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

合集下载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

纤维化程度(S)
纤维化程度 无 汇管区纤维化扩大,限 局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 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 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 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 紊乱,无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或肯定的肝硬 化
4
重度PN
4
注:BN: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PN:碎屑样坏死(piecemeal necrosis)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专家委员会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4,22(2):94-103
前言
肝脏炎症见于几乎所有原因所致的肝病,常常贯穿肝病始终, 肝纤维化/肝硬化及癌变是最常见肝病进展形式及转归 众多抗炎保肝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尚存诸多不同意见及不 合理现象
酒精所致肝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脏炎症的病理学改变
慢性肝炎分级分期标准
炎症活动度(G)
级 汇管区及周围 0 无炎症 1 2 3 汇管区炎症 轻度PN 中度PN 小叶内 无炎症 变性及少数坏死灶 变性;点、灶状 坏死或嗜酸小体 变性、坏死或见BN BN 广泛,累及多个 小叶、多小叶坏死 期 0 1 2 3
PT及PTA 肝炎病毒学指标 肿瘤标志 影像学 Fibroscan 肝组织活检
ALT肝病中应用的意义及其新认识
被WHO推荐为肝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国内外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对不同肝病如CHB/CHC、脂肪肝、酒精肝、药物肝、代
谢性肝病等均有意义
ALT居高不下是CHB及CHC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 ALT轻度增高(15~44 IU/L)或反复波动亦为疾病进展的 重要标志
王泰龄,刘霞,高琳,等.对慢性肝炎分类、分级分期的探讨[J].中华肝病学会肝脏病杂志, 1995; 3(3):130-133.

甘美

甘美

肝脏酶系分类
细胞色素 P450酶系
Ⅱ相酶系
CYP2E1
CYP1A1
α体甘草酸对P450中某些酶的抑制作用
前体毒物 前致癌物
CYP2E1
催 化
天晴甘美
CYP1A1
活 化
毒性产物
Refer:杨静 药学学报 2001 36(5)
致癌物
天晴甘美增加Ⅱ相酶的活性
毒物 Ⅱ相酶 毒物 毒物 天晴甘美 Ⅱ相酶 毒物 水溶性 复合物 排泄出 体外
除:敏感肿瘤肝脏转移所致的肝功能损伤
抗肿瘤治疗期间的预防
• 化疗期间
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


不建议合并使用其他肝损嫌疑的药物,特别注意中药和中成药
合并肝炎者,监测病毒载量,必要时抗病毒治疗

有肝脏基础病变的患者可以考虑预防性保肝药物
• 有肝脏基础疾病患者,使用高剂量有肝损报告的药物化 疗后随访监测
18α 体甘草酸 抗炎 激素受体
Refer:吴锡铭.中国药理学报.1992.7
3、抑制炎症物质的产生

环氧合酶
白三烯
花生四烯酸(AA)
草 脂氧酶
炎症介质

前列腺素
Refer:高章圈;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年10月
天晴甘美具有多种肝细胞保护机制——抗炎
天晴甘美可通过可竞争结合肝脏δ4 -5β还原酶,使内源性 类固醇灭活减少,使血浆类固醇水平提高,发挥抗炎功效。
Ⅱ相酶
毒物 毒物
Refer:杨静 药学学报 2001 36(5)
天晴甘美具有多种肝细胞保护机制 ——解毒、抗肝脏毒物 天晴甘美
脂溶性药物
抑制P450 家族部分酶 活性
第一相反应(氧化)

临床药师对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合理性的分析

临床药师对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合理性的分析

临床药师对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合理性的分析郝艳(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张家港215631)【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患者医嘱合理性的分析,促进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安全、合理、有效用药。

方法回顾性点评分析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的合理性。

结果该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嘱存在联合用药品种、门冬氨酸鸟氨酸溶媒、维生素K 1给药剂量、用药疗程不合理等问题。

结论临床药师在工作中应注重提高自身医药学专业知识,掌握疾病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参与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路径的制定,参与患者最佳用药方案的制定,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准确。

【关键词】临床药师肝硬化失代偿期医嘱合理性分析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5-0717-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05.067据有关资料显示,肝硬化年发病率为17/10万,主要发病人群为20~50岁青壮年,对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晚期肝硬化患者可罹患各种致命性并发症,在疾病死亡原因中据前列[1]。

因此,必须加强对肝硬化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及规范诊疗,现报告1例肝硬化患者失代偿期药物治疗合理性分析,为优化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病史摘要患者,女性,79岁,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水肿,遂于2017年7月28日于外院查腹部B 超,考虑肝硬化,予以口服药对症治疗后出院。

期间因双下肢反复水肿于外院行利尿消肿、保肝、补充白蛋白治疗。

病程中,患者有食欲不振,无呕血便血,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皮疹关节痛。

现患者为进一步诊治,拟以“肝硬化”收治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T )37℃;脉博(P )78次/min ;呼吸(R )18次/min ,血压(BP )104/70mm Hg 。

