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五项(immunoglobulin panel)是一种检测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D、IgE)浓度的常规临床检测方法。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评估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对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发展进行评估。
以下是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1.诊断和监测各种免疫相关疾病: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用于诊断和监测多种免疫相关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通过测量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2.评估免疫功能的缺陷或过敏反应: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或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G(IgG)是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它对细菌和病毒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免疫球蛋白M(IgM)则是在初始感染或再感染过程中产生的,浓度升高通常与急性免疫反应相关。
免疫球蛋白A(Ig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通过保护机体表面抵御感染。
免疫球蛋白E(IgE)则通常与过敏反应有关,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通过综合评估各种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变化,可以判断免疫功能的缺陷或过敏反应的状态。
3.指导免疫治疗:在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免疫球蛋白五项的检测可以指导免疫治疗的过程。
例如,对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如果发现其中一种或多种免疫球蛋白浓度低下,可以通过输注相应的免疫球蛋白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另外,对于过敏反应患者,若发现IgE浓度过高,则可以采取相应的免疫治疗措施,如抗IgE治疗。
4.评估感染状态:免疫球蛋白五项检测可辅助评估感染状态。
在一些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早期,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会升高。
而一些病毒感染后,IgG抗体产生的平台期较长,通过测量IgG抗体浓度可以判断感染的慢性程度和恢复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量IgA抗体浓度来评估黏膜感染的状况。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
脑脊液化学和免疫学检验及意义(1)蛋白质检查:正常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到血浆蛋白的1%,主要为清蛋白。
1)蛋白质定性试验:①潘迪(Pandy)试验:脑脊液中蛋白质与苯酚结合成不溶性的蛋白盐而产生白色混浊。
②罗-琼试验:正常脑脊液球蛋白质含量很低。
正常定性试验均为阴性。
2)蛋白质定量试验:①磺基水杨酸(SSA)-硫酸钠为比浊法代表方法,特点是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
②染料结合比色法以丽春红S和考马斯亮蓝(CBB)法应用较多,CBB法快速、高灵敏度。
比色法的检测灵敏度及结果的重复性优于比浊法,且标本用量少,但对实验条件的pH 值要求较高。
3)参考值:成人,腰池200~400mg/L,脑池100~250mg/L,;脑室内50~150mg/L。
4)临床意义:脑脊液蛋白质含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
在新生儿,由于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脑脊液蛋白质相对较高,6个月后逐步降至成人水平。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见于:血屏障通透性增高性疾病:①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蛋白质含量显著增高;结核性脑膜炎,中度增高;病毒性脑炎,轻度增高。
②出血性脑病: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蛋白质含量中度增高。
脑脊液循环障碍:脑部肿瘤或椎管梗阻如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高。
在蛛网膜下腔梗阻性疾病,蛋白质含量增高到10g/L以上时,脑脊液外观呈黄色胶胨状,且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的脑脊液特征。
(2)葡萄糖测定:目前常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或己糖激酶法。
1)参考值:2.5~4.4mmol/L2)临床意义: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糖浓度、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及脑脊液中葡萄糖酵解程度有关。
脑脊液葡萄糖减低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性、真菌性感染:主要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真菌性脑膜炎等。
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感染性病变时,在病原微生物和破坏细胞释放的葡萄糖酵解酶的作用下,使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降低。
在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葡萄糖含量即明显降低,疾病高峰期可为零。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
常见的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1.补体总量测定:用于评估患者补体的整体水平,包括C3和C4等成分。
补体总量的减少可能提示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2.单项补体成分测定:通过测定补体成分C3、C4、C1q等单项指标的
浓度,可以评估补体特定组分的异常与否。
例如,C3浓度降低可能与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相关。
3.补体功能测定: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异常。
常见的补体功能测定方法包括溶血试验、免疫球蛋白沉淀试验等。
1.诊断和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和
监测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这些疾病的
补体成分和功能常常出现异常。
2.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常常伴随着免疫系统的变化,包括补体的异常。
通过检测免疫球蛋白补体可以帮助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和疗效,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评估免疫功能的改变:一些疾病或治疗方法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的改变,如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器官移植术后等。
