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六)元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
二折),关羽(第三、四折)。冲末:鲁肃。 杂:关平、关兴、周仓、黄文(东吴信使)。
(此为末本,由乔公、司马徽、关羽主唱。)
二、主题思想
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
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英武的民族英雄
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反抗元蒙统治者
“董西厢”的新突破:
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婚姻自由
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 了多情的才子,莺莺富有了反抗性;故事结 局以莺莺张生私奔团圆作结。
第三章
第一节
关汉卿
关汉卿的生
平和创作
元杂剧的奠基人,元代 剧坛的领袖. 号已斋叟,大都人,太 医院户。一说任职太医 院尹。其籍贯,一说为 祁州(今河北安国县) 人,一说解州(今属山 西省)人。
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
第三节
喜剧《救风尘》
一、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
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剧情:第一折:阻嫁。第二折:闻变。第三
折:解救。第四折:官判。
扮演:正旦:赵盼儿。外旦:宋引章。冲末:
周舍。外:安秀实。卜儿:宋引章之母。丑: 张小闲。外(孤):郑州守李公弼。
(此剧为旦本,由正旦赵盼儿主唱。)
如《错斩崔宁》和《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简贴和尚》。
2、艺术成就
首先,表现在故事情节生动感人。
其次,开始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划人
物。并出现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此外,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对话描写也是表现
人物性格特征的手段。
第二节
宋元说唱艺术与“董西厢”
一、宋元说唱艺术 宋元说唱艺术形式中诸宫调是当时最流行的
元代文学作品
元代文学作品
元代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元代,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融合,使得元代文学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红楼梦》、《西厢记》、《太上感应篇》、《醒世恒言》等。
其中,《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元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角,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家族命运沉浮的故事。
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
《西厢记》则是元曲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品。
它以杜丽娘和张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清新唯美的爱情世界和女性的独立精神,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此外,《太上感应篇》是元代道教经典之一,主要介绍了太上老君的道教思想和修炼方法。
而《醒世恒言》则是元代散文集,收录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短篇小说,涉及到伦理、道德、官场等方面,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总之,元代文学作品虽然已经历经千年,但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学艺术价值,仍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
- 1 -。
中国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
对戏剧的起源,近现代学者多有争议。大 约有六种学说:
1、巫觋说(王国维);2、歌舞说(刘师培、 闻一多);3、傩文化说(董每戡); 4、俳 优说(王国维);5、傀儡戏说(孙楷第); 6、梵剧说(许地山、郑振铎)。
诸家说法各有道理。不过,作为综合艺术的 戏剧,其起源也必定是多样的。
按照时间发展,中国戏剧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历程:
2、强烈的主体意识 和抒情色彩
“水涌山叠,年 少周郎何处也?不觉 的灰飞烟灭。可怜黄 盖转伤嗟,破曹的樯 橹一时绝,鏖兵的江 水犹然热——好教我 情惨切!”
