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合集下载

端午节有关的民俗活动有那些呢

端午节有关的民俗活动有那些呢

端午节有关的民俗活动有那些呢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而与该节日相关的民俗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其中包括龙舟比赛、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习俗。

下面我将一一为大家介绍。

1. 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屈原投水。

龙舟比赛最初是为了模拟救援屈原的情景,以纪念他的忠诚和英勇。

在比赛中,参赛队员分别乘坐龙舟,在固定距离的赛道上划桨竞速,争夺胜利。

此外,龙舟上的队员会佩戴五彩缤纷的衣服,并欢快地唱着船歌,使比赛更加热闹、喜庆。

2. 吃粽子在端午节当天,吃粽子也是非常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

据传,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寄托着人们的怀念和哀思。

当然,不同地区的粽子口味和做法也有很大的区别。

比如,在南方地区,粽子的馅料通常包括糯米、肉、蛋黄等,而在北方地区,粽子的馅料则常常是甜枣、豆沙等。

无论如何,人们在吃粽子的同时也享受着家庭团圆的美好时刻。

3. 挂艾草端午节期间还有一个重要的民俗活动,那就是挂艾草。

挂艾草同样也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屈原是一位有着卓越才华和有志向的诗人,他曾经成为贤臣但最终因为与政敌的争斗而自尽。

为了纪念他,人们将艾草捆绑成小束,挂在门上或放在床头上,以驱邪避疫,保佑平安。

4. 赛龙舟赛龙舟与龙舟比赛虽然很相似,但是它们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赛龙舟源于中国古代的龙图腾崇拜,人们认为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能保佑人民平安健康,因此赛龙舟也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和睦、国泰民安。

通常,赛龙舟是由少年儿童参与的,他们手持竹竿,拼力划动龙舟,欢呼声此起彼落,场面非常热闹。

5. 其他民俗活动除了以上几种民俗活动,端午节期间的其他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

比如,在江南地区的城市里,人们还经常会在端午节期间举办传统的水陆游行活动,围观者可以在街头上目睹巨大的龙舟、装饰华丽的花车进行游行表演;同时,在一些山区地区,人们还会在端午节期间进行爬山和打算的活动,以锻炼身体和增强体力。

端午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端午的民俗活动有哪些

端午的民俗活动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也称为“重五节”、“端阳节”、“午日节”等。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中的民俗活动更是多种多样,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1、包粽子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就是包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年节美食,用糯米、猪肉、豆沙、蛋黄等填充,以芦苇叶或者粽叶包裹起来,蒸煮6-8小时,食用时配上刚煮好的菜,在家庭聚会中,大家一起制作,十分热闹。

2、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不少地方都会举办这种传统的竞技体育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许多人手持竹桨,在龙舟里向前划,竞争速度和耐力。

这个活动和中国的古老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传说,古代中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被放逐后,跳江自尽。

听闻这个消息的百姓们就在江里划船拯救屈原,敲鼓打响来吸引鱼群,不让鱼儿啃食屈原的身体,这就是赛龙舟的由来。

3、挂艾叶和菖蒲在端午节,人们习惯将艾叶和菖蒲挂在门上或者屋内,以驱邪和防疫。

据传艾叶和菖蒲在民间认为有毒驱蛇的作用。

这个习俗在中国各地都有,比如南方的福建省还有在端午结束后将菖蒲放到河里灭夏的习俗。

4、穿五彩绸带端午节的时候,很多女孩子会用五颜六色的丝绸带绑在自己的腰间上,甚至还会绑在衣角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祈求健康和幸福。

五彩丝带神秘、美丽,在当前社会中也成为时尚的代言物之一。

5、玩健身游戏端午节还有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是玩健身游戏。

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各种游戏,比如踢毽子、跳绳、打陀螺、靠线,等等。

这些游戏不仅可以培养个人从事文化体育活动的意识,还可以促进团结和交流,是一种很有意义的社交活动。

总的来说,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有很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促进民间文化的沉淀、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在今天这个变化迅速的时代,我们也应该珍惜、继承和发扬这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民俗活动。

