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电影悲剧性主题的理论探究
程蝶衣形象的悲剧性
程蝶衣形象的悲剧性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是一部以迷恋与背叛为主题的电影,主要讲述了程蝶衣和段小楼两个京剧演员的变幻人生。
他们以艺术为生,却在日军侵华、国民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的时代风云变化中,谱写了属于自己的命运交响曲。
程蝶衣是一个倔强、敏感、柔弱、痴傻、执著、依恋、有个性的人,具有不容于世的独特性灵,是陈凯歌不遗余力塑造出的最饱满的悲剧人物形象。
一、亲情背叛之悲(一)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背叛电影中程蝶衣的父亲一直是一个缺席的角色,这种从婴儿时期的父爱缺乏不仅使程蝶衣缺少对父爱的感受能力,同时使他缺乏男孩子成长所需要的男性性格锻炼机会,甚至对他长大后的情感取向产生消极影响。
面对父爱缺失的自身状况,程蝶衣需要从母亲那里汲取更多的爱与关怀,这样才能够弥补男性关怀的缺失,从而培养身心健康发展所需要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程蝶衣的母亲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她只是身份卑微的妓女,虽然赋予程蝶衣生命,给予他生活上的物质满足,却注定他一生摆脱不掉的出身,也改变不了母子分离的无情结局。
从程蝶衣的第一次亮相来看,黝黑的头发上扎着红色的头绳、秀气的脸庞镶嵌着忽闪忽闪的大眼睛以及干净崭新的衣服和洁白绣花的手套,这一装扮说明,母亲是用爱来养育程蝶衣的。
在母亲的能力范围内,程蝶衣虽然被当做女儿来养,但生活中没有明显的苦难痕迹,甚至可以用衣着光鲜来形容。
这种爱没能持久存在,母亲把在妓院留不住的程蝶衣送到戏班,无情地剁去他的第六根手指,离开后再没有回去看过他。
从此,只有母亲呵护的程蝶衣继父亲之后又被唯一的亲人抛弃了,母亲的背叛是他悲剧性格形成的根源。
(二) 以非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情背叛父爱的先天缺乏,母爱的后天缺失,使程蝶衣必须寻找新的无血缘关系维系的引导者来作为感情寄托。
但是当程蝶衣从师兄段小楼那里感受到男性的关怀并在收养的孩子小四身上释放母爱时,却先后遭遇了这两个人的亲情背叛,导致他亲情追寻的绝望结局。
进入了森严单调的戏班,关师傅带给程蝶衣的是屈辱、按捺和无助。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电影《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于1993年上映的一部中国电影。
该片以歌舞剧为背景,讲述了两位戏剧演员之间的复杂爱恨情仇。
电影以悲剧美学为基调,深刻反映了人性的悲哀和命运的无常。
以下是对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
首先,电影的悲剧主题是显而易见的。
整个电影中,角色们的命运不断受到限制和摧毁。
主人公程蝶衣和段小楼作为戏剧演员,他们的命运与他们扮演的角色息息相关。
他们在剧中扮演“霸王别姬”的角色,最终也都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他们被迫分离,相互之间的爱恨情仇也逐渐升级,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结局。
其次,电影中的角色性格也显示了悲剧的特征。
程蝶衣和段小楼无法摆脱他们角色所扮演的命运,他们的性格和命运紧密相连。
程蝶衣的性格坚强而倔强,追求自由与真实的爱情,却最终被命运所击败。
段小楼的性格沉静而内敛,对于自己的命运无能为力。
他们的性格与身份之间的冲突,以及他们对命运的抗争,使他们落入了无法挽回的悲剧之中。
电影《霸王别姬》还通过一系列的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悲剧美学。
最具象征意义的是戏剧中的“霸王别姬”的情节,这个情节以爱情为主线,表达了一个欲望和梦想之间的冲突,并将这种冲突延伸到了角色的命运上。
该情节反映了爱情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使观众感受到了悲剧的深度和力量。
此外,电影中的场景和音乐也是悲剧美学的重要元素。
整个电影使用了大量的暗色调和阴郁的场景,以及哀伤的音乐,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
这种氛围与角色之间的命运交织在一起,使整个电影充满了悲剧的情感和氛围。
最后,电影《霸王别姬》的结局也是一种典型的悲剧美学。
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命运都以悲剧的方式结束,他们都无法逃脱自己的命运。
尽管他们一直努力抗争,但命运却将他们推向了无法挽回的境地。
这种结局既是对角色命运的无情,也是对观众情感的强烈震撼,更突出了悲剧美学的主题和意义。
总之,电影《霸王别姬》通过悲剧美学来表达了对人性悲哀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它通过角色的命运、性格和冲突,电影情节的象征和隐喻,以及场景和音乐的营造,向观众展示了一幅充满哀伤和沉思的画面。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电影《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的一部经典之作。
该片于1993年上映,至今仍被视为中国电影界的巅峰之作。
影片以京剧《霸王别姬》为背景,以两位戏曲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人生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背叛和人性的悲壮故事。
本文将深入探讨《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从角色塑造、情感表达、剧情设计和意象符号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电影《霸王别姬》通过对主要角色的塑造传达了悲剧美学的主题。
程蝶衣和段小楼作为两位京剧演员,他们在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传递着热血和梦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态度和选择却逐渐扭曲。
程蝶衣的追求自由和真爱最终变成了她被迫选择放弃一切的悲剧;段小楼的痴迷、执着以及对恋人的不舍堪称悲剧的化身。
两位主角都在悲剧性的命运中摇摆,在悲剧美学的基调下展开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戏剧。
其次,电影通过情感表达和剧情设计有效地展现了悲剧的力量。
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的情感纠葛如同一场无法逃脱的悲剧,使观众沉浸于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澜中。
由于命运的捉弄和自身的错误决策,他们的爱情没有得到最终的满足,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悲剧结局。
电影中没有被过多的情感宣泄所淹没,而是通过情感冲突和情感回归的变化展现了悲剧的威力。
此外,《霸王别姬》在意象符号的运用上也有着悲剧美学的独特性。
例如,电影中重要的道具之一——京剧脸谱,代表着程蝶衣和段小楼角色的戏剧性和现实生活的转换。
京剧脸谱往往是以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细节描绘而成,而电影中的这一符号则呈现了灰暗和凄凉的色调。
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角色的内心冲突,同时也隐喻了整部电影的悲剧主题。
