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pm2.5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哪些

合集下载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各地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PM2.5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污染物,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能源消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对PM2.5的组成、来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析,以期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的定义和特点PM2.5,即可吸入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

与较大颗粒物相比,PM2.5更易穿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此外,PM2.5还具有很强的持久性,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其传播距离相对较远。

三、PM2.5的组成PM2.5的组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以及细菌和病毒等。

其中,有机物是PM2.5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元素有机碳(EC)。

无机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这些盐类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PM2.5中还含有一些健康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四、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主要包括植被的挥发物、土壤颗粒、海盐颗粒等。

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生物质燃烧等。

这些人为源释放出的颗粒物经过大气的输送和转化作用,最终形成PM2.5。

五、PM2.5的影响与预防措施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力下降等。

此外,PM2.5还对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等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PM2.5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对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控制,应加强排放标准和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交通。

其次,可使用燃煤减排和清洁燃烧技术,减少生物质燃烧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PM2.5在人体闯关图

PM2.5在人体闯关图

PM2.5在人体闯关图制图戴扬鼻毛咽喉黏液气管壁黏液肺泡血管现在你用鼻子吸一口气。

这口空气中有好多颗粒物。

包括直径2.5-10微米的颗粒物,还有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

鼻腔这口空气首先进入鼻腔。

大部分直径大于PM2.5的颗粒和42%的PM2.5颗粒物,在鼻腔中沉积下来,并排出体外,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鼻屎。

咽喉其余的颗粒物继续向下,经过咽喉,咽喉黏液又拦住了一部分直径大于PM2.5和8%的PM2.5的颗粒物。

当沉积的颗粒物多时,人会感觉喉咽黏黏的痒痒的,好像有不清爽的东西上不去下不来,然后你就会咳一声,最终这部分颗粒物被咳出体外,那就是痰。

气管其余的颗粒物继续向下,进入气管,最后那部分直径大于PM2.5的颗粒被气管黏液完全拦截下来,同时拦截下来的还有4%的PM2.5。

颗粒沉积在气管壁上,气管上有纤毛,同时分泌液体,人用力深咳,也有痰液咳出。

还有近一半的PM2.5进入了更深的下呼吸道系统。

继续来到支气管,11%的PM2.5被支气管壁黏液留了下来。

PM2.5之所以在这里沉积得比较多,是因为气管就像树根一样,从最粗的地方分叉,到最细的细支气管,总共有23级分叉,树根越到下面越细。

含有颗粒物的气体进入支气管之后,因为管道越来越小,颗粒物吸入时,与管壁碰碰撞撞的概率更高了,沉积率也就增高。

肺泡最后还有35%左右的PM2.5进入了肺泡。

如果把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比喻成一根葡萄藤的话,密密麻麻的肺泡,类似一串串的葡萄。

肺泡里面是空的,但有毛细血管分布。

肺泡是人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场所。

肺泡中的氧气通过肺泡里的毛细血管,进入血管。

而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则交换到肺泡里,然后经过细支气管、支气管、气管、鼻腔,排出体外。

血管再来说说到达肺泡的这部分PM2.5,颗粒粗的就在肺泡里沉积了下来,更细的,则进入了肺泡里的毛细血管,最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脏器。

产生pm2.5的人类活动有哪些

产生pm2.5的人类活动有哪些

产生pm2.5的人类活动有哪些
PM2.5,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它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传输距离远,含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而且与其他空气污染物存在着复杂的转化关系。

PM2.5易于滞留在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其中某些还可以穿透肺泡进入血液,也更易于吸附各种有毒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元素,对健康的危害极大。

产生pm2.5的人类活动有哪些呢?
产生pm2.5的人类活动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

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

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另外在室内,二手烟是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

颗粒物的来源是不完全燃烧、因此只要是靠燃烧的烟草产品,都会产生具有严重危害的颗粒物,使用品质较佳的香烟也只是吸烟者的自我安慰,甚至可能因为臭味较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同理也适用于金纸燃烧、焚香及燃烧蚊香。

