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10章社区
《社会学概论》课件PPT第10章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类型 ➢ 依范围划分,有广义社会政策与狭义社会政策 ➢ 依对象划分,包括犯罪、人口、农民、劳工、就业、 住房、社会保障等政策 ➢ 依层次划分,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内容 ➢ 美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退伍军人补助,老人 医疗服务,教育,住房,儿童福利等 ➢ 英国:社会保险,社会补助(住房、儿童、食品、 高龄老人),社会救助(低收入户、贫穷老人、失 业者),保健服务,社会服务等。 ➢ 中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就业,社区等
社会政策模式 剩余模式(又称补缺型模式)
➢ 家庭和市场是满足人类需要的正常机制,当他们无法发 挥正常功能时国家才弥补其缺失,而且社会福利的提供 只应该是暂时的,国家所提供的协助不会超过维持最低 生存的标准,受助者要经过官方制定的严格程序才能获 得受助资格
制度性再分配模式 ➢ 把社会福利视为一个常规性的社会制度,国家扮演福利 供应者角色,它把社会服务当做社会正常和第一线的功 能,把促进社会福利和针对整个人口提供的服务制度化
第十章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历史进程 社会政策的制定 社会政策的理论解释 中西方社会政策比较
社会政策概述
关于社会政策的诸多定义
瓦格纳(1891) :“所谓社会政策,就是要把分配过程 范围内的各种弊害,采取立法及行政手段,以争取公平 为目的而加以清除的国家政策。”
海牙国际社会福利协会(1972):社会政策当是一个国 家所采取的一种政策,旨在减少被剥削阶级的社会问题, 而现代的想法则认为:社会政策乃是改进社会环境,以 及探求全体人民的安全与平等的政策。
社会政策概述
社会政策的伦理基础
需求与资源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 生理需要:如衣食、住房、基本生活保障、性欲 ➢ 安全需要:如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经济安全 ➢ 社交需要:如友谊、情感、归属 ➢ 尊重需要:如自尊、能力、权威、地位 ➢ 自我实现需要:如胜任感、成就感
《社会学概论》社区
♪ 3、文化与组织 ♪ 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 形成的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观念,如:语言、 信仰、风俗、习惯等。社区的组织可分为正 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大类,包括学校、医 院、生产部门、商业服务部门、党政机关及 家庭、邻里、团体等。社区的共同文化和组 织指导并控制着社区的行动,促使社区构成 一个整体。 ♪
第十章 社区
♪ 二、学习目标:人类的社会活动,不但是在一定 得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框架内进行的,而且离 不开必需的地域条件。人们总是在特定而具体的 社区中从事自己的社会生活得。社区就成为社会 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研究对象。 ♪ 三、学习重难点:社区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和重 点,另外在理解社区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乡村社区 、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城市 化概念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认真学习。
第一节、什么是社区
♪ ♪ ♪ ♪ 一、社区的定义 社区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 (1)相对与“社会”的社区 滕尼斯的“社区”概念:与“社会”相对。指那些 有着相同的价值取向、人口同质性强的社会共同体 ,体现的是一种亲密无间、守望相助、服从权威、 具有共同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人际关系,其外延主要 是乡间社会。
二、人类生态学
♪ 1、古典人类生态学 ♪ (1)“芝加哥学派” ♪ (2)帕克——共生与竞争 ♪ (3)麦肯齐——中心化、集中化、隔离、入 侵及延续等区位过程;社区的四种类型。 ♪ (4)伯吉斯——同心圆模式 ♪ (5)霍伊特——扇形区位模式 ♪ (6)哈里斯和尤曼——多核心模式
新疆特克斯县按“八卦图”建设解决拥 堵
♪ 二、社区的要素: ♪ 1、人口 ♪ 社区人口的研究涉及三个要素:人口的数 量、构成和分布。 ♪ 社区的人口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 组织的形式存在,在一定社区中生存的人并 不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个人,而是要进行 共同的社会活动。 ♪
社会学概论笔记
社会学概论笔记第一章社会学概述第一节社会一、社会的概念: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个人是无法组成社会的,数量:2个以上,这是最低限度。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三、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功能3.导向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运行一、什么是运行与社会运行运行表述的是一种动态过程,含有运动、变化的含义。
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内部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二、社会运行的类型一是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二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
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发展中国家就是这一类)三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亚非拉低度发展国家)四评价社会运行的原则1综合型 2满足需要 3.协调第三节社会学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将社会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因此,条件和机制指的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3.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4.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宏观、中观、微观微观层面:可以分析个人购买钻石的社会因素或其中的社会意识对个人购买钻石的决定性影响。
宏观分析: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体系1、产地较为集中:比较好的原产料多产于非洲,特别是南非。
2、加工:初加工(东南亚国家——印度)精、高级加工(欧美发达国家——比利时美国)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观分析:钻石消费统计可以分析社会分层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01 人口与社会运行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这两种生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自身的存在方式一、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一)人口规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
