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

合集下载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

元代文学史知识点总结一、元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历史背景的影响。

元初,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地区;后来,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了元朝,统一了中国的南北。

在这个时期,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文化交流频繁,文学融合了蒙元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二、元代文学的特点1. 融合:元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融合了蒙元族和汉族的文化特点,呈现出了独特的风貌。

在元代文学中,可以看到蒙古族和汉族的文学互相影响、相互渗透,创作出了很多融合了北方与南方文化特点的作品。

2. 戏剧:元代的戏剧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元代戏剧主要有元曲和皮影戏两种形式。

元曲以剧情曲折、音乐优美、表演生动而著称,其表演形式也对后世的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

皮影戏则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享有盛誉。

3. 小说:元代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元代小说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多种多样。

元代小说主要有民间故事、宫廷传奇、史话等,这些小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 元曲:《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爱情传奇戏剧,它描写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音乐和舞蹈的艺术魅力。

《西厢记》在元代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中国戏曲文学的珍品。

2. 皮影戏:元代的皮影戏以艺术手法和表演形式独特而著称,被视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三打白骨精》是元代著名的皮影戏剧,它以民间传说为题材,通过皮影和声乐等多种手段生动地表现了一个神怪传奇故事。

3. 小说:元代的小说作品丰富多彩,包括《聊斋志异》、《水浒传》等。

《聊斋志异》是元代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它以神怪、鬼怪为题材,富有超自然的想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水浒传》是元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描写义士抗暴的故事为主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

四、元代文学的影响元代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

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

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元代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演变经历,对于我们了解和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元代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这个主题,从不同维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元代文学的特点1. 独特的时代背景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特殊时期,这是一个政权更迭的时代,因此也给元代文学带来了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时代氛围。

元代文学在表现时代背景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自觉性,文学作品也反映了人们在时代变迁中的各种心理和生活状态。

2. 自然观念的转变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自然观念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之一。

元代文学中对于自然的描写、表现、感受等方面都出现了重要变化。

同时佛学和道教思想对于元代文学的自然观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其自然观念的进一步转化。

3. 大量民间元素的融入元代文学是以元朝为背景的文学,因此不仅具有中国特有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审美标准,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和民间文化元素。

这些元素对元代文学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元代文学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4. 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元代文学在面对自身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的时候,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和反响。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元代文学都有所表现,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各种态度和反应。

二、元代文学的演变1. 元曲的繁荣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性产物,其流派和作品数量在元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元曲不仅在文学作品形式上具有独特性,同时也在表达方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特点。

2. 文言文和白话文并存元代文学中,白话文作品的创作和发展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推广。

元代文学中白话文和文言文并存,二者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

白话文的创新和发展,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新的篇章。

3. 多元化的文学流派元代文学中,各种类型的文学流派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例如,南北元派、元学派、禅学派等,分别表现出不同的文学风格、语言特点和审美取向。

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
扮演:正末:乔公(第一折),司马徽(第
二折),关羽(第三、四折)。冲末:鲁肃。 杂:关平、关兴、周仓、黄文(东吴信使)。
(此为末本,由乔公、司马徽、关羽主唱。)
二、主题思想
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
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英武的民族英雄
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反抗元蒙统治者
“董西厢”的新突破:
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婚姻自由
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 了多情的才子,莺莺富有了反抗性;故事结 局以莺莺张生私奔团圆作结。
第三章
第一节
关汉卿
关汉卿的生
平和创作
元杂剧的奠基人,元代 剧坛的领袖. 号已斋叟,大都人,太 医院户。一说任职太医 院尹。其籍贯,一说为 祁州(今河北安国县) 人,一说解州(今属山 西省)人。
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
第三节
喜剧《救风尘》

一、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
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剧情:第一折:阻嫁。第二折:闻变。第三
折:解救。第四折:官判。
扮演:正旦:赵盼儿。外旦:宋引章。冲末:
周舍。外:安秀实。卜儿:宋引章之母。丑: 张小闲。外(孤):郑州守李公弼。
(此剧为旦本,由正旦赵盼儿主唱。)
如《错斩崔宁》和《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简贴和尚》。
2、艺术成就
首先,表现在故事情节生动感人。
其次,开始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划人
物。并出现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此外,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对话描写也是表现
人物性格特征的手段。
第二节
宋元说唱艺术与“董西厢”
一、宋元说唱艺术 宋元说唱艺术形式中诸宫调是当时最流行的

元代文学的特点

元代文学的特点

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它的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

本篇文章将从作者的背景出发,分别阐述元代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思潮、主题与情感、趋向性以及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多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元代文学的面貌。

一、作者背景元代文学的作者大都经历过蒙古族的外族统治,这一历史经历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

