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

合集下载

技术资料教育机构信息化建设指南

技术资料教育机构信息化建设指南

技术资料教育机构信息化建设指南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机构也面临着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教育机构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

本文将从IT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数字化管理、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四个方面,为教育机构提供信息化建设的指南。

一、IT基础设施1.网络建设教育机构应建立稳定、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确保网络的连通性和带宽的充足性。

同时,应配备专业的网络设备和监控系统,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硬件设备教育机构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配备适当的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投影仪等。

同时,要保证硬件设备的质量稳定,以减少故障和维修时间。

3.软件应用选择适合教育机构需求的软件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教育机构可以采用基于云的教育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软件,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

二、教育资源数字化管理1.电子文档管理将各类教学资源、课件、教材等电子化,并进行分类管理,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和检索。

同时,要确保电子文档的备份和安全存储,以免数据丢失。

2.数字化图书馆建立数字化图书馆,收录各类电子图书和期刊,提供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研究资源。

同时,可以通过数字化图书馆进行在线借阅和阅读,方便师生获取知识。

3.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如在线课程、教学视频、作业管理等。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网络安全1.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教育机构要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避免黑客攻击和网络威胁。

同时,定期检查网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及时更新和升级安全补丁。

2.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进行定期测试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同时,要建立数据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3.网络教育安全教育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防范能力。

组织网络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加强对网络安全政策和规范的宣传和执行。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规范指南规范

附件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南(征采建议稿)为深入推动我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依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省政府办公厅对于推动智慧教育的实行建议》等精神,特拟订《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评论指标系统》。

一、建设目标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高,是在教育科学、学习科学和管理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辨别师生集体的学习、工作情形和个体的特点,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连接起来,为师生成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课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展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经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课实践的深度交融,优化、重构教课、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提高教育教课质量和管理水平,促使师生全面发展。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促使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中心,建设目标以下:提高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

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挪动互联网、交际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创新应用,建设覆盖学校平时运转各个环节的高速有线、无线网络及各样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从基础设备、教育资源到教育活动的智能化。

拓显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样应用系统互联互通,着力打造网络学习空间,改变师生交流方式,建立讲堂教课、教师教研、学生学习、管理评论、家校交流、学校安全管理等一体化、智能化的校园环境。

创新教课方式和管理模式。

充足利用智能化教育环境,突出培育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信息环境下教课创新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研究学习能力和信息技术修养,促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课中心业务的深度交融,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优化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财产及办学条件管理、教研与培训等业务管理类信息系统,实行学校教育教课、科研、管理、评论和服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实现标准化、精美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议,提高管理效率与决议水平。

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指南

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指南

附件2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指南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江苏省“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根据教育部及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要求,特制定“十三五”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指南。

“十三五”期间,全省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以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构建全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服务教育发展大局和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关注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注重案例培育和模式重建。

申请人可参照本指南所提出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特长,自拟课题名称申报.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研究;教育信息化推进机制的研究;教育信息化推进策略和发展模式研究;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服务供给模式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研究;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信息社会公民基本素养的范式研究;以教育信息化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范式研究;以教育信息化提升高等院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范式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实践研究。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教学环境建设及其应用研究;MOOC、微课、翻转课、SPOC等适应未来人才培养、引领世界课程改革的智慧型课程资源建设及其应用研究;数据支持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案例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专业化教学应用工具软件开发及其学科应用研究;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远程同步课堂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研究;无线校园环境下的精准教学模式研究;基于伴随式数据收集的大数据教学分析研究;基于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在线教育及其与线下教育融合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终身学习、泛在学习、自适应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研究;基于教育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新型治理方式的研究。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注册操作步骤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注册操作步骤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注册操作步骤
第一步:先到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注册,网址为/,用户名统一规定为cxzx姓名,例如cxzx王力,密码为123456
第二步:点击“立即注册”,然后进入下列页面
第三步:点击左侧“我的身份”出现下图
第四步:点击右边“添加身份”出现下图
第五步:点击“老师身份”出现下图,填写好个人信息,点击“确定”
第六步:“确定”以后出现下图选择“连云港市城西中学”
第七步:选择好学校以后出现下图,要求与学校管理员联系(请与王力联系索要认证码)
第八步:输入认证码以后,等待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以后就进入到连云港市城西中学平台,然后可以进行后续晒客工作。