社会学第10章个人社会化
第十章个人社会化社会中的每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能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必须经历社会化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们获得了某种价值、态度、技能和知识,简言之,获得了他们所属的那个社会的文化。
社会化使得社会不仅在生物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的意义上重新产生自身,从而保证了社会得以一代一代地延续。
什么是社会化一、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
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
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实践活动和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又具有社会的属性。
现代研究认为,社会化的涵义不仅包括从“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全部内容,而且包括个人成年后与社会之间发生的教化、内化与调适的全部内容。
二、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被界定为个人与社会不断调适,使其从“有机体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和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过程即社会化。
(《教程》P205)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刘豪兴《社会学概论》)对于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社会化既有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也有个人对社会的能动调适。
三、社会化的特点1、社会化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从个人而言,一方面,人类生命个体无先天行为模式,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人;另一方面,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常常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当然,这种强制性伴随着个人进入成年和老年期而逐步减弱。
2、社会化具有能动性的特点。
这种能动性不仅表现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什么、接受什么,个人都有一定的选择性,而且表现在个人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地探索人生,创造新的文化。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第10章_社区
二、社区的要素——社区意识
社区意识指居住在某一社区的人对于这个社 区有一种心理上的结合,亦即所谓归属感 。 这种归属感可以表现为:以我是某地居民而 感到自豪;一种回归的亲切感;乡土观念; 共同的意识,如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荣 辱观等。
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 成的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观念,如:语言、信 仰、风俗、习惯等。 社区的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 大类,包括学校、医院、生产部门、商业服 务部门、党政机关及家庭、邻里、团体等。 社区的共同文化和组织指导并控制着社区的 行动,促使社区构成一个整体。
二、社区的要素——公共服务设 施
一、乡村社区
2.乡村社区的类型
就乡村社区的聚落形态而言,乡村的分布有两个基 本类型,即集村和散村。 按经济活动的性质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分为农村、 山村、牧村和渔村等。 依据乡村社区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 分为大村、中村、小村。 最后,依据行政组织关系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分 为自然村和行政村。
社区的定义:社区是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 具有共同关系、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的一个 人群。
二、社区的要素
人口 地域
文化与组织
公共服务设施
二、社区的要素——人口
社区人口的研究涉及三个要素:人口的数 量、构成和分布。 社区的人口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 组织的形式存在,在一定社区中生存的人 并不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个人,而是要 进行共同的社会活动。
社会学概论考点
第5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要点】※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也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习惯。
※文化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具有可习得性、共享性、象征性、全括性和整体性。
※文化有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与反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之分。
※文化包括象征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和物质文明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文化具有认同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和涵化功能。
目录:(P84-93)第一节:文化及其特征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第三节:文化的构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思考题:1.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哪些类型?2.怎么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3.文化由哪些要素构成?4.怎么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2-可习得性——文化是超生物性的,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文化不能只通过生物遗传而获得,而是要通过一个个社会性的个体主动学习并综合起来的结果共享性——文化并非是个人所特有的,而是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象征性——人类在创造文化时总是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全括性——文化不是单一的现象,而是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各种社会行动和社会现象,都包含了文化因素的参与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有机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了一个统合的整体4-认同功能——只有文化才能表现出不同社会和民族在内在本质上的区别规范功能——文化使一个社会的规范、观念更为系统化整合功能——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即使社会形成一个整体涵化功能——人需要通过文化涵化才能成为社会的人第6章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要点】※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学概论 第十章 社区
