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2023-11-06
目录
•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概述 • 原子发射光谱仪 • 分析方法与样品处理 •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应用 •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优缺点 • 研究成果与应用实例
0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概述
定义与原理
定义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学的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原子 或离子的特征光谱进行分析,实现对其成分和含量的测定。
原理
当样品被加热或受到能量激发时,原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释放出特 征光谱。通过对这些光谱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发展历程与重要性
发展历程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自19世纪末发展至今,经历了从经典光谱分析到现代光谱仪 器分析的演进过程。
重要性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手段。
03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地质、环保、生物医学等领域,用于研究复杂样品中元素的 含量、分布和化学形态。
05
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优缺点
优点
高灵敏度
原子发射光谱法可以检测到低浓度的元素 ,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无需样品处理
原子发射光谱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 处理,可以直接进行分析。
快速分析
该方法可以实现多元素同时分析,大大缩 短了分析时间。
发和激发。
光谱仪的构造
包括入射狭缝、准直镜、光栅 、聚焦镜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射狭缝。
光谱仪工作原理
样品被激发后,原子会产生不 同波长的光谱,通过光栅分光 后形成光谱,再经过聚焦镜聚 焦到出射狭缝,最后由检测器
进行检测。
光谱仪的分类与特点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知识分享
Ei—激发电位(J或eV)。
Iij
gi g0
AijhijN0ekEiT
原子发射光谱 法定量的依据
基态原子密度(N0):Iij正比于N0,N0正比于浓度。
激发电位(Excitation potential)
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成负指数关系。在温度一定时,激发 电位越高,处于该能量状态的原子数越少,谱线强度越小。 激发电位最低的共振线通常是强度最大的线。
目前常用的光源有直流电弧(DC arc)、交流电 弧(AC arc)、高压火花(electric spark)及电感耦合等离 子体(ICP)。
1. 直流电弧
优点:电极头温度相对比较高(4000至7000K,与 其它光源比),蒸发能力强、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
缺点:放电不稳定,且弧较厚,自吸现象严重,故 不适宜用于高含量定量分析,但可很好地应用于矿石 等的定性、半定量及痕量元素的定量分析。
微波光谱法
4×10-7~4×10-10 核磁共振波谱法
高能辐射区
γ射线 能量最高,核能级跃迁 X射线 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光学光谱区
(10nm-1000 μm)
紫外光 可见光
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
红外光 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
波谱区
微波 分子转动能级及电子自旋能级跃迁 无线电波 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
2.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就称光谱。
光谱区域 γ射线 X射线 远紫外光 近紫外光
光 可见光 学 近红外光 区 中红外光
远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波长 5~140pm 10-3~10nm 10~200nm 200~380nm 380~780nm 0.78~2.5μm 2.5~50μm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光栅的参数
光栅的特性可用色散率和分辨率来表征。
光栅的角色散率可通过对光栅公式求导得到:
d n d d cos
其中dθ/dλ:入射角对波长的变化率,即光栅的角色散率; d:光栅常数; n:光谱级数。
当θ很小且变化不大时,cosθ≈1,光栅的角色散率决定于
光栅常数d和光谱级数n,为常数。因此光栅光谱是均排光
凹面光栅与罗兰圆
多道型光电直读光度仪多采用凹面光栅。凹面光栅既具有
色散作用也起聚焦作用(凹面反射镜将色散后的光聚焦)。
罗兰圆:Rowland发现在曲率半
径为R 的凹面反射光栅上存在着 一个直径为R的圆,不同波长的
光都成像在圆上,即在圆上形成 一个光谱带. 因此,将直读光谱 仪的出射狭缝做在凹面光栅的罗 兰圆上。
