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资料【王安石的资料】王安石XX王安石的资料XX及人物生平主要事迹

合集下载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简介诗词网提醒您,本文是王安石的简介,如果您想查看王安石的诗,可以点击查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

王安石既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学家。

列宁曾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

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亦工诗,成就更在散文之上。

其词风格独特,洗净五代铅华,开启豪放派的先声。

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北宋时期)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qiú)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现存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生平王安石出身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

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

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判官。

1058年(嘉祐三年)冬,王安石改任三司度支判官。

次年春,他到了京城开封,上万言书。

他指出,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

王安石简介及作品

王安石简介及作品

王安石简介及作品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经学家、文学家。

他提出并推行了一系列以改革制度和思想为核心的政策,被后人称为“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以其深厚的学问和执政手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王安石的简介和其代表作品为主线,逐一介绍他的贡献和成就。

王安石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今保定市),尽管家境贫寒,却自小勤奋好学,才华横溢。

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获胜,第一次考中举人,第二次更是一举考中进士。

考取进士后,他进入司门员外郎衙门工作,后来得到宰相张载的赏识,被任命为河南、陕西两地的知府。

在此期间,他深入了解到国家内外的形势,并开始思考如何改革国家以应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挑战。

王安石的政治改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改革制度来提升官员素质和治理效能,二是提出新的经济政策来解决财政问题。

在制度改革方面,他实行了新法,强调以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选拔官员,废除了传统的举荐制度。

他还建立了学校来培养人才,推行了科举制度的改革,开发新的考试科目,注重实用性和实践能力。

此外,他还实行了农田水利、防灾减灾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国家的能源和水利管理水平。

在经济政策方面,王安石主张通过放贷来解决当时国家的财政问题。

他推行了青苗法和均输法,通过向地主征收土地税来减轻农民的负担,并使用这些税收来发放低息贷款,鼓励农民投资农田水利和生产工具。

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当时的经济状况,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此外,他还提倡节俭和抑制奢侈,以降低社会消费水平,增加国家的内外汇储备。

王安石的重要作品主要有《新论》、《变法通议》等。

其中,《新论》是他的一篇重要思想著作,该书中王安石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改革方案。

他主张以人才为本,通过制度改革来提高国家的管理效能。

他批判了当时的党争和政治腐败,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不完善和官员素质低下。

因此,他以科举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实用性考试和培训机构的建立,来解决这些问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王安石详细生平简介

王安石详细生平简介

王安石详细生平简介王安石详细生平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的生平资料,大家了解多少?王安石生平:少年英才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今抚州市临川区),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

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

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

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

宋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王安石随父入京,以文结识好友曾巩,曾巩向欧阳修推荐其文,大获赞赏。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授淮南节度判官。

任满后,王安石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调为鄞县知县。

王安石在任四年,兴修水利、扩办学校,初显政绩。

皇佑三年(1051),王安石任舒州通判,勤政爱民,治绩斐然。

宰相文彦博以王安石恬淡名利、遵纪守道向宋仁宗举荐,请求朝廷褒奖以激励风俗,王安石以不想激起越级提拔之风为由拒绝。

欧阳修举荐为谏官,王安石以祖母年高推辞。

欧阳修又以王安石须俸禄养家为由,任命他为群牧判官。

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得与周敦颐相知,声誉日隆。

陈说政事嘉佑三年(1058年),调为度支判官,王安石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

在此次上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赋龉?一?趸?兜南质担壕?美Ь健⑸缁岱缙?芑怠⒐?腊踩?坝牵?衔?⒔岬母?丛谟谖??卟欢?梅ǘ龋?饩龅母?就揪对谟谛Хü攀ハ认椭?馈⒏母镏贫龋岢隽俗约旱娜瞬耪?吆头桨傅幕?旧柘耄?ㄒ槌?⒏母锶∈俊⒅厥尤瞬拧�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

并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实为例,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但宋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恳辞入朝此后,朝廷多次委任王安石以馆阁之职,均固辞不就。

王安石个人简介

王安石个人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年号半山,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

其诗“学杜得其瘦”,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深刻独到,还在于其诗歌形象的理性概括和见解的独到深刻,体现出鲜明的特色。

王安石出生于临江军府治清河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一个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王益是临江军判官,母亲吴氏是金溪(今江西抚州市金溪县)乌石冈人,也出身于诗书衣冠之家,优渥的家境让吴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吴氏的母亲即王安石的外婆黄氏也是一位有文化的妇女,且兼喜阴阳数术之学。