五、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1、重视舞台演出效果, 情节曲折,关目紧凑。
2、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 动。
3、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极为贴近生活。
六、关汉卿的地位和影响
所谓本色,即忠于真实生活,带有质朴的生活 气息。所谓文采,指作品语言经过锤炼,有较 强的文人化气息。
元杂剧的繁荣原因:
1、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 2、众多文士的参与创作。 3、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
三、元杂剧的形式体制特点
1、一般为“一本四折”。“折”是由同一宫 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的一个单元。四折 成为一本。许多剧本还有楔子。
《窦娥冤》的惨烈悲 剧是由社会的极度不公 造成的;超现实化的悲 剧情节是对黑暗现实从 根本层次上的控诉。
元代深刻的社会矛 盾的反映;底层百姓忍 无可忍的抗争之路。
在控诉之余也表达了 对仁政的企望。
2、戏剧冲突
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
3、窦娥形象——善良而刚强
维护人格尊严,在被 逼无奈的时候,爆发 出激烈的反抗火花, 这是怒火喷薄而出的 绝唱。
三、具有自然显 畅、活泼生动的 美学风貌。
中国古代文学笔记:第六编元代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元初到明中叶是中古期第三段,元代文学:1234~1368。
划时代意义: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主导;作家与下层人民联系密切,文学赢得更多观众、读者,影响广泛。
第一节元代的社会与文学一.民族压迫与融合二.思想领域: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得到确认,但独尊局面发生变化;信仰多元化。
三.程朱理学影响下降,礼教松驰,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伦理教多。
四.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地位下降,很多人不再依附政权,人格相对独立,思想意识随即异动。
一些“书会才人”和市民阶层联系密切,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转向平民化,知识分子,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促成杂剧发展。
第二节叙事文学的兴盛一.元代叙事文学成为主流;抒情性文学如“散曲”创作给诗坛带来新气象,但诗词成就远比不上唐宋两代。
二.话本小说的兴盛。
(一)唐以来叙事性文体如传奇小说、变文俗讲已呈活跃趋势→宋出现勾栏瓦肆,提供演出场所→元演述故事的话本、说唱得到进一步繁荣;戏剧艺术以急管繁弦和曲折跌宕的情节再现社会各阶层人物,更受欢迎。
(二)宋说话分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
1.“说经”讲演佛禅道理;2.“合生”可能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3.小说讲述脂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3.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战争;5.后两者均属有情节人物的叙事文学;话本作者已能运用虚构、提拣等技巧。
(三)元“说话”盛行,讲史居多,如《全相平话五种》、《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注意情节安排及心理描写;元文言小说,如《娇红记》。
三.戏剧艺术成熟,代表当时文学最高水平:杂剧和南戏。
(一)戏剧形成过程:先秦歌舞→汉魏百戏→隋唐戏弄→宋院本→金末元初,在唐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启示下,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要素结合,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出现杂剧和南戏两种。
(二)元杂剧概况。
1.元戏剧题材包括爱情婚姻、历史、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涉及面广;2.许多剧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弊陋丑恶,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展示出元代丰富的生活和人物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代文学104页PPT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鼻子 走。— —莎士 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复习提纲
绪论一、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元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1230—1368)。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三百多年来中国境内宋、辽、夏、金以及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
统一后元朝的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扩大了国内各区经济相互调剂的范围,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元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宋、金旧制,同时也保存了蒙古的某些旧制。
这是蒙古贵族统治集团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相应地采用“汉法”治理中原的必然结果。
元王朝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阶级统治全中国的王朝,对其他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象。
在宋代形成的正统儒学的变种——理学,不仅在元代继续流行和发展,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官学。
元王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兼收并用,因而佛教和道教在元代也十分盛行。
特别是金朝新起的全真教,在此时影响尤大。
二、元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即后人与“唐诗”、“宋词”相并称的“元曲”。
文人的内心愤懑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在元代形成强大的思想潮流,并构成元代文学主要的思想特征,在杂剧、散曲、南戏、诗、文、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在总体上以自然本色为主流,北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文而不晦,俗而不俚”,南戏“句句是本色语”,诗文“崇本质而去浮华”,词则“伉爽清疏,自成格调”。
元代文学显现出的自然朴素美,成为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一股重要的审美思潮。
元杂剧作品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根据其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