达到一定值时,放电盘G1击穿;G1-C1-L1构成振荡回路,产 生高频振荡;
(2) 振荡电压经B2的次级线圈升压到10kV,通过电容器C2 将电极间隙G的空气击穿,产生高频振荡放电;
(3) 当G被击穿时,电源的低压部
分沿着已造成的电离气体通道,通
过G进行电弧放电;
(4) 在放电的短暂瞬间,电压降
低直至电弧熄灭,在下半周高频再
ICP-AES
光电直读是利用光电法直接测定光谱线的强度。 两种类型:多道固定狭缝式和单道扫描式。
单道扫描式是转动光栅进行 扫描,在不同时间检测不同 谱线; 多道固定狭缝式则是安装多 个出射狭缝和光电倍增管, 同时测定多个元素的谱线; 全谱直读光谱仪可同时测定 试样中165-800nm波长范围 内的元素的所有谱线,对其 进行分析。
(3) 光电流∝原子光谱的强度,与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7.4 光谱定性分析 定性依据: E = hν = h c /λ
第七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也称原子吸收分光光法 )与可 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质 对光选择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光学分析法。
2010年1月25日1时53分
组成:阳极(吸气金属)、空心圆筒形(使待测原子集中)阴极(W+ 待测元素)、低压惰性气体(谱线简单、背景小)。
工作过程:高压直流电(300V)---阴极电子---撞击隋性原子---电离(二 次电子维持放电)---正离子---轰击阴极---待测原子溅射----聚集空 心阴极内被激发----待测元素特征共振发射线。
? 自然宽度(约在10-5nm数量级)。
?
?2.多普勒变宽(热变宽):
? 由于多普勒效应而导致的谱线 变宽。由于原子热运动引起的。 其宽度约为 10-3nm数量级。
?3.压力变宽:由于同类原子或 与其它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电子等)相互碰撞而造成的吸收 谱线变宽。其宽度也约为 10-3nm 数量级。
区别: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吸光物质 是溶液中被测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光的选择吸收, 原子吸收光谱法吸光物质是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 光的选择吸收,这种光是由待测元素制成的空心阴 极灯(称元素灯)作光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过程:
A元素含量测定----- A元素的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 --------试样在原子化器中变为气态的基态原子-------吸收空心 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辐射减弱-----产生吸光度------元素定量分析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而原子吸收线
仪器分析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摄谱法原理 ⑴ 摄谱步骤
安装感光板在摄谱仪的焦面上
激发试样,产生光谱而感光
显影,定影,制成谱板 特征波长—定性分析 特征波长下的谱线强度—定量分析
⑵ 感光板 玻璃板为支持体,涂抹感光乳剂(AgBr+明胶+增感剂) 感光:
2AgX+2hυ→ Ag(形成潜影中心)+X2
OH
O
显影: 对苯二酚
乳剂特性曲线:
感光板的反衬度
以黑度S与曝光量的对数lgH作图 在正常曝光部分:
γ
S lg H lg H i lg H i
α
乳 剂 特 性 曲 线
S lg( It ) i
Hi为感光板的惰延量
谱线黑度与辐射强度的关系:
S lg( It ) i
定量分析中,更主要是采用 内标法,测量分析线对的相 对强度
磁辐射,通过测定其波长或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
不涉及能级跃迁,物质与辐射作用,使其传播方 向等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利用这些改变进行分析 的方法
光分析法
非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
圆 折 二 射 色 法 性 法
X 射 干 线 涉 衍 法 射 法
原子光谱分析法 旋 光 法
X 射 线 荧 光 光 谱
分子光谱分析法
分 子 荧 光 光 谱 法 分 子 磷 光 光 谱 法 核 磁 共 振 波 谱 法
e. 波长尽可能靠近
(3) 摄谱法中的内标法基本关系式
• 摄谱法中谱线黑度S与辐射强度、浓度、曝光时间 、感光板的乳剂性质及显影条件有关,固定其他 条件不变,则感光板上谱线的黑度仅与照射在感 光板上的辐射强度有关
i0 S lg i
i0 未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i 曝光部分的透光强度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光源特性对比表
3 . 定性及定量分析
定性及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其特征 光谱:
E = h = hc/
根据特征光谱定性,不仅要给 出哪些元素存在,而且要给出 其大致的含量
定量分析 在条件一定时,谱线强度I与 待测元素含量c关系为:
I=acb
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称为塞伯-罗马金公式
适用于固体定量分析