三、农村社区的类型 (一)按从事的主要产业划分:农业社区、 渔业社区、牧业社区、林果业社区、工矿业 社区、狩猎业社区和综合社区。 (二)按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为平原、滨 湖、沿海农村以及山村等不同的社区。 (三)按聚落形态划:散村、路村、街村、 沿河村、团村。 (四)按居民分布状态和村庄组成社区的形 式划分:散村社区、集村社区和集镇社区。 (五)按社区的发展水平划分:初级社区与
二、社区的构成因素
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而组织起来
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
有一定的地域空间 有一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机构和设施 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社区的结构
1、社区的生态环境结构 社区生态环境结构的自然排列、组合、分布状况、社区地理 环境、资源和交通状况,直接影响社区中人们活动的主要 内容、生存方式、对服务的需求以及社区发展前途。 2、社区的人口结构 社区人口数量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职 业结构和阶层结构等对社区服务和管理直接影响。 3、社区的经济结构 社区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职业结 构、所有制结构、交换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区 经济的空间分布结构以及社区资源结构等直接影响社区生 活和发展。 4、社区的区位结构 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它的各个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的排 列、组合、分布状况影响着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区的 正常发展 。
二、农村社区的特征 1、地域特征:具有更为广阔的地域,自然环境的 直接支配作用较强。 2、人口特征: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流动率小,居 民以农业为主要职业 。 3、经济特征:主要产业是农业,包括农田种植业、 林业、牧业、渔业等,经济活动的复杂程度和商品 经济的发展程度低于城市。 4、文化特征:在组织方面,重视血缘关系、家庭 关系、家族关系;在社会规范方面,传统取向,以 传统的道德、习俗来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 的关系;在社会交往方面,与外界交往少,居民流 动性不大,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传统的文化色彩。 5、心理特征:趋于保守和情感型,地方观念重, 乡土观念浓,家庭至上及祖先崇拜。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社会互动PPT学习教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冲突理论总的因果关系图
所有社 会系统
表 现 资源分配
出
的不平等
爱默生引入了交换网络的概念。他将社会 结构理解为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网络,个体 处在其中占据着战略性的位置,能够增加 资源的供给并垄断资源 。
第15页/共45页
第二节 地位与角色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的各种单位 中占据一定的位置,而人与人 之间的社会互动总是根据相应 位置的要求和规范进行的。也 就是说,个体在社会互动的过 程中不仅根据相应的地位和角 色采取合适的行动,而且也期 待参与互动第1的6页/共其45页 他个体能够按 照相应的要求行事。因此,本 节将分别介绍地位和角色的概
第31达伦多夫认为冲突表示有明显抵触的社会力量之间的争夺竞争争执和紧张状态特纳认为冲突是两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互动在冲突中每一方的行动都是意在禁止对方达到目标小罗宾威廉斯认为冲突是一方企图掠夺控制伤害或者消失另一方并与另一方的意志相对抗的互动
社会学概论厦门大学社会互动
会计学
1
人与动物有许多不同,但最为重要 的不同是人的需要的满足无法靠个体的 力量。无论是生理需要还是更高层次的 情感需要、安全需要,都需要通过与其 他社会成员的互动才能得到满足。而正 是在与他人进行各种各样的互动过程中, 人与人之间形成形形色色的社会群体和 组织。
的条件,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 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 角色的扮演。社会角色的扮演 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通常 经历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
第25页/共45页
色实践三个阶段。
2、角色的失调
由于每个个体都处在复杂的社会联系中,所以在扮演角色的过程 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不仅会出现角色差距,而且常会产生 矛盾,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常见的角色 失调有以下几种:
社会学概论各章小结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2.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到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3.二战后欧洲社会学的特点是: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研究领域多样化,理论研究趋于多样化,同时在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5.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已有11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四个曲折的发展时期。
1979年,社会学的恢复重建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逐步走向成熟,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6.社会学本土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社会学美国化”是个先例。
巴西、印度等世界各国社会学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倡导、推行社会学本土化,建立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社会学。
7.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与社会学中国化相一致的,起步于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后期得到了更自觉、更明确、更有组织的推行。
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等主要特征。
