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月是故乡明教案与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c8d47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d.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
课文用典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优美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散文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对于作者来说,对家乡的景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
课文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学生可能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亲身经历过,课文叙述及表达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等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与思故乡,常常联系在一起。
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
(板书课题)2.介绍作者: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人。
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在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获良多,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一生创作了许多散文作品,如《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选集》等。
《月是故乡明》教案
![《月是故乡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62955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6.png)
《月是故乡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月是故乡明》这首诗。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解读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诗人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诗歌情感和思想的把握。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3.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诗歌原文、注释、译文等相关资料。
2. 学生用书:诗歌原文、注释、译文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播放音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
引入诗人杜甫和他的作品《月是故乡明》。
2. 诗歌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描绘的画面。
3. 诗歌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月夜的美景、故乡的思念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诗歌情感与思想: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如对故乡的眷恋、对祖国的热爱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5. 诗歌创作与展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鼓励他们运用所学到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回顾诗歌的理解和创作过程。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环节。
3《月是故乡明》(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3《月是故乡明》(教案)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e4a225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fb.png)
教案:《月是故乡明》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月是故乡明》。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4. 欣赏古诗,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朗读和背诵。
(2)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2. 教学难点:(1)古诗的赏析。
(2)学生运用课文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简介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思考,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5. 欣赏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体会作者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交流讨论。
6. 表达自己的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展示自己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月是故乡明》月故乡明思念思念明亮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加强记忆。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欣赏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月是故乡明》,体会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28241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e.png)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月亮在古诗词中的意义,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赏析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
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词《月是故乡明》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意情怀。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月亮,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情感反应。
2.学习:带领学生朗读《月是故乡明》,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
3.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他们对《月是故乡明》的理解。
3.赏析:分析古诗词的结构、用词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美。
4. 课堂活动•诗歌朗读•小组讨论•表演展示•赏析分析5. 评估方式•学生表现评价•诗歌赏析能力评估•教师反馈及时性评价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密围绕古诗词《月是故乡明》,通过导入、学习、讨论、表演以及赏析等多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引导。
未来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对文学的独特感悟,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在评价方面,除了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外,还可引入同学互评、自评等方式,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设计虽然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上仍有待完善,需要不断优化,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ca619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8.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月是故乡明》的背景和作者,了解宋词的特点和优美之处。
2.理解宋词《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并体会其中蕴含的家乡情感。
3.能够朗读《月是故乡明》并表达其中的情感。
4.通过学习和感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珍视。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宋词《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2.学生能够领会家乡情感,感受亲情之深厚。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宋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感受。
2.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中理解家乡情感和亲情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复印件。
2.多媒体设备。
3.黑板、粉笔。
4.图片或视频展示素材。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播放家乡风景图片或视频。
2.提出问题:“你们对家乡有什么独特的记忆?”Step 2:学习与讨论(20分钟)1.带领学生阅读《月是故乡明》,理解诗词内容。
2.解释生词、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意境。
Step 3:朗读与赏析(15分钟)1.组织学生朗读《月是故乡明》,体会其韵律和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词的感悟和联想。
Step 4:情感联结(15分钟)1.通过和家乡、亲人有关的话题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Step 5:展示与分享(10分钟)1.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家乡作文或图画。
2.鼓励学生分享对家乡和亲情的感悟。
Step 6:课堂小结(10分钟)1.回顾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和情感体验。
2.强调家乡情感和亲情的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1.完成对《月是故乡明》的背诵。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家乡和亲情。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但在知识传递方面可能有所欠缺,需要加强后续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2.对于学习诗词和情感教育的结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加强实践和引导。
3.鼓励学生多表达内心感受,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deeec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a.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3月是故乡明》这篇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能够通过朗读和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眷恋与情感。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3月是故乡明》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适当运用课文中的古诗词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音频资源展示描绘乡村春天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课文•分段教学《3月是故乡明》,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情。
•分组讨论诗歌的解读,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3. 课文分析•对诗歌中的重要句子、表达方式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用意。
4. 课后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音韵美感。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表演,拓展语文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鼓励学生在家中复习课文,继续强化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细化练习环节,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为《3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指导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21acf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7.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对远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亮的赞美之情。
本课文情感真挚,引人深思,适合开展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定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的意思。
3.学习赏析古诗《静夜思》。
能力目标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能够欣赏古诗《静夜思》,感悟其中的情感。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懂得珍惜家庭和家乡的幸福。
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学修养。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重点1.理解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内容。
2.赏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学习古诗《静夜思》。
难点1.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感悟能力。
2.对一些抽象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家乡,呼吸家乡的空气,感受家乡的气息,然后请学生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学习课文(1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辅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课文中的某段话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1. 学习古诗《静夜思》(15分钟)讲解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