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可以评
估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4.评估预后和疾病进展:一些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与补体的变化相关。
通过定期监测免疫球蛋白补体的变化,可以评估患者的预后和疾病进
展情况。
总之,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是一种简单且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用于评估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一些疾病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通过充分理解免疫球蛋白补体检查项目及其临床意义,能够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改善患者的诊疗效果。
免疫球蛋白参考值、临床意义及与流感、癌症、风湿病疾病关系和作用
免疫球蛋白参考值、临床意义及与流感、癌症、风湿病疾病关系和作用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存在于血清、体液、外分泌液和一些细胞膜上,免疫球蛋白的英文写作im-munoglobulin,一般常缩写为Ig,通常可以分为五类,即IgA、IgG、IgM、IgD、IgE。
免疫球蛋白测定的目的在于了解机体的免疫功能,了解人体对各种病毒、细菌的抵抗力、机体对各种抗原入侵的识别能力。
临床上常用的是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三项。
各项免疫球蛋白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如下:IgA参考值:0.7~3.8g/L;IgG参考值:7.0~17.0g/L;IgM参考值:0.6~2.5g/L;IgD参考值:IgD<100IU/ml(<0.14g/L);IgE参考值:IgE<100IU/ml(<0.24mg/L)。
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性升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癌、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单克隆性增高:多发性骨髓瘤可见IgG、IgA、IgD、IgE升高;IgM的单克隆增高又称为"巨球蛋白血症"。
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常见IgE升高。
免疫球蛋白减低:常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丙球蛋白缺乏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烫伤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免疫球蛋白和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流感病毒要侵入人体,必须面对的一道关卡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
免疫力强,病毒就不得其门而入;免疫力弱,流感病毒就能轻松突破防线。
流感的症状对婴幼儿、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者的生命更是威胁,因为婴幼儿、老年人和有慢性病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当病毒侵入人体的时候,免疫系统不足以消灭病毒,而患上流感。
青壮年身体机能活跃,免疫功能强,当流感病毒入侵时,能够产生大量免疫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杀死或降低病毒的活性,预防感冒。
抗体(免疫球蛋白),能识别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菌并与其结合使其丧失对人体的致病能力,直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
检验通讯: 免疫球蛋白五项免疫球蛋白五项指的是IgA、IgG、IgM、补体C3和C4.其浓度在不同年龄段有差异。
在某些疾病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浓度将出现升高或降低,从而具有疾病诊断的价值.IgG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G含量为7。
6~17gL;血IgG含量新生儿为7。
0~14.8 gL,0.5~6个月为3~10。
0 gL,6个月~2岁为5~12 gL,2~6岁为5~13gL,6~12岁为7~16.5gL,12~16岁为7~15。
5gL,成人为6~16gL。
患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IgG骨髓瘤、无症状性单克隆IgG病等,会出现IgG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选择性IgG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情况下,会出现IgG降低。
IgA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A含量为0~50mgL;血内IgA含量新生儿为0~22mgL,0。
5~6个月为3~820mgL,7个月~2岁为140~1080 mgL,2~6岁为230~1900mgL,6~12岁为290~2700mgL,12~16岁为810~2320mgL,成人为760~3900mgL。
在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真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关节炎)、囊性纤维化、家族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IgA肾病、IgA骨髓瘤等情况下,IgA会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乏症、无γ-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A抗体综合症、免疫抑制剂治疗、妊娠后期等情况下,IgA会降低。
IgM 在正常情况下,脐血IgM含量为40~240mgL,血内IgM含量新生儿为50~300mgL,0.5~6个月为150~1090mgL,6个月~2岁为430~2390mgL,2~6岁为500~1990mgL,6~12岁为500~2600mgL,12~16岁为450~2400mgL,成人为400~3450mgL.在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TORC H综合症、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肺炎、肝病、结缔组织疾病、巨球蛋白血症,无症状性单克隆IgM病等情况下,IgM会增高;在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IgM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抗体综合症(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等情况下,IgM会降低。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
免疫球蛋白五项的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是一类由免疫系统产生的蛋白质,对于维护人体免疫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其中,免疫球蛋白五项(IgG,IgA,IgM,IgD,IgE)是免疫系统中最为常见的免疫球蛋白。
它们在许多免疫反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免疫球蛋白五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患者体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或免疫系统疾病。