意识清楚,推入病房,皮肤黏膜有色素沉着,无明显黄染,无出血点、紫癜,肝掌,颈肩部可见蜘蛛痣等,眼睑无水肿,腹平软,腹围95cm ,未见明显胃肠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曲张,肝脾触诊欠满意,双下肢水肿(++),其余无特殊。

201603GP73(临床)

201603GP73(临床)

a,761名患者接受肝硬度测量;b,472名患者的ALT接近
正常;c,633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患者;*P<0.05; 与HBV DNA低于4 Log的患者相比.
PLoS ONE.2013, 8(2): e53862. doi:10.1371/journal.pone.0053862
GP73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的S2或G2的参考值
PLoS ONE.2013, 8(2): e53862. doi:10.1371/journal.pone.0053862
3、血清GP73可作为肝病预后评估的指标
病情缓解 病情进展 图. 血清GP73与CHB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随着CHB患者病情好转,血清GP73表达水平持续降低;但对于CHB病 情进展者,血清GP73水平持续升高。 血清GP73水平与CHB患者病情进展、预后和转归密切相关,可作为评 估病情和预后转归的一个重要指标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2014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
又称高尔基体II型跨膜蛋白,分子 量73KD,恒定表达于正常肝脏的
胆管上皮细胞,肝实质细胞很少或
不表达 2000年,Kladney等首次从巨细胞 肝炎肝组织内克隆GP73 血清 GP73 水平与肝损伤的严重程
Medicine, 2015, 94(12): e659. doi: 10.1097/MD.0000000000000659

血清 GP73 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平行升高
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GP73 水平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肝病的严重程度之间呈正相关( r=0.58, P <0.001); 血清 GP73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要远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 236.78±97.15 ng /mL VS 166.075±93.38 ng/ml)( P <0.001)。

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与临床探讨

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与临床探讨

摘要目的:临床药师通过对一例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探讨临床药师工作方式的切入点。

方法:以一例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病历分析为例,临床药师根据肝功能异常病因,结合患者的病史、疾病特点,进行用药分析,积极参与治疗的全过程。

结果:临床药师通过相关指南的学习,找到切入点,更好地参与了临床的治疗。

结论:在参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临床药师应该通过学习更好的加入临床治疗团队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肝功能异常;甲亢;丙基硫氧嘧啶;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是当肝脏受到某些致病因素的损害,可以引起肝脏形态结构的破坏(变性、坏死、肝硬化)和肝功能的异常。

轻度的损害,通过肝脏的代偿功能,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的功能异常;如果损害比较严重而且广泛,引起明显的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降低、胆汁的形成和排泄障碍及出血倾向等肝功能异常改变。

该病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严重损害,药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9岁,以“全身乏力、恶心十余天”为主诉于2014年01月08日收住入院。

患者入院前2013.12.24无明显出现全身乏力,伴恶心、小便色较黄,急查肝功能:AST 151u/l,ALT 108u/l;乙肝六项:HBsAg、HBeAb、HbcAb均阳性,给予保肝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2014.01.07复查肝功能示“TBIL35.39umol/l,DBIL15.29umol/l,IBIL20.1umol/l,GGT89u/l,ALP161u/l,AST1460u/l,ALT1394u/l, 01.08拟“肝功能异常:药物性肝炎?”收住我科。

患者既往有“甲亢”病史4个月,并规律服用“丙基硫氧嘧啶”治疗。

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稍疲乏,睡眠、食欲尚可,小便色较黄。

患者入院后01.09传染病全套:HBsAg、HBeAb、HBcAb、Pres-Ag均阳性;甲亢全套:三碘甲状腺原氨酸3.40nmol/L,甲状腺素210.40nmol/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54.78IU/ml,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2.44IU/L。

高尔基体蛋白PPT参考幻灯片

高尔基体蛋白PPT参考幻灯片

13
GP73比LSM对肝硬化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总的来看,GP73和肝弹性测定(LSM)对肝硬化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
❖ 血清GP73在肥胖、脂肪肝、肝脏炎症(ALT>2ULN)等不适于LSM 诊断的患者仍表现出优良的诊断作用。
14
来源:中华医学会2016全国肝病学术年会、鲁凤民教授
联合 LSM 可能提高血清GP73对中 度以上肝脏损伤诊断的灵敏度
PMID : 2772348
DOI :10.1111/liv.13536
12
GP73对不同原因的肝硬化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不同原因的肝硬化:
✓病毒性(乙肝、丙肝)肝 硬化;
✓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 ✓其它
来源:中华医学会2016全国肝病学术年会、鲁凤民教授
Medicine, 2015, 94(12): e659. doi: 10.1097/MD.0000000000000659
18
抗病毒治疗过程中,GP73水平下降与LSM改善相一致
另一项 研究
来源:中华医学会2016全国4、GP73是早期肝癌发生的强风险因子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2014
16
ALT正常,GP73升高有助于诊断显著肝损伤
对于ALT正常的患者,不同GP73水平有助于诊断慢性 肝病患者显著肝纤维化
➢ 肝活检证实,GP73在诊断慢性HBV感染者的S2或G2时表现突出。 ➢ 研究建议:
GP73≥ 85ng/ml,可用于诊断显著肝损伤(中度或重度肝细胞 损伤);
标题
高尔基体蛋白73(GP73)
----显著肝损伤、肝硬化诊断新标志物
徐泽江 产品经理 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药物性肝损伤案例ppt课件