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文学样式——诗、词、文、赋——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散曲的题材,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抒怀之作。
考研笔记分享: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含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元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他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由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现出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指四部元代杂剧: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它们都是描写爱情的优秀作品:《拜月亭》歌颂了王瑞兰对爱情的坚贞,批判了破坏婚姻自主的封建势力;《西厢记》通过莺莺和张生为爱情自由所作的斗争,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思想;《墙头马上》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的自由结合和裴尚书对他们婚姻的破坏,表现了要求婚姻自主的思想;《倩女离魂》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在封建礼教禁锢下女性沉重的精神负担。
元曲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评论家对元曲四大家有不同提法,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有争议的只是王实甫与郑光祖。
关汉卿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内容丰富,善于塑造形神毕肖的形象,语言雅俗共赏,代表作品有《窦娥冤》、《单刀会》等;白朴的作品常表现出故国之思、沧桑之感和身世之悲,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马致远创作的内容多是“叹世”、“归隐”,咏唱男女爱情,成就突出的有写王昭君故事的《汉宫秋》;郑光祖作品中文人事迹剧和爱情剧较为优秀,如《倩女离魂》等;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铁崖体:元代后期的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独一无二的“铁崖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3(元代文学到明清文学)
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一、解释:1、勾栏2、对棚3、末本4、旦本二、填空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
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和两种类型。
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三个部分。
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脚色可分、、三类,全剧只能由或一人主唱。
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等类,在剧中歌唱。
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具有强烈的性。
4、杂剧的曲调由民间歌曲、的乐曲和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的民间音乐与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传统衍繁,彼此;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剧作多以故事、故事、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以为中心,包括地区,既流行,也演出;剧作更重视的描写和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句中可以增加。
作家纯以曲体,与毫无联系。
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化的状态。
散曲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的方式加以、。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之美,与每以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三、简答1、为什么说元代文学具有划时代意义?2、元代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什么?3、散曲为什么大盛于元代?为什么又会在元代走向衰微?4、王国维认为元曲的审美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王国维的看法是否可取?5、吴伟业说元杂剧“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这“显而畅”的含义是什么?四、论述1、简析元代社会对元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2、简析元杂剧和南戏的异同。
3、怎样认识元代的叙事文学和抒情文学?4、谈谈你对元代文坛审美情趣变化的看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第一章关汉卿与元代前期杂剧
元代前期是杂剧的全盛期。所谓“元曲四大家”;而王实甫以其不朽名作《西厢记》,与他们同时高居与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行列。
中国文学史(下)
第六编元代文学
概说
元朝历史阶段划分
1)自成吉思汗在漠北统一各蒙古部落、建立大蒙古国,至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为第一阶段;
2)由此至蒙古大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即蒙古人统治中国北方时期,为第二阶段;
3)由此至元顺帝退出大都、明王朝建立,即元王朝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
元代文学重要的、与文学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现象,是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从而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元杂剧之首”、“杂剧班头”“初为杂剧之始”
第一节
元杂剧的兴起
戏曲: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包括京剧和各种地方戏在内的传统戏剧又称戏曲。
元杂剧的直接源头主要是两条:一是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一是宋到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是直接继承金院本,又糅合了诸宫调的多种特点,并从其他民间伎艺中吸取了某些成分发展起来的。
2.散曲的句法大都比较完整,不大省略虚词语助一类,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也比较连贯,一般在精炼含蓄方面不太讲究;
