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4月全国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 )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2.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 )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3.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 ) A.示范 B.呈示C.展示D.口述4.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 )A.活动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科目本位课程D.隐性课程5.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 A.古德莱德 B.帕里斯C.斯金纳D.兰德6.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7.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C.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D.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8.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1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9.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

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 )A.经济大萧条B.泰罗主义C.八年研究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10.“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 )A.连续性B.阶段性C.整合性D.顺序性11.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 )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12.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13.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 )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14.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5.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 )A.情感领域B.思维领域C.意志领域D.思想领域16.功利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是( )A.巴格莱B.狄尔泰C.斯宾塞D.皮特斯17.“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8.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2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19.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A.轮形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STS课程20.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 )A.轮形课程B.STS课程C.经验课程D.选修课程21.提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课程评价专家是( )A.斯克里文B.斯太克C.普罗沃斯D.莱斯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小步子原则B.高速度原则C.高难度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23.杜威对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以及他的整个实用主义认识论所追求的是一种( )A.科技理性B.实践理性C.工具理性D.解放理性24.《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课程代码:00467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1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2006年4月学前教育史-含答案.

2006年4月学前教育史-含答案.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试题课程代码:0040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DP52A.《百家姓》B.《千字文》C.《急就篇》D.《三字经》2.谁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的,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 B P93A.梁启超B.康有为C.孙中山D.蔡元培3.蒙台梭利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想力,尤为重视( A P520A.教具B.恩物C.游戏D.作业4.上世纪20年代我国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新学制”或( D P113A.壬子学制B.癸丑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5.蔡元培的“实利主义教育”即( B P159A.实用主义教育B.智育C.实业教育D.商业教育6.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为了使幼教工作拥有全国统一的领导,我国首次( A P228A.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B.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学前教育处C.设立学前教育司D.设立幼儿教育司7.古代学前教育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当时来说是盖世无双的国家是( B P302A.巴比伦B.埃及C.印度D.中国8.根据我国《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合格学历为毕业于(BP278A.初等幼儿师范学校B.中等幼儿师范学校C.职高幼师班D.高等师范学校9.古代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的是(CP313A.雅典人B.印度人C.斯巴达人D.巴比伦人10.亚里士多德强调,“规定”教育的应当是( D P324A.政治B.政府C.国家D.法律11.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是自然、训练和练习的教育家是(A P343A.伊拉斯谟斯B.维吉乌斯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12.提出了“开发教育方法”的英国19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是(AP361A.维尔德斯平B.欧文C.福禄倍尔D.威廉·哈里斯13.伊丽莎白·皮博迪于1860年在波士顿开办了美国第一所( A P387A.英语幼儿园B.德语幼儿园C.法语幼儿园D.西班牙语幼儿园14.洛克在哪部著作中明确提出了他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BP400A.爱弥儿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林哈德和葛笃德15.《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B P434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杜威16.由儿童救济基金会发起的、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为明确目标、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英国学前教育机构是(BP459A.保育学校B.学前游戏班C.幼儿学校D.日托中心17.首次明确了幼儿园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的法规是1926年日本文部省制定的( C P487A.教育基本法B.学校教育法C.幼稚园令D.幼儿园教育大纲18.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开办了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命名为(A P515A.“儿童之家”B.“幼儿园”C.“托儿所”D.“白天的母亲”19.1934年2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的是( A P143A.我国苏区中央人民政府B.南京国民政府C.苏联D.日本20.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教育、补偿、诊断治疗及与小学衔接四重作用的国家是( C P462A.美国B.德国C.法国D.日本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B.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C.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D.泰勒原理2.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 )A.结构性B.实践性C.专门性D.学术性3.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A.实践的艺术B.准实践的艺术C.折中的艺术D.整合的艺术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5.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A.实验教学论B.发展性教学论C.发现教学论D.范例教学论6.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 )A.教育性教学B.问题解决教学C.发现教学D.情境教学7.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B.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D.被看作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8.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 ).A.行为表征B.言语表征C.符号表征D.图像表征9.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以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B.学习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C.前一层级的学习为后一层级的学习做好准备D.教师设计教学时,通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0.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 )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B.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范例的使用C.教学范例的编制和先行概念的使用D.即时强化的策略和教学机器的使用11.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A.发现学习B.程序教学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12.“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3.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综合课程1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15.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A.课程消费者B.课程执行者C.课程开发者D.教书匠16.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 )A.课程变革B.课程实施C.课程计划D.课程采用17.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8.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A.课程变革阶段B.课程实施阶段C.课程计划阶段D.课程采用阶段19.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20.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至于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