药物性肝损伤案例ppt课件
1989年1月-2014年12月我国公开发表的有关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物性肝 损伤的个案报道中9例氟康唑相关的肝损伤
6钟皎,裴泽军.中国药房,2015,27(11):1496-1499.
氟康唑明确可引起肝损伤
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使用该药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轻度一过 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偶可出现肝毒性症状,尤其易发生于有严 重基础疾病的患者;与肝毒性药物合用、疗程两周以上或接受多倍 于常用剂量的本品时,可使肝毒性的发生率增高
• 入院第8日,尿涂片见真菌孢子+++(中等量),尿白细胞++,考 虑尿路感染,给予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400mg qd)抗真菌治疗
• 入院第10日复查肝功见ALT 120.47U/L、AST 127.95U/L、γ-GGT 121.4U/L
3
肝损伤的原因分析
肝损伤与疾病的相关性 •患者既往多次入院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肝病及胆道相关病史,排除缺 血或循环系统问题引起的缺氧性肝病,考虑患者出现的肝损伤与原患 疾病等疾病因素相关性不大,重点评估是否由药物引起
• 入院诊断:1.急性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系统);2.高血压病3期; 3.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Ⅳ级;4.心律失常 房颤
2
治疗经过
• 患者入院后给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 片稳定斑块,丁苯酞保护线粒体,美托洛尔控制心率,呋塞米及螺 内酯减轻心脏负荷,去乙酰毛花苷强心,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
1例疑似氟康唑引起肝损伤的 病例分析
1
基本信息
• 患者男性,75岁 • 因发现其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入院,当地医院查头CT示: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给予阿司匹林300mg口服后收入我院NICU

愈肝龙临床推广科室版6.15

愈肝龙临床推广科室版6.15
愈肝龙 ——经典名方,多效护肝
持久改善肝功能,多途径防止肝病进展
目前口服抗病毒治疗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1.抗病毒药物长期治疗易产生耐药性复发率高
2.血清学指标转换率不高,CCCDNA难以清除
3.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进展成为肝硬化
4.短期治疗HBV DNA抑制不持久
1.《Liaw YF. J Hepatol , 2009, 51(2): 403-10 2.《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BMJ,2015.》
改善胆汁酸代 谢,利胆退黄
持久改善肝功能,多途径防止肝病进展
《伤寒论肝病诊治讨论》 四川中医 2007年第25卷 第2期
愈肝龙的临床研究
急、慢性乙肝患者服用愈肝龙: 血清学指标能快速转阴,恢复肝功能
研究背景:
研究人数:急性乙肝15例,慢性迁移性乙肝20例,慢性活动性乙肝
15例,共50例(肝功能异常者35例) 病程:5个月-10年
85%
80%
治愈 13.30% 20% 显效
5%
慢性迁延性乙肝 慢性活动性乙肝
急性乙肝
《愈肝龙联合维生素E治疗乙肝50例体会》 青海医药杂志 1998年 第28卷 第12期
慢乙肝患者服用愈肝龙: 血清学指标能快速转阴,可联合抗病毒治疗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抗原指标1-2项转阴 好转:症状体征改善,有1项血清学病毒标志消失 无效:临床症状无消失,血清学指标没有转阴
各种核苷类似物治疗后 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应答不佳
24 周
100 HBV DNA 检测到的 80 比例(%) 60 40 20 0 LAM 基线 HBV DNA 9.5 7.4 9.5 LDT 7.7 ETV ADV 68% 55% 29% 20% 55%

捧着一颗心来呵护患者健康 做肝病防治孜孜以求的耕者——记东部战区总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及感染科于乐成主任

捧着一颗心来呵护患者健康 做肝病防治孜孜以求的耕者——记东部战区总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及感染科于乐成主任

——记东部战区总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及感染科于乐成主任本刊记者:东来于乐成:东部战区总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及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长期从事肝病和感染病的临床诊治及预防工作。

是我国首部《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及其英文版、《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和《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等的执笔者之一。

