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作者: ————————————————————————————————日期:ﻩ简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并对其评价食品科学学院 3115818020马建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它还有三大假设: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凯恩斯的理论与观点
凯恩斯理论和观点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增长一无可取。
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
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凯恩斯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为前提,宣扬按照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既有充分就业,又享分工之利。
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而却经常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论自由贸易,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则必然是失业更趋严重。
故凯恩斯断抗议传统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
他还批评传统理论只注重分工的利益和强调对外收支均衡的自动调节过程,而完全忽略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就业的影响。
认为就一国而言,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因为顺差能增加收入,使资金流入,利率降低,投资提高,就业扩大;反之,"若为逆差,则可能很快就会产生顽固的经济衰退。
"由此,凯恩斯赞成贸易顺差,并重新推崇起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学说里含有入学真下成分。
"不过在肯定重商主义某些观点的同时,他也承认"实行重商主义所能取得的好处,只仅限一国,不会泽及全世界"。
在《通论》中,凯恩斯由投资乘数原理出发,对贸易差额与国民经济盛衰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
他认为投资的乘数作用表现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
凯恩斯认为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条心理规律
凯恩斯认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之所以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社会上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是由三条基本心理规律造成的:第一条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规律这条规律是说,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这样在收入和消费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有效需求量降低,造成生产过剩和失业增加。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
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
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
消费者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
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
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
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高低收入户的比例、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本源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为什么我国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总是起不到应有的刺激经济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导致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方式先后由平均主义、按劳分配过渡到今天的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逐渐形成了以刺激效率、激励创新为主的分配方式;在当今信息、知识社会里,参与分配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和知识,由于居民所拥有的要素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性,必然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一、前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后来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 =a +bYd )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
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 =bYd ,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之谜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函数理论。
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二、综述正文(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消费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消费者偏好、风俗习惯等。
在众多因素中,凯恩斯认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家户收入。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
则,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y C C =其中,C 代表消费,y 代表收入。
短期分析中Cy C C 0+=C0为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人们为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数量cY 为引致消费,是消费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部分。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消费储蓄和投资
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一)消费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上的:(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0<MPC<1。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把消费看作是收入的函数。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l.消费函数:式中,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Y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例题】1.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主要假设有()。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B.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C.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D.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E.长期消费函数是稳定的【答案】ABC2.平均消费倾向的取值是()。
A.等于lB.可能小于、等于lC.可能大于、等于lD.可能大于1、等于或小于l【答案】D需要指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是MPC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意大利籍美国人,第一个提出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
这一假设在研究家庭和企业储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985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消费效用的最大化。
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年青时期:收入偏低,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中年时期:收入大于消费老年时期:消费超过收入理性的消费者总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比较安定的生活,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及其三大心理规律
简述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及其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原理”,即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资本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的“一般均衡”。
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和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在起作用。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其消费增量在相对于收入增量的比率是递减的。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消费的增长赶不上收入的增长,其结果往往是消费需求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能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的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根据资本边际效率定义,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盈利率越高,那么资本的边际效率就会越高,反之则反。
所以,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企业的总投资并不是增加到资本的边际效率为零的那个投资项目。