另外,电影中充斥着红色的意象,这象征着爱和热情,但也预示着悲壮的命运。
这些符号的使用为电影增添了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和意义,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悲剧美学。
最后,《霸王别姬》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对音乐、服装和舞台设计的精心打造,将悲剧美学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关于陈凯歌电影深层文化内涵的讨论
影视
摘 要:陈凯歌的电影总是风格独特、造型华美、影像讲究、强调视觉造型而不拘泥于传统的叙事方式,其中,以倒叙和乱 叙最为典型。色彩、色调等视听语言元素在他的电影中起了重要作用,主要用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同时,在陈凯 歌的电影中, 人文思考和历史主题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他从多视角对历史文化进行继承与反思, 影片融入了与生命等价的人文精神, 而在影片视听语言方面,更注重影片的精神内涵,是一种十分难得的表达形式。 关键词:陈凯歌;视听语言;人性思考;文化价值
陈凯歌是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 的领军人物,出生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充 满电影氛围的家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 院。1993 年凭借《霸王别姬》斩获华语 影坛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2012 年 的影片《搜索》角逐 2013从观众的感知出发,探究人性 与命运,也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反思。 1 陈凯歌电影的风格表现形式 陈凯歌执导的电影在叙事话语、色 彩话语、声话语言等方面极具个性,有 着浓浓的文艺气息,善于不落俗套地表 现出人物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以及细 致入微地捕捉人物的内心情绪并恰到好 处地表现出来,反思人性,营造镜头里 的影像之美。 1.1 陈 凯 歌 电 影 极 具 特 色 的 叙 事 手法 陈凯歌电影叙事电影风格多样,以 正叙和倒叙的运用最为普遍。电影《梅 兰芳》是典型的正叙,全片以梅兰芳的 人生轨迹为时间线,为我们展现一生中 死别、生离、聚散三个重要的片段。同 样的叙事手法在《荆轲刺秦王》中也有 体现,影片以嬴政统一六国、荆轲刺秦 这个历史故事为主线,条理清晰,通过 一系列情节,表述了人物心理的复杂和 人性的沦落。《霸王别姬》的叙事架构 兼具史诗格局,曲高而和者众,人物形 象刻画鲜明,影片采用倒叙手法,淡化 故事情节,糅合戏中戏结构,凸显人物 84
从美学角度鉴赏电影《霸王别姬》
从美学角度鉴赏电影《霸王别姬》(PS:老师我真的非常欣赏这部电影,所以我在这份影评中不仅从美学角度分析,还从别的视角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应该没有关系吧~)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堪称中国历史上百年难遇的好电影。
主题是围绕京剧的戏班子徐徐展开,主人公程蝶衣和段段小楼在中国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上演了一出慷慨悲壮的人生大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这部电影错综复杂的主题与人物爱恨交织的鲜明情感不得不令我感慨万千。
影片中的每个场景、每个画面都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真实写照,导演并且很巧妙地将文化与人物的生存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风貌:街市、四合院、古老的城墙、传统的小吃、鸟笼、蛐蛐罐儿、大烟等等……这些中国独特的人文景观被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影片之中,就连胡同中的各种吆喝声都被渲染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当然,片中的京剧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文化亮点。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有着深刻中国文化内涵的影片。
《霸王别姬》的对白很精炼,最大的特点很有京味,把那种京剧,京腔味表露得一览无余。
《霸王别姬》的人物对白简短但很倾注感情。
当然,对白在蒙太奇中也发挥着发挥重大的作用。
譬如一些台词:“要想人前显贵,您必得人后受罪”(梨园里师傅对刚入喜福成科班的小豆子的训话),这些对白在一定程度也交代了人物以后的命运发展。
用一句北京话说:“很有艺术的范儿!”正是这种诸多表现元素反映了中国的古老的文化底蕴,对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展现。
段小楼代表的是真性情、勤恳踏实的真实人这一典型形象,他见证了这段时代老实憨厚的人是怎样一步一步被社会摧残从而堕落的。
他本是踏实做人、勤恳做事,从小在戏班子里就认真刻苦,面对强暴爱打抱不平,尽管他有着普通男人本能的爱好——去逛花满楼,也曾偷懒堕落一度沦为卖西瓜的大汉和斗蛐蛐的老爷。
一身傲骨的真男人小楼敢爱敢恨,从小就是为小豆子打抱不平的好“师哥”;面对菊仙遭受的羞辱他敢于挺身而出,兑现自己的诺言;面对疯魔入戏的师弟他在关键时刻总是不惜一切代价去“霸王救虞姬”;面对袁四爷的鄙夷他不畏惧权贵而敢于反抗;面对日本鬼子的入侵和闹事的军阀,他铮铮铁骨宁死不屈。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
影片的最后,程蝶衣和段小楼因种种原因走向了决裂。在这一幕中,导演运 用了大量的远景镜头和侧光镜头,将两位主角置于画面的一角,从而强调了他们 处境的孤独和内心的痛苦。此外,还通过特写镜头展现了演员们的细微表情变化, 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霸王别姬》是一部通过镜头语言展现了深刻情感和时代变迁的 电影。陈凯歌导演通过精湛的镜头运用,将人物的情感、社会的变迁以及电影的 主题完美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影响力的 影片。
,他既有人性的弱点,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他曾经为了生存背叛过自己的信 仰,但最终却无法摆脱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再者,从历史背景上来看,《霸王别姬》也具有浓厚的悲剧氛围。电影中展 现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包括文化大革命等社会事件。这些历史背景的 设置,使得电影的悲剧色彩更加深刻。
最后,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霸王别姬》运用了多种悲剧美学的表现手法。 电影中采用了许多抒情和象征性的场景,如“霸王别姬”的经典场面、小石头用 石膏板砸头圆场等,这些场景将电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电影还通过 细腻的摄影、优
