波一生的人。

有人说,孔子是个官迷,在他事业的最高峰——刚刚任代理相国的时候,曾经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面露喜色。

而且,他周游列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求官位。

当然,此种说法看似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孔子当官的目的有时为了什么呢?——捞钱?榨取民脂民膏?当然不是,而是为了恢复周礼(看过电影《孔子》的人,对此一定有很深的印象),为了宣传他的治国理念。

那么,孔子一生之中都做过哪些官,取得过哪些业绩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三十岁之前孔子所做的官:孔子当的第一个官是季氏吏,也就是鲁国三大家族“三桓”之一季氏家族的小吏。

是管什么的呢,负责管理仓库的。

说白了,也就是个仓库管理员。

但是,孔子是个对工作相当负责的人。

短时间内取得了较高的业绩——仓库出纳的钱粮有条有理,很是清晰明了(料量平),众人叹服。

很快,由于工作认真、负责,孔子便有小小的仓库管理员司职吏。

司职吏是干什么的呢,是专管牧场养殖工作的小官。

当然,应该比悟空兄弟的官级大些。

于是,按照孔子的工作态度,同样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牛羊满圈(蓄蕃息)。

以上是孔子三十岁之前的当官经历,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孔子三十岁之后的:孔子三十五岁那年,鲁国由于贵族的一次娱乐活动——斗鸡,引发了一场政变(一场由斗鸡引发的政变)。

政变中,鲁昭公被驱赶出鲁国,逃到了齐国,鲁国很快陷入了混乱之中。

依照乱国不可留的想法,孔子也跑到了齐国。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
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可以总结为:
1. 学习阶段:孔子在年幼时就展现了超凡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他在少年时期致力于学习各种经典和传统文化,以及礼仪、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2. 游历阶段:在孔子成年后,他开始四处游历,寻求更广阔的学术和政治机会。

他曾经在鲁国、齐国等地担任过重要职务,同时也与其他学者和政治家交流思想和观点。

3. 教育阶段:孔子在中年时期回到家乡鲁国,并创办了自己的学校,开设了教育课程。

他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才能,传授他的思想和道德价值观。

4. 政治阶段:孔子曾经在鲁国和齐国担任过政治职务,他希望通过政治手段来改革和提升社会。

尽管他的改革努力受到了一些困难和阻碍,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

5. 流亡阶段:因为政治上的失败和不满,孔子被迫离开了鲁国,并在流亡中度过了一段时间。

尽管他失去了政治权力,但他继续坚守自己的学术和道德信仰。

6. 传承阶段:晚年时期,孔子回到鲁国,并致力于整理和传承自己的学说。

他的学生们帮助他记录他的言论和思想,并将其编纂成
《论语》等著作,使孔子的思想得以流传并影响后世。

1到6章孔子的故事不同年龄的经历和感悟

1到6章孔子的故事不同年龄的经历和感悟

1到6章孔子的故事不同年龄的经历和感悟【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孔子的早年经历和教育2.孔子的政治生涯和挫折3.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4.孔子的道德思想和人生哲学5.孔子的晚年生活和影响6.孔子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正文(篇1)1.孔子的早年经历和教育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早年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

孔子的母亲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他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了很多古代的文化知识,为后来的人生和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孔子的政治生涯和挫折孔子成年后,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他曾在鲁国政府担任过一些小官,但因为政治理念的不同,他很快就离开了官场。

后来,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希望找到一个能够实现他政治理想的地方,但他在各国都受到了冷遇和挫折。

3.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政治上失败的孔子,转而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广收门徒。

他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孔子的道德思想和人生哲学孔子的道德思想以"仁"为核心,他主张人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的人生哲学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人才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5.孔子的晚年生活和影响孔子在晚年,回到了鲁国,继续他的教育事业。

他的学说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门徒和后人,将他的学说传承下来,形成了儒家学派,对我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孔子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目录(篇2)1.孔子的早年经历和教育2.孔子的成年生活和对社会的贡献3.孔子的中年经历和对人生的理解4.孔子的晚年生活和对道德的思考5.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实践6.孔子的影响和现代社会的应用正文(篇2)1.孔子的早年经历和教育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PPT课件

