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滕王阁序》课例赏鉴

合集下载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赏析

《滕王阁序》赏析《滕王阁序》赏析一、作者简介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隋末王通(号:文中子)之孙。

祖父王通,号文中子,是隋末著名学者,著作甚多。

从祖王绩,则是隋末唐初对唐代诗歌有开创之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直接影响了王勃的诗作。

父亲王福畤,任太常博士。

家风使然,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

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举,对台策,很受考官吏部员外郎皇甫常伯的赏识,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

一次,适逢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刚刚打通的仕途因此而毁于一旦,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

王勃恃才傲物,在虢州参军任上与同僚的关系搞得很僵。

当时有官奴曹达犯了死罪,王勃不知为什么却把他藏到自己府内。

后来他又害怕此事泄露出去,就私下把曹达杀了。

事情很快被发现,王勃被判死刑而入狱。

后又巧遇赦除名,免了死刑。

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从雍州司户参军的位置上被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春天,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

一路经洛阳、扬州、江宁,九月初到了洪州。

在这里王勃留下了《滕王阁序》这一传世名篇。

王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其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尤以五言律诗为工。

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

王勃的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

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

在“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

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关于《滕王阁序》的写作,还有一段颇为生动的故事。

滕王阁新修完毕,府帅阎伯屿于重阳节在滕王阁宴请宾僚,八方人士,济济一堂。

阎公有女婿名叫吴子章,文章写得颇好。

阎公有意在此盛会上显示女婿文才,便提前让吴子章写就了一篇《滕王阁序》,待到宴会上亮出来,以为即席赋就。

宴会上,阎公果真拿出笔墨,送到一个个宾客面前,请在座的写《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优秀9篇

《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优秀9篇

《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优秀9篇《滕王阁序》的翻译讲解和鉴赏篇一哈十三职白静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滕王阁序赏析版

滕王阁序赏析版

滕王阁序赏析版
滕王阁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赞美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
滕王阁的美景和辉煌历史,表达了作者对滕王阁及其主人的敬仰之情,并借此表达了王勃自身的志向和追求。

文章结构
滕王阁序由七节构成,每节有约28个字。

整篇文章共分四段,每段都以描述滕王阁自然景色为开篇,然后逐渐过渡到表达作者的
抒情之情和意义。

描述滕王阁的美景
作者用豪迈、绮丽的笔触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滕王阁矗
立在峻岭之上,登高俯瞰,可以眺望远方的江河山峦。

楼台巍峨高耸,雄伟壮丽,气势磅礴。

楼内饰以黄金、玉石、画作和珍贵器物,装饰华美。

借滕王阁表达敬仰之情
滕王阁作为一个宏伟的建筑,展示了历史的辉煌和文化的繁荣。

作者表达了对滕王阁及其主人的敬仰之情,将之作为自己追求的目
标和榜样。

作者向读者展示他对科举功名和地位的向往,并通过描
写建筑和主人的形象来赋予滕王阁以崇高的象征意义。

王勃的志向和追求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以自己的经历和追求来呼应滕王阁的
意义。

他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奴役的愿望,追求心灵的自由和个人
的成就。

通过与滕王阁的对比,作者表明自己的志向远超过功名利禄,更加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价值。

总之,滕王阁序是一篇以描绘美景和表达敬仰之情为主线,以
展示个人追求和志向为辅线的文章。

它通过富有情感和气势的语言,展示了王勃的思想追求和创作意图,也表达了对滕王阁的赞美和景仰。

教学案例分析: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案例分析: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

教学案例分析:高中语文《滕王阁序》教案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以高中语文《滕王阁序》为教学内容,针对该教案进行分析和讲解,以便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

一、文本解读部分1.文本来源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文本来源。

作品是唐代大诗人王勃所作,王勃年少有才,被誉为“文章宗匠”。

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王勃的诗词作品和资料,以让学生对《滕王阁序》的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2.文本背景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滕王阁序》的背景。

作品写于唐贞观四年(630年),是王勃奉旨为吴兴太守时所作。

吴兴是唐代温州的邮亭之地,而滕王阁是吴兴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位于临海市城南。

让学生了解这些背景资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滕王阁序》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进而在学习中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魅力。

3.文本结构在了解了《滕王阁序》的背景、来源之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作品的结构。