这是因为,只有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市场利率时,项目才值得投资,否则就不值得投资。
所以,在企业面临着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时,总是倾向于按照资本的收益率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投资项目,从而造成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
换句话说,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就是说人们在增加投资时,预计得到的利润率是递减的,这种心理作用往往会引起投资需求不足。
(3)流动性偏好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也总是喜欢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以满足交易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动机,这又会引起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会产生非自愿性失业;需求过度会造成通货膨胀,所以,总的政策手段就是调节有效需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效需求管理”。
凯恩斯的选美理论
敬畏市场,尊重市场,让市场告诉我们答案。选美理论常被斥责为投机甚至博傻。但是它揭示了市场的本质特征。股票天生就带有期权和泡沫的性质,股票投资就是个博弈的游戏。无论何种门派,对凯恩斯选美理论的掌握都大有裨益。
如果说“选美理论、空中楼阁理论”是短期投机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凯恩斯的“长期友好理论”则是长期投资的理论基础
3、长期友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世界经济只会越来越繁荣,一路向前而不会倒退,人们生活水平总体趋势向上,物价指数亦会越来越高。
按照凯恩斯的经济不断繁荣理论,经济形式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股市趋势保持向上,股价指数总体趋势不断走高。因此,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持股,随便买,随时买,不要卖”原则,靠时间积累财富,从长线而言能稳定获利。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人们的收入增加可以刺激消费的增加,在收入增加的初期、中期,收入增加与消费增加成正比,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消费热情较高,但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在中后期,收入增加的幅度大过消费增加的幅度,收入与消费不成正比,消费热情减少。
2、资本(投资)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相类似,投资初期、中期收益与投资比例成正比,投资收益较高,投资热情高涨,中后期,投资比例不与收益成正比,投资收益率下降,投资热情减少。
这种理论用于选股,就是研究大众的投资行为,从中获利。其精髓在于“他人愿支付乃一物之价值也”。马尔基尔(Malkiel)把凯恩斯的这一看法归纳为博傻理论。比如说,我傻,用高价买入高出其真实价值的股票,但我预计,还有人比我更傻,他愿意用更高的价格买下我手中刚买入的股票,以此类推。
凯恩斯经济理论
凯恩斯理论: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人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他因素都可看作在短期内变化不大或影响轻微。
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一、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的主要论点凯恩斯以前的主导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
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
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
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应该信守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
二、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
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
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
凯恩斯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率
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它的数值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正数,这表明,消费是随收入增加而相应增加的,但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的。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不同,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与可支配总收入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1,即MPC+MPS=1。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e ,MPC)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也就是每变动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变动额,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ΔC是指消费的变动额,ΔY是收入的变动额)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
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不同,平均消费倾向是总消费与可支配总收人的比率。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为1,即MPC+MPS=1。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用APC表示,即:APC=b=C/Y。
例如,一个社会收入为2万亿元,消费支出为1.5万亿元,平均消费倾向就是0.75(1.5/2)。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用MPC表示,即:MPC=△C/△Y。
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5/1)。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介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他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巨匠,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不论是对西方经济学说,还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都有重大影响。
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出版就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轰动,有人把他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它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其主要观点:一、凯恩斯重新解释了充分就业概念。
凯恩斯认为:在大萧条的环境下,政府应该追求充分就业,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大萧条也使他意识到:经济现实中还往往存在着第三种失业——非自愿失业。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凯恩斯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乘数原理和有效需求原理。
三、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决定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三大心理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应量。
四、凯恩斯提出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流动性偏好。
五、乘数理论。
凯恩斯认为,初始的投资增加可以引发诱致性投资增加,通过连锁式效应,最终可以带来数倍于初始投资的社会有效需求扩张;同样,初始投资的减少也最终会造成数倍于它的社会有效需求的缩减。
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
1、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投资收益率递减;流动性偏好2、边际消费:边际消费是代表的是增加的消费占你增加的收入的百分比。
例:假如你今年的收入比去年突然增加了500RMB,而你其他的开销还是如往常一样,你决定把这多出来的500RMB 中400RMB用于购买一套西服。
那么边际消费为0.8(400/500RMB)边际消费长期较低会产生流动性过剩的情况3、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新增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新增利润4、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对持有现金爱好5、宏观经济是指: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6、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 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7、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8、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9、滞胀: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很高10、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即贸易逆差。
又称“入超”、“贸易赤字”。
11、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12、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财政赤字13、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8章 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第四篇 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第八章 消费理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试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答:凯恩斯所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可以用标准的消费函数来表述,其公式为:D C a bY =+(0a >,01b <<)上式说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D Y 的函数,其中,a 为自发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