元代文学中,怀古抒情的情感倾向非常强烈,这也与汉族文学史上的其他时期截然不同。

因此,在探讨元代文学的特点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历史背景的影响。

二、语言特点元代文学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元代文学采用了大量的外来语词。

这与当时蒙古族的统治有关,也与当时中亚文化的传入有关。

此外,元代文学也吸收了传统汉族文学的优秀语言特点,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的语言风格。

2、元代文学中,有大量的口语化表达。

这种表达方式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有关,他们更加崇尚口语而不是书面语。

因此,元代文学也出现了很多口语化的表达,这使得元代文学的文风更加平易近人,更富有真实感。

三、文学思潮元代文学的文学思潮也十分特殊,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复兴。

元代文学作品中,很多作者都不满于元代的文化状态,对唐宋文化进行了反思并加以挖掘和继承。

2、世俗化。

元代文学与前代文学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加关注现实生活,描述的是更加真实世俗的人与事。

3、民族化。

元代是中国境内少数民族政权的代表,因此,其文学作品中的民族元素比较丰富,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质。

四、主题与情感元代文学的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怀古抒情。

元代文学中,怀古抒情的作品非常多,反映了作者们对于唐宋文化的敬仰与思念,也反映了他们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

2、现实主义。

元代文学比较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因此,很多作品的主题也是针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比如社会贫困、法律制度、家庭观念等等。

3、宗教思想。

元代文学中,宗教思想非常丰富,反映出了作者们对道、佛、儒等不同宗教思想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六)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六)元代文学
后期——
张可久.
张可久: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
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著有《吴盐》、《苏堤渔唱》、《小山北曲乐府》等散曲集
《窦娥冤》是中国著名悲剧之一,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都改编、演出过此剧。
单刀会
救风尘
拜月亭:《拜月亭》又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古代中国杂剧剧本,是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元代关汉卿作。共四折一楔子。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仅存曲词和部分宾白,主要写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合的婚姻爱情故事。
第六章元代文学
元曲: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双赴梦
玉镜台
二.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
一、白朴(1226~1306?) 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祖籍山西 河曲附近。生于金朝首都南京(开封)一个 官僚家庭。“幼经丧乱,仓皇失母”,赖诗 人元好问的收养和教育。 白朴聪颖好学,博览群书,谢绝出仕。 曾漫游真定、大都等杂剧演出兴盛的地方, 晚年移居南方,过着“诗酒优游”的生活。
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 杂剧创作
一、杂剧的南移 1.杂剧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人民南下定居。 ②南方(杭州)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大批北 方文人。 ③南北语言汇集,形成了独特的“官话”系统。 ④南宋保留的勾栏、瓦舍成为杂剧的演出场所。 ⑤南移线路主要以大运河和长江水路。
2.南方杂剧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元世祖至元13年(1276)至大德 (1279~1307)年间。杂剧初入南方,大 批作家南移。 ②元武宗至大(1308~1311)到元文宗天 历(1328~1330)至顺(1331~1332)年 间。代表作家郑光祖。前期作家退出戏剧 舞台。 ③元顺帝朝(1331~1368)到明初。杂剧 创作日见沉寂、萎靡--杂剧衰微。
1.李文蔚的《燕青搏鱼》。 水浒戏的代表作品。此剧情节虽然为后来 《水浒传》所无,但剧本对权豪势要横行无法的 揭露和对梁山英雄除暴安良的反抗精神的歌颂, 值得肯定。 2.尚仲贤的《柳毅传书》。 本自唐人传奇《柳毅传》。 此剧虽然涂抹了一层浓厚的神话色彩,但折 射出的仍然是现实人间社会的图景。具有浪漫色 彩。 此剧文辞本色秀丽,关目紧凑热闹,波澜迭 起,境界阔大。
四、宫天挺的《范张鸡黍》和秦简夫的 《东堂老》 略:
第七章
南 戏
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1.南戏的形成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宋元时期 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为区别于北方 盛行的杂剧而称之为南戏。因其产生于浙江 温州一带,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南戏大约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明代祝 允明《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之后, 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徐渭《南 词叙录》:“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 作《赵贞女》、《王魁》二种……”。

简述元代文学的特征

简述元代文学的特征

简述元代文学的特征
一、元代文学的特征
1、表达观点激进、思想开放
从“四书五经”到元代,中国文学从儒家文学向个性化文学过渡,元代文人以儒家为基础,但在思想上有了极大的开放,表达观点激进,他们勇敢地反对官僚政治,抨击官宦,批评宗教,甚至反对“四书五经”中的传统观念。

2、文风风趣、具有政治色彩
元代文学宣扬“无私”的思想,反对官宦极权,反映社会不公正和人民痛苦,主张改革,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文风活泼,风趣诙谐,使读者感受到它的精彩与活力,促使它的流行。

3、文体多样、富有创新
元代文体多样,涉及传奇、小说、诗歌、戏曲、书法、图画等,文学体裁日渐丰富,文学创作有所偏重,元代的文学创新力非常显著,它不仅提出了许多新的文学理念,而且有大量新的文体出现。