3.常常通过一个短小的情节写出人物正在进行活动着的情绪。
大量文人参与散曲的写作体现出:当元代文人摆脱了对政权的依赖而与市民社会接近,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伦理的束缚,散曲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能够更加充分自由表达其思想情感的工具。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点,古代文人主要以诗歌和骈文为主要形式。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由300多首民歌组成。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抒发痛苦和思念为主题。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如乐府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琴谱诗。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诗歌,描述了战争、恋爱和社会问题。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为主题,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琴谱诗是以琴谱形式写成的诗歌,通过琴曲传达情感和思想。
3.唐代文学:唐朝文学素有“盛唐”之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代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坊间流传的古代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杜甫是“诗圣”之称,他的诗歌着重抒发社会不公和个人苦难。
李白则以其豪迈的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
白居易则以写人、风景和感情为主题,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散文和词为主要形式。
宋代散文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思想内容的深度。
陈亮、苏轼、欧阳修都是杰出的散文家。
宋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短小精练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
李清照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描绘了她个人的苦闷和对逝去的青春的思念。
5.元代文学:元代文学以戏剧为主要形式,被称为“元曲”。
元曲包括才子佳人、历史剧和民间故事,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实甫和关汉卿是元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被后世奉为经典。
6.明代文学: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小说成为大众文学的代表。
《水浒传》描绘了宋朝波澜壮阔的江湖故事,《西游记》则揭示了佛教的传世神话,《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家族的家族矛盾和妇女悲惨命运的巨著。
杨慎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晋朝文化与风俗的文学杰作。
7.清代文学:清代文学以纯文学为主,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
小说《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关汉卿第二章王实甫及其西厢记第三章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第四章宋元南戏第五章元代散曲元代社会对文学开展的影响1、城市经济的繁荣为俗文学的兴盛奠定了根底。
2、民族压迫使元代文学多有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对抗意识。
3、文士落魄促进了通俗文学的创作。
4、多元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质朴刚健、酣畅自然的文学风格。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元曲:元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局部。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代文学特点:叙事性文学的新形式—戏剧,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元杂剧的兴起和开展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兴起:中国戏曲开展经历:原始歌舞——“踏摇娘〞——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元杂剧。
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二、元杂剧的开展概况和形式特点:南北方戏剧圈:〔一〕〔前期〕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局部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
出色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
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二〕〔后期〕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元曲四大家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
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元代文学概述
元代文学概述元代文学(1271年—1368年,共97年。
)概说中国文学发展到了元代,四种主要的文体:诗歌、散文、戏剧、小说,首次齐备。
元朝立国,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到确认。
朝廷设立官学,以儒家的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元朝统治集团也尊崇各族固有的宗教信仰,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
元代科举考试时行时辍,儒生被忽视。
•元代文学产生的社会形态元朝统治的年間,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居住于长城内外的各族人民,既有斗争,更有沟通、融合。
蒙古铁骑是带着奴隶制时代的野蛮习性进入中原地区的,后踏着女真人的足迹,接受了汉族文明。
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
有些人接受了汉族文化熏陶,还擅长以汉语进行文学创作。
例如贯云石(回纥人)、萨都喇(蒙古人)等所写的诗词或散曲,造诣颇高;杂剧作家则有杨景贤(蒙古人)、李直夫(蒙古人)等。
西北游牧民族特有的质朴粗犷、豪放率直的性格,注入作品的形象中,使元代的文坛更加多姿多彩。
民族杂居,也给汉族文化在固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成分。
元代文学的定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史家往往对元有所忽视。
《元史》被认为是中国正史草率成篇的代表。
20世纪以来,现代中国逐渐融人世界潮流,由于元蒙对世界史的巨大影响,学者们也给以元史更多的关注。
近代大史学家和文史专家们,比如王国维、陈寅恪、陈垣等人,都曾特别致力于元史的研究。