让学生品味诗词中的情感,并尝试朗读。
2. 情感表达(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和古诗,表达自己对家乡和月亮的情感之情,可以写成小段落。
第三课时1. 情感演练(15分钟)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他们写的关于家乡和月亮的情感表达段落,让全班同学一起感受同学们的表达。
2. 总结复习(10分钟)老师对这堂课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感悟,鼓励他们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对课文《月是故乡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b3536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d.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月亮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朗读和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课文,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朗读感悟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思乡之情,感悟诗歌的意境,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2.相关资料:收集有关故乡的图片和诗歌,用于教学展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亮和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与故乡之间的关系。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气。
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故乡”、“思念”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作者的情感。
教师选取几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其朗读效果,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填写课文内容填空。
教师出示填空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收集到的相关诗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诗歌中的故乡情感。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302a2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e.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是故乡明》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以作者远离故乡,身处异地,对故乡的思念为主题,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对故乡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抽象的意境,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和情感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和加深对故乡的思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故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乡之情和家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重点词汇和句型的学习和运用。
2.难点:对于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抽象的意境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教学参考书。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引导。
b.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月亮的情感。
2.呈现(10分钟)a.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随朗读。
b.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操练(15分钟)a.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b.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a.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7a6cbb89eb172ded63b7c8.png)
3.* 月是故乡明【教学内容】教科书P8~9 内容。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 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
4. 在掌握语言的艺术手法后,能够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调动自身积累的审美经验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体会文本表达上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在掌握语言的艺术手法后,能够学会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间播放《彩云追月》)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这让我们想起了?谁能告诉我主题是什么?很好,思乡之情。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月是故乡明》。
二、解析题目1. 我们还是先看课文的题目——月是故乡明。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预设: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课件展示)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明月几时有》)(学生课前准备)2. 同学们,了解了课文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季羡林。
)他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课件展示)三、作者简介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
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所以又称“朗润园四老”。
四、朗读课文1.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女生进行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做上标记)2. 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板书反思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板书反思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07a16bc77da26924c5b090.png)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板书反思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3.通过阅读文本,结合上下文和资料,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学习重难点:1.重点:能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2.难点:通过阅读文本,结合上下文和资料,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学习过程(一)古诗引入,揭示主题1.齐读课题,你知道课题这句话的出处吗?出示PPT: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2.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自古月亮就有思念之意,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作者也是借助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感的?(学生背诵关于月亮的古诗。
)3.让我们走进这一课,看看季羡林心中的故乡月又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
(1)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2)注意读准多音字“燕”。
3.学生自主阅读,出示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月”为线索,作者写了哪些童年的趣事和成年经历?画出相关语句。
4.同桌互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5.梳理主要内容。
6.结合梳理出的语句进行概括,归纳主要内容。
童年趣事:数星星摇知了坑边看月成年经历:观月地点的变化(故乡—济南—北京—济南—欧洲—北京)(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默读童年趣事部分,思考:作者回忆这些童年往事,内心可能产生哪些感受?批注在空白处。
预设:对美好、快乐童年的回忆。
2.默读成年经历部分,思考:每一次经历给作者带来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写这些经历?预设:对家乡月亮的喜爱,对家乡的思念;对比。
3.指名配乐读全文,思考:题目为什么叫“月是故乡明”?4.一句诗,虽言简,但融进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21507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4.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对学生有很好的熏陶作用。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大意,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可能还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美感。
同时,学生对于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散文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途径,感受文章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3.教学挂图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对故乡的印象,为后面学习课文做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教学挂图,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故乡的美丽。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月亮的描绘,提示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758455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a.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描绘故乡美景的古诗,作者通过对月亮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郁的乡愁情怀,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文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古诗中的意象、意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怀,激发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想象等方法,体会课文所描绘的美景,理解作者的乡愁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怀,理解古诗中的意象、意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品味欣赏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将以一首关于月亮的现代诗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月亮的美好想象,为后面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2.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解决字词问题。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体会作者的乡愁情怀。
(3)品味课文语言,分析课文中的意象、意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3.巩固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课文中的美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
5.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用所学知识给家人讲一讲课文中的美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df8b5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b.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作者远离故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本课的生字词较多,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
教学本课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生字词,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方面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共鸣。
在生字词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仍需教师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课文诗意的理解与体会。
3.将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写作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生字词卡片。
3.PPT课件。
4.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家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引入课文《3-月是故乡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作者是谁吗?他为什么说‘月是故乡明’?”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情感的把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7d6f77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7.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和主题;–理解文章中的诗意表达;–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义;–学会分析课文结构。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月是故乡明》的诗意表达;2.理解和运用生字词;3.分析课文结构。
