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只做三件事

合集下载

小班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小班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小班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是令人非常头疼的一件事,特别是刚上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只会哭闹,让家长不知道这么教育。

为此,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小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小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一.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二.父母冲动的行为会让孩子性格逆反父母应该认识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冷静处理,不要总和孩子“顶牛”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三.学会宽容和忍让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四.遇事允许孩子申辩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

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

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五.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

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

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六.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他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现实中教育孩子的真实事例

现实中教育孩子的真实事例

现实中教育孩子的真实事例在现实当中很多家长都不会教育孩子,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现实中教育孩子的事例,希望可以帮到你!现实中教育孩子的事例一、饮水机事件女儿快一岁时,对什么都好奇,尤其对饮水机的开关好奇,她外婆带着她很担心,一直看着并不停阻止,要知道这是很难的事,大人总有走开的时候,而女儿在学步车里是可以到处走动的。

于是我决定不用看着了,饮水机的开关并不很危险,只要一放手水就会停,与其一直提心吊胆地看着不如让她烫到一次来得有用,很快她给烫到了,并记住了这是危险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去触摸。

顺便我告诉她我们阻止她是因为这个东西是有危险的,所以要记住,大人阻止你动的东西都有道理,别以为一岁的小孩不懂,其实他们会听明白。

好吧,应该是女孩明白得早一点,男孩会晚一点。

二、插座事件女儿快两岁时,对墙上的插座孔很感兴趣,于是我拿来了她的录音机,告诉她墙上的孔里有电,是录音机需要的,插插头的时候需要拿着后面的塑料部分,这才安全,如果拿了前面的两片金属是会死的,而且手湿的时候插插座也是会死的。

女儿对死还是很敬畏的,虽然未必明白具体会怎样,但总之是一件很不好很可怕的事。

在两岁不到的日子里她学会了插插座,从那天起我们经常叫她XX来帮我插一下这样那样的插座,她也经常拖着她的录音机这个房间听听,再拖到那个房间听听,不用求我们帮她了。

好吧,她很安全地活到了现在,从没触过电,我也没再担心过她会触电,我甚至曾告诉她,如果看到一根金属线你想知道是否带电,可以用手背靠上去试一下,有电的话会打到你,会有点痛有点麻,但记住千万不能用手心去抓,手背碰到会弹开,没危险,手心碰到会抓紧,那就是要命了。

三、穿衣换挨PP女儿两岁时洗完澡衣服都是自己穿,可是自己穿的新鲜劲过掉后,会想办法偷懒。

某日洗完澡,穿了一大半的衣服,对我说,老妈,你帮我穿衣服吧。

我非常愉快的说,可以,不过有条件的,帮你穿一件一服你让我打一下吧,我很喜欢你PP打上去的手感。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德国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1、让孩子了解世界的黑暗面学会自我保护和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德国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是出了名的强。

德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的呢?磨难营是他们的法宝之一──让孩子参加一些近乎残酷的训练活动。

或许你会觉得这么做很残忍,德国父母却认为这是对孩子的爱。

因为,爱孩子,就要让孩子懂得坚强。

2、孩子要放养不要圈养德国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家长。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的思维。

3、教育孩子独立不能舍不得在父母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并且必然成为一棵大树。

而在长成大树的过程中,园丁一定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孩子的好性格与好习惯、给予孩子鼓励、培养孩子的自我及主动争取表现的精神等。

4、自制甚于控制德国人富有,但是绝对不奢侈,所以德国每年的平均消费都不会很高,这主要得益于德国父母从小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下,德国孩子从小就养成了非常好的理财习惯:不乱花零用钱、随时去银行存钱,即便玩游戏的时候也很节省。

三件小事看中国与德国教育孩子的差别(一)“妈妈,我想要一块巧克力糖!”这一天,在德国的一家超市里我听到了这句在国内经常听到的撒娇声。

“这里是公共场合,不要大声说话,会影响到别人的。

这星期我们计划要买的东西已经全在这里了。

”说着,这位德国妈妈指了指她的购物筐,“如果你有能力为自己买一块巧克力糖的话,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那你就只能放弃了。

”我静静地听着,感觉很难想象这是在跟一个可能只有三四岁的小孩在说话。

只见那个孩子眨了眨双眼,无奈但却顺从地跟随着妈妈去了收银台。

试想,这一幕若是发生在中国,大多情况下是会以家长在孩子的哭闹声中妥协为结局的。

而这对母女之间却没有任何的责骂与哭闹,德国家长都习惯于将自己的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德国的孩子们也不像我们的孩子那样将哭闹作为自己达到目的的“武器”。

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

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

家长教育孩⼦的理论 ⾃孩⼦出⽣起,养育和教育便成了贯穿⽗母⼀⽣的两件⼤事。

下⾯店铺收集了⼀些关于家长教育孩⼦的理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家庭教育中的六⼤经典理论 1、延迟满⾜效应—适度忍耐能成⼤事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学⼼理学教授沃尔特·⽶歇尔做了⼀个著名的实验:将⼀群幼⼉带进房间,每⼈⾯前摆着⼀个棉花糖。