总的来说,《霸王别姬》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电影,它不仅展示了两位主 角的人生历程,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在近百年间的变迁和发展。这部电影不仅是一 部成功的艺术作品,也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瑰宝。对于喜欢电影的观众 来说,它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和品味的经典之作。
感谢观看
二、叙事视角
在电影中,陈凯歌采用了多角度叙述的方式,让观众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故事 的发展。这种叙述方式既增强了影片的立体感,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角色 之间的情感纠葛。
三、语言特色
1、京剧元素的运用
电影《霸王别姬》以京剧为背景,因此电影中自然少不了京剧元素。影片中 多次出现京剧表演场景,如《贵妃醉酒》、《空城计》等经典剧目。这些京剧表 演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也为电影的主题增色不少。
赵氏孤儿影评
赵氏孤儿影评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赵氏孤儿影评(一)电影《赵氏孤儿》是陈凯歌导演根据元代戏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改编的一部电影,虽然电影的故事情节依然围绕着宫廷权利斗争,一批正义的人士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救孤,以及忍辱负重,伺机复仇的故事结构展开,但与元代历史剧《赵氏孤儿》的主题思想与价值观相比较,电影的主题与价值观明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影《赵氏孤儿》更多地折射出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人价值观念,我认为电影围绕着现代文化下的生命价值与自我牺牲的主题、复仇主题、人性与爱的主题,表现出现代文化下的悲剧艺术。
一、通过对传统文化下忠义观的反拨,表达现代意识下的生命价值与自我牺牲。
中国传统的生命价值观是以理想人格为生命价值目标的。
因此,传统的生命价值观往往与人的忠义联系在一起,戏剧中,作为赵盾门客的程婴的生命价值体现在用自己的孩子代替赵孤以报“吾主之恩”;韩厥虽然是屠岸贾的手下,但他也是忠义的化身,他是一个匡扶正义者,同时又是一个无法为主尽忠的人,所以在放孤之后,他自刎而死,以使忠义能够两全;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为程婴的义举所感动,硬要以年迈之躯代替程婴承担隐藏赵氏孤儿的罪名,然后撞阶而死。
与这大忠大义相对的是屠岸贾的大奸大恶,他得知赵氏孤儿逃出,竟然下令杀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违抗者杀全家诛九族。
而在电影中,导演淡化了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之说,着重反映出来的是现代价值观下的对生命本身的珍视,电影中的程婴不再是主动让自己的孩子牺牲的“冷漠父亲”,而是阴差阳错地为救全城一百多个婴儿而无奈牺牲自己妻儿的悲剧人物,在弃儿牺牲以后,他终日沉浸在酒醉之中,影片对他的失妻之痛和失子之痛大肆渲染,就是希望通过主人公的心酸与痛楚表现出对生命的珍重。
影片中,韩厥也并非出于忠义而放孤,只是对庄姬请求的无法拒绝而救孤,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句“他不死,我就得死”,贪生恶死是人的本性,也是人对生命的一种珍视,韩厥被屠岸贾砍了一刀毁容后,苟且活着,在我看来,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
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电影《霸王别姬》的悲剧美学分析导读:电影《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经典之作,由陈凯歌执导,于1993年上映。
该片以1949年建国前后的中国大陆不同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两个京剧演员成长、嬗变的过程,凸显了个人命运和国家历史的交织。
本文将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对《霸王别姬》进行分析,探讨其所传递的悲剧情感、主题和审美价值。
一、悲剧情感的凸显悲剧情感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幸和痛苦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霸王别姬》通过对主人公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命运描绘,以及他们之间错位的爱情与友情,将悲剧情感发挥到了极致。
程蝶衣因为误信段小楼对自己的背叛而选择了悲剧的结局,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一次又一次地扮演着《霸王别姬》中的霸王,彰显出深沉的痛苦和无奈。
观众在《霸王别姬》的悲剧情节中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从而引发了内心的共鸣。
二、悲剧主题的呈现悲剧主题是悲剧作品所探讨和反映的核心内容,它以矛盾冲突和人物命运为线索,深刻阐述人生的困境和意义。
《霸王别姬》的悲剧主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二是个人命运与历史的交织。
电影以一个封建传统艺术京剧为线索,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程蝶衣和段小楼这两位京剧演员只会演唱传统的京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京剧的市场逐渐萎缩,使得他们面临着深刻的生存危机。
他们曾经是国家的文化代表,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却逐渐被边缘化。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使得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命运备受考验,进一步拓展了悲剧主题。
三、悲剧美学的审美价值悲剧美学是通过悲剧艺术所激发的审美价值,它通过对悲剧情感和主题的表现,使观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
《霸王别姬》在悲剧美学中展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
首先,电影中的悲剧情感以及主人公的命运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观众在剧情的推动下,与程蝶衣和段小楼一起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痛苦,这些情感负荷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其次,电影对传统与现代、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冲突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表达,使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得到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关于影片《霸王别姬》的分析
摄影师阐述