江苏教育信息化

江苏教育信息化

江苏教育信息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国家各级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学校的重要工作。

江苏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较为成熟,不断创新,走在国内前列。

本文将从江苏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发展历程、优势和不足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江苏教育信息化的现状1、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完备江苏省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大量努力。

各级学校的信息化设施不断完善,网络覆盖率和带宽不断提高,电子教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等各种智能化教室设施已经普及。

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普及程度也较高,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日益完备。

2、教育信息化软件技术逐年成熟江苏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鼓励、扶持和引领教育信息化软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推广和普及各种教育信息化软件,使得江苏教育信息化软件技术日益成熟。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发展。

3、数字化教育资源丰富多样江苏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已经建设了大量数字图书馆、数字音像室、数字化实验室等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可以方便地访问和使用各种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江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1、阶段一(1995-2000)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开始起步,教育部门和学校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对学习和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始在硬件设施、软件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和试验。

2、阶段二(2001-2005)江苏省教育信息化逐渐发展成为全面推进的模式,加强了教师培训,提高了网络覆盖率和带宽,构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

3、阶段三(2006-2010)江苏省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大规模应用和全面提升的阶段,学校信息化设备不断完善,智能化教室的建设得到了广泛推广,数字化课程的研发和推广也在逐步完善。

4、阶段四(2011-至今)江苏省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各种新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和应用不断涌现,全省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应用效果。

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指南

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指南

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指南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

在教育领域,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效率和学生服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指南,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实施这一系统。

二、梳理需求在开始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前,学校应先梳理自身的需求。

这涉及到对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需求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需要具备的功能和特点。

三、平台选择选择适合学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是系统建设的关键步骤。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自建系统、购买第三方系统或者云平台等。

重要的是要确保所选平台能够满足学校的需求,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四、数据整合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需要对学校各个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汇总。

这意味着学校需要将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等各个系统的数据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五、安全保障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威胁。

因此,在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学校需要建立安全体系,加强对系统的安全审计和防护措施,以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六、培训和推广系统建设完成后,学校需要对教职工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对系统的使用能力和效率。

同时,还需要积极推广系统,让学生和家长能够充分利用系统的功能和便利性。

只有推广到位,才能真正发挥系统的作用。

七、用户体验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要注重功能的完善,还要关注用户体验。

简洁的界面、友好的操作流程、快捷的响应速度,都是提高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学校可以开展用户满意度调查,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以不断改进系统的用户体验。

八、持续改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需要长期持续地改进和优化。

学校应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系统。

九、合作共享在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同学校之间可以进行合作共享,互相借鉴经验和资源。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指南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指南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指南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江苏省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教育信息化在江苏省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以及关键策略。

2. 背景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源于对教育现状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江苏省作为中国教育强省,教育资源丰富,但在信息化程度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将其列为重要工作之一。

3. 目标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实现教育公平、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 -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构建全省统一、高效、安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共建; -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和校际间的信息化差距; - 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提供专业技术培训和支持。

4. 重点任务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将分以下几个重点任务进行:4.1 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重点在全省范围内建设统一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包括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资源库、虚拟教室等。

通过平台的建设,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共建,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4.2 推广数字教育资源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广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包括开发和引进适合江苏省特点和教学需要的数字教材、多媒体教具等。

4.3 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通过开展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

4.4 开展在线教育课程推广在线教育课程,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远程传播与共享。

通过在线教育课程,提高教育公平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4.5 加强信息化安全保障加强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教育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包括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加密敏感数据、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等。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智慧教育建设水平,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实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为指导各地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改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营造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智慧教育环境,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优质均衡发展,培养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到2020年,全省6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

二、建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智慧校园建设要以服务为导向,要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和资源服务,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创造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

坚持应用驱动。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以应用带动环境营造、支撑核心业务,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

坚持融合创新。

智慧校园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

要强化教育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服务与支撑,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坚持示范引领。

智慧校园建设要坚持统筹规划、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分步实施。

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

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一、建设目标1、提升教学质量通过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促进教育公平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惠及更多学生,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3、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实现教育管理的数字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创新创造的能力。

二、建设内容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1)校园网络升级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确保师生能够随时随地接入网络获取信息。

(2)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新为教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智能黑板、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提升教学的直观性和互动性。