孩⼦们被告知:可以现在把糖吃掉,也可以等待15分钟,那样可再得到⼀个棉花糖作奖励。

最终约2/3的孩⼦放弃奖励,⽴即吃掉了糖果。

⼗⼏年后,⽶歇尔对这些孩⼦进⾏了跟踪随访,发现当年忍耐⼒强的孩⼦成绩更好、注意⼒更集中、⼈际关系更好。

延迟满⾜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忍耐”,为获得更⼤的利益⽽克制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如果延迟满⾜能⼒发展不⾜,孩⼦可能会性格急躁,缺乏耐⼼,平时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放学后贪玩不回家,社交中过于固执等。

从⽣长发育中来看,19个⽉⼤的幼⼉就能表现出延迟满⾜的能⼒差异,因此,从1岁半到⼋九岁,家长都应有意识地训练这⼀能⼒。

⽶歇尔认为,有些孩⼦之所以⾃控能⼒强,秘诀在于“转移注意⼒”。

家长要善于运⽤这⼀⽅法,⽐如孩⼦在餐桌前吵着要出去玩,⽗母可以给他讲个故事,转移注意⼒。

平时可制定⼀些规矩,如晚饭前不能吃零⾷、把零⽤钱攒起来等,都是锻炼。

2、罗森塔尔效应—认可期望带来⼒量 1960年,美国哈佛⼤学⼼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所学校,随机抽出18名学⽣,却告诉校长:“他们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才。

”半年后,他⼜来到该校随访,发现这18个学⽣进步很⼤。

再后来,这18个⼈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出了⾮凡的成绩。

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正能量,让⼈感觉获得了社会⽀持,⾃我价值感增强,变得更⾃信,拥有积极向上的动⼒,会尽⼒达到对⽅的积极期望。

有的家长⽼觉得孩⼦难管,同样的错误⼀犯再犯。

这样的⽗母不妨先⾃我反思⼀下,是否在纠正孩⼦的⾔⾏时,总是不经意地带着数落的⼝吻,还总拿别⼈家孩⼦跟⾃家孩⼦⽐……这些⾔⾏都是在给孩⼦消极的⼼理暗⽰。

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

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

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有哪些不管是哪里的家长,作为家长都是一样的目的,就是教育好孩子,外国的家长也是一样的。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希望可以帮到你!外国父母教育孩子的事例一:自己的事自己做每天早上,托比醒来后,苏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

托比会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

吃饱后,他回自己的房间,在衣柜里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

毕竟托比只有3岁,还搞不清楚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脚。

有一次托比又把裤子穿反了,我赶紧上前想帮他换,却被苏珊制止了。

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

那一整天,托比反穿着裤子跑来跑去,苏姗像没看见一样。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没多大会就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对苏珊说:“妈妈,露西说我的裤子穿反了,真的吗?”露西是邻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岁。

苏姗笑着说:“是的,你要不要换回来?”托比点点头,自己脱下裤子,仔细看了看,重新穿上了。

从那以后,托比再也没穿反过裤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孙女五六岁时不会用筷子,上小学时不会系鞋带。

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个周末都要带回家一大堆脏衣服呢。

二:不吃饭就饿着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饭。

苏珊说了他几句,愤怒地小托比一把将盘子推到了地上,盘子里的食物洒了一地。

苏姗看着托比,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

”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我在心里暗笑,这母子俩,还都挺倔!下午,苏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国菜。

我心领神会,托比特别爱吃中国菜,一定是苏珊觉得托比中午没好好吃饭,想让他晚上多吃点儿。

那天晚上我施展厨艺,做了托比最爱吃的糖醋里脊、油闷大虾,还用意大利面做了中国式的凉面。

托比最喜欢吃那种凉面,小小的人可以吃满满一大盘。

开始吃晚饭了,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凳子。

苏珊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饭,你自己也答应了的。

曾仕强讲座文稿

曾仕强讲座文稿

曾仕强讲座文稿一、全世界都是三代同堂孩子的好坏看品德,品德的好坏看家教。

三代同堂合理,否则小孩容易成为父母的实验品,向自己的父母学习,长辈的年龄就是经验,无法逾越。

中国人是宗族观念,孩子的心中有父母,在外的行为就检点,有敬畏感。

身教胜过言传,对父母的态度,孩子会学习,三代同堂的好处,鬼神是方便教育的,不是宗旨。

中国的社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在中国,形式化的东西没有用,关键在内容,是否发自内心,中国人用第六感看穿心里。

