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下语文第三单元《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比较探究【同步练习】《梅岭三章》(北师大)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比较探究【同步练习】《梅岭三章》(北师大)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碧阳初级中学舒晓燕1、写出下列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意思:_____修辞:_____(2)血雨腥风应有涯意思:_____修辞:_____(3)取义成仁今日事意思:_____修辞:_____(4)人间遍种自由花意思:_____修辞:_____2、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涯有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__旧部,旌旗十万__阎罗。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余()伤病二十馀()日②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③旋()围解④旧部()4.诗前小序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小序是补写的。

5.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军刀赵恺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

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

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它追摹当年喜峰口大刀队的壮举,使金属获得物资之上的品质。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

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

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一声插在我俩之间的桑木方桌上。

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

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梅岭三章一、积累运用1.根据语境回答问题。

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sì nüè( ),冰雪冷酷无情地(______)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

这时候,蜡梅,你却清醒着,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bèi lěi ( )。

—任寒风把它们( ),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吗?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所戎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封冻封锁摇动摇撼(3)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指出语病并把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实干型的人通常都会努力工作,以获得他们想获得的地位和别人赞赏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总之,实干型的人会全心全意追求目标,而且有着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勇气。

①他们信奉努力比聪明更重要②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事业上,也可能是成功的父母、成功的商人、成功的老师、成功的玩伴等③如果他们既努力又聪明,成功的概率是很高的④生活中的那些成功人士,多是实干型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④③②①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陈毅,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B.《梅岭三章》中的“章”字,原意是乐曲告一段落。

三章,就是三首,并且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因此,这三首诗形式上不可以独立成篇,内容上是一个整体,每首诗各有侧重。

C.诗歌中常常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第15课《梅岭三章》同步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梅岭三章》同步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梅岭三章》同步训练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旌.旗()阎.罗()血雨腥.风()捷.报()当.纸钱()即.为家()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梅岭章节风烟取义成人B. 烽火国门悬涯血雨腥风C. 诸君创业阎岁人间遍种D. 投身革命牺牲断头今日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断头今日意.如何()(2)创业..艰难百战多()(3)此去泉台..招旧部()(4)旌旗..十万斩阎罗()4. 文学常识填空。

《梅岭三章》是______同志在______时期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

这三首诗表现了诗人______的革命精神和______的坚定信念。

5. 默写诗句。

(1)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____。

取义成仁今日事,________________。

(2)断头今日意如何?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旌旗十万斩阎罗。

(3)南国烽烟正十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人间遍种自由花。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梅岭三章》其一,完成6 8题。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6. 首句“断头今日意如何”有何作用?7. 请简要赏析“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两句诗。

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阅读《梅岭三章》其二,完成9 11题。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9. “南国烽烟正十年”一句中“烽烟”指代什么?10. 请分析“此头须向国门悬”这句诗的含义。

11.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三)阅读《梅岭三章》其三,完成12 14题。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2. “血雨腥风应有涯”中“涯”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13. 如何理解“取义成仁今日事”?14.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三、综合实践15. 陈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诗人。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梅岭三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梅岭三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1 / 3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
《梅岭三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血雨腥.( )风 应有涯.
(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即.( )为家 ②应有涯.( ) ③取.( )义成.
( )仁 (3)这首诗从体裁上来看,属 ;从内容来看,是 。

诗中押韵的字是 。

(4)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2.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的哪句诗的意境相同?(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3.(河北中考)观察下面四张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
(1)图片1、图片2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改为
改为。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梅岭三章》的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A.现代诗B.格律诗C.自由诗D.古体诗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B.取义/成仁/今日/事C.血雨腥风/应/有涯D.人间遍种/自由/花3.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怀言志①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①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①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①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们的灵魂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4.阅读下面的语段。

完成问题。

____。

____,____,____,____。

出乎意料的是他少年时期由于口吃,身体羸弱,脑子也很迟钝,被人瞧不起。

尤其是口吃,遭到同龄人的嘲笑,使他的自尊心大受打击。

知书识礼的母亲,()没有陪阎若璩掉眼泪,丧失信心,()没有怨天尤人。

()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同样也有口吃,最终却成就事业的人物——韩非子、管仲等,来激励阎若璩。

人未免会有缺陷,但只有努力,就一定可以有作为。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不但而且还B.既也而是C.既也反而D.虽然也但是5.今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5周年,学校组织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你所属的学习小组打算将实践成果汇集成册。

