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文学典故,立刻让你读懂半个中国!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有趣的典故,这些典故往往与历史人物、文化传统或重要事件相关。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百个中国历史典故,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

1. 高山流水:出自唐代音乐家董庭谐的名篇,讲述了两位音乐家在高山流水之间的对话和较量,成为形容音乐技艺高超的典故。

2. 桃李满天下:出自《诗经·邶风·击鼓》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形容门徒出类拔萃,为人称道。

3. 刻舟求剑:出自《庄子·外物》篇,讲述了一个人在划船时,剑滑入水中,他却错误地认为剑仍在船上,一再寻找的故事。

4. 鸿毛泰山: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句话:“鸿毛泰山,不足与偕也。

”形容不相配的事物之间的差距。

5. 闭月羞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6. 纸上谈兵:形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7. 杯弓蛇影:出自晋代张华的《酉阳杂俎》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指因胆小而被自己的影子吓到。

8.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以形容人仍然沉迷于过去的经验,不愿去发展自己。

9. 刮骨疗毒:出自《庄子·外篇·大宗师》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比喻治疗疾病必须除掉病根。

10. 志同道合:指志趣相投、追求相同目标的人们。

11. 瓜田李下:比喻做事不慎重,给人以可疑之处。

12. 悬梁刺股:指为学习刻苦努力,不辞辛劳。

13. 三顾茅庐:形容对人才的重视和坚持,来源于三国时期刘备拜访诸葛亮三次的典故。

14. 卧薪尝胆:形容坚决报复敌人,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15. 妄自菲薄:形容自卑、自贱。

16. 画蛇添足:比喻做事不恰当,反而弄巧成拙。

17. 刍荛之见:指零碎的见解,不能全面把握事物本质。

18. 金口木舌:形容口才极好、能言善辩。

老师熬夜整理:100个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个中国,会写作文

老师熬夜整理:100个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个中国,会写作文

老师熬夜整理:100个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个中国,会写
作文
历史作为我们学习的一门学科,历史上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取得一个好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还是让孩子们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历史作为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而且具有一定的价值。

学习历史有多重要呢?首先让我们记住历史,珍惜今天,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可以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一个人的知识,以古鉴今,推动社会发展。

最后,从古至今历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反映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现代的收藏,考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无不与历史有密不可分关系。

下面,老师特意熬夜整理为大家总结了一份关于历史的100条典故,这100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孩子读懂半个中国,写作不再愁,建议家长们都为孩子珍藏一份,让孩子们掌握好这些知识点。

100个中国古典故事

100个中国古典故事

100个中国古典故事100个中国古典故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拥有着丰富多彩、动人心魄的故事。