如果孩子不孝顺,不懂道理,生孩子有什么用。

时代如何变,对人类生活有利的法则没有变。

二、三代同堂的意义中国人最注重福气,家庭就是福气,要惜福。

工作、做人就是造福别人,造福自己。

老年人才可以享福,但通常积给子孙。

如果为了什么而做什么,总会觉得不够。

浪费就是不惜福,但不要小气,大人要做表率,否则就没有福气了。

工作比较辛苦,可能就是在造福。

儿孙自有儿孙福,前提是你给他造了很多福气,但不要让小孩将一生的福气享光了。

三岁看大,六岁看老,行为表现很真实。

家庭比事业重要,互帮互助的关系。

好习惯就是爱惜福气的好习惯,当需要的时候想到父母,就没有服气。

造福乡里很重要,不求回报和闻达。

三、家庭教育其实只做四件事1、替子女做什么?2。

教他们做些什么?3。

你替他做什么?4。

你让他做些什么?当人看,有需求,小孩哭是生存的兴趣,他开始想要控制你,限制不见得不好。

讲太多的大道理,就是耳边风,过分热心就是障碍。

小孩子很懂事,只是不用大人的思维和方式。

同样是做,同样是花时间,多说话,微笑,对婴儿也是一种互动的沟通,换尿布,做运动都是用心沟通的交流方式。

大人讲错话,会带坏小孩。

陪着孩子,要注重质量,保留一些给他做决定,有创造力,适时适度,太快不接受,抵触就会太多,反而形成依赖。

如果完全不让着孩子,就是忽略他。

为父母,要对自己的父母孝顺,有福气。

叫小孩子争气,这样就有自主权,不会太依赖。

既然生了,就要养活,养活就要做人。

农村人比城市人有智慧。

董进宇教授谈家庭教育

董进宇教授谈家庭教育

董进宇教授谈家庭教育育儿宝典02-22 1354我校邀请我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人生激励导师、成功学教育专家,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被众多的媒体誉为‚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到校为初中部分家长做《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大型报告会。

在报告中,董进宇博士以浅显的语言诠释了什么是教育,进而告诉我们什么是子女教育的正确观念,并以生动的事例告诉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的误区。

董进宇博士详细阐述了其教育理念:1、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2、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3、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方法;4、教育重在心灵教育;5、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6、亮点原则是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渠道;7、天才是被教育出来的;8、父母的确认、表扬与鼓励是孩子上进的原动力;9、人的身体、智力、心灵必须同步成长;10、爱是孩子生命的阳光。

董博士用一个例子开始讲座:不要拿你的孩子跟更优秀的孩子比,你要知道人和人之间是不能比的,美国有两个孩子,都12岁在同一个班级,一个是比利,一个约翰,比利是第一名,约翰是第35名(全班就35人),而这个孩子的爸爸都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有一天比利的爸爸谈起自己的儿子特别自豪,同事们都很羡慕他,羡慕他的同时,话题到约翰的父亲身上,父亲当时特恼火,回到家看见儿子在看电视,就把他叫过来批评了他一顿,我真为你感到羞耻,然后儿子说老爸你说什么,然后老爸更生气说了,说为什么同样是12岁的男孩,你学习那么差,人家学习那么好,这孩子终于听明白了,这儿子说老爸看电视,老爸说那不是克林顿讲话,有什么看的,儿子说同样都是46岁的男人,为什么克林顿做总统了,你怎么还是个小职员。

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批评于事无补,解决不了问题。

一定要知道批评是绝对不会让人发奋学习的。

要想把你的孩子激励起来,只有指着孩子的脑门说,在爸爸、妈妈眼中你就是最好的,我绝对相信你,这样你才能把他激励起来。

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方法古人教育孩子

方法古人教育孩子

方法古人教育孩子古人教育孩子的方法|古人教育孩子《颜氏家训》、《朱氏家训》等中国传统家训,是治家者人生经验和教训的传授,它的意义是寓大爱、真诚和殷切的希望于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中,它的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授人以渔。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把协调好人际关系放在最前面,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学会做人,有自食其力的本领就是成功。

清朝陆陇家训是:“非欲汝读书取富贵,实欲汝读书明白圣贤道理,免为流俗之人。

”建议:父母何不多念家训通过一言一行教育孩子家训更多的是教家长如何做家长,以家长的一言一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日常生活应该注意的细节、礼节以及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

成功家庭教育只做三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引导孩子学会善于学习。

虽然现在的爸爸妈妈们没必要去编写家训了,但不妨读一读《颜氏家训》等传统家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把一些具有原则性的生活作风、细节传承给孩子,让他们养成敬业勤勉、生活节俭以及待人诚信的良好习惯。

在古代家族的血脉发扬中,除了家训做为家庭教育的主流模式外,除了一种载体十分盛行,也备受古人热烈欢迎,这就是“家书”。

晚清名臣曾国藩因其“教子之道”,曾家代代有人才,子辈有外交家曾纪泽和数学家曾纪鸿,孙辈有诗学家曾广钧,曾孙辈则有教育家曾宝荪。

而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曾国藩有大量的家书遗留给子孙,后人们在这些家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可见,一个著名家族的兴盛绵延,不能不说有家书的惠泽贯穿其中。

长期以来,曾国藩家书还被许多当代年轻人视为励志佳作。

近代也存有很多杰出的家书作品,例如知名的《傅雷家书》等等。

建议:家书充满浓郁亲情忙碌妈妈的爱心便签也是家书家书相对于细致的家训来说更存有说服力和亲和力,就是中国家族血脉据说的亲情记忆。

在通讯工具如此繁盛的现代,虽然传统的纸质家书并不多见,实际上传统的家书存有了更多的形式和载体,例如短信、电子邮件等。

有时候,一些忙的职场妈妈每天还给孩子的便签纸也可以看作意味深长的家书。

学父母规的心得体会8篇

学父母规的心得体会8篇

学父母规的心得体会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学父母规的心得体会8篇优秀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心灵探险的旅程的开端,照亮自我探索之路,心得体会反映了我们对生活和事件的思考和理解,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学父母规的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妈妈教育孩子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妈妈教育孩子的成功事例有哪些