下面是结束语的部分内容,帮助完成各题。

有同学对①①两处标点有疑问,帮助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抗战文化,是战火硝烟中的战鼓与呐喊,是不屈人民的愤懑与抗争。

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抗战文化仍然闪耀着熠熠光辉。

它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血脉① 历久弥新,成为坚定文化自信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逗号①顿号B.①逗号①逗号C.①句号①顿号D.①句号①逗号6.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梅岭三章》精选练习(解析版)

《梅岭三章》精选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梅岭三章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A.旌.(shēn g)旗艰.(jiān)难投身.(shēn)革命B.阎.(yán 罗捷.(jié)报腥.(xīn)风血雨C.诸.(zū)君烽.(fēng)烟取义成仁.(rén)D.创.(chuàng)业悬.(xuán)挂人间遍种.(zhòng)【答案】D【解析】A项,旌应读jīng;B项,腥应是后鼻音,应读xīng;C项,诸应读zhū。

2.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句的意思,析句子的结构,判断停顿。

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D句的朗读停顿是“人间/遍种自由/花”,在主谓之间划分。

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3.《梅岭三章》的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A.现代诗B.格律诗C.自由诗D.古体诗【答案】B【解析】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

格律诗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

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

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

《梅岭三章》从形式看是绝句。

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

每首诗四句,每句有七字的称“七绝”,每句有五个字称“五绝”。

本诗为七绝。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比较探究3《梅岭三章》课后习题提示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比较探究3《梅岭三章》课后习题提示

《梅岭三章》课后习题提示
一、结合诗前的序,进一步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然后说说读了它,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提示】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以后,陈毅奉命留在江西苏区,领导了南方的游击战争。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游击队员们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牵制了敌人的兵力,支援了北上抗日。

1936年冬,陈毅之部在梅山被敌人包围,敌众我寡,形势十分严峻。

他料想难以生还,就写下了这三首绝命诗。

感受要根据自身体会来写。

二、读读下面的诗句,体会它们表现作者怎样的革命情怀
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3.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提示】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抒发了诗人誓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坚定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三、下面几节小诗,选自《赣南游击词》,是作者同时期的作品。

和课文进行比较阅读,并与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提示】所选的几节小诗,和课文相同的地方是,它们都表现了当时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和诗人的乐观主义精神。

不同的是,课文是一组绝命诗,吐出来诗人面对死亡时的镇定,语言铿锵有力,给人以正气凛然之感。

题中所选的几节小诗表现诗人坚持斗争时的日常生活,苦而不言苦,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游击战争生活的特点。

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

语言更加口语化,形式自由灵活而又和谐自然,极具美感。

四、背诵这三首诗。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篇一:12 《梅岭三章》导学案 -及答案12.《梅岭三章》导学案学生姓名:_____班级:_____【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陈毅的有关知识。

2、朗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析诗歌的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诗人的革命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力以赴,激情投入,学习作者生死不渝的革命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学习难点:理解诗的凝练含蓄的语言及多种修辞手法。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安排:1课时【学习流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有关爱国诗篇,然后引入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自测1、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划出要点内容。

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之一。

解放后曾任上海市市长、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务。

著有《陈毅诗词选集》等。

2、给画线字注音三、自主学习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每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第一章:追忆往昔,为革命而至死不渝;第二章:勉励战友,继续战斗;第三章:展望未来,革命必胜。

2、翻译诗前小序。

四、合作探究,展示点评1、诗前小序,交待了什么?有何作用?小序是当时写的,还是后来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诗前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缘由和背景。

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

小序是是后来补写的。

从“虑不得脱”、“旋围解”可看出。

2、赏析第一章回答问题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1)你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2)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3)你认为本章中哪些词语用的比较精妙?(4)诗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赏析第二、三章,分别回答下面问题(1)本章节的大意是什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2)你认为哪些词语用的精妙?妙在哪里?(3)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五、课堂小结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六、布置作业1、积累爱国诗文名言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梅岭三章同步测试习题【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梅岭三章同步测试习题【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梅岭三章》同步测试习题一、基础训练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旌旗(jing) .国门悬(xuan).B.当纸钱(dGng) *C.应有涯(ya) *D.从莽(mang) *2 .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3 .下面语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南国烽烟正十年。

(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B.人间遍种自由花。

(借喻,“自由花”喻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C.取义成仁今日事。

(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 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D.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疑问,表现作者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 败敌人的憾恨感情)4 .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 ,人间遍种自由花。

(2)此去泉台招旧部,。

5 .“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课文中的 “”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6 .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引用了旧时死了也要上“泉台”集合“旧部”革 “阎罗”命的说法。