例如,IgG是机体内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它参与体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其水平的异常变化可以用于诊断各种免疫相关的疾病。
另外,IgA主要存在于黏膜表面,其水平的变化可以提示黏膜免疫功能的异常,常用于炎症性肠道疾病的诊断。
其次,免疫球蛋白五项在预防疫苗接种中起着重要作用。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可以判断疫苗接种后机体的免疫应答情况。
例如,IgM是早期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水平的升高可以提示机体对疫苗的初次免疫反应。
而IgG则是后期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其水平的升高可以提示机体已经建立了长期免疫保护。
通过监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疫苗接种的有效性,为预防疫苗接种提供依据。
此外,免疫球蛋白五项在治疗免疫相关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某些疾病与特定的免疫球蛋白异常水平有关,通过调节这些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例如,IgE水平的升高与过敏反应密切相关,通过控制IgE的水平,可以减轻过敏的症状。
另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与IgG的异常水平密切相关,通过调节IgG的水平,可以控制疾病的活动度。
综上所述,免疫球蛋白五项在临床意义上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其水平的检测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
未来,随着免疫球蛋白研究的深入以及技术的提升,相信免疫球蛋白五项在临床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人类的健康带来更大的福祉。
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脑脊液产生及检查值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脑脊液产生及检查值临床意义临床常见疾病脑脊液特点一、CNS感染性疾病1、细菌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浑浊,压力明显升高。
白细胞数显著增加,可高达IOoO—2000X106/1,脑脊液细胞学改变早期以中性粒细胞反应为主。
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含量增高,多在1—5g∕1,甚至可达10g∕1°葡萄糖浓度常在20—50m g∕d1之间。
2、结核性脑膜炎外观有时呈毛玻璃样改变,压力增高。
脑脊液白细胞数多在(50—500)×106∕1,病程初期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中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含量增高,多在1—2g∕1,如有梗阻更高。
葡萄糖浓度多<50mg∕d1,常显著降低。
3、病毒性脑膜-脑炎外观清亮,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
急性期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白细胞正常或增多,通常10—500X106/1。
蛋白含量正常或轻、中度增高,通常V1g/1。
葡萄糖浓度正常或轻度降低。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1、多发性硬化脑脊液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加。
脑脊液细胞学正常,或者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可伴有单核吞噬细胞和浆细胞等。
2、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脑脊液细胞学以淋巴细胞性炎症为主,可见到嗜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见激活淋巴细胞、激活单核细胞和浆细胞等。
3、自身免疫性脑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脑脊液白细胞数轻度升高或者正常,少数超过IoOX1OW1,脑脊液细胞学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4、吉兰巴雷综合症脑脊液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GBS的特征之一,即蛋白水平升高而细胞数正常;病初CSF蛋白正常,在第一周末蛋白水平升高,临床症状稳定后蛋白仍可继续升高,发病后3〜6周达高峰,迁延不愈患者CSF蛋白可高达20g∕1,是神经根病变导致根袖吸收蛋白障碍。
白细胞计数一般〈10X106/1。
CSF及外周血可检出寡克隆带,但不完全相同,提示部分Ig为鞘内合成,说明与免疫相关。
脑脊液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摘要】探讨脑脊液(CSF)常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对标本采集、理学检验、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方法进行分析。
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指标,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脑脊液检验方法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68-02脑脊液(CSF)是一种细胞外液,主要由各脑室的脉络丛通过血液透析作用而产生,充满脑室系统及脑和脊髓的珠网膜下腔,最后同到血液循环。
它的产生和叫流保持着动态平衡,正常成人脑脊液量120~180ml[1]。
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检验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CSF检验开拓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诊断指标,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1.标本采集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化验一般不超过1h。
容器要清洁、无菌,容积不应太大。
穿刺采集时,尽量避免将血液带入标本。
为了不影响细胞汁数,遇高蛋白标本时,可加少量抗凝剂。
2.理学检验标本采集2.1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
①无色,除正常外,梅毒性神经炎、慢性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白质炎,脑炎等也无色。
②红色脑脊液中混入血红细胞所致,由于出血量和出血时间的不同,可呈不同颜色,淡红、红色、红褐色。
将脑脊液离心,上层溶液呈黄色,隐血试验阳性多为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上层液体澄清,无色,红细胞均沉于管底,多为穿刺损伤或病变所致的新鲜出血。
③黄色又称黄变症,主要见于珠网膜腔陈旧性出血、椎管梗阻、化脓性脑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脊髓肿瘤、重症黄疸,某些药物等。
④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⑤乳白色(米汤样)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⑥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黑色素肉瘤。
2.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为澄清透明,根据混浊程度可报告为清晰、微混和混浊,脑脊液透明度降低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等。
脑脊液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对儿童感染性脑膜炎临床诊断意义
12 方 法 .