孔子PPT课件
孔子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孔子的生平 • 孔子的思想 • 孔子的影响 • 孔子的作品 • 孔子与当代社会
01
孔子的生平
孔子的出生与成长
总结词
孔子出生在鲁国,自幼聪颖好学,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详细描述
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其父叔梁纥为当地贵族,母 亲颜氏则出身贫寒。孔子幼年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对各种知识充满好奇。
一些国际组织和企业在管理哲学 、社会责任等方面借鉴孔子的思 想,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益
事业。
当代社会如何借鉴孔子思想
01
02
03
个人修养
借鉴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思想,提高个人道 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人际关系
借鉴孔子的仁爱思想,促 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文化传承
传承和弘扬孔子文化,推 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 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企业文化
孔子的管理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以人为 本、忠诚守信和团队合作。
04
孔子的作品
《论语》
总结词:孔子的主要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中的名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和而不同”等,对后世影响深 远。
《论语》强调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 主张以德治国、以德育人。
详细描述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包含了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思想,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孔子的教育经历
总结词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培养了大批优秀弟子。
详细描述
孔子在30岁时开始创办私学,开启了中国私人讲学的先河。他倡导“有教无类”,认为教育不 应受身份、地位的限制,应广泛普及。孔子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弟子,其中最著 名的有颜回、子贡、子路等。

人物研究报告-孔子

人物研究报告-孔子
国际影响:孔子思想对世界各地文化的启示和影响,包括东亚、欧美等地区对孔子思想的 接纳和发扬。
全球孔子学院:推广孔子思想,促进文化交流,加深国际友谊与合作。
孔子的智慧:孔子的名言警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等,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当代社会对孔子思想的重新审视和运用
孔子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推行堕三都:孔子在鲁国推行堕三都的政策,旨在摧毁三个大夫家族的城 堡,加强中央集权。
周游列国:公元前497年,孔子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寻求政治上的 机会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
孔子的晚年生活
孔子在晚年时期专注于整理文献和教授弟子 孔子在晚年时期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释 孔子在晚年时期多次受到政治迫害,但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孔子在晚年时期与弟子们共同编撰了《论语》等重要著作
孔子的教育理念在当代教育中的应 用与实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当代学者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研究与 探讨
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对社会道德建 设的启示与影响
5
孔子的局限和争议
孔子的教育经历
孔子从小勤奋好学, 拜师学艺
创办私学,广收门 徒
提倡“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
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 化知识教育相结合
孔子的政治生涯
担任鲁国大司寇:公元前500年左右,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负责治理国 家法律和社会治安。
诛杀少正卯:在担任大司寇期间,孔子下令诛杀鲁国大夫少正卯,因其涉 嫌谋反而扰乱社会秩序。
孔子的“义利之辨”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中重要的道 德准则之一。
中庸之道
定义:中庸之道是孔子思 想的核心之一,主张追求 适度、平衡,避免过犹不 及。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之孔子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之孔子

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之孔子【个人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教育,相传收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学术贡献】孔子思想、学说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诸于《论语》一书,共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

《论语》就是孔子的语录,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追记。

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

“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所有的关于“仁”、“乐”的规范,都不过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美服务的。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入了朝鲜和日本,日本〈大宝令〉还指定它为日本学生的必修课。

1594年,传教士利玛窦将它译为拉丁文后,它又被转译为意、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在西方各国广泛传播。

孔子其思想以“仁”核心,以为“仁”即“爱人”。

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论点,提倡“忠恕”之道,又以为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一生的五个阶段

孔子一生的五个阶段

孔子一生的五个阶段
孔子的一生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是:
1、自学礼乐:鲁国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汇集了众多博学多识的人才,孔子幼年时一有时机就向他们请教;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孔子终于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取得了“士”的资格;
2、创办私学:30岁之后,孔子开始兴办私学,收徒设教,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从政失败:孔子54岁担任三年大司寇期间,与鲁国的掌权者意见难以调和,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齐国担心鲁国在孔子的治理下强大起来,也想方设法让鲁国罢免孔子,最终使得孔子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孔子在放弃了鲁国的大司寇职位后,开始周游列国推广自己的学说;
5、献身文教:由于春秋各国诸侯都想通过战争一统天下,对孔子的“仁”、“礼”学说都不是非常赞同,孔子在无奈之下只好放弃游说各国的君王,开始献身文教。

