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学习动机、个性特征以及教师的教学心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原理于高等教育领域,研究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研究对象: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教师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估、教学设计等。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等。
第二部分:学生心理发展2.1 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近侧发展区、指导性学习。
2.2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愧等八个阶段。
同伴关系、友谊、恋爱关系的发展。
2.3 个性与人格发展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
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第三部分:学习理论与策略3.1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认知结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构建、社会互动。
3.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精加工、组织。
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调节。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求助策略。
第四部分:动机与情感4.1 学习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能力、关联性、自主性。
成就动机理论。
4.2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教学设计与评估5.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
5.2 教育评估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
标准化测试与表现性评估。
反馈的提供与利用。
第六部分: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6.1 教师心理教师的信念、态度与价值观。
高等教育心理学完整资料(终极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一、概念解释1. 心理学: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冯特在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研究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包括人格和心理过程(情、知、意)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事一个交叉学科。
桑代克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因此,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实验法: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来推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4. 教师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5. 教师威信: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教师威信是师生间积极肯定关系的表现4、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师爱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6.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 自我效能感:(班杜拉提出)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这一任务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的信念。
8. 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督以及调节的能力。
9. 元认知:认知的认知。
10.教育机智:教师对学生各种表现,特别是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能够采取恰当措施和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1. 学习:人与动物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行为及其行为潜能的变化。
12. 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13. 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
14. 意义学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给新知识赋予意义的过程。
15. 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节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网络结构为认知结构,又叫图式。
16. 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各章节总结要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1 学习目标1.识记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2.熟悉心理学产生的背景;3.了解近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及基本观点;4.理解心理学、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等概念;5.识记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意识、无意识、行为等基本概念;6.举例说明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作用;7.比较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主张;8.熟悉心理学各流派在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利弊。
1.2 核心内容纲要(4)心理特征2.个体心理与行为(1)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任何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各种因素叫刺激。
(2)行为和心理密切相关。
人的行为的复杂性缘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
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反应,不同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反应。
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意识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导方面。
(2)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4.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1)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2)群体心理不能离开个体心理,它对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二、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1)唯理论(2)经验论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3.心理学的主要发展趋势(1)认知心理学(2)人本主义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第二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2.1 学习目标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及任务;3.了解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及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4.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主要研究方法;5.理解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等基本概念;6.能够用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对高等教育的作用;7.能够分析教学过程的构成环节;8.结合高等教育实际,按实验法的要求,就高等教育的某一问题做一个实验设计;9.理解教育心理学在各环节中的作用。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选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选
1. 学习与记忆:高等教育心理学关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力。
其中包括注意力、集
中精力、信息加工和存储等课题。
2. 智力与认知: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
知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创造力。
3. 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
风格和学习策略,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目标来
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4. 情绪与情感: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如何帮助学生管理情绪、处理压力、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5. 动机与目标: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动机和目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6. 社会与人际关系: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7. 自我认知与学习动力: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学习动力,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学习信念,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8. 教学与评估:高等教育心理学关注教学和评估的过程,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以上只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相关内容,如资源和支持、学习困难和问题解决等,这些都是研究和应用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方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方面。
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4、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人称为“心理学之父”6、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7、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8、心理学的人物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9、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描述。
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
描述通常是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
¥10、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理和机制是什么。
11、预测:心理学中的与测试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12、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
控制以为这通过一定手段或者方法使心理与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1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总结

名词解释:1、个体心理2、心理过程3、心理特征4、意识5、心理学6、高等教育心理学7、实验法8、观察法9、调查法 10、教学效能感 11、教学反思 12、教学监控能力 13、学习 14、学习理论 15、社会学习论16、认知—结构论 17、意义学习18、信息加工 19、建构主义 20、动机 21、学习动机 22、学习需要23、成功动机 24、归因 25、需要层次理论 26、自我效能理论 27、学习迁移 28、知识感知 29、知识理解 30、智力技能 31、干扰说32、遗忘曲线 33、学习策略 34、认知策略 35、元认知策略 36、问题 37、问题解决 38、问题表征39、定势 40、创造性思维 41、自我意识 42、群体 43、群体决策44、首因效应 45、近因效应 46、光环效应 47、投射效应 48、刻板效应 49、心理健康 50、心理卫生第一章绪论1、简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