从整体上来看,《滕王阁序》分为序跋两部分,共305个字。

“序”部分从自然景色入手,全面生动地描绘吴兴之美,进而点出吴兴“有山、有水、有人家”三大特征,既凸显了吴兴的文化底蕴,又彰显了“共华夏之言,流中夏之美”的意境。

而“跋”部分则表达了王勃游览滕王阁的心境,反映出作者对历史、文化、美的追求。

了解作品的结构,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特点和作用,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文本和运用文本知识。

二、语言运用部分1.修辞手法在学习《滕王阁序》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认识作品中重要的修辞手法,例如象征、比喻、排比、夸张、对仗等等。

例如在《滕王阁序》中,“高迈凌云,水漾清波”,用“凌云”来形容高度,“漾清波”来形容水波,显现出吴兴“山水如画”的美景。

理解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对于学生文章的写作和阅读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

2.语言风格《滕王阁序》在语言风格上非常文雅,采用了古朴、优美、清新的文风。

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理解并领略这种古典文学的魅力,使学生对历史文化底蕴产生更深的理解和感受。

《滕王阁序》解读与赏析

《滕王阁序》解读与赏析

《滕王阁序》解读与赏析《滕王阁序》解读与赏析作者极力描绘宴会的豪华快乐,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贤主嘉宾”的融融之乐推向极致,以反衬下文的“兴尽悲来”。

]四美具,二难①并。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样美事都齐备,贤主、嘉宾这两样难得的条件也一应俱备。

①四美、二难:历来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语出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诗集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二难,指贤主、嘉宾二者难得。

第二种解释,四美,指音乐、饮食、文章、言语。

《文选》刘琨《答卢谌》:“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

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李善注:“四美,音、味、文、言也。

”二难,指明哲,坦诚。

语出《世说新语•规箴》:“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

今君一面尽二难之道,可谓明德惟馨。

”参看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本书采用第一种说法。

)[这是本段的关键句子,在内容上,有归结上文的作用;在结构上,有过渡转折的作用。

文章改用三字句,节奏的变化,暗示表现手法和情绪的变化,从此文章由描写转入抒情,心绪亦由喜悦渐生悲慨。

]穷睇眄①于中天②,极娱游于暇日。

(向空中放眼远望,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娱。

①睇眄:dìmiǎn,看。

②中天:长天、遥天。

)[这两句将视野由宴饮娱游扩展到阁外“中天”,以引起下面对宇宙、人生的感叹。

]天高地迥①,觉宇宙②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③之有数④。

(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到了尽头,悲伤随即而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个定数。

①迥:远。

②宇宙:《庄子·齐物论》:“天地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③盈虚:盈满亏损。

这里的意思是人生遭遇或好或坏,事业或成功或失败。

④数:运数、命数。

)[两个四六句,前句承“穷睇眄于中天”而来,写天高地远,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后句承“极娱游于暇日”而来,写乐极生悲,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数。

《滕王阁序》鉴赏

《滕王阁序》鉴赏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文章在开篇便交代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通过“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等句,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和地理位置的优越。

接着,王勃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秋水长天、落霞孤鹜的美景之中,令人陶醉。

这种写景的手法不仅展示了王勃高超的文学造诣,更为后文的抒情议论做了铺垫。

在描绘完滕王阁的美景后,王勃笔锋一转,开始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感叹自己虽有机会参加宴会,但面对高官显耀,又不免感到几分心酸悲怆。

他慨叹自己的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郁闷和不平。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有怀投笔、请缨报国的情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这种情感与前面的景色描写形成了有机的统一,使整篇文章在情感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滕王阁序》在句式和用词上也堪称典范。

文章中的对偶句不仅句式工整匀称,而且错综多变,读来节奏明快,整齐和谐,铿锵有力。

同时,王勃善于选词炼字,活化物态,如“飞阁流丹”、“层台耸翠”等句,都使得静物变得富有动态之感,确实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总的来说,《滕王阁序》以其优美的文笔、深邃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它不仅是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骈文的瑰宝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鉴赏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勃的才情和抱负,也可以领略到唐代文学的魅力和风采。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这篇序文在文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其鉴赏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章以壮丽滕王阁的景色开篇,通过“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等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滕王阁的地理优势和周围环境的辽阔壮美。

随后,王勃又借助“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等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秋日滕王阁的宁静与深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一美景之中。