端午节传统民俗文化

端午节传统民俗文化

端午节传统民俗文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庆祝这个节日,并且在这一天会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许多方面。

以下是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1. 包粽子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是包粽子。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肉、豆沙等馅料包裹而成的食物。

在端午节前,人们会提前准备好粽子的材料,然后将它们包起来。

这项活动一般是由家里的女性来完成,她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制作粽子。

包粽子是一个家庭活动,家人们一起参与其中,这也是一次团聚的好机会。

2.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

龙舟是一种长木船,通常被装饰成非常漂亮的样子。

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办龙舟竞赛,比赛距离一般为500米到1000米不等。

龙舟上会有18至22名划手,一名鼓手和一名舵手。

这项活动既是一项体育竞赛,同时也是一种民间文化活动。

赛龙舟已经被列为国家体育运动,并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竞赛活动。

3. 端午节祭屈原另外一项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活动是祭屈原。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自杀身亡后,人们就开始在他去世的那一天为他祭奠。

端午节祭屈原的活动通常是由地方政府或者是社区组织主导。

当天,人们会在屈原的雕像前敬献花篮,而且还会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和舞蹈表演。

4. 佩香囊端午节还有一个小习俗,就是佩香囊。

香囊是一种由布制成的小袋子,内部一般放有香料和草药。

人们佩戴香囊的目的是为了驱邪辟邪,并且能够给人带来好运。

有的香囊还会装有草药,用于避免蚊虫等昆虫的叮咬。

佩香囊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彩的节日,涵盖了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参与这些活动,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活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而端午节也因其独特的风俗活动而备受关注。

那么,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活动吗?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活动之一。

龙舟起源于中国,据传始于春秋时期的楚国,起初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龙舟由木材制成,外形呈长条形,头部有龙头,尾部有龙尾,整个龙舟上还会装饰各种图案。

在比赛中,一般有两个人敲锣打鼓、一人教掌舵、一人领船、十数人划桨,队手们在比赛中奋力划桨,带着龙舟在水中翻滚、飞舞,同时各种呐喊声、锣鼓声也十分嘹亮。

赛龙舟是一项充满活力的运动,也是一种展现团队协作与竞技精神的体验。

二、吃粽子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传统的风俗活动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等食材包裹而成的传统中国食品,外形呈三角锥形,馅料种类多样,包括糯米、豆沙、肉类等。

吃粽子的习俗据说始于屈原,他曾将糯米包裹成三角形,投入汨罗江中,以祭祀自己。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也开始包粽子,并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表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在现代,吃粽子的习俗仍然广泛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口感美食,更是一种传承文化的形式。

三、挂艾草挂艾草也是端午节传统的风俗活动之一。

艾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据说能够驱邪、辟秽,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将艾草捆成一束,挂在门口或者悬挂在室内,以保佑家庭平安。

挂艾草的习俗据说也始于屈原,他曾将艾草散布在自己的住所、村庄和城市的四个角落,以期驱除瘟疫和邪恶。

现代人们也将这种传统习俗延续下来,希望通过挂艾草来祈求健康、平安。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其中的传统风俗活动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在今天,这些传统风俗活动虽然已经改变了一些形式,但是其内涵仍然在不断传承。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这些传统风俗活动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意义,都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

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及习俗寓意

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及习俗寓意

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及习俗寓意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踏青赛艾(艾叶),因为它们都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后来逐渐演化成了一种民俗文化。

端午节活动丰富多样,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而这些传统习俗活动也有着对应的习俗寓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及习俗寓意。

一、竞渡龙舟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活动就是竞渡龙舟了。

龙舟赛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赛金榜”,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举办的。