2、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和内容体系。
3、举例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二章大学教师心理与大学生心理发展4、什么是教学效能感?剖析自己的教学效能感,并说明它对自己从事教学活动的影响。
5、简述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6、教学监控能力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第三章学习心理理论7、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8、什么是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和认知结构?9、简述不同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1、试对联接派学习理论与认知派学习理论作以比较分析。
12、联系高等教育教学实践,谈谈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认识(建构主义学习论教学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13、简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14、试述强化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及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15、举例说明高等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6、综合教学实践,设计一个指导对大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的训练方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的是大学生在学习、发展与适应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和挑战。
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考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的考点,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1. 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
在这个考点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策略,并且能够运用它们来指导和改进学习过程。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著名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了解它们对于学习和记忆的理解和解释。
2. 动机与目标动机和目标是指导个体行为的重要驱动力。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不同的动机理论和目标设定的方法,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教学中。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因果归因理论,在制定学习目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发挥指导性作用。
3. 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在这一领域,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评估和测量个体差异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和辅导中。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智力测量方法和人格评估工具,并能够理解和解释个体差异对学习和适应的影响。
4.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这个考点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与教育环境和群体相关的心理理论和研究方法。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集体认同理论和团队合作的原理,以及如何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来改善教学和学生的交往与合作。
5.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在这个考点中,我们需要了解和应用各种心理健康评估方法和干预措施,以及学习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幸福感。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抑郁和焦虑的评估工具和干预方法,并能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总结: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涵盖了学习与记忆、动机与目标、个体差异、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等关键领域。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老师没具体划范围, 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2.名词解释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接说, 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 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
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能直接起强化作用, 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人类的认知并非一元, 而是多元, 传统智力只有书本知识的学习能力, 过于狭窄。
因此, 加德纳认为, 人类有七种不同的智力, 即: 言语能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本规律的科学。
它既研究学生学的规律, 也研究教师教的规律, 但以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为主。
②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研究、揭示学生学的心理规律, 以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学习理论, 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规律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包括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结果的性质与结构;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研究学生学习的条件;其次是研究、揭示教的心理规律, 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原则和建立完善的教学理论提供心理依据, 并帮助教师配合学生学习的各个19世纪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 为教育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做好了准备。
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迫切要求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同时还因为19世纪心理学本身的长足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高等学校心理学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以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
3、学生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4、发现学习: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他强调的是一种方法。
接受学习: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它一直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奥苏伯尔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认为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这正是教学的首要目标。
动机或学习动机5、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具体来说包括:一、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6、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其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问题解决:是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
它通常有四个基本特点:问题情境性、目的指向性、操作序列性、认知操作性。
9、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首先,它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其次,它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最后,它作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性形成水平的标志。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德育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 大学生认知发展-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处于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大学生的记忆发展特点:记忆容量增大,记忆的目的性增强,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记忆的敏捷性和持久性提高。
2. 大学生情感发展-大学生情感的特点:丰富性和复杂性、稳定性和波动性、强烈性和文饰性。
-大学生的爱情观:正确认识爱情,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自我认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增强。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
三、大学生的学习心理1. 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和职业定向性。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和创新性。
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性动机和间接性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3.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四、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 教师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
-学习的指导者。
-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的榜样。
2. 教师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专业技能:教学技能、教育机智。
-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3. 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一、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主动获取和获取新知识、技能、概念或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指个体通过感知和思维来保持和重建先前学到的信息的过程。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密不可分。
学习与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检索信息。
在获取信息阶段,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这个过程称为感知。
在存储信息阶段,个体将获取的信息加工、编码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
在检索信息阶段,个体通过思维活动来检索并重建存储的信息。
二、认知与智力认知与智力是高等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关键概念。
认知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储存、检索和运用的过程。
智力是个体进行认知活动时所显示出的能力和水平。
智力测试是评估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常用手段。
智力发展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内尔斯等学者提出的理论。