光源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 C P
利用高频磁场原理感应加热使 流经石英管的工作气体电离而 产生的火焰状等离子体
三层同心石 英玻璃管
特点
优点:温度高,惰性气氛,有利于难熔 化合物的分解和元素激发,有很高的灵 敏度和稳定性,具有“趋肤效应” ,有 效消除自吸现象。 缺点:非金属测定的灵敏度低
基态原子 高能态E2)
E = E2 - E1 = h =hc /
普朗克定律
2 .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结构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构成
分光系统 单色器
光源 原子化和激发 双重功能
观测系统 检测器
光源
光源的种类及特点 经典光源 现代光源
火焰 电弧 火花
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激光光源
光源
1. 直流电弧
在两个石墨电极间施加高电流密 度和低燃点电压的稳定放电形成 电弧,激发样品
特点
弧焰温度可达4000~7000K ,能使约 70多种元素激发。 优点:绝对灵敏度高,背景小,适合固 体定性分析。 缺点:弧光不稳,再现性差,易发生自 吸现象。
不适合定量分析
光源
2. 低压交流电弧
工作电压为110~220 V。每一交 流半周时引燃一次,保持电弧不 灭
原子发射光谱法
最后线 是指当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 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
谱线强度
I = A CB
赛伯-罗马金公式
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激发电位 统计权重 原子密度
跃迁几率 光源温度 其他因素
仪器
光源
单色器
熔融、蒸发、 离解、激发
分光
检测器 检测
围要大,对于ICP而言准确性也较高。有些元素原子吸收是无 法测定的,但发射可测,如P、S 等;(3)AAS比较普遍,其
价格相对AES便宜,操作也比较简单。
AES理论基础
❖ 原子结构及原子光谱的产生 ❖ 原子的激发和电离 ❖ 谱线强度
原子结构及原子光谱的产生
❖ 原子结构 ❖ 原子光谱的产生
原子结构及原子光谱的产生
激发光源。 ❖ 在一定频率的外部辐射光能激发下,原子的外层电子在由一个
较低能态跃迁到一个较高能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光谱就是原子吸
收光谱 (AAS)。 ❖ (1)一般来说AES在多元素测定能力上优于AAS,但是AES在
操作上比AAS来的复杂;还有就是AES由谱线重叠引起的光谱
干扰较严重,而AAS就小的多 ;(2)原子发射比吸收测定范
AES的发展简史
❖ 定量分析阶段 20世纪30年代,罗马金(Lomakin)和赛伯(Scheibe) 通过实验方法建立了谱线强度(I)与分析物浓度(c) 之间的经验式--- I = A CB 从而建立了AES的定量分析法。
❖ 等离子光谱技术时代
20世纪60年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光源的 引入,大大推动了AES的发展。
激发光源
激发光源的作用及理想光源 光源 光源选择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2、电磁辐射的性质:具有波、粒二象性
(1)波动性
(2)粒子性
c
E h h
c
c:光速;:波长;ν:频率;E :能量; h:普朗克常数 (6.6262×10-34 J ·s) 3、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的顺序排列
3.光谱法与非光谱法的区别:
光谱法:内部能级发生变化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原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分子吸收/发射光谱法: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 非光谱法:内部能级不发生变化 仅测定电磁辐射性质改变
6
仪器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 7-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定义 根据待测物质的气态原子或离子受激发后所发射的
31
仪器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三、摄谱法的观测设备
1、光谱投影仪(映谱仪)——放大投影谱片 光谱定性分析,一般放大倍数为20倍 2、测微光度计(黑度计)——测量感光板上所记录的谱线的 黑度,用于光谱定量分析
(1)感光板
玻璃板为支持体,涂抹感光乳剂 (AgBr+明胶+增感剂)。
激发态
基态
光
(3)散射:丁铎尔散射、拉曼散射 (4)折射和反射 (5)干涉和衍射 根据特征光谱的波长可进行定 性分析;根据光谱峰的强弱与 物质含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4
仪器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三、光学分析法分类
1、光谱法:
光谱法与非光谱法
利用物质与电磁辐射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能级跃迁而 产生的吸收、发射或散射辐射等电磁辐射的强度随波长变化的 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卫生化学:原子荧光光谱法
热助直跃线荧光:亚稳态-较高激发态-高于亚稳态 (图7-1d)。 • 阶跃线荧光:基态-E2激发态-碰撞损失能量-E1激发态-基态(图7-1e)。如Na