由于影片中人物经常处于歇斯底里式的情绪状态,摄影师实在太有理由大用特用夸张的、变形的短焦距镜头了,但顾长卫却从用色入手来烘托画面情绪,可谓自成一家。比如花满楼"相亲"一场,铺天盖地的大红色调,几乎能把银幕点燃;而程蝶衣和袁四爷扮装调戏的场面则用清冷阴郁的调子,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影片里多处可见表现主义的大反差布光,以及模拟舞台效果的分光、追光,反映出顾长卫深厚的影像掌控能力和丰富的影像创造经验。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既能把握导演意图又心思细腻敏锐的优秀摄影师。顾长卫恰好能予以弥补和润色,在本片多处利用光色的细部微调,衬托人物的微妙心理变化,给观者几多回味之处。
为了给顾长卫的精彩摄影锦上添花,在剪接手法上,陈凯歌常常有意反常规而行,作动接静或静接动式的跳跃式组接,对比强烈,不乏令人色变的冲击震撼;镜语的又准又狠,再加上音响突然的闯入,凌厉逼人。
灯光技术分析
《霸王别姬》用光让人看上去相当舒服,它既不是那种单一、冷冷的暗沉,又不是绝对的暖色调。它介于两者之间,一面尽可能表现了旧中国时代的衰败,另一方面对人物摄像时达到了足够的暖色调,使人物看上去不单一,很具有血色。在色调处理上,尽量照顾到人物在该场景中的情绪。譬如:当文革时期来临前夕,菊仙和段小楼的家对比他们俩刚结婚时洞房,这点对比在对观众关于时间环境的交代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本片前半部分对小豆子、小癞子、小石头的面部刻画,机位都是处于侧45度角,光也是尽量模拟到自然光,打到半张脸,随着时间转换,人物刻画开始以正前方拍摄为主:这样做的效果在于利用光的效果,儿童们的一张张脸在逐渐展开,逐渐清晰,很有讲故事的意味,这是创作者在驾驭故事时的一种手段,恰到像师的艺术,包括前面的光。而所有的影视元素就像一辆马车,导演就是车夫。本片的摄影师是顾长卫。从片子的镜头美观程度就深知顾导的功底和用心。由于影片中人物经常处于歇斯底里式的情绪状态,摄影师实在太有理由大用特用夸张的、变形的短焦距镜头了,比如花满楼"相亲"一场,铺天盖地的大红色调,几乎能把银幕点燃;而程蝶衣和袁四爷扮装调戏的场面则用清冷阴郁的调子,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雌雄难分,真假莫测,一派迷离情调。影片里多处可反映出顾长卫深厚的影像掌控能力和丰富的影像创造经验。尤为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既能把握导演意图又心思细腻敏锐的优秀摄影师。原来,陈凯歌一贯的执导作风通常使演员的表演偏向抽象理性一端,故人物的情感表达往往流于粗线条,而顾长卫恰好能予以弥补和润色,在本片多处利用光色的细部微调,衬托人物的微妙心理变化,给观者几多回味之处。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读《霸王别姬》
从精神分析⾓度解读《霸王别姬》2019-09-08摘要:《霸王别姬》毫⽆疑问是陈凯歌最优秀的作品,他⽤凄凉的笔调讲述了⼀个关于爱与背叛的故事。
它也显然是陈凯歌的野⼼之作,他在表现传统京剧艺术之美的基础上加⼊了精神分析的元素,使得电影更加国际化。
本⽂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出发,试阐释陈凯歌如何运⽤精神分析元素消弭西⽅观众对东⽅语境表达的隔阂。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霸王别姬》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在欧洲流⾏以来,便避免了被⼈们单纯地当做⼼理学观点的命运,⽽是延伸开来对⽂学艺术产⽣了重⼤影响,同时也波及到了电影理论领域。
⼆战后的电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开始探讨⼈深层次的精神状态、⼼理潜意识和⼼理幻觉,甚⾄出现了像《⼀条安达鲁狗》这样纯粹表现梦境、⽤梦境来探讨⼈的精神世界的电影。
精神分析⽅法对电影理论的阐释最有意义的三个核⼼思想情结是“梦的运作”“俄狄浦斯情结”和拉康的“镜像阶段”,⽽本⽂所探讨的即“梦的运作”。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意义的,对精神及其⽆意识的产物可以做出系统的解释。
在这个基础之上,梦成为⼀种经过编码后的⽂本,在梦⽂本的产⽣过程中,这种从⼀个层⾯到另⼀个层⾯的转译需要经历四种不同的条件,或四种不同的⽅式:凝缩、移置、表象化和⼆度修饰。
这四种运作⽅式即为“梦的运作”,它的意义在于给梦以形式,将梦思转变为梦的内容,梦思成为具象的符号。
在电影中,这些符号被直接呈现为形象,我们通过对形象的认识解读其深层表达。
《霸王别姬》中,张国荣塑造的程蝶⾐是⼀个在性别认知上存在错位的京剧旦⾓,他本是男⼉郎,⼜不是⼥娇娥,但既然唱旦⾓,便要⽆可奈何地对⾃⼰“⼥娇娥”的⾝份产⽣认同,这实际上表现了京剧这门中国传统艺术对男性旦⾓演员精神阉割的残忍性,仍然属于第五代导演⽂化反思的范畴。
⼩⾖⼦(童年程蝶⾐)戏班拜师,被母亲残忍地砍掉了多余的六指。
六指作为⼩⾖⼦男性⽣殖器官的象征,它的失去代表着⼩⾖⼦被京剧阉割的境遇。
《霸王别姬》文学浅析
《霸王别姬》文学浅析《霸王别姬》是导演陈凯歌的第5部影片,它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艺人的生活,细腻地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两岸三地电影人合作拍片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电影雅俗共赏的典范作品。
影片充满激情地叙述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内中二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冲突,极具张力地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灾难时期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不仅具有纵深的历史感,更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掺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盘旋纠错地展现出来,兼具细腻的男性情谊与史诗的格局。
《霸王别姬》主要讲的是:段小楼(张丰毅)与程蝶衣(张国荣)是一对打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一个演生,一个饰旦,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更是誉满京城,为此,两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
但两人对戏剧与人生关系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则是人戏不分。
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立业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巩俐),致使程蝶衣认定菊仙是可耻的第三者,使段小楼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的爱恨情仇战开始随着时代风云的变迁不断升级,终酿成悲剧。
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在一场场的政治风波席卷下,三个性格特殊的人在这场风波中演绎着一场场情感的矛盾与政治的争斗。
他们三个是时代的黑暗造酝酿而成的悲剧,他们为这个时代而生也为这个时代而亡。
电影《霸王别姬》深刻地挖掘了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像华丽,剧情细腻,内蕴也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像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它其中涉及的不仅是在中国所不容的禁忌恋——同性恋,它另一方面也映射了中国近代半世纪的生活状态。