(精选)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精选)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精选)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精选)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小桂子,加油哦!!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A. 进步主义运动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杜威D.克伯屈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 )A.“经验论”思想B.“兴趣论”思想C.“文化论”思想D.“泛智论”思想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1小桂子,加油哦!!来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 )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背离取向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 ) A.活动兴趣 B.技术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兴趣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 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 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全国2006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06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06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全国2006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1460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A.先知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2.“中间语言”概念的提出者是()A.加涅B.布鲁纳C.施瓦布D.奥苏伯尔3.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4.范例教学中“范例”的基本特征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学术性,科学性,范例性C.情境性,理解性,范例性D.创造性,主动性,范例性5.“指向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这是指()A.课程与教学目标B.教育目标C.教育目的D.培养目标6.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7.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8.“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持这种观点的是()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滞后论D.超越论9.“教学设计是一个连续创造的过程,指向于人的解放”,教学设计的这种特征反映的课程实施取向是()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0.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是()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12.“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式是()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外貌模式D.回应模式13.当今时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非常重视“选修制”、“经验课程”、“综合课程”,这种重视实际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14.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A.初级学习B.中级学习C.高级学习D.以上都适合15.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许多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问题、择校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经费筹措问题等都反映了人们已开始自觉追求()A.教育质量B.教育地位C.教育公平D.受教育权16.泰勒认为,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是()A.独立性、序列性和整合性B.连续性、层次性和整合性C.连续性、序列性和整合性D.连续性、序列性和复杂性17.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A.学术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B.学术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C.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D.实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统一18.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赫尔巴特19.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0.“教之于学就如同卖之于买”,这句话说明()A.教不同于学B.学不同于教C.教与学是相互独立的两项活动D.教与学是相互依赖、对立统一的21.泰勒模式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理性2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的教育家是()A.洛克B.康德C.斯宾塞D.杜威23.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A.经验B.活动C.做中学D.主动作业2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C.卢梭出版《爱弥儿》D.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25.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育家是()A.卢梭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杜威26.“将所选出的课程要素根据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身心发展阶段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地组织起来”,这指的是课程组织的()A.连续性B.阶段性C.整合性D.顺序性27.“美德即知识”命题的提出者是()A.柏拉图B.孔子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28.以“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为理论基础的课程形态是()A.“因素课程”说B.“泛智课程”说C.赫尔巴特主义课程论D.功利主义课程论29.“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提出者是()A.斯宾塞B.吉鲁C.阿普尔D.威利斯30.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布拉梅尔德提出了()A.STS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轮形课程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全国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B.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C.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D.泰勒原理2.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 )A.结构性B.实践性C.专门性D.学术性3.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A.实践的艺术B.准实践的艺术C.折中的艺术D.整合的艺术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5.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A.实验教学论B.发展性教学论C.发现教学论D.范例教学论6.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 )A.教育性教学B.问题解决教学C.发现教学D.情境教学7.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B.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D.被看作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8.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 )A.行为表征B.言语表征C.符号表征D.图像表征9.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以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B.学习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C.前一层级的学习为后一层级的学习做好准备D.教师设计教学时,经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0.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 )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B.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范例的使用C.教学范例的编制和先行概念的使用D.即时强化的策略和教学机器的使用11.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A.发现学习B.程序教学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12.“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3.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综合课程1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15.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A.课程消费者B.课程执行者C.课程开发者D.教书匠16.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 )A.课程变革B.课程实施C.课程计划D.课程采用17.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她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8.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A.课程变革阶段B.课程实施阶段C.课程计划阶段D.课程采用阶段19.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20.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至于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