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课题十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译、副主编或参编医学教材和专著22部。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五至七届委员会药物性肝病学组成员及副组长、遗传代谢性肝病学组成员,江苏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委、感染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分会委员,全军传染病专业委员会重症肝病学组成员、首届青委会副主委,华夏肝脏病学联盟理事。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肝博士》科普杂志、《中国药物警戒》《现代医药卫生》等学术期刊编委及审稿专家。

先后参加过汶川大地震一线抗震救灾、援助赞比亚、援助坦桑尼亚、援助西藏安多、赴武汉火神LU医院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赴长江鄱阳湖流域抗洪抢险医疗防疫等重大任务。

获优秀审稿专家、南京军区抗震救灾优秀党员、赞比亚国防部国际合作勋章、首届全国最美援外医生提名奖、首届全国白求恩式好医生提名奖、南京市十佳医生、中国医师协会“抗疫先锋之星”、感动东总年度人物、个人三等功、集体三等功等荣誉。

一、机缘踏上肝病和感染病防治之路,从此潜心这份特殊职业青少年时,于乐成对未来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福尔摩斯般的刑警和法医,通过丝丝入扣的物证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一个个犯罪分子无处遁形,或做一名医术高超的外科大夫,刀锋所指,手到病除。

然而,早年进行住院医师临床轮训时,肝病中心/感染病科黄维德主任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处理危重和疑难病例的镇定自如,进行肝癌介入治疗时的胆大心细,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怀,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肝脏疾病及其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巨大困苦,也让于乐成陷入了深深沉思和同情。

正大天晴岗前培训产品知识(简要版)

正大天晴岗前培训产品知识(简要版)

目录第一章肝病篇第一节医学知识1.病毒性肝炎2.脂肪性肝病3.药物性肝损害4.围手术期肝损伤第二节产品介绍1.天晴甘美2.天晴甘平3.润众4.天丁5.名正6.天晴复欣7.可耐第二章肿瘤辅助治疗篇第一节医学知识1.恶性肿瘤骨转移2.肿瘤化疗恶心呕吐第二节产品知识1.天晴依泰2.止若第三章内分泌篇第一节糖尿病医学知识第二节糖尿病产品介绍1.泰白2.贝加3.法迪第三节骨质疏松医学知识第四节骨质疏松产品介绍1.依固第四章呼吸篇第一节医学知识第二节产品介绍1.速乐2.三子止咳胶囊’3.平适第五章抗生素篇第一节医学知识第二节产品介绍1.天册2.天显3.天统4.天解第六章抗肿瘤篇1.晴唯可第一节医学知识第二节产品介绍2.格尼可第一节医学知识第二节产品介绍3.依尼舒第一节医学知识第二节产品介绍4.首辅第一节医学知识第二节产品介绍第一章肝病篇第一节医学知识一、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按病原学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5种,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为急性自限性疾病。

乙、丙、丁型肝炎多为慢性肝炎。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3000万,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1%~5%演变为肝癌,平均每年约27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终末期肝病和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为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慢性乙肝,临床检测主要包括乙肝病毒学检测(HBV-M、HBVDNA)、肝功能检查、肝胆脾B超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以做肝活检以及其他检测等。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肝功能异常(血清ALT升高)的患者或肝组织病理检查有炎症坏死者临床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其中抗病毒、抗炎保肝是治疗的主要两个方面。

恩替卡韦(润众)、阿德福韦酯(名正)和苦参素(天晴复欣)是我国《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推荐用于抗乙肝病毒的有效药物。