现在就从各方面解析电影《霸王别姬》,如下:首先从内容上分析该部让人揪心的电影。
第一、人物感情。
霸王别姬电影赏析
影响与评价
除了在影坛取得的成功,《霸王 别姬》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该片被视为华语电影的经典 之作,不仅因其精湛的叙事技巧 和演员表现,更因其深刻的社会 洞察力和文化内涵。影片所传达 的人性、爱情、艺术等方面的主 题
也成为了后世电影创作的重要灵 感来源。同时,《霸王别姬》的 成功也推动了中国内地电影产业 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中国电影 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影响与评价
总之,《霸王别姬》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具 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价值。它通过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为观众提供了一个 深入思考和探讨的平台,成为了华语电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还有以下内容可以继续探讨
对情感和命运的挑战
《霸王别姬》展现了传统 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碰 撞。影片中的京剧舞台代 表了传统文化,而两位演 员的命运则反映了现代社 会的变迁。这种碰撞使得 影片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 义,让观众思考如何在现 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
文化
《霸王别姬》作为一部经 典的电影作品,与观众之 间形成了深刻的互动关系。 影片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而观 众的反馈和解读也进一步 丰富了影片的内涵和意义。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霸王 别姬》成为了一部具有生
生活的深情厚意
影片由张国荣、巩俐、张丰毅 领衔主演,其独特的叙事风格 和深刻的主题,使它成为华语
电影的经典之作
1
故事背景与主题
故事背景与主题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20年代至 80年代的北京,聚焦于两位京剧表演者 程蝶衣(张国荣饰)和段小楼(张丰毅饰) 的命运沉浮。影片通过京剧舞台,呈现 了两个演员在艺术与生活中的挣扎和追 求,以及他们对于舞台和艺术的深深热
陈凯歌电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走向
陈凯歌的电影世界三十年,十三部电影。
陈凯歌导演给当代中国影坛带来了一缕缕不一样的亮色。
时而深沉厚重,时而婉转含蓄,时而悲悲切切,时而欲言就止……陈凯歌导演作为中国的第五代导演,给中国影坛留下的是一部部具有文人气质内涵,作者电影形式与风格的电影。
其电影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现代文化的集合,引人深思。
1984年,陈凯歌的《黄土地》,现今看来仍然是导演的代表之作。
不仅仅在于关于电影本体的构成形式的探索上,无论是在影像风格,叙事主题,还是电影中所具有的的浓厚的电影文化意味,相较于以往的电影作品,无疑是一种进化。
第五代导演初登中国影坛的作品《一个和八个》如果说这是,中国新一代电影人关于电影形式的一种探索革新的化,那么陈凯歌导演前期的作品,无疑不是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中进行着。
陈凯歌导演在自己的“我怎样《黄土地》”一文中,鲜明的提到了自己创作这部影片的具体过程,阐述了其中的一些关于电影人物和电影风格象征的一些问题。
提到的“我们看到了什么呢?是非此即彼的美或丑,善恶、文明与愚昧吗?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影片中充满了叹息、嘲讽或者是悲天悯人吗?要不就是那种对过去文化的可笑的自豪感和盲目的乐观?不是。
我感到,我们需要一种更为客观的角度、更为旷达的态度和严肃的勇气来面对我们的创作。
因为在我们面前是一片历史和文化的沉积层。
”这段话,鲜明的指出了黄土地这部影片的主旨部分,或者说是文化层面上的厚重。
影片中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化的沉淀的土壤。
作者表达的就是关于黄土高原上的人的生存状态和作为“我”与自然和环境的关系。
电影中的人物,生活在这样一篇厚重的土壤上。
所具有的和谐、追求安定,电影中的人物在厚重的祭祀活动中展现出来的是中华民族关于信仰和生存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是电影中有鲜明描写了女主角的内心变化与实际行动的叛逆。
电影的结尾中,一群人为了自己的愿望实现而奔向雨中时一个静止的小男孩给了这一片土地,下了一个现代化的定义。
命若琴弦——论陈凯歌电影中悲剧人物形象的演变
的解读,就如同原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所提出的“复调”理论一样。但是,总体上陈 凯歌的悲剧人物形象仍旧是其悲剧意蕴的体现。
关键字:陈凯歌:悲剧意识:悲剧人物:电影
Abstract
Chen Kaige is a leading figure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director in China.As one of mainstream directors who had grown up in the New Era,Chen Kaige has strong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It has been embodied in his films.Go thrugh all his films been shown,the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has been evolved into his tragedy
consciousness and is well presented in the tragic characters.With the changes in times and hot issues,Chen Kaige’S vision in films is changed and it make his tragic characters developed.
皇皿。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序言。悲剧理论是文艺理论的一部分,它较先应用于戏剧、小说等艺术 形式的创作与分析,而在影像世界里的运用则起步稍晚。在中国电影界,运用悲剧理论 进行分析、研究电影作品中悲剧人物形象演变的较少。在中国当代电影中,悲剧意识的 总体演变具有中国特色,其中陈凯歌自身所形成的的悲剧意识更是具有特殊的原因与特 点。 第二部分重点整理陈凯歌电影中悲剧意识的演变脉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从 仪式化历史场景的复制到小人物日常生活的骤变;二、从遭遇死亡的喟叹到珍视与回望 生命的本真:三、从对命运无常的失望到对有缺失的人性的体谅。 第三部分系统分析陈凯歌电影叙事中的悲剧人物。根据陈凯歌悲剧意识的演变,他 电影中所塑造的悲剧人物可分为三类,其特点分别为:对冲破命运加锁的渴望;大写历 史中的无望挣扎:日常生活骤变中的人性持存。 第四部分探讨陈凯歌悲剧人物塑造对当代电影叙事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 一、陈凯歌将悲剧人物的塑造由历史的个体拓展为个体的历史;二、陈凯歌在塑造悲剧 人物性格特点时,突破了人物道德构建的简单化和脸谱化,开始更注重人性的“黑暗面”、 “丑恶面"的真实展现和正面抒发;三、为了塑造更加真实和成功的人物形象,陈凯歌 敢于突破历史真实,穿越时空概念,大胆进行虚构性反叛,从而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 实的完美统一。 第五部分为结语。陈凯歌电影中塑造的悲剧人物形象系统体现出其自身的悲剧意 识、悲剧精神。他的悲剧人物的演变史就是其悲剧意识的发展史。而且,由于这些悲剧 人物被陈凯歌刻画演绎的血肉丰满、性格迥异,使得观众和鉴赏者可以产生丰富而不同