妈妈教育孩子的成功事例有哪些在当代社会妈妈在教育孩子上承担着重要作用,所以妈妈在教育孩子上涌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事例,一起看看吧,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妈妈教育孩子的成功事例,希望可以帮到你!妈妈教育孩子的成功事例一、饮水机事件女儿快一岁时,对什么都好奇,尤其对饮水机的开关好奇,她外婆带着她很担心,一直看着并不停阻止,要知道这是很难的事,大人总有走开的时候,而女儿在学步车里是可以到处走动的。

于是我决定不用看着了,饮水机的开关并不很危险,只要一放手水就会停,与其一直提心吊胆地看着不如让她烫到一次来得有用,很快她给烫到了,并记住了这是危险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再去触摸。

顺便我告诉她我们阻止她是因为这个东西是有危险的,所以要记住,大人阻止你动的东西都有道理,别以为一岁的小孩不懂,其实他们会听明白。

好吧,应该是女孩明白得早一点,男孩会晚一点。

二、插座事件女儿快两岁时,对墙上的插座孔很感兴趣,于是我拿来了她的录音机,告诉她墙上的孔里有电,是录音机需要的,插插头的时候需要拿着后面的塑料部分,这才安全,如果拿了前面的两片金属是会死的,而且手湿的时候插插座也是会死的。

女儿对死还是很敬畏的,虽然未必明白具体会怎样,但总之是一件很不好很可怕的事。

在两岁不到的日子里她学会了插插座,从那天起我们经常叫她XX来帮我插一下这样那样的插座,她也经常拖着她的录音机这个房间听听,再拖到那个房间听听,不用求我们帮她了。

好吧,她很安全地活到了现在,从没触过电,我也没再担心过她会触电,我甚至曾告诉她,如果看到一根金属线你想知道是否带电,可以用手背靠上去试一下,有电的话会打到你,会有点痛有点麻,但记住千万不能用手心去抓,手背碰到会弹开,没危险,手心碰到会抓紧,那就是要命了。

三、穿衣换挨PP女儿两岁时洗完澡衣服都是自己穿,可是自己穿的新鲜劲过掉后,会想办法偷懒。

某日洗完澡,穿了一大半的衣服,对我说,老妈,你帮我穿衣服吧。

我非常愉快的说,可以,不过有条件的,帮你穿一件一服你让我打一下吧,我很喜欢你PP打上去的手感。

家长会发言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会发言稿―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教育不能重来。

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但家长不能在将来才去弥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空白片段。

陪伴,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这不是其他物质能够取代的,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和孩子之间才能更融洽的相处,孩子才能更快乐的成长。

很多爸爸妈妈都是感觉自己太忙,想多挣点钱,没时间陪伴孩子,说到底,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家长们问过自己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吗?自己挣钱是为了什么?不还是孩子么?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12岁之前,父母主动进行的亲子活动至关重要,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个阶段如果缺乏对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的世界里就会缺乏父母的形象,不利于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所以家长再忙也应该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多关爱孩子,弥补平时工作忙与孩子沟通少的遗憾。

在美国,曾经有人研究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倾向测试上得高分。

智商、社会地位、经济条件都不及一个更微妙的因素重要,那就是得高分的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你未必需要去做孩子学习上的家庭教师,也未必要给孩子多少物质上的丰足。

你所需要的,就是拿出一点点时间,尽可能给孩子一些陪伴:他学习的时候,你安静地读一些书、写一些文字;他看电视的时候,你和他聊一聊电视里的故事和社会上的新闻;他痛苦的时候,你给他一些安慰和指导;他高兴的时候,你学会分享他的快乐……甚至,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安静地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陪着他,聆听他,欣赏他。

也有一部分家长虽然每天都跟孩子在一起,但是孩子并未感觉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因为父母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对孩子感兴趣的事不理不睬。

还有不少父母下班回到家,和孩子同居一屋,各玩各的手机,各做各的事,孩子还是孤独地自己玩。

不是你和孩子在一起就是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在一起,共同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或者游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

每个人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都是与父母关系的延续,因此和谐的亲子关系是伴随孩子终生的,而陪伴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

父母经常用来教育孩子的口头禅

父母经常用来教育孩子的口头禅

父母经常用来教育孩子的口头禅一、勤劳1. 劳动光荣这是父母们最常用的口头禅之一。

他们希望通过这句话,告诉孩子们劳动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不要觉得劳动低贱。

只有通过勤劳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2. 辛勤劳作没有白费这句话传递的是一种信念,认为不管怎样,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父母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付出明白,收获来自努力,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二、自立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们希望孩子们学会独立解决问题,不要总是依赖别人。

这句话是告诉孩子们,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争取,不要总是等待别人的救援。

2.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就等于没有思想这句话告诉孩子们,独立思考是很重要的一项能力,需要积极培养。

只有当我们学会独立思考,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三、节俭1. 省下一分钱就是一分钱父母们希望孩子们能够珍惜每一分钱,不要浪费。

这句话告诉孩子们,虽然每一分钱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可以积攒起来,最终变成一笔财富。