对 全部病 例于 2 4小时 内行腰 椎 穿刺 术
取 O; 常规 生化 检 查 , 据 临 床诊 断 为 化 脓性 脑 S F做 根 炎 、 核性脑 炎 、 毒 性脑 炎 的 患 儿 5 作为 病 例 结 病 7例 组 。采 用速 率 散 射 比浊 法 测 定 免 疫 球 蛋 白和 C反 应蛋 白的含 量 。仪 器 为 日立 76 00全 自动 生化 分 析 仪检 测 , R C P试剂 由上海 荣 盛生 化技 术 有 限公 司提 供 , 作方法 严格 按照说 明书进行 。 操 13 统 计 方 法 测 定 结 果 用 X . 一±S表 示 , 用 采 S S 8 0统 计系统对 数据 t 验, PS . 检 P<0 0 .5为膜 炎 组 。 免 疫球 蛋 白的 测 定 结 果 为 除 病 毒性 脑 膜 炎 组 的 I 和 / 病 g A g G较 对 照 组 升 高不 明 显外 ( P>O0 ), 组 病 例 组 的 各 项 指 标 均 高 于 对 照 组 ( .5 三 P>O0 ) 结 论 : 脑 脊 液 进 行 IA / / C P的 .5。 对 e 、 G、 M、 R g g 联 合 检 测 。 助 于 对 小 儿 中 枢神 经 系统 感 染 疾 病的 鉴 别 诊 断 。 有 [ 键 词 ] 儿 童 ; 脊髓 液 ; - 应 蛋 白 ; 疫 球 蛋 白 关 脑 C反 免
( 右江 民族 医学院 , 西 百色 广
53 0 , . 3 00 1 医学检验 学院 2 0年 3级检验 本科 ; . 0 2 附属 医院检 验科 )
[ 要 ] 目的 : 讨 患 儿脑 脊液 中, 摘 探 免疫 球 蛋 白( A , G ,g I / / e g M)、 - 应 蛋 白含 量对 脑 膜 炎 患 儿 的 感 染 性质 的 C反 临 床诊 断价 值 。方 法 : 在治 疗 前 分 别 采 集 化 脓 性 脑 膜 炎 ( 脑 ) 儿 脑 脊液 1 例 , 化 惠 7 病毒 性 脑 膜 炎 惠 儿 脑 脊液 2 1 例 。 结 核 性 脑膜 炎 惠儿 脑 脊 液 1 例 和 对 照 组 (1 已排 除 脑 膜 炎 ) 童 脑 脊液 标 本 , 9 2例 儿 用速 度 散 射 比 浊法 测定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应用
2 结 果 21 6 . 5例 C F I 测 定结 果 S g 见 表 1 。
注: 和相邻前者相比 。 P<00 ; P< . 1 ・: . 5#: 0 0
结核性 1 4例, 多发性硬化 8 例。均经临床 、 病理及各 种医技检查确诊 。检测 C F I 的同时作 同一患者空 S g
腹静脉血 I 测定 。 g 1 方法 A 5 0 自动生化仪 30 m透射 比浊法 . 2 u6 全 4n 测定 , 试剂 由上海长征医学科学有 限公司购得。 13 统计学 处 理 各组数 据均 经正态 性矩形 检验 , . 其
见表 2 。
维普资讯
・
12・ 5
Mo i nTet dDa ra g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 M y1 ( ) 0 7 a 8 3
室
脑脊 液 免疫 球蛋 白测定 的临床 应用
C i ia p iain o tr n t n o mmu o lb l n C r b o p n lF u d l c lAp l t fDeemia i fI n c o o n go u i i ee r s i a l i n
中图分类号 :4 6 1 R 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14 20 ) 3 1 1 2 10 - 7 ( 07 0 - 5 - 8 0 0
表 1 C FI 测定 结果( ± . L S g i s J
脑部 各类疾病
可能导致脑脊液 中 I g含量的改变 , 通过对患者脑脊液中 I 含量检测及其 与血清相应成 份 比值 计算 . 一定程 度上 司对 g 在
脑脊液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
脑脊液检查结果及临床意义一、适应证和标本采集1.适应证①有脑脊膜刺激症状时可检查脑脊液协助诊断。
②疑有颅内出血时。
③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原因不明者。
④疑有脑膜白血病患者。
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椎管内给药治疗、手术前腰麻、造影等。
要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凡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均禁忌穿刺。
2.标本采集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穿刺后应由医师用压力测定,正常人脑脊液压力卧位为0.78~1.76 kpa (80~180 mmH2O),儿童为0.4~1.0 kpa (40~100 mmH2O)。
任何病变使脑组织体积或脑脊液量增加时,脑脊液压力均可升高。
待压力测定后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每管收集1~2毫升。
脑脊液标本必须立即送验及时检查,放置过外将影响检验结果,是细胞破坏、变性、或细胞包裹于纤维蛋白凝块中,导致细胞数降低、分类不准确等。
存放中的脑脊液葡萄糖会分解,使之含量降低;细菌自溶或残废可影响细菌检出率等。
二、检查内容1.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正常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在病理情况下,脑脊液可呈不同颜色改变。
①红色:常由于各种出血引起的,脑脊液中出现多量的红细胞,主要由于穿刺损伤出血、蛛网膜下腔或胺富强出血引起。
前者在留取三管标本时,第一管为血性,以后两管颜色逐渐变淡,红细胞计数结果也依次沽少,经离心后上清液呈无色透明。
当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时,三管呈无孔不入红色,离心后旧清液显淡红色或黄色。
红细胞在某些脑脊液中5 分钟后,即可出现皱缩现象,因此红细胞皱缩现象不能用以鉴别陈早性或新鲜出血。