《滕王阁序》课例赏鉴

《滕王阁序》课例赏鉴

《滕王阁序》课例赏鉴【教学目标】1.提高文言文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合作讨论体味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文字的韵味。

2.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3.培养青年人失意不失志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1. 提高文言文阅读和欣赏的能力,体味文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文字的韵味。

2.合作讨论体会分析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王勃壮志难酬却穷且益坚的豁达精神。

【课堂实录】一、情境导入(投影滕王阁序的照片。

)师:同学们,照片上的高楼就是著名的滕王阁, 它是初唐时唐高祖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所建。

竣工后,洪州都督阎公重加修整,并在重阳节于此大宴宾客。

当时一位青春年少的诗人来到了滕王阁宴会,并即席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

这位年轻诗人是谁呢?对, 他就是被称之为“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我们知道唐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文学发展最为恢宏磅礴的巅峰时代,“初唐四杰”可谓是这个文学盛世的开创者与奠基人。

而在中国古代“万人曰杰,万杰曰圣”,可见只有万里挑一的人可称之为“杰”,和圣人也仅有一步之遥。

年轻的王勃就是整个大唐初期万里挑一的人才,他才思泉涌,笔端生花,荣登“四杰”之首,成为初唐文坛这个浩瀚星空中最璀璨夺目的一颗新星。

他即席写下的这篇《滕王阁序》也使得滕王阁位居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首而名扬四海。

我们不禁要问,这个年轻的文坛俊杰究竟赋予了《滕王阁序》怎样的艺术魅力呢?有人说,《滕王阁序》其实是一首赞歌,有人说它是一首悲歌,还有人说它是一曲壮歌。

那么它究竟是哪一种?何以如此神秘动人?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滕王阁序》,踏上探索这篇文章秘密的独特旅程。

(板书:赞歌悲歌壮歌)二、课文重点段落研读(一)赞歌1.学生初读。

师:同学们,传说王勃在滕王阁宴会上刚挥笔写下《滕王阁序》的开头,都督阎公就嘲笑他说:“亦是老生常谈。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文章的第1 段只概写了滕王阁的风貌,引出与会人物,看似毫无新意,王勃却在这样的序曲下酝酿着高歌的笔力。

《滕王阁序》赏析(3)

《滕王阁序》赏析(3)

《滕王阁序》赏析(3)《王阁序》写景“四美”《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

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

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

“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 “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的远景。

这种写法,是《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读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

而“落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

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王阁独为第一。

”。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5课《滕王阁序》赏析3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5课《滕王阁序》赏析3
三、含蓄委婉,述志言情
在大量的铺陈叙事之后,作者借含蓄委婉的笔法,腾挪跌宕之气势,宴游唱和之欢娱引出人世之艰难,仕途之崎岖,怀才之不遇,抒写了报国无门却奋发向上的执着态度。如第四自然段,兴尽悲来,“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委婉地抒发远离京城浪迹天涯之情。接着由关山难越,想到仕途失意,借屈原、贾谊、冯唐、李广的典故,抒发有志难伸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所赖君子安贪”三句,表达不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精神,又以大鹏自比,表明扶摇直上九霄的凌云壮志。而后又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说法,表明早年虽失意,但拯时匡世之信念并未泯灭。同时又反用“贪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出淤泥而不染”、“穷且益坚”之志。作者正是借多样的历史典故,委婉含蓄地述志言情。
四、词藻华美,语约言丰
唐初的骈体文,还有齐梁之余风,辞藻繁多,典故滥用,即以形式上的浮艳来掩盖内容上的空虚,但王勃的《滕王阁序》却用骈文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内容,再现了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落魄与奋进的感情历程,真可谓辞藻华美,语约言丰。其中妙词佳句,今天还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如“星分翼轸”、“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雄州雾列”、“俊采星驰”、“胜友如云”、“高朋满座”、“关山难越”、“萍水相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老当益壮”、“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读之如饮醇酒,久而弥笃。典故如陶渊明、曹植、谢灵运、冯唐、李广、贾谊、梁鸿、贪泉、涸辙、北海、阮籍……这些典故并未使人陷入浓云晦雾之中,而是清新疏朗,意味隽永。读之令人荡气回肠,感染力极强。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5课《滕王阁序》赏析3
《滕王阁序》是唐人王勃用骈文写的佳作。此文内容丰富,情真意切;对仗工整,声律和谐;手法多变,格调迥异;骈散结合,语言华美。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广为传颂。在高中教材中,此文一直为广大师生所喜爱。这里,仅就个人对文章的一点浅陋理解,将本文的艺术手法作以简要梳理。