后来,这项运动渐渐演变成了以纪念屈原为主题的龙舟竞赛,成为了端午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龙舟竞渡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而且是一种文化形式,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在竞渡过程中,人们要紧密配合,把艇划得尽量快和稳,以此表现出团结、协作和勇敢的精神。

而龙舟所寓意的是“归航”,它代表着带领人们驶向彼岸的希望和留住人们心中的信念。

二、吃粽子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美食,由糯米、红枣、肉类和其他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而成,并用线紧紧扎起来,最后用水煮熟。

粽子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因为它具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相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他为了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投江自尽。

当时,人们就用粽子投入江中,希望此举可以喂饱鱼虾,让他们不侵害屈原的遗体。

另外,吃粽子也是缅怀祖先,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爱意。

三、挂艾叶除了吃粽子和竞渡龙舟,还有一个传统的端午习俗就是挂艾叶。

艾叶是一种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药材之一。

端午节期间,人们把艾叶挂在门口或房间里,以驱邪、辟瘟和恶病。

另外,人们还会用艾叶蘸水擦身,以保健身体,并有驱走蚊虫的效果。

而挂艾叶的寓意则是保佑身体健康和驱除邪恶。

四、佩香囊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佩戴香囊。

香囊是一种用香料、草本植物和布料制成的小袋,可以装一些香料,以散发出清香。

佩戴香囊是为了祈求平安和驱逐邪恶,每当人们行走或者活动的时候,香囊中的清香能够保佑他们平安无事。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扒龙舟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

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

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

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5、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有那些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有那些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有那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古老传说“屈原投江”。

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非常丰富多样,颇具民俗特色。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始于中国古代。

赛龙舟,是为纪念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

在端午节这一天,每个城市、乡村都会举办龙舟赛,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龙舟赛场上气氛十分热烈,选手们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毅力和技巧,同时也为屈原这位伟大先贤表示敬意。

二、迎端午每到端午这一天,各地都会举行迎端午的活动。

迎端午是一项非常古老的风俗,主要表现为悬挂艾草和菖蒲。

人们相信,在屈原逝世了之后,鱼虾就会来吃他的身体,为了保护他的尸体,人们就用了菖蒲和艾草来赶走鱼虾,并悬挂起来以求祈福。

因此,端午节菖蒲和艾草的使用成为了一种风俗习惯。

三、贴艾叶在端午时期,各家各户都会贴上艾叶,因为人们相信这样可以驱蚊、去毒、消暑。

贴艾叶的时候可以选择在门口、窗户、炉灶、柜子等地方挂艾条。

同时,人们还会将艾叶煮水,用来洗澡,它能够祛疲劳,还能帮助在这个季节里身体散发出的瘴气。

四、食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相传,粽子的起源是为了纪念辕门之战中刘秀把粮食用竹筒包裹着给士兵充饥。

由此,人们便将糯米包裹肉、豆沙、咸蛋黄、鲜果等馅料,制作成了各式各样的粽子。

每当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有的人将粽子赠与朋友亲戚,有的人则将其放到家族的祖坟前,为去世的亲人祭奠。

五、荡秋千端午节还有一项古老的民间活动游戏,荡秋千。

在端午节荡秋千的民间习俗,与屈原投江有一定关系。

相传,屈原生前就喜欢荡秋千,因此,荡秋千被视为对屈原的一种纪念。

总之,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

通过这些传统活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对历史的传承和发扬。

同时,这些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得这个传统节日更加有意义、更有趣味。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有那些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有那些

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有那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节日。

每逢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表达对节日的热爱和祝福。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据传说,赛龙舟起源于中国南方,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周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由于遭到排挤而投身于汨罗江,最终不幸自尽。

为了防止怪兽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决定在江中游船逗兽,从而发扬爱国精神。

赛龙舟现在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全国性影响的竞技活动,并拥有一系列的规则、奖项和传统仪式。