2.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句话告诉孩子们,不要总是追求名牌的衣服,而是应该注重衣服的品质。

只有珍惜好自己的衣物,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场合。

四、诚实1. 诚实为人,立身才能稳这句话告诉孩子们,人要立足于诚实,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

诚实是一种职业道德和言行一致的品质。

2. 撒谎会害人,不要撒谎这句话告诉孩子们,撒谎是不对的,它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和信任。

诚实的人才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总之,父母用来教育孩子的口头禅有很多,它们象征着父母的教育理念,传递了许多人生的真理和道理。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这些口头禅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帮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充满生机和智慧的人。

做父母必须学会的三件事

做父母必须学会的三件事

哦~ 嗯~ 是这样啊~
如何做到正确地倾听?
• 用心去听,而不是只用耳朵去听 • 用嘴巴去简单回应,而不是只用耳朵去听 • 带着兴趣去听,而不是为听而听 • 蹲下来听,而不是俯视着去听
(三)积极关注
“别人家的孩子”
——十项全能
• 为什么对儿童的积极关注很重要?
• 儿童对自我能力的认识有赖于儿童行动后的成败体验及他人对其的 褒贬与接纳。 • 儿童的实践经验和其周围成年人对其的反应态度和关注状态,直接 影响着儿童的自信心建立。
做父母,必须学会的三件事
1.你们真正在乎过我的感受吗?
2.什么是家人? 3.我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你是第一次做我的孩子
我也是第一次做你的母亲 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做父母必须学会的三件事:
(一)陪伴
(二)倾听
(三)积极关注
(一)陪伴
陪伴= 和你在一起 + 享受和你在一起
(当下状态) (投? • 下班回家之后,你回到家里,看到孩子闷闷不乐地坐在那里。你走到孩子身 边...... (剧情设定:孩子的新铅笔丢了,加上以前,这是第四次丢铅笔)
两两一组,分组练习
• • • • • • • •
父母: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孩子? 孩子:我的新铅笔丢了 父母:哦~~ 孩子:我去洗手间时候明明还在桌子上 父母:嗯 孩子:这都已经是我第四次丢铅笔了 父母:是这样啊 孩子:我以后再离开座位时候要收好我的铅笔
如何做到积极关注孩子?
√ 理解孩子并正确反应 √ 及时表扬 √ 柠檬里面提取柠檬汁
做父母是世界上最大的事。 ——陈鹤琴

幼小衔接,做对最重要的三件事

幼小衔接,做对最重要的三件事

幼小衔接,做对最重要的三件事作者:夏光清来源:《莫愁·家教与成才》2019年第07期幼小衔接对孩子能力要求跨度最大。

孩子的知识储备、情绪控制以及社会交往都是重要功课。

对于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是要做对三件事:习惯紧跟老师,培养自理能力,做事绝不拖拉。

孩子的教育有关键期,如,5~6岁,自控能力的形成期;6~8岁,习惯养成的关键期;6~12岁,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非常大,而学习习惯的水平却并未有多大改变。

可见,一年级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妈妈说,她一定要配合老师促进孩子好习惯养成。

于是,女儿早晨到校就读书;回家后,写作业时要专注;写完作业后自己收拾书包,准备第二天的学习用具等,妈妈都一一记录、叮嘱。

不到一个月,女儿不仅适应了小学生活,而且做事也渐渐有了条理性。

一个六年级的学生,老师反映他听课不专心,作业拖拉,根本原因是父母没能培养起孩子的好习惯,坏习惯养成后难以纠正。

一年级,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跟不上学习进度,注意力极易分散,对老师的课堂要求都不清楚。