《滕王阁序》诗文赏析及鉴赏

《滕王阁序》诗文赏析及鉴赏

《滕王阁序》诗文赏析及鉴赏(2)《滕王阁序》诗文赏析及鉴赏第七节是结篇,也是王勃全文的总结。

他以一声”呜呼“的叹息起笔,给人以一种又要大发失意之志的感觉。

谁知王勃岂是常人所能把握,他用字合情理,岂能作无谓之笔呢?接下去”胜地不常,筵席难再“.犹如生花之笔,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可众人犹未回神,王勃却又转折笔锋”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自感叹而伤神,浑然一体,不着痕迹的'将悬念折了又折,虽心意相同,然一愉一悲,更添其时宴、人之牵念。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至此,王勃之意陡然明了。

非王子安不尽欢也,实是盛宴难离,知音难弃也,如此谦卑之语,当博其时宴上人之欢也。

可王勃一题二意,既拍了宴会上的人的马屁,也应了此赋是应景之作的原意。

更抒怀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即好景不常,虽有意于好景,然天下又有几人能常留好景呢?此深深的感叹,应是王勃当时的实际心意。

”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最后的收尾,王勃有点自得,因为其作实名是《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也即其时的引子。

他的意思是说,既然有了好的引子,相信其后的赋定是佳作。

然其序已冠绝古人,何人在此序下还敢献丑呢?”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王勃让宴会上的人作其赋,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金玉在前,非佳材何敢跟其赋,实多言矣。

吾不知其时宴上人等是否还作其赋,但世之留存,唯王子安之序也,常引之为憾,然莫可奈何也。

王勃以此语结句,像似歉逊,但傲然文人之气,跃然纸上。

以此收篇,并无不妥,只是苦了宴上诸人,不知其时何以为继。

主要内容《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唐王勃作。

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

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5课《滕王阁序》赏析2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5课《滕王阁序》赏析2
原文: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翻译:(汉代的)孟尝高尚纯洁,空空地怀抱报效国家的雄心;(晋朝的)阮籍放荡不羁,哪能效仿他遇穷途而痛哭。
讲解:两个“之”字都是结构助词“的”。
鉴赏:此为抒怀的第四层,两个典故,借着对孟尝、阮籍的否定性评判,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但读来却觉着,其中蕴含着不尽的的哀婉。
翻译:啊!时运不顺畅,命途多坎坷。冯唐(那么)容易衰老,李广(那么)难得封侯;把贾谊贬谪到长沙,不是没有圣贤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角避居,难道缺乏清明的时代?
讲解:“屈”“窜”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贾谊委屈”“使梁鸿逃窜”。“于长沙”“于海曲”都是介宾短语作补语。
鉴赏:一个叹词发端,转而为更加强烈的抒情。其下三组句子,分三个层次作着同一个感叹: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第一层表达基本认识,第二层举两个例子,来宽慰和自己一样的失意之人,第三层用一个否定判断和一个反诘论述,言之凿凿,情之切切。
讲解:“穷”、“极”都是到极点之意。“于中天”“于暇日”都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了。两个“之”字都是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
鉴赏:“穷”“极”二字,将视野又一次扩展到宴会之外,境界更加廓大,情绪却将由喜而转忧。其后两个四六句,一方面体悟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另一方面,感叹人生无常,盛衰有定,充满了哲理玄思。这一玄思之中所蕴藏的人生的孤独感,将贯穿以下的所有文字。
原文: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翻译:(今天的盛宴可比西汉梁孝王)睢园中竹林聚会,(文士们的饮酒的)豪气超过了(东晋时的)陶渊明;(好像有后汉时)邺水河畔(曹植)咏荷花的才气,文采(好像)超过了南朝的临川刺史谢灵运。
讲解:这里使用的都是借代修辞,用相关的事物来代人物或事件。
鉴赏:两组句子,极写宴会之欢娱场景。引用典故,暗示出宴会的豪华,人物的高雅,含蓄凝练。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5课《滕王阁序》赏析1

人教新课标必修5第5课《滕王阁序》赏析1
4.多典浓缩,加强效果——连用
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加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
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26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
3.上下浑成之美
“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
“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佳》,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