热助阶跃线荧光:基态E0-E2--E3-E1(图7-1f)。 产生热助阶跃线荧光的条件:能级差很小,足以吸收热能而产生由低能级向高能级的跃迁。 • 反斯托克斯荧光,亦称为“热助荧光”:荧光波长比激发光波长短。基态或亚稳态-更高能级激发 态-基态。如铟、铬等
二、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
• 共振荧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非共振荧光、敏化荧光
1.共振荧光:原子吸收的辐射光与发射的辐射光波长相同 • 共振荧光:基态-激发态-基态 (图7-1a)。谱线强度最大,应用最多。如,Ni,Zn等 • 热助共振荧光:亚稳态-较高能级-亚稳态 (图7-1b)。
2.非共振荧光:激发和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荧光波长大于吸收波长 • 直跃线荧光:基态-较高激发态-高于基态的亚稳态 (图7-1c)。发生在两个激发态之间。
一、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 属于原子发射光谱。
• 定义:基态蒸气原子吸收激发光源发射的特征波长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 由基态跃迁至高能态,即被激发;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而释放能量返回 到基态。以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所发射的特征光谱为原子荧光光谱。
• 原子荧光的产生过程:
M h M *
M * M h
仪器类型
• 色散型和无色散型两类。主要区别在于非色散原子荧光光谱仪无单色器。
• 单道原子荧光光谱仪 • 多道原子荧光光谱仪 多元素同时测定
第三节 原子荧光分析法实验技术
一、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 HG-AFS) • 优点:与基体相分离,降低基体干扰,气体进样提高了进样效率。灵敏度高、干扰小、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习题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网上习题)一、选择题1.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1)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2)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3)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4)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答案:(4)2.发射光谱定量分析选用的“分析线对”应是这样的一对线()(1)波长不一定接近,但激发电位要相近(2)波长要接近,激发电位可以不接近(3)波长和激发电位都应接近(4)波长和激发电位都不一定接近答案:(3)3.发射光谱分析中,具有低干扰、高精度、高灵敏度和宽线性范围的激发光源是()答案:(4)(1)直流电弧(2)低压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4.电子能级差愈小,跃迁时发射光子的()(1)能量越大(2)波长越长(3)波数越大(4)频率越高答案:(2)5.下面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4)6.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4)7.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最稳定的是()(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4)8.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背景最小的是()(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1)9.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1)直流电弧(2)交流电弧(3)电火花(4)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答案:(3)10.用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分析海水中重金属元素时,应采用的光源是()(1)低压交流电弧光源(2)直流电弧光源(3)高压火花光源(4) ICP光源答案:(4)11.矿物中微量Ag、Cu的发射光谱定性分析应采用的光源是()(1)CP光源(2)直流电弧光源(3)低压交流电弧光源(4)高压火花光源答案:(2)12.下列哪种仪器可用于合金的定性、半定量全分析测定。
高教版仪器分析第七章.原子发射.ppt
7.3 光谱定性分析
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征谱线的出 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
灵敏线 最后线 共振线 分析线
谱线表,r:自吸;R:自蚀;
标准样品比较法--定性方法一
只要检查出某种元素两条以上的灵敏线,就 可判断该元素是否存在。
对测定复杂组分以及进行光谱定性全分 析--定性方法二
铁的光谱谱线比较法。
②光电法
作业: P224 第3、5、10题。
7.2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 原理
基态
中外层的电子: 激发态(原子的激发电位,
电子伏1eV=1.602×10-19J )