2.社会学的功能有:研究功能、教育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批评功能。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是: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4.社会学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实地研究法、社会实验法和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5.社会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实际研究应该是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3.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或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它是一种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2.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3.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三章社会与文化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3.人口:是指特定区域内,由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总体。
4.人口数量:是对人口的量的规定性,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有生命的个体总和,通常人口数量指的是人口规模。
社会学概论第十章 社区
二、特征
1、超时空性
2、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3、人际关系松散,流动频繁。
4、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原则。
三、与实在社区的联系
1、是对实在社区的反映和重构; 2、反作用于实在社区; 3、两者在功能上互补。
思考题
1、什么是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2、谈谈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
社会结构 分工复杂,社会分 简单,低,单 化程度高,阶层构 一 成复杂
3、按社区的功能划分:
专能社区 综合社区
专能社区:一种是功能比较单一的社区,如学 校、部队;另一种是在社区的多种功能中某一 功能具有主导地位,形成独有的社区特色。
综合社区:指社区的多重功能较为均衡,没 有明显的行业主导趋向的社区。
自然社区
法定社区
自然社区是自然形成的,它常常以河流、 湖泊、空地、山林等作为自然性边界的标志。
法定社区是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而设置 的。如城市中居委会辖区共同体、以及农村 中的“行政村”,等等
★2、按综合标准划分:
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
综合标准,是指同时按照经济结构,人口 密度、规模大小、组织特征,文化模式等标 准进行分类。
第二节
社区发展和社区建设
一、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是二战以来由联合国倡导的一项世界性 运动。 联合国以工业国家社区组织工作的经验为基础, 结合发展中国家开展成人教育、合作社运动、乡村建 设运动等方面的实践,于1955年正式提倡通过社区发 展达成社会进步。
社区发展——是指通过社区民众共同努力,且 与政府合作,以促进社区经济、社会、文化发 展变化,进而促进社区协调和社区整合的过程 。它属于社会工作的范畴。
第十章 社 区
社区概述
《厦门大学社会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厦门大学社会学原理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目录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2)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厦门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厦门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4)厦门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5)厦门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6)厦门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7)厦门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8)厦门大学2014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9)厦门大学2015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0)厦门大学2016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1)厦门大学201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2)厦门大学201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3)厦门大学201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14)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15)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15) 厦门大学2008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20) 厦门大学2009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28) 厦门大学2010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39) 厦门大学2011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50) 厦门大学2012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63) 厦门大学2013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71) 厦门大学2014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81) 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厦门大学2007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代码:707科目名称:社会学原理招生专业:公共事务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人口研究所人口学专业考生须知:答案必须使用墨(蓝)色墨水(圆珠)笔;不得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凡未按规定作答均不予评阅、判分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8分)1、价值关联2、社会唯名论3、文化传播4、贫困5、内在社会控制6、社区发展的系统模式: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4分)1、简述社会网络的基本特征。