在龙舟比赛中,队员们会扬起划桨,齐声高呼口号,华丽地划向终点。

热闹的气氛和队员们的精神与体力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二、吃粽子端午节当天,人们通常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以糯米为主料,包裹着肉、豆子、蛋等多种馅料的食品。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用竹叶将粽子包好,再将其蒸煮或者沉水释放,然后剥去竹叶温热食用。

吃粽子除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外,还具有一种历史和文化的感召。

粽子,有一种浓烈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是一种在中国北方和南方流传已久的传统食品,它是在端午节祭祀屈原时供奉的一种食品。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粽子与屈原故事联系在一起,吃粽子就成为了一种纪念屈原以及悼念英烈的方式。

三、挂艾叶和菖蒲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就是挂艾草和菖蒲。

艾叶和菖蒲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植物,古人认为能够祛疫驱邪,驱逐疾病,还能够保佑家宅平安。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人们会将艾叶和菖蒲装饰在各个门口,以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和健康。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艾叶放风的活动,就是把工艺精美的艾叶放风。

据说这能够驱邪祛瘟、避邪咒灾,也是一种非常有民俗特色的文化活动。

四、踏青游玩端午节正值五月初五,是春末夏初之际,天气宜人,万物生长,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穿上朱红色的衣服,结伴出游,观赏自然的美景,播撒欢乐与祝福。

端午节踏青游玩不仅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释放压力,还能够提升健康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游玩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弘扬,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及文化意义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及文化意义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及文化意义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这些活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一、赛龙舟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是赛龙舟。

龙舟起源于古代中国,起初是一种用来祭祀神灵的船只,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竞技体育,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赛龙舟不仅能够锻炼身体,更能促进团队间的协作和友谊,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二、包粽子端午节还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活动,那就是包粽子。

粽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饮食,除了在端午节之外也可以在其他时间食用。

包粽子的活动也是一种民间文化,通常是家庭或者邻里之间的团圆活动。

包粽子不仅能够锻炼手脑协调能力,更能让人感受到传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挂艾叶挂艾叶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文化活动。

艾叶是一种具有药用和驱蚊功效的植物,而挂艾叶则是一种带有祈福意义的活动。

在端午节当日,人们会在门口或者窗户上挂上艾叶,希望能够驱逐邪气和疫病,同时也是一种祈求平安和健康的方式。

四、吃粽子无论是参加哪种活动,端午节一定少不了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不同馅料包裹而成的食品,口感独特,味道鲜美。

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既有美食享受,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仍然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传承。

赛龙舟、包粽子、挂艾叶、吃粽子等活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各不相同,但都深深植根于古老的中国文化之中,都是表达人们心中美好愿望和祈求的方式。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不仅仅限于这些民俗活动,更在于传承和发扬它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传统文化。

2024年端午节有哪些仪式活动方案

2024年端午节有哪些仪式活动方案

2024年端午节有哪些仪式活动方案2024年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一个特别年份,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端午节仪式和活动方案:1. 传统龙舟比赛: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仪式活动之一。

各地可以组织龙舟队伍,进行龙舟比赛。

比赛过程中,队员们会划桨竞速,舞动龙舟,热闹非凡。

2. 彩绸缠香:在端午节当天,可以在家里或公共场所准备一些彩绸,让大家依次将绸带缠绕在自己的手腕上,并依次围绕柱子、树木或其他物体走一圈,同时唱着传统的端午节歌曲。

这个仪式寓意着祛病驱邪、增加运气。

3. 赛粽子:端午节时,可以组织赛粽子的比赛。

参赛者需要包粽子,并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尽可能多的粽子。

评委会根据粽子的形状、口感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评判,并颁发奖品给获胜者。

4. 举行祭祀仪式:在端午节这天,可以选择在祠堂、祖堂或家中设立祭坛,摆放供品,进行祭祀仪式。

祭祀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屈原,也可以是家族或家中的祖先。

5. 吃粽子:端午节的重要传统之一就是吃粽子。

可以在家里或公共场所为大家准备各式各样的粽子,如咸肉粽、豆沙粽、蜜枣粽等等。

大家可以一起品尝粽子,分享丰收和团圆的喜悦。

6. 进行舞狮表演:舞狮是端午节期间的传统表演之一。

可以邀请舞狮团队到场进行表演,表演者可以在鼓乐声中穿梭跳跃,展示狮子的灵动与巧妙,给观众带来欢乐和祝福。

7. 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可以组织民俗文化活动,如民间游戏、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年轻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8. 举行草药展示和体验活动:端午节是一个习惯上喜欢饮用艾草汤的日子。