《黄土地》电影赏析
质朴深沉的民俗寓言(一)——电影《黄土地》赏析电影《黄土地》拍摄于1984年,是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开山之作。
同时,《黄土地》也是张艺谋与陈凯歌首次合作的作品。
《黄土地》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是简单的故事当中却透露出陈凯歌对中国传统思想中封闭、保守、等落后部分的思考、揭露和抨击。
陈凯歌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他的电影不是单纯的再现生活的手段更不是单纯的娱乐工具,而是一种揭示和评价生活的工具。
他以一种批判的目光来审视人的生存状态,追溯这种状态背后所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理性的反思,他说过说:“电影,是很多人在黑暗中聚会,去共同分享一个梦想。
”所谓在黑暗中聚会,只有不断思考和批判才能迎来光明的梦想。
实际上作为陈凯歌首作《黄土地》应该是强烈体现其个人风格色彩和思想的,初出茅庐、血气方刚的电影人在一个商业化尚未成熟的电影市场上他的选择必然是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喜欢用电影表达自己对文化的反思的陈凯歌选择了陕北落后民俗与革命新思想的对比与冲撞作为题材,而且在影片中毫不吝惜地浓墨重彩地刻画陕北农民因为贫困、封闭等造成的愚昧封建。
假如说摄影画面是由张艺谋统筹负责的没有陈凯歌太多的个人风格,又假如说初出茅庐的陈凯歌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在画面、音乐的操纵等具象化的风格,那么陈凯歌的个人风格则是个人对社会的反思强烈地体现在电影的情节的选择、安排和主题的表达中。
《黄土地》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是对影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84年,中国的开放才刚迈出了步伐,中国经济体制也尚在确立目标的阶段,就在这样一个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领域都因外来与本国因素碰撞而略有混沌的时期,怎样面对新的体制、文化的冲击以及应该怎样改变旧有的是政府以及社会大众需要关注的问题,当然作为文艺工作者的陈凯歌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因此《黄土地》成为了这样一个向世人说明道理的寓言:生存在孕育我们的广袤的大地上,假如不接纳新的思想新的变革,这片大地会成为禁锢自己的温床,最终封闭愚昧地度过一生。
霸王别姬-影片赏析
影片鉴赏价值
陈凯歌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在香 港被评为港人百年电影的最爱,这部影 片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叙事结构的复杂 性,我们通过《霸王别姬》的宏大寓言 式结构对历史和民族文化进行反思。
《霸王别姬》在影片叙事结构上最引人 注目的是它所采用的四种叙事结构:挪 用宏大叙事、舞台叙事、台下叙事和影 戏结合,从而形成了片中有戏、戏中有 观众的复杂叙事结构,展现出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
色彩分析
• 影片开始,程蝶衣与段小 楼十一年后同台演出,画 面背景是黑色,唯有一道 白色光柱从上方打下,射 到主人公身上,亮暗,黑白 的方差使人物更加突出。
• 由于光柱采用冷光源使两 个人物更显阴冷,悲凉, 而且光柱是从一点发出的 形成圆锥状,仿佛是个从 天而降的罩子,增添了压 抑感。地上的投影在背景 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孤独, 无奈,渺小。
发出幽蓝色的光,那正是对小楼娶了菊仙的悲伤和绝望。
画面构图分析
1 电影中有好多个镜头都是通过镜子射出另外一个人,也像是在用镜 子折射出另一种情感,同时表现两种思想,刻画两个不同人,物。 有时还会形成对比。这是本片的一个特色
2
以燃烧着的熊熊烈火为前景,以欲哭无泪、满脸哀怆、悲愤欲绝、心灰意冷、
生不如死的段小楼、程蝶衣被红卫兵擒拿的画面为主体,以情绪高涨,打到一
1 .开场,运动镜头,交待场面环境,喜福成科班内各位师兄弟 们正在努力的排练同时也是为了那爷来考察而做表现。
2 . 交待剧情,那爷进场,并且通过关爷的话“您就是我们喜 福成的衣食父母”交待那爷这个人物这次来考察的重要性,镜
头随人物运动,长镜头将场景调度把握很好。
3. 小豆子唱错,镜头把站在小豆子后方的大师兄也扫入镜头内,表现人 物的情绪关系,大师兄的担心。在意识到自己唱错后,自己也呆住了,整 场气氛降到冰点。配乐开始严肃沉重,那爷要走,眼看着快要到手的活没 了,所有人都开始害怕,这个镜头内正面全脸给的是大师兄,主要人物是 他,不安情绪最浓的是他,接下来他为了挽救这个情况而做的举动埋伏笔
陈凯歌《霸王别姬》观后感
陈凯歌《霸王别姬》观后感陈凯歌《霸王别姬》观后感《霸王别姬》,这是一部有关感情的电影,有关艺术的电影,有关京剧的电影,有关历史的电影,这些著名影评家的文字,并非是为增加本文的色彩。
但是由于个人时间和水平有限,这绝对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
关于电影的主题,众说纷纭,一些人都是通过与李碧华小说原著的对比,来分析导演的意图与电影的主旨,殊不知,电影如同小说一样,一旦上演之后,就已经不再是导演本人的孩子,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指着这个孩子说三道四。
这个时候,导演想说什么已经并不重要了,我们能看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拍摄的背景众所周知,整个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变动,而自建国以后日益衰落的大陆艺术电影更加委靡不振。
而自那之后,有关“历史”,特别是建国以后“历史”的电影几乎成为艺术电影的禁区。
“‘历史’便成了大陆艺术电影中萦回不去的梦魇。
似乎是一道必须去正视而令人晕眩的深谷,又仿若幽灵出没的、腥红而富丽的天幕。
”而事实上,这些记忆都太过真切,经历过的人们无一不怀有刻骨铭心的回忆。
当我们试图用这种宏观的角度、历史的视角来审视电影《霸王别姬》的时候,这电影本身就承受了太多也许本来并不完全具备的外延。
然而,通过京剧《霸王别姬》在电影中的反复呈现,我们很容易对导演意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如同链条一样的连续的`进程,而是一个在无尽的复沓与轮回中彼此叠加的空间。
历史则成了一个在缓慢的颓败与朽坏中的古旧舞台,而年代、事件、人生,则成了其间轮演的剧目与来去匆匆、难以辨认的过客。
在这个已经历史化的空间——戏楼里,这出韵味悠长的《霸王别姬》作为其中不变的剧目,成了这段悠长而模糊的历史故事中的标点与节拍器。
陈凯歌在本片充满激情地叙述这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但他却不满足于仅仅动人地讲故事。
片中一些镜头,极具张力,具有相当大的历史涵盖面,发人深省。