②黄色:可因出血、梗阻、郁滞、黄疸等引起。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临床用
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脑脊液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常规检验:1、(CSF)颜色检查[正常参考值]无色水样液体。
[临床意义]1 .红色: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硬膜下血肿等。
如腰椎穿刺时观察到流出的脑脊液先红后转无色,为穿刺损伤性出血。
2 .黄色:见于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包囊性硬膜下血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粘连、脑栓塞;椎管梗阻;脑、脊髓肿瘤及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黄疽;心功能不全、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胡萝卜素血症、早产儿等。
3 .乳白色: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4 .微绿色:见于绿脓假单胞菌性脑膜炎、甲型链球菌性脑膜炎。
5 .褐色或黑色: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黑色素瘤、黑色素肉瘤等。
2、透明度检查[正常参考值]清晰透明。
[临床意义]1 .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
2 .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
3 .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
4 .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脑梅毒、脊髓灰质炎等。
5 .薄膜: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等。
3、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0-8)X106/L;儿童:(0-15)X106/L;新生儿:(0-30)X106/L。
[临床意义]1 .细胞数明显增高(>200X106/L):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 .中度增高(<200X106/L):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
3 .正常或轻度增高:常见于浆液性脑膜炎、流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脑水肿等。
4、蛋白定性试验[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1 .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以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腔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癌、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梗阻等。
2 .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膜血管梅毒、麻痹性痴呆、脑血栓形成等。
5、葡萄糖半定量试验[正常参考值]1-5管或2-5管阳性。
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
脑脊液蛋白定性试验(潘氏法)1.实验原理脑脊液中球蛋白与苯酚结合,可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下沉,产生白色浑浊或沉淀。
2. 标本采集:2.1 标本种类:脑脊液,由临床医师进行腰椎穿刺采集,必要时可从小脑延脑池或侧脑室穿刺获得。
2.2 标本要求:将脑脊液分别收集于3个无菌试管中,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每管收集1-2毫升。
2.3 遇高蛋白标本时可采用EDTA K2抗凝。
3. 标本储存:立即送检。
4.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污染,久置标本。
6 试剂:5%苯酚溶液:取纯苯酚25ml,加蒸馏水至500ml,用力振摇,置37℃温箱内1-2天,待完全溶解后,置棕色瓶内保存。
7. 操作步骤:取潘氏试剂2-3ml于小试管内,用毛细滴管滴入脑脊液1-2滴,衬以黑背景,立即观察结果。
8.结果判断阴性:清晰透明,不显雾状极弱阳性(±):微呈白雾状,在黑色背景下才能看到弱阳性(+):灰白色云雾状阳性(+):白色浑浊强阳性(3+):白色浓絮状沉淀最强阳性(4+):白色凝块9.质量控制10.临床意义10.1 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的炎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
10.2 含血的脑脊液可使蛋白质含量增加,为鉴别原来有无蛋白质增加,可用每微升1万个红细胞的相当增加蛋白质80mg/L来推算,最后用含血的脑脊液中实测的蛋白质量减去出血时从血中带入的蛋白质量由含红细胞数推算成的蛋白质量,即为原来脑脊液的蛋白质含量。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检查特点11. 方法学评价:潘氏试验所需标本量少,灵敏度高,试剂易得,操作简便,结果易于观察,其沉淀多少与蛋白质含量成正经比,部分正常脑脊液亦可出现极弱阳性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何宇平
【期刊名称】《河北医学》
【年(卷),期】1997(3)1
【总页数】3页(P28-30)