可以组织草药展示和饮品制作活动,让人们了解各种草药的功效、学习如何制作艾草汤等。

9. 参加民俗游行:可以组织一场精彩的民俗游行,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游行队伍可以穿着传统服装,表演传统音乐、舞蹈和技艺,吸引观众,增加节日氛围。

10. 参观屈原文化遗址:在端午节期间,可以组织参观屈原文化遗址的活动。

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端午节的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在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下面将介绍关于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一个活动。

人们组成龙舟队,手持长竹船,快速划水,通过努力协作,力争龙舟冠军。

赛龙舟在中国历史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古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传统体育赛事。

2. 穿艾草袋: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制作一些特制的艾草袋,并穿在身上。

相传屈原在自杀前,身上挂有艾草,而穿艾草袋则是为了纪念屈原。

3. 吃粽子:端午节必吃的传统食品是粽子。

粽子是用糯米包裹豆子、肉末、蛋黄等馅料而成,经过蒸煮而成。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味,如北方的大肉粽、南方的甜粽等。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也象征着辟邪、辟瘟的民俗。

4. 穿五色绳:端午节人们还会穿五色丝线或绳子,这些绳子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

五色绳被认为有驱邪、辟瘟等功效,人们会绑在手腕或脚踝上,来祈求平安健康。

5. 制作艾叶沐浴: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将儿童洗澡的水浸泡艾叶,然后用艾叶水给婴儿洗澡。

这被认为是一种驱邪除魔的方法。

6. 打糕饮香: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用清酒搅和上浆,然后用搅拌器敲打米糕,称为打糕饮香。

打糕饮香的目的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7. 插艾蒿: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是在门前插艾蒿。

艾蒿被认为能驱除蚊虫、瘟疫等,人们将艾蒿插在门前,以驱邪辟瘟。

8. 贴符咒:端午节人们会在门上贴符咒,这被认为能辟邪驱魔、祈求平安。

符咒一般是方形、红色的纸片,上面写着吉利的话语或祝福语。

9. 诗词比赛:因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所以许多地方会举行诗词比赛。

人们会通过吟诵古代文人的诗词来表达对屈原的尊敬之情。

10. 祭祀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去家附近的江河湖海边,或是家中的神龛,为屈原举行祭祀仪式。

祭祀屈原的目的是感念他的贡献,祈求他的保佑。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端午节。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下面将介绍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习俗。

一、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糯米加上各种馅料包扎而成的一种传统食品。

具体的包扎和馅料因地域和习俗而有所不同,各地有豆沙、红枣、肉、蛋黄等不同口味的粽子。

吃粽子的习俗起源久远,据说最早是为了纪念伟大的古代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忙着包粽子,一家人一起团结合作,亲手包制美味的粽子,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二、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又一重要习俗。

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为了避免鱼虾伤及屈原的身体,纷纷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并撒下米粽以引鱼虾吃掉米粽而保护屈原。

后来,人们慢慢将划船寻找屈原的活动发展成了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

赛龙舟时,船上划手协调配合,使船稳而行进迅速,又有人敲击鼓声以配合。

这场激烈有趣的比赛,吸引了无数民众的观看和参与,成为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三、挂艾草和蒿草在端午节,人们还会挂艾草和蒿草。