瑞甘系产品应用

瑞甘系产品应用

17、Bustamante J,Rimola A,Ventura PJ,et al.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J]. J Hepatol,1999,
30(5): 890-895
41
瑞甘®能加快肝性脑病(HE)患者苏醒时间
实验方法
N=80例肝硬化肝性脑病病人,随机 分为两组:
治疗组:门冬氨酸鸟氨酸+常规治疗 对照组:常规治疗(谷氨酸钠+复方
甘草酸苷)
实验结论
门冬氨酸鸟氨酸能显著改善功能
并有良好的治疗肝性脑病的作用。
注射后,患者24小时意识清醒率
达85%,明显优于对照组。8
瑞甘颗粒剂 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 3g/袋,10袋/盒
适应症:治疗因急、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脂肪肝、肝炎所致的高血氨症,特别适用于因肝脏疾患引起
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解除及肝昏迷的抢救。
17
规格
2.5g/支*10支/盒。
有效期
30个月
1、急、慢性肝炎:6-8支/次/天,14天; 2、高血氨、肝硬化:8-10支/次/天,14天,检测血氨至正常值后35天; 3、肝性脑病:昏迷期16支/次/天,至病人清醒;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6
15、刘翠萍,余祖江. 全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延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63-64.
瑞甘®显著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14
37
15、刘翠萍,余祖江. 全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延缓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63-64.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赵伟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赵伟
陈杰.病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78-97. Yee SB, Ganey PE, Roth RA. The role of Kupffer cells and TNF-alpha in monocrotaline and bacterial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liver injury.Toxicol Sci. 2003 Jan;71(1):124-32. 陈巧媛,韩代书. Toll样受体在肝脏疾病中的功能[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 33(8) : 922-929.
IU/L • 新的ALT ULN定为男性<30 IU/L,女性<19 IU/L,对检测青少
年早期肝病可能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指导 意义,但同时也可能降低肝病诊断的特异性,影响用药适应证 • 部分肝病时即使ALT正常,肝脏也可能存在炎症 • 急性、亚急性或慢加急性肝衰竭时,可呈“酶胆分离”现象
物肝、代谢性肝病等均有意义 • ALT居高不下是CHB及CHC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
因素 • ALT轻度增高(15~44 IU/L)或反复波动亦为疾
病进展的重要标志
ALT居高不下是CHB严重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台湾REVEAL-HBV试验显示: 入组时及随访期间,ALT水平与肝癌和肝硬化发生率密切相关
代谢应激性 肝脏炎症损 伤
自身免疫 性肝病
病因尚未完 全阐明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2年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2,5(6):321-327.
肝脏炎症的危害
乙型肝炎
各类肝脏炎症的危害
• CHB自确诊后5年,8%~20%发展为肝硬化 • 约20%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内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 • 不经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仅14~35% • 全球肝硬化的CHB患者肝癌的年发病率为2%~5% • 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例分享

乙肝病例分享

肝纤 维化 肝细胞癌 肝功能衰竭 肝硬化
抗炎保肝
判定肝脏存在炎症的标准
• • 肝脏炎症的明确诊断依赖于血清生化和组织学检查的组合,实验室检查常 被用于临床预测肝炎活动 研究显示与肝脏炎症有较好相关性的血清生化标志物主要包括:
谷丙转氨酶 ALT PⅢNP
Ⅲ型前胶原 氨基端前肽
AST 谷草转氨酶 透明质酸 HA
• 1月前患者出现腹胀进一步加重,间断有胀痛,伴气
短、胸闷、头晕,伴乏力、纳差,伴恶心、餐后早
饱,伴双下肢水肿,未予重视。
现病史
• 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2次/天、黄色水样便、 量不多,仍有前述不适。 • 1天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提示“1.弥漫性肝损害, 考虑肝硬化,2.胆囊壁增厚水肿,考虑肝硬化所致;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害?
2.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辅助检查(2016.8.2)
8.1加用 思美泰1g 静滴 qd、舒肝宁10ml 静滴 qd、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mg 静滴 qd
腹部超声:脂肪肝(轻—中度)
8.3加用 恩替卡韦 0.5mg qd 口服
异甘草酸镁抗炎降酶迅速
8.1加用 思美泰1g 静滴 qd、舒肝宁10ml 静滴 qd、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200mg 静滴 qd 8.3加用 恩替卡韦 0.5mg qd 口服
天晴甘美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 水钠潴留无影响
150%
腹水消退情况
P=0.135
P=0.519
100%
97.10% 93.80% 55.90% 对照组 N=32
%
50%
37.50%
0% 住院1周(%) 出院(%)
回顾性收集2008年9月至2012年12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 首次出现腹水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异甘草酸镁分为治疗组(34 例)和对照组(32 例),治疗组 为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其他保肝药物(主要为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确认无水钠潴留副作用 的药物);对照组为未应用异甘草酸镁,其他保肝药物基本一致

利肝隆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

利肝隆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

利肝隆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疗效及其安全性研究雷静【摘要】目的探讨利肝隆片联合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34例AIH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67例.两组均接受强的松治疗.给予对照组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利肝隆片治疗,均治疗3个月.结果在治疗3月结束时,观察组ALT、AST、ALP和TBIL水平分别为(52.37±9.29)U/L、(48.36±8.14)U/L、(67.23±3.12)U/L和(16.24±1.24)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gG、IgA和IgM水平分别为(11.48±2.12)mg/ml、(2172.14±100.83)mg/L和(2218.48±98.28)m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A、LN和PCⅢ水平分别为(102.24±6.86)μg/ml、(61.43±4.36)μg/mL和(52.46±3.37)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肝隆片联合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AIH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8(021)001【总页数】2页(P108-109)【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利肝隆片;甘草酸二铵胶囊;治疗【作者】雷静【作者单位】719000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的主要临床特点包括高γ-球蛋白血症、血清转氨酶升高、自身抗体阳性和肝组织出现界面性肝炎[1~4]。

利肝隆片具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的功效,对多种肝脏疾病所致肝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5-9]。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学习资料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学习资料