孔子的人物事迹

孔子的人物事迹

孔子的人物事迹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孔子的主要事迹:
1. 早年经历:孔子三岁丧父,家境贫寒。

他从小就表现出了对知识和学问的热爱和追求,十五岁时就开始学习《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并在当地的学校担任过教师。

2. 教学活动:孔子四十岁时开始收徒讲学,传授儒家经典和道德伦理,培养了众多学生。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以德治国”,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仁爱”、“孝道”、“礼义”等美德,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政治生涯:孔子曾多次被鲁国国君任命为官员,但他的政治主张和改革方案未能得到采纳。

后来,他离开鲁国,游历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思想,并与各国的文化名人交流思想。

4. 著作和学说:孔子的学说和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有《论语》、《大学》、《中庸》等。

他的学说强调“仁”、“礼”、“智”、
“信”等美德,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著名的道德准则。

对后世的影响,孔子的学说和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教育、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孔子的学说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世界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简介ppt

孔子简介ppt

精神品格
•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 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 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 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 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 学而不厌,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 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 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 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 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政治生涯
•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 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 “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 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 (今1.9米以上,具体是196.8cm),臂力 米 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 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 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 豪。
近世发展
• 孔子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是指近代西方文明输入中国以后,在中西文 明碰撞交融条件下产生的新儒学。新兴的“大众儒学”是当代新儒学发展的 最高成果。 一些专家指出,在当下复杂的文化背景中,儒学在全世界的传播和普及并不 会一帆风顺,甚至困难程度远远超越大家的想象。来自丹麦的安德森认为, 儒学的普及并不是价值观的强加。孔子哲学强调彼此了解,孔教是调和的一 种价值观。他认为应该用协调的方式推广儒学,而不是一种说教的方式进行。 与会专家相信,我们在研究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以孔子为代表的 儒家思想文化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并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人们所理 解和接受,从而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和平、稳定、繁荣、进步的新时代。正像 张岱年先生曾经说过的——“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 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 世界的。 孔子为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 儒学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作正统学科,以至作为任贤用能的标准,影响延绵 数千年至今。

历史: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历史:1.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请思考:(1)根据材料一至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董仲舒提出 了哪些观点? (2)这些思想是如何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 (3) 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与先秦儒家思想是一种什么样的 关系?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过程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新儒学 思想。 (1)全面肯定 (2)起用文学儒者人参政。 3)兴办 太学 ,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兴办学校 在中央设太学,由 博士 负责教授,考试合格可到政 府 做官。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提高了 的地位。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 独尊 的地位。
学生小结:
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成为大宗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
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 秦朝:遭打击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治经济发展。
材料3;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人民。温家宝说,我最感动 的是人民对政府的支持。 ... 现实也告诉我们,凡是忠于国家、一 心为民的官员都有这样的自豪感和荣耀感:我是人民的儿子,我的 成绩归功于人民,我爱我的祖国和人民。 ----------《官员当读懂总理的“最感动” 》
材料4:美伊战争中的孩子
C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了儒家文化发展 C、推行了礼治德化教育 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A

3、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D③大一统的局面 ④儒家 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材料二
《大殿中的孔子》及《孔庙俯瞰图》

孔子的故事总结

孔子的故事总结

孔子的故事总结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故事和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

以下是对孔子故事的总结:1. 早年经历: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

然而,他的父母早亡,他从小就过着贫困的生活。

他自幼聪明好学,通过自学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2. 创办私学:孔子中年时开始创办私学,招收门徒,传授他的思想和知识。

他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是“孔门十哲”,包括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和子夏。