今天,元史已经成了世界性的显学。
在汉唐元明清等王朝之间,元代历经时间最短,仅有九十年,如果把它的属国算上,它实际领有的国土,则是世界历史之最:横跨欧亚大陆。
当然,元代不是最短的,相较于秦、隋而言它又长了许多。
也正是因为这样,元代用汉语写作的文坛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文坛。
在刚刚统一天下时,元代社会的一道风景线是人员、文化交流与互动。
不仅仅是文人,但文人却是这个时期历史潮流簇拥起的一朵朵浪花。
当时,有江南文人北上大都,西去北岭的,也有北方诗人远游苏杭,直抵南海的。
古代文学 元代文学复习提纲
绪论一、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元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1230—1368)。
元朝的建立,结束了三百多年来中国境内宋、辽、夏、金以及吐蕃、大理等政权长期并立的局面。
统一后元朝的疆域比汉、唐时代更为广阔,这种大一统的局面,扩大了国内各区经济相互调剂的范围,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
元朝的制度基本上沿袭宋、金旧制,同时也保存了蒙古的某些旧制。
这是蒙古贵族统治集团为了适应中原地区的封建生产方式,相应地采用“汉法”治理中原的必然结果。
元王朝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中的上层统治阶级统治全中国的王朝,对其他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现象。
在宋代形成的正统儒学的变种——理学,不仅在元代继续流行和发展,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成为官学。
元王朝统治者在思想上兼收并用,因而佛教和道教在元代也十分盛行。
特别是金朝新起的全真教,在此时影响尤大。
二、元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元代文学以杂剧、散曲、南戏的成就最高,即后人与“唐诗”、“宋词”相并称的“元曲”。
文人的内心愤懑和人民的反抗情绪在元代形成强大的思想潮流,并构成元代文学主要的思想特征,在杂剧、散曲、南戏、诗、文、词等各种文学样式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元代文学的艺术风格:在总体上以自然本色为主流,北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文而不晦,俗而不俚”,南戏“句句是本色语”,诗文“崇本质而去浮华”,词则“伉爽清疏,自成格调”。
元代文学显现出的自然朴素美,成为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一股重要的审美思潮。
元杂剧作品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根据其题材,大致可以分为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社会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等五类。
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文学样式——诗、词、文、赋——相颉颃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元散曲的题材,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抒怀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知识点整理全】
三,韵脚可以平仄通协;
四,对仗的变化较多,有三句对、四句之间两两相对;
五,句式变化大,更加层次不齐
六,可以添加衬字,字数从一字到十字不等。
总的来说,其特点是:在规定的格律中,它比词来的富于变化;在规定的格律之外,又允许较大程度的自由发挥。
散曲的语言特点:
1.大量运用俗语和口语,包括哎呀之类的语气词;
中国文学史(下)
第六编元代文学
概说
元朝历史阶段划分
1)自成吉思汗在漠北统一各蒙古部落、建立大蒙古国,至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为第一阶段;
2)由此至蒙古大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即蒙古人统治中国北方时期,为第二阶段;
3)由此至元顺帝退出大都、明王朝建立,即元王朝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
元代文学重要的、与文学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现象,是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和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从而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
三、宾白:元杂剧以唱为主,以说白为宾,所以说白称为“宾白”。其中又有散白和韵白之分,前者用当时的口语,后者用诗词或顺口溜式的韵文。宾白既可以插在一支曲子之中(称为“带白”)。它不仅用于叙事,还用作除主角以外人物的抒情,对于表现剧情的人物性格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曲白相生”;
四、科范:简称“科”,在剧本中表示舞台效果和演员所要做的动作、表情等;
元杂剧和金院本等毕竟有质的区别,到了元杂曲,才成为具有完备的文学剧本、严格的表演形式、完整而丰富的内容的成熟的戏剧。
代言体是成熟的戏剧的标志,因为必须在这种表演形式中才能吸引观众进入虽是虚构但却具有真实感的戏剧场景。
在体制方面,元杂剧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结构:元杂剧的基本结构形式,是以四折、通常外加一段楔子为一本,表演一种剧目。少数剧目是多本的;楔子可以没有,也可以用到两三个。一“折”意味着一个故事单元(同时也是音乐单元),四折之间,大多表现出情节的起承转合的变化。楔子本意是插入到木器的榫头中使之紧固的小木片,引申到杂剧中,是指对剧情交代或连接作用的短小开场戏或过场戏,是整部剧本中的有机部分;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考试
第六编元代文学1、“宗唐得古”:指的是元代许多诗人在创作上,以唐诗和魏晋古诗为皈依,这是由于他们不满意宋代以文为诗、以理入诗的倾向,要求注重诗歌的形象性。
他们善于捕捉自然界中声色的细微变化,捕捉审美主体内心世界的细微律动,并用流畅的语言和韵律表达出来。
2、孔三传,首创诸宫调。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3、关汉卿,戏剧语言以“本色当行”著称。
代表作《窦娥冤》。
窦娥的形象:窦娥是一个善良而多难的女性。
首先,她孝顺婆婆,细心照料。
其次,她坚贞不渝,从一而终,对于张驴儿的逼迫,她坚意不从。
再次,她的反抗精神是最可贵的,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
《窦娥冤》中的戏剧冲突:A社会冲突:①流氓横行②吏治腐败③高利贷盛行(窦娥悲剧的始作俑者);B道德冲突:①明镜高悬廉明道德与草菅人命、贪污昏庸的冲突②孝与不孝的冲突;C意志冲突:①不安于现状与不得不安于现状的冲突②不相信天地鬼神与不得不寄愿于天地鬼神③明知道德无用与不得不服从道德的矛盾。
4、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的女性形象: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西厢记》在语言上艺术特色:a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种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
c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5、纪君祥,代表作《赵氏孤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可久.