教育学自学考试历年真题(部分有答案)

教育学自学考试历年真题(部分有答案)

教育学课程代码:00429(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

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这句话反映了( B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2.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D )A.赫尔巴特B.福禄倍尔C.洛克D.夸美纽斯3.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D )A.《学记》B.“六艺”C.“七艺”D.“四书五经”4.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美国教育家孟禄提出了教育的( A )A.心理起源说B.神话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5.中小学管理工作的中心是( B )A.思想品德教育管理B.教学工作管理C.教务行政管理D.总务工作管理6.教育中的儿童观,是围绕对人性的认识而展开的。

我国较早提出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韩愈7.提出发现学习法的教育家是( C )A.赞科夫B.凯洛夫C.布鲁纳D.罗杰斯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B )A.1986年B.1993年C.1995年D.1998年9.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D )A.物质文化B.教师文化C.学生文化D.制度文化10.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反映其“自然教育”思想的著作( D )A.《教育漫话》B.《林哈德与葛笃德》C.《人的教育》D.《爱弥儿》11.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B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2.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 B )A.12世纪B.17世纪C.19世纪D.20世纪13.德育个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C )A.个体发展功能B.个体生存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个体益智功能14.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C )A.学科课程B.核心课程C.活动课程D.外围课程15.教学活动中一般将课分成单一课和综合课,其依据是( D )A.教学内容B.教学目标C.教学手段D.教学任务16.为个人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A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个人主观能动性17.毕业考试前夕,学校咨询人员对平时比较容易紧张的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及答案2套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及答案2套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及答案2套(每套题目的答案在每篇的后面,请仔细核对,也可ctrl+F搜索)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最古老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是( )(A)“普遍性目标”取(B)“行为目标”取向(C)“生成性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2.下列不属于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目标领域的是( )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价值领域(D)动作领域3.“生成性目标”取向的本质追求是( )(A)实践理性(B)知识理性(C)科技理性(D)解放理性4.提出著名命题“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是( )(A)艾斯纳(B)斯宾塞(C)泰勒(D)杜威5.下列不属于“行为目标”取向基本特点的是( ) (A)目标预设性(B)目标的精确性(C)目标的具体性(D)目标可操作性6.行为目标取向体现的是( )(A)实践理性价值观(B)唯科学主义价值观(C)解放理性价值观(D)普遍主义价值观7.提出“表现性目标”取向的是( )(A)杜威(B)布卢姆(C)艾斯纳(D)泰勒8.“表现性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 )(A)技能习得(B)知识掌握(C)情感体验(D)创造性思维9.下列不属于课程选择基本取向的是( )(A)学科知识(B)当代社会生活经验(C)学科专家的建议(D)学习者的经验10.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理论”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理论”都主张( ) (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B)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C)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11.充分体现教育的民主性追求的教学方法是( )(A)提示型教学方法(B)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C)探究型教学方法(D)自主型教学方法12.“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黑格尔(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13.在自主型教学方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教师的指导(B)学生的互助(C)学生的自我活动(D)课题的探究14.被称为充满“集体思维过程”的教学是( ) (A)教师讲授(B)学生自学(C)案例探究(D)课堂讨论15.“美德即知识”著名命题的提出者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斯腾豪斯16.下列不属于提示型教学方法形式的是( ) (A)示范(B)呈示(C)展示(D)讨论17.在教学过程中,提示型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 ) (A)探究能力的发展(B)认知能力的发展(C)实践能力的发展(D)操作能力的发展18.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可以获得种种积极效果,不包括( )(A)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和信息(B)提高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C)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D)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19.物理学中的“力”、化学中的“元素”、生物学中的“细胞”等,属于课程要素中的( )(A)概念(B)原理(C)技能(D)方法20.下列不属于课程组织基本标准的是( )(A)连续性(B)顺序性(C)整合性(D)创造性21.迄今为止,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22.“泛智课程”说的创立者是( )(A)博比特(B)夸美纽斯(C)杜威(D)卢梭23.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基本特点的是( )(A)学术性(B)逻辑性(C)结构性(D)专门性24.“人本主义的经验课程”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是( )(A)培养“善的意志”(B)使人的善的天性充分展开(C)持续生长(D)个体的独立自由25.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德国的“乡土教育论”与“合科教学”、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以及“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属于综合课程中的哪一类型( )(A)学科本位综合课程(B)综合学科课程(C)儿童本位综合课程(D)社会本位综合课程26.选修制度最初确立在( )(A)大学(B)高中(C)初中(D)小学27.“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 ) (A)《爱的教育》(B)《班级生活》(C)《老师,再见!》(D)《隐性课程论》28.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所倡导的“节约时间和精力”、“大量生产”的教学方式是( )(A)班级教学组织(B)个别化教学组织(C)能力分组(D)成绩分组29.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即“自由原则”和( ) (A)“发展原则”(B)“独立原则”(C)“合作原则”(D)“个性原则”30.20世纪60年代末确立的个别化教学组织中,被称为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范例的是( )(A)道尔顿计划(B)文纳特卡计划(C)设计教学(D)凯勒计划二、简答题31.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基本含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与答案(一)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与答案(一)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与答案(一)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 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 )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8.()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4月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4月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9年4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主自由的活动。