唐代文化浓缩:《滕王阁序》赏析

唐代文化浓缩:《滕王阁序》赏析

唐代文化浓缩:《滕王阁序》赏析简介《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

作品以写宴会同乐为背景,融合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及士人理想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变幻之中的迷茫与困惑,展现出了对文化繁荣和家国兴旺的期望。

文学价值1.艺术风格:《滕王阁序》采用骈文形式,语言优美华丽、运用众多修辞手法。

句句工整,章法严谨,体现了唐代文章的严谨性和繁复性。

2.内容丰富:作品通过描绘宴会场景及人物形象,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士人志向和权力斗争等方面内容。

3.思想价值:作品中表达了作者对士人理想和忠诚的追求,同时也显露出他对社会变革和道德沦丧的担忧与批判。

文化背景1.唐代文化繁荣:唐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峰时期之一,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杰出的文人。

2.士人思想风潮:唐代士人注重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追求忠诚、正直与理想境界。

《滕王阁序》赏析1.描述宴会场景:描绘了盛大的宴会场面,尽情展示了权贵富丽堂皇的生活方式。

2.展示士人风采:通过对主人公滕王、韩湘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现了士人气节、才华和志向。

3.表达对时局的思考:作者通过文字表达了对当时动荡不安社会状况的担心,并提出希望国家稳定昌盛的愿望。

4.歌颂壮志豪情:写作中充满豪迈气概,展示了作者对理想和抱负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态度。

结论《滕王阁序》是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及艺术价值的作品。

其在描摹唐代社会风貌、展示士人志向和表达对时局的思考方面具有独特之处。

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滕王阁序》在唐代文化中浓缩了繁华与沧桑、豪情与哀愁,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高三上册课文《滕王阁序》鉴赏

高三上册课文《滕王阁序》鉴赏

高三上册课文《滕王阁序》鉴赏高三上册课文《滕王阁序》鉴赏欣赏一篇古文,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赏析,比如文章中心、文章意景、抒情手法、表现方式等方面。

《滕王阁序》不管从哪个方面,都堪称是“千古奇文”,下面语文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这篇高三上册《滕王阁序》课文鉴赏,各个角度分别展示了文章不同的美,一起来欣赏下吧!一、整体感知本文原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全文运思谋篇,都紧扣这个题目。

全文共分四段,第1段历叙洪都雄伟的地势、珍异的物产、杰出的人才以及尊贵的宾客,紧扣题中“洪府”二字来写;第2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近观远眺,都是浓墨重彩,写出了滕王阁壮美而又秀丽的景色,紧扣题目“秋日”、“登滕王阁”六字来写;第3段由对宴会的描写转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紧扣题目中“饯”字来写;最后一段自叙遭际,表示当此临别之际,既遇知音,自当赋诗作文,以此留念,这是紧扣题中“别”、“序”二字来写。

由此看来,全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谓丝丝入扣,层层扣题。

二、局部思路揭示本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而局部思路的布局谋篇,取舍立意,亦颇见为文之功底。

以第五段为例说明作者的情感起伏脉络:先用一连串短句抒发感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冯后易老,李广难对。

”而后长短结合,抒发自己的愤郁悲凉:“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最后又用先短后长的一组对偶表明心志:“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铿锵的语调表达了自己不甘沉沦的决心。

三、精彩语句揣摩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赏析: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滕王阁序》课文解析

《滕王阁序》课文解析

《滕王阁序》课文解析滕王阁序课文解析《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辞章。

它以描写滕王阁为背景,以褒扬历史名人滕王和赞美滕王的文化成就为主题。

本文将通过解析《滕王阁序》的文本结构、意境描写和语言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之作。

一、文本结构《滕王阁序》总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序言、记事和结语。

序言部分通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一句,描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象,为后文的叙述打下了基础。

接着进入记事部分,通过讲述滕王从擅长文学到成为一代豪杰的过程,展现了他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

最后是结语部分,通过“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一句,表达了对滕王辽阔胸怀和忠诚心志的赞美。

二、意境描写《滕王阁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给人以深深的艺术享受。

在描述滕王阁的时候,作者用“郁乎苍苍,匪躬之殇”来形容阁楼的壮美和气势,让人感受到了阁楼的庄严和恢弘。

同时,通过描绘滕王的丰功伟绩和文化造诣,构建了一个英雄形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一份崇高和豪情。