电离(离子的激发电位) 失去一个电子,一次电离:一级电离电位 失去二个电子,二次电离:二级电离电位 失去三个电子,三次电离:三级电离电位
Mg元素能级图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十分不稳定的, 在极短的时间内(约 10-8s )便跃迁至基态 或其它较低的能级上,其辐射的能量可用 下式表示:
①棱镜摄谱仪
②光栅摄谱仪 主要部件:照明系统、准光系统、色散系统、投影系统。
3.检测器
Ⅰ感光板
△将感光板置于摄诺仪的焦面上,接受被分析试样的光 谱的作用而感光,再经过显影、定影等过程后,制得光 谱底片(谱片)。
谱线的黑度:
H=I·t
Ⅱ映谱仪 放大约20倍的谱线的像
Ⅲ黑度计(测微光度计) 测量谱片上谱线的黑度
光谱发射分析的基本依据
从识别这些元素的特征光谱来鉴别元 素的存在(定性分析), 可利用这些谱线的 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一般步骤
试样→外界能量→气态原子→气态原子的外层电子激发 至较高的能级上→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极不稳定→跃迁到基态或较低能级→ 发射出特征光谱线→ 光(摄)谱仪→色散成光谱→ 检测器对光谱线进行检测(感光板) →光谱图 。
第七章 第八章原子发射和吸收光谱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特点
(4) 检出限低。一般光源可达10~0.1μg﹒g-1(或μg﹒cm-3),绝
对值可达1~0.01μg。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检出限可
达ng﹒g-1级。 (5) 准确度较高。一般光源相对误差约为5%~10%,ICP相对误 差可达1%以下。 (6) 试样消耗少。
(7) ICP光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4~6个数量级。这样可测
特征谱线
{ 强度I:
波长λ: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影响谱线强度:
(1)激发电位---谱线强度与激发电位是负指数关系, 激发电位愈高,谱线强度愈小,因为激发电位愈高, 处在相应激发态的原子数目愈少。
(2)跃迁概率---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在 符合选择定则的情况下,可向不同的低能级跃迁而 发射出不同频率的谱线;两能级之间的跃迁概率愈 大,该频率谱线强度愈大。所以,谱线强度与跃迁 概率成正比。
扰的最后线与灵敏线。
元素激发电位低、强度较大的谱线,多是共振 线----灵敏线 样品中某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时,最后仍能观 察到的几条谱线(也是该元素的最灵敏线)----最后线
谱线的自吸和自蚀
自吸:原子在高温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被处在边 缘低温状态的同种原子所吸收的现象。
元素浓度高自吸严重时将谱线中心完全吸收--自蚀。
8-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样品转化为原子蒸气后,绝大部分处于基 态,光源发射的共振发射线通过原子蒸气,其 入射光强度为I0,产生共振吸收,透射光的 强度I与电磁辐射通过原子蒸气的宽度(即火 焰的宽度)L的关系(同有色溶液吸收电磁辐射 的情况完全类似)服从吸收定律。
共振线与吸收线
定元素各种不同含量(高、中、微含量)。一个试样同时进行 多元素分析,又可测定各种不同含量。
第07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2019/10/2
青岛大学 高翠丽
第二节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原子光谱的产生(formation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a) 1.基态:在正常的情况下,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它的能量是
最低的,这种状态称为基态。 2.激发态:当原子受到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原
到分析间隙G的击穿电压时, G的空气绝缘被击穿(空气电 离),产生高频正当放电, L2-C1-G。 d.当G的空气绝缘被击穿(空 气电离)时,电源的低压部 分便沿着已造成的电离气体 通道,通过G进行弧光放电, 放电回路为R2-L2-G。
2019/10/2
青岛大学 高翠丽
交流电弧
e.电当弧C熄1两灭端。的在电交压流降电低另至半维周持,电G弧重放新电被所击需穿要,的如最此低反数复值。时, ②. 特点:交流电弧是介于直流电弧和电火花之间的一种光源,
3.根据所得光谱图进行定性鉴定或定量分析。 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波长,故根据这些元素的特征
光谱就可以准确无误的鉴别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这
些光谱线的强度又与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又可
利用这些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2019/10/2
青岛大学 高翠丽
第三节 光谱分析仪器
主要由光源、分光系统(光谱仪)及观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 高压电弧工作电压达2000~4000V,很少使用。
• 低压交流电弧工作电压一般为110~220V,设备简 单,应用较多。
交流电弧采用高频引燃装置引燃,电流密度比直流 电弧大,弧温略高于4000~7000K,光谱中出现的 离子线也稍多些。