社会学概论社区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社会学概论社区的名词解释是什么社会学概论:社区的名词解释社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由一群人共同居住并具有一定联系和互动的地方。
社区可以是一个小村庄、一个城市街区、一个社交媒体群体,甚至可以是一个虚拟世界。
社会学研究社区的形成、发展和运作,以及其中的互动关系和社会结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解释一下社会学概论中关于社区的名词。
1. 社区社区是一个较为广义的概念,它代表着一个由人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生活群体。
这个群体可以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也可以是在虚拟空间共同参与特定活动的一群人。
社区的形成理论上可以归因于各种因素,如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共同兴趣爱好等。
2. 邻里社区邻里社区是指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共同居住并有一定联系和互动的社区。
这些社区通常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观、生活习惯和社会互助机制。
邻里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紧密联系和互动的地方,提供了社交支持和资源分享的平台,有助于建立紧密的人际关系和互助网络。
3. 虚拟社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社区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兴形式。
虚拟社区是通过网络媒体平台构建起来的人际互动群体,成员可以远程参与并共同讨论特定话题、分享兴趣爱好。
虚拟社区的形成不受地理限制,因此可以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交圈和信息资源。
4. 弱关系社区弱关系社区是指社区成员之间关系比较疏远,往往只涉及到一些散漫的社交联系。
这些社区的成员通常没有深入的信任和互助关系,他们的交流往往是表面化的。
弱关系社区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例如在人们工作场所的同事群体、学校里的同学关系等。
5. 封闭性社区封闭性社区指的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群体,他们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
封闭性社区可能是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或者对外来文化和观念的抵制而形成。
这些社区的社会互动主要在内部进行,少有外部干预。
封闭性社区可能因为自我保护机制而形成,也可能是意愿所致,例如一些宗教社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
社会学概论部分作业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形考部分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1—4章绪论;人的社会需要;社会交往;人的社会化:“社会”一词源于(中国)。
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劳动)。
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累加而是(结构的总和)。
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
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实践哲学教程》)(孔德)被公认为开创社会学的鼻祖。
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康有为)。
(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名为《群学肄言》。
理论社会学又称(纯粹社会学)。
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马斯洛)“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安全的需要)“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社会制约性)。
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社会需要是在一定情景下,人们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人的社会需要产生的最基础、最原始的条件是人的(生理需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的,个人和社会是辩证的统一。
“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库利)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朋友谈心)“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竞争)。
一个人同时担当几种角色,对个人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春游)。
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
(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角色丛)。
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是(角色冲突)。
社会学概论社区教学
一个传统的农村社区
2024/4/9
10
开展中社区:这是传统社区向现代社区转 型中的一种社区形态。人们的社会生产和 生活方式既延续了传统,又由于受到社会 现代化开展的影响兼具现代社区的一些新 特质。 现代社区 :城乡融为一体,农村和城市功 能互补,优势互补,人们借助便利的通讯、 交通手段往来于城乡之间,乡村的生活不 比城市差,甚至还要高于城市。
2024/4/9
8
〔二〕社区的分类
1、传统社区、开展中社区、现代社区
2、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 虚拟社区
3、神圣社区和世俗社区
4、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
2024/4/9
9
1、传统社区、开展中社区、现代社区
按社会生产力开展水平的上下和社区的 历史演化轨迹来分
传统社区:指历史 上以传统的或落后 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为主的社区形态
社区组织一般指各种类型的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效劳 机构。我国常常是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担负起 推进社区建设的重任。居民委员会的功能定向是满足政府 和居民两方面的需求。开展方向是不断地增强其独立性和 自主性,较多地偏向为居民效劳。
2024/4/9
31
2.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1〕社区效劳建设 〔2〕社区文明建设 〔3〕社区环境和设施建设
2024/4/9
32
一个建设好的现代化社区 的远景
2024/4/9
一个建设好的现代化社区 的近景
33
三、我国主要的社区类型和城市化道路 〔一〕我国三种社区的概况
1.农村社区 2.小城镇社区
3.城市
2024/4/9
34
1.农村社区
所谓农村社区,就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 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农 村社区是我国社会中最根本的一种社区形式。
社会学概论(五)社区的概念
城市郊区化
• c.城市郊区化 (逆城市化):城市发展到一定水 平后,大城市的人口和经济活动由城市的中心向 城市边缘的郊区迁移和发展的过程。 P.300.