这些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

下面将为大家盘点100个中国古典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老而又美丽的故事中。

1. 《孟子》:孟子不屈与梁惠王2. 《庄子》:庄生梦蝶3. 《红楼梦》:宝玉与黛玉4. 《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5. 《水浒传》:林冲打擂鼓6. 《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7. 《岳阳楼记》:范仲淹游岳阳楼8. 《资治通鉴》:班超西域游记9. 《春秋》:屈原投江10. 《诗经》:离骚11. 《世说新语》:荀子让梨12. 《左传》:晋文公之母骊姬13. 《论语》:子路悲歌14. 《楚辞》:九歌15. 《史记》:项羽与虞姬16. 《七侠五义》:鲁智深枪打曹家大院17. 《格林童话》:小红帽18. 《食货志》:牛郎织女19. 《老残游记》:马桥石斧遗闻20. 《东方故事》:宝月亮儿21. 《道德经》:情系万物22. 《逍遥游》:闲云野鹤23. 《三字经》:人之初24. 《二十四史》:神龙见首不见尾25. 《易经》:太极图说26. 《古文观止》:饮羽长游27. 《金瓶梅》:西门庆与潘金莲28. 《舌灿莲花》:冯雪峰打虎29. 《左传》:晋侯治兵30. 《庄子》:汤老贼梦31. 《红楼梦》:宝钗梦探彩楼32. 《史记》:霍去病平蕃生涯33. 《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34. 《三国演义》:孙策问鼓上蚤35. 《本草纲目》:鹦鹉学舌36. 《水浒传》:宋江招义37. 《代表作》:许仙和白娘子38. 《山海经》:海底捞月39. 《小狐仙》:狐假虎威40. 《汉书》:班超东征41. 《七侠五义》:冯九堂奇遇42. 《聊斋志异》:牛郎织女的故事43. 《琵琶记》:柳毅传书44. 《竹枝词》:卜算子·咏梅45. 《五代史》:燕青入罗网46. 《虞美人》:鹧鸪天·桃花扇底风卷残红47. 《桃花扇》:同袍一叶舟48. 《原名志斋绣像》:十二钗49.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空城计50. 《儒林外史》:邱嵩福寿与生辰纪51. 《单刀会》:萧十一郎52. 《吕洞宾上西天》:吕洞宾53. 《乐府诗集》:青玉案·元夕54. 《世说新语》:桓温与员外55. 《东周列国志》:庄周与蝴蝶56. 《艳幽行》:飞雪连天射白鹿57. 《李白集》:将进酒58. 《韩非子》:养鹰59. 《庐山谣》:重九登高60. 《琵琶行》:长相思61. 《红楼梦》:薛宝钗神游太虚境62. 《金华秋思》:望海潮·洛阳怀古63. 《牡丹亭》:牡丹亭·梦扮演华筝64. 《史记》:伍子胥65. 《格萨尔王》:格萨尔王66. 《水浒传》:花荣劫法场67. 《庄子》:盗跖之死68. 《木兰诗》:木兰辞69. 《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月下追韩信70. 《老残游记》:镜花缘71. 《七侠五义》:杨家将72.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难言之隐73. 《楚辞》:卜居74. 《诗经》:寒食75. 《封神演义》:伍员战三位神将76. 《典论》:陶渊明寄李左史77. 《鹤鸣九皋》:宿娄山78. 《文选》:韩愈谏废书79. 《前赤壁赋》:血染征袍80. 《通灵玉匣》:仙桃洞81. 《东周列国志》:简燕82. 《水浒传》:单雄信坐庄83. 《唐传奇》:霍去病的故事84. 《十八武艺》:比武招亲85. 《桃花扇》:皆大欢喜86. 《新唐书》:牛李战争87. 《金瓶梅》:初入梁山唐淼戏艳阳楼88. 《清华本雨窗余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89. 《天涯明月刀》:封不平受邀演义90. 《金瓶梅》:西门庆豪放豪运91. 《孔子家语》:以道安人92. 《石头记》:修炼设局,诱魂摄魄93. 《三国演义》:龙虎斗94. 《唐诗三百首》:登鹳雀楼95. 《青梅煮酒论英雄》:霸王别姬96. 《金瓶梅》:無事唐僧自在红梅院97. 《儒林外史》:新婚第一夜98. 《清华本雨窗余话》:梦中花落知多少99. 《唐诗三百首》:行路难100.《文化苦旅》:文化革命以上便是100个中国古典故事的盘点,希望这些故事能够为大家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同时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100条历史典故,学生必备,帮孩子读懂中国历史

历史文化100条历史典故,学生必备,帮孩子读懂中国历史

历史文化100条历史典故,学生必备,帮孩子读懂中国历史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的文化也跟着历史流传至今。

在这几千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多在历史上、在文学上让后人印象深刻的典故。

这些典故既是历史典故,也有很多文学中著名的典故。

所谓“文史不分家”,也就是说,学文学的往往很多东西都和历史有关,比如文学上某个作家的著作你要欣赏,往往要联系到他那个时候的历史背景等等综合来考虑。

所以,读懂了历史典故,不仅学会了历史,还理解了文学。

学典故有什么作用?以前有很多学生问我,他们说知道历史和文学直接翻历史书和语文书不就好了。

他们这样的理解也没什么错。

在历史里,一个典故便是一段历史,他用故事记录了一段历史,简单明了,让后人一读到这个典故、这个词就能想到这段历史,清晰深刻。

在文学上,典故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含义,直接用典故,而又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或者说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有可能得到更深层的感悟。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也就说,学典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文化底蕴的积累。