而且PM2.5可以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

而这些气体污染物往往是人类对化石燃料和垃圾的燃烧造成的。

在发展中国家,煤炭燃烧是家庭取暖和能源供应的主要方式。

没有先进废气处理装置的柴油汽车也是颗粒物的来源。

燃烧柴油的卡车,排放物中的杂质导致颗粒物较多。

今天。

PM2.5——可入肺颗粒物

PM2.5——可入肺颗粒物

者 不计 其 数 。这 次 震 惊 英 伦 及 世 界 的空 气 污 染 事 件, 促使 英 国在 1 9 5 6年通 过世 界首 部 《 清 洁 空气 法
案》 。 同在 1 9 5 2年 1 2月 , 美 国洛杉 矶 市 由于大 气 污
订 国家空 气质 量 管理标 准 。在 民间力 量 的推 动下 , 1 9 9 7年 美 国环 保 局 将 P M2 . 5纳 入 了《 国家 空 气 质 量 管 理标 准》 。 2 0 1 0年底 , 英 国空 气 污 染 对 医疗 影 响 研 究 委
均 会 上升 。 实验 发 现 , 吸人 高浓 度 的 P M2 . 5可使
心 肌梗 死 的 面积 增 加 一 倍 。人 在 接 触一 定 量 汽 车 尾 气后 , 2 4小 时 内发 生 下肢 静 脉 血 栓 、 肺 栓 塞等 情
况 明显 上 升 。调 研结 果 显 示 , 如果 P M2 . 5超 标 , 每 增加 l 0微克/ 立 方米 , 医 院心血 管 系 统 的急 诊及 死
有证 据表 明 , 易感人群在 高浓度 P M 2 . 5的 环
几 十年来 , 美国为加强空气环境治理 , 先后 l 0
次修订环 境 空气 质 量 标 准。1 9 7 1年 首 次 将 T S P
( t o t a l s u s p e n d e d p a r t i c l e ) , 即总 悬浮颗 粒 物 , 定 为 大
烟雾城 ” 。
死 亡 。根据 世界 卫生 组织 的数 据 , 因空气 污染 每年
造成 世 界上 数 以百 万 计 的人 员 死 亡 。 即使 在 污 染
较轻 的欧 洲 , P M2 . 5每 年 导 致 3 8 6 0 0 0人 死 亡 , 使 欧洲 人 均期 望寿命 减 少 8 . 6个 月 。

2020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6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解析版)

2020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题06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解析版)

专题06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解析版)一、单选题1.某同学上肢的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治疗。

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血液循环路线是A.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B.只有肺循环C.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D.只有体循环【答案】A【解析】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经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物→患处(体循环),因此,药物到达伤口所经历的血液循环路线是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故选A。

2.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食物中的碘被吸收利用,多余的碘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物中的碘主要在小肠被吸收B.碘随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左心室C.碘进入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D.血液流经肾脏,碘可以进入尿液【答案】B【解析】食物中的碘主要在小肠被吸收,A正确;物质碘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B错误;碘进入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正确;血液流经肾脏,碘可以进入尿液,D正确。

3.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A.动脉和神经B.静脉和动脉C.动脉和静脉D.动脉和毛细血管【答案】C【解析】脉搏即动脉的搏动。

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

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来诊断病情。

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可吸入颗粒物PM2.5

可吸入颗粒物PM2.5
可吸入颗粒物
一、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三、
PM2.5的危害实际上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本质上讲是颗粒物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恶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关键是要看吸附了什么东西。“PM2.5对人体的伤害是一个长期过程,它的影响不是一两天或几个月就可以表现出来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王臻教授透露,PM2.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最直接。每到冬季灰霾天,医院呼吸科门诊的就诊量就会明显增加。相反,一场大雪过后,医院里不仅感冒患者减少,许多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病情也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这是因为下雪会过滤可吸入颗粒,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大家通常都会觉得雪后的空气尤其清新。
201-300
五级
重度污染
250-500
>300
六级
严重污染
PM2.5 24小时浓度均值 的计算
:第i小时的P.M2.5浓度
另外,附着了重金属和多种致病菌的有害颗粒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渗入血液,对包括心脏、血管在内的器官造成损害。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
生产性毒物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化学物质,存
在于工艺过程、废水、废气、废渣等各种形式中。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呼吸道吸入: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挥发性有机物、
尘埃以及颗粒物等都可能被人体呼吸道吸入。