培养好习惯,需要经常提醒,具体告知,坚持一段时间反复训练,懵懂的孩子才能具备“任务意识”。

六七岁孩子缺乏自控力,靠孩子自觉,是一句空话,最好的做法是“温柔地坚持”,坚持要求孩子守规矩,不允许随意发脾气。

让孩子明白:上学并不是只做喜欢的事,不喜欢的事也要努力做好。

一位有心的奶奶带孙女,凡是与孩子学习相关的事,都坚持让孩子自己去做,做不好也不替代。

虽然一开始孩子慢得如蜗牛,但一学期下来,这位奶奶训练出了一位有条理、动作利索的孩子。

别的孩子丢三落四,而这个孩子下课会把书本收拾整齐,衣服叠好放进书包里,做事井然有序。

第一次期末考試,老师开始读题,一个男孩的笔却掉落在地,他慌作一团,捡拾起铅笔,却忘了老师读的题。

做数学题要画图,他又要从塞得乱七八糟的抽屉里找尺子。

问题出现在教室里,根源却在家里。

父母教育孩子只需做好三件事

父母教育孩子只需做好三件事

续 重视 基 础 知 识 基本 技 能 的 教 学 并关 注 情 感 ,态度 的培 养 ,充 分利用 各种 课程资源 , 培 养 学 生 收 集 、 处 理 和 利 用 信 息 的 能 力 , 开 展 研 究 性 学 习 , 培 养 提 出 问 题 ,研 究 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传 统 的 “ 道 、 授 业 、 解 传 惑 ” 的 教 学 模 式 , 已不 能 满 足 现 在 学 生 的 需
式,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法。
因此 ,有 专家 指出 :未来 教育面 l 涵的最
大 挑 战 不 是 技 术 , 不 是 资源 , 而 是 教 师 的 素
质 ,新 的课程 功能 正在发挥 着深广 的变 化 , 创新教 育 ,人 文教 育 已成 为主流 ,在这样 的 背景下 ,教师仅 有热情 是不 够 的,必须清 醒 的 面 对 未 来 教 育 的 需要 ,作 好 鲜 活 理 念 的 先 行 者 ,完 美 人 格 的 感 召 者 , 知 识 能 力 的 创 新 者 ,重 新 塑 造 教 师 的 形 象 。 总之 ,美术 教育作 为人类 文化 的最早及 最 为 重 要 的 传 播 形 势 之 一 ,在 新 世 纪 不 断 发 展和 创新 的大背 景下 ,需要进 行重新 定位和 思考 。这样 才能将 人类 的精神 财富深 入至人 的 内在 世 界 , 确 确 实 实 地 促 成 学 生 人 格 的 完 善 , 为 培 养 新 世 纪 合格 人才 做 出应 有 贡献 。

教 育 是 三 分 教 , 七分 等 。停 下 来 ,等 等 ,给 孩子 倾诉 的机 会 ,和孩子 有效 地沟 通 ,不用教育就 能解决 问题 。 第二件事:培养 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 惯 决 定 孩 子 的 命 运 ,再 也 没 有 什 么 比 习 惯 养 成 更 重 要 了 。父 母 如 果 不 注 重 培 养 孩 子 的 良好 习 惯 , 无 疑 是 在 葬 送 孩 子 美 好 的 未

名校校长郭雄:家长做好五件事孩子就会有后劲

名校校长郭雄:家长做好五件事孩子就会有后劲

名校校长郭雄:家长做好五件事孩子就会有后劲名校校长郭雄:家长做好五件事孩子就会有后劲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平平,到了初中、高中却开始崭露头角;也常常看到这样的孩子,读书时独占鳌头,走上工作岗位却频频受挫……一个孩子未来发展如何,关键看后劲。

那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会有后劲呢?一起看看家长需要做好哪五件事情吧——所谓“好学生”普遍规则意识太强,而创新意识不足我们现行评价体系内的“好学生”普遍有个问题,就是规则意识太强,而创新意识不足。

我们在也反思这一点。

当然,规则意识是必须建立的,但对学业而言,创新意识、质疑能力还是需要加强的。

就社会发展来讲,要推进社会的发展,就要有“社会需不断完善的、规则是可以改进的”这种意识。

所以,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又要培养学生推进社会发展的意识,质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优秀学生的这方面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我觉得讨论式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质疑能力。

因为讨论的过程中,孩子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哪里可以改进,该如何改进。

学校和家庭都要努力给孩子创设这种讨论式教育的环境。

之所以造成这种“有些好学生缺乏创意”的现象,是和我们现在的教育有关的。

因为听话才能在我们的教育体系内成为好学生。

我们现在这种只有高考一条路的教育,对家长,对社会都是有问题的。

这是我们教育的一种局限,也是一种社会进程中暂时的困难。

但是从学校教育来讲,绝对不能唯分数论,而是要以人的综合发展来评价。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不能以学业这个单一标准衡量孩子,因为孩子今后还是要走上社会,靠的不是分数,靠的是能力,是眼界。

生活与生存比学业更重要。

学业只是生存的一个台阶,要更好的生存,需要的是发展性的能力。

这些要从小进行培养。

能力教育中,很关键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学会看书,学会看自己感兴趣的书。

我做校长,但我对现在很多学生“没有自己喜欢的问题想研究,没有自己喜欢看的书”这种现象也不赞成。

当然,我们教育者有责任,大量学校的作业没有给孩子们自己看书的环境和氛围。

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有句话说的好:“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

”对于教育孩,掌握以下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很有帮助接下来大家详细介绍最简单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欢迎阅读。

教育孩子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1:接受现在的他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望就太过分了。

每个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速度来发展、成长的。

把你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会让他认为,如果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2:鼓励有方法鼓励的通用公式:鼓励=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体接触。

为了恢复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家长不但用语言告诉孩子,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动孩子去尝试或再试,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有身体接触,通过拥抱、拍打孩子肩膀或抚摸孩子的头发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传达给孩子。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使他们恢复勇气和自信。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3:找找是否有隐藏在暗中的困难存在你是否问过你的孩子为什么突然间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或不愿做家庭作业了吗?也许他会在你的询问下说出心里话——他被坏孩子欺负了,他不喜欢他的老师等等。

如果孩子变得毫无动力了,通常他会有一个正当的理由。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4:解释你的理由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放弃钢琴教育,因为你很肯定这是对他有好处的,那么你会怎么做呢?无论你想怎么做,决不能冲你的孩子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地训斥他。

因为大叫后没几分钟,他就不再去听你在说些什么了。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5:重视赞扬的作用赞扬必须是有的放矢的。

你仅仅说了句“干得不错”,他就会知道,你并没有真的注意到他和他的成就。

最简单有效教育孩子方法6:明智的奖赏父母会许诺,如果孩子考试考得好,他就会得到一辆自行车;如果考得不好就什么也得不到。

事实上,这样对待孩子是一种可怕的态度。

建议各位父母不要给你的孩子许以大奖赏。

守护孩子成长,父母只需做到这五点!