这部影片,在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霸王别姬主题思考
霸王别姬主题思考霸王别姬的主题思考电影《霸王别姬》自1993年上映以来,在国内外备受好评,无论从影片故事的历史性角度,从叙事的戏剧矛盾冲突角度,还是从其深入人性的主题角度分析,都能吸引观众进入剧情并引发大家的思考。
当我带着已多次观赏过这部影片的感情,再一次进入它的深处的时候,更加强烈地感觉到了陈凯歌导演对《霸王别姬》主题的用心。
陈凯歌自己曾说过:“与我以前的几部作品一样,《霸王别姬》所着意阐发的,仍然是关于人性的主题”,表现人性中的两个因素——迷恋与背叛,但“这部影片的创作风格与我以往作品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霸王别姬》与我过去的影片题材不同,它充满了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只能顺着它的脉理走,拍成情节性和情感冲突比较强烈的影片。
”正如导演所讲的,影片的叙事、矛盾、人物设置、细节表现等,无不紧扣“迷恋与背叛”进行设置和创作,用人物展现主题,用矛盾强化主题,用细节升华主题。
从《霸王别姬》的整体叙事结构来看,其编排很具特色,一方面是运用了插叙,以程蝶衣和段小楼二十二年后重新在一起演出走台为开场,从三个人短短的几句对话中,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关系和“四人帮”的历史。
紧接着回到1924年,一步步按着时代发展的顺序讲述故事,最终回到了起初的那个场景中,首尾呼应。
另一方面是在叙事过程中运用了套层结构,在故事中表现京剧,在荧幕上展现舞台。
这二者富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京剧的内容不仅仅作为戏中戏帮助剧情发展,同时阐明了人生如戏的道理,尤其是对于人戏不分的程蝶衣来说,仿佛没有戏,只有人生;舞台同样不仅仅是京剧表演的一个场所,也是相对于人生而言的社会舞台,但这对于程蝶衣来说,这个不接受戏剧人生的社会,集中了他人生中所有关于性别、现实、生存以及对戏的看法的矛盾。
虽然人生如戏,但现实却早已不同于历史。
《霸王别姬》中最重要的主题因素,就是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中逐渐深化。
影片对主题的表达和刻画,如前面提到的,通过矛盾、人物和细节展现出来,而矛盾又是隐藏在人物的关系和时代的发展中的,因此,人物设置与细节成为了发扬主题的最重要的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凯歌电影悲剧性主题的理论探究摘要:通过对陈凯歌作品的研究,探讨陈凯歌电影中人的悲剧性主题。
从佛洛依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在电影中的呈现、悲剧性主题的深化:暴力美学在陈凯歌电影中的运用和中国传统叙事技巧对悲剧性主题的体现三方面入手,探究陈凯歌电影的理论支撑。
陈凯歌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陈凯歌佛洛依德悲剧主题暴力美学陈凯歌从影已经二十余年,他所拍摄的电影无可避免的打上了他个人的印记,陈氏电影有其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尤其在陈凯歌的众多电影中已经不可避免的进入一种理论化的程式,这种程式跟导演本身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人最难的就是突破自己”陈凯歌的电影不停地在寻找新的突破,但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文化积淀方面,陈凯歌是无法跳出来的,作为一个人,他无法把自己完全从自己的作品中剥离出来,他对故事的诠释,对电影画面的把握等等方面,都是建立在自身修养上的。
归纳来看,陈凯歌的电影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撑的,尤其是他电影的悲剧性主题的建构是依靠这些理论而完成的。
陈凯歌的电影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表达,但于无形中也是有有形的,那就是这些支撑陈凯歌电影悲剧性主题的理论。
1、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在电影主题中的呈现“奥地利学者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人格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本我,是人格中潜在、原始的本能部分。
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要求立即满足肉体需要。
然后是自我,是人格中现实化的自我,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最后是超我,是人格中道德化的自我,受为善原则的支配,类似于良心……完整的人格是由这三部分构成……”[1]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如果在人生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的某一个时期发展受到阻碍,就会在本能心理上造成影响,出现“恋母情结”或者有“弑父娶母”倾向,这就是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
在陈凯歌的电影中,个体一直被作为电影的主角在故事中呈现,父亲的形象一直是充满各种纠结的形象,或是缺失或是与儿子之间有深深的隔阂与芥蒂,甚至连陈凯歌唯一一部表现父子之爱的电影《和你在一起》讲述的也是父子之间的隔阂,以及隔阂消解之后的那种冰释前嫌。
在陈凯歌所有的电影中,父与子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权文化是占统治地位的主要文化,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伦理纲常禁锢着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是儒家思想统治的精髓。
这与陈凯歌的人生经历也是息息相关的。
在陈凯歌出生的年代,父权思想、父权文化已经受到严重的挑衅与挑战,坍圮的不仅仅是传统的君臣、父子关系,而是整个社会、整个认知体系,甚至人的整个价值观。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的陈凯歌是充满叛逆的,在叛逆中走着艰难的回归之道,与父辈的隔阂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开始慢慢弱化,一些父辈那里曾迷茫抛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中国近代文化同世界文化的合理融合,在陈凯歌的电影中渐渐有所体现。
陈凯歌电影中着力表现的主题中包含人的欲望,这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是珠联璧合的,在陈凯歌的电影中欲望有爱欲和情欲,理智与感情在碰撞中产生矛盾,感情除了要遵从原始的生命本质的冲动之外,还要经受社会给人带来的压迫与改变,在陈凯歌所处的时代中避实就虚是被推崇的,所以陈凯歌在自己的电影中一直认为一切单纯人的欲望都是干净而且纯洁的。
所以在陈凯歌的代表做《黄土地》中会有诸如此类:“白格生生的大腿,尖格溜溜的奶,我一头就撞进了,我那妹妹的怀。
”这样香艳、赤裸裸的歌词出现。
演唱者和身边的少女轻松的表情上看不出一点难为情的样子,陈凯歌通过这种形式来处理电影,是为了从主题立意上把”爱”还原到本质的状态,“性”也还原到本质中,在最淳朴的状态下展开故事。