3. 政治生涯:孔子曾担任鲁国的中都宰和司空,后来升任大司寇。

然而,他的政治主张未能得到实现,他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

在周游期间,他继续收徒讲学,并不断阐述他的思想和主张。

4. 晚年生活:晚年时,孔子返回鲁国,继续办学和讲学。

他的学生把他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教导记录下来,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儒家经典的经典之一。

5. 思想遗产:孔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爱”、“礼治”、“教育”、“大同”等。

他强调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主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他的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知识的人才。

他还提倡“大同世界”的理念,即一个和谐、平等、公正的社会。

6. 儒家学派: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家的经典《论语》、《大学》、《中庸》等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对现代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和故事仍然对现代社会产生着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体系中,他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理念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孔子的故事和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至今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和实践,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孔子政治生涯简介

孔子政治生涯简介

孔子‎政治‎生涯‎简介‎‎政治‎生涯‎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此‎时他‎已五‎十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十‎四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二‎十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三‎十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二十‎七年‎(前‎51‎5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九年‎(前‎50‎1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五十‎一岁‎了。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

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

15岁立志于学。

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

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

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年,四方皆则之”。

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

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时孔子55岁。

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

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回到鲁国,时年已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1到6章孔子的故事不同年龄的经历和感悟

1到6章孔子的故事不同年龄的经历和感悟

1到6章孔子的故事不同年龄的经历和感悟【最新版4篇】篇1 目录1.引言:介绍孔子的生平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孔子的早年:出生与成长3.孔子的中年:教育事业与政治生涯4.孔子的晚年:修订《春秋》与传承思想5.孔子的智慧: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6.结论:孔子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影响篇1正文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孔子的言行举止被后人奉为经典,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讲述孔子从早年到晚年的故事,以及他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经历和感悟。

首先,我们来了解孔子的早年。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虽然家道中落,但他的父母十分重视教育。

孔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古代的文化典籍和礼仪制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很早就展现出非凡的智慧。

进入中年,孔子开始投身教育事业。

他在鲁国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传授儒家学说。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对学生一视同仁。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政治事务,试图通过从政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孔子曾在鲁国担任一定职务,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后来因政治斗争失意,离开了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之旅。

在孔子的晚年,他返回鲁国,专心修订《春秋》,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融入这部史书中。

同时,孔子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弟子,如颜渊、子贡等。

他们将孔子的教诲传播到各地,使儒家学说得以流传千年。

孔子的智慧主要体现在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上,如仁、义、礼、智、信等。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关爱他人;秉持正义,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礼仪,尊敬长辈;不断学习,增长智慧;恪守诚信,言行一致。

这些观念对于后世中国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早年的成长与求学,到中年的教育事业与政治生涯,再到晚年的修订《春秋》与传承思想,孔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都有着丰富的经历和独特的感悟。

孔子的职业生涯之路

孔子的职业生涯之路

孔子的职业生涯之路一、孔子简历孔子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是个执着的人,是个把人民真正装在心里的人。

但也正因为如此,却触犯了很多政治团体的利益,政治生涯终生被排挤,但他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坚持礼乐教化,最终成为一代至圣。

孔子虽名垂千古,自己一生却郁郁不得志,苦闷不堪言。

但他又无比乐观,充满了强大的精神能量,而他精神能量所产生的智慧,通过言传身教传扬至今,孔子用自己一辈子的生命在为后世汲取和积累大智慧。

这种大智慧虽不得一世之用,却惠及万代子孙。

从孔子的角度说,生命就是两件事情:理想的坚持和智慧的积累。

二、孔子的教育背景谈到教育背景,应该说分为两个阶段。

一个是他母亲的教导,一个就是自己长达一生的对人生的领悟。

孔子幼年时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称赞为“博学好礼”。

他身高九尺六寸(今 1.9米以上,具体是195.8cm),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我们发现,孔子并没有毕业于所谓的名校,也并没有跟从名师,难道他天生就是奇才?肯定不是,但为什么他能成为千古圣人,一代儒家大师?原因如下:1、荣誉责任感据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故为子姓。

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夏邑)。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的政治生涯

孔子的政治生涯

孔子的政治生涯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

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

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政治生涯孔子的政治生涯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

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

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

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

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

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

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