他们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具体而言,个体在认知上经历了传感期、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形式操作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三、情绪与动机情绪与动机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考点。
情绪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情感体验。
动机是个体追求目标时的内部驱动力。
情绪和动机对学习和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动机能够促进学习和记忆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和低下的动机则会对学习和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情绪与动机可以相互影响。
例如,当个体对学习任务持有积极的情绪时,会增加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从而促进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相反,如果个体对学习任务持有消极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学习困难和记忆失效。
四、教育与发展教育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持续变化。
教育与发展研究关注如何通过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研究表明,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大学生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学习与适应等相关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探索着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调适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下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见的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心理学领域里的重要理论之一,常用于分析和解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
其中,最有名的理论是爱泼斯坦提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可分为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和辅导,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来因材施教。
二、自我概念与自尊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是人们对自己了解的总和。
大学生正处在自我认知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肯定和自信程度,是自我概念的核心。
大学生的自尊心往往受到社会比较和自我验证的影响,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自尊心。
三、学业动机与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业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积极参与程度和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
它与学生的学习动力息息相关。
学习动力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包括兴趣、成就需求、价值观等。
了解大学生的学业动机和学习动力,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果。
四、适应问题与心理困扰大学生面对着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往往会面临各种适应问题和心理困扰。
适应问题包括人际关系、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等方面,可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困扰则包括焦虑、抑郁、自卑等问题,需要及时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它涉及到个体心理、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的健康状态。
而心理疾病则是心理健康的严重问题,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常见症状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和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章节题型内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2.个性心理二、辨析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教育工作中的“是为了不教”。
(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3.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4.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5.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6.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7.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三、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3.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4.简述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5.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论述题1..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体会,谈谈学习该课程的现实意义。
章节题型内容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一、名词解释 1.教师胜任力2.教育机智3教学反思.4.自我效能感5.教师期望效应6.教学监控能力7.教师角色8.教学风格9.教学效能感二、辨析题 1.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
2.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区别就在于专家教师掌握更多的知识。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三、简答题1.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2.简述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3.简述教学反思的过程。
4.简述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5.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必背考点一、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中学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
学习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将学习到的内容存储和提取出来的过程。
1. 学习的方式:学习有多种方式,包括阅读、听讲、思考、实践等。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个人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记忆的过程:记忆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过程。
编码是将学习到的信息转化为可存储的形式,存储是将信息存储在大脑中的过程,提取是将存储的信息取出来使用的过程。
3. 记忆的技巧:有一些记忆的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记忆效果,如分组记忆、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
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提高记忆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情绪与动机情绪和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行为,而动机则是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1. 情绪对学习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学习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影响学习的质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
2. 动机的重要性: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认知与思维认知和思维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对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1.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
学生需要通过这些过程来获取、处理和理解知识,从而解决问题。
2. 思维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问题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四、个体差异与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教育者需要了解并针对这些差异来进行教育。
1. 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生学习的偏好方式,如视觉型、听觉型、动手型等。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学习困难:一些学生可能面临学习困难,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门学科,通过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为教育者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考点。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1. 自我意识的形成大学生处于个人认同的发展阶段,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的意识。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是谁,对自我的认同与价值寻求成为心理发展的主题。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
2. 自主性的发展大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决策。
他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教育者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3. 职业发展的焦虑大学生在面对就业的压力时常常感到焦虑。
他们面临着选择专业、就业前景等问题,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
教育者需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指导他们明确职业目标,并提供职业规划的支持。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1. 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往往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
教育者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辅导来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计划,增强自信心。
2. 人际关系困扰大学时期是人际关系发展最为密集的时期,同时也是人际关系困扰最多的阶段。
有些学生可能面临友谊、恋爱、人际交往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教育者应当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3. 心理适应困难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时,他们需要适应新环境、新的学术要求和学习方式。
一些学生可能会面临适应困难,表现出孤独、沮丧、焦虑等情绪。
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提供帮助。
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研究学生心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并分析回收的数据,研究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并据此制定相关的教育干预措施。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华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行为为主。