(3)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管理教育教学数据,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2、教育资源平台建设(1)教学资源库建设整合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案、试题、教学视频等,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

(2)在线课程平台建设开发在线课程平台,支持教师开设网络课程,学生在线学习、交流和评价。

(3)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校际之间的资源交流与共享,实现优势互补。

3、信息化教学应用推广(1)教师信息化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2)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鼓励教师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3)学生信息化学习指导加强对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检索、分析、处理能力。

4、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1)教务管理系统升级优化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学生选课、考试安排、成绩管理、教学评价等功能的信息化管理。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1.05.05•【字号】苏教高[2011]12号•【施行日期】2011.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苏教高〔2011〕12号)各高等学校:为加快我省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全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会议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厅制定了《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我省高校教学信息化发展,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教学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与总体要求1.强化对教学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使命,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高校教学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的所有环节信息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最终实现教学现代化的过程。

它包含教学基础平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信息化。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资源有效利用,扩大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快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对贯彻实施“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南

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南

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南引言在当前数字化时代,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级教育部门需要制定一套系统化、实用性强的建设规划指南。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目标设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共享、师资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家校互动、教育评估、网络安全、隐私保护、跨平台应用、国际合作以及监督与评估等方面。

目标设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

目标应包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能力等。

同时,还应制定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稳定、高速的网络基础设施。

应加大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提供覆盖广泛、性能稳定的网络环境。

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可促进教育公平和资源高效利用。

应建立教育资源库,包括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和教材等,实现资源共享和开放获取。

师资培养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应加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养,提供专业培训和更新教育观念的机会,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应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力。

家校互动家校互动是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应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家长参与学生学习和管理的平台,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教育评估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有相应的评估机制。

应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教育信息化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防火墙、反病毒等技术手段的应用。

隐私保护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严格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隐私。

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的监管和管理。

跨平台应用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适应不同平台的应用需求。

2024-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

2024-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

2024-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目标本指南的目标是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帮助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建设原则- 独立决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决策应独立进行,不依赖用户的帮助和意见。

- 简单策略:学校应采用简单的策略进行信息化建设,避免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 透明可信:所有引用的内容都应能够得到确认,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建设步骤1. 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学校应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策略和实施计划。

2. 优化基础设施:学校应优化网络设备、服务器、电脑等基础设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3. 教师培训与支持: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

4. 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积极推进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库。

5. 学生研究平台:学校应建立学生研究平台,提供在线研究资源和交流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

6. 学校管理系统: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系统,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建设保障- 资金保障:学校应合理安排资金,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保障。

- 人才保障:学校应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保障。

- 安全保障:学校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教育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遵循本指南的原则和步骤,学校可以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南