三、语言特点《滕王阁序》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独具一格。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比喻、夸张和排比等手法的使用。

比如“沈园”比喻滕王的文学成就,“豪华”、“繁华”和“贪赃枉法”这些夸张的词语则用来形容滕王的行为特点。

而排比则在描写滕王的辉煌生涯和忠诚众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一篇极具艺术价值的辞章。

通过对文本的解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它的文本结构、意境描写和语言特点,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滕王这位历史名人的伟大和文化贡献。

这篇作品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是文学界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传诵。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

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

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但用典多,文辞简奥的特点又往往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此,要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地方,督促学生查找有关词典资料以加深理解。

这些工作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做了充分而必要的强调。

考虑到理科班学生在下面查资料的积极性不高,直接给出预习题目。

学习中,充分利用本文句式对偶、音韵和谐、辞采华美等特点,加强理解和诵读。

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

文意的理解重点放在第五段所运用的几个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实词的理解,利用句式特点加以体会。

深入探究的问题放在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案例题旨】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发言,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是被动式接受和机械式记忆。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

在“对话式”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传授与接收、灌输与接受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流关系。

在课堂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可以不受教师预设问题和固有概念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而古代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如何在学生自主解决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对话式交流和探讨是本案例思考的核心问题。

【案例过程】第一课时一、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整理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典故。

3、了解有关滕王阁的历史传说,丰富文化知识。

3、回顾“序”的文体知识,将《兰亭集序》温习一遍。

4、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联系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兴悲之由并将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情感的变化进行比较。

王勃《滕王阁序》鉴赏

王勃《滕王阁序》鉴赏

王勃《滕王阁序》鉴赏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滕王阁序》教学案例分析

03
《滕王阁序》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 、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滕王阁序》的文意 和艺术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滕王阁序》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选择
80%
重点内容
《滕王阁序》以其优美的语言 、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 审美情趣,展现了中华文化的 博大精深。
《滕王阁序》的传承方式
文本传承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经典的文 学作品,通过文字传承的方式, 被广泛传播和阅读,流传至今。
艺术传承
《滕王阁序》被多种艺术形式所 演绎,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通过艺术传承的方式,让更多的
《滕王阁序》的创作背景、文章 结构和语言特点。
100%
难点内容
分析《滕王阁序》的文意和艺术 手法,体会作者情感和思想。
80%
拓展内容
介绍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和作者生 平,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过程。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滕王阁 序》的理解和感受。
人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
文化传承
《滕王阁序》作为中国文化的代 表之一,在传承中华文化、弘扬 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滕王阁序》在当代的影响
教育影响
旅游影响
《滕王阁序》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成为学生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之一, 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滕王阁序》作为江西南昌的重要景 点滕王阁的代表性作品,吸引了大量 游客前来游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 发展。

《滕王阁序》诗文赏析及鉴赏

《滕王阁序》诗文赏析及鉴赏

《滕王阁序》诗文赏析及鉴赏导语:《滕王阁序》中“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此两句是王勃铭志之语,短短二十字,将他的高傲风骨,积极向上在危难之时不坠志向的心衷描写的极其到位。

诗文赏析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

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

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

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

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

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

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

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

”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课例赏鉴【教学目标】1.归纳概括《滕王阁序》中写景和抒情的技巧,仿《滕王阁序》创作《中秋佳节登甲秀楼有感》。

2.在引导学生欣赏甲秀楼图片、了解贵阳历史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积累素材,为写作作铺垫。

3.学会用发现、欣赏的眼光感受身边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学以致用,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

【课堂实录】一、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师: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完成了对《滕王阁序》的学习。

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课文,如果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同学们觉得是哪两个部分?(生思索。

)生1:写景和抒情,课文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二、分析景物描写之美师:对文章的把握比较准确,文章里面的景物美不美呢?众生:美。

师:美在哪里?同学们喜欢哪些写景的句子呢?生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吗?生1:潭水青碧,暮霭中山峦呈现出一片紫色。

师:这一句,主要是从哪个角度写景的?生1:色彩,颜色搭配很美。

师:嗯,从色彩搭配来写景的。

还有同学要分享吗?生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晚霞的辉映下,空中飞来孤独的野鸭,放眼望去,水和天连成一片,没有尽头。