【作者】何宇平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04
【相关文献】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白蛋白α3—巨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测定… [J], 翟琼香;张静然
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脑脊液透明质酸测定的临床价值 [J], 谢岳锐;强永刚
3.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CSF,血清髓鞘碱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J], 杨新宇;杨树源
4.神经系统肿瘤患者脑脊液酶活性及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J], 范泽旭;宋英民
5.中枢神经系统内每24小时免疫球蛋白合成率及脑脊液中特异性抗原/抗体测定:方法学及临床意义(摘要) [J], 赵卫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CRP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廖林等 报道 ] 胃癌患者 血 清 C 1 , A 9—9阳性 率 为 4 . 6 3 %。本 文显示 , 胃癌血清 C 1 A 9—9阳性率 为 4 . % , 其 72 与 报道基本 一致 。而且 胃癌治疗前后 血清 C 1 9水平差 异 A 9— 有显著 性 ( 00 , 以 C 1 9可 以作为 胃癌诊断和疗 P< . 1) 所 A 9—
—
9 a d CE i e m fp te t t  ̄ t itsia a c L tl n A n 8m o a nswih i r net lc n e Cu ̄r o n
王轶报道 - , A 2— 4 C 7 4对 胃癌 的敏感 性为 6 . % , 清 ] 73 血
C 7 4水平与 胃癌临床分期呈 正相 关。我们 的结果 表 明, A 2— 胃癌 血清 C 7 4敏感性为 5 .% , A 2— 82 稍低 于此报道 。 以上结果显示 , 胃癌患者血清中 C A C 1 E 、 A 9—9 C 7 、 A 2—
哈尔滨市 木兰县 人 民 医院 (590 1 10 )
脑膜炎是 由细菌 、 病毒等病原体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引起 的疾病 , 发病初期 临床表现难 以区分。本 文通 过对 1 细 8例 菌 性脑膜炎 、5例病毒性脑膜炎 、5例结核性 脑膜炎患者 脑 1 1 脊液 C反应蛋 白( R ) C P 和免疫球蛋 白 I ; IA IM 检测 , g 、g 、g 发 现脑脊液 C P和免疫球蛋 白水 平的差异 对鉴别诊 断有一 定 R 的价值 , 现报道如下。
显示 ,E C A在 胃癌敏感性为 4 . % , 于前者 而与后者较 为 91 高
接近。
免疫球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免疫球蛋白(Ig)是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组具 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通过 二硫键连接而构成。
重链分为IgG,IgA,IgM,IgD,IgE. 轻链分为κ(kappa),λ(Lambda)两个类别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定量测定方法一般有 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火箭免疫电泳法,ELISA,免 疫比浊法,放射免疫分析法等,但临床常用单向环 状免疫扩散法和免疫比浊法来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 含量。
本周氏蛋白 血清蛋白电泳 免疫固定电泳 免疫比浊法检测游离轻链
高敏感性:可达到5-10mg/L
高特于性
高检测速率 定量检测:可同时检测κ型和λ型轻链的水平以及两者
的比值,有利于鉴别诊断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Κ型游离轻链或λ型游离轻链中某一个指标浓度异常 增高和比值异常,常提示有单克隆类疾病,如多发 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淀粉样变性,轻 链沉积病等。
(二)临床意义
1.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特发性哮喘、特发性皮炎、过敏 性鼻炎等IgE常升高。
2.非变态反应性疾病,如IgE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IgE升 高。
3.急性或慢性肝炎、SLE、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IgE可升高。 4. IgE降低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肿瘤及化疗药
物应用后。
与重链结合成免链称为游离轻链。
IgM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机 体抗感染的先头部队,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 发生感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分泌型IgM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沉降系 数为19S,称为巨球蛋白,一般不能通过血管壁, 主要存在于血液中。
16岁以上成年人IgG临床参考范围为: 0.4~3.45g/L
脑脊液检测的临床意义
三.CSF的解剖生理学
CSF是血浆的低蛋白产物,不断 地进行交换和吸收,因而它不但 是维持神经组织功能一个理想 的内环境,也是一个动力学的介 质.与血液循环相对应地被称为 “第三循环”.