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南

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南第1章引言 (3)1.1 教育信息化概述 (3)1.2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意义 (3)第2章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 (4)2.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4)2.1.1 校园内部网络 (5)2.1.2 教育城域网 (5)2.1.3 互联网接入 (5)2.2 教育云平台规划与建设 (5)2.2.1 云平台架构设计 (5)2.2.2 云平台服务内容 (5)2.2.3 云平台安全与运维 (5)2.3 教育大数据平台规划 (6)2.3.1 数据采集与整合 (6)2.3.2 数据分析与挖掘 (6)2.3.3 数据应用与反馈 (6)第3章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6)3.1 数字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发 (6)3.1.1 数字教材设计理念 (6)3.1.2 数字教材开发流程 (6)3.1.3 课程资源整合与优化 (6)3.2 教育资源库建设 (7)3.2.1 教育资源库规划 (7)3.2.2 教育资源库内容建设 (7)3.2.3 教育资源库管理与应用 (7)3.3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7)3.3.1 共建共享政策保障 (7)3.3.2 共建共享平台搭建 (7)3.3.3 共建共享激励机制 (7)3.3.4 跨区域合作与交流 (7)第4章信息化教学环境构建 (7)4.1 课堂信息化教学环境设计 (7)4.1.1 课堂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概述 (7)4.1.2 硬件设施配置 (8)4.1.3 软件资源建设 (8)4.1.4 网络环境优化 (8)4.1.5 教学平台搭建 (8)4.2 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布局 (8)4.2.1 校园网络布局 (8)4.2.2 信息化教学空间布局 (8)4.2.3 信息化教学设施布局 (9)4.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学中的应用 (9)4.3.1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9)4.3.2 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9)4.3.3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教学案例 (9)第5章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9)5.1 教育行政管理信息化 (9)5.1.1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9)5.1.2 教育行政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9)5.1.3 教育政务公开与服务平台建设 (9)5.2 学校管理信息化 (10)5.2.1 学校基础设施信息化 (10)5.2.2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10)5.2.3 学校安全信息化 (10)5.3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信息化 (10)5.3.1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信息化 (10)5.3.2 教育教学评估信息化 (10)5.3.3 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 (10)第6章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 (10)6.1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建设 (10)6.1.1 培训内容设计 (10)6.1.2 培训方式与途径 (11)6.1.3 培训管理与评价 (11)6.2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制定 (11)6.2.1 基本能力标准 (11)6.2.2 高级能力标准 (11)6.2.3 专项能力标准 (11)6.3 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与研究 (11)6.3.1 信息化教学设计 (11)6.3.2 教育技术研究与交流 (12)6.3.3 教育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 (12)第7章学生信息化素养培养 (12)7.1 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12)7.1.1 基础课程 (12)7.1.2 专业课程 (12)7.1.3 提升课程 (12)7.2 学生信息素养实践活动 (13)7.2.1 课堂实践 (13)7.2.2 校园活动 (13)7.2.3 社会实践 (13)7.3 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 (13)7.3.1 网络安全教育 (13)7.3.2 网络道德教育 (13)第8章教育信息化政策与法规建设 (13)8.1 教育信息化政策体系 (13)8.1.1 政策制定背景 (13)8.1.2 政策体系构建 (13)8.1.3 政策实施与保障 (14)8.2 教育信息化法规与标准 (14)8.2.1 法规建设 (14)8.2.2 标准制定 (14)8.3 教育信息化项目监管与评估 (14)8.3.1 项目监管 (14)8.3.2 项目评估 (14)第9章教育信息化安全体系建设 (15)9.1 教育网络安全规划 (15)9.1.1 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15)9.1.2 网络安全策略制定与实施 (15)9.2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5)9.2.1 数据安全策略制定 (15)9.2.2 数据隐私保护措施 (15)9.3 应急管理与风险评估 (15)9.3.1 应急预案制定与实施 (15)9.3.2 风险评估与防范 (16)9.3.3 安全监控与审计 (16)第10章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与展望 (16)10.1 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16)10.1.1 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 (16)10.1.2 国外教育信息化建设案例 (16)10.2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2.1 发展趋势 (16)10.2.2 展望 (17)10.3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7)10.3.1 挑战 (17)10.3.2 应对策略 (17)第1章引言1.1 教育信息化概述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指南

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指南

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指南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也正加速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是学校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环节。

本文将从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网络建设、教学资源支持、教师培训、家长参与、安全保障、评价体系、运维管理和持续发展等方面,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指南。

一、硬件设施首先,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安装适当的硬件设施。

例如,学校需要购买足够的电脑、服务器、投影仪等设备,为师生提供高效的工具。

此外,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软件系统其次,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需要选择适用的软件系统。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一款优秀的学校管理软件,同时也需要安装各类教学资源软件和教育应用软件,以提供给学生和教师更好的学习和教学体验。

三、网络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离不开稳定的网络环境。

学校需要建设完善的网络设备和网络系统,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顺畅地访问平台资源。

此外,学校还需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和保护措施,保障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

四、教学资源支持一个优秀的教育信息化平台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购买或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和工具,以满足不同学科、年级和教学内容的需求。

五、教师培训教师是教育信息化平台的重要使用者和推动者,因此学校需要加强教师培训。

可以组织专门培训班,培养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教学方法,使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六、家长参与一个成功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平台、线上家长会等方式,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

七、安全保障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安全保障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指导教师和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防范网络风险。

同时,学校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

校校通第三层次

校校通第三层次

江苏省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基础建设部分)总纲根据省教育厅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校校通”工程建设应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多媒体网络教室为基础,以某种方式连接英特网或提供英特网模拟环境;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建设覆盖学校主要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活动场所的校园网,并建有多媒体投影教室;第三层次是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建成比较完备的校园网,网络到班,班班都能上网,初步拥有数字化校园必备的应用系统。