王安石出生在一个人丁兴旺的多子女家庭,上有两个哥哥安仁、安道,下有四个弟弟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和三个妹妹。

两个哥哥为父亲前妻徐氏所生,后都在30多岁时英年早逝。

母亲吴氏是金溪(今江西抚州市金溪县)乌石冈人,也出身于诗书衣冠之家,优渥的家境让吴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王安石的生平经历丰富,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早年经历: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他的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他考中进士第四名,从此步入仕途。

2.地方官经历:在宋仁宗末年,王安石曾上《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宋初以来的法度提出全面批评和改革建议,但未被采纳。

之后,他在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位上担任地方官,表现出色。

3.推行新法:在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得到重用,开始大力推行新法。

他相继制定并实施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新法。

这些新法的实施,旨在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改变封建士大夫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的局面。

4.担任宰相:熙宁二年(1068年),王安石被召入京,升任参知政事。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写作技巧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写作技巧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写作技巧简介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宋代著名的政治家、经学家和文学家,世称王介甫。

王安石所处的时代是宋代政治家贾似道和范仲淹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尽管政治上存在争议,但在文学和散文方面,王安石有着重要的贡献。

王安石自幼喜读书,积极考取进士,曾经在宋仁宗年间历任司马参军、翰林学士等职位。

当时王安石的才华突出,宋仁宗收到他的《订顽疾表》后,决定任命他为靖康年间因逆贼破坏,民间文物和古乐器不足的宫廷教坊作曲的督弦官。

随后,他于1070年奉调赴广西柳州任知州。

在任期间,他积极推行以“新法”为主旨的政治改革,遭到一些反对势力的抵制。

1085年,突厥人侵扰边疆,朝廷二话不说任命王安石为右丞相平夷北将军节度使,很快平复了局面。

但是,因其推行新政受到一些贵族和官僚的反对,于1086年被迫辞去相位,次年病逝。

代表作王安石的文学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使用小调举行大义的手法,突出诗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

在政治改革期间,他还经常撰写《策问》这类政论性质的文章。

以下是他的几首代表作。

《登飞来峰》登高必自卑,攀高引百死。

自非木石亲,谁为表里之?江山多妖姬,踞此旧庙基。

遽闻神鬼骇,浩气倍忘机。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山水诗。

他通过多种手法,如用“卑”和“高”对立、用动词“攀”突出登山的艰辛、用形容词“浩”和“忘”描绘壮志、用动词“遽闻”和名词“神鬼”突出惊险等等,将山水的壮美、危险和诗人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兰亭已矣梓州路,岳阳楼空吟白鹭。

临别赠言断蓬蒿,行舟短缆莫缠绕。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七绝诗。

他将自己的离别表现得真挚感人,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风景和自己的内心感受,表现出了对故地的留恋和对未来的希望。

《岳阳楼记》昔闻建业之树,不挠初者,不屈精神;万世之家,不磨旧者,不盛文明。

尔来四万八千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王安石生平简介

王安石生平简介

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王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

王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

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反击守旧派,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

同时又公然提出“祖宗不足法”,认为“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司马温公传家集.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目》)。

在变法过程中,他更设置专局,使子芳及门人修撰《诗》、《书》、《周官》三经新义,对新政从理论上加以解释与阐发,并通过政府力量作为学校诵习的定本,被称为“新学”,直接或间接为推行新法服务。

上述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

王安石简介50字

王安石简介50字

王安石简介50字柳宗元的简介篇二:王安石简介王安石人物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

又谥号为“文” 称王文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仁宗庆历进士。

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

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

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

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

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世称荆公。

卒谥文。

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他一生写了不少深刻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的作品。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有的风格遒劲有力,精辟精绝,有的风格雄健峭拔,修辞凝练,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对后来宋诗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名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姚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曾巩、苏洵、苏辙”,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人物生平出身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历史人物王安石的简介

历史人物王安石的简介

历史人物王安石的简介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大家,为北宋王朝的经济改革做出了杰出贡献,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人物王安石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人物王安石的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江右民系。

北宋抚州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封荆国公,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宋仁宗嘉佑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

宋神宗熙宁二年(1070年)任宰相,实行变法,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

保守派反对,新法遭阻碍,熙宁七年辞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生平简介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去世于1086年,享年65岁。

