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七年级三国南北朝练习题

合集下载

2020年德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

2020年德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

2020年德州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对于北魏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当时已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③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的喜好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的建立者是A.司马炎B.刘裕C.司马睿D.司马懿3.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水经注》4.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5.“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7.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8.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9.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附答案)(1)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附答案)(1)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附答案)(1)一、选择题1.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它们的引入( )A.消除了民族矛盾B.丰富了汉族生活C.导致民族关系紧张D.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A.刘裕B.王猛C.司马炎D.苻坚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A.B.C.D.4.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5.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7.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8.“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洛阳称帝B.实行屯田C.统一北方D.招揽人才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以下属于农业方面的是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③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技术④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对于北魏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当时已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③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的喜好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11.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含答案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含答案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据南朝《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2.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5.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7.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8.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9.对于北魏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当时已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③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的喜好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10.下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2022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6课三国鼎立

2022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16课三国鼎立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2021河南安阳十中月考)公元200年,在我国北方的官渡发生了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一方拥有十万大军,另一方却兵力较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

但弱方却采取火烧对方粮草的方法,使对方军心动摇,从而取得胜利。

这场战役的作战双方是()A.刘备与孙权B.袁术与袁绍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2.(2020山东临沂兰陵模拟)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研读下图所示战役,你得出的结论是()A.以少胜多,是项羽灭秦的关键性战役B.以弱胜强,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以少胜多,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D.以少胜多,苻坚统一中国的努力失败3.(2021河北唐山滦南期末)曹操三次发出《求贤令》,“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

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这说明曹操在汉末迅速崛起的原因是()A.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 B.善于用人C.重视农业生产D.重视“以德化民”4. 曹操大军南下,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交战,其目的是()A.统一全国B.统一黄河流域C.统一北方D.统一江东5.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下列关于这次战役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B.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减弱C.孙刘联军偷袭曹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D.曹军船舰连在一起的战术运用不当6.(2021黑龙江绥化绥棱期末)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最先称帝的是()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7.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8.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是()A.曹魏的建立B.蜀汉的建立C.吴国的建立D.孙权称王9.(2021山东烟台龙口期末)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

下列图片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A.B.C.D.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的建立者是A.司马炎B.刘裕C.司马睿D.司马懿3.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4.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6.“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8.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恢复分封制D.三家归晋9.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带答案)(3)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带答案)(3)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卷(带答案)(3)一、选择题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

下列三国与西晋兴亡更替示意图表达最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B.C.D.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A.项羽灭掉刘邦B.诸葛亮光复汉室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曹操统一全国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水经注》5.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7.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8.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以下不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是A.联吴抗曹B.三顾茅庐C.创造八阵图D.淝水之战9.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西晋“八王之乱”时期B.三国鼎立时期C.淝水之战后D.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10.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多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渗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

下列图片中体现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是A.B.C.D.11.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东汉初年B.东汉末年C.西晋初年D.西晋末年12.“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及答案)(3)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及答案)(3)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及答案)(3)一、选择题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2.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3.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4.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5.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

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6.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盘庚迁殷C.文成公主人藏D.孝文帝改革7.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8.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恢复分封制D.三家归晋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10.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祖冲之小行星是一颗以中国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下列关于这位数学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他是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②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③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④制定出《大明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2.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3.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5.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6.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9.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西晋“八王之乱”时期B.三国鼎立时期C.淝水之战后D.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1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1.“据北魏均田制的规定,太守有十顷职分田,做过太守的贾思鳃应该有大片土地,在口口口口的记载中,他还养过200只羊,作为一个农场主,贾思鳃有车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带答案)(1)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带答案)(1)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带答案)(1)一、选择题1.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这里为“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发生的著名战役是A.官渡之战B.涿鹿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2.“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

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A.司马迁B.顾恺之C.屈原D.王羲之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A.B.C.D.4.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5.“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6.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序号部分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促进民族交融B.推动经济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7.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8.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恢复分封制D.三家归晋9.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河南省(2021-2023)初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附答案)

河南省(2021-2023)初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附答案)

河南省(2021-2023)初中历史专项模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023•新县一模)田余庆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写道:秦统一后,迁徙七种共50万身份低下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叫做“七科谪”。

这次行动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把长江和珠江之间大片的还没有开发的土地和各族人民,一次圈到中国范围里面来。

他认为这一措施( )A.标志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促进了南方地区的繁荣C.扩大了中国的统治疆域D.完成了南北方民族交融2.(2023•潢川县三模)秦统一前,“属邦”是管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中央机构,同时还下辖这些地区的地方县治:至公元前214年后,蒙恬北逐匈奴所设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

至此,“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

这说明秦朝( )A.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B.大一统实现民族大交融C.分化事权强化君主权力D.地方官吏行政能力提升3.(2023•开封一模)“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柱!”这首有关长城的秦朝民歌,揭示了( )A.秦朝的强盛B.秦朝的暴政C.长城的雄伟D.长城的险峻4.(2023•中原区)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会有“史实的陈述”和“史论”。