肝脏炎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3
临床分型-急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损害不超过半年-慢性肝炎-·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轻、中、重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的一-亚急性重型、慢性重型-种严重肝脏疾病-淤胆型肝 -胆汁淤积-肝炎肝硬化-·肝脏纤维化进展成肝硬化-3
肝脏炎症的危害-各类肝脏炎症的危害-CHB自确诊后5年,8%~20%发展为肝硬化-约20%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年内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乙型肝炎-不经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生存率仅14~35%-全球肝硬化的CH 患者肝癌的年发病率为2%~5%-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肝衰竭或肝癌的人居高不下-酒精性肝炎-2003年美国所有死亡的肝病患者44%归因于酒精 ALD也是晚期肝病-最普遍的原因-我国肝脏炎症人群长期居高不下,近年部分肝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肝脏炎症的发生机制-3
APAP/毒素/药物-肝细胞-肝脏-酒精-导物-局部缺血/-Kupffer-再灌注损伤-热损伤-受损肝细胞 肝星状细胞-饱和FFA/-神经酰胺-DAMPS-病毒-肝窦内皮细跑-LPS-菌产生-肠道-脂防组织-↓感受 胞↓炎症介质↓靶组织-炎症小体复合物-图-肝病中炎症活化-3
各种肝脏炎症的特点-乙、丙型肝炎-免疫反应介导的肝细胞损伤-免疫性损伤:药物与机体成分结合成为抗原-药物性 损伤-非免疫性损伤:分为特异性肝损伤(代谢性)和-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性肝脏损伤-酒精在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大 的还原型辅酶!-酒精所致肝损伤-NADH改变了肝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酒精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乙醛酒精性脂肪性-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与肝内天然免疫细胞相关-肝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肝脏疾病,突出特身免疫性肝病-点是血清中存在自身抗体,机体免疫耐受机制破坏-3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

【关键词】 肝疾病; 炎症; /诊断; /治疗; 总结性报告【文献类型】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liver inflammation: an expert consensus in China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Expert Committee fo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Liver Infl ammation.【Key words 】 Liver diseases; In fl ammation; /diagnosis; /therapy;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publication type]肝脏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及解毒等作用,不仅参与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等物质的代谢,也参与药物、酒精及毒物等的体内代谢过程。

同时,肝脏也是各种致病因子或疾病常侵袭的器官,如异常代谢、药物、微生物等均可造成肝脏损伤[1]。

已证实多数肝损伤常伴有炎症反应,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及癌变是最常见的肝病进展形式及转归[2]。

因此,对不同病因的肝病,均需充分了解其与炎症的关联,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3]。

目前,尽管有多种抗炎保肝药物用于临床,但关于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抗炎保肝类药物仍存争议,对于药物种类和疗程选择等具体问题缺乏统一认识,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4]。

为规范肝脏炎症的预防和诊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该领域专家对近年来国内外肝脏炎症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形成了如下共识,并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提出推荐意见(证据分级见参考文献[3]),供临床医生参考与借鉴。

一、概述(一)肝脏炎症的定义和病因肝脏炎症是指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等损伤引起的炎症改变,几乎见于各种肝病。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文档资料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文档资料

推荐意见7:虽然抗病毒治疗对于CH B及CHC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并 不能及时、直接和充分控制肝脏炎症反应, 包括ALT增高的问题,故应同时适当予 以抗炎保肝治疗(Ⅰ)。
抗炎保肝药物的分类 抗炎保肝药是指具有 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或)增强肝 脏解毒功能等作用的药物。其分类尚无统一认识。 1) 抗炎类药物:甘草酸类制剂 2)肝细胞膜修复保护剂:多烯磷脂酰胆碱 3)解毒类药物: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4)抗氧化类药物:水飞蓟素类和双环醇 5)利胆类药物:S-腺苷蛋氨酸、熊脱氧胆酸
《共识》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 1:多种证据提示,肝脏炎症 见于几乎所有原因所致的肝病(Ⅰ)。 肝脏炎症的定义和病因 肝脏炎症是指 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等损 伤引起的炎症改变,几乎见于各种肝病。 依病因不同,肝脏炎症疾病可分为病毒性 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酒 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推荐意见5:抗炎保肝治疗是肝脏炎症 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不能取代抗病毒等病 因治疗;反之,抗病毒等病因治疗在病因 控制前(一部分患者甚至在病因控制后) 亦不能取代抗炎保肝治疗(Ⅰ)。
推荐意见6:对于肝脏炎症,无论是否存在 有效的病因疗法,均应考虑实施抗炎保肝治疗 (Ⅲ)。对于缺乏有效病因治疗或暂不能进行病 因治疗的部分患者,更应考虑抗炎保肝治疗 (Ⅰ)。 病因治疗并不能代替抗炎保肝疗法。最近研 究还发现,抗炎保肝能为抗病毒治疗提供良好的 内环境,通过控制炎症因子和免疫性因子发挥抗 炎作用,以及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诱生干 IFN-γ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发挥免疫调 节功能。
推荐意见2:当前我国各种原因引起的 肝脏炎症患者数量庞大,仍以病毒性肝炎 为主,但药物性肝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发病率 (发现率)呈上升趋势(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2014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脏炎症及其防治专家共识委员会肝脏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及解毒等作用,不仅参与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等物质的代谢,也参与药物、酒精及毒物等的体内代谢过程。