4、描写技巧灵活、富有想象力
元代文人的描写技巧灵活多变,他们擅长利用细节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塑造出令人难忘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影响。

总之,元代文学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文体,使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当时的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发挥了重
要作用。

第十二章 元代文学概述

第十二章  元代文学概述






元杂剧演出壁画
第三节 元杂剧兴盛的原因
1. 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迫切要求有 适合于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形式,杂剧应运而生。 2. 商品经济的发展,给戏剧演出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3. 演出与写作的明确分工,造就了一批演技精湛的著名 演员和写作水平较高的专业剧作家,既保证了剧本质量,也提 高了演出水平,使杂剧的地位迅速提高。 4. 文学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楔 子:指杂剧剧本中四折戏之外的过度段落,主要作用是
介绍情节和人物,加强情节之间的联系,位置比较灵活,可放 在剧首或折与折之间,也可放在剧末。 2. 演唱上:一个剧本四折戏共四套曲子均由主角一唱到 底,有旦本戏和末本戏之分。 3. 剧本构成上:元杂剧剧本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构 成,其中曲词和宾白是最重要的构成因素。
曲 词: 指受曲牌限制,有较严格的韵律,必 须符合演员演唱要求的段落 ,其作用是抒情,渲染气 氛和刻画主角形象。 宾 白: 指说的部分,分韵白和散白两种类型, 主要用于叙事、自报家门、交代故事来龙去脉等。 科 范: 指剧本中所规定的演员的主要动作、表 情以及舞台效果等提示性的文字,简称“科”。
元 代 古 戏 楼
第十二章
第一节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的突出特点
1. 文体上,雅文学与俗文学相互冲突并融合,但以杂剧、 南戏、话本等为主的通俗叙事文学形式占据主导地位,整个文 学创作呈现通俗化倾向。
2. 传统诗、文等雅文学形式衰落。 3. 诗歌、散曲等抒情文学也以通俗明畅为审美取向,明 显呈现通俗化特点。
成 吉 思 汗 塑 像
元 世 祖 忽 必 烈
元 代 至 元 通 行 宝 钞
第二节
元杂剧及其基本特征

大学语文 元代文学

大学语文  元代文学
[沉醉东风]想着俺汉高皇图王霸,汉光武秉正除邪,汉献 帝将董卓诛,汉皇叔把温侯灭。俺哥哥合承受汉家基业。则 你这东吴国的孙权,和俺刘家是甚枝叶?
2、公案戏——批判社会现实
有浓重的血泪控诉色彩,如《窦娥冤》、《蝴蝶梦》、 《鲁斋郎》等,发泄一腔悲愤,控诉权贵暴行,揭露官府枉杀 无辜的现实,收到社会批判的政治效果,洋溢着时代的精神。
艺术特点
一、多为眼起腔式,即弱拍起唱。这是北方音乐所具备的显 著特征之一。 二、这些曲调较多的终止在羽音,属于羽终止群体音乐。
诸宫调的题材大致可分三类:历史题材、爱情、题材和家 庭婚姻题材。其中有些题材对后世的戏剧、小说具有开启作用。 诸宫调具有通俗文学的艺术特性,表现为语言的通俗化、思想 内容的世俗化和审美趣味 的大众化。
元代文学
元杂剧和南戏 元代散曲 元代诗文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 被朱元璋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1368)止,其间约一百三 十四年。
一代又一代文学变迁,继唐诗、宋词后,元曲登上文学 舞台。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之下,融各种 表演艺术形式于一体完整喜剧形式。又称北曲。主要特色是: “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曲白相生”、是严谨完 整、个性鲜明的戏曲艺术。
刘知远 《刘知远诸宫调》不知撰人,仅存残本。原书共有
12卷,现只剩下一头一尾,共计5卷。作品叙述刘知远发 及其与妻子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其具体情节、细节 与《五代史平话》及南戏《白兔记》,均互有出入。语 言质朴,文句时有错讹,当非文人手笔。
天书遗事 《天书遗事诸宫调》,元王伯成撰。原作已经失传。
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 相间的方式,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诸宫 调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宋代已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 宋杂剧了。至元代,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却起了重要的影 响,它的重要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它为中国汉族 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文学(1271年—1368年,共97年。

)概说中国文学发展到了元代,四种主要的文体: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首次齐备。

元朝立国,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

朝廷设立官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元朝统治集团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

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被忽视。

•元代文学产生的社会形态元朝统治的年間,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居住于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既有斗争,更有沟通、融合。

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

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

有些人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还擅长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

例如贯云石(回纥人)、萨都喇(蒙古人)等所写的诗词或散曲,造诣颇高;杂剧作家则有杨景贤(蒙古人)、李直夫(蒙古人)等。

西北游牧民族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率直的性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中,使元代的文坛更加多姿多彩。

