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考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心理学之父:桑代克

2.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创立者: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31皮亚杰把认知结构称为图式,而把

认知机能进一步区分为组织和适应两种;组织和适应代表着认知

机能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组织代表着认知机能的内部方面(对内),适应代表着认知机能的外部方面(对外)。皮亚杰认为,适

应由同化和顺应两种过程构成。认知发展包括认知结构和认知机

能。认知结构又叫图式

4.图式(概念):

•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认知结构的一种形式,具有

抽象性、特定性和流动性等特征。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人的图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而人的第一个图式是

遗传获得的

•婴儿具有遗传性图式,如抓握图式、吸吮图式

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P33-P39):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

•特征:儿童仅靠感知动作的手段来适应外部环境,并构筑感知动作图式

•婴儿最初分不清自我与客体。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存在。直

到2周岁左右,儿童才会表现出将眼前消失的物体仍然视为存在,这就是皮亚杰所谓的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亦称“客体永恒性”。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其次,婴儿最初的动作都没有目的。在婴儿的动作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逐渐产生了动作与由动作造成的对客体影响的结果这两者之间的分化,这意味着因果认识的产生。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征: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逐渐开始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开始出现表象或形象图式,但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本阶段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性思维阶段(2-4岁),儿童能够运用概念进行思维,但与成人运用的思维有很大差异。例如:别人和自己相同的帽子就是自己的帽子

•第二阶段:直觉思维阶段(4-7岁),儿童的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表面显著特征影响的认知发展阶段,没有守恒的概念。(皮亚杰守恒实验)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往往是自我中心的。不能把自己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自我中心”即儿童总是从自己的视觉看待客观事物,而不能从别人的角度观察问题。(皮亚杰三山实验(“自我中心”实验))

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儿童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只能对具体事物、具体情境进行思考。

•能根据抽象特征分类,能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能按逻辑顺序对物体排序。

•能进行递推性推理。但思维运演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如:A=B,B=C,则A=C。•有(有限的)守恒的概念。如数目守恒(6~7岁)、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8

岁)、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体积守恒(12~13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

•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最大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加以区分,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即可以运用逻辑思维来处理抽象、假设的情境

•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到的推论,使认识指向未来。•由于形式运算阶段需要抽象的思维能力,因而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才能真正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才能进行假设检验、推理论证以及科学思考。

6.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概念)P42:

基本观点是,必须运用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从历史发展角度来考察儿童高级心理机能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是心理结构的质变过程。

7.内化(概念)P43:指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将外部的人类经验不断转化为自我头脑中内部活动的过程

8.最近发展区(概念)P46:也称为潜在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只有在最近发展区内才有可能进行真正的学习。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是指儿童不能单独完成,但是在成人或者更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的任务。最近发展区存在个别差异和情景差异。

·认知发展的真实水平与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这两者间的距离

9.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内容、特征、危机)P57:如:婴儿期(0~1岁)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形成的品质—希望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婴儿期(出生-1岁)

•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要使儿童的生活有规律,有保障,让儿童的期望得以实现。

•发展的两端是希望和惧怕。

•通过哺乳和照顾实现。

2.自主感对羞怯感与怀疑感幼儿期(1-3岁)

•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差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允许儿童去做力所能及的事,给予儿童一定的自由;对儿童的行为也要有一定的控制,让他学会服从社会秩序,即形成一种自由意志力,一种自我控制力。

•发展的两端是自我控制、意志和自我疑虑。

•通过儿童入厕和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训练。

3.主动感对内疚感儿童早期(3-6岁)

•主要任务是形成主动感,获得良心和性别角色,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本阶段也称为游戏期,浙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发展的两端是方向、目的和自卑感。

•通过儿童在家庭之外的活动及对儿童遇到问题时家长的态度训练,如耐心回答儿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