• 城市的郊区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进程中大量 人口和社会职能向城市聚集,出现的各种城市问 题,如居住环境较恶劣。同时,经济发展和交通 技术进步,把城市中心城区和郊区连在一起。
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
• 同时也是他们追逐利益的社会性后果。 • (1)古典区位理论过于强调城市中的经济竞争,
却忽视城市中更为丰富的社会文化变量的作用。 后来的研究者提出社会文化区位理论和新正统区 位理论。 • (2)社会文化区位学理论——把文化要素引入理 论模式中,考察文化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 作用。 • 邓肯提出“人文区位结丛”模式,用人口、环境、 技术、组织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城市的空 间布局。
城市化
• 发展小城镇 : • (1)小城镇是联结城乡的纽带 ; • (2)是解决农村剩余人口的重要手段,成为农村剩余劳
动力的蓄水池,可缓解城市压力; • (3)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柱是乡镇企业,把工业引入乡
村。P.275. • 4.虚拟社区:P.290. • 七、城市化: • 1.概念:城市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的人口向城市不
体”。 • (3)建新城市。 • (4)城市现代化道路。从总体上看,可将城市化分为初
始城市化和再城市化两大阶段,前面三种城市化属于初始 城市化,而现有的则列入再城市化阶段。 • 城市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从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出发, 增加和完善各种文化设施和基础设施,提高市民的整体文 化素质,形成良好的市风和市民形象,实现全体市民由传 统人向现代人的根本转变。
区的人口流向城市地区。以及农村社区人口高度结集而形 成新的城市社区。 • (1)工业化:工业化是最基本原因。工业化对城市发展 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条件。
社会学:第十章社区
社会学概论
1.社区特征:人口规模大密度高; 异质性强; 理性活动. 利益关系; 公私分明。
社会学概论
2.区位结构——不同的空间格局: 同心圆; 中心扇状; 多中心。 3.分类:
按功能划分; 按规模划分:
社会学概论
三、虚拟社区:网络社会空间
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是与传统的现实社区(real community)相对应而言的。
态度。
*林德和小城镇研究。
社会学概论
案例 《街角社会》
(美)怀特
社会学概论
2.研究视角: 1)区位学——借助于生态理论研究社区环境、空间
格局及其相互依赖关系.竞争和共生是其核心概 念.将人口环境、社会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其平衡 或变动状态;
社会学概论
2)人类学:——社区文化和生活方式.对社区文化 类型进行总结或比较.深刻认识社区特点与社区 变迁;
1.特点: 人口密度低和流动性差; 社会结构简单; 经济活动简单; 社区文化水平低; 家庭在社区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学概论
2.社会结构 1)社会关系: 血缘支配——差序格局 2)职业:
单一. 分工化低. 收入取决于土地多少.经营能力好坏
社会学概论
3)政治: 无为; 长老; 社区事务管理;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十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社区工作与社区研究第三节城市化及其问题社会学概论社会学概论第一节社区概述一社区及其构成要素二两种典型的社区
社会学概论
第十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述 第二节 社区工作与社区研究 第三节 城社区概述
一、社区及其构成要素 二、两种典型的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三、虚拟社区:网络社会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典人类生态学
“芝加哥学派” 帕克——共生与竞争 麦肯齐——中心化、集中化、隔离、入侵及 延续等区位过程;社区的四种类型。 伯吉斯 ——同心圆模式 霍伊特 ——扇形区位模式 哈里斯和尤曼 ——多核心模式
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 成的共同的行为规范和观念,如:语言、信 仰、风俗、习惯等。 社区的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 大类,包括学校、医院、生产部门、商业服 务部门、党政机关及家庭、邻里、团体等。 社区的共同文化和组织指导并控制着社区的 行动,促使社区构成一个整体。
二、社区的要素——公共服务设 施
第三节 社区的基本类型
一、乡村社区
二、集镇社区 三、城市社区
一、乡村社区
1.乡村社区的定义和特征 乡村社区是指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区的一群人, 以农业生产为主,根据血缘和地缘关系结成 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乡村社区的特征:地域依赖更强;人口密度 较低;经济活动简单;家庭发挥多种重要作 用;乡村文化具有较多的地方色彩,村民的 心理趋于保守型和情感型。
一、乡村社区
2.乡村社区的类型