学习就要学精髓,所以遇到这样的典故就也学习吧,不要错过。

我为大家准备了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了,中国历史一大半也了解了,顺带还补了补文学知识。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让你读懂古中国!古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流传下来的众多历史典故是了解中国文化、古代社会风貌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100个代表性的历史典故,帮助你更好地读懂古中国。

1.卧薪尝胆:出自《史记》,形容燕国太子丹反秦的事迹,用来比喻决心和坚持到底的精神。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比喻没有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再有智谋也办不到。

3.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努力,只等待外来的机会和收获。

4.无米之炊:比喻某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

5.刻舟求剑:比喻固守旧观念,不及时调整和发展。

6.望梅止渴:比喻用遥远、不切实际的事物来安慰自己。

7.杞人忧天:比喻无事生非,杞人忧天指的是一个人羡慕别人的结婚处理能力,一直形容极度敏感多虑或多余焦虑。

8.坐井观天:比喻思想狭隘,眼界小,缺乏远见和广阔的视野。

9.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眼界狭窄的人。

10.掩耳盗铃:比喻自以为蒙蔽了别人,实际上蒙蔽了自己。

11.以毒攻毒:用同样或更厉害的方法对付敌人。

12.推波助澜:帮助加大某种势力或风潮的发展。

13.捧心有愧:形容内心深感有愧的表情或心情。

14.画饼充饥:比喻用美好的东西来安慰心灵,而实际却得不到满足。

15.噤若寒蝉:形容因害怕或羞愧而不敢出声。

16.掉以轻心:轻忽对待,不加重视。

17.刀山火海:比喻危险或困境重重的环境。

18.凤毛麟角:比喻极其少见的事物或人才。

19.黔驴技穷:比喻才能、智谋已经用尽,没有更多的办法了。

20.眉目如画:形容人的相貌清秀美丽。

21.强弩之末:比喻力量已经消耗殆尽。

22.鸠占鹊巢:比喻乘他人之便,据为己有。

23.富贵险中求:比喻追求富贵时可能面临的风险与危险。

24.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喻不能只给予物资上的援助,而应该让人自己掌握获得物资的方法。

25. 悬崖勒马:比喻在即将陷入危险之际及时止损。

26. 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或徒弟有成就是老师的光荣。

27. 望尘莫及:比喻追求的目标或水平太高,达不到。

初中生必知的100个文学典故,初中三年都有用,中考必备!

初中生必知的100个文学典故,初中三年都有用,中考必备!

初中生必知100个文学典故,初中三年都有用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ǔn)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ó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辅佐下奠定了灭商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很有用,收藏诵读!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很有用,收藏诵读!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读懂半部中国历史!很有用,收藏诵读!老劉讲故事3天前读史明志,此文录有100个历史小典故,讲述了从黄帝时期至南宋的小故事,对历史的学习和认真都很大的效用。

可以存下来慢慢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记下这100个文学典故,立刻让你读懂半个中国!

记下这100个文学典故,立刻让你读懂半个中国!

记下这100个文学典故,立刻让你读懂半个中国!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传统历史文学典故100例

传统历史文学典故100例

传统历史文学典故100例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00个常见文学典故

100个常见文学典故

100个常见文学典故1. 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 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 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 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 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 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 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 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 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 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 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 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 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 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 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 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 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 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 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 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 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 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 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 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 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 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 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1:【典故名称】孟母三迁【典故出处】《论语》【典故内容】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进行了三次迁居,以求找到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

【历史背景】公元前372年的中国战国时期【故事背景】孟子的母亲意识到家乡的环境并不适合孩子学习,因此她先后迁居三次,并且居所每次都离学校更近,以确保孟子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意义和影响】孟母三迁的典故表明了中国古代人们重视教育的观念,也启示人们注重环境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

2:【典故名称】出使天竺【典故出处】《开元天宝遗事》【典故内容】唐朝时期僧人玄奘赴天竺取经的故事。

【历史背景】公元7世纪的唐朝【故事背景】玄奘(又称大唐法师)为了获取真经,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前往古印度天竺(今尼泊尔和印度地区)寻找佛经。

【意义和影响】出使天竺的故事展示了唐朝对于文化交流和佛教的重视,也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佛经和佛教文化。

3:【典故名称】岳飞精忠报国【典故出处】《宋史·岳飞传》【典故内容】岳飞是宋代的一位将领,在抗击金朝入侵的战争中表现出了忠诚和勇敢,最终因与权臣秦桧发生矛盾而被杀。