下列秦朝的历史信息中属于“史论”的是( )A.“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B.“秦有陇西、北地、上都,筑长城以拒胡。

”C.“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D.“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5.(2023•唐河县二模)《汉书》中记载,汉代经济发展经历了从汉初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到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的过程。

完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 )A.楚汉争霸B.文景之治C.盐铁专卖D.光武中兴6.(2023•淇县二模)《史记•孝文本纪》载:“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2021年重大考古发现,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陵墓中的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及答案)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及答案)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深受儒学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为()A.独尊儒术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D.科举取士2.与“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草木皆兵”等有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垓下之战C.涿鹿之战D.淝水之战3.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三国时期人物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4.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5.毛主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统一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位历史人物是A.袁绍B.曹操C.孙权D.刘备6.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7.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以下不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是A.联吴抗曹B.三顾茅庐C.创造八阵图D.淝水之战8.“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该史料记载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情形B.西汉初年南方的情形C.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D.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9.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经济重心南移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大量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民族不包括A.匈奴族B.鲜卑族C.羌族D.女真族11.对于北魏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当时已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③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的喜好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12.“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带答案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带答案

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辞海》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它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这一字体的创立者是( )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王献之2.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3.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4.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6.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7.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8.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以下不是诸葛亮的历史功绩是A.联吴抗曹B.三顾茅庐C.创造八阵图D.淝水之战9.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10.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11.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2020年曲靖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附答案

2020年曲靖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附答案

2020年曲靖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辞海》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它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这一字体的创立者是( )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王献之2.“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

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A.司马迁B.顾恺之C.屈原D.王羲之3.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A.B.C.D.4.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5.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6.“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序号部分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促进民族交融B.推动经济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8.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9.沂南县是诸葛亮的家乡,2018年5月第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隆重纪念诸葛亮,杜甫诗称赞诸葛亮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A.项羽灭掉刘邦B.诸葛亮光复汉室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曹操统一全国3.毛主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统一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位历史人物是A.袁绍B.曹操C.孙权D.刘备4.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A.学汉语B.与汉人通婚C.迁都洛阳D.改穿胡服5.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6.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7.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8.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9.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2020年通辽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

2020年通辽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

2020年通辽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模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推算《大明历》时,必须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精细的推算。

下列成就对他创制新历法产生重要作用的是( )A.设计制造指南车B.设计制造千里船C.编著《缀术》D.精确计算圆周率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首诗中的“烈士”“壮心”分别指的是A.项羽灭掉刘邦B.诸葛亮光复汉室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D.曹操统一全国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4.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水经注》5.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C.道教D.基督教6.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7.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

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8.“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上古-魏晋南北朝)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上古-魏晋南北朝)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C.云南元谋D.浙江河姆渡2.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籽之类的种子,这个代表了当时生产水平的罐子可能是( )A.彩陶B.白陶C.黑陶D.青铜器皿3.假设你生活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将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先进工具应该是下列哪一种(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剑D.铁斧4.他被称为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

“他”是( )A.黄帝B.尧C.舜D.禹5.《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这反映了( )A.远古时期部落之间的斗争B.大禹治水C.夏朝为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制订了刑法D.夏朝设置了官吏6.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繁荣,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B.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夏朝时已齐备C.今天家禽的主要品种,西周时期才有D.司母戊鼎是“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7.“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各国纷纷变法,竞相改革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学术活跃,百家争鸣D.农业发展,商业繁荣8.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管仲改革之时B.周平王东迁前C.商鞅变法之后D.晋文公称霸前9.“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10.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1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推恩”B.设西域都护C.实行刺史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12.《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 )A.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实行“推恩”,解决封国问题13.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附答案(4)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附答案(4)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题附答案(4)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2.“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

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A.司马迁B.顾恺之C.屈原D.王羲之3.与“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草木皆兵”等有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垓下之战C.涿鹿之战D.淝水之战4.毛主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统一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位历史人物是A.袁绍B.曹操C.孙权D.刘备5.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7.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李时珍8.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9.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

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A.“八王之乱”B.定都洛阳C.恢复分封制D.三家归晋10.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4-16 三国鼎立 分层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

4-16 三国鼎立  分层作业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基础巩固【知识点1 官渡之战】1.齐桓公曾用管仲之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而称霸。

这里的“尊王”举措,为后来者提供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策。

这些后来者包括( )A.嬴政B.刘邦C.刘秀D.曹操【答案】D【解析】东汉末期,为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曹操将汉献帝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这就是历史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故选D。

2.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诗句能够反映曹操功绩的是( )A.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B.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C.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答案】A【解析】由材料“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可知,材料赞颂的人物是曹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最终取得官渡之战胜利,为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故A正确。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如果龙城的飞将军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排除B。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赞颂的是刘邦,排除C。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颂的是诸葛亮,排除D。

故选A。

3.“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材料中“操遂能克绍”的影响是( )A.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C.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状态D.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答案】A【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操遂能克绍”指的是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袁绍。