同时,肝脏也是各种致病因子或疾病常侵袭的器官,如异常代谢、药物、微生物等均可造成肝脏损伤。

已证实多数肝损伤常伴有炎症反应,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及癌变是最常见的肝病进展形式及转归。

因此,对不同病因的肝病,均需充分了解其与炎症的关联,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尽管有多种抗炎保肝药物用于临床,但关于是否使用及如何使用抗炎保肝类药物仍存争议,对于药物种类和疗程选择等具体问题缺乏统一认识,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现象。

为规范肝脏炎症的预防和诊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国内该领域专家对近年来国内外肝脏炎症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相关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形成了如下共识,并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提出推荐意见(证据分级见参考文献),供临床医生参考与借鉴。

一、概述㈠肝脏炎症的定义和病因肝脏炎症是指肝脏因病毒、药物、酒精或代谢异常等损伤引起的炎症改变,几乎见于各种肝病。

依病因不同,肝脏炎症疾病可分为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常见肝脏炎症疾病的病因见表1。

表1常见肝脏炎症病因注:广义的肝脏炎症实际上几乎包括所有肝病推荐意见1:多种证据提示,肝脏炎症见于几乎所有原因所致的肝病(I)。

㈡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肝病的发病率不同,虽然乙、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则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1.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全球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约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

我国现有约9300万慢性HBV感染者,约2000万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

每年全球约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细胞癌(HCC)。

丙型肝炎病毒(HCV)全球感染率约2.35%,慢性感染者大约1.6亿人;我国过去调查发现HCV 感染率约3.2%,但据报道近年有明显下降,如2006年研究显示,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约为0.43%。

二者差异较大的原因尚不清楚,部分专家认为目前实际流行率可能在1%左右。

2.药物性肝病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新药的不断涌现及各类药物的应用增多,药物性肝损害(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国内外DILI占肝病的比例有一定差异,如美国的DILI占住院肝病患者的2%~5%,而我国仅占0.46%~1.08%,这可能与我国肝炎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病毒性肝炎患者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有关;另一方面,鉴于我国医疗体制等原因,也可能存在低估现象。

3.酒精性肝病(ALD)据调查,2003年美国所有死亡的肝病患者中44%归因于酒精。

研究发现人均年酒精消费量每增加1 L,男性患肝硬化比例增加14%,女性增加8%。

在欧洲,ALD是晚期肝病最常见的病因。

我国1999年调查全国6个地区男、女及整体饮酒率分别为84.1%、29.3%和59.4%。

在我国成人群体中,ALD患病率为4.3%~6.5%。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LD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由1991年的4.2%增至1996年的21.3%;酒精性肝硬化在肝硬化的病因构成比由1999年的10.8%上升到2003年的24.0%。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NAFLD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肝功能酶学异常和慢性肝病的常见原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为20%~33%。

2004年上海市社区调查成人NAFLD患病率为15.4%,2011年北京市社区调查成人NAFLD患病率为35.1%。

诸多NAFLD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及肥胖等,使我国NAFLD患病率迅速增加,且呈低龄化发病趋势。

在NAFLD患者中,NASH和肝硬化分别占10%~20%和2%~3%。

肥胖症患者NAFLD患病率为60%~90%、NASH为20%~25%、肝硬化为2%~8%。

有报道NASH患者10~15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15%~25%。

两项研究显示,第一次肝穿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患者,3年及3.7年后再次肝穿,发展为NASH者分别为61.5%及64%。

5.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 AIH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发病率为1/5000~1/10000,女性多见(男女比率1:3.6)。

尽管AIH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主要累及儿童和中老年患者。

在挪威和瑞典,AIH平均发病率为每年1~2例/10万人,北美AIH的发病率与之类似。

AIH以外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还包括PBC、PSC 及其重叠综合征等,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均呈显著增高趋势,其原因一是临床认识提高,二是本身确呈不断上升趋势。

推荐意见2:当前我国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患者数量庞大,仍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但药物性肝病、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的发病率(发现率)呈上升趋势(I)。

二、肝脏炎症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㈠炎症诱导物、感受细胞及其介质炎症反应是机体抵抗外界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性反应,是由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复杂反应。

肝脏炎症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和(或)肝硬化是肝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多种激素、体液因子(炎症介质、促炎或抗炎因子)以及细胞黏附分子等参与了炎症调控,它们之间有相互促进或拮抗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