这种课程开发的模式为()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情境模式D.批判模式2.杜威所代表的课程论是()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B.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C.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D.永恒主义课程论3.确立了“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著作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教育过程》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4.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在于澄清()A.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B.学校课程的价值C.社会生活的价值D.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各自的价值5.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类型为()A.共同解决问题型 B.启发型C.提示型D.自主型6.从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来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的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A.决策研究的整合 B.理解研究的整合C.实施研究的整合D.评价研究的整合7.“文纳特卡制”的创立者是()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华虚朋D.瓦根舍因8.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9.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

这种评价是()A.外部人员评价B.总结性评价C.效果评价D.质的评价10.学生独立解决由他本人或教师提出的课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由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类型称为()A.启发型B.提示型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11.在教师的直接领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称为()A.合作学习B.分组学习C.个别学习D.同步学习1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A.夸美纽斯B.拉特克C.赫尔巴特D.康德13.继《理想国》之后西方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论著是()A.《爱弥尔》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我们怎样思维》14.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15.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历年试题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

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2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

”的教育家是( )A.博比特B.泰勒C.查特斯D.哈普罗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3.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麦克尼尔C.施瓦布D.派纳4.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5.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斯金纳D.裴斯泰洛齐6.“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 )A.认知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C.情感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7.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B.问题解决学习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8.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9.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 )A.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10.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 )A.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 )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调和论D.超越论12.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 )A.提示型B.复合型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13.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 )A.复习B.训练C.探究D.方法14.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15.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B.实践理性C.唯科学主义D.解放理性16.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A.顺序性B.整合性C.连续性D.逻辑性17.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 )A.个体已有的经验B.做中学C.自愿的活动D.交互作用19.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 )A.实用主义B.自然主义C.人本主义D.改造主义20.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 )A.杜威B.克伯屈C.杰克逊D.阿普尔21.“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权’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的教育家是( ) A.泰罗B.博比特
C.查特斯D.坦纳
2.维果茨基认为,好的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在于创造
( )
A.实际发展区B.潜在发展区
C.最近发展区D.远景发展区
3.在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信息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 ) A.主导与依附的关系B.平等与共存的关系
C.对等与融合的关系D.独立与对等的关系
4.课程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 )
A.连续性B.顺序性
C.阶段性D.整合性
5.以陷入“价值中立性”误区的科学技术盲目发展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社会生活的异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 ) A.STS课程B.轮形课程
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环境教育课程
6.支配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的是( )
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D.理论理性
7.以下"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的是( )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
C.课程目标D.教学目标
8.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 )
A.理性教育学B.思辨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D.活动教育学
9."有意义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布卢姆B.麦克尼尔