根据传统,人们将艾草系成一束,挂在门上或者屋檐下,以驱邪避邪。

艾草和蒿草有消阴毒、驱邪辟瘟的作用,在端午节这一天使用,有保平安、祈福的寓意。

四、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节习俗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香囊一般为布制,里面填充着花草、香料等,然后佩戴在身上。

这一习俗源自古代的驱邪避魔的方法,人们相信佩戴香囊可以保平安,避邪祈福。

现代人们也常将香囊作为一种装饰品,佩戴在身上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祭祖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进行祭祖活动。

这是一种传统仪式,人们会将祖先的牌位摆放在庄严的祭坛上,向祖先们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整个家族平安、幸福。

祭祖是一种弘扬家族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的方式,也是中华民族对祖先的一种缅怀和敬意。

以上只是一些和端午节相关的习俗,地区和家庭的习俗可能会有所不同。

端午节是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各地的风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

这一天,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主要的端午节风俗。

1. 北方吃粽子:在北方地区,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糯米、红豆、豆沙等包裹在竹叶或者芦苇叶中煮熟的食物,外形像长方体。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避恶、增加福气。

因此,北方人在端午节期间会互相赠送粽子,祝福对方平安幸福。

2. 南方赛龙舟: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举行龙舟竞赛。

龙舟是一种长约10余米的木船,前端雕有龙头,尾部装有彩旗。

比赛时,一群人划着龙舟,响亮地鼓声和欢呼声穿梭在水上,非常壮观。

这项民间运动起源于古代中国人民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方式,带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3. 悬挂艾草和艾叶: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还会悬挂艾草和艾叶,以驱除瘟疫和鬼神。

人们相信艾草可以驱邪、清除病气。

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还会用艾叶拍打自己的身体,以驱散疾病。

4. 挂菖蒲:挂菖蒲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在门前或者房间内挂上菖蒲,以驱邪避灾。

传说菖蒲有辟邪的功效,可以保护家人平安。

5. 穿五彩线:在一些地方,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会穿上五颜六色的绳子,代表幸运和吉祥。

这些绳子通常会系在手腕上,有些人甚至会互相交换绳子作为友谊的象征。

6. 玩艾草香囊: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人会制作艾草香囊并佩戴在身上。

香囊里通常装有艾草和一些香料,散发出清香的味道。

人们相信佩戴艾草香囊可以辟邪、驱鬼、保平安。

7. 登高望远:在端午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登高的习俗。

人们会攀登高山,以迎接节日的到来。

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远眺,展望美好的未来。

8. 端午节民俗表演:在一些地方,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民俗表演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

这些表演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

这些风俗习俗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们不仅是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民间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所在。

端午节传统风俗习惯

端午节传统风俗习惯

端午节传统风俗习惯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传统风俗习惯,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风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大习俗,至于赛龙舟这个习俗从何而起,还是来源于历史典故。

根据古时传说,屈原含冤投江之后,楚国人十分悲伤,他们相信楚原是忠心贤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

然而当他们奋力到达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了,他们担心湖中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借划龙舟来驱散湖中的鱼。

后来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赛龙舟活动,赛龙舟之习俗盛行于当时的吴、越、楚三国。

之后人们以端午赛龙舟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

2、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

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

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悬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

艾叶代表招百福,可以使身体康健,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南方北方都有端午挂艾叶的习俗,但是区别于作用不一样,南方利用艾叶祛邪祛病,而北方进行避毒避恶,其药理相通,都起到杀菌防病的作用,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

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

端午节的10种民俗活动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

下面是端午节常见的10种民俗活动。

1. 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

人们乘坐装饰精美的龙舟,在河流或湖面上划桨竞渡。

这项运动源于古代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划桨竞渡,寓意着驱赶恶鬼和消灾祈福。

2. 穿戴草帽在端午节这一天,许多地方的人们会戴上特制的草帽。

这种草帽是用香草编制而成的,有着清香的味道。

这是为了驱赶蚊虫,传说草帽上的清香可以消除疾病,保佑身体健康。

3. 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粽子是用粳米、红枣、豆沙等食材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