这些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呼吸道刺激、过敏反应或肺部疾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癌症等。

二、皮肤接触: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有机溶剂、酸碱物质
等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这些物质在皮肤上可以引起刺激、腐蚀或过敏反应,甚至会引起皮肤癌症等。

三、口腔摄入:工业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通过食品、饮水等途径进入人体。

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可能引起中毒反应或对器官产生损害。

四、注射途径:生产中常见的毒性物质如有机硫化物、
重金属等多数不会通过注射途径进入人体,但一些高毒性毒物如微量有机氟化物等可能通过注射进入人体,从而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

五、眼睛接触:生产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如强酸、强碱等
接触到眼睛会造成严重的眼部损伤,还可能引起角膜炎、结膜炎等疾病。

总的来说,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多种多样,而且
这些途径之间可能相互交叉,使人体受到更严重的伤害。

为此,
要防止生产过程中产生生产性毒物,加强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同时注意个人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这些化学物质。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大气颗粒物PM2.5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PM2.5,指的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轻盈且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M2.5的主要来源。

PM2.5的源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源,另一类是人为源。

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森林火灾等自然活动,而人为源则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和燃油燃烧等人为活动。

这些源头会释放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其中的细颗粒物PM2.5最为关注。

其次,PM2.5的成分也有所不同。

PM2.5主要由碳、硫、氮和金属元素等组成。

这些成分在大气中会经历复杂的变化过程,例如光化学反应、氧化反应等,并与其它大气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污染物组合。

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呼吸系统的直接损害、致癌物质的吸入以及慢性疾病的发生。

PM2.5的空气质量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大气扩散能力是影响PM2.5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大气中的颗粒物较多时,空气的扩散能力会受到影响,导致PM2.5的浓度升高。

其次,天气条件也会对PM2.5的分布产生影响。

例如,稳定的气候条件会导致颗粒物在局部区域内逗留而不容易扩散。

再次,人类活动也是PM2.5浓度增加的原因之一。

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燃煤和燃油燃烧等都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到大气中。

那么,应该如何减少PM2.5的污染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来控制PM2.5的浓度。

例如,加强对工业和交通尾气排放的管控,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其次,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的科技支撑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污染物治理技术,如颗粒物过滤器、脱硫装置等,来减少PM2.5的排放。

此外,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PM2.5的暴露风险,如居家常备空气净化器、佩戴口罩、注意室外环境等。

总之,大气颗粒物PM2.5的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练习)(解析版)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练习)(解析版)

专题11 人体的呼吸2021年中考备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解析版一、单选题1.人体吸气时,气体经过气管、支气管进入 ()A.鼻B.咽C.喉D.肺【答案】D【解析】人体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人体吸气时,外界的气体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

2.PM2.5颗粒物从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旅程”是 ()A.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B.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C.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D.鼻→喉→咽→支气管→气管→肺【答案】C【解析】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呼吸道按照气体从外界进入肺的先后顺序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因此PM2.5颗粒物从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旅程”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3.呼吸道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呼吸道不具备的功能是 ()A.气体交换B.清洁C.温暖D.湿润【答案】A【解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人体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4.通常情况下,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②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③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④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因为鼻能对吸入的空气起到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如鼻腔内有鼻毛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对吸入的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同时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5.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A.鼻B.咽C.喉D.肺【答案】D【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

