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统计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了解可能较少,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此外,学生可能对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有一定的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扇形统计图。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绘制扇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优势。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绘制扇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扇形统计图的实例素材。

2.准备扇形统计图的绘制工具,如圆规、直尺等。

3.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桌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引入扇形统计图,如我国人口性别比例统计图。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展示多个扇形统计图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如能清晰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共同绘制扇形统计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扇形统计图,描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圆的面积》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圆的面积》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圆的面积》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17页的“圆的面积”章节。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即πr²,以及如何通过实际问题来应用这个公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含义,并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圆的面积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圆的模型、计算器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学习笔记等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一个直径为20米的圆,其面积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2. 讲解:接着,我将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圆的模型,详细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圆的面积公式。

3. 练习:在讲解结束后,我将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的面积公式πr²,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以及是否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还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研究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记住圆的面积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实例是本节课的难点。

对于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我认为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圆的模型,通过直观的展示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和记住圆的面积公式。

在讲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会详细解释每一步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明白圆的面积公式的来源和推导过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课时

(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课设计) 第一课时教课内容 :第 1~ 2 页内容。

教课目标: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例,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课过程: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用加法算: 12+ 12+12+ 12+12用乘法算: 12× 5问:12×5 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2、计算:123333666101010问 : 3 3 3有什么特色 ?应当如何计算 ?10 10 103、小结:(1)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同样加数的和的简易运算。

被乘数表示同样的加数,乘数表示同样的加数的个数。

(2)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例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教课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同吃一块蛋糕,每人吃2块,3人9一共吃多少块?用加法算:22222262(块)9999931 / 2用乘法算:23222 2 22 2 362(块) 99999993问:这里为何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同样,都是求几个同样的和的简易运算。

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边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当是如何算?(经过察看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例)三、稳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2 / 2。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上册 位置与方向 集体备课 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上册 位置与方向  集体备课 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位置,例题一,例题二
一、导入
1、我们班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学。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丰富的生活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学生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法与 学 法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及手段
方格纸;铅笔
教 学 流 程
二次备课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
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123页练习一第4题;2、练习一第3题:3、练习一第6题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心得反思
教学课题
位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授课时间
2021年 月 日


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

技能
使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
数对确定位置。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过程

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广告角数与形的特点。

2.掌握广角数的初步计算方法。

3.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广角数概念,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广角数的初步计算方法。

2.难点:实际应用广角数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形状模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3.黑板、彩色粉笔。

4.课堂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图片,引出广角数与形的主题,唤起学生对形状的兴趣。

2.引出:通过展示广告角数的公式,引出广告角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广告角数与形的关系。

3.讲解:讲解广角数与形的特点,引入广角数的初步计算方法,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

4.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广角数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通过实际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广角数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广角数与形的概念,了解了广角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应用,加深了对广角数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广角数的理解情况良好,能够初步掌握计算方法。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掌握广角数与形的相关知识。

下节课继续深入学习,加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圆的周长(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圆的周长(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圆的周长(1)(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圆的周长(1)。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130页至第131页的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和掌握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圆形的实物、绳子、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了一个圆形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特点。

然后我用绳子围绕圆形实物一圈,让学生观察绳子的长度,并引导学生思考绳子的长度与圆形实物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与演示:我利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并告诉学生这就是圆形实物的周长。

然后我解释了圆的周长的概念,即圆的周长是圆的边界的长度。

我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几个圆形的图形,让学生测量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让学生计算这些圆形的周长,并与我给出的答案进行对比。

4. 例题讲解:我给出了一道例题,让学生一起解答。

例题是: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我引导学生使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了公式的来源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圆的周长= π × 直径七、作业设计(1) 直径为12厘米的圆形(2) 直径为15厘米的圆形(3) 直径为20厘米的圆形答案:(1) 37.68厘米(2) 47.1厘米(3) 62.8厘米2. 题目:一个圆的直径是8厘米,求这个圆的周长。

答案:25.12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在随堂练习和例题讲解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但是在解答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第1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第1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第1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分数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将分数除以整数,以及如何将整数除以分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分数除法这种新的运算方式,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概念,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分数除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复习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知识,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分数除法。

例如,小明有2/3的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能得到多少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呈现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纠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2)计算:++=++=2.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知探究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2.课件出示自学题纲,让学生自学课本。

(1)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吗?(2)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3)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3、课件出示例1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学生根据线段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解答。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2/11 + 2/11 + 2/11 =2/11 × 3 =(3).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