(一).CSF系统的解剖
CSF系统由两个相连的腔隙所构成: .1.间质间隙:包绕着各种脑细胞成分. 2. CSF腔: 包绕着脑和脊髓. 这两个腔隙在解剖学上是互相沟 通的.因而脑室-脊髓通路是间质间 隙的一个扩张的腔室.
六.CSF检测的几个问题
七.CSF细胞学的检测与诊断
(一)正常CSF
C成分: 正常成人CSF C (0~5个/mm3). 儿童CSF C(0~10个/mm3). 其C学分类为小L.C,M.C(二者之比为 7:3).比例相当恒定.仅占1~3%激活性 单核样 C.
(二).CSF的正常C及其演变C
(三).CSF各种颜色的临床意义
1.血色:提示CSF混有红C,见颅内 或椎管内病理性出血以及腰穿 时外伤导致的出血. 据红C的多少和时间的不同,而呈 现红、红褐、淡红、柠檬黄或 淡黄.是由于CSF中氧合HB(红
CSF穿刺损伤与病理性出血的DD
———————————————————————————— ———
DD要点 损伤性出血 病理性出血 ———————————————————— —— 三管试验 逐渐变淡 均匀一致 放置试验 可凝成血块 不凝 离心试验 上层液无色 上层液红色或黄色 潜血试验 阴性 阳性 细胞形态 正常、完整 皱缩有含红C的吞噬
—————————————————— 外观变化 红C数量 —————————————————— 无外观改变 <360/mm3 轻度混浊 500~1000/mm3 粉红色 1000~3000/mm3 明显红色 5000~10000/mm3 血性 >10000/mm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脑脊液检查的意义与结果解读
脑脊液检查的意义与结果解读脑脊液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手段,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成分和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一些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本文将就脑脊液检查的意义和结果解读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检查方法。
一、脑脊液检查的意义脑脊液位于脑脊液腔内,它与脑组织密切相关,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脑脊液检查主要通过采集腰椎穿刺时的脑脊液样本,来评估患者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具体来说,脑脊液检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1. 诊断疾病:脑脊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脑膜炎、脑脊髓炎、脑肿瘤等。
通过分析脑脊液中的细胞、蛋白质、糖类等指标,医生可以鉴定出病原体感染和炎症反应的存在,确定病因,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观察疾病进展:脑脊液检查可以提供一系列指标,帮助医生判断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情况。
例如,在脑脊液中发现恶性细胞可以提示脑膜瘤的恶化;脑脊液中的蛋白质指标变化可以反映炎症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3. 评估治疗效果:脑脊液检查可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手段之一。
通过定期检测脑脊液中炎性指标的变化,如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水平等,医生可以判断治疗是否奏效,进而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二、脑脊液检查的结果解读脑脊液检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检查方法,结果需要经过专业的化验和解读。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脑脊液检查指标及其结果解读:1. 糖类: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其浓度应与血液中的糖浓度相似。
如果腰椎穿刺后检测到脑脊液中糖类浓度异常降低,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脑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2. 蛋白质:正常脑脊液中的总蛋白质浓度较低,通常小于0.45g/L。
若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可能暗示存在炎症或神经系统疾病。
3. 白细胞:正常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目较少,通常为0-5个/μL。
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感染或炎症。
4. 形态学检查: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脑脊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恶性细胞、结核杆菌等。
脑脊液生化检查临床意义
脑脊液生化检查临床意义脑脊液(CSF)是在脑脊液系统中产生并环绕于脑部和脊髓表面的液体。
脑脊液生化检查是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评估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工具。
脑脊液生化检查的结果可以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对于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脑脊液的采集通常通过腰椎穿刺进行。
腰椎穿刺是将一根细长的针插入脊椎间隙,从而可以采集到脑脊液样本。