(判断)3.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选或判)4.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5.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6.人与人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7.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事系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8.191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
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
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理论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9.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0.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1.描述: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做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
描述通常是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
12. 精神分析学说,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注重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本我、自我、超我的仍结构模型13.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生的可能性的陈述,即根据已有的理论对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在何种条件或情况下发生的理论推测。
14.控制: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心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情绪,意识倾向等心理现象的总称。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意识:一种自觉的,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清醒状态。
3、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有多种心理现象组成,包含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
4、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下的学和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6、观察法:实际的教育环境中,通过感官或利用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心理活动的行为表现和行为的或生理变化以获取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
7、实验法: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8、调查法: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研究方法。
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结构,个体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其中个体心理结构又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和心理动力.10、高等教育心理学任务是什么,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意义何在? 任务:研究学生学习的性质,研究学生学习的分类,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学习条件;意义: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1、简述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第一,人的行为是受其内心心理活动支配的,第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行为中产生的,并且会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第三,人的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人行为的复杂性正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搜集资料的方法按其研究情境与真实教育情境的相似性,可分为实验室研究与现场研究;按是否对有关变量进行控制和操纵,可分为实验研究和非实验研究;按照其获得资料的量化程度可分为量化研究和质的研究;按照研究对象的来源可分为总体研究、抽样研究和个案研究;按照问题来源与假设的种类,可分为探索性研究、叙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全)

1备考分工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教学心理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概念题)(P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旨在探讨高等教育情景中教与学的规律性。
二、简答题(P1-2)高等教育的特征(一)教育任务不同;(二)教育对象不同;(三)社会职能不同;(四)地位作用不同;(五)培养方式不同。
三、简答题(P2-3)高等教育的功能(一)文化传承功能;(二)文化选择功能;(三)文化批判功能;(四)文化创造功能。
四、简答题(P4-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四)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五、简答题或选择题(P5)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
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
③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名词解释(P6)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把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七、选择题(P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与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
八、简答题(P8)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考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考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名:1.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P3)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里倾向和心理特点。
辨: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P14)这种说法不全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14)这种说法不全面。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P20)帮助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教育教学改革。
4.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P20)这种说法不正确。
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
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5.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20)错。
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只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而掌握有关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则有助于解决怎样教和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高校青年教师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理论是十分必要。
个别青年教师对岗前学习培训认识存在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全)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概念: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动态、个性心理。
2、心理学发展代表人物。
〔1〕“心理学之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否认意识,主张行为。
〔4〕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
〔5〕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其主张无意识。
马斯洛、罗杰斯是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主张心理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6〕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出版《认知心理学》,标志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
3、个体发展规律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差异性;不均衡性。
4、心理发展的心理学理论两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1〕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论,认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第一阶段是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
〔2〕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论,人类心理机能由低向高发展过程由三方面推动。
第一,起源于社会文化;第二,个体发展来看,语言、符号等中介使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新的心理机能;第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5、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期限”等观念。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6、高等心理学发展史代表人物。
〔1〕赫尔马特“科学教育之父”〔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称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后又出版了《双生子的测量》、《教育原理》、《智力测量》。
7、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综合化、本土化、情景化。
8、●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帮助教师建构科学的教育理念〔2〕有助于教师运用高等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质量〔3〕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品德教育工作〔4〕有助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考点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与动物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就个体水平而言,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方面。
认识(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4、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人称为“心理学之父”6、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也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
7、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8、心理学的人物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并借此服务于社会,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9、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描述。
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即心理与行为“是什么”。