各层次布局如下图所示:网络中心第第二三层层次次餐厅宿舍各校在实施校校通工程基础建设中,必须以校园网的整体思路来规划,各功能区建设不管是一步到位还是分步实施,均要考虑与校园网的衔接问题,避免重复投资。

本建设指南中提出的配置要求是现阶段较为适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的更新换代,各校在实施中应采用当时较为普遍的配置要求作为建设依据,达到实用、够用、好用的目的。

第一章“校校通”工程第一层次建设指南多媒体网络教室一、网络教室的基本配置要求二、软件配备要求1、配备多媒体控制软件。

2、应配备信息技术教育所需的正版应用软件,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主要功能。

三、机房与学生机数量要求1、机房应通风干燥,有条件的学校铺设防静电地板,所有走线隐蔽在地板下,电源插座固定在地板上,确保安全、美观。

2、机房数量应满足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要求。

3、学生机的数量为每个机房不少于45台。

达到上课一人一机的标准。

4、电脑桌的设计最好采用显示器放置桌面下并保持一定倾角的结构,以使观看舒适。

第二章“校校通”工程第二层次建设指南校园网(I)●网络中心(联教育城域网有些设备可省略)多媒体网络教室详见“校校通第一层次建设指南”课件制作室基本配置要求多媒体投影教室基本配置要求电子阅览室(视情况可选)电子阅览室的基本配置要求校园网(Ⅱ)网络中心(联教育城域网有些设备可省略)网络中心的硬件基本配置要求网管中心的软件基本要求同校园网(Ⅰ),根据应用需要增加相应软件或模块。

教育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指南

教育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指南

教育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指南第一章引言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1.3 编写目的 (3)第二章教育行业信息化概述 (3)2.1 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 (3)2.2 教育行业信息化现状 (4)2.3 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 (4)第三章信息化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4)3.1 用户需求调研 (5)3.2 功能需求分析 (5)3.3 功能需求分析 (6)3.4 安全需求分析 (6)第四章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 (6)4.1 系统架构设计 (6)4.2 数据库设计 (7)4.3 界面设计 (7)4.4 系统模块设计 (8)第五章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技术选型 (9)5.1 开发语言与框架 (9)5.2 数据库技术选型 (9)5.3 前端技术选型 (9)5.4 系统集成技术选型 (10)第六章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模块 (10)6.1 用户管理模块 (10)6.1.1 用户注册与登录 (10)6.1.2 用户权限分配 (10)6.1.3 用户信息管理 (11)6.2 教务管理模块 (11)6.2.1 课程安排 (11)6.2.2 成绩管理 (11)6.2.3 教学计划 (11)6.3 资源管理模块 (11)6.3.1 资源整合 (11)6.3.2 资源分类 (11)6.3.3 资源发布 (11)6.4 统计分析模块 (11)6.4.1 数据采集 (12)6.4.2 数据处理 (12)6.4.3 数据展示 (12)6.4.4 数据分析 (12)第七章系统实施与部署 (12)7.1 系统实施流程 (12)7.2 系统部署策略 (13)7.3 系统测试与调试 (13)7.4 系统运行与维护 (13)第八章信息化管理平台安全保障 (14)8.1 信息安全策略 (14)8.2 数据安全保护 (14)8.3 系统安全防护 (14)8.4 用户隐私保护 (15)第九章信息化管理平台运维管理 (15)9.1 系统监控与维护 (15)9.2 系统升级与优化 (15)9.3 系统故障处理 (16)9.4 系统备份与恢复 (16)第十章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广与应用 (16)10.1 推广策略 (16)10.2 应用案例 (17)10.3 效果评估 (17)10.4 持续优化 (18)第十一章教育行业信息化政策法规与标准 (18)11.1 国家政策法规 (18)11.2 行业标准与规范 (19)11.3 政策法规对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影响 (19)11.4 信息化管理平台合规性评估 (19)第十二章总结与展望 (20)12.1 项目总结 (20)12.2 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20)12.3 信息化管理平台发展趋势 (21)12.4 下一步工作计划 (21)第一章引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挑战和机遇。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指南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指南