就乡村社区的聚落形态而言,乡村的分布有两个基 本类型,即集村和散村。 按经济活动的性质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分为农村、 山村、牧村和渔村等。 依据乡村社区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 分为大村、中村、小村。 最后,依据行政组织关系分类,可以把乡村社区分 为自然村和行政村。
第10章 社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 第二节 社区研究的理论视角 第三节 社区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社区发展与社区建设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
一、社区的定义 二、社区的要素
一、社区的定义
社区定义的四种侧重点:
(1)侧重于地理的或结构的概念 (2)侧重心理的或互动的概念 (3)侧重行动的或功能的概念 (4)新兴综合的或体系的概念
社区是一个综合型的社会单位,包含着一 整套相对完整的生活服务设施和其他公共 设施。 这些设施,如教育、卫生服务业、商业等, 可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基本需要,是保证 社区居民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社区的要素——社区意识
社区意识指居住在某一社区的人对于这个社 区有一种心理上的结合,亦即所谓归属感 。 这种归属感可以表现为:以我是某地居民而 感到自豪;一种回归的亲切感;乡土观念; 共同的意识,如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荣 辱观等。
2、现代生态学观点
新正统生态学——阿莫斯•霍利和邓肯 社会文化生态学——费雷 新正统生态学和社会文化生态学等现代生态学观点 的提出,主要是在反驳并修正芝加哥学派古典人文 生态学单面偏向生物性的看法。 社会地区分析——谢伏基、威廉姆斯、贝尔
三个索引测量指标:社会地位、家庭状况、种族状况。
三、社会体系论
沃伦——社区次体系理论:把地方性社区作 为社会宏观体系的次体系。 作为宏观系统的节点的社区,其系统内外的 连接方式,分别为:垂直模式和水平模式。 社区的垂直模式是不同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 社区外系统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水平模 式是社区不同的社会单位和子系统相互之间 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类型学
迪尔凯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机械团结是一种以共同的信仰、风俗习惯和仪式 等相似性为基础的社会联系。 有机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异质性和复杂劳 动分工基础上的社会秩序。
帕森斯——社会行动的四种模式变量:情感 性与情感中立性;专一性与扩散性;特殊性 与普遍性;先赋与自致。
二、人类生态学
四、冲突论
权力在社区冲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社区权力的关注,一般集中于对权力结 构或社区支配者的描述。 社区权力模式主要有:精英控制模式、多元 权力模式等。精英控制模式是一种传统的社 区权力结构;多元权力模式是一种现代的社 区权力结构。 社区支配者的确定,一般采用的方法为:声 望法、职位法、社会活动和参与法。
第二节 社区研究的理论视角
一、类型学 二、人类生态学 三、社会体系论 四、冲突论
一、类型学
腾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前者的关系类型是由具有共同价值观念 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是一种密切的、守望 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后 者的关系类型是由具有不同价值观念的异质 人口所组成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是靠分工和 契社区的变迁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社区与外界的联 系日益增多,乡村社区在四个领域正在发 生着变化:
二、社区的要素——地域
社区的地域特征,包括社区的方位、形状、 大小与表面特征、气候及自然资源。 大多数发展较好的社区,是因为他们位居重 要的水道或海岸港口。 划分社区的边界有三条标准:
一是按行政区划分社区; 二是按经济区划分社区; 三是按照服务中心所能达到的范围来划分社区。
二、社区的要素——文化与组织
社区的定义:社区是居住于某一地理区域, 具有共同关系、社会互动及服务体系的一个 人群。
二、社区的要素
人口 地域
文化与组织
公共服务设施
二、社区的要素——人口
社区人口的研究涉及三个要素:人口的数 量、构成和分布。 社区的人口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 组织的形式存在,在一定社区中生存的人 并不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个人,而是要 进行共同的社会活动。
三、社会体系论
桑德斯——社会体系论 研究社区的重点在于持续性及社区一致 行为的形成与维持,其基本特征包括:
第一,强调对社区中的社会关系、互动。 第二,强调研究社区中各社会单位之间的相互依 赖性。 第三,强调研究社区作为一个互动体系,其存在 和持续的运作过程。 第四,强调作为社会体系的社区主要是地方性社 区,要明确研究对象的社区界限。 第五,研究社区如何适应内外力量的作用并整合 其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