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6.有关“肋间肌和膈肌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呼气B.肋间肌舒张、膈肌舒张,吸气C.肋间肌收缩、膈肌收缩,吸气D.肋间肌收缩、膈肌舒张,呼气【答案】C【解析】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胸廓的左右径、前后径和上下径都变大,胸腔容积变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正相反。

PM2.5可进入血液 对肺部健康造成危害

PM2.5可进入血液 对肺部健康造成危害

PM2.5可进入血液,对肺部健康造成危害冬季是雾霾高发期,长期雾霾天气会对我们的呼吸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可以致癌。

雾霾中主要危害健康的就是大家经常听说的——PM2.5,相关专家指出PM2.5不仅影响呼吸系统,对心脏也会有一定的损害。

PM2.5是什么?如果是初次接触,“PM2.5”这一串字符也许会让你看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其实它有一个容易理解的中文名——细颗粒物,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这些颗粒如此细小,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们可以在空气中漂浮数天。

人类纤细的头发直径大约是70微米,这就比最大的PM2.5还大了近三十倍。

PM2.5的来源?PM2.5,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

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

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

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

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

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

PM2.5的来源复杂,成分自然也很复杂。

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

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2000年有研究人员测定了北京的PM2.5来源:尘土占20%;由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的硫酸盐、硝酸盐、氨盐各占17%、10%、6%;烧煤产生7%;使用柴油、汽油而排放的废气贡献7%;农作物等生物质贡献6%;植物碎屑贡献1%。

有趣的是,吸烟也贡献了1%,不过这只是个粗略的科学估算,并不一定准确。

该研究中也测定了北京PM2.5的成分:含碳的颗粒物,硫酸根,硝酸根,铵根加在一起占了重量的69%。

vocs形成pm2.5基本原理

vocs形成pm2.5基本原理

vocs形成pm2.5基本原理通过中括号为主题,我们将回答关于PM2.5基本原理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解释PM2.5是什么,它的来源和影响,以及有关PM2.5的测量方法和控制措施。

第一步:什么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颗粒物的一种特定类型。

PM指的是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2.5代表颗粒物的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

PM2.5是一种细小的颗粒物,它们的尺寸非常小,足够细小,可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中的细支气管和肺泡。

第二步: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非常广泛,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和森林火灾等自然现象。

人为源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辆尾气、燃煤和燃油等。

第三步:PM2.5的影响PM2.5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由于PM2.5的尺寸足够小,它们可以直接进入呼吸系统。

当呼吸系统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下时,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包括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心脏病和中风等。

另外,高浓度的PM2.5也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当PM2.5进入大气后,它们可以降低能见度,导致雾霾天气,对生态系统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步:PM2.5的测量方法为了准确测量大气中的PM2.5浓度,科学家使用一种称为悬浮颗粒物取样法的方法。

这个方法涉及到收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样本,然后使用仪器对其进行分析。

流动颗粒物仪(Particulate Matter Monitor)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实时监测PM2.5浓度。

第五步:PM2.5的控制措施为了降低大气中的PM2.5浓度,政府和环境保护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

首先,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被监管和限制。

例如,工厂必须使用清洁能源和污染控制设施,以减少颗粒物的排放。

其次,采取了交通减排措施,如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和鼓励使用绿色交通方式。

第三,政府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法规和标准来监督和管理空气质量。

还有其他一些个人和家庭层面的控制措施,如减少燃煤取暖、合理使用空调和开窗通风等。

空气污染后.PM2.5颗粒物吸入...

空气污染后.PM2.5颗粒物吸入...