民族杂居,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

元代文学的定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史家往往对元有所忽视。

《元史》被认为是中国正史草率成篇的代表。

20世纪以来,现代中国逐渐融人世界潮流,由于元蒙对世界史的巨大影响,学者们也给以元史更多的关注。

近代大史学家和文史专家们,比如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等人,都曾特别致力于元史的研究。

今天,元史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显学。

在汉唐元明清等王朝之间,元代历经时间最短,仅有九十年,如果把它的属国算上,它实际领有的国土,则是世界历史之最:横跨欧亚大陆。

当然,元代不是最短的,相较于秦、隋而言它又长了许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元代用汉语写作的文坛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坛。

在刚刚统一天下时,元代社会的一道风景线是人员、文化交流与互动。

不仅仅是文人,但文人却是这个时期历史潮流簇拥起的一朵朵浪花。

当时,有江南文人北上大都,西去北岭的,也有北方诗人远游苏杭,直抵南海的。

元代文学特点和成就

元代文学特点和成就

元代文学特点和成就
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戏剧文学繁荣兴盛:元代是中国戏剧文学的发展高峰期,著名的元曲成为元代文学的特色。

元曲以杂剧和元杂剧为主要形式,具有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写实手法强,表现形式多样,且内容广泛,涵盖了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多个领域。

元曲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国戏曲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2. 真实主义写作兴起:元代文学以真实主义为基本倾向,主张以真实和写实的手法刻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和人性的弱点。

特别是鲜明的社会冲突和生活场景的描写,使元代文学具有鲜活真实的特点。

3. 志怪小说繁盛:元代是中国志怪小说的黄金时期,以《聊斋志异》为代表,这部作品集中了许多寓言、传说和神话,以鬼魂、妖怪等超自然元素为题材,揭示了社会方方面面的黑暗与扭曲。

4. 诗歌创作丰富多样:元代的诗歌创作除了积极借鉴宋代的唐诗传统外,还创造了不少新的形式和内容。

如元大都诗坛的“新诗法”在技巧上更加注重音韵、韵味的变化,内容上注重倾诉个人情感和渲染音韵的美感。

同时,元代的诗人也致力于创作规模宏大的长篇叙事诗,例如郑光祖的《长恨歌》,展现了较强的史诗气势。

元代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戏曲文学、真实主义写作、志怪小说和诗歌创作等方面的丰富多样。

这些文学形式展示了元代作家生动的想象力和创作才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文学的特点与经典作品

元代文学的特点与经典作品

元代文学的特点与经典作品元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在元代朝代转变的背景下,文学也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的经典作品,以及具有鲜明特点的文学风格,本文将对元代文学的特点和经典作品进行探讨。

一、元代文学特点1. 战争题材抬头元代是一个侵略战争较多的时期,因此元代文学中顺应时代的趋势,战争文学开始抬头,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这些作品中,流露出了民间抵抗元朝统治的斗争精神和对战乱年代生活的苦涩体验。

2. 内容以故事为主元代文学的内容主要以故事为主,形式上主要是以长篇小说、短篇小品和戏曲为主。

其中长篇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为代表,具有独特的叙事品格,描写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了元代文学的鲜明特点。

3. 外来文化影响借鉴外来文化元素也是元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蒙古族统治者比较包容,他们容纳了各种各样来自海内外的文化和民族,从中融汇出了不少新的文学成果。

此外,蒙古族统治下的文学审美体系对中国传统文艺有着不同的影响,使得元代文学显得多元化、复杂。

4. 语言的变化元代文学中的语言已经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许多流行的成语和词语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元代文学的书写者们也喜欢使用方言和洋话,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这种书写方式从根上打破了以往文学刻板的写作形式。

二、元代文学经典作品1.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被誉为中国文人之最。

该书以两个贾家的风云变幻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深入剖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暴虐和人性的复杂性,显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大魅力。

2.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108位梁山好汉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也充满了对人性坚贞不屈的赞扬。

小说中每一个梁山好汉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读者容易产生共鸣。

3. 《西游记》《西游记》讲述了唐朝和尚唐僧带领的三位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元代文学戏剧演出和体质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元代文学戏剧演出和体质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元代文学戏剧演出和体质知识点总结
摘要:
1.元代文学概述
2.元代戏剧的发展
3.元代戏剧的演出形式
4.元代戏剧的体质特点
5.总结
正文: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形式多样,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等。

元代文学的特点是多元文化交融,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元代戏剧的发展】
元代是中国戏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元代戏剧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

杂剧以北方曲艺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民间性和喜剧色彩;南戏则以南方曲艺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文人气息和悲剧色彩。