a.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 能级的变化产生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 b. 分子光谱法:是由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 的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 光谱。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
一、光分析法及其特点 optical analysi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 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电磁辐射范围:射线~无线电波所有范围;
相互作用方式: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等; 光分析法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析等方面具有其他方 法不可取代的地位;
或不同的荧光辐射,在与光源成90度的方向上,测定荧光强度进行 定量分析的方法。
4.分子荧光分析法
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 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5. 分子磷光分析法
处于第一最低单重激发态分子以无辐射弛豫方式进入第一三重激发
态,再跃迁返回基态发出磷光。测定磷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自旋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而裂分为磁量 子数不同的磁能级,吸收微波辐射后产生能级跃迁,根据吸收光谱可进行 结构分析 。
12.旋光法
溶液的旋光性与分子的非对称结构有密切关系,可利用旋光法研究 某些天然产物及配合物的立体化学问题,旋光计测定糖的含量。
13.衍射法
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结构,不同晶体具有不同衍射图。 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础,研究物质的内部组织 结构。
三个基本过程:
(1)能源提供能量; (2)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产生信号。
基本特点: (1)所有光分析法均包含三个基本过程;
(2)选择性测量,不涉及混合物分离(不同于色谱分析);
(3)涉及大量光学元器件。
二、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basic propertie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分析概论:
光学分析法主要根据物质发射、吸收电磁辐射以及物 质与电磁辐射的相互作用来进行分析的。
光学分析法分类: 光学分析法可分为光谱法和非光谱法两大类。
1854年,阿尔特提出光谱定性分析的概念。
焰色反应及离子的鉴定: Cu2+Ba2+ Sr2+ 猩红
辐射跃迁:
X * X E(h ) : 光谱的记录
E=E2 E1 h h c 或= hc
E
h 为普朗克常数(6.626×10-34 J.s) c 为光速(2.997925×1010cm/s)
① 量子化———— 线光谱 ② 光谱选律———— 元素的特征性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二、发射光谱分析的过程
方法:(1)看谱分析法 (2) 摄谱分析法 (3)光电直读光谱法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4、仪器装置
光谱分析仪组成:激发光源、(分光系统)摄谱仪、检测系 统。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一、光源
1、光源的作用:提供能量,使试样蒸发、解离、原子化和 激发跃迁而产生电磁辐射。
2、对光源的要求:光源常常对光谱分析的检出限、灵敏度 及准确度有很大影响,因此,光源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A、有足够的激发温度,适合不同含量的元素分析。高灵敏 度的保证; B、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准确度的保证; C、光谱背景浅,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安全耐用,适应性 强。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二、 分析过程
1、 样品的蒸发(原子化)与激发 2、 光谱的获得和记录 (1)分光: 将激发态原子所产生的光辐射经过色散,得到
按波长排列的光谱。 (2) 摄谱: 将获得的光谱记录在相谱上。 3、 光谱的检测
目的:(1) 检测元素的特征谱线——定性 (2)测量谱线的强度——定量。
光谱法可分为原子光谱法和分子光谱法。
a. 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 的,它的表现形式为线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 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荧 光光谱法(AFS)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等。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b. 分子光谱法:是由 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 的 变化产生的,表现形式为带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紫 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IR),分子 荧光光谱法(MFS)和分子磷光光谱法(MPS)等。