守护孩子成长,父母只需做到这五点!

守护孩子成长,父母只需做到这五点!守护孩子成长,父母只需做到这五点!无论是孩子的衣食住行,还是孩子的交友学习,父母都会照顾得全面细致,不但自己身心俱疲,还会使孩子产生厌烦的心理。

那么怎样教育孩子才能更加轻松有效呢?守护孩子成长,父母只需做到这五点!对于父母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需要无微不至的守护。

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最美丽的保护神。

我们要知道,孩子教育始终是每一个家庭的重要议程,也是国家应该重视的事情,不过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责任重大,应该如何守护孩子健康成长,也是起到很大的作用。

注重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一个健康的身体是最为重要的,健康的体魄是其他一切的有力保证。

父母是非常宠爱孩子的,在孩子挑食的时候,有些父母往往都是孩子想干嘛就干嘛,其实这是不对的。

父母要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前提下,就是要做到让孩子不挑食,荤素搭配各种食物都要吃。

也要让孩子尽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吃饭、睡觉要定时,尽量固定时间进行体能锻炼,刺激体格成长。

这样,孩子才能健康的成长!注意引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心理不健康,心里不健康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对于孩子来说。

孩子正处在心理还不成熟的时期,周边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问题。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对孩子要有爱心,让她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要对孩子要有耐心,让她能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

作为父母也要知道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是以父母为榜样的,所以父母自身要树立好的榜样,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

培养孩子勤奋学习,广闻博见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都是非常旺盛的,对于生活中、学习上的一些事情他们特别有求知欲。

孩子经常会问父母一些问题,但是父母的水平又有限,根本就无法解答清楚,遇到这种情形,该怎么办呢?我想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解决方法。

但是,要说的,父母在给孩子答案的时候,一定不要胡乱编造,要有事实依据,不要误导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教育孩子只做三件事杰出父母教育孩子只做三件事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一帆风顺。

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

杰出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更明确地说,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

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1、不当“法官”,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

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

◆2、不当“裁判”,学做“拉拉队”在人生竞技场,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即“拉拉队”的力量。

这样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

父母做孩子的“拉拉队”,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还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战友。

◆3、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等一等”是很有用的。

比如我们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会没事,若总去挠,却要很长时间才能好。

原因就是人体有一定的自我治愈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会好,施加外力只会适得其反。

教育也是这个道理。

停下来,等一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有效地沟通,不用教育就能解决问题。

◤第二件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无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来。

◆1、一切从习惯培养开始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

智育是良好的思维习惯,德育是细小的行为习惯,素质教育更加体现在人的细小的行为上。

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

◆2、习惯养成绝非一日之功习惯是个大问题,是大智慧。

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则是: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

习惯养成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

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让孩子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作用。

◆3、通过习惯培养铸造品格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

人的品质,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

家庭教育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但人格的培养问题通常很难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来。

不过,研究者发现,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影响人格,人格更会影响习惯。

正派、诚实、责任心、爱心、合作精神、讲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

◤第三件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厌学是有原因的放任不管,任其潇洒;乱管瞎管,种瓜得豆;唠叨数落,肆意打骂;代替包办,制造“机器”……父母若采取如此种种不明智的做法,只会使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只是表面现象,背后一定有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没有找到孩子最擅长的方面?是没有科学用脑?是父母阻碍了孩子的“玩中学”的天性?是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后的原因,才可能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阴影。

◆2、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潜能是可以激发的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影响或者严格要求不够,而是阻塞了孩子的兴趣。

兴趣(好奇心)、梦想、成就感、质疑、感恩、发奋、发愤等都是疏通和启发孩子求知欲的通道。

而对于孩子来说,所谓竞争优势就是潜能得到有效的开发而已。

心情、开窍、暗示、遐想、砥砺、计划是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六大原则。

潜能开发虽没有绝对的“时间表”,但也有步骤,比如建立目标、控制情绪、磨砺意志、专注于一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现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步入了一个新的误区,即盲信盲从甚至痴迷于所谓成功教子的家教经验,但这些经验听着容易,做起来难。

因为它们没有“可迁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

教育孩子并没有父母想像的那样复杂,抓好了亲子关系、习惯培养、学习这三件大事,父母成为杰出的父母,孩子成为杰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遥远的梦幻了。

三位母亲教育经历: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每个都能真的幸福快乐。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成长得很好,即使面临成长的烦恼,他们也能在“烦恼”中汲取营养,滋养今后的人生;为什么有的孩子在父母眼中总是不听话,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他们自己也总是感觉失望、挫败和难过?因为“爱”不等于“教育”,母爱是天然的,但“教育方法”却不是自然而成的,只有懂教育的母亲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下面三位母亲的教育经历,希望能给每一位母亲,还有父亲一些启示。

和孩子的天性合作个案1●主人公小档案妈妈: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教育专家,从教多年。