【元代戏剧的演出形式】
元代戏剧的演出形式多样,有露天演出、剧场演出等。

其中,露天演出为主要形式,剧场演出则较为少见。

此外,元代戏剧的演出还伴有音乐、舞蹈等表演形式。

【元代戏剧的体质特点】
元代戏剧的体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曲艺为基础,注重音乐性和表演性;二是以民间生活为题材,强调真实性和生活性;三是以喜剧和悲剧为主要类型,突出情感表达和戏剧冲突。

【总结】
元代戏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演出形式和体质特点都为后世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一个朝代,但它却拥有着丰富的文学遗产。

元朝立国之初,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诗歌、戏曲、小说等文学体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

本文将从元代文学的发展背景、代表作品和文学特点等方面进行探究和总结。

一、元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元朝建立于忽必烈之手,后期蒙古族和汉族的结合,汉人的参与对于文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元朝的开放政策,与中亚、西亚等地交往加强,也为元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代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成熟。

二、元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元代的文学作品种类丰富,其中最为人所熟知和代表性的是戏曲、诗歌和小说。

以下列举一些代表作品:1.戏曲元代的戏曲,是在唐宋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中,被誉为元曲三大家之一的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汉宫秋》、《单刀会》等作品都是元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在结构上严谨,情节曲折,且在唱腔、音乐等方面也有着突破性的发展,影响了后世的戏曲艺术。

2.诗歌元代诗歌对唐宋诗歌的传承和创新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元代著名诗人有韩淲、郑庄公、杜光庭等。

他们的诗歌从题材、意境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元代文学中的精品。

3.小说元代小说以《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不仅在叙事和描写技巧上有着优秀的表现,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思想观念的浮沉、变革。

三、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互融元代文学中的多个文学体裁相互影响,互相借鉴。

诗歌受到戏曲的影响,戏曲也因受到诗歌的影响而逐渐成熟。

同时,小说和戏曲的结合也成为了元代文学的特色之一。

2.开放性元代成立后,与中亚、西亚等地交往加强。

这些来自外部的文化和思潮,都对于元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开放性不仅在文学的内容上表现突出,更包括了对于社会、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开放和包容。

元代文学详细-

元代文学详细-

始乱终弃的结局方式,写张生与莺莺两人为追求恋
爱自由而共同斗争,最后两人终于结成美满姻缘。
我们把这一改悲为喜的结局安排看作是普通的戏曲
大团圆模式的表现,董解元的这一改动反映了他对
崔莺莺的同情和肯定,表现出他思想意识的进步。
· 《董西厢》也提出“自古佳人,合配才子”思想,
但也把莹莹对掌声的爱与“报恩”联系在一起,削
·
· 其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 · 浪漫主义的色 彩,突出了被压 · 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 · 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 · 着理想的光辉。
· 二、在人物塑造方面,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 物形象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 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 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 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 少数民族诗人,如契丹人耶律楚材、维吾尔族人贯 云石、回族人萨都剌等。
· 3、白话小说在元代继续盛行
· 宋元小说话本第一次用白话文来描写社会日 常生活,主要演述市民生活的悲欢离合,表 现市民情感的喜怒哀乐,反映了市民阶层的 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 它开创了白话小说这一崭新的文学样式,并 为明代拟话本短篇白话小说的出现开了先路。
[ 越调•天净沙]《秋思》
· 1. 被誉为“秋思之祖”(周德清《中原音 韵》。
· 选取旅途秋暮的多种富有典型特征的景物, 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悲秋思乡的情怀。
· 2. 艺术特点: 1 精心选景,巧妙构思,构筑出鲜明的意象
。 2 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创造出深邃的意境
。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三、白朴
· 二是无论何种题材,都写得肆意畅情,肆无 忌惮。
· 三是艺术风格多样,其主导风格是本色自然, 并融入诙谐之趣。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

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全国。

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金的1234年为起点,至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结束,时间跨度共一百三十余年。

一、元代社会特点(一)、疆域辽阔,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二)、蒙古人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三)、一度废除科举,使儒生失去仕进机会,有的沦为书会才人,与艺人相倚为生。

(四)、各种教派之发展。

传统的儒家和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得到了发展。

程朱理学首次成为官学。

(五)、城市经济的畸形繁荣。

二、元代文学特点是中古文学的第三期,叙事文学第一次占据文坛的主导地位,作者与受者出现互动。

诗歌创作承前与启后;散文重视经世致用;小说与戏曲成就辉煌。

第一节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

早在金代,征服了汉人的就女真人率先汉化,而忽必烈灭宋之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

1271年,他以“元”为国号,取《易经》“乾元”之义,表明了他对汉族文明的推崇。

忽必烈深知,要巩固元朝的统治,必须用汉法以治汉人。

为此,他任用许衡、姚枢等儒生,以宽容和尊礼的态度对待佛教、道教。

结果,统治得以稳定。

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蒙古统治者也逐渐改变了原来的习气,提高了文化素质。

元代文学就是在这样特殊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风貌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继唐诗,宋词的时代辉煌后,元曲则最能表现元代时代精神。