描述通常是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前提。
10、解释:该任务的功能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即某种心理与行为事件为什么发生,其发生的原理和机制是什么。
11、预测:心理学中的与测试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条件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12、大多数心理学家把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作为心理学的最高目标。
控制以为这通过一定手段或者方法使心理与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即引发那些希望发生的事件,控制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13、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
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
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二、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学习的能力。
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三、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适应能力。
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其角色意识。
学习高等教育学还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得胜任能力。
四、有助于把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发展1、心理发展的含义:在心里学中,发展是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具有顺序性的系统变化。
缩微系统变化是指发展所包含的变化不是随机、混乱、无组织的,而是系统、有组织的。
2、心理发展不但包括新的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出现、已有心理和行为机能的增强,还包括已有特点与能力的衰退与消失。
3、心理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认知过程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两个方面。
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知觉、记忆、想象、学习和思维(判断、推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发展。
其中,思维的发展是个体认知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方面,特别实在婴幼儿期之后得发展中。
4、人的一生的发展历程划分为五个时期:胎儿期、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
5、我国发展心理学界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将大学阶段作为成人早期或则青年期的开始。
西方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期是从十一二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大学阶段仍属于青少年阶段。
6、青少年期分为:青少年早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青少年中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相当于高中阶段,青少年晚期(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相当于大学阶段。
7、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预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8、佩里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佩里对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二元论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以对与错两种形式来进行推理,对问题及事物得看法是非此即彼的。
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
2、相对性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够接受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解释,接收不同的观点;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变化着的情景对问题作出判断;他们不再将知识视为固定不变的真理;3、约定型阶段。
个体不仅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而且在分析事物时具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既能够确定“这对于我是正确的。
”9大学生的思维发展1、在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
2、在常规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
元认识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以各种认知活动的某一方面做为其对象或对其加以调节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组成。
10、一、大学生友谊的发展大学生友谊的发展歌德曼总结的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1、陪伴。
青少年朋友间有很多的相似处,他们有更多的共处时间,愿意协作活动。
2、放松。
青少年与朋友度过快乐的时刻。
3、工具性支持。
青少年从朋友处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和援助等。
4、自我意向的支持。
来自朋友的鼓励、慰藉和反馈有助于青少年保持积极得自我意象,获得自我统一性。
5、社会比较。
青少年通过朋友的可以确定自己在同伴中的地位,明确行为的适当性。
6、亲密。
友谊关系是一种充满深情的、彼此信赖的友好关系友谊双方可以自由表露自我,,彼此分享秘密。
二、大学生恋爱关系的发展第三章:大学生心理差异与教育1、胆汁质(李逵)、多血质、粘液质(有条理冷静的工作)、抑郁质(林黛玉)2、教育学上任何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⑵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⑶气质与职业指导⑷两种不平衡类型往往是精神疾病的主要发生者,胆汁质、抑郁质3、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4、格与其他个性品质是不同的,它是由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形成的反应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的调控形成的,有好坏之分。
5、大学生的性格类型差异:外向型性格明显多于内向型性格,独立性多于顺从型。
6、心理学中所说的能力,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7、大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的能力:自学、表达、操作、适应、创造能力。
8、智力三元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人类智力的三元里论:情境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成分亚理论。
9、滕伯格把智力成分分为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智力的测量:常用智商IQ表示智力的高低。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首次引进智商概念,其含义是被监测者所获得的智龄分数与他实际年龄之比,公式: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采用年龄组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确定智商值,其计算公式为:IQ=100+15*(X-X)/S10、学生的能力差异表现在:⑴能力的类型差异一般能力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力等⑵能力的水平差异11、⑴、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⑵、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材施教。
12、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13、学习风格的心里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
14、场独立型:往往倾向于以内在参照物而不是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即能以自己独立的标准觉察、判断事物。
场依存型:较多的依靠外在参照物去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复杂环境中区分食物的基本要素或组成部分。
15、控制源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生命与命运的那些力量的看法。
内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相信自己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由自己的内部因素决定的。
外部控制特征的学习者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其他人的摆布,这些外部复杂且难以预料的力量主宰自己的行为。
16、中等水平的焦虑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过敏性焦虑不是因为客观情境对自尊心构成威胁而引起的,而是由遭到严重伤害的自尊心本身引起的。
自尊心受伤害程度越高,过敏性焦虑水平越高。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1、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⑴角色认知阶段(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知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⑵角色认同阶段(通过亲身体验接收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责任,)⑶角色信念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心理需要)论述: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多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
,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教学组织能力2、教学认知能力⑴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⑵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⑶教学设计能力⑷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3、教学操作能力⑴语言操作能力⑵选择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培训来具备教学监控能力,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⑴澄清阶段⑵模拟阶段⑶联系阶段⑷提示阶段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专家型教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⑴具有丰富而有效的专门知识⑵能够高效率的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⑶创造性的洞察力第五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四个方面:第一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现象第二学习不是本能行为,而是后天习得性行为第三任何水平的学习都能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第四不能把个体的所有变化都看做学习。
2、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三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3、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4、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5、大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⑴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尤其是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⑵、学习过程的阶段性1、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2、专业课阶段3、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⑶学习内容的特殊性⑷学习组织的主体性6、桑代克是联机理论的创始人,1896年在哈佛用小鸡做实验,被认为是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