王安石字介普,号半山,人称王荆公。

王安石老家是抚州临川,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庭,王安石从小就表现的与一般人不一样,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其不仅天赋好后天也很努力,在良好的教育模式下,塑造的王安石可以称的上是一个天才。

王安石于1042年考中进士,此后也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王安石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所以没有好的职位他宁愿做地方官吏,直到被宋神宗任用后,期间他一直都在当一个小官吏,当过鄞县知县,当过舒州通判,当周常州知州等等多个地方官吏。

直到1067年,新皇登基,王安石才得以重用,短短2年时间,王安石从一个知江宁府升到翰林学士再升到参知政事,最后升到宰相一职。

1069年,王安石提出变法,并得到了宋神宗的支持,变法开始,王安石推行了数十项新法来解决一些列问题,其变法的最终目的就是经济改革,改善”积弱积贫”的社会格局,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简介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简介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简介王安石在北宋不仅是文坛上的名人,更是政治上的名人。

在文坛上,王安石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佳作,被后人所赞扬学习,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坛上,推行王安石变法,以改革家的身份而名垂青史。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简介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和政治家,文学家,在政坛和文坛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王安石的一生都可谓是光芒闪耀的,幼小聪慧,成年才能出众,仕途较平坦(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虽然最终没能成功)。

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抚州临川,有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声啼哭,父亲正任职临川军判官,王安石从小就很聪慧,还很喜欢学习,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小时候就能下笔成文,可谓是一个神童。

后来父亲职位调动,王安石就跟着父亲宦游南北,在底层体验生活,这对其后来的人生价值与文章立论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1037年,16岁的王安石来到京城,认识了大文豪曾巩,在其介绍下认识了欧阳修,其作品深受好评。

1042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同年任淮南节度判官,任期满后,王安石又申请当了4年的鄞县知县,这段期间,王安石关心民生,兴修水利,颇有政绩。

1051年,任舒州通判,这时候的王安石在政坛已经小有名气了,当朝宰相向宋仁宗举荐王安石,但是被王安石推却。

此后,王安石还推辞了欧阳修的举荐,后来去当了常州知州。

1058年,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书万言书提出变法但是没有被采纳,此后王安石不愿出仕。

108年,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同意并支持变法。

1069年,熙宁变法正式开始,次年,王安石官至宰相,开始了一场全面的社会改革运动。

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小人得志。

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但是变法已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了。

1076年,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被调到外地当地方官吏。

1086年,王安石去世,享年66岁。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在《王安石待客》中,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一个生活简朴,勤俭节约的人,虽然官至宰相,但是他依然过的很朴素,没有豪华大宴,没有铺张浪费,就算是自己的亲戚也没有例外,他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待客之风。

历史趣谈:王安石简介 北宋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生平

历史趣谈:王安石简介 北宋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安石简介北宋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生平导语: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盐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盐阜岭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

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生活常识分享。

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的故事【--整改方案】引导语:王安石一生写了大量诗文,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下面是关于王安石的简介与关于他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江右民系,古代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文集》等。

作品大都收集在《王临川集》,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平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今(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着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着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节度判官公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

王安石简介资料王安石的简介资料

王安石简介资料王安石的简介资料

王安石简介资料王安石的简介资料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个人恩怨说到苏东坡的政敌,最难措辞的莫过于王安石了,然而事实上又绝对无法回避王安石,因为两人不但分属两个政治营垒,又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彼此之间还有纠缠不清的私人恩怨。

王安石去世后,中书舍人苏轼为其撰《王安石赠太傅》的“制词",足见关系的不一般。

东坡一入仕途就陷入了新旧党争,他的父亲和弟弟、他敬爱的朝中元老、他的亲朋好友,几乎无一不是站在旧党一边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东坡本人的政治观念与新法南辕北辙,他的学术思想也与新学格格不入,忠鲠谠直的他不可能违心地对方兴未艾的新政沉默不言,他势必要成为新党的政敌,也势必要与新党党魁王安石发生冲突。

苏洵与王安石素不相协,嘉祐年间苏洵以文章名动京师,王安石却未有一言褒奖。

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苏洵独不前往。

东坡对其父写《辨奸论》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有些话说得太过分。

东坡对王安石的文才也非常赞赏,曾称道王安石所撰的《英宗实录》为本朝史书中写得最好的。

但是东坡对王安石好为大言诡论的行为非常不满,曾在祭刘敞的祭文中予以讥刺。

熙宁二年(1069),东坡上疏论贡举之法不当轻改,神宗非常重视,当天就予接见,然后又想让东坡修中书条例,王安石阻拦并力荐吕惠卿。

同年,东坡为国子监举人考官,策题以历史上君主独断或兴或亡之事为问,王安石大为不悦。

神宗又想让东坡修起居注,王安石却说东坡不是“可奖之人”。

王安石资料

王安石资料

王安石资料王安石(1021年-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经学家,字介甫,号硅溪,汉族,山东曲阜人。