元有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两个组成部分,作为叙事文学来讲,元杂剧为其要,另话本这种叙事文学,与元杂剧并称为姐妹艺术迅速地繁盛起来。

概论一、元代叙事文学的发展繁盛。

所谓文学的发展,应是指在原有文学基础上的突破与创新,元代叙事文学的两个主要种类,元曲和话本小说,都是前代戏曲,说话的延续和发展,比之前代都有创新和突破。

元代文学 元代的文学

元代文学 元代的文学

元代文学元代的文学
1、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就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存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盘夫索夫》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除了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武圣五音》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王实甫,字德信。

《西厢记》的主题就是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婚姻爱情美好。

元代文学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元代文学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元代文学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联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除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文学背景,还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

本文将从元代文学的特点、传统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元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元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一、元代文学的特点元代文学与宋代文学相比,大有不同。

元代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表达大胆奔放元代文学以其语言表达的大胆奔放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往往将豪放与清新绝妙地结合在一起。

元代诗人如鲁直、杨万里、陈子龙、张可久、辛弃疾、陆游等人,都在诗歌中表现出了这种奔放的精神。

2. 题材广泛多样元代文学的创作不再像唐宋时期那样限于凤凰、百花、群英等少数主题,而是对真实世界进行揭示和描述,展现出其广泛多样的题材之旺盛生命力。

这些题材有政治、军事、历史、佛教、道教、西方文化等。

3. 技巧新颖多变元代文学的写作技巧新颖多变,这一特点在元代小说、杂剧、戏曲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它不断地去挖掘新的领域,拓展了文学的发展空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写作风格。

二、传统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传统文化是元代文学重要的创作来源之一。

元代文学的源头在之前的宋代,所以元代文学是宋代文学的继承与发展。

因此,宋代文学对元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五经思想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五经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问,元代文学在思维方式和文化理念上依旧弥漫五经思想的氛围,儒家文化的主张和价值观在元代文学中也不断体现。

例如《三峡记》把全书的重心放在了贡生考试上,强调了儒家温良聚顺的中心思想。

这就说明元代文学在创作方面仍然受到儒家思想的深重影响。

2. 佛教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分支学派之一,也是新境界的引领者和标志。

元代文学在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

例如在元代的诗歌和小说中,佛教故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描写人物命运的有力支撑。

三、元代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元代文学作为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对传统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第二编元代文学第一章概述、古典文学从元代起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以诗文为主导地位的抒情文学让位给了以叙事为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己任的叙事性文学。

元代文学以元曲为重点。

元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散曲,一是戏曲。

一、历史概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权。

1227年,北宋亡于金,1234年,蒙古族窝阔台灭金,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大元帝国,1279年,元灭南宋,1368年,元代灭于明,元朝统治中国98年。

二、元帝国特有的形态1.武力征服。

元军南下攻宋,官兵嗜杀,大肆抢掠:“财货子女则入于军官,壮士巨族则殄于锋刃;一县叛则一县荡为灰烬,一州叛则一州莽为丘墟”。

2.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撞击和融合。

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

正如马克思所说:野蛮的征服者自己总是被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国号“元”,就取自于《易经》“乾元”之意,同时继承了宋王朝的官僚制度,表明他们对汉族文明的推崇。

3.版图扩大.1279年,元帝国结束了三百多年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台湾也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 地理志》),一度拓展到欧洲多瑙河附近,疆域空前辽阔。

4.尊崇儒学,任用汉族儒士(姚枢、许衡),窝阔台灭金时,下令大修孔庙,元世祖时设学校,征儒生,推崇理学,任孔子51世孙孔元措为衍圣公。

5.实行严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①以法律的形式分全国人为四等。

即蒙古人、色目人(西北各族和来自中亚和东欧的贵族)、汉人(原金统治下的北方汉人以及女真、契丹、渤海、高丽及部分四川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下的汉人及各族人民)。

②政治上保留“千户”和“万户”的军事组织。

③信奉喇嘛教。

④轻视妇女贞洁。

6.儒生地位地下,知识分子被沦为被压迫者。

元朝把汉人分为九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匠、七工、八娼、九儒、十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文学(1234-1368)元代文学概论一、元代的社会政治思想经济概况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朝末年以来我国几个政权并立的长期分裂局面,又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并且蒙古族建立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

(忽必烈像)1、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①蒙元不彻底的汉化政策;尖锐的民族、社会矛盾;多民族融合的社会。

国民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②各民族之间的大融合2、社会经济:①元代初期社会经济遭受较大破坏,后虽有所恢复,但始终未及宋代。

②在经济上具有民族掠夺的性质。

③商人地位的提高,带来了都市经济的大发展。

元大都成为世界知名的商业中心。

《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

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

3、长时期废止科举制度,对士人的心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思想:①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哲学;②儒家的独尊地位和他的思想控制力量受到了严重削弱,早成了思想界相对松动和活跃的时期。