师:刚刚你的描述中说到“放眼望去”,说明你在描述这段景物时视线是有弧度、有变化的,能说说你的视线在怎么变化吗?生2:先是往上看见空中的落霞和孤鹜,再是看见下面的水面,最后放眼远望,看见水天相接。

师:很好,这里面有关景物描写的空间角度,是什么?众生:从上到下,从近到远。

师:很好,这篇文章里还有一种景物描写更是奇妙:“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两种声音在近处的时候作者实际上肯定能听到,它们飘到很远的地方时,作者实际上还能不能听到?众生:不能。

师:这是什么写法?众生:实写、虚写。

师:很好,概括一下。

(板书)色彩变化之美远近交错之美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相衬之美三、分析情感抒发之妙师:文章里面其他的写景语句同样具备这些特点,同学们可以下去继续感悟。

因景生情,面对如此妙景,王勃又抒发了哪些情感?(学生思索。

)生3:“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无奈。

师:宇宙无穷无尽,命运自有定数,为什么让作者觉得无奈?生3:因为人生很短暂,宇宙又是那么无穷无尽;还因为命运自有定数,不按照人的想法而改变。

师:这里面有两组对比的元素,哪两组?生3:渺小的个人和广袤的宇宙,理想和现实。

师:已经慢慢品出味道来了,还有什么情感?生4:酒逢知己的欣喜。

师:又是一组什么元素呢?生4:个人与他人。

师:很好,还有吗?生5:“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才不遇的愤懑、飘零他乡的孤独。

理想和现实,还有个人与他人。

生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理想和现实,暮年和青春。

师:好!咱们把刚刚同学们说的整理一下。

(板书)无奈愉悦孤独欣喜愤懑决心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情感还可以总体性地归为一对对立元素,思考一下,是什么?众生:消极和积极。

师:消极的和积极的,消极的情感是作者真实的遭遇,积极的情感是作者乐观的态度,在消极中读出苦涩,在积极中读出振奋,消极和积极相融合才是圆满。

同样,人和宇宙、短暂与永恒、理想和现实、个人与他人、暮年和青春,它们都是一对对统一而又对立的整体,按照你们政治课上说的,矛盾的双方对立而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四、欣赏类文名楼之姿师:我们看几篇诗文。

(投影)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7:今非昔比,现在与过去,故人乘着黄鹤走了,只留下现在的黄鹤楼。

师:非常棒!从时间维度上的划分。

那么当诗人面对“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些景物,抒发思恋家乡的愁绪,又是一对怎样的元素?众生:景和人。

师:很好!景物和人物,人触景伤怀,景因人动情。

再看一段文字。

(投影)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师:这是我们学习过的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范仲淹看来,个人的悲喜不应受个人的得失荣辱影响,而应该———众生: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

生8:个人与社会!五、仿写抒发“甲秀”之感师:反应很敏捷!任何一篇有名的诗文,其情感都不是单一的,因为这些丰富的情感成就了一篇篇的美文,又因为这些美文,一些亭台楼阁得以闻名千古。

刚刚大家提到的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被称为中国三大名楼,想不想再加入一座楼,变成四大名楼?众生:甲秀楼。

师:知道甲秀楼为什么叫作“甲秀楼”吗?“甲秀”是什么意思?(生迷茫。

)师: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也就是1598 年,取“科甲挺秀”之意,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很重视文化教育,建楼的用意深远,目的在于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挺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从一个不毛之地变成了一个出了许多著名人物的灵秀之地。

师:好,任务来了。

(投影)作业:仿照《滕王阁序》的写景和抒情技巧写作文,字数不限。

题目:中秋佳节登甲秀楼有感这个题目里面包含了什么信息?众生:时间、地点、事件。

师:中秋佳节这个节日会给你带来哪些信息?还有,甲秀楼这座楼有哪些特殊含义?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你们的作文吧。