试题答案
分析⾎液循环是指⾎液在⼼脏和全部⾎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根据⾎液流动的途径的不同,⾎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氧⽓随⾎液循环运输到⼈体各处的组织细胞.
解答解:空⽓污染后,PM2.5颗粒物吸⼊⼈体,随⾎液循环流动的途径,如图所⽰:
因此PM2.5颗粒物进⼊⼈体后⾸先到达⼼脏的左⼼房.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液循环是指⾎液在⼼脏和全部⾎管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根据⾎液流动的途径的不同,⾎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氧⽓随⾎液循环运输到⼈体各处的组织细胞.
解答解:空⽓污染后,PM2.5颗粒物吸⼊⼈体,随⾎液循环流动的途径,如图所⽰:
因此PM2.5颗粒物进⼊⼈体后⾸先到达⼼脏的左⼼房.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液循环的途径.。

PM2.5到底是什么?进肺进血

PM2.5到底是什么?进肺进血

PM2.5到底是什么?进肺进血在这样一个浓雾缠绕的日子里,我们的生存不再只是家庭、社会的压力,当中还有环境与条件,差不多也冬天了,在这个干燥又寒冷的季节,即将又迎来一次环境的巨大考验,尤其是那可恨的PM2.5!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到底PM2.5是什么意思。

PM2.5的“PM”,particulate matter是一个英语单词的缩写,翻译为“细颗粒物”。

PM2.5的“2.5”,是2.5微米,1000微米=1毫米,2.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20。

所以,直径2.5微米的细颗粒物是肉眼看不见的。

比PM2.5大点的细颗粒物是PM10,直径大到4倍,但体积可不止4倍,按球体体积公式计算,PM10的体积是PM2.5的体积的64倍,大了这么多,可是肉眼还是看不见。

比PM10大的颗粒物是PM50。

PM50的体积是PM2.5的体积的8000倍,肉眼可见。

在家里,一缕阳光射进来,光柱里有无数微尘在翻飞,那就是PM50和大于PM50的颗粒物。

桌面上,落了一层灰,那都是远远大于PM50的颗粒物。

PM50、PM10、PM2.5,是3个临界值,空气里并非只有这3种直径的颗粒物,50微米以下的、以上的任何直径长度的颗粒物都有。

(看得见光柱,就表明我们城市的空气已经被污染了!!!)50微米是肉眼可见的临界值,可以进入鼻腔,但不能继续前进。

我们鼻腔里的鼻毛,看起来致密,但是对于PM50来说就显得稀疏了。

鼻毛能挡住PM100、PM75,但挡不住PM50。

能挡住PM50的,是鼻腔黏膜细胞的纤毛,这些纤毛肉眼看不见,很细密,所以能挡住PM50,而且,鼻腔里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还可以把PM50粘住,使它们不能继续前进。

积累到一定程度,我们就想擤鼻涕、挖鼻屎,但是别当众,当众则不雅。

10微米是可以到达咽喉的临界值,所以,PM10以下的细颗粒物被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咽喉是PM10的终点站,咽喉表面的黏膜细胞分泌的黏液会粘住它们,每个黏膜细胞还有200根纤毛(也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停地向上摆动,就像逆水划龙舟一样。

PM0点5危于PM2点5 可直达肺泡深处

PM0点5危于PM2点5 可直达肺泡深处

PM0点5危于PM2点5 可直达肺泡深处上视新闻2013-10-29分享复旦课题组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阚海东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北方某城市开展2年试验,测量了0.25~10微米(即PM0.25至PM10)范围内23组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数量浓度,结果显示,PM0.25至PM0.5范围内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危害的关系最为明显,且粒径越小,健康危害越大,而粒径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数浓度与居民健康风险没有显著关联。

相关论文已发表在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期刊《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近年来,我国多地发生严重雾霾天气,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但粒径更小的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如何,一直没有定论。

阚海东课题组在获得以上测量数据后,分析和比较了它们与居民健康风险的关系,结果发现颗粒物粒径越小,对健康危害越大,PM2.5可到达支气管,PM1以下则可直达肺气泡,其中尤以PM0.5以下危害最大。

在单位体积的空气里,PM0.5占9成以上,它主要以扩散的方式沉积,而大于0.50微米的颗粒物主要以撞击方式沉积。

PM0.5与呼吸道、心血管疾病关系最密切,PM0.5比PM2.5更容易进入肺泡深处,这是因为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其对应的数量浓度和总表面积越大,越有可能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进入人体。