这一点在陈凯歌的其他电影中的人物如《边走边唱》中的老艺人、《孩子王》中的老杆、《霸王别姬》中的菊仙、《无极》中的昆仑奴、《和你在一起》中的刘小春、《搜索》中的叶蓝秋等个体人身上都有体现,他们做为个体在影片中与命运抗争,在情感、荣誉亦或是权利上进行抗争,命运却总是左右着这些人物,让他们在命运面前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都是必然中的必然,从这一方面讲,陈凯歌的电影主题中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节”是贯穿他电影中的角角落落的。
2、悲剧性主题的深化:暴力美学在陈凯歌电影中的运用“暴力是人类的一种非理性行为。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暴力现象就没有停止过。
可以说,人类社会无论是进步还是退步,都和暴力现象密不可分。
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也便是一种暴力活动施展的过程,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改造和索取的历史,也是不断向大自然施暴的历史。
小而言之,人类对动物世界的暴力行为就从未停止过……人类有个奇怪的现象,喜欢竞争。
竞争的本质,也就是人类之间相互的施暴……正因为文学家和艺术家视野的介入,才使得人类的暴力行为上升为一种可供读者和观众品味的审美对象。
”[1]在陈凯歌的电影中暴力美学处处彰显它的张力,这种暴力之美扩充了陈凯歌电影主题的悲剧因素,为陈凯歌电影主题的悲剧描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电影导演中,不同导演的电影总会有不同的倾向点,陈凯歌的电影倾向的是命运,他的每一部电影都紧扣人这个大主题,扣问“人性”,这已经成为他电影的一个文化符码,在陈凯歌的电影中,人物的命运往往在经历或遭受一种无法与外界所抗衡的东西,那种超越了人自我能动性的东西称之为现实,当人物个体放置在现实的大背景下,无论人物做怎样的抗争,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本身会形成尖锐的冲突,这样就促使在陈凯歌的电影中形成一种找不到突破口的悲剧性因素。
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中,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往往带有不可突破性,人物对于命运是无力反抗的,悲剧性的必然是人物所处的大环境。
在既定的社会环境下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陈氏电影中经常运用的手段。
如舍身取义的荆轲、心地善良却又经受人生悲剧的程婴等等。
自人类诞生以来,世界文化在悲喜层面上的流传永远是辩证的,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乐极生悲、悲喜交加,无论是人类的哪一种情愫,在陈凯歌的电影中都反馈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电影品格,他所塑造的是“东方版的西西弗斯神话”在陈凯歌的电影作品中人物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就像导演对影片《无极》阐述时说的那样:“所有人物的爱是一律的。
”在陈凯歌电影中,人物身上都承接着导演思想认知的命脉,如老艺人、翠巧、程蝶衣、昆仑奴、倾城等等人物,无一不在与自己的人生命运做顽强的抗争,这种抗争本身就是暴力的,是以血的代价为载体的。
在电影中人物经历的故事往往是在与不可抗争的命运做着无力的较量,从陈凯歌电影的选题上我们不难看出这点。
《黄土地》中新旧文化的冲击,人物在文化下的渺茫,《无极》中命运的不可操控,《荆轲刺秦王》中自我价值与历史使命的衡量,《搜索》中的网络舆论对人物生活的影响。
这些都是致使影片中的人物为此纠结为此做出抗争。
3、中国传统叙事技巧对悲剧性主题的体现立足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即使陈凯歌接受过西方先进思想的文化洗礼,但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这点在他的电影中都有体现,尤其是在中国传统叙事技巧的运用方面,陈凯歌是前无古人的影视叙事技巧应用的先驱之人。
传统的叙事技巧被陈凯歌导演不动声色地用来体现悲剧性的主题。
(1)有笔有实有浑成。
中国传统的叙事技巧中有“在笔不在舌,在实不在虚,在浑成不在变化。
”在陈凯歌的电影主题中,尤其是主题上的叙事技巧展现上,陈凯歌多注意这一手法的运用“以笔为舌,以实为虚,以浑成为变化”表现在陈凯歌电影的主题上就是以不变应对万变,在陈凯歌的电影中,不变的是在描摹“人性”是把个体放入历史的大背景中,不一样的是陈凯歌的电影作品是以视听语言为笔的,在陈凯歌的电影中,实与虚的处理很明显的体现在几部导演选取历史背景为题材的电影中如《荆轲刺秦王》《霸王别姬》《梅兰芳》《赵氏孤儿》《搜索》观影者沉浸在导演的镜头语言之中,跟随镜头语言同呼吸、同进退,共同把过去的历史重新经历一番,无论导演所描摹的那段历史是否属实,这样一种浑然天成的镜头语言中,作品已经成为一首首可以独立存在的诗歌,导演对历史和人性的读解拍摄出的电影是诗篇的电影,观影人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是在新的层面上对历史对导演的立足点进行全新的探视。
(2)有慨于不及情和溺情人之作。
“世人觉中假,故不情;淳于梦中真,故重情。
”在陈凯歌的电影中他追寻纯真的、最本质的爱,《黄土地》中的翠巧,奋力抗争封建礼俗,那些新思想是翠巧的“梦中至真”为了那种追求,她甚至可以舍弃最宝贵的生命。
《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分不清什么是戏什么是现实,现实和戏已经融为一体了,虞姬就是要常伴霸王左右,霸王和虞姬就是要唱一辈子的戏,少一天一个时辰都不叫一辈子……这些人物个体都是沉浸在自己所建构的世界中的,与他们所身处的真实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状态,这也就导致了影片中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3)绘梦境为真境,绘真境为梦境。
在陈凯歌导演的叙事技巧中,真假虚实的运用技法是承接中国传统叙事之精髓的,除了虚实之分还有真假之辨,这是两种并不相冲突的思辨。
在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对戏曲的迷恋让他迷茫了艺术和现实的界限,在那个时候,中国社会却在经历一场泯灭人性、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真与假、人性的善与恶是被赤裸裸的彰显的。
在电影《梅兰芳》中梅兰芳想要的那种台上陶醉台下真男人的生活实现起来是困难重重的,因为他是座儿的,他就必须要承受人生的孤独,必须要和自己挚爱的红尘知己孟小冬有缘无分,人活着,往往不是自己,人往往要把自己真真切切的放在这个大环境中,在陈凯歌的电影中,真实与梦境的处理,把真的写假把假的写真的技法都是入木三分的,这种传统叙事技巧的运用上,陈凯歌在编剧技巧上的运用已经炉火纯青了。
陈凯歌是第五代导演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底蕴都是非常深厚的,这些促成了他的作品中会展现一种很可贵的饱含文化内涵的人文情怀,导演自己也认同这点,他在一次回答记者采访时说:“做电影做到最后是情怀二字。
”陈凯歌的电影是在悲剧情怀中展开的,作品的主题立意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无论悲喜都是人生的一种必然的无法逃避的状态,人能选择的只是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在陈凯歌的每一部电影中,总能给不同层次和程度的观影人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观影启迪,他娴熟的镜头语言手法、炉火纯青的传统叙事,奠定了他拍摄出有深刻底蕴作品的基础。
这些手法和经验,无论对影视从业还是直视人生悲喜来讲,都有很大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