【历史背景】公元12世纪的宋朝【故事背景】岳飞带领宋军多次击败金军入侵,但后来因为权臣秦桧的嫉妒和诬陷,岳飞被废去军职并杀害。

【意义和影响】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表达了忠诚和正直的价值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世典故。

4:【典故名称】白蛇传【典故出处】《云笈七签·白蛇传》【典故内容】白娘子化身为白蛇,与许仙相爱,并最终克服重重障碍,成为一对仙侣。

【历史背景】公元10世纪的中国南宋时期【故事背景】白娘子是一个拥有仙力的女子,她爱上了人间的许仙,为了与许仙在一起,她化身为白蛇,并与许仙成婚。

【意义和影响】白蛇传展现了中国古代对爱情、人性和仙俗的理解,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部重要的神鬼小说。

:::100:【典故名称】文革【典故出处】1966年至1976年【典故内容】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的一场政治运动,以推翻\。

100条成语典故,让孩子读懂半个中国历史,语文老师都偷偷收藏!

100条成语典故,让孩子读懂半个中国历史,语文老师都偷偷收藏!

语文是一个不断积累和阅读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来说,是打基础的最重要的的阶段,也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和积累习惯的最佳时期。

在小学阶段,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涵盖的知识量是非常广阔的,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

要知道,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而其存在的历史典故在语文上往往都能得到很好运用,尤其在写作上,更是一个绝佳的写作素材。

从教多年见过很多学生在学习上越学越吃力,所以很多家长都会和我交流探讨孩子的问题,其实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小学学习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到位,因此在以后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成语作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库的瑰宝,具有非常重要的内涵,而且很多成语都是源于一些寓言故事、历史传奇、神话传说等,这些不仅是孩子写作的绝佳素材,还会让孩子谈吐不凡,明白其中的很多道理。

小学语文的和词汇丰富,多样的词汇积累可以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更多的词语常识,同时,在写作和日记的时候,这样多样化的词语能够帮助孩子提供更加变化的表达。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读史明志,在此收录整理100个历史小典故,从黄帝时期至南宋,存下来慢慢看给孩子看。

高中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高中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高中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初中生必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初中生必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初中生必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中考必考,建议收藏!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读懂半个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读懂半个中国

100条历史典故,读懂半个中国历史典故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读懂它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100条历史典故:1. 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 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4.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jie)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商汤在名相伊尹(yin)的辅佐下,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5. 周武王在姜尚的辅佐下,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周武王实行分封制。

6.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博褒姒(bo si)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

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

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

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

7. 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先后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8.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国七国争雄,称为“战国七雄”。

9. 秦昭襄王和范睢(suī)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10. 长平之战: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名将廉颇坚守不出,秦国使用反间计,使得赵国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最终赵国大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

1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修筑了万里长城。

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

语文不得不知的100个文学典故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禅让成为新的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相传《周易》为其所着,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中国100个常见典故,看完语文分分钟逆袭,快替孩子收起来!

中国100个常见典故,看完语文分分钟逆袭,快替孩子收起来!

中国100个常见典故,看完语文分分钟逆袭,快替孩子收起来!01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02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想了解孩子在学习有什么问题,掌握更多干货知识和解题技巧吗?03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最新-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在假期读懂半部中国历史! 精品

最新-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在假期读懂半部中国历史! 精品

100条历史典故,让孩子在假期读懂半部中国历史!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ǔ)、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à)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ó)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个文学典故,立刻让你读懂半个中国!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后两位也有说是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

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

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

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

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4、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

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25、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请罪。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起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哙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

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

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

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

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3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3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4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

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

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42、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宗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43、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44、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

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善、于阗、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46、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

冀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47、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

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

骁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袁绍,聚集各州郡人马,选袁绍为盟主,进军洛阳。

董卓得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48、袁绍尽灭宦官: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大将军何进召前将军董卓进京协助诛灭宦官,反被宦官谋杀,袁绍、袁术引兵入宫,大杀宦官两千多人,宦官张让、段珪(gui)挟帝出逃,后被逼投水自尽。

49、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义父子关系),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