③儒、释、道继续融合,产生了一种新道教——全真教。

二、儒生际遇与士人心态1、儒生地位低下“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谢枋得《叠山集》)主要原因:以汉族为主的知识分子收到民族歧视,少有进身之阶;科举时兴时废,制度不善。

2、士人心态多放任自流、隐迹江湖“夫士惟不得用于世,则多致力于文字之间,以为不朽。

”(余阙《青阳居士文集》)二、元代文学概况元代文学大致可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其间约134年(一)元代文学的总体特点1、俗文学取代雅文学,占据文学的主体地位。

其主要原因:一是文人际遇的改变;二是市民阶层的壮大,改变了接受者的层次结构。

2、叙事文学较之抒情文学发达。

叙事文学——戏剧、小说取代了诗词的主体地位。

散曲在音乐属性上与戏曲一致,但属于抒情文学。

不过,中国的叙事文学也有着极为深厚的抒情传统。

3、具有自然显畅、活泼生动的美学风貌。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二)戏曲1、杂剧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

元杂剧以成大德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以关、王、马、白、康进之、杨显之、纪君祥、石君宝。

后期杂剧中心南移杭州,作品作家数量比之前期均为减少,这与南方人不适应北曲不无关系,杂剧由盛转衰。

2、南戏词与民间小调结合南戏得到发展,留下“荆刘拜杀”四大南戏与高明的《琵琶记》以飨读者。

(三)散曲它承继了传统诗词的某些方面,又鲜明地体现出元代文学的新精神。

从内容上比传统诗词开拓了表现范围。

作家视野延伸到了富有活力多姿多彩市井生活。

思想性的历史进步意义集中体现在描述爱情的题材上。

另一方面散曲作家以士夫为主,他们在作品中既表达世变苍桑而带来的空幻感和凄凉感,也表达那种力图传统文化的束缚,真正转向世俗生活的愿望。

他们表达自己屈原式生活道路的否定和对陶潜式生活方式的追慕。

(四)小说由于城市经济的兴盛,元代的白话小说继续发展,并获得新的成就。

由于出版商力量的壮大,刻书摹印“成市成邑,散布中外,极乎四海”。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讲史类话本的最早刻本如《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均出于元代。

话本小《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

(五)诗文小说、戏剧、散曲引人瞩目的成就并不能使我们失去传统的文学样式,元诗并未失去其正宗地位,仍然是广大知识分子表达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审美趣味的主要艺术形式,同时也表现出与小说、戏剧、散曲同样的新动向。

元诗分三个时期1、元前期诗歌元世祖忽必烈统治北方和进而统一全国的30多年。

这一时期,社会充满兵戈饥馑灾难,无论是中原还是江南地区的士人,大多经历了亡国之痛、流徙之苦。

所以诗中笼罩着时代的浓重悲哀。

在艺术上元前期诗虽然没有唐诗的恢宏、宋诗的精深,但它能“力矫宋弊”,主张诗歌恢复抒情的传统,这一导向对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也正如明人李东阳所说:“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却去唐近”。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刘因、赵孟頫等。

刘因刘因(1249-1293)是元初北方著名诗人,又是理学家。

其诗诸体皆备,各有佳篇。

七古受韩愈、李贺的影响较大,想象奇特,豪宕苍劲;七律颇有元好问之遗风,气骨超迈,沉郁雄浑;晚年有大量的“和陶诗”。

《渡白沟》刘因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观梅有感》刘因东风吹落战尘沙,梦到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赵孟頫等南宋遗民诗人这类诗人主要有方回、戴表元、赵孟頫等。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

是赵宋皇室后裔。

因仕元而受“变节”的指责,思想一直矛盾。

诗文书画皆精通《岳鄂王墓》赵孟頫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頫的诗常反映出极度矛盾和痛苦的心态:既思念故国,又对现实担忧、无奈;既有自我忏悔的心理,又能自我开脱、排解。

在艺术上,其诗圆润流转,清邃奇逸,诗情馥郁,语言明净,七律尤为出色,以清丽委婉见长。

二、元中期诗歌“元诗四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此四家皆以盛唐诗风作为典范,但由于社会现实不尽如人意,他们并没有创作出盛世之音,在他们的作品中仍能够看到社会的疮痍与内心的不平。

虞集字伯生,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尊崇程朱理学,把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奉为诗歌的美学理想。

诗歌的题材狭窄,多寄赠题咏之作,缺乏广阔的社会内容,也常有叹老嗟卑和退隐归田感情。

诗风清雅俊逸,典正精切,注重规矩法度,讲究字句工炼。

《挽文山丞相》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三、元后期诗歌元诗的真正高潮是奇材益出的后期,主要作家有萨都剌、杨维桢、顾瑛、王冕等。