张可久:字小山(《录鬼簿》);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
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炼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著有《吴盐》、《苏堤渔唱》、《小山北曲乐府》等散曲集
《窦娥冤》是中国著名悲剧之一,是一出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名剧,约有八十六个剧种都改编、演出过此剧。
单刀会
救风尘
拜月亭:《拜月亭》又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古代中国杂剧剧本,是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元代关汉卿作。共四折一楔子。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仅存曲词和部分宾白,主要写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合的婚姻爱情故事。
第六章元代文学
元曲:元曲又称长短句,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双赴梦
玉镜台
二.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石君宝秋胡戏妻
石君宝:元代戏曲作家。姓石,名德玉,字君宝,女真族。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逝世,享年85岁。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以写家庭、爱情剧见长。著有杂剧10种,现仅存3种:《鲁大夫秋胡戏妻》、《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诸宫调风月紫云亭》,另7种皆佚。《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罗浮梅雪"。
秋胡戏妻:中国元代杂剧作品。石君宝著。这是一则早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事见刘向《列女传》,唐有《秋胡变文》。写秋胡新婚才三日,即被征召入伍,妻罗梅英在家含辛茹苦,侍奉婆婆。财主李大户倚势谋娶,遭梅英拒绝。十年后,秋胡得官荣归,在桑园相遇,竟调戏梅英。梅英发现调戏自己的竟是盼望多年的丈夫,顿感羞辱,要求离异,迫于婆母之命,勉强相从。全剧充满喜剧色调,但又写出了妇女的不幸遭遇,讴歌了她们的反抗精神。语言本色,成就较高,今仍在舞台演出。
元代戏剧:杂剧和南戏
元杂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郑光祖:,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
郑光祖从小就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盛誉。但他的主要活动在南方(杭州),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关汉卿、马致远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元代前期杂剧中的名作。写的是梁山附近杏花庄开酒店的老王林,被冒称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去了女儿满堂娇。正逢李逵来店饮酒,王林向他哭诉。李逵听了大怒,回山斥责宋江。宋江为辩明事实,同他下山质对。李逵在认识了错误之后,回山向宋江负荆请罪。恰好两个恶棍又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即指派李逵下山捉拿,"将功折罪"。最后,全剧在庆功声中结束。
窦娥冤:《窦娥冤》原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位穷书生窦天章为还蔡婆婆借他的银子,不得已将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没过几年窦娥的夫君早死。适逢蔡婆婆索要赛卢医还钱,却险些被赛卢医害死。幸得张驴儿父子相救。那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窦娥始终未同意。张驴儿就将毒药下在羊肚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缺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咬一口诬告窦娥毒死了其父,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睡觉时窦娥托梦与他,诉说自己的冤情。最终窦天章为窦娥平反昭雪。
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好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与张可久有相近风格。不同之处,乔吉的作品风格更为奇巧俊丽,不避俗言俚语,具雅俗兼备的特色。
贯云石
贯云石:元代散曲作家,著名诗人、散文作家。元朝畏兀儿人,精通汉文。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贯云石的散曲以写山林逸乐生活与男女恋情为主。作品风格基本上属豪放派,以清俊见长。风格形成与他出身西域武官家庭有关,同时也染上了江南文学清秀媚丽的色彩。