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实际可支配收入D Y ,就可以得出平均消费倾向APC :D DC a APC b Y Y ==+ 上式表明,平均消费倾向APC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b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D a Y 也将减小,故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2.什么是消费之谜?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各种消费理论是如何对其进行解释的? 答:(1)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绝对收入假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同时,平均消费倾向也是递减的。
但是,这一研究与对消费统计资料的实证研究并不一致。
根据美国1929~1941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47.60.73D C Y =+但根据美国1948~1988年的逐年资料,消费函数是:0.917D C Y =上述结论并不一致,首先是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是递减,而是递增;其次,短期边际消费倾向是波动的,而不是稳定的。
另一个证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研究了1869~1933年间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得出如下结论:①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的,而不是下降的;②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与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料所得出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不一致的。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简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并对其评价食品科学学院 3115818020 马建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它还有三大假设: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2010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之-(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讲义第6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与第二十五章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的第一节合并讲解(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掌握)1、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GDP的形态: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1)价值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①常住单位一般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从事经济活动在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我国经济领土上的所有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居民户,不包括我国在境外投资的单位。
②中间投入:是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含固定资产折旧。
③增加值:是在生产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做“附加值”。
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2)收入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3)产品形态下,GDP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例题1-课后题第4题】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态可以分为()。
A.价值形态B.收入形态C.产品形态D.支出形态E.实物形态答案:ABC(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GDP。
支出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收入法―――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求得GDP。
其中,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一)支出法1、含义:所谓支出法,即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GDP的方法。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答:(1)简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1、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凯恩斯指出:在通常情况下,总需求函数中的消费部分,确以总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为其主要变数。
2、凯恩斯所说的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所说"现期"是指本期收入,不考虑过去的和未来的收入;所说"绝对"是指收入的绝对水平,不考虑收入的相对水平;所说"实际"是指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不考虑按货币计算的名义收入。
这种对收入的限定,是凯恩斯的收入理论与其他收入理论的重要区别。
3、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支出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0<MPC<1。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一种规律,随着收入的提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认为,这一规律之所以起作用,是基于人类的基本心理法则。
5、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这是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推导出来的。
(2)简述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这一点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相同。
2、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这种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消费函数之谜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这一点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的结论相同。
3、从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
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4、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3)简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对生命周期假说的研究主要围绕这样一个中心论点: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就是说,各个家庭在每一时点上的消费与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家庭谋求在其生命周期内达到消费的理想分布的或多或少的企图,而各个家庭的消费要受制于该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2章
第2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1考点难点归纳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均衡产出与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I C Y +=。
C 、I 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
非计划存货投资是指实际产出与均衡产出间的差额。
2.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函数描述的是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的这种关系,用公式表示为)(Y C C =。
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bY a C +=(a ,b 均为正数)…(i )。
(1)边际消费倾向(MPC )指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其公式为:MPC =dYdC 。
在函数(i )中MPC =b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因为消费者最多把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但是不可能超过它,所以小于1。
(2)平均消费倾向(APC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其公式为APC =YC 。
在函数(i )中,APC =b Ya YbY a +=+。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
(3)储蓄函数是描述储蓄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函数。
用公式表示为)(Y S S =。
若延续前面对消费函数的线性假定,可得储蓄函数Y b a C Y S )1(-+-=-=…(ii )。
由此引申出两个概念:①边际储蓄倾向(MPS ),指增加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部分的比率。
公式为:MPS =dYdS 。
在函数(ii )中,MPS =1-b 。
②平均储蓄倾向(APS )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
公式为APS =YS。