附件1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江苏省教育厅目录前言 (3)一、建设目标 (4)二、建设原那么 (5)三、建设内容 (5)四、师生开展 (7)〔一〕学生开展 (7)〔二〕教师开展 (8)五、应用效劳 (10)〔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效劳 (10)〔二〕教学应用效劳 (11)〔三〕办理应用效劳 (11)〔四〕研训应用效劳 (12)〔五〕生活应用效劳 (13)六、数字资源 (13)〔一〕建设趋势 (13)〔二〕资源类别 (14)〔三〕资源来源 (15)〔四〕建设要求 (15)七、根底设施 (16)〔一〕校园网 (16)〔二〕数据中心 (17)〔三〕终端 (18)〔四〕多媒体教室 (19)〔五〕计算机教室 (19)〔六〕教师研训室 (20)〔七〕录播教室 (21)〔八〕其他数字化环境 (21)八、保障机制 (22)〔一〕组织架构 (22)〔二〕信息化带领力建设 (22)〔三〕资金投入 (23)〔四〕人员培训 (23)〔五〕制度建设 (24)前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全面实施本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程度均衡开展的重大举措,对深化教育教学模式鼎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中持久教育鼎新和开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根底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教育信息化十年开展规划〔2024-2024年〕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在学校信息化能力提升步履中,明确提出制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底子尺度,鞭策数字化校园达标建设。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应信息时代的开展要求,能鞭策教育教学模式的变化,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办理的效率,为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开展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开展的阶段性标记。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底,也是衡量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程度的重要依据。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2014年8月25日)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2014年8月25日)

4.2 中等职业学校 .............................................................................................................. 18
4.2.1 核心业务 .............................................................................................................. 19
4.3 中小学校 ...................................................................................................................... 20
4.3.1 核心业务 .............................................................................................................. 20
4.3.2 通用业务 .............................................................................................................. 21
4.3.3 中小学特色业务 .................................................................................................. 21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1. 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江苏省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为了加强和推进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本指南旨在提供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方针和实施策略。

2. 教育信息化的意义与目标教育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过程。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先进、高效、智能的教育系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在于: -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促进教育公平:借助教育信息化,打破地域限制,弥补教育资源差距,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 增强学生信息素养: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3.1 网络建设•建设高速、稳定的网络,保证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正常运行。

•提供无线网络覆盖,方便学生和教师的移动学习和教学活动。

3.2 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建设•建设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保证教育信息化平台的高效运行。

•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3 终端设备配备•提供各类终端设备,如电脑、平板、手机等,满足学生和教师的不同需求。

•注重设备质量和性能,提供稳定和高效的工作环境。

4. 教育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教育信息化平台是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

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教学管理系统•建设统一的教学管理系统,包括学生信息管理、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功能。

•提供教师评价与考核系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2 学习管理系统•建设个性化学习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学习计划和学习评价等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省教育厅目录前言 (3)一、建设目标 (4)二、建设原则 (5)三、建设容 (5)(一)学生发展 (7)(二)教师发展 (8)五、应用服务 (10)(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 (10)(二)教学应用服务 (11)(三)管理应用服务 (11)(四)研训应用服务 (12)(五)生活应用服务 (13)六、数字资源 (13)(一)建设趋势 (13)(二)资源类别 (14)(三)资源来源 (15)(四)建设要求 (15)七、基础设施 (16)(一)校园网 (16)(二)数据中心 (17)(三)终端 (18)(四)多媒体教室 (19)(五)计算机教室 (19)(六)教师研训室 (20)(七)录播教室 (21)(八)其他数字化环境 (21)(一)组织架构 (22)(二)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22)(三)资金投入 (23)(四)人员培训 (23)(五)制度建设 (24)前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水平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对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数字化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在学校信息化能力提升行动中,明确提出制订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标准,推动数字化校园达标建设。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能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提高教学的质量和管理的效率,为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支撑环境,已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也是衡量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依据。

《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的制定旨在规和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确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和重点建设容。

同时也为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编制数字化校园建设基本标准做奠基性工作。

一、建设目标数字化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

数字化校园具有资源丰富、多种应用系统集成、相关业务高度整合等特征,其宗旨是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促进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设目标如下:实现校园环境数字化改造。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数字化。

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校园宽带网络全接入、全覆盖;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家庭与学校、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