1.炎症诱导物(Inducers)肝脏炎症与其他组织器官的炎症一样,主要系因免疫细胞通过自身的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如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来识别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和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

DAMPs是致病微生物的一些高度保守成分,如脂多糖(LPS)、肽聚糖、脂蛋白、细菌DNA、病毒双链RNA等。

而DAMPs既可由坏死细胞在胞膜破裂后释放(非凋亡细胞),也可由激活的炎症细胞分泌。

PAMPs和DAMPs均可激活肝脏的固有防御机制,从而启动炎症反应。

急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和激活,具有免疫和防御功能,有助于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侵入和损害。

然而,如果诱导物持续存在和作用,则可引起慢性肝炎,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引起各种肝病。

2.炎症感受细胞(sensores)在肝脏天然免疫中,中性粒细胞主要在急性肝脏炎症时发挥作用,肝脏库普弗细胞则在慢性肝脏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库普弗细胞受到激活与抑制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并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机制被病理因素打破,则可导致肝脏损伤。

3.炎症介质(mediators)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中存在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炎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脂类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黏附因子及氧自由基等。

㈡炎症反应是多种肝病的共同通路炎症反应是一个多因素、多细胞、多通路、多层次、进行性的复杂病理生理反应。

目前认为,炎症反应通路可概括为诱导物→感受细胞→炎症介质→靶组织4个步骤。

在肝脏炎症中,诱导物主要是病毒、细菌、各种有害刺激物质以及各种内源性损伤物(细胞和介质的改变,包括DNA及蛋白质的变性损伤、细胞的坏死等)。

感受细胞主要是免疫及炎症细胞,如库普弗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等,其中库普弗细胞在肝脏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

感受细胞上主要存在三种PPRs:TLR主要识别PAMPs,它可启动获得性免疫和固有免疫,激活巨噬细胞;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的成员,可识别细胞内DAMPs,有20多种蛋白质,可组成一个蛋白复合体,称为炎症小体(Inflammasome);此外,还有RIG-1样受体,主要识别病毒分子。

其中,炎症小体是在肝实质及非实质细胞内表达的多蛋白复合物,可对细胞损伤信号产生反应,激活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 1),并释放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及IL-33。

四种主要的炎症小体原型是NLRP1、NLRP3、NLRC4及AIM2,有不同的识别位点及特异性配体,并在caspase 1活化时终止。

研究发现,炎症小体活化包括信号1及信号2,前者(大部分来自TLR激活)下调炎症小体表达;后者通过炎症小体配体触发功能性炎症小体活化。

炎症反应涉及很多介质和细胞信号通路,如各种细胞因子、生物活性物质、生长因子的通路等。

其中,涉及的信号通路有c-jun氨基端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激酶C(PKC)、蛋白激酶B(AKT)、I-κB激酶(IKK)、胸苷激酶(TK)等,可通过激活蛋白-1(AP1)、干扰素调节因子(IRF)、核因子κB(NF-κB)等多种转录因子,启动和促进各种炎症基因的表达,其中NF-κB起主导作用。

在炎症介质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1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两个重要细胞因子,二者均可诱导NF-κB的表达,促进更多炎症介质生成。

TNF-α在肝脏中主要由库普弗细胞产生,促使更多炎症细胞募集,活性增强,从而启动瀑布式炎症级联反应。

在炎症反应中,磷脂酶A2作为细胞内信使,将炎症细胞、脂类炎症介质、细胞因子、损伤因素等细胞有形成分和可溶分子物质联系起来,成为该体系中极其关键的活性酶,因此也被称为花生四烯酸炎症级联反应瀑布的“闸门”。

㈢不同病因所致肝病的肝脏炎症发生机制尽管“炎症细胞浸润”是肝脏炎症的共同特征,但不同病因的肝脏炎症其发生机制及病理改变仍存在差异。

现就常见病因的肝脏炎症发生机制进行简述。

1.免疫反应介导的肝细胞损伤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发病的主要机制成年期感染HBV主要表现为急性肝脏炎症,婴幼儿期特别是母婴传播所致感染则主要表现为慢性肝脏炎症;HCV感染亦主要表现为慢性肝脏炎症。

这种临床发病的差异,主要与两种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宿主免疫应答相关。

2.药物所致肝脏炎症可分为免疫性损伤和非免疫性损伤免疫性损伤主要系因药物与机体成分结合成为具有抗原性的新成分,在部分人群引起过敏反应,从而导致肝细胞受损。

非免疫性损伤可分为特异性肝损伤和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性肝脏损伤,特异性药物损伤即部分人群缺少代谢药物的某些组分,从而摄入少量药物即引起严重的肝细胞损伤;中毒性药物肝损伤系因误服过量肝损伤药物或自杀等原因,导致药物摄入量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严重干扰肝脏正常代谢而引起的肝细胞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