专家表示,PM0.5也来源于汽车尾气、矿石、燃料的直接燃烧,以及一些二次生成物质。

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颗粒物中健康危害较大的可能是粒径小(例如小于0.5微米)、数量多的部分,而不是粒径大、质量重的部分。

这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方向,相关部门应该重点关注更小粒径的颗粒物,而不仅仅是PM2.5。

在谈到如何防止小粒径颗粒物侵害时,专家说,口罩基本没用,空气净化器也未必能有效抵御。

污染严重时,比较有效的方法还是尽量减少外出。

PM2.5进入人体的危害

PM2.5进入人体的危害

PM2.5进入人体的危害PM2.5是如何突破人体自身健康守卫的关口、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的呢?在严重雾霾天气情况下,人们应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工作?出门只要戴上口罩就能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吗?在家里的时候应该紧闭门窗吗?这些问题,让卫生专家来为您解答。

■PM2.5进入人体过程及后果PM2.5进入呼吸道,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导致气管黏膜杀灭病毒、细菌和抵抗它们进入肺部组织的功能下降,气管黏膜的排毒功能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身体健康的人群可能会出现咳嗽、气管炎等症状。

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则会造成肺部感染,引起气短、胸闷、喘憋等不适,出现急性加重反应。

对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更是有较大的破坏力,如会增加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诱发脑梗塞等。

颗粒吸入量不断增多,进而损害到肺部,损伤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

糖尿病患者因自身抵抗力较弱,更易患感冒。

□健康提示“亲们尽量宅着吧,出门记得戴口罩。

”眼见着雾锁京城将持续多日,市卫生局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出健康提醒。

此外,健康专家们也纷纷支招,教居民们在雾霾天气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外出应尽量选择戴专业口罩空军总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曹晋桂建议,针对近几日的天气形势,市民应尽量减少外出,增加对基础性疾病的防范。

如果外出,应尽量选择戴专业口罩,“医用口罩都是经国家正规批准,有许可证的,市面上的口罩,市民还是谨慎选购为好”。

据曹晋桂介绍,医学口罩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医学防护口罩、外科口罩以及N95、N99口罩。

这三类口罩的结构有三层,最外层是防溅,中间是过滤,最内层是防潮。

这些医用口罩对于预防呼吸道疾病还是有效的,而市面上的棉纱口罩则只具有防尘作用。

据了解,根据目前流感防控形势,京城各大医院的院内防控工作已经“升级”。

宣武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晶表示,急诊科、呼吸门诊、感染科等流感病人较多的重点科室的医务人员已经全部要求佩戴N95口罩,“但还未达到2009年甲流时的级别”。

大气中微量气体污染物的人体吸入路线分析

大气中微量气体污染物的人体吸入路线分析

大气中微量气体污染物的人体吸入路线分析近年来,大气污染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其中,大气中微量气体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

但是,人体吸入这些微量气体污染物的途径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本文将对大气中微量气体污染物的吸入路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首先,大气中微量气体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当我们呼吸空气时,其中的微量气体污染物随着空气进入我们的鼻腔、喉咙以及肺部。

这种吸入途径是最为主要的,因为呼吸是我们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生理活动。

然而,由于大气中的微量气体污染物分布广泛而普遍,所以我们无法完全避免吸入这些污染物。

其次,通过皮肤的吸收也是大气中微量气体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之一。

虽然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但是它的吸收能力有限。

对于挥发性有机物等一些易溶于脂肪的污染物来说,皮肤吸收的吸入途径是不可忽视的。

特别是在工作环境中或者长期暴露在高污染物浓度的地区,皮肤吸收对人体的影响可能会更加显著。

此外,人体还可能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大气中微量气体污染物。

尽管大气污染物主要以气态存在,但是却能通过粉尘、颗粒物等方式附着在食物表面,从而被人体通过食物吸收。

一旦这些污染物进入到人体内部,可能对肠胃道产生一定的刺激,对消化系统造成损害。

然而,虽然大气中微量气体污染物有多种吸入路线,但是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往往来自呼吸道吸入的途径。