【正宫·塞鸿秋】【中吕·红绣鞋】【双调·清江引】
徐再思
徐再思:字德可,号甜斋浙江嘉兴人,元代著名散曲作家,生平事迹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100余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睢景臣:一作舜臣,字景贤,或作嘉贤,元代著名散曲、杂剧作家,江苏扬州(今扬州市)人,一生著述甚多,著有散曲集《睢景臣词》。杂剧有《莺莺牡丹记》、《千里投人》、《屈原投江》等,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哨遍·高祖还乡》。
所作杂剧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
元代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又名《王瑞兰闺怨拜月亭》,古代中国杂剧剧本,是元曲四大爱情剧之一。元代关汉卿作。共四折一楔子。有《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仅存曲词和部分宾白,主要写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合的婚姻爱情故事。此剧把大家闺秀、尚书之女王瑞兰在与蒋世隆结合过程中微妙的思想感情表现得细致逼真,生动自然。她本没有自己挑选女婿的心愿,战乱使她与世隆相遇,患难使她与穷秀才结合。她对世隆的忠诚有两个思想基础:一是世隆在关键时刻使她免遭乱军掳掠,二是自古及今,没有那个人一生下来便做大官享富贵,世隆现在穷,将来总会发迹的。后来瑞莲开玩笑说为她找女婿,严父为她招状元,她的心里反映很不一样,但都是很矛盾的,然而忠于世隆的决心却又是坚定不移的,最后终于得到了一个意料不到的美满结局。对世隆的始弃终就则是对嫌贫爱富、重武轻文的王镇的绝妙讽刺。战乱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使许多人弃家流离;但战乱也给象王瑞兰这样的大家闺秀提供了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条件,可谓因祸得福。在这里,作家并没有把战乱完全当做一件坏事来写。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
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与当时最有影响的"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为"五大传奇"。
元散曲
前期——
马致远
关汉卿
白朴
张养浩
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白朴墙头马上/
郑光祖倩女离魂/
王实甫西厢记/
康进之李逵负荆
康进之:棣州(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平事迹不详。后世人评价他是"豪放激越"的"本色派"作家,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其为元代前期杂剧作家。史载康进之作杂剧两种:《黑旋风老收心》与《李逵负荆》,如今只留下《李逵负荆》一剧。在当时十分流行,如贾仲明为其作为的【凌波仙】吊词云:"编《老收心》李黑厮,《负荆》是小斧头儿。行于世,写上纸,费骚人和曲填词"。
高文秀双献功
高文秀(生卒年不详),东平(今属山东省)人。元代戏曲作家。府学生员,早卒。
《双献功》是以水浒英雄李逵为主角的杂剧。写李逵下山保护郓城县孙孔目与妻子郭念儿到东岳庙进香还愿。孙妻郭念儿与权豪势要白衙内私通,约定在进香路上一起潜逃。白衙内竟然随意借个大衙门坐堂,待孙孔目来告状时,借机把他打入死囚牢里。李逵知道此事后,并没有鲁莽地抡起板斧去劫狱救人,而是扮做一个呆头呆脑的庄稼后生,去囚牢里给孙孔目送饭,以笨拙的言行麻庳牢子,并骗其吃下放了蒙汗药的香饭,然后救出孙孔目,放走押在牢里的其他人。第二天,李逵又乔装打扮成一个"伺候人",混进白衙内家中,趁白衙内醉眼朦胧,让人添酒之际,杀死白衙内与郭念儿,提着两个人头上梁山献功。这出戏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通过李逵只身深入敌人营垒,智劫牢狱、府衙杀奸等矛盾冲突,以及粗人用细这一喜剧性的安排,刻画了李逵在这一特定戏剧冲突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勇敢而机智的性格特点,歌颂了李逵不畏艰险救人危难的高贵品质。
元代话本小说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一.
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乔吉
乔吉: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乔吉现存杂剧作品都是写爱情、婚姻故事的。《金钱记》《扬州梦》《两世姻缘》《云溪友议》。乔吉的杂剧曲辞□丽,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题材上却没有脱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窠臼。在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