A.导出计算方法。

你会计算吗?看哪些同学不用老师讲解就能依据转化思想把分数乘以整数这个新知识转为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进行计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法(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分数乘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分数相乘的方法;–能够解决分数乘法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实际问题导入;–教师示范演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概念和意义;•分数相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涉及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三、教具准备1.讲台2.黑板、彩色粉笔3.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4.分数乘法相关练习题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例如让学生想象一个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等。

第二步:呈现•通过黑板上的示例,介绍分数相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法的意义。

第三步:讲解•详细讲解分数相乘的规则和计算方法,包括整数与分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等情况。

第四步:练习•同学们进行分组练习,完成教师出的分数乘法练习题,强化所学知识。

第五步: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分数乘法的要点,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分数相乘的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完成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相关练习题,加深对分数乘法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分数乘法的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图,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3.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美妙与魅力。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方法:引导法,动手操作法,迁移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超市购物吗?(去过)你去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你有没有过相同的东西买几件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例?(指名让学生举例并用算式表示求该例的总价)二、新知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1)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有多重?100×3=300(g)2.上面的问题能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2)3盒水果糖重300g,每盒有多重?300÷3=100(g)(3)300g水果糖,每盒100g,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3.100g=?kg (1/10 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1)每盒水果糖1/10 kg,3盒有多重?(2)3盒水果糖重3/10 kg,每盒有多重?(3)3/10 kg水果糖,每盒1/10 kg,可以装几盒?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巩固练习:巩固加深对意义的理解1.教材2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2.出示教材练习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第一章:圆1.圆2.圆的周长3.圆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概念、性质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圆的概念、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圆的周长的推导过程,圆的面积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圆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学习圆的概念(1)教师用圆规画一个圆,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征。

3.学习圆的性质(1)教师展示圆的直径、半径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性质。

4.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答案,学生互相讨论。

第二课时:圆的周长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圆的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圆的周长的定义。

2.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1)教师展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说出公式中的字母表示。

3.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答案,学生互相讨论。

第三课时:圆的面积1.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圆的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说出圆的面积的定义。

2.学习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1)教师展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说出公式中的字母表示。

3.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讲解答案,学生互相讨论。

五、课后反思1.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圆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练习环节,注意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六、教学建议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3.结合实际生活,设计更多有趣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性质。

2.能够正确使用圆的相关专有名词。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进行解决。

二、教具准备1.墙上贴有圆形的图片。

2.学生课桌上发放圆规、圆规和圆规的知识卡片。

三、教学内容1. 圆的认识1.1 认识圆的形状:圆是一个没有顶点、边的几何图形。

1.2 认识圆的专有名词:圆心、半径、直径。

1.3 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

1.4 利用圆规、圆规研究圆的性质。

2. 圆形问题解决2.1 使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2 通过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圆形,让学生观察圆的形状并用手指指向圆的中心,引导学生讨论圆的形状和特点。

2. 学习2.1 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定义,让学生用手把圆规的尖端放在圆心,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2 分发圆规和圆规的知识卡片,让学生通过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来加深认识。

3. 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圆形问题,强化所学知识。

五、课堂讨论学生就圆的性质、半径、直径等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册中与圆相关的题目。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可以应用圆的知识?七、扩展内容利用科学实验或故事讲解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圆的应用领域,如圆形建筑、圆形器具等。

八、小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基本性质,并展示学生对圆的认识。

九、反馈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是否更加深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以上是《圆的认识(1)》的教案内容,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教学实施。

祝愿教学顺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认识圆 第1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认识圆  第1课时

1 认识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圆教材第57、第5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的第1~5题。

教学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2.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教具学具课件,实物投影,一些较硬的纸片,圆规。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5个正多边形和一个圆)。

提问:观察下面的图形,你能把它们分类吗?2.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

提问:你是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学生可能以边的数量为分类标准)提问: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用电脑验证)二教学实施1.介绍“神奇的圆”。

老师可以查阅一些资料。

例如:圆是一种看来简单实际上却很神奇的图形。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

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在兽牙上打的孔是圆的,他们还发现圆圆的木头可以滚动,搬动重物时可以省力;大约六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制成了第一个轮子;大约四千年前,人们发明了车子。

古埃及人认为圆是神赐予的。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在描述圆时说到“一中同长也”,也就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