王安石为宋代韩愈、柳宗元之后,岳麓书院四大家之一。

他在宋仁宗时担任官职,是著名的变法家,倡导了新法变法,主导了北宋中期政治经济变革。

王安石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好学。

他早年游学考取进士,并在江西任职,后调职到河南,曾出任庐阳知府,辅佐时任江西观察使徐敬业。

他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推行了许多改革举措,如提倡勤俭节约、兴修水利、整顿军队等,使庐阳地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有效改善。

北宋初期,由于腐败内忧和辽国外患的影响,国家陷入困境。

而在1043年,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成为改革运动的主要推动者。

他针对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法政策,被后世称为“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强国之策为中心,力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加强国家实力,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并改善人民生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措施是实行青苗法和均输法。

青苗法是通过增加赋税的方式,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水利设施的兴修,以促进农业发展。

均输法则是通过对各地官员进行考核奖惩,实现权力下放和反腐败,以提高地方政府的负责和效率。

变法之初,王安石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税收收入增加,国家财政情况好转,农田水利设施得以改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然而,王安石的改革政策也引起了一些反对声音。

尤其是一些保守势力对新法持观望态度或反对态度,争议不断。

加之灾荒等因素的影响,新法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其后期的变法遭到了批评和质疑。

在政治改革之外,王安石还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现实需要。

此外,他还注重培养人才,提倡教育,大力推动经学的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文化遗产。

王安石晚年退居山居,专心著述和广交文人墨客。

他在此期间撰写了很多著作,其中包括《岳阳楼记》、《陈州庐陵寄陈使君书》等,被后世视为豪放派文学的代表之作。

王安石生平简介

王安石生平简介

王安石生平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王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

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帛大官僚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

在他任参知政事和宰相期间,取得神宗的支持,抓住“理财”和“整军”两大课题,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方田均税、免役、市易、保甲、保马等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或“熙宁变法”。

由于受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坚决反对,神宗后来也动摇、妥协,革新派内部又产生裂痕等,新法终被全部废止。

王安石变法,虽然归根结底是为加强皇权,巩固封建地主统治地位,但在当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富国强兵,确曾起了推动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第一五二页)。

为了给变法确立理论根据并反击守旧派,王安石提出“天变不足畏”,“尚变者,天道也”,用“新故相除”的进化观点驳斥了守旧派的“道不可变”的形而上学论调。

同时又公然提出“祖宗不足法”,认为“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司马温公传家集.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目》)。

在变法过程中,他更设置专局,使子芳及门人修撰《诗》、《书》、《周官》三经新义,对新政从理论上加以解释与阐发,并通过政府力量作为学校诵习的定本,被称为“新学”,直接或间接为推行新法服务。

上述这些思想,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

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1]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北宋诗人王安石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王安石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1]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2] ,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代表作王安石的`存世作品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

散文:《伤仲永》《登飞来峰》《上仁皇帝言事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答司马谏议书》《材论》《游褒禅山记》《读孟尝君传》《慈溪县学记》《扬州新园亭记》《上人书》《祭欧阳文忠公文》诗歌:《明妃曲二首》《书湖阴先生壁》《棋》《泊船瓜洲》《与薛肇明弈棋赌》《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春夜》《北山》《葛溪驿》《示长安君》《郊行》《登飞来峰》《千秋岁引》《梅花》《明妃曲二首》《梅花》《元日》《登飞来峰》《商鞅》《书湖阴先生壁》《棋》《春夜》《北山》《苏秦》《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梦中作》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南乡子·自古帝王州》《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清平乐·留春不住》《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千秋岁引·秋景》《菩萨蛮·集句》《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王安石人物评价韩琦: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诗人王安石的简介资料

诗人王安石的简介资料

诗人王安石的简介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诗人王安石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王安石的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以及改革家。

王安石还与韩愈、柳宗元还有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一同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出生在官僚家庭,从小跟父亲游历各地,目睹了宋朝的民生疾苦,立下改变世道的志向。