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大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故选A。

【知识点2 赤壁之战】4.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又流行疾病;曹军不习水战,又遭遇火攻。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卷含答案(4)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卷含答案(4)

【易错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模拟试卷含答案(4)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4.“自东汉末年以来,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材料表明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先进技术②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③南方统治者的重视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6.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7.“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该史料记载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情形B.西汉初年南方的情形C.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D.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8.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西晋“八王之乱”时期B.三国鼎立时期C.淝水之战后D.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9.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战役是指A.桂陵之战B.垓下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10.“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洛阳称帝B.实行屯田C.统一北方D.招揽人才11.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A.兰亭书法B.阎立本画作C.龙门石窟D.赵州石拱桥1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初中历史三国时代练习题

初中历史三国时代练习题

初中历史三国时代练习题1. 请简述三国时代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三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始于公元220年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该时期前身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荡,由于董卓之乱、黄巾起义等事件的发生,导致中央政权削弱,各地诸侯割据,形成了以曹操、刘备和孙权为代表的三个分裂政权。

此时期的混乱和动荡,标志着东汉帝国的终结和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的开始。

2. 请列举三国时期著名的三个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 曹操: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建立者,被公认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统一北方诸侯,削平黄巾起义,对东吴和蜀汉发起了一系列征战,但最终未能统一全国。

他精于组织和管理,推行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措施,建立了稳定的国家机构,对魏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被誉为仁德之君。

他以仁义待人,深得人民的拥护。

刘备与曹操、孙权等人相争多年,最终在赤壁之战后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刘备致力于发展教育和改善民生,在蜀汉的统治下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改革。

- 孙权:孙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也是孙家族的族长。

他接掌家族事业后,采取了一系列明智的政治手段,巩固了家族的地位,并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南方政权。

孙权以开明的政策和勇敢的军事行动而闻名,他对于巩固东吴的统治地位,争夺江南和对抗魏国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请简述三国时期的重大战役,并分析其对战局的影响。

-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于公元208年。

刘备与孙权联合对抗曹操,最终以火攻战术击败了曹操的大军。

这场战役的胜利使刘备和孙权稳定了自己的地位,同时也削弱了曹操的势力,改变了三国时期的格局。

- 吴蜀之争:吴蜀之争是蜀汉和东吴之间的争夺江南地区的重要战役。

刘备与孙权先后争夺荆州和益州等地,最终导致刘备在公元223年去世后,他的儿子刘禅无力继承父业,使蜀汉逐渐衰弱。

而孙权则成功地巩固了对江南地区的控制,使得东吴成为三国中最为强大的势力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七年级三国南北朝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
1. 以下示意图中①②的时代特征是()
A .社会动荡与变革
B .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 宋曹,明末清初盐城县人,大书法家。

下列历史名人与其钻研领城相近的处()
A .司马迁
B .王羲之
C .李时珍
D .曹雪芹
3.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到()
A .洛阳
B .平城
C .成都
D .北京
4.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这表明北魏孝文帝主张()
A .改穿汉服
B .使用汉语
C .改用汉姓
D .与汉人通婚
5. 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珍贵的记忆,是历史伟大的丰碑。

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遗产的是()
A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C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D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6.下列关于祖冲之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北魏杰出科学家
B .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C .制造了指南车、千里船等
D .撰写有数学名著《缀术》
7.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魏灭蜀
②东晋建立
③西晋灭吴
④西晋建立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②③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8.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其中,曹操争霸北方遇到的主要军事对手是()
A .周瑜
B .孙权
C .刘备
D .袁绍
9.如图是我国某历史时期的政权并立形势图。

下列对此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图中的A、B、C分别是辽、北宋、西夏
②图中的A、B、C分别是魏、蜀、吴三国
③奠定这一局面基础的战役是官渡之战
④三个政权中最早建立的是A政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0.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 .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 .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 .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11. 以下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自编的历史剧,内容是关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后的历史,其中符合史实的是:年龄28岁的鲜卑族官员()
A .在都城长安觐见孝文帝
B .上朝时穿鲜卑族服装
C .用汉语向孝文帝汇报工作
D .因为娶汉女为妻而遭罢官
12. 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这一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
②民族融合
③国家统一
④政权分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 历史叙述由客观的史实和主观的观点构成。

下列不属于历史观点的叙述是()
A .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B .《齐民要术》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C .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联合国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4. 如表为西汉至宋朝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 .城市经济活跃
B .政治统治开明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民族交融加强
15.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 .魏蜀吴
B .吴蜀魏
C .蜀魏吴
D .蜀吴魏
16.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 .西晋
B .前秦
C .东晋
D .北魏
17. 符坚即位以来,陆续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国都南边举行祀天仪式(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礼节),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材料所述内容()
A .消除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B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 .体现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
D .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18.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9年三国局势的是()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①匈奴②鲜卑
③羯④氐⑤羌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⑤
二、材料分析题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魏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3)“魏主”的改革有什么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