2.初步感知圆。

老师:圆是如此的神奇,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学生借助圆形的实物,画圆并剪下来。

组织交流:画圆与画用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体会圆的特征——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

(1)认识圆心。

让学生拿出剪下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引出圆心,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画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出来。

板书:圆心O(2)认识直径。

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刚才折的每一条折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提问:谁能说一说直径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在纸片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标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8.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数与形的第一课时。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图形的规律,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和数量关系的知识基础,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们也能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但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层次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图形的规律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发现图形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3.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并发现图形的规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发现图形的规律。

2.情境教学法: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例如,展示一些图案,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图形的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探索并发现这些规律。

例如,给出一些图形的组合,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人教版(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 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人教版 (1)教案分数乘整数教学内容:1.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含义和计算法则。

2.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技巧。

3. 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含义和计算法则。

2. 学生能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技巧。

3.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和运算技巧。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水果(如苹果、香蕉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果的分配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来表示水果的分配情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分数乘整数的算式,如2/3 × 4、5/6 ×2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算式的特点和规律。

3. 讲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等于分数的分子乘以整数,分母不变。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分数乘整数的例题,如2/5 × 3、4/7 ×2等。

2. 引导学生 stepstep 地解决这些例题,注意讲解运算技巧。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乘整数的练习题,如3/4 × 5、2/9 × 4等。

2.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思路和运算技巧。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设计一份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和一些 key points。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布置一些分数乘整数的回家作业,如1/2 × 6、3/5 × 4等。

2. 提供一些分数乘整数的练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练习。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解决分数乘整数问题时,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运算技巧?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同步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同步教案(第一课时)

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想?2.导入新课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㈠教学题例1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课件出示方位图,点击后,逐个出现四个方向。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课件动画演示,使学生看到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度的过程)(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 百分数(一)-第1课时 认识百分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 百分数(一)-第1课时 认识百分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6单元百分数(一)第1课时认识百分数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百分数,能用百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情况。

2.掌握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和小数的方法。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认识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学会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和小数。

•难点:灵活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百分数概念解释和实例演示的PPT。

2.教辅资料: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和小数的练习题。

3.板书工具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一个简单的生活例子引出百分数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班上有30人,已有25人交了作业,我们可以用百分数表示已经交了作业的学生人数。

2. 概念讲解•定义:百分数是百分之一百的意思,通常用符号“%”表示,比如25%就是25/100。

•实例讲解:通过几个具体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含义。

3. 转化为分数和小数•百分数转化为分数:直接在百分数后面加上分数线,如25%转化为分数为25/100。

•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将百分号去掉,除以100,如30%转化为小数为0.3。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将给定的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和小数,并解释其含义。

5. 实际应用通过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如某班级男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多少,或者商店打折后的价格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概念,学会了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和小数,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六、作业布置1.完成教师布置的百分数练习题。

2.思考并列举三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掌握相关转化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12:比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12:比 第一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选教案《12:比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12:比》这一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比号、前项、后项以及比值等基本概念。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写出比,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的大小比较和化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和小数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比的概念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同时,学生对于比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号、前项、后项和比值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写出比,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化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号、前项、后项和比值的意义,能够正确地写出比。

2.难点:比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和讨论,主动探索比的概念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比的概念、实例、练习和拓展等内容。

2.学习素材:包括图片、故事和实际问题等。

3.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故事情境,引入比的概念。

例如,讲述两个同学比较身高,引发学生对比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比的概念、比号、前项、后项和比值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初步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比的练习,如写出给定事物的比,比较两个比的大小等。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比的化简问题。

每组选取一个复杂的比,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找出化简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比较价格、运动员比较成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页 共2页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内容。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5个12是多少?
用加法算:12+12+12+12+12
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被乘数和乘数各表示什么?
2、计算:
=++636261 =++10
3103103 问:10
3103103++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 3、小结:
(1) 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被乘数表示相同
的加数,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的个数 。

(2)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新授
教学例1。

出示例1: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块蛋糕,每人吃
92块,3人一共吃多少块? 用加法算:32969222929292
==++=+
+(块) 用乘法算:3
2969329222929292392==⨯=++=++=⨯ (块) 问:这里为什么用乘法?乘数表示什么意思?
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和的简便运算。

学生齐读一遍。

练习:说一说下面式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做一做第3题。


问:那么分数乘以整数方法应该是怎样算?(通过观察例1,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巩固练习。

1.第2页做一做。

2.练习一
第2页共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