下列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即为家(ji ) * 遍种(zh6ng ) *B通过召集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入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二、能力提升7.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8.下列对课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B.这三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引用“阎罗”的典故和“取义成仁”的传说。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培优卷)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培优卷)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培优卷)一、基础知识题1.理解性默写(1)《梅岭三章》中“”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2)《梅岭之章》中表现共产党一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3)《梅岭三章》中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和归的气概的是:,。

(4)引用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典故,表达陈毅革命不成功,死不瞑目的诗句是:,。

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怀言志②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③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④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⑤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们的灵魂A.①③④②⑤B.③④①⑤②C.②①③⑤④D.①④②③⑤二、语言综合运用3.学习了《梅岭三章》,班准备召开“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2)班会活动设计中,有一个需要人人参与的分享坏节——“推荐精忠报国英雄,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推荐。

要求:概述英雄事迹,语言简洁准确.4.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系列学习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以“爱国”为主题,从“个人”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要求写明观点、理由和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右图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请概述他“弃医从文”的故事。

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根据上联,结合(2)的故事材料,续写下联。

上联:朝花夕拾书写和蔼师长下联:5.所谓“人才”,指品德、才能出众的人。

21世纪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我们应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题一、积累与运用26分1.原文填写。

4分1《过零丁洋》中表明作者以死明志之决心的千古名句是2后死诸君多努力,。

陈毅《梅岭三章》3 ,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4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2.根据句子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1这几句话对我简直就是晴天pīlì。

2……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jǐn的语言。

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liáo落四周星。

4在xī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红色屋顶的农家。

3.下面对相关内容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最后一课——阿尔萨斯省一个小孩的自叙》作者都德是法国著名小说家。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集中表现了哈墨尔先生和小弗朗茨的爱国精神。

B.《过零丁洋》是南宋大臣、文学家文天祥被俘后所作。

作者以诗言志,慷慨地表达了为了百姓的安宁宁可牺牲自己的崇高气节。

C.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D.陆游,唐代杰出的诗人,《示儿》《书愤》等都是他的传世佳作。

4.口语交际。

6分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

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

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民国风情。

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

“博爱线”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今年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

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材料三: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

线路名称游览内容发车地点往返时间石塘人家线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国展中心南门对面可乘2路、17路等公交车前往发车:9∶00返程:14∶00每周六、周日世凹桃源线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汤山线参观茶坊等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溧水傅家边线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态群落高淳慢城线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六合竹镇线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1你为34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句中空白处相应的词语。

陈毅虽然身处juéjìng_ ,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shǐzhìbùyí_ 。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无数志士仁人都在反侵略的斗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B.吟诵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慷慨赴死。

取义成仁。

C.九月,校园胜利的捷报频传:艺术节最佳创意,篮球比赛第一,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又一个火热的开学季!D.回顾过去,瞻望未来,陈毅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面的记叙性文字叫小序,介绍了诗歌创作的时间、地点、主题。

B.古诗词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鸿雁”代指信。

C.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D.“头悬国门”是一个典故,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这个典故与夫差和伍子胥有关。

4.根据提示填空。

(1)《梅岭三章》中“”是统领三章的句子。

(2)《梅岭三章》中表现共产主义一定会到来的远大理想的诗句是:,。

(3)《梅岭三章》中最能表现作者视死如归气概的诗句是:,。

(4)引用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典故,表达了若革命不成功,作者死不瞑目的诗句是: ,。

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 )(2)旌旗十万斩阎罗( )(3)血雨腥风应有涯。

()(4)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 )作业分层二: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狱中题壁戴望舒如果我死在这里,朋友啊,不要悲伤,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他怀着的深深仇恨,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用你们胜利的欢呼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七年级语文下册《8.121纪念白求恩 小橘灯 梅岭三章 七根火柴 勇 气单元自测》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8.121纪念白求恩 小橘灯 梅岭三章 七根火柴 勇 气单元自测》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8.121纪念白求恩小橘灯梅岭三章七根火柴勇气单元自测》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揉捏.(niē)无聊.(1iáo)殉.职(xuì)派遣.(qiǎn)B.天涯.(yá)清晰.(xī)酸涩.(sè)胳膊.(bó)C.蓦.地(mò)僵.直(qiāng)翕.动(xī)颀.长(qí)D.蜷.身(quán)拘.谨(jū)隐蔽.(bì)寒颤.(zhàn)2.下列多音字注音和组词有错误的一组是()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健谈园圈耽误精益求精B.霎时躲避热忱毫不犹预C.吆喝狭隘信仰孔武有力D.闪耀坚难佩服发愤图强4.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A.打量..(树丛草莽)..(观察人的衣着、外貌)丛莽取义.成仁(真理)一张一翕.(合)B.蓦地..(言语、行动过于谨慎)..(突然)拘谨见异思迁.(变动)微不足.道(足够,充分)C.纯粹..(形态呆板,麻木无神)..(不掺杂别的成分)呆滞漠.不关心(冷漠)旌旗..十万(旗帜的通称)D.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悉意.(全心全意)正.十年(恰好)月朗.星稀(明朗,明亮)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A.不过我缺乏口才,总也不能圆满地表达出我对这两位卓越人物的看法。