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
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1、凯恩斯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投资收益率递减;流动性偏好2、边际消费:边际消费是代表的是增加的消费占你增加的收入的百分比。
例:假如你今年的收入比去年突然增加了500RMB,而你其他的开销还是如往常一样,你决定把这多出来的500RMB中400RMB用于购买一套西服。
那么边际消费为0.8(400/500RMB)边际消费长期较低会产生流动性过剩的情况3、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新增一个单位的投资所带来的新增利润4、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对持有现金爱好5、宏观经济是指:指总量经济活动,即的总体活动;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6、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7、(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8、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9、滞胀: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很高10、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即贸易逆差。
又称“入超”、“贸易赤字”。
11、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出超”. 12、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处理,所以13、通货膨胀:指在流通条件下,因大于货币需求,也即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3凯恩斯的消费理论5.9
2.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在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 重,其公式为
MPS=ΔsΔy(3-11) 如果收入与储蓄增量极小,上述公式可写成 MPS=dsdy(0<MPS<1)(3-12) 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 APS)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其公式为
项目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 消费函数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 理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与收入同方向变 动,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 没有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被称为消费函 数或消费倾向。
1. 消费函数的公式表示
消费函数的公式为 c=c(y)(3-4)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函数的一 般公式为 c=a+by (a>0,0<b<1)(3-5) 其中,a为自主消费,即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收入为零时, 消费也要进行。
消费依次增加到10 850元、11 600元、12 240元、 12 830元和13 360元。这就是说,收入增加时,消费也 随着增加,但增加得越来越少。在表中,收入依次增加1 000元时,消费依次增加890元、850元、750元、640 元、590元和530元,能够看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 倾向呈现递减趋势。
由于储蓄被定义为收入和消费之差,所以存在下述三方 面的关系。
(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等于收 入,由以下计算可得出:
c=a+by s=-a+(1-b)y c+s=a+by-a+(1-b)y=y
同时,两函数的互补关系可以通过图3-7来反映。当收入 为y0时,表示收支平衡,即消费支出等于收入,储蓄为零。 E点是45°线和消费曲线c的交点,表示收支相抵。在E点左方, 消费曲线c位于45°线之上,表明消费大于收入,因此,储蓄 曲线s位于横轴下方,储蓄为负值;在E点右方,消费曲线c位 于45°线之下,表明消费小于收入,因此,储蓄曲线s位于横 轴上方,储蓄为正值。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分析
可裁可接。
1-侧端防尘盖;2-端盖;3-滑块;4-导轨;5-滚珠
图1直线滚动导轨结构
定都是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支撑的,是以边际消费递减规律为基础的经济理论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和检验。
同时,提高穷人的消费能力除了提高现时的收入水平
—养老和医疗问题。
老有所还在于解除其后顾之忧——
病有所医,没有了养老和医疗方面的压力和恐惧,
于消费,因此,国家政策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养老制度,革新医疗机制,让人民对未来放心,才能更好的提高社会的消费力,拉动经济的增长。
总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经济生活,指引着经济发展的方向。
同时,也警醒着我们合理地利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为我们经济生活服务,违背规律而行必将受到经济发展必然的惩罚。
参考文献: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9.
曾勇.连接经济开创信息消费新格局[N].人民邮电,。
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一个消费者在某一特定商品消费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这个消费者对该特定商品的消费动机越来越弱,从而减少了对商品的总消费量。
一: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定义通俗地理解,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一个消费者在某一特定商品消费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R/P(消费收益与消费物品单价之比)将较快接近并逐渐达到一个限度值,而达到这一限度值之后,这个消费者对该特定商品的消费动机就会减弱,从而减少了对商品的总消费量。
二: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原理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原理是,一个变量(如价格)变量增加,而另外一个变量(如收入)保持不变,这时,消费者最大化性价比,即对消费者来说产生最大价值,消费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减少之后,消费者的购买愿望也会随之减少。
三: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应用(1)在市场经济中,增加商品的价格,可以减少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这样可以规避市场上商品短缺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抑制物价上涨,对现有物价水平维持稳定;(2)由于商品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存在,政府在实施某些政策时,可以采取把商品的最低价格定成一个较低的水平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愿望;(3)由于商品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消费者可以有计划地消费,根据自己的收入和生活需求来确定消费的量,避免过多的消费。
四: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局限(1)该规律不考虑消费者内心不同个体消费偏好以及外因社会环境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2)该规律不考虑消费者的潜在收入舍弃现象,即当价格发生变化导致消费者失去接受许多商品收益时,消费者可能偏向选择一些具有较大收益的商品;(3)该规律不考虑消费者绝对性价比的状态,即消费者的总消费金额和收入水平的变动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以上就是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定义、原理、应用以及局限。
对于当前的市场经济,深入理解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从而有效地控制物价水平,是许多经济管理者非常重视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编辑]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简介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
他认为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实际消费支出和实际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边际消费倾向是正数,但小于一。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并不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其差额就是储蓄。
收入愈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就愈小,储蓄越大。
例如,当收入从100增加到200时,收入增加100,而消费只增加80,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收入从200增加到300时,收入增加100,而消费只增加60,虽然绝对量扩大了,但边际消费倾向下降为0.6。
这样就出现了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例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现象。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由人类天性具有谨慎、远虑、贪婪、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等特性所决定的。
在发达的工业国家里,国民收入较高,消费倾向相反较低,由此就产生了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并导致就业不足。
在经济的高涨时期,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消费倾向随之下降,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日趋严重,由此就引起周期性的经济波动。
这样凯恩斯就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谠成是资本主义社会就业不足及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的
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