另根据辐射能量传递的方式,光谱方法又可分为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拉曼光谱等等。
(2)非光谱分析法: 不涉及光谱的测定,即不涉及能级的跃迁,而主要是利
用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引起电磁辐射在方向上的改 变或物理性质的变化,而利用这些改变可以进行分析。如折 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称为一 级电离电位。离子中的外层电子也能被激发,其所需的 能量即为相应离子的激发电位 。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基态元素M
热能、电能 E
激发态M*
特征辐射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十分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 便跃迁至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级上。当原子从较高能级跃 迁到基态或其它较低的能级的过程中,将释放出多余的能 量,这种能量是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的, 其辐射的能量可用下式表示:
在正常的情况下,原子处于稳定状态,它的能量是最 低的,这种状态称为基态。
当原子受到能量(如热能、电能等)的作用时,原子由 于与高速运动的气态粒子和电子相互碰撞而获得了能量, 使原子中外层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更高的能级上,处在 这种状态的原子称激发态。
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所需的能量称为激发电位, 当外加的能量足够大时,原子中的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 缚力,使原子成为离子,这种过程称为电离。
3.根据所得光谱图进行定性鉴定或定量分析。 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当被激发后发射光谱线的波长不尽相同,
即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征的波长,故根据这些元素的特征光谱就可以准确无 误的鉴别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这些光谱线的强度又与试样中该元素 的含量有关,因此又可利用这些谱线的强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1.把试样在能量的作用下蒸发、原子化(转变成气态原子),并使气态 原子的外层电子激发至高能态。当从较高的能级跃迁到较低的能级时, 原子将释放出多余的能量而发射出特征谱线。这一过程称为蒸发、原子 化和激发,需借助于激发光源来实现。
2.把原子所产生的辐射进行色散分光,按波长顺序记录在感光板上,就 可呈现出有规则的光谱线条,即光谱图。系借助于摄谱仪器的分光和检测 装置来实现。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3、原子发射光谱定义:
根据物质原子外层电子跃迁所发射的光谱来测定物 质的化学组成(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原子发射 光谱分析法,简称发射光谱分析或光谱分析法。
主要用于元素的分析: 谱线波长(λ)—— 定性分析 谱线强度(I)—— 定量分析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一、原子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新型光源: 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直流等离子体喷焰、 微波+ 浅红
K+ 紫色
Na+
1860Bunson和Kirechhoff设计并制造了第一台光谱分析使
用的分光镜。
1926年,盖尔拉赫提出了“内标法”才为光谱的定量分析
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1)光谱分析方法:
基于测量辐射的波长及强度。这些光谱是由于物质的 原子或分子的特定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根据其特征光谱 的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而光谱的强度与物质的含量有关, 可进行定量分析。
第七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
3、光源的种类
由于光谱分析任务的复杂性(如样品的种类不同,状 态的差别和待测元素的激发电位不同等各种情况),要想 使用一种光源满足各种不同的分析要求是困难的,因此, 光谱分析中常用的光源有很多种,且仍在不断地革新发展, 目前,光谱分析中的光源主要有:
火焰光源(最早使用); 电弧激发光源:直流电弧光 源(DCA);交流电弧光源(ACA); 高压火花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