B.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C.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是她的眼光是善良而镇定的……D.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6.对下列句中省略号或破折号的用法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A.好大一会儿,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省略号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B.(卢进勇)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省略号表示文中说话的省略)C.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D.我坐在一个美国伞兵身边。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梅岭三章》阅读练习1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梅岭三章》阅读练习1

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梅岭三章》阅读
练习1
《梅岭三章》阅读练习1
一.课外阅读
无题
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魂兮归来大地红,小住人间三十六。

陈毅同志在梅山所作
1.“大地红”是什么意思?
2.“三十六”在文中指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与《梅岭三章》中哪首诗所表达的信念是一致的?是什么信念?参考答案
一.课外阅读
1.革命取得胜利。

2.指三十六年,即三十六岁。

3.表现出陈毅同志以下天为己任,轻个人生死的伟大精神。

4.与第三首一致,坚信共产主义必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梅岭三章》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从该诗所写的内容看,这首诗属于()A、状物诗B、述志诗C、叙事诗D、写景诗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所写内容”,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判断即可。

古诗中的“述志诗”类似于现代的抒情诗,诗中作者主要是表达自己情感。

《过零丁洋》虽然也有“叙”的内容,但这不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主要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志向”,即诗最后一句的内容。

点评:学习古诗词,对诗诗词有关的文体常识要有所了解。

2、作者是现代革命家,这篇诗作的体裁是什么?A、现代诗B、格律诗C、自由诗D、古体诗答案:B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解答即可,《梅岭三章》是按格律诗来写作的,所以答案为B。

点评:学习诗歌,对有关诗歌的文学知识要有所了解。

3、这首诗从格律来看,是__________;从内容来看,是__________。

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答案:绝句|抒情诗|家、涯、花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解答即可,《梅岭三章》是按格律诗来写作的,每一章四句,所以是绝句,作者主要是抒发思想情感。

根据诗尾字的韵母来判断押韵字。

点评:学习诗歌,对有关诗歌的文学知识要有所了解。

4、《论语六则》的“则”意思是,《梅岭三章》的“章”意思为。

答案:篇|首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作品的体裁特点,直接解答即可,点评:学习诗歌,对有关诗歌的文学知识要有所了解。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旌.旗阎.罗血雨腥.风风应有涯.答案:jing|yán|xīn|yá解析:注意易错点,“旌”是后鼻韵音,“阎”“腥”是前鼻韵母。

点评:此类题要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6、小序中两个“得”字意思不同:第一个“得”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得”的意思是________。

答案:能够|作成解析:本诗小序作者是用文言写作的,根据所掌握的文言知识结合句子内容来判断字词义。

点评:文言中很多一词多义的词语,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余.________伤病二十馀.________日②虑.不得________脱得________诗三首留衣底③旋.________围解答案:①我|天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②想|写成;③不久、随即解析:根据所掌握的文言知识结合句子内容来判断字词义即可。

点评:文言中很多一词多义的词语,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8、写出下列诗句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南国烽烟正十年意思:____ _修辞:_____②血雨腥风应有涯意思:____ _修辞:_____③取义成仁今日事意思:____ _修辞:_____④人间遍种自由花意思:____ _修辞:_____答案: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借代|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借喻|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引用|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借喻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理解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说明修辞手法。

点评:本题中涉及“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手法,要注意辨析。

比喻,是指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指两物有相关点。

9、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句的意思,分析句子的结构,判断停顿。

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

D句的朗读停顿是“人间/遍种自由/花”,在主谓之间划分。

点评:此类题要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10、本诗中有两个成语,请指出。

答案: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诗歌内容,直接写出成语即可。

点评: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学习中要注意积累。

11、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相同?()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的内容即誓死与反动派作斗争,A项中“死亦为鬼雄”与其意境相同。