吃粽子象征着驱邪避灾,传统上人们还相信粽子能够驱赶恶鬼和纪念屈原。

4. 冲凉水端午节期间,一些地方有冲凉水的习俗。

人们用清凉的水打湿身体,以驱赶疾病和魔鬼。

同时,这也是夏季里迎接酷暑的一种方式,能够消除炎热带来的不适。

5. 悬挂艾草和菖蒲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悬挂艾草和菖蒲。

艾草和菖蒲被认为有驱邪的作用,可以保护人们远离不幸和疾病。

悬挂艾草和菖蒲的方式各地有所不同,有的是挂在门口或窗户上,有的是放在家中。

6. 穿五彩丝带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穿五彩丝带。

五彩丝带由五种颜色的丝线编织而成,分别代表着五行:金、木、水、火、土。

传统上人们相信佩戴五彩丝带可以保佑平安和健康。

7. 指南针船模指南针船模是一种特制的玩具。

它是由纸、小竹签、彩纸等制成,形状像船一样,装有小风车。

孩童们用指南针船模在水上比赛,以祈求平安和好运。

8. 打草人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制作并放置打草人。

打草人是用稻草制成的人形,在田间或农田边树立起来。

这是为了祈求农作物的丰收和驱走害虫。

9. 玩踩高跷踩高跷是端午节的一项特色表演活动。

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跳跃、翻转在高跷上,展示身手和技巧。

踩高跷的表演节目有很多种,包括舞蹈、杂技和武术等。

10. 佩戴香囊香囊是一种用布料制成的小袋子,内部装有香料和草药。

端午节民俗活动及意义解读

端午节民俗活动及意义解读

端午节民俗活动及意义解读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来庆祝这个节日。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

据传,赛龙舟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传说。

相传,古代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纷纷划船捞救,并在江中撒下米粽,以免鱼虾噎住屈原的身体。

后来,人们渐渐将划船救人的活动演变成了赛龙舟的比赛。

赛龙舟不仅考验着划船手的技术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寓意着追求胜利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吃粽子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豆沙、肉类等馅料包裹在竹叶中蒸制而成的食物。

吃粽子的习俗也源于屈原的传说。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避邪驱瘟,保护身体健康。

此外,粽子也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在吃粽子的过程中,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分享美食,象征着家庭的和睦和幸福。

三、挂艾草和穿香囊在端午节,人们还会挂艾草和穿香囊。

艾草是一种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被认为具有驱邪辟秽、祛病健身的功效。

人们会将艾草挂在门口或者房间里,以祈求家庭平安和健康。

而香囊则是一种装有香料的小袋子,人们会将香囊挂在身上,以驱邪避灾。

这些习俗既有民间迷信的成分,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期盼。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首先,这些活动都与屈原的传说有关,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他的悲剧经历和爱国精神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敬的榜样。

通过赛龙舟和吃粽子等活动,人们不仅纪念了屈原,也传承了他的爱国情怀。

其次,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也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

赛龙舟考验着划船手的技术和团队合作精神,寓意着团结互助和追求胜利的精神。

吃粽子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幸福,人们通过共同分享美食,表达了对家人的关爱和祝福。

挂艾草和穿香囊则是为了祈求家庭平安和健康,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游戏

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游戏

端午节的传统民俗游戏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国家法定假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会庆祝端午节。

这个节日有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游戏,这些游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龙舟赛龙舟赛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游戏之一。

据传说,古代的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乘船划桨去救他,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在江上撒下米饭,还有人敲鼓铿锵有力,以避免水中的鱼虾靠近。