(15 分钟后,展示学生作文片段。

)作文片段1:夜色中的甲秀楼独领风骚,它矗立于南明河畔,金碧辉煌,宛似一颗光芒四射的夜明珠。

登上甲秀楼,放眼望去,灯火通明,霓虹灯在路旁窃窃私语,像是在赏月一般;路边的行道树晃动着身子,像是在和月亮招手一般。

水中的鱼儿,在月亮的倒影里面穿梭,像是在和月亮捉迷藏一般。

它们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呢?原来是因为中秋节到了,它们正在庆祝中秋呢。

师:这一段写景,把甲秀楼比作夜明珠,用拟人手法写道旁的树,这些语言比较美,比较生动,但是《滕王阁序》里的写景技巧还没有完全把握,或者说,你的视野还不够开阔,甲秀楼周边有哪些景物:远处?近处?生:远处有山、有高楼,近处有桥、有河、有楼。

师:嗯,视野开阔了,往上看是什么,往下看呢?生:是天空,还有月亮,下面是河水,河水里面的鱼和倒影。

师:是不是更充实了?它们的色彩呢?生:山是翠绿色的,远处的高楼是五彩的,甲秀楼上染有朱红色,还有棕色、白色。

天空是青色的,月亮泛着白光,河水的倒影有很多颜色,还有月亮映在河水里的颜色。

师:如果把你刚刚想到的景物放到你的作文里,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是不是就充实了?再看一位同学的作文。

作文片段2:登甲秀楼,玉盘星空挂,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就像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不禁让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想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孤寂缠身,周围的热闹繁华与我何干?心中感慨道:“中秋佳节夜,谁知游子伤?唯有望月思故乡。

”举杯欲饮,安慰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师:这篇作文,在情感描写上是有变化的,但是变化太突兀,特别有一处刚刚还在抒发自己孤独无人知晓的悲情,又马上转而乐观,说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如果在中间安插上一些过渡式的语句,是不是更自然?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我对这二位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文段再作修改。

(生修改习作。

)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刚才那两位同学的习作修改得怎样。

作文片段1(修改稿):夜色中的甲秀楼独领风骚,远处看去,它矗立于南明河畔,宛似一颗光芒四射的夜明珠,横匾上浓墨赤金的“甲秀楼”三字在夜色中熠熠生辉。

登上甲秀楼,放眼望去,霓虹灯在路旁窃窃私语,像是在赏月一般;路边的行道树晃动着身子,像是在相互亲热地打招呼。

青蓝的天空中明月高挂,放出清冷的白光,水中的鱼儿,在月亮的倒影里面穿梭,像是在和月亮捉迷藏一般。

远处的高楼更是闪耀着耀眼的色彩,与背后墨绿的小山一起在这夜色中静默。

作文片段2(修改稿):登甲秀楼,玉盘星空挂,皎洁的月光洒在湖面就像盖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月是故乡圆”,这明月在家乡会不会又是另一种模样呢?想到这儿,不禁让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想起李太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身旁人影攒动,人们陪着朋友或是亲人在甲秀楼上赏月,哎,孤寂缠身,周围的热闹繁华与我何干?心中感慨:“中秋佳节夜,谁知游子伤?唯有望月思故乡。

”朦胧月影中仿佛看到双亲的笑脸,安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总有一天会和亲友团聚的。

(学生鼓掌。

)师:看来,我们这两位同学基本掌握了《滕王阁序》里写景与抒情的特点,并能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了。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这篇大家推荐上来的作文片段。

作文片段3:中秋,阖家团圆,吾求学在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行至甲秀楼,登楼赏月。

入夜,灯火通明,薄雾浓云,皓月当空,星火璀璨,登楼而望,仿若手可摘星,畅然快意。

江上清风拂面,看水中孤月,又觉兴尽而悲,独明月高挂,亲朋不在,时光流转,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夜深,凉风习习,月色变幻,放眼远望,天地相接,甲秀临风独立,华灯摇曳,如此浩然之景,吾愿以天地为境,鉴繁荣兴衰,举杯邀影,论千秋万载,孰圣孰王。

天明,盛地不常,悲欢离合,看灵山,此起彼伏,看朝霞,云卷云舒,看天地千金,一声轻叹,却只化为半盏香茗,不过尔尔。

师:这篇作文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在写景技巧上模仿了《滕王阁序》的特色,在抒情上也关注到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环境、消极与积极等多个维度,比较充实。

当然,作文也有自己的创新:文章结构严谨,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语言古朴有内涵,给甲秀楼披上了一层文化底蕴。

师(总结):情因景起,景因情灵,情景交融成就美文,古有王勃秋日登滕王阁饯别序,今有各位中秋登甲秀楼抒怀文,说不定哪一天,甲秀楼也会因为你们而闻名!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各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