脑脊液样本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分析后,可以提供诸如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水平和其他特定标志物的测量结果。
1.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脑脊液中的炎症反应。
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的白细胞数量很低。
白细胞计数增加可能表明脑脊液感染,例如细菌性或真菌性脑膜炎。
此外,白细胞计数的改变还可以提供其他炎症性疾病或神经系统肿瘤的指示。
2.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含量通常用于评估脑脊液中的疾病或炎症的程度。
有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膜炎、脑出血和脑肿瘤,可以导致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
因此,蛋白质含量的测量可以提供对这些疾病的初步判断。
4.特定的生物标志物:脑脊液中还可以测量各种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如神经递质、肿瘤标志物和特定的抗体。
这些生物标志物的测量可以提供有关特定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的信息。
例如,在多发性硬化症的诊断中,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的电泳模式有特定的改变。
脑脊液生化检查是神经疾病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
通过评估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葡萄糖水平和特定标志物的测量结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一系列脑脊液相关疾病,如脑膜炎、脑出血、脑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此外,脑脊液生化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短期和长期的治疗效果,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后提供信息。
总之,脑脊液生化检查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评估脑脊液中的生化参数,可以提供关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的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早期诊断、治疗选择和疾病监测都非常有价值,因此脑脊液生化检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中枢神经系统内可以产生很强的免疫应答,这是某些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学基础。
因此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验,特别是其中免疫球蛋白成分及其含量的检测,对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情况下,血中Ig通过通透性正常的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而进入CSF 内。
IgG分子量略低于IgA,较易通过BBB,而IgA略难,IgM分子量大,更难通过BBB。
所以IgG、IgA、Ig M在CSF中的浓度依此递减。
当脑组织或脑膜有病变时,脉络丛的通透性增加,BBB发生破坏,或自病变组织产生病理性产物进入脑脊液,使脑脊液组分发生改变。
1948 年由Kabat 等用免疫化学方法定量测定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发现多发性硬化症病人脑脊液中γ-球蛋白与总蛋白比值增高,并由他首先提出脑脊液IgG鞘内合成假说,认为脑脊液γ-球蛋白的增高是不依赖其血清内Ig水平而变化。
后由Delpech设计了脑脊液IgG指数(IgGindex)公式:
许多学者认为IgG指数是鞘内合成IgG的指标。
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血-脑屏障通透性正常且血清Ig 水平在正常范围时,CSF中Ig水平很少受血清Ig水平变化的影响,CSF 中Ig水平主要与鞘内合成率相关,即在正常状态下,其含量与反映血-脑屏障通透性指标—白蛋白商值(A1b Quotient)相关。
白蛋白商值=Albcsf/Albs×1000
此外,由中枢局部合成的免疫球蛋白常有异质性,但其IgG 定量可呈现正常,现采用高分辨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分离出“寡克隆区带”(oligoclonal band,OCB),在多
发性硬化症(m ultiplesclerosis,MS)时,OCB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物。
最近有学者报道,10%的MS病人CSF中无OCB,而其他一些疾病如神经性梅毒、血管炎、脑膜炎和脑炎等也会出现OCB 。
许多学者认为同时检测CSF-IgG 来诊断MS或许比单独检测OCB 好,因为CSF-IgG不随MS 的病理变化而变化。
有人测得,患者CSF 中每日新合成IgG 含量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无神经系统疾病)及对照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支持M S 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内局部免疫活性细胞分泌大量IgG的论点。
MS 和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经常会有脑脊液IgG、Ig M 的升高,说明这可能与抗感染和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