这也演变成了如今的龙舟赛,比赛队伍划动桨,进行比赛,以竞争速度和配合的技巧。

二、踩高跷在端午节,许多地方都会举行踩高跷的比赛。

高跷是古代人们用来跨越沼泽和行走泥地的工具,后来发展成一种传统民俗游戏。

参与者会穿上特制的绑腿,站在高跷上进行比赛。

这不仅考验参与者的平衡感和协调性,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勤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挂艾叶挂艾叶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游戏之一,人们会在家门口或者农田里挂上艾叶,以驱邪避疫。

艾叶被认为有驱邪的作用,而且能使人们身体康健,免受邪灵侵扰。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采摘新鲜的艾叶,系在门口或者窗户上,同时也散发出一种清香的气味。

四、打毽子打毽子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游戏,也是端午节期间人们喜爱的游戏之一。

毽子由羽毛和球体组成,可以用脚或者手踢动。

参与者会组成小组,互相传递毽子并保持毽子在空中的时间,以展示个人的灵敏度和协作能力。

这个游戏既锻炼了身体的协调能力,也能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和交流。

五、包粽子包粽子也是端午节期间常见的传统活动。

人们会用粽子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而后用细绳系紧,在沸水中煮熟。

包粽子是一个需要团队合作的过程,亲朋好友们聚在一起,相互帮助,共同制作美味的粽子。

这不仅增进了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也传承了中国人民的美食文化。

六、赛龙舟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民俗游戏。

人们会在水面上划自制的龙舟,比赛谁划得快、划得稳。

这是一项体力与技巧的结合,要求参与者有良好的协调性和划桨的技巧。

端午节民俗传统活动

端午节民俗传统活动

端午节民俗传统活动端午节是流⾏于中国以及汉字⽂化圈诸国的传统⽂化节⽇。

它是中华民族古⽼的传统节⽇之⼀。

端午也称端五,但总体上说,各地过节的习俗还是基本相同的。

下⾯是⼩编精⼼推荐的端午节民俗传统活动,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民俗传统活动1、佩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

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形制、功⽤⼤体相同。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丝结⽽成索,或悬于门⾸,或戴⼩⼉项颈,或系⼩⼉⼿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此类节物的形制⼤体有五:简单的以五⾊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星⾠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此俗始于汉代。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午⽇,以五彩丝系臂,避⿁及兵,令⼈不病瘟,⼀名长命缕,⼀名辟兵绍”。

以后相沿成习,直⾄近、现代。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续罗制成⼩虎及粽⼦、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之背。

”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此种节物之事。

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轴。

⼜《宋史·礼志⼗五》:“前⼀⽇,以⾦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

节⽇戴以⼊。

”2、戴⾹包戴⾹包,⾹包⼜叫⾹袋、⾹囊、荷包等,有⽤五⾊丝线缠成的,有⽤碎布缝成的,内装⾹料(⽤中草药⽩芷、川芎、芩草、排草、⼭奈、⽢松、⾼本⾏制成),佩在胸前,⾹⽓扑⿐。

陈⽰靓的《岁时⼴记》引《岁时杂记》提及⼀种“端五以⾚⽩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

”以及另⼀种“蚌粉铃”:“端五⽇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

令⼩⼉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携带的袋囊,内容物⼏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料的⾹囊,制作也⽇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民俗活动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佩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

多见于江南。

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

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

《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

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

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

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

能噬食鬼魅,……亦辟恶”。

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

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

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

”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

”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

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佩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

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

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

此俗始于汉代。

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

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

”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

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

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

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

”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

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避五毒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

《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

”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

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

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

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

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

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

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

《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穗花序。

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

”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

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

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

”此俗流传较广。

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采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采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

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采草药,熬凉茶喝。

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挂草药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

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采艾的习俗。

采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

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

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

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也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

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

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

《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

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

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

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

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

雨则鬼曝药,人多病。

此闽中谚语。

”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

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划龙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

《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

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采杂药。

”。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

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

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跳钟馗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

2.悬挂钟馗画。

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

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

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

大鬼道:“臣为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

”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明皇见后,竟与所梦一模一样,惊叹不已。

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

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

(《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

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