元后期,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商业、手工业都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准。

这一地区形成独特的文化形态,即崇尚功利,重视个性,政治和伦理的色彩相对淡漠。

而以上所提诗人都居住在江浙一带,与城市生活发生着不同程度的联系经。

——顾瑛是一富商、王冕卖画为生,萨都剌晚年寓居杭州。

他们的诗在两方面对于认识诗的发展趋向很有意义。

①诗富于世俗生活情调,讴歌城市繁华或人生的享乐。

②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种自我从儒家传统的政治依附与伦理信条中游离出来,带有个人化倾向。

他们敢于写前人不敢写的东西,敢于用惊世骇俗的语言、意象。

诗风表现出强烈的个人特征。

如杨维桢的“铁崖体”被称为“文妖”。

总之,元诗后期表现出新的历史意识,也给中国诗史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

性格愤世嫉俗、狂放不羁,隐居不仕。

善画、篆刻。

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矛盾,风格质朴豪放。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2、杨维桢及其“铁崖体”杨维桢是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

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本于性情,纵横奇诡、秾丽妖冶,充满力度感,人称“铁崖体”。

有力地矫正了元代中期缺乏生气、委琐靡弱的诗风,但有时不免失之怪诞晦涩。

《鸿门会》(节选)天迷关,地迷户,东龙白日西龙雨。

撞钟饮酒愁海翻,碧火吹巢双猰貐。

照天万古无二乌,残星破月开天余。

3、萨都剌的诗词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

有《雁门集》。

诗作题材广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兼有南北文学之长,风格既刚健俊爽而又清丽婉转。

《芙蓉曲》萨都剌秋江渺渺芙蓉芳,秋江女儿将断肠。

绛袍春浅护云暧,翠袖日暮迎风凉。

鲤鱼吹浪江波白,霜落洞庭飞木叶。

荡舟何处采莲人,爱惜芙蓉好颜色。

萨都剌的词追步苏轼的词风,多怀古伤今之作,艺术上意境阔大,格调沉郁苍凉,语言刚劲。

如【满江红】《金陵怀古》: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

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率草,乱鸦斜目。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螿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元词方面,成就最突出的是张翥,有《蜕岩词》。

他与金元大部分词人不同,属婉约一派,近于周邦彦、姜夔。

【绮罗香】《雨中舟次洹上》燕子梁深,秋千院冷,半湿垂杨烟缕。

怯试春衫,长恨踏青期阻。

梅子后、余润留寒,藕花外,嫩凉消暑。

渐凉他、秋老梧桐,萧萧金井断蛩暮。

……参考书目吴梅《辽金元文学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郭英德《元杂剧与元代社会》幺书仪《元人杂剧与元代社会》《元代文人心态》王季思《中国古典十大悲剧集》《中国古典十大喜剧集》臧懋循隋树森《元曲选》钱南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隋树森《全元散曲》钟嗣成《录鬼簿(外四种)》第一章元杂剧的崛起与兴盛一、戏曲的渊源于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戏曲的渊源对戏剧的起源,近现代学者多有争议。

大约有六种学说:1、巫觋说(王国维);2、歌舞说(刘师培、闻一多);3、傩文化说(董每戡);4、俳优说(王国维);5、傀儡戏说(孙楷第);6、梵剧说(许地山、郑振铎)。

诸家说法各有道理。

不过,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其起源也必定是多样的。

按照时间发展,中国戏剧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1、远古时期的巫觋等祭祀活动是戏剧的萌芽;2、汉代及以后的俳优,专门制造滑稽笑料,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3、唐代歌舞戏发达,踏摇娘、参军戏。

开始出现了角色的划分4、宋金时期,出现了院本、诸宫调等准戏剧形式;5、元杂剧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把唱、念、科、舞等,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用北曲演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情节复杂、结构完整、人物角色众多的戏曲艺术形式。

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戏剧是综合艺术,包含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文学性因素、服饰和扮相等造型因素、唱腔和伴奏等音乐因素、动作表情等表演性因素。

这些因素有机结合到一起,才造就了戏剧的成熟。

中国戏剧何以萌芽早而成熟晚?中国叙事文学较之抒情文学出现太晚,而戏剧较之小说的成熟又晚些。

个中原因十分复杂。

大约有如下:1、抒情传统的发达压制了叙事因素的成长。

2、崇尚礼乐的思想传统,使士大夫阶层严于雅俗之辨,而戏剧是平民化的。

3、中国戏剧综合性高,由于中国对技巧主义的重视,严滞了综合性戏剧艺术的成熟。

总而言之,早熟而大一统的思想文化和政治,是中国戏剧晚熟的潜在原因。

(二)元杂剧的体制特点1、结构:“四折一楔子”。

“折”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的一个单元。

“折”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四折之间有情节上的起承转合。

2、剧本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