C.马斯洛D.奥苏伯尔
10.主动适应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校课程( )
A.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B.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C.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
D.是使学习者脱离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
11."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 ( )
A.学习准备B.学科结构
C.中间语言D.发现学习
12.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
A.示范B.呈示
C.展示D.口述
13.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的是( )
A.泰罗主义B.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
C.泰勒原理D.惠勒原理
14.要恰当处理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就意味着要实现( ) A.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B.当代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统一C.学科发展与儿童需求的统一D.社会生活与儿童需求的统一
15.经验课程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是( )
A.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B.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C.自然经验主义经验课程论D.活动课程论
16.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
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
17.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 )
A.先知者B.管理者
C.促进者D.指导者
18.泰勒认为,"学习者与他能够作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是( )
A.学习经验B.学习环境
C.学习条件D.学习目的
19."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20.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概念是( )
A.STS课程B.隐性课程
C.附带学习D.副学习
21.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 )
A.主体B.资源
C.脚手架D.意义建构
22.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 )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
23.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这种评估方法称为( )
A.总结性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
C.场合驱动评价D.内在评价
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 ( )
A.古德莱德B.帕里斯
C.斯金纳D.兰德
2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 )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
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
26.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
A.上课B.训练
C.主动作业D.被动作业
27."实践性课程"的开发方法是( )
A.决策B.审议
C.建构D.协商
28.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评价类型是( )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
C.质的评价D.效果评价
29.由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提出的旨在"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的课程实施原则是( )
A.目标原则B.过程原则
C.量力性原则D.思想性原则
30.最早以心理学为科目本位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
C.福禄倍尔D.哈尔尼希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1.简述"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P49
32.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P114
33.简述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

P345
3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因素?P289
35.“教育性教学”的提出者是谁?其基本内涵是什么?P40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6.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回应模式?为什么说它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模式?P329
答:回应模式是斯太克首先于1974年提出,后被古巴和林肯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成。

(2分)斯太克认为,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充分了解那些人多关心的问题。

(2分)古巴和林肯进一步指出,所谓回应模式,就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厉害关系或切身利益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

(2分)
一些评价专家认为,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模式,其理由有二:首先,……见书p329 (2分),其次,……见书p329 (2分)它更适合于一个多元的,复杂的客观世界的现实和处于不同地位、持不同观
点的评价听众的需要,它的结果具有相当的弹性和应变性。

(2分)
37.综合课程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困难?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有哪些?P239-241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
38.以下是有关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两种表述:
(1)用15分钟以内的时间,在空白的中国行政区图上,以百分百的正确度,填出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简称和人民政府驻地。

(2)理解《西厢记》中崔莺莺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以上两种表述方式反映了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哪两种取向?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际的课程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不同的目标取向?
答案要点:第一种表述是行为目标取向。

(2分)
第二种表述是表现性目标取向。

(2分)
判断依据:
第一种表述非常精确、具体、可操作性,既指出了学生的外显行为表现(“填出”),又指出了行为发生的条件(“空白的中国行政区图”、“15分钟内”),同时也指出了行为标准(“百分百的正确度”)。

(3分)
第二种表述描述了一种教育中的“际遇”,即指明了学生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是什么(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但是,它显然没有预期学生在参加这一教育活动后将获得什么。

事实上,它期望的是学生反应的多样些和个体性,期望学生在此教育活动中获得其个人意义。

(4分)
运用:根据回答情况的酌情给分,满分为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