三、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表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图片或实物引入《月是故乡明》的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2. 学习课文(30分钟)1.教师讲解《月是故乡明》的内容和主题,重点解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诗意表达。
2.学生跟读课文,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拓展阅读(15分钟)•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家乡故事,比较不同故事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4. 课堂练习(20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疑惑,共同解决。
5. 总结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反思,以及对家乡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月是故乡明》展开,通过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表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提升综合素养。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 月是故乡明》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 月是故乡明》](https://img.taocdn.com/s3/m/7159f980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d.png)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月是故乡明》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情节。
3.能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和相关词语,正确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4.能够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发生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及课文录音。
2.教学多媒体设备。
3.黑板、彩色粉笔。
4.PPT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月是故乡明》的世界,唤起学生对月亮的情感。
2. 学习新知识•听读课文,呈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3. 拓展延伸•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归纳课文的重点内容,加深理解。
4. 训练与实践•跟读、朗读课文,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正确发音、语调。
5. 拓展应用•给学生相关练习题目,巩固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6. 总结回顾•总结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去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以上是针对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3课月是故乡明》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统编五下《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含反思
![统编五下《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91800f7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9.png)
统编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含反思【设计说明】《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教学重难点是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他们来说对家乡的景、对童年的事也充满了一定的感情。
文中趣事,容易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发展想象力。
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三潭印月” 等比较陌生的,可课前布置了解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4.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1.会认“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2.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学生对于课文中提到的“山高月小”等比较陌生的,可课前布置了解有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和感悟。
教师事先收集好月光下美景图,设计多媒体课件;选取钢琴曲《神秘花园》作为背景音乐营造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导入课文题目1.引导吟诵:同学们,我们学过课文《月迹》感受到了孩子们对月亮的喜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更是最爱用诗文吟诵月亮,你们想到了哪些诗句?2.学生吟诗。
3.导入课文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月是故乡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b6ef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c.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一些生字词,了解其意思。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了解其意思。
2.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月亮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古人的眼中是什么样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字典了解其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作者对月亮有什么特殊的情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生字词。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并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方面也有难度,需要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来引导学生体会。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月是故乡明》2. 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3. 教学辅助材料:生字词卡片、字典、故乡图片等七、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通过播放音乐《月亮代表我的心》,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2)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人们的心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字典了解其意思。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作者对故乡有什么特殊的情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a883998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4.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能够表演课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能够听懂和讲述故事,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4.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意境,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表演课文内容,理解并感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工具2. 导入•通过问答、引入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兴趣。
3. 学习课文•先进行整体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分段解读,讲解生词、诗句等。
•鼓励学生自主朗读,纠正发音和语调,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
4. 课文分析•请学生就课文的主题、情感、意境等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创设情境•通过分角色表演、画面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 总结归纳•综合课堂讨论和表演,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总结,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估•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对问题的回答等。
•课后作业: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下节课教学做准备。
六、课后作业•复习课文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练习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以上就是本节课《月是故乡明》的教案,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并体会其中的情感与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月是故乡明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欧阳修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诗词导入: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
你都知道哪些和“月”相关的思乡名句?(学生自由交流)
2.过渡:关于月亮的诗词真多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以“月亮”为线索的散文。
(教师板书课题,释题)
3.简介季羡林的生平。
二、自主学习,梳理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交流识记本课生字的方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词语,记忆生字。
3.学生自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4.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
5.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梳理课文内容。
6.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预设: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小时候在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等美好的往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
三、自主学习,体会情感
1.学生自主学习“童年趣事”部分,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第2-4自然段,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在回忆这些童年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
(2)小组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①会感到童年生活充满快乐,令人留恋。
②会想念带给自己快乐童年的故乡。
(3)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读出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
(4)小结:作者借一些典型的往事,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学生自主学习“成年经历”部分,体会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注意转折词“但是”“然而”前后内容的不同。
(2)小组分工,读一读对比部分,思考:作者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比?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作者先写了自己在异乡看月亮的感受,再写自己对故乡月亮的感情。
这样对比,衬托出了故乡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点拨:作者写自己在异乡看月,花了很多的笔墨,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
(4)指导朗读,在对比朗读中体会情感。
3.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考: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读到这样的称呼,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感受到作者心中充满了喜爱之情,故乡的月亮在他笔下显得特别可爱。
4.小结:相比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在故乡苇坑旁看到的月亮自然是“小月亮”。
然而,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
“小月亮”这个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四、布置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搜集一些有关思乡的诗文,和大家交流。
[教学板书]
3*月是故乡明
[教学反思]
本文以经典诗句为题,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的思念之情。
教学时,我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通过交流,感知“月”这一意象,为体会课文中作者的思乡之情奠定基础。
“童年往事”部分写的是对童年的回忆,作者选择了典型的、印象深刻的事例,将叙述与抒情相结合,写出了自己当时作为一个孩子的真实感受。
因此,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去体会情感,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入情入境,另一方面能契合文本的表达特点。
作者写成年后的望月经历是为了衬托对故乡深深的眷。
这部分的学习,主要让学生通过分析表达方式,思考如此表达的好处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
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了,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
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