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身份前往淮南上任节度判官,后调任鄞县知府,任职四年时间,注重水利建设,并扩建学堂,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

1501年,宰相文彦博向宋仁宗推荐王安石,王安石辞不前往,后来欧阳修又推荐王安石,王安石以侍养老母回绝。

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认识周敦颐并成为知己。

1058年,王安石被调往京城,此次进京,王安石以《上仁宗黄寺言事书》提出了自己变法的内容,但宋仁宗并不采纳。

1063年,王安石辞官回乡守丧,宋英宗多次召王安石进京,王安石都回绝了。

一直到1067年,宋神宗继位,王安石得以重用,1608年。

王安石向宋神宗提出自己的“治国之道”,次年宋神宗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一直到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废除新法,1086年王安石病逝。

王安石是个怎样的人王安石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他的拗脾气可是出了名的,从好的一面讲这是一个人的原则,不论外界因素怎么样都不改变立场,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讲王安石不听人劝,一味的坚持错误的原则也不止悔改,从而酿成了大错。

王安石是一个不听人劝的人,而且在他的世界中容不得反对的声音。

变法推行后,许多反对者站出来弹劾新法,弹劾王安石,上书新法不利民。

王安石知道后,就向神宗拿了一份反对者名单,按照这份名单王安石做了一个举措就是党同伐异,不同意变法的人都被流放出了京城,拥护新法的人在王安石的举荐下得到了重用(不论此人人品如何,能力如何,只要同意都能平步青云)。

当百姓上书抱怨新法时,王安石则信誓旦旦的告诉神宗:民言不足畏,意思就是老百姓的话可以不用听,他们讲的都是废话。

王安石-王安石简介和诗全集

王安石-王安石简介和诗全集

••••••••••••••••••••••••••••••••王安石(北宋宰相)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右民系,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官居宰相。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目录1234王安石1主要成就1、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2、文学成就: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

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

王安石的简介及代表作

王安石的简介及代表作

王安⽯的简介及代表作王安⽯(1021年12⽉18⽇-1086年5⽉21⽇),字介甫,号半⼭,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出⽣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县)。

代表作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1⽂学家王安⽯简介王安⽯(1021年12⽉18⽇-1086年5⽉21⽇),字介甫,号半⼭,汉族,宋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出⽣于临川军之新淦县(今江西新⼲县),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家、改⾰家。

庆历⼆年(1042年),王安⽯进⼠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年后,宋神宗再次起⽤,旋⼜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追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故世称王⽂公。

王安⽯潜⼼研究经学,著书⽴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

在哲学上,他⽤“五⾏说”阐述宇宙⽣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个新的⾼度。

在⽂学上,王安⽯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简洁峻切,短⼩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充分发挥了古⽂的实际功⽤,名列“唐宋⼋⼤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成⼀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个⼠⼤夫⽂⼈特有的情致世界。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王安⽯⽣平简介简短(⼀)庆历⼆年(1042年),王安⽯进⼠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年后,宋神宗再次起⽤,旋⼜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今江苏南京),谥号“⽂”,故世称王⽂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资料【王安石的资料】王安石XX王安石的资料XX及
人物生平主要事迹
专题: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着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着。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佑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变法历时16年,虽然遭到了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并且随着宋神宗的病亡戛然而止,但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尤其是宋廷财政有了很大的改善,由宋神宗刚即位时的“百年之积,惟存空簿”,到后来的中央积蓄钱粟“数十百巨万”,“可以支二十年之用”,积贫积弱局势有所改观。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8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
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王安石简介_王安石的资料简介及人物生平主要事迹_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成就:
变法革新
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以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

从新法次第实施,到新法为守旧派所废罢,其间将近十五年。

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着的。

积贫局面的改变
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

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免役法的推行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生
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 发展,人民负担减轻,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积弱局面的改善
王安石的文学成就:
从文学角度总观王安石的作品,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

北宋中期开展的诗文革新运动,在他手中得到了有力推动,对扫除宋初风靡一时的浮华余风作出了贡献。

但是,王安石的文学主张,却过于强调“实用”,对艺术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计不足。

他的不少诗文,又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

还有一些诗篇,论禅说佛理,晦涩干枯,但不失大家风范。

散文
王安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

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 * ,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

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 * ,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
辑力量。

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理。

诗歌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为界分为2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

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注重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

后期创作“穷而后工”,致力于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2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1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 * 。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