女儿:圆圆,品学兼优,自主自立,16岁高考,现为内地某名校大三学生。

教育就是要按照孩子的天性去做,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天性,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给孩子自由的同时,顺着天性去引导,但现在太多家长非常辛苦地做着破坏孩子天性的事情。

比如吃饭,人都是爱“吃”的,都知道饿了要吃饭,但现在很多孩子厌食,不爱吃饭,孩子吃饭成了问题,这其实主要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天性,要么是吃饭的时候错误的管制,太多指令,比如一定要求孩子吃够多少量,比如在孩子不想吃的时候追着喂。

圆圆小时候,也有到了吃饭的时间还玩得正欢,不愿意吃饭的时候,一般我叫一遍,她不来,我绝不会强迫,孩子一顿没按时吃也不会饿着,根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我有时也会想些办法,比如吃了一会儿,故意“引诱”圆圆,对她爸爸说:“爸爸不要把鱼吃完了,给圆圆留点。

”听见她爱吃的菜快要吃完了,圆圆有时就会跑过来吃饭。

阅读也是人的天性,很多孩子不爱阅读,多数是因为家长把阅读功利化了,把阅读做成了任务,就抹杀了阅读的乐趣。

我在孩子小时候就注意培养她的阅读兴趣,通过营造氛围影响孩子,包括经常带她去书店买书,在家常看书(而不是看电视),和孩子一起看书,这样孩子会觉得阅读是件有趣的事,渐渐就养成了习惯。

而且我从来不要求和强迫孩子阅读,她想看的时候就看,不想看了,就去干别的。

圆圆初一的时候,喜欢上了电脑游戏。

我的心态是,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没有玩耍就没有成长”,童年必须要有玩耍,而且电脑游戏就是游戏,不是毒品,只要家长用健康的心态看这件事,不给孩子负面刺激,孩子就能用健康的心态去玩,就能够做到有节制,不会成瘾。

如果孩子真的“上瘾”了,过分无度,那说明孩子不理性,多半是之前的教育出了问题。

我和孩子的关系平等,会谈很多知心话。

当我们之间出现矛盾和意见不一致的时候,我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圆圆上小班时,我和先生工作都特别忙,下午要去接她带给我们很大的麻烦,所以我们也考虑让她住在幼儿园。

刚开始和她商量,因为没有住过,孩子觉得新鲜,很高兴地就同意了,我们就去置办了一套东西,还交了住宿费。

住了几天后,我们接她回家,她有点不高兴,说不要住校。

当时如果从家长角度考虑,她住校是最好的,而且那时经济不宽裕,住宿费交了也拿不回,一套东西也白买了,但我还是尊重了孩子的意见,决定自己来克服这个困难。

后来圆圆大了,有矛盾时也是大家都说出看法,交流讨论,绝不会用强权强迫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

同题问答1.您最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答:好像没有这样的一句话,最常说的词是“宝贝”。

2.您觉得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妈妈要做到的最重要的是什么?答:多理解孩子,在日常相处中,不要苛求孩子。

亲子关系是否良好的简单判断标准是,孩子是否喜欢和你相处。

3.常言说,母亲就意味着不断奉献,您怎么看?答:这种“奉献”不应被庸俗化和表面化,好像就是任劳任怨,把金钱和精力都花在孩子身上,还有就是由此生出的一种“讨债心理”,更会严重伤害孩子。

“奉献”应该是多花时间在自我学习上,把功夫做在背后,最重要的是想办法呵护孩子的兴趣,开发孩子的能力,而不是整天花精力催逼孩子做这做那。

4.还有很多家长对教育孩子感到力不从心,您觉得最大的原因是什么?答:第一是不理解孩子,第二是教育原理缺失。

这都需要家长去学习,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凭感觉做父母。

5.您觉得怎么衡量一个母亲是否成功?答:母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幸福,孩子在成长中也能感到幸福。

妈妈经1.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阅读机会。

2.绝不打骂孩子。

3.凡事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去选择。

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个案2●主人公小档案妈妈:陈巧玲,早年是工程师,2001年转做记者编辑,现为教育研究所编辑。

女儿:熊婉茹,2009年由华南师大附中考上北京大学,现为元培学院大一学生。

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如果要概括我的教育理念,可以说是根据孩子的特点,引导孩子走上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女儿比较敏感,个性不张扬,重感情,是个文静内秀的孩子。

女儿2岁就开始认字,喜欢听妈妈讲故事,上小学前就能独立阅读。

小学时功课很轻松,读过大量中外名著,《爱的教育》、《成语故事》、《简爱》都反复读过多遍,中学则涉猎更深更广。

大量的阅读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她的爱心、学习动力、自信心等都得自于这些阅读经历。

小学时,出于锻炼身体、培养气质以及交往能力等考虑,女儿也学习了舞蹈,还进了小海燕艺术团,但并不是表现最出色的那一类。

有一次,团里选拔孩子参加重要演出,女儿没有被选上,很失落。

这件事让我们明白,女儿并没有艺术天赋,这些经历能够丰富她的人生,但她应该专注的是她的长处——学习。

女儿高中时,有次我们聊起这件事,女儿说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她发现了自己的天分不在艺术,还知道了人必须要有所长而且要做到最好才能受到重视,得到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