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学习时要注意理解诗歌内容。

12、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答案:C解析:C错,本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想像丰富,是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而不是用“鬼神怪异让读者理解”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作者写作方法和表达意图,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13、“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 这首诗中的,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答案:取义成仁今日事解析:本题根据所学的记,根据题干提示的答点“生死观”即可填答出诗句,注意不要写错字,如“仁”字。

点评:此类题,是提醒学生注意知识的拓展联系,学习中要注意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联想记忆。

14、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捷报飞来当纸钱。

②血雨腥风应有涯。

答案:①诗人借用烧纸钱纪念死者的民间习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他对于生者、对于战友的最大期望。

②表明诗人从“血雨腥风”的茫茫黑夜中已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解析:本题首先了解诗句中比喻的用法,根据全诗内容理解“捷报飞来”的含义和“血雨腥风”比喻用法。

点评:此类题,要结合写作方法来理解诗句的内容,学习时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5、“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两句中的“即”“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即”意思为“就是”,“应”意思为“应当”,表达作者对革命的忠诚,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

解析:先理解字词的意思,再根据诗句的内容,结合全诗的思想情感来分析字词的表达意义。

点评: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是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方法之一,学习中要掌握这个方法。

16、诗中与“烽火连三月”一句内容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是哪一句?答案:南国烽烟正十年解析:本题首先了解诗句中“烽火”借代的用法即借指战争,“连三月”形容国家动荡不安时间长久,从这个方法和内容相似的角度来判断诗句。

“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也借指“战争”,“正十年”与“连三月”意思相同。

点评:此类题,要结合写作方法来理解诗句的内容,学习时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7、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解释“正十年”一词所含的知识信息。

答案:“正十年”是指发生在南方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即从1927年到1937年。

解析:本题首先了解诗句中“烽火”借代的用法即借指战争,“连三月”形容国家动荡不安时间长久,从这个方法和内容相似的角度来判断诗句。

“南国烽烟正十年”中的“烽烟”也借指“战争”,“正十年”与“连三月”意思相同。

点评:此类题,要结合写作方法来理解诗句的内容,学习时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8、指出“此头须向国门悬”和“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典故及出处。

答案:“国门悬”。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

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

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扶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

"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而诗中的此句含义是:自己即使牺牲了,也希望头悬国门,让我看看反动派是怎样被人民打垮的。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直接指出典故“国门悬”,结合历史知识简要叙述与典故有关的历史事件。

点评:典故,是作者为了表达某种意义而引用来自历史事件或历史著作中的词语。

诗歌中常有典故,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19、写出与本诗“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自问自答形式相同的诗句两则。

答案: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示例,抓住“自问自答”这个答点写出与示例相同使用设问方法的诗句。

点评:本题解答的关键感动对古诗的记忆,学习中要加强古诗的积累。

20、“断头今日意如何?”反映了当时作者怎样的处境?分析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案:被敌人围困总领解析:根据学习中所了解的写作背景了解当时作者被敌人围困的情况。

全诗内容都是对“意如何”的回答,所以此句是总领作用。

点评:学习诗歌时,对于诗中一些关键诗句的含义及其与其它内容的关系要有所了解。

21、“此去泉台招旧部”“后死诸君多努力”两句中“旧部”与“诸君”所代有什么不同?答案:牺牲的部下;继续战斗的革命者解析:根据“断头今日”“此去泉台”来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再根据“百战多”结合作者身份即可理解“旧部”的含义;根据“后者”“多努力”两词即可理解“诸君”所指的内容。

点评:学习诗歌时,对于诗中一些关键诗句的含义及其与其它内容的关系要有所了解。

22、诗中作者叙述自己经历的是哪两句?答案:创业艰难百战多投身革命即为家解析:抓住题干中的答点“经历”,根据所学所记,了解诗歌内容即可作答。

点评:本题把握全诗的内容即可作出明确的判断,学习时注意对全诗的整体把握。

23、写出三首诗中意义相同的诗句。

答案:断头今日意如何?取义成仁今日事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三首诗内容即可作答。

“断头今日意如何”“取义成仁今日事”都写到作者面临的生死抉择。

点评:本题把握全诗的内容即可作出明确的判断,学习时注意对全诗的整体把握。

三、课内阅读2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赏析“人间遍种自由花”一句。

答案:作者用“自由花”比喻革命胜利的前景,“遍”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展望,表达了作者胜利的信心。

此句想像丰富,充分表现了诗作浪漫主义风格。

(2)诗中如何表现作者献身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