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决策水平与管理效率;优化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建设原则突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为核心。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贯彻应用驱动的基本原则,从学校信息化教学与管理应用需求出发,整体科学规划,有计划地组织实践。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目标,突出学校在教学与管理信息化某些方面的应用创新,打造特色鲜明的数字化校园。

强调教育云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进。

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总体规划,整体设计,相互协调。

要充分依托中央、省、地市等部署的教育云公共服务,提升学校信息化能力。

三、建设容数字化校园的系统构架如示意图所示,其建设容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和基础设施。

为了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建设容,分阶段、有重点地整体推进。

数字化校园系统架构示意图师生发展:师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也是服务的对象。

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应用服务:应用服务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窗口,是实现学校教学、管理、教研、生活等教育活动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应用服务体系建议采用“云服务”建设模式,支持各种教育教学业务信息通畅、高速互访和有效整合。

数字资源:数字资源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是学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条件。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加速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并广泛整合外部环境中的各种优质资源。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和外显形式,包括校园网、终端、数据中心和各种数字化环境(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为校园信息化应用服务提供硬件支持。

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上述四个方面数字化校园建设容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包括组织架构、信息化领导力建设、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

四、师生发展数字化校园环境为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学与教产生革命性变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取决于师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与教过程中思想与行为的发展与变化。

师生发展的重点是:教师全面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全面提升信息化学习能力。

本指南从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学生发展要求进行规定;从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对教师发展要求进行规定。

(一)学生发展■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1.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能够准确评价信息,对运用信息技术持积极态度;2.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学习的意识;3.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习方式与技能1.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和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2.能利用常见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4.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应用新技术解决问题;5.能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工具与教师、同学、家长、学科专家进行交流;6.能利用信息技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7.能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及设备,初步具有应对系统中常见错误的能力。

■社会责任1.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和公民的基本信息权利;2.能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3.掌握网络基本礼仪,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并能引导他人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

(二)教师发展■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能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作用;2.具有主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更好的学习与生活的意识与态度;3.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5.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意识与态度。

■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1.能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2.能进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3.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数字化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4.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5.能利用网络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6.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7.能利用网络与学生、家长、同事、教学管理人员、学科专家、行业领域专家等进行交流;8.能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9.能正确使用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具有应对系统中常见错误的能力。

■社会责任1.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和公民的基本信息权利;2.能向学生示并传授与信息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3.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4.掌握网络的基本礼仪,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并能引导他人学做合格的数字化公民;5.尊重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

五、应用服务应用服务是基于软件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化服务。

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服务体系包括统一的认证与门户服务、教学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教研应用服务和生活应用服务。

软件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云服务模式和自建模式。

云服务模式即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由上级部门负责,学校只负责应用;自建模式即由学校负责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以及应用,部署在学校数据中心,通过信息交换的方式与外部联通。

具有通用流程、高度共享需求的系统,如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等,建议采用云服务模式: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软件、高占用带宽的平台,建议采用自建模式。

应用系统设计与建设要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应用系统之间要有效集成,实现区域数据共享。

学校可根据本指南对应用服务的规定,决定采用云服务模式或自建模式。

(一)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统一认证与门户服务是指支持全局统一用户管理与认证,提供综合信息集成环境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1.提供全局统一的用户管理和用户认证服务,支持用户安全、便捷的应用各种信息服务;2.提供单点登录服务,支持用户一次登录即可在有效期间访问任何已经授权的应用系统;3.提供综合信息门户服务,支持用户个性化设置各种信息资源和应用服务。

(二)教学应用服务教学应用服务是指支持教师备课、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各种教学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1. 提供电子备课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协同备课;2. 提供网络教学服务,支持教师开展网络教学;3. 提供网络学习服务,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4.提供在线学习评估服务,支持教师对学生开展在线测评和评价管理;5.提供远程实时授课服务,支持师生开展同步课堂教学。

(三)管理应用管理应用服务是指支持学校教务、行政、资产、人事等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要求如下:1.提供电子档案袋管理服务,支持学生成长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记录和存储;2.提供数字教务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开展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教务活动;3.提供数字行政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开展文件流转、知识共享、信息发布、公文审批等政务活动,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4.提供人事师资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校管理全体教职工信息;5.提供财务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监督和控制;6.提供设备资产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管理各类设备和资产;7.提供数字图书管理服务,支持学校高效管理各种纸质和数字图书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