事实上,这些气体污染物可以直接到达肺部,对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和损伤。

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仅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还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等健康问题有关。

尤其是那些对呼吸道有直接损害的微量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颗粒物等,其危害更加突出。

在对大气中微量气体污染物的吸入路线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首先,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控制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通过采取环保技术和政策的引导,限制大气污染物的产生,从源头上打击污染。

其次,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倡佩戴口罩,尤其是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惊悚!150秒完整展现PM2.5侵入人体全过程与雾霾抗争关系到每个人

惊悚!150秒完整展现PM2.5侵入人体全过程与雾霾抗争关系到每个人

惊悚!150秒完整展现PM2.5侵⼊⼈体全过程与雾霾抗争关系到每个⼈⼩时候,我们总是羡慕神仙们⽣活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现在,雾霾让想象成为现实。

⽽在⼈⼈谈霾⾊变的当下,“PM2.5是如何⼊侵并破坏⼈体”的这个过程,对每⼀个⽣活在雾霾下的⼈都是⼀种必备认知。

PM2.5经过⿐孔、咽喉、呼吸道、肺,最后进⼊⼈体⾎液中,这时,由雾霾携带的细菌也正式攻⼊⼈体内部。

巨噬细胞见到细菌就⼀⼝吞掉,连招呼都不打在PM2.5进⼊⾎液,⾎液中的巨噬细胞以为它是细菌,也会把它吞下。

巨噬细胞吞惯了细菌(细菌是⽣命体,可以被巨噬细胞分解),可是PM2.5并没有⽣命,巨噬细胞吞了它,就如同清道夫咽了⽯头,⽆法分解其附着的重⾦属、炭⿊等⽆机物,最终被噎死、毒死。

巨噬细胞⼤量减少后,我们的免疫⼒就会下降。

不仅如此,被噎死的巨噬细胞还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导致细胞及组织产⽣炎症,并且有害物质会继续随着⾎液循环到⾝体各个器官沉积下来,很难代谢出去,最终越来越多,损害我们的健康。

可见PM2.5⽐细菌更具致病性,进⼊⾎液的PM2.5越多,我们就越容易⽣病。

PM2.5对⼈体的危害>>>>1. 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研究显⽰,PM2.5及以下的微粒,75%在肺泡内沉积。

我们可以想象,眼睛⾥进了沙⼦,眼睛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国⼈吐痰的陋习多少跟这也有些联系)>>>>2. 致病微⽣物、污染物等“搭车”进⼊体内除了⾃⼰⼲坏事,PM2.5还像⼀辆辆可以⾃由进⼊呼吸系统的⼩车,其它致病的物质如细菌、病毒,“搭车”进⼊呼吸系统深处,造成感染。

不要以为远离⼤鱼⼤⾁的不良饮⾷习惯就能躲开⼼⾎管疾病,细颗粒物有很多办法可以诱发⼼⾎管疾病。

⽐如,细颗粒物可以直接进⼊⾎液,诱发⾎栓的形成。

另⼀种间接的⽅式是,细颗粒物刺激呼吸道产⽣炎症后,呼吸道释放有害物质引起⾎管损伤,最终导致⾎栓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2.5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哪些
小编希望 pm2.5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那pm2.5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哪些呢?
PM2.5是指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那pm2.5进入人体内的途径有哪些呢?
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小部分污染物也可以降落至食物、水体或土壤,通过饮食物或饮水,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儿童还可以经直接食入尘土而由消化道摄入大气污染物。

有的污染物可通过直接接触黏膜、皮肤进入机体,脂溶性的物质更易经过完整的皮肤而进入体内。

对于已经进入人体的颗粒物,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者擤鼻涕排出体外。

当然,也可以利用气管内的粘液-纤毛系统,通过纤毛运动,把颗粒物推送到咽部,然后或者吞到胃里,或者咳痰咳出去。

粘液-